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数图形 通用版例题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数图形 通用版例题含解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数图形 通用版例题含解析

四升五第七讲数图形

一、知识要点

在解决数图形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图形的组成规律,根据图形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导航】图中的AB边上有线段1+2+3=6条,把AB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长,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作为宽,每一个长配一个宽,就组成一个长方形,所以,图中共有6×3=18个长方形。

数长方形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长边上的线段×短边上的线段=长方形的个数

练习1::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几个长方形?

【例题2】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

【思路导航】图中边长为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3=9个,边长为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2=4个,边长为3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1×1=1个。所以图中的正方形总数为:1+4+9=14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相同的n×n个小方格组成的几行几列的正方形其中所含的正方形总数为:1×1+2×2+…+n×n。

练习2::数一数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每个小方格为边长是1的小正方形)

【例题3】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其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

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

【思路导航】边长是1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3×2=6个,边长是2个长度单位的正方形有2×1=2个。所以,图中正方形的总数为:6+2=8个。

经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被分成m等份,宽被分成n等份(长和宽的每一份都是相等的)那么正方形的总数为:mn+(m-1)(n-1)+(m-2)(n-2)+…+(m-n+1)n.

练习3:

1.数一数下列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正方形。

2.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其中有多少个是正方形?

【例题4】从广州到北京的某次快车中途要停靠8个大站,铁路局要为这次快车准备多少种不同车的车票?这些车票中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思路导航】这道题是数线段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连同广州、北京在内,这条铁路上共有10个站,共有1+2+3+…+9=45条线段,因此要准备45种不同的车票。由于这些车站之间的距离各不相等,因此,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所以共有45种不同的票价。

练习4:

1.从上海到武汉的航运线上,有9个停靠码头,航运公司要为这段航运线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船票?

2.从上海至青岛的某次直快列车,中途要停靠6个大站,这次列车有几种不同票价?

3.从成都到南京的快车,中途要停靠9个站,有几种不同的票价?

【例题5】求下列图中线段长度的总和。(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要求图中的线段长度总和,可以这样计算:

AB+AC+AD+AE+BC+BD+BE+CD+CE+DE

=1+(1+4)+(1+4+2)+(1+4+2+3)+4+(4+2)+(4+2+3)+2+(2+3)=352

厘米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算式中长1厘米的基本线段(我们把不能再划分的线段称为基本线段)出现了4次,长4厘米的线段出现了(3×2)次,长2厘米的线段出现了(2×3)次,长3厘米的线段出现了(1×4)次,所以,各线段长度的总和还可以这样算:1×4+4×(3×2)+2×(2×3)+3×(1×4)

=1×(5-1)+4×(5-2)×2+2×(5-3)×3+3×(5-4)×4=52厘米

上式中的5是线段上的5个点,如果设线段上的点数为n,基本线段分别为a1、a2、…a(n-1)。以上各线段长度的总和为L,那么L= a1×(n-1)×1+ a2×(n-2)×2+ a3×(n-3)×3+…+ a(n-1)×1×(n-1)。

练习5:

1.一条线段上有21个点(包括两个端点),相邻两点的距离都是4厘米,所有线段长度的总和是多少?

2.求下图中所有线段的总和。(单位:米)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易错题 一、填空题 1、用6、 2、7三个数字组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其中组成的最小的小数和最大的小数相差()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第三条边是()。 3、0.07的计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计数单位是1。 4、拼成一个等腰梯形至少要()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至少要()个等边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等边三角形至少要()个小等边三角形。 5、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6、在一条长90米的小路两旁种树,如果两端都种,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可以种()棵。 7、把70缩小到它的( )是0.07。 8、钟3时敲3下用了6秒,那么10时敲10下要()秒。 9、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内角分别是65度和35度,这个三角形是()。 10、由3个十和5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1、一根长12米的木头据成5段,每据下一段需7分钟,全部据完需()分。 12、根据21-19=2,300÷2=150,65+150=215组成一个综合算式()。 13、用0、1、8在和小数点组成一个最大的小数是()。 14、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最少需要()盆。 15、4千克30克=()克 8角5分=()元 360平方厘米=( )平方米 26平方千米=()公顷 16、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是5厘米、2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17、一个长方形如果将它的长减少0.5米,那么就成为一个正方形,宽不变时0.6米,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 18、5月1日,共接待游客203000人,四舍五入用万作单位是(),五月份,共接待游客8032700人,改写成用亿作单位是()。 19、如果三角形有两个内角的度数之和等于9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20、用2、3、4和小数点,可以组成()个不同的小数,其中最大与最小的相差()。

