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现代战争史看中外关系的沿革与发展(苏德篇)

从近现代战争史看中外关系的沿革与发展

(苏德篇)

雷雄韬

(中国人民解放军75310部队330分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战争就是最大的政治;由于涉及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从来都要小心慎重的对待。但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后期,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世界范围的大战就打了两次,国与国的战斗就不可胜数,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战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波及如此多的国家,也没有像现在这样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难道说文明越发达,人类越好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参政议政在中国自古就有传统,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围绕着国家军事外交的种种纷争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周边这么多国家会向中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中、美、俄、欧、日,这些大国在世界政治事件之间的博弈究竟从何产生,又将归向何处。本篇笔者将以近现代几次战争的总结分析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外关系的历史由来以及未来的存立之道。

0 前言

最近一段时间,通读了《南京大屠杀》、《最寒冷的冬天》,《越南战争》和《战争的流言》这几本英译书,又观看了日俄战争、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央纪录频道制作的纪录片)、太平洋战争纪实系列(日本NHK电视台92年拍摄的记录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实录、苏芬战争、对印作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纪录片。

无论是朝鲜战争、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国民所接受的宣传和教化已经足够多了。至于这次学习和观影的目的和原因:一则,所阅书籍,所看视频皆是以往未曾有过的角度,或第三者,或参与者,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不同。所谓“偏

听则暗,兼听则明。”无论如何皆可获得更为全面,也更为客观的认识;再则,战争是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对于民族性忧缺点、人性的高尚与阴暗面会有最真实的体现,“说得好不如做的好”,其实战争如同一面镜子,照亮对手的同时也会清晰的看到一个更为全面的自己。不要盲目自大,亦不要妄自菲薄。这也许就是本文目的之一。可以发现,战争对世界的政治大格局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围绕着与中国周边及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关系,以史为鉴,可以让我们客观的分析判断国际形势,拨去笼罩在中外外交关系上种种疑团,明确国家外交关系在未来的基本走向和趋势。

1 从战争看俄罗斯与德国关系

1.1苏德战争

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苏联称之为“卫国战争”,德国称之为“东线”。这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大战,是真正决定世界格局的大战,世界的版图在二次大战后维持了四十多年,而且在当今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就是这一战打出来的。

1.1.1 打的是人力资源

消耗首先是兵员的消耗。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损失统计数据,二战期间苏军总共死亡916.48万人,受伤人员1520万人,总伤亡人数达到2400多万;与此相对的,德军死亡、失踪将近500万,其中死于苏德战场的约430万,总损失1348.8万,其中在东线的损失达1075.8万人,占了总损失的80%。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奠定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解放军共伤亡24.4万,其中阵亡4.66万人,苏军的死亡人数相当于打了近200个三大战役。仅从牺牲人数来讲,苏德战争的人力资源消耗都是空前的,残酷的,两个民族以命相博,倾其所有,胜者成为超级大国,主宰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土近五十年。

1.1.2打的是战略战法

闪电战与持久战的对决。在与俄罗斯开战前,德军1天拿下丹麦,5天占领荷兰,12天打下南斯拉夫,39天就让法国俯首称臣,将闪电战运用到极致,士气正盛;反观苏联,区出现了伤筋动骨的大清洗,红军高级将领大部分被枪决,军官总共被枪决1.5万人,元

气大伤。针对此种情形,希特勒对进攻苏联十分自信,扬言“我们只要在大门口揣上一脚,整座破房子就会倒塌下来。”无论如何,从账面上讲,苏联都处于下风。但是,苏军的高级将领对于闪电战有着清醒的认识,苏军总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早在二十年代后期就提出:“现在我们不能期望那样的交战,他们能够导致以一次突击就消灭敌人全部作战军队的结果。正面的宽度、铁路网的高效率和战区的大纵深都不允许达到那样的结局。”“我们应当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如果各帝国主义者在他们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爆发的战争是长时间的,那么毫无疑问,在我们苏联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斗争,也将是长期的、旷日持久的和十分残酷的”,这应该是“论持久战”的鼻祖了吧。中间有个小插曲,苏联的对于战争不抱幻想,但是特工们却严重误判了战争开始的时间,他们以为德国会为战争做充足的准备,其中当然包括抵御苏联严冬的羊皮袄,因此严密关注欧洲羊肉市场的波动,大批羊的屠宰势必会带来欧洲羊肉价格的跳水,但是,一直到战争开始都没有出现预期的变化。事实上,狂妄的希特勒压根就没打算把苏德战争拖到冬天。

