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浅析艺术人生

从传播学角度浅析CCTV《艺术人生》[关键词] 传播学艺术人生5W模式

引言:电视艺术是一种叙事艺术,更是一种传播艺术。一个电视节目能否出类拔萃取得成功就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住这样一种传播艺术并且运用到节目的制作中。得之,其幸;失之,其命。

CCTV《艺术人生》在庞大的电视节目队伍里算是比较优秀的一支了,《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在2000年底推出的一档谈话类节目,每期邀请一位文艺界的明星,与主持人、现场观众一起回忆过去的艺术、过去的生活,讨论人生与世界。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2000年12月22日晚9点,《艺术人生》第一次亮相,收视率就位居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的第二位。用该栏目的制片人的话说,“《艺术人生》没有成长期,它从一开播就直接进入了成熟期。”《艺术人生》开播至今快十年,这十年间,童安格、蔡琴、彭丽媛、关牧村、刘欢、陈凯歌、谢晋、蒋雯丽等400多位文艺界明星走进了演播室,收视率一直名列央视综艺频道前茅。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的传播技术更是使得它深入人心,高屋建瓴。那么,这样一个成功的电视栏目究竟运用到传播学的哪些艺术来为节目增添魅力呢?且随笔者做一些浅显的探索。

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播,传播的内容实质上是艺术信息。传,即传承;播,即广播。传播二字,一纵一横,跨越时空。传播不断的将

人的感官延伸,将知识、信息广泛地扩散并持续地保存下来。艺术传播作为传播的分支,其构成要素和结构与传播基本相同,但艺术传播的涉及面比传播的涉及面要窄些,结构关系更为特殊一些。艺术传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看和听等手段把艺术信息传达给观众。首先,需要吸引受众关注艺术信息。其次,让受众理解并记住。而《艺术人生》就比较好的遵循了这一定律,并且充分的做到了这两点。艺术传播学的理论构架以拉斯韦尔模式为蓝图,以5大要素即“5W”(谁在说(Who)——传者研究;说什么(What)——内容分析;对谁说(Whom)——受众研究;怎么说(Which channel)——媒介研究;取得什么效果(What effect )进行研究的构架。按照拉斯韦尔模式,我们可以把艺术传播学的研究分为5个核心部分:艺术传者研究、艺术信息与符号研究、艺术传播媒介研究、艺术受众分析和艺术传播效果评价。为能对《艺术人生》的传播艺术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文将主要根据拉斯韦尔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一、Who——《艺术人生》的传者研究

在艺术传播的研究中,对于艺术传播中人的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者又占据了这些因素中的绝大部分。传播者不是绝对的居高临下,强行将艺术信息灌输给艺术受众,而要时刻注意受众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艺术传播反馈的强、弱或有、无等情况,调整传播内容或方法。在像《艺术人生》这种以电视为媒介的艺术传播中,受众只是被动的接受信息,受众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传播者这时候所起的作用则显得更加举足轻重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节目的制作班底。《艺术人生》由中央电视台出品,由王铮制片,其编剧是:马宁,李谦,张亚菲,导演为:詹矿辉,柏松,刘欣,李晓蕾。主持人是大家颇为熟悉的朱军。李谦是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资深导演,囊括《艺术人生》创立以来的所有导演单项国家级大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受邀给中央电视台其它著名栏目《足球之夜》等多栏目频道讲课,从事广播电视工作以来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政府大奖20多项。这样一个优秀资深的编剧作为传者的角度当然更懂的把握作好优秀节目的要领。再看该节目的主持人——朱军,1999年在全国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评选中获银奖第一名,主持过的晚会与节目数不胜数。同时他也是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2010年12月17日他还获得“南方人物周刊魅力50人”亲和之魅奖。电影《天下无贼》重复了一句真理: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的电视艺术。没有优秀的人才团队一个电视节目如何保证其质量与绩效?而《艺术人生》有这样强大的人才传播团队,何惧节目的质量不好呢?理所当然地,它能收获到属于它的鲜花。事实上,主持人作为一档节目最主要的传播体,他(她)所肩负的传者责任更为关键。这个时代正精确地把"人"还原成为"真人"。来自不同媒体主持人的声音呼应并强调了这些如今在中国电视界一统天下的职业底数--说人话,而能说出"人话"的前提就是做"真人"。在一个愈来愈张扬"自我"与"个性"的大时代里,身处电视江湖的主持人