四年级上册数学读数写数平面图形练习试题

1,读数和写数 450306000 读作:3000500076 读作: 2#### 读作:47120530 读作: 908037060 读作:354780 读作: 九千零九十万零七百四十写作:九千九百万零七百零七写作:三千零五万零二百零七写作:二亿零三百万零一百写作:三亿写作:三亿零二百万写作: 2,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31777≈ 356071≈ 205658≈ 436572≈240692≈ ####≈ 29999999≈ 790778≈ 9511≈ 7909999999≈ 3,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7554093700≈ 4990057200≈ 4744900300≈ ####≈ 5,下列方框可以填_______,最小填_______,最大填_______。 23□316≈23万:可以填_______,最小填_______,最大填_______。 45□706≈45万:可以填_______,最小填_______,最大填_______。 89□106≈90万:可以填_______,最小填_______,最大填_______。 120□700≈121万:可以填_______,最小填_______,最大填_______。 6 7,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还是数位名称() 8,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数位名称是()9,()个十万是一百万,()个十万是一亿, 10,在85后面添上()个0,它就变成八十五万。 11,用数字2,3,9和4个0组成一个七位数 1,最大的数(),最小的数() 2,约等于320万的数是() 3,不读一个零的,且比900万大的数是() 4,读两个零的数是() 12,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再读出来 1,六十万,七万和三千 2,二千万,五十亿和四百 3,二亿,七百万,八万和五十 4,七百亿,三亿和六百 13,比49999多10的数是(),比49999多1000的数是()

人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图形的运动

图形的运动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现象。 4、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二、判断。 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 B、旋转 C、平移和旋转 2、下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4、下面各图形中()不能通过图①平移或旋转得到。 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里画“√”。 五、下列现象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六、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平移得到的?写在。 七、分别画出向右平移10格和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八、在方格里画出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九、计算 5.8+2.47+7.53 81.52-60.25-0.75 47.23+72.29-27.23

9.05+5.9+0.95+4.1 6.36-4.8-1.2 4.36+0.86-0.56 26.8+(5.36-3.95) 24.36-(18.08-13.95) 1-0.68+0.32 5.63 + 2.3﹣2.63 15. 76 ﹣(4.7 + 5.76) 60﹣ 5.38﹣4.62 100﹣28.4﹣1.6 88.26﹣27.26﹣8.26﹣12.74 九、解决问题 1、在下面的图形中作一条线段,(1)把图1分成是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2)把图2分成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1) 2、把边长分别是5厘米、4厘米、3厘米和2厘米的4个正方形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行(如图),排成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专项练习题 1. 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______度。 2. 在计算4.6×19+5.4×19 = (4.6+5.4) ×19利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3. 100个一千万是一亿。 4. 四年级同学为庆祝节日做纸花,6个同学做了48朵。照这样计算,34个同学一共可以做270朵。 5. 近似值都比准确数大。 6.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无数条高.(判断对错) 7. 同一个物体可能从不同方向上看到的形状相同。 8. 10.070化简后是10.7。() 9. 装运一批水果,每箱装15千克,要装36箱。如果每箱装20千克,要装27箱。 10. 下面这个统计图制作的不对。 11.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

12. 三角形的三边长可以相等 13. 图形还可以按照由曲线围成和按直线围成 14. 直升飞机再天上飞时只有平移没有旋转。 15. 计算8721×2982的结果是26006022。 16. 17个0.01是0.17,0.35里有35个0.001。 17. 一个小数的末尾有3个“0”,这3个“0”无论去掉其中的几个,小数的大小不变。 18. 0.35是由35个0.1组成的。 19. 设计图案只能用一种原理 20. 这两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1. 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绘制都是在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22. 统计图应该在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绘制。 23. 判断对错. 500300400000读作五千零三亿零四十万. 24. b除45的商用式子表示b÷45。 25. 把0.08扩大100倍是0.8。 26.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27. 小金在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小心将819输错成818,这时,她说只要按一下改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阶段汇总合集