军备哲学的比拼。众所周知,德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强国,二战中,它的MP43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类武器中最棒的。以虎式坦克为例,通常都是以一敌三甚至更多,但是它打掉一辆就是一辆。德军的武器发展计划杂乱无章,有的远远超越时代,军迷感兴趣的许多暗黑科学大多出自二战时期的德国,正是这些超越,这些精密害死了德国人:生产一台豹式坦克需要15万个工时,一台重型的虎式坦克需要25万个工时,而它们要对付的T-34坦克仅仅只要8千个工时。整个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只生产了1350辆虎式坦克,4814辆豹式坦克,而苏联却生产了10.2万辆坦克,其中T-34就超过5万辆。“乱拳打死老师傅”,苏联的军备哲学就是简单、可靠、耐用,它的主战装备就是为适应大规模、长期的战争而生产的。在这样的战争面前,即便再好的武器还没到使用寿命就被摧毁了,根本就没有必要造的那么精密。

战争促进了大纵深作战理论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造就了战争后期苏军对德军形成的一次次地摧枯拉朽式的战役级的胜利。其核心思想就是:在主要作战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大量使用坦克兵、航空兵和空降兵等新兴兵种,实现连续不间断地向纵深突破。形象的讲就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苏军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被我国的老一辈军事家吸收转

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后来在三大战役中攻城拔寨,无往不克;朝鲜战场上更是让优势装备的美军吃了大亏!

1.1.3 打的是意识形态

与资本主义截然不同,社会主义的标签就是计划,通俗的讲“集中力量办大事”,就是“人民战争”。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周边资本主义国家环伺,意识形态的不同是冲突和战争爆发的根源之一,所以苏联从未对和平抱有幻想,从1926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苏联就开始了重工业先行,军事为先的一系列备战行动,1938-194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44%,国防工业的增长比全部工业要快2倍。1939年军事拨款占国家预算的25.6%,1941年增加到43.4%。正是这样的倚重,在1941年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军队规模从200万增加到550万,其中重点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根据总参谋部计划,将组建20个机械化军,配备近3万辆坦克和火炮,这是同一时期德国坦克和强击火炮的5-6倍。

除此之外,整个国家的体制都为争取战争胜利而高速运转起来。军备生产的全时全员参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1942年,苏联军工行业的工人工作时间被定为14个小时,有的长达16小时。1939年,工业部门职工中18岁以下的占6%,到194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而1943年,苏联工业劳动力的一半以上是妇女,在集体农庄,妇女的比例甚至达到了四分之三。

在生产的组织方面,一般人知道泰罗制是美国人的创造,但是说到军工业上的推广和应用,恐怕没有哪个国家像苏联这样热心而富有成效。举个例子,通过合理组织,苏联生产一架伊尔-4型飞机的劳动消耗从1941年的2万个工时减少到1943年的1.25万个工时,生产一辆T-34坦克从1941年的80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3700个工时。1943年,苏联用800万吨钢和9000万吨煤生产出了48000门重型火炮和24000辆坦克,而德国则用3000万吨钢和3.4亿吨煤生产出了27000门重型火炮和17000辆坦克。

要顺便提一下的是,造成这些差距的正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德国也不是看不到问题所在,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43年春,时任军备部长的施佩尔才取得陆军和海军装备的生产组织权利,而空军则等到了1944年8月,除此之外基本的军需物质和人力资源仍然由经济