们,无论是CCTV崔永元和朱军倡导的"责任感",民营媒体李静营造的"快乐文化",商业媒体窦文涛仰仗的"家族性格",都不约而同地在靠近着同一个关键词--"真"。他们的心态气质和精神温度浸润在各自效力的栏目中,并努力通过凸显自身的"个性"来雕琢出节目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艺术人生》与朱军之间的关系,真正是"成也朱军,败也朱军"。朱军自己说:“我主持《艺术人生》节目时,从来没有想过怎样让嘉宾和观众流泪这个问题。现在的观众都是有文化有思想的人,嘉宾更是文化领域成就卓越的人士,主持人要想以个人的意愿强加于他们,从而达到让其流泪让其动情的目的,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有那些真挚感人、撼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才能打动人,也才能让人流下动情的热泪。对于主持人来说,掉不掉泪是嘉宾的事,是观众的事,我只追求节目的真实与感人。至于说有时我自己和嘉宾都情不自禁地流泪了,这也没什么不好,也不值得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我一直觉得,真情流露是一种很美好的东西,以情感人,情到深处流出情不自禁的眼泪,这没什么不好。真情流露不能等同于刻意煽情。”有这样一个具有独特传者魅力的主持人,这个节目也就更能抓住观众的心了。

当然,吸引观众的,同时也是作为传者角度的,除了主持人,还有另外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节目嘉宾。《艺术人生》的嘉宾多是演艺界的明星,这种名人效应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而这些明星嘉宾们也大都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传播作用。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认为"功能完备的人" 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能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情

感,不管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以说,他们很敏感,生活经历更丰富,用罗杰斯的话说他们"了解痛苦,但更了解快乐"。他们比别人更能够理解愤怒和恐惧,知道这是深刻感受爱和快乐的代价。"性情中人"朱军和"情感燃点很低"的王峥在童年时期都曾被"自卑"困扰,他们在打通自己与外界的路途上,陡然发现苦苦探究"人心"的他们根本不是"功能完备的人",世界上也鲜有"功能完备的人",每一个灵魂都是仓皇不堪的,即使是所谓的"明星"们,光鲜外表的背后同样是漏洞百出的生命缺口。这个对自我和他人"心灵真相"的发现使王峥和她的部下及时扭转了做电视晚会时期电视编导与明星打交道"牛气十足"的工作方式,而以平视的眼光和亲和的态度把明星当作"人"来对待和交往,于是《艺术人生》典型的工作态度被王峥凸显出来,那就是对嘉宾要"尊重"。这两个字在成为《艺术人生》编导工作准则的同时,也铸就了《艺术人生》先天的人文关怀特质。遵循这个原则开步走,《艺术人生》的编导们每接手一期新节目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亲自拜见嘉宾,这项工作通常由制片人陪同前往。《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说:“有一些中国的明星,我们有时嘲笑他们的演技,他们的才华,但是,只有这些"国产"的明星才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恋与痛。他们是农村的孩子,他们是县剧团的出身,他们是"右派"的女儿,他们是兵团的战友,他们是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他们用表演的手法再现了中国的历史,同时,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又是中国纷繁历史的见证。他们是最幸运的,也是最脆弱的群体。《艺术人生》中,毛阿敏、谢莉斯、李谷一、朱明瑛、蔡琴、蒋雯丽、濮存昕的"哭",不仅仅是他们的哀与

伤,也是我们的哀与伤。”就是在这样一个节目里,明星们仿佛积攒了那么多的话语要倾诉,一样的明星在《艺术人生》"不一样"地亮相,节目的火爆使社会各界对公众人物的观察有了"不一样"的角度,从内地到港台的明星们纷纷放下公众人物的架子,与距离咫尺的观众亲切交流,亲密拥抱,这种由《艺术人生》带来的变化很是让观众感觉"新奇"。就像《艺术人生·李谷一》现场一位观众在聆听了李谷一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故事和艺术生涯之后,对李谷一坦言:小李老师,过去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虚幻的、朦胧的、矫揉造作的一个李谷一,今天我们看到了真实、感情丰富、非常让我们敬佩的李谷一,小李,我们要永远地支持你!听到观众的肺腑之言,李谷一流下了动情的泪水。嘉宾开始落泪了,朱军开始落泪了,台下的观众开始落泪了,伴随《艺术人生》的推进和发展,"泪水"在源源不断地产生,这种现象让全栏目组的人感觉沉醉,因为他们发现"总有一种力量可以让人们泪流满面"。这种力量就是"真诚"。对一个工作团队而言,"真诚的态度"并非是可以通过硬性的规定去营造的,将"真诚态度"进行到底更多仰仗的是团队成员的品性和天性。"真诚"于朱军而言,更像是奔流在他血脉中的血液一样自然,因为每一次谈话他都在用自己的心情、人生经验、特有的感悟来介入节目。

二、What——《艺术人生》的内容分析

《艺术人生》中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大多从嘉宾的个人经历谈起,通过他的家人朋友从中挖掘亲情、友情、爱情等一般观众能感同身受的东西。正式通过谈话的形式,使主持人、嘉宾、观众平等,直