[易错题1] 王叔叔家养了350只鸡,每个笼子里装30只,需要准备多少个这样的笼子? 【错误解答】350÷30=11(个)……20(只) 答:需要准备11个这样的笼子。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的原因是把余下的20只鸡忽略了,余下的20只鸡需要再装一个笼子,这里应该准备12个笼子。 【正确解答】350÷30=11(个)……20(只) 11+1=12(个) 答:需要准备12个这样的笼子。 [易错题2] 小红、小林和小刚,一个星期一共练了630个大字,平均每人每天练多少个大字? 【错误解答】630÷3=21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210个大字。 【“病因”分析】这里出错是把一个星期是7天这个隐含的条件忽略了。 【正确解答】630÷3÷7=210÷7=30(个) 答:平均每人每天练30个大字。 [易错题3] 计算(842+421+421)×25,下面最简便的方法是()。 A.421×(4×25 ) B.842×(2×25 ) C.842×25+421×25+421×25 【错因分析】首先要明白(842+421+421)×25有多种简便计算方法,一个可以把421合并成842,另一个也可以把842拆分成421,而此题要求是最简便的方法,那么有的同学只想到简便没看清“最”简便就想当然选择B了。 【思路点睛】正确答案选择A,因为此题要求最简便。通过把842拆分成2个421,和题中已有的2个421合并成4个421,再根据乘法结合律把4和25先乘起来得100,这样就是最简便的方法了。B比起原题死算确实简便,但比起A来没有A更好算最简便。 [易错题4]

简便计算(100+2) ×45。 【错因分析】典型错误(100+2) ×45 =100×45+2 =4500+2 =4502 × 出现这种错误是由于学生对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本质内涵认识和理解不够。什么是乘法分配律?书上结论是这样陈述的: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也就是说不能只乘其中一个加数。上述案例中就只乘其中100这个加数,而另一个加数2就漏乘45了,导致出错。 【思路点睛】我们依据乘法分配律,把100和2这两个加数分别与45相乘,最后再把两个乘得的数相加。正确过程如下: (100+2) ×45 =100×45+45×2 =4500+90 =4590 [易错题5] 简便计算68×99。 【错因分析】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868 × 该同学看到99想到100,把99先看作最接近的100这很好,但是忽略了简便计算的前提是等量代换,一个量须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才可以依次继续递等下去。把99替换成(100+1)这本身就建立在不公平基础上,所以不能向下递等,结果也不对等。 【思路点睛】两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数接近整百数,可以先将这个数转化成整百数加或减一个数的形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正确过程如下: 68×99 =68×(100-1) =68×100-68 =6800-68 =6732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

小学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1讲至第40讲全目录 第1讲找规律(一) 第2讲找规律(二) 第3讲简单推理 第4讲应用题(一) 第5讲算式谜(一) 第6讲算式谜(二) 第7讲最优化问题 第8讲巧妙求和(一) 第9讲变化规律(一) 第10讲变化规律 第11讲错中求解 第12讲简单列举 第13讲和倍问题 第14讲植树问题 第15讲图形问题 第16讲巧妙求和 第17讲数数图形 第18讲数数图形 第19讲应用题 第20讲速算与巧算 第二十一周速算与巧算(二) 第二十二周平均数问题 第二十三周定义新运算 第二十四周差倍问题 第二十五周和差问题 第二十六周巧算年龄 第二十七周较复杂的和差倍问题 第二十八周周期问题 第二十九周行程问题(一) 第三十周用假设法解题