部长和劳工部长把持。即便这样,精明强干的施佩尔使得德国的军备有了飞跃的发展,就在1944年,德国的弹药、飞机、火炮、潜艇,坦克生产全部来到了最高峰。可惜这一切都来得太晚,盟军的飞机已经占领了德国的天空,这些装备还没有排上用场,就被炸成了一堆废铁。

1.1.4打的是民族的精气神

俄罗斯民族是崇尚荣誉,敬重英雄、勇气和牺牲的民族。舍身堵抢眼不是黄继光的首创,在这之前,俄罗斯已经有276人这样做了。1941年11月7日,著名的红场阅兵大家都知道,在漫天的飞雪和德军兵临城下,苏军从阅兵场直接开赴前线。在长达88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多达64万人被饿死,即便到了易子相食的地步,仍然没有投降。苏联的勋章种类之多,制作之精美,举世无双,整个战争期间向个人授勋超过3500万人次,向部队授勋则达到10900次。

与之相对的是荣誉的背叛,对叛徒和逃兵的重罚,有时候显得异常残酷。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在战争初期,成建制的叛敌和投降屡见不鲜。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签发了著名的第270号命令:凡是在战斗中撕下肩章和投降者即为最可恶的逃兵,其家庭成员因其违背军人誓词、背叛祖国应予逮捕。此类逃兵应就地枪决。凡陷入包围着应战斗到底,冲出重围者回到我方。凡宁愿屈膝投降者,应以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对投降的红军战士的家属,应剥夺其享受的国家补贴和救济。为此,还在每个集团军组件了3-5个阻截队,专门枪毙惊慌失措和胆小鬼。“乱世用重典”,俄罗斯民族对荣誉的极端崇尚和对叛敌者的无情,使得战场上的红军无一不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单一的日耳曼民族则具备自我牺牲和袍泽友爱的传统,纪律、秩序、忠诚、服从,则成为引以为豪的美德。莫斯科战役中,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团军苏联发起大反攻的时候,德军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在零下52度的风雪中苦苦支持,没有出现一溃千里的现象;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末期,德军第六集团军陷入苏军的重重包围,在物资极度匮乏,严寒天气的影响下依旧忠实的执行希特勒的命令,给苏军重创。其中有许多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假期届满之后,义无反顾地又飞回包围圈中。整个苏德战争,苏联公民在德军中服务的将近百万,其中死亡20万;但是德军则没有出现为苏军作战的情况,只有不到一万的德军战

俘为苏军提供战场宣传服务。

分析德国深层的心理,在北欧神话成长起来的日耳曼民族一直有着刚健、阴暗、狂暴的气质。歌德笔下的浮士德就很典型:“他野心勃勃,老是驰骛远方,也一半明白到自己的狂妄;他要索取天上最美丽的星辰,又要求地上极端的放浪,不管是在人间或天上,总不能满足他深深激动的心肠。”因此,德国的军歌虽然铿锵激昂、威武雄壮,却总有挥之不去的阴郁。而与之相比,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歌曲则有一种健康、明朗、积极向上的格调。那是从辽阔的大地、从充满光明和希望的生活中流淌出来的歌声,具有永恒的魅力。

总的来说,苏联一战定乾坤,从此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地位,而德国精英尽失,输的口服心服。虽然苏德战争给彼此双方带来了巨大的人员损失,特别是对犹太人的种族大清洗更令世界不齿,但是,战后日耳曼民族的自省和一系列行为,让它获得了世界人民的谅解。现如今的国际关系中,德国依然是欧盟的老大,另一面,由于意思形态的关系,在美国幕后的撺掇下,欧盟屡屡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但是德国却总能充当中间斡旋的角色。“英雄惜英雄”,虽然政治理念不同,但是彼此之间的尊重是在战场上奠定下来的。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938年-2001年)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 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 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 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 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 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 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 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 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 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 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 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 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由奕 担任总理大臣 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师 1872年(1)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30名幼童赴美留学 (2)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3)《申报》 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881年中国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1894年7月25日(1)甲午中日海战 (2)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4月(1)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 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2018届高三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含解析