接的进行交流。这种形式也正是受众所喜爱的。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我认为《艺术人生》在表现人物方面,通过探索找到了最有利于塑造其生动形象的方式,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而重点还是内容能够打动人。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一直追求创新的形式和独特的内容,但是艺术的创造,贵在朴实,《艺术人生》正是因为重视人性,生命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因素,才会使节目更贴近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真正做到“用艺术照亮生命,用感情温暖人心”。

三、Whom——《艺术人生》的受众研究

观众是电视事业的基石,所以对节目的受众有个很好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真情互动是《艺术人生》的一大“卖点”。在国内访谈类节目中,引入现场观众相当普遍,但懂得巧用、用好、用足现场观众的,当首推《艺术人生》。每一个观众都有陪伴自己长大的明星,一睹这些明星的风采,与之进行交流乃是不少观众强烈的愿望,《艺术人生》准确地把握了观众这一心理,把访谈嘉宾邀请到演播室,与主持人和观众一起面对面交流,使观众走近明星的愿望成为现实。在《艺术人生》中,嘉宾、主持人与观众三方是平等的,他们真诚交流,平等对话,在亲切的氛围中品味、分享艺术家人生经历中的美好与感动。现场观众是经栏目组通过网络、书信、电话和面谈,从众多观众中挑选出来的。《艺术人生》有意识地突显现场观众的参与,从观众的选

择安排和现场的组织调度,通过制造“在场”效应,打动和感染电视观众,唤起他们对节目的关注。观众不仅仅是以鼓掌或欢呼的方式烘托气氛,不仅仅是簇拥着明星签个名了事,而是真正坐下来倾谈,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一声语重心长的鼓励,一个关切的问题,一件保存了多年的小礼物,或是网上观众的全程关注,都会明星潸然泪下,不由自主向自己的“衣食父母”打开心扉,全没了往常的矜持或写满倦意的职业微笑。观众从普通人的角度与名人进行最直接的交流,抹平了彼此间的沟壑,返回到人最初始时的平等状态。因为传播对象的众多复杂,《艺术人生》充分考虑到了最广大的接受面(在《艺术人生》的观众中,47%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89%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因而,它的收视定位是比较准确的,既坚持了一定的文化品位追求,又考虑到了受众面,从而在歌高和寡/大众通俗之间保持了一种恰当的张力。

四、Which channel——《艺术人生》的媒介研究

再现是“真实”世界里一些事物的一种映象、类似物或复制品。它可以是以一定方式被再现或改编成媒介代码的物、人、集团或事件。通过一个既定文本,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媒介的作用。那些用磁带、磁盘、胶片和电视再现的事物,与我们经验中的真实极为相近。电视在某种层面上,用类似于我们通过看到的和听到的来感受,解释经验的方式再现现实世界。《艺术人生》运用道具参与结构,营造逼真的现场气氛。同时运用戏剧创作的手法,增加了节目的精彩程度。比如《刘欢专辑》中就体现出这一点。除了道具的运用,《艺术人生》

还借用了类似舞台剧的分幕的结构方式,保证了叙述的集中和流畅。《张艺谋专辑》就充分运用了分幕的结构方式进行后期剪辑。

五、What effect——《艺术人生》的效果分析

《艺术人生》是央视的名牌栏目,自2000年12月22日开播以来,即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艺术人生》中没有空泛的政治宣言,没有虚情假意,个人、伴侣、儿女成为最主要的话题,友情、爱情、亲情成为倾诉的重点,在坎坷、病痛、失落前的勇气、乐观、豁达成为栏目的主旋律。《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的一面,祛除艺人习气和阴暗面。他们希望能够重建演艺界的表率作用,文艺是需要深厚人文关怀的,正如《艺术人生》的主题一样,“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我们这个社会太缺乏互相交流的场所,缺失信仰,《艺术人生》在21世纪的开始,有着它独特的存在价值。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地方,我们的朋友太少,我们和父母、儿女疏离,我们在体制中或在体制外,这是一个大变迁的社会。《艺术人生》正是为其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的通道。

总结:CCTV《艺术人生》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电视综艺人物谈话节目,从创办到成熟它也还是经历了一定的跌宕历程。它有成功之处,当然也免不了有失败之处,毕竟该栏目还是存在局限与不足的,此文不再做过多分析,本文更多的是借助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该栏目做一个浅层次的分析。知识欠缺,不到之处,还望海涵。

参考文献:

[1] [美]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

[2] 曾耀农.艺术与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包鹏程,孔正毅.艺术传播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 朱冰,陈可人.极端制作(CCTV艺术人生2000-2006).作家出版社,2007

[5] 王军.艺术人生的节目特色与形态特征解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4)

[6] 王珠银.解析《艺术人生》成功的奥秘[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