第三十一周还原问题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 第三十三周速算与巧算(三) 第三十四周行程问题(二) 第三十五周容斥原理 第三十六周二进制 第三十七周应用题(三) 第三十八周应用题(四) 第三十九周盈亏问题 第四十周数学开放题 第1讲找规律(一) 一、知识要点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 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16,19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22,26 (2)3,6,9,12,(),18,21 (3)33,28,23,(),13,(),3 (4)55,49,43,(),31,(),19 (5)3,6,12,(),48,(),192 (6)2,6,18,(),162,() (7)128,64,32,(),8,(),2

四年级下册数学错题汇总

1、0.53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5表示()。 2、由3个0.1和5个0.001组成的数是(),读作() 3、2003年我国在校小学生有116897000人,改写成用“亿人”作单位的数是()(保留一位小数)。 4、0.56吨=()千克4米35厘米=()米 5、0.51 0.509 1.274 1.3 570厘米 5.7米 6、10千米—8千米45米,用小数计算式()—()=() 7、把510÷6=85 89-85=4 15×4=60,列成综合算式是() 8、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 9、125×(8×□)=(125×□)×14,这是运用了()运算定律。 10、把10.258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是()。 11、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为5厘米和9厘米,那么第三条边最短为()。 1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棵树。 13、35990平方千米=()万平方千米 158736000人≈()亿人(保留两位小数)

14、连一连: 判断题: 1、任意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 ) 2、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四边形。 ( ) 多项选择题:(有1~2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选项) 1、与25×44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 、25×40×4 B 、25×40+4 C 、25×11×4 D 、20×44+5×44 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80°,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 A 、40°和40° B 、50°和50° C 、70°和30° D 、80°和20° 3、下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 B 、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条边。 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D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关系可以用右图来表示

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图形的学问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数图形的学问 一、内容概述 数线段在教材中出现在第七册,认识了线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教材在二年级(第三册)思考题中曾出现过两个分点的数线段。而且学生在三年级(第五册)中认识角时曾经有过数角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线段计数的方法,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计数的过程。侧重在能运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前测: 1、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设计之前,我对四年级学生作了一个测试,作为教学前的前测。

共有()条线段 结果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画的结果,发现学生在数线段时,已经有了数线段的基本方法,能通过以一点为起点有顺序地、不遗不漏的数出线段,已有以先数出基本线段,在再数组合线段的方法,证明学生有分类计数的思想。所以本节课将对计数线段的方法进行一次梳理,锻炼学生清楚、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计数方法和计数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把线段计数的方法应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表示出来:(板书:●——●) 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线段是可以度量的,每两个点就可以固定一条线段的。(板书:两点之间)。 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的表达出你计数线段的方法和过程。

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当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给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握手问题做下伏笔。板书主要是强调线段的概念:两点决定一条线段。 (二)总结方法、发现规律 例 1 数一数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要想使数出的每一个图形中线段的总条数,不重复、不遗漏,就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观察、分类去数.这样才会不遗不漏。 我们可以按照两种顺序去数.(教师引导、演示两种方法的计数,)第一种方法: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上图中,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AE四条; 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BE三条, 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CE一条。 以D为端点的线段有DE一条。 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4+3+2+1=10条. 第二种方法: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所谓基本线段是指一条大线段中若有n个分点,则这条大线段就被这n个分点分成n+1条小线段,这每条小线段称为基本线段.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DE四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二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CE三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BE这样二条.最后是

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汇总

一、填空 1、连接梯形各边的中点围成新的图形是() 2、一个三角形两条边是5厘米和三厘米,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 3、电动伸缩门是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设计的。 4、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 5、44×25=(11×4)×25=11×(4×25),这是根据()。 6、1100÷125÷8=11000÷(125×8)运用了() 7、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个小正方体。 8、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边长18厘米的正方形,那么用这个铁丝围成一个正三角形,边长是()厘米。 9、王大伯家的三角形菜地的两条边分别是5米和8米这个三角形菜地的第三条边可能是()米 10、有三种长度的小棒(长度分别是3cm、5cm、8cm)若干根,可以摆成()种不同的三角形 11、十分位上的“3”与十位上的“3”相差() 12、在0.08、0.080、0.008这三个小数中,计数单位相同,但大小不相等的两个数是()、() 13、把6改成以百分之一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14、将一根15厘米的木棒截成三根整厘米的小棒来围成三角形,最长的一根小棒不能超过()