西安市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部分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 .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 .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 .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2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 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 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 .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 .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 .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26.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价中国古代某土地制度时说:“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 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下列各项对“此田制”的理解正 确的是 A .隋唐时期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而开始实行 B .它规定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由政府平均分配 C .它有利于对无主荒地的开垦和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D .它有利于消除土地兼并现象 27.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28.图9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进If曲万关平闊]

近代中外关系(1-2)

近代中外关系 一、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的基本立场 中国是在世界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而被动地进入近代社会的。近代中国的若干重大事件与社会变革几乎都与外部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使是许多内政事务也都深受中外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列强在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同时,不自觉地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变革注入新的因素。宏观的审视主要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从国家主权和民族地位的角度,研究列强的侵略如何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和斗争,终于迎来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研究中国人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的过程,从接受科学知识到接收政治观念,进而进行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过程。这两种视角的相争与共存构成了中外关系史研究的统一体。 在对列强的侵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人们开始对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所迈出的每一步伐(包括前进、后退和徘徊)进行总结,对种种失误进行反思。对于国际法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人对国际法认识的发展、中国对外部世界认识的变化、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等方面,近年来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如研究者在对列强获取不平等特权进行分析时便发现,清政府官员在这些重大权利的出让中亦有相当的责任。长期的闭关锁国,使清政府官员对近代国家主权概念茫然无知,以至丧失国家重大利权而不自觉,甚至有时还引为得计。在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形成上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在对政府外交深入研究的同时,学者们对体制外因素对外交的影响也日益关注。国民外交越来越引起学者的浓厚兴趣,如以商会为依托的商人外交、社会团体的非政府外交、社会舆论对外交决策的影响等,都有专题研究面世。此外,中外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与互动,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出现了富有新意的研究。 比较起来,对制度和思想层面的研究便略显不足。外交制度中的一些问题,如外交决策机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外交部门的职司及地位变化等仍有深入研究的余地。对近代中国外交思想演变的整体考察也比较薄弱,迄今尚无近代外交思想发展史的专著。 二、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关系的格局是两个系统并立,一个是亚洲诸国,一个是欧美诸国,两者互不相关,区别不仅是地理上的,而且各自与中国的关系的实质也不同。中国与亚洲入贡各国间的关系是一种国家关系,彼此按定制、定式进行官方交往,真正有来有往,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一种传统的体制,在历史上早已定型,在运行中很少有什么波澜或变动;双方的交往基本上局限在高层封建统治者之间,与人民很少关联,一般只在于维系已有的联系(乾隆中期即I8世纪60年代以后苏禄与中国的关系中断,其他各国都维系到鸦片战争以后),而不是发展新的关系。这种对外关系体制,是中国封建统治者往往把世界一切国家都视为属国;明末以来葡、荷、.俄、英等国派使来华,都被当作贡使,就是这个原因。但不论是从海疆来的西欧、北欧、北美诸国,或者是从陆路来的俄国,都完全在入贡国系统之外,另成为一个系统。它们到中国来,都出于对外扩张的需要,中国成为它们扩张的对象。它们极力想进入中国,其来华使节有的不惜照贡使的礼制行事。但终因它们自有一套国际交往体制和准则,而同中国的姐龋,摩擦越来越多。在对中国的关系中,它们居于主动,有的带有侵略性。这是一种有来无往的关系,没有中国人到它们那里去,中国所做的一般.只是对它们各方面的冲击做出反应。当时巾国的国力还强盛,能够有效地抗阻它们的武力侵犯,打退它们的侵略,维护自己的领土完整。自18世纪中叶起,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有限制地允许它们的人民(主要是商人、教士等)入境,严格加以管理,但不与它们发展官方关系,不承认他们派驻广州的代表(领事、商务监督等)的官方身份,不与这些人打交道,不与它们建立国交。这个政策抑制了欧美各国在华扩张势力,保持了自己的完全独立以及与世隔绝。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1840~1970)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详细版)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事年表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 本单元叙述了14-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在欧洲产生、兴起的过程及其在思想文化领域方面的反映——文艺复兴。 14世纪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 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时代、发现时代、勘察时代。 1488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美洲的西印度群岛 1497—1498年达.伽马由好望角到达印度 1500年葡萄牙占领巴西(1822年巴西获得独立) 1517年葡萄牙开始与中国通商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1553年入居澳门,鸦片战争后窃据澳门,实行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17-18世纪)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出现了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在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民族解放运动首先在美洲兴起。 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建立海上霸权 16世纪英国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和洛克 1607年英国建立第一个海外殖民地佛吉尼亚 1638年英国革命的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新议会召开革命爆发 1642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内战结束,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军事独裁者。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政坛发生分化,出现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8世纪法国出现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 1773年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战争爆发;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宣告独立。 1777年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1781年英军主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了一部宪法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美国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魏源 B、龚自珍 C、林则徐 D、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C )。 A.维护封建经济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辛亥革命中 B、新文化运动中 C、五四运动中 D、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 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 ABCDE )