厘米 15、5吨50千克=()吨 1.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1公顷=()平方米 16、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相互垂直的两条边分别是()() 17、观察1、2、3、6、12、23、44、X、164的规律,可知X= () 18、如果12=1×1,22=2×2,32=3×3.....252=25×25,且12+22+....252=5525,那么32+62+...+752=9×5525= 19、近似数是1.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是(),最大是()。 20、甲、乙两数的和是264,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则两数相等。甲数()乙数()。 21、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两个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 2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2倍,顶角是()。 23、有3厘米、4厘米、5厘米、7厘米四根小棒,从中选3根搭成一个三角形,有()种不同的选法。 24、在一条长90米的小路两旁种树,如果两端都种,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可以种()棵。 25、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最少需要()盆。

四年级奥数巧数长方形的个数.doc

第 4 讲巧数长(正)方形的个数 数图形时要有次序、有条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一般步骤应是: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 规律。 方形是用“点”或者“ ”来数的,而正方形是用“ ”来数的。 数长方形的公式:长边上的线段和×宽边上的线段和 数正方形的公式:1、一个被划分成m× n 的小正方形的方形中共可以数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 m× n+( m-1)×(n-1 )+( m-2)×( n-2 )+??????????+1×【 n- ( m-1)】(其中m

分析与解答: 我们先来数一数:只含一个正方形的有 9 个(即 3×3=9);含有 4 个正方形的有 4 个(即 2×2=4);含有 9 个正方形的有 1 个。 通过刚才的数,我们发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1×1+2× 2+3× 3=1+4+9=14个,以后我们碰到类 似的题目可以用这种方法数出正方形的个数。 4、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显然与上题不一样,虽然都是由基本小正方形组成,但长和宽里的个数不一样,即小正方 形拼接成了一个长方形,那么方法也要有所改变。先看长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有 5 个,再看宽边上小正方形的个数,有 3 个,我们还用数的方法试试,只含有一个小正方形的有3×5=15 个,含 4 个小正方形的有( 3-1 )×( 5-1 )=8 个,含 9 个小正方形的有( 3-2 )×( 5-2 )=3 个,通过刚才的数,我们发现图中正方形的个数为: 3×5+( 3-1 )×( 5-1 )+( 3-2 )×( 5-2 )=26 个答:图中共有 26 个正方形。 5、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和前4 个题不同,不是横竖规范的分割,这道题意在提醒同学遇到问题不能思维定式,不能按上面所讲的规律求解,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找出个数,灵活解决问题,先给图中每个基本图形编上序号。 ①② ③④ ⑤⑥ 再分类数一数: (1)、6 个基本图形中有 4 个长方形:①、③、④、⑥ (2)、由两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3 个:② +④、③ +⑤、③ +④ (3)、由 3 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2 个:① +③+⑤、② +④+⑥ (4)、由 6 个基本图形组成的长方形有 1 个:① +②+③+④+⑤+⑥ 所以上图中共有长方形: 4+3+2+1=10个 答:上图中共有 10 个长方形。 基础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集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小数加减法(易错题) 1、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6.59中的5在()位上,表示5个();9在()位上,表示9个();6 在()位上,表示6个()。()个十分之一是0.5,()个百分之一是0.16。 2、30.030化简后是();把10改写成两位小数是()。 3、25—2.55= 0.86—0.6= 1—0.1×0.1= 4、52厘米=()米6千克20克=()千克35克=()千克 150克=()千克4米5厘米=()米306平方分米=()平方米 12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5平方米=()公顷0.1分米=()米 52厘米=()米 5.06吨=()吨()千克 3.05吨=()吨()千克5、8厘米就是()米(分数),就是()米(小数)。53克就是()千克(分数),就是()千克(小数) 6、判断A去掉3.060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大小不变。()B 笑笑的身高是11.4米。() C 6.8里面有6个一合8个0.1。() D 149厘米比1.5米高。() E 小数都比1小()F。0.23里有23个0.1 ( ) G.因为0.80和0.8相等,所以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 7、小数点左边第二位上的2要比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2多()。 8、一箱苹果连箱是质量是51.5千克,倒出一半后,连箱的质量是26.5千克,苹果的质量是多少千克?箱子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9、一桶油连桶的质量是31.6千克,卖出一半后,连桶的质量是16.2千克。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桶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10、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多少千米? 11、妈妈用一根长16.02米的钢丝做晾衣架,第一次用去5.8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去1.29米,还剩下多少米? 12、王华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3.5分,其中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4.5 分,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分? 13、莉莉与爸爸、妈妈去公园,往返车费多少元?单程票价:成人5.8元儿童半价 14、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往返车费要多少?单程票价每人24.5元儿童半价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图形的运动(含答案)人教版

图形的运动 一、轴对称 1、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 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折后,对称轴两侧能够完全重合。 3、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轴对称是指2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 指1个图形的两部分。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5、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已知图形的几个关键点 (2)然后根据各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点,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3)最后按照已知图形的形状顺序连接各对称点,就画出了所有图形的另一半。6、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把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否完全重合,能够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7、会画已知图形的对称轴,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8、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 二、平移 1、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

平移。 2、性质 (1)平移前后图形全等 (2)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平移的作图步骤和方法: (1)确定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2)沿一定的方向,按一定的距离平移各个对应点 (3)连接所作的各个对应点,并标上相应的字母 知识点一: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直线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例一: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在括号里画“√” 练习一: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条对称轴。 练习二: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 B、圆 C、长方形

四年级数学-巧数图形汇编

第1讲巧数图形 数出某种图形的个数是一类有趣的图形问题。由于图形千变万化, 错综复杂,所以准确地数出其中包含的某种图形的个数,可以培养我们 认真,仔细,做事耐心有条理的好习惯。要想有条理、不重复、不遗漏地 数出所要图形的个数,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数。 例1数出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分析与解:1.我们可以按照线段的左端点的位置分为A,B,C三类。如下图所示,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_ 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_______条。所以共有_________=6(条)。 2. 我们也可以按照一条线段是由几条小线段构成的来分类。如下图所示,AB,BC,CD是最基本的小线段,由一条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条,由两条 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条,由三条小线段构成的线段有________条。 所以,共有_____________=6(条)。 由例1看出,数图形的分类方法可以不同,关键是分类要科学,所分的类型 要包含所有的情况,并且相互不重叠,这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例2 下列各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因为底边上的任何一条线段都对应一个三角形(以顶点及这条线段 更多精品文档

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 所以各图中最大的三角形的底边所包含的线段的条数就是三角形的总个数。由前面数线段的方法知, 图(1)中有三角形1+2=3(个)。图(2)中有三角形________(个)。 图(3)中有三角形_________(个)。 图(4)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15(个)。 图(5)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21(个)。 例3下列图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分析与解:(1)只需分别求出以AB,ED为底边的三角形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以AB为底边的三角形ABC中,有三角1+2+3=6(个)。以ED为底边的 三角形CDE中,有三角形___________(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个)。 这是以底边为标准来分类计算的方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借助“求底边线段数”而 得出三角形的个数。 我们也可以以小块个数作为分类的标准来计算:图中共有6个小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3个;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5个; 由3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1个;由4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__个; 由6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___个。 所以,共有三角形3+5+1+2+1=12(个)。 (2)如果以底边来分类计算,各种情况较复杂,因此我们采用以“小块个数”为 分类标准来计算: 由1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4个;由2个小块组成的三角形有______个; 更多精品文档

最新版四年级下数学专题训练 常做易错题汇总

最新小学四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 1.最高位是百万位的数是一个(七)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1000000 )。 2. 用四舍五入法6□7890000≈6亿,□里可以填(0、1、2、3、4 )。 3.(判断)702□3540000≈702亿,方框中最小能填1。(X) 4.甲乙两地相距375千米,一辆汽车行驶3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已行的路程还多15千 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375-15=360(千米) 360÷2=180(千米) 180÷3=60(千米) 5. 13个千万和8个十组成的数是(B) A.七位数 B.八位数 C.九位数 6.有13筐苹果,连筐称一共480千克,如果每个空筐重8千克,这些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13×8=104(千克) 480-104=376(千克) 7.王大妈用篱笆靠墙围了一块长125米,宽50米的菜地,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至少用篱笆多少米? 西街小学四年级同学到长阳动物园春游,一班有48人,二班有52人,三班有53人。

(1)每个班分别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一班:48×14=672(元)二班:52×12=624(元) 三班:53×12=636(元)672+624+636=1932(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48+52+53)×10=1530(元) (3)上面哪种购票合算? 1932>1530 第二种买票方式合算。 9.用四个“6”和四个“0”组成一个八位数。按要求写出下面的各数。 (1)只读一个“零”:(60666000、66066000......) (2)读出两个“零”:(60060066......) (3)一个“零”都不读出来:(66660000......) (4)读出三个“零”:(60060606......) 10.小明称得1000粒小麦大约重40克,照这样计算,1亿粒小麦大约重(4 )吨。 11.一份稿件有5500个字,小丽平均每分钟能打118个字,她45分钟能把这份稿件打完吗? 118×45=5310(个)5310<5500 不能 12.果园里面苹果树315棵,梨树225棵,平均每棵果树占地14平方米。苹果树的占地面积比梨树多多少平方米? (315-225)×14=1260(平方米) 13.一瓶牛奶的容量大约是250(毫升),小强家的电热水器能盛水50(升)。 14.()≈ 6万,括号里能填的最大的数是(64999 ),最小的数是(55000 )。 15.1095050是由(109 )个万和(5050 )个一组成的,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这个数读作(一百零九万五千零五十)。它忽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110 )万。 16.(判断)20度的角在5倍的放大镜下,看到的是100度。(X ) 17.长方形草坪,长90米,扩建后长增加了20米,面积增加了1400平方米。原来这个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精品教案

《数图形的学问》精品教案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图形的学问。(教材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能有条理、有次序地数出线段的条数,并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线段计数的方法。 2.联系生活实际,把计数线段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规律之间的普遍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数线段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掌握数线段条数的方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老师和你初次见面,表示友好可以握一次手,这一动作我们可以用符号表示。(板书:●——●) 师:我们把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称为线段,这两个点称为线段的端点。每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线段。(板书:两点之间) 师:我们已经有过数线段的经验,我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你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线段计数的方法和过程。(板书:数图形的学问) 【设计意图:老师和同学握一次手,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由远及近,好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在缩短,“两手相握时”形成“两点一线”,为学生解决本课中的数线段问题埋下伏笔。】自主探究 1.鼹鼠钻洞(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情境图)。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生1:已知有四个洞口,鼹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进入后向前走,然后从任意一个洞口走出。 生2:所求的问题是鼹鼠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可以走。 师:你能画出示意图吗? 生:把每一个洞口看成一个点,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洞口,然后把这些点都画在同一条直线上。(如下图) 师:你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出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吗?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方法一:按照基本线段多少的顺序去数。(如下图) 如上图中,首先有AB、BC、CD三条基本线段,其次是包含有两条基本线段的是AC、BD 两条,然后是包含有三条基本线段的是AD一条。所以线段AD上总共有线段3+2+1=6(条)。 方法二:按照线段的端点顺序去数,如下图。 线段最左边的端点是A,即以A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AC、AD三条;以B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BD两条;以C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一条。 所以上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2.菜地旅行(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情境)。 师:读图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

四年级奥数巧数长正方形的个数

第4讲巧数长(正)方形的个数 数图形时要有次序、有条理,才能不遗漏、不重复,一般步骤应是: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长方形是用“点”或者“线”来数的,而正方形是用“块”来数的。 数长方形的公式:长边上的线段和×宽边上的线段和 数正方形的公式:1、一个被划分成m×n的小正方形的长方形中共可以数出的正方形的个数是: m×n+(m-1)×(n-1)+(m-2)×(n-2)+…………………………+1×【n-(m-1)】(其中m

上图上长有6条线段,即3+2+1=6(个)宽边上有3条线段,即2+1=3(个)因此,根据数长方形公式:6×3=18(个) 答:上图中共有18个长方形。 2、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分析与解答: 这道题比例1横竖都多了一条线,那么长方形的个数明显增多了,利用公式仍然要数出长边上的线段数和宽边上的线段数即 长边上的线段和:4+3+2+1=10个宽边上的线段和:3+2+1=6个 因此根据数长方形公式:10×6=60个 答:上图中共有60个长方形。 3、下图中共有多少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答: 我们先来数一数:只含一个正方形的有9个(即3×3=9);含有4个正方形的有4个(即2×2=4);含有9个正方形的有1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 数学教案主要是数学课时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书面呈现。至于要如何做好数学教案呢?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2、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规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2、筛选提出问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2、生独立画示意图(指名画在黑板上) 3、交流并优化出示意图 4、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汇报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步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5、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准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6、揭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巩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易错题专项专题训练 1.图上画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计算2.35+5.5时,要把两个小数的末尾的“5”对齐相加。() 3. 2.06和2.0507保留一位小数都是2.1。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不可以看成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 5.把0.08扩大100倍是0.8。 6.过直线外一点和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作一条。 7.一个正方体,无论从任何一个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8.百分之37=0.037 9.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一样,都是交换位置,有简算的目的. 1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和大于直角。 11.两条直线永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判断对错) 1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得数的小数部分有0的要把0去掉。() 1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14. 100个千分之一等于1个十分之一。 15.在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行,第二个数字表示列。 16. 9个同学一起做花,一共做了182朵,平均每人大约做20朵。() 17.在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18.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扩大100倍。 19.四(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35米,其中一名学生的身高可能是1.51米。

20.一个数先缩小到原来的 21. 25×(40+2)=25×40+2. 22.地球上的纬线是横着的,经线是竖着的,也可以用数对确定下来。 23.千分之25米=25厘米 24.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用直条来说理比用数据说理来得更形象一些,数量关系也更明显。 25.把1.70化简得1.7。 26.学校买了一批图书,每班分24本,正好分给18个班。如果要分给27个班,平均每班分16本。 27.用2、3、5、0、9这五个数字组成的最接近十万的数字是95320 28.没有钝角和直角的是______。 29.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扩大10倍。 30.统计图应该在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绘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数图形的学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⑴结合问习题情境,经历把生活中的现实问习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习题,并利用多样化的画图策略解决问习题的过程,开展几何直观。 ⑵在数图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有序思考的良好习惯,做到不反复,不遗漏,开展推理能力。 ⑶在发现规律的进程中,能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层次地表达解决问习题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对数学问习题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生活中的现实问习题抽象成数图形的数学问习题,并能有规律地数,不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按一定例律数的基础上发现数图形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习题 ⑴鼹鼠钻洞 师:大家听说过鼹鼠吗?(课件出示鼹鼠图)。 它最擅长的是挖土、钻洞。看,它现在又想开始活动了,它可以怎么钻? 师:课件(任选一个洞口进入,向前走,再任选一个洞口钻出来,它可能会怎样钻呢?)生说,师指着图演示。 ⑵挑选提出问习题: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习题 ⑴想一想,你能用什么表示路线,用什么表示洞口,画出小鼹鼠的行走路线图呢?(课件)(同桌交流) ⑵生独立画示用意(指名画在黑板上) ⑶交流并优化出示用意 ⑷数线段 (1)要求:(课件)请用画一画,写一写,记录你数的过程。 (2)学生动手数,数完后同桌交流说说是怎么数。 (3)、报告交流 先指名学生上来说出数法,师逐渐演示,再引导学生发现是按什么顺序数的,板书并写出算式。 ⑸小结:谁来说说怎样才能精确数出线段的条数? (板书:有序不反复不遗漏) ⑹揭习题:《数图形的学问》(板书) 三、稳固练习,掌握知识 师:通过方才的学习,你们会按一定的顺序来数线段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你们去过城关吗?今天教师早上就是从城关出发,经过达埔、玉斗、坑口,来到了下洋。如果我们做公共汽车你是售票员,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问习题一:5个汽车站,单程需要准备多少种不同的车票呢? ⑴获取信息,理解标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