近现代中外关系史参考书目

档案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外交卷,江苏古籍出版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外务部中外关系档案史料丛编.中华书局.200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德外交秘档》(1927—1947),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美往来照会集》(19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汪向荣、夏应元编:《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 薛衔天编《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17—192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19-192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 : 1929-193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国共内战与中美关系——马歇尔使华秘密报告》,华文出版社,2012 沈志华、杨奎松主编:《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1948-1976)》第一卷,东方出版中心,2011 论著类: (美)马士(Hosea Ballou Morse)著,张汇文等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册).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时殷宏:《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黄凤志主编:《中国外交史1840-1949》,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金光耀、王建朗主编:《北洋时期的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李育民:《近代中外关系与政治》,中华书局,2006 金光耀主编:《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陈谦平主编:《中华民国新论》(政治、中外关系、人物卷),三联书店,2003年 唐启华:《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杨天石:《抗战与战后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8 高书全、孙继武、顾民:《中日关系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年 熊沛彪:《近现代日本霸权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 资中筠:《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杨云若:《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纪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2011第4版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杨奎松:《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萨本仁、潘兴明:《20世纪的中英关系》,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新华出版社,2007年 杨元华:《中法关系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 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 长征结束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1937年9月凇沪会战 1937年平型关大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 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 模的反攻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剥削制度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 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 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960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恢复发展生产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1号 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9年中美建交 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 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 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 2001年承办APEC会议 2001年加入WTO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达加马开辟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中外教育史试题

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得名词解释:1、庶富教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平民教育思潮 4、朱子读书法 满意回答 1.指的是孔子提出的人口,经济和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 3.孔子提出过“有教无类”打破官学,开办私学,让更多的人来受教育。这有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 4.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996年 中国教育史 一、简释下列各词(每题4分) 1、有教无类:意思是说,教育没有类的差别,不论贫富、贵贱、善恶、智愚,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 2、三纲领八条目 3、鸿都门学: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 4、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五经指的是<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典籍。 5、朱子读书法: 是朱熹的学生提炼朱熹的训导总结出来的。共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句话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口号 师:既是拜师,学习的意思。 夷:指蛮夷,当时清朝还自认为是天朝大国把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 长技:是指他们的特长,就是指西方列强的先进工业,武器等等。 制:控制,对付,制约等等这类意思。 所以全句的意思大概就是学习制造和使用洋人先进的技术(武器)来打击制约洋人。 这句话出自魏源写的那部《海国图志》。对于如何抵抗外国的侵略,有力地打击侵略者,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对照年表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记 14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5世纪百年战争英法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 15世纪后期——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近代史揭开序幕) 1583年利玛窦抵达广东,开始传教一、17世纪中——19世纪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时期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康熙帝开创盛世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国诞生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称帝颁布《拿破仑法典》 1840——1919年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二、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扩展 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年普法战争巴黎公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三、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垄断资本、资本全球扩张1882年德意奥三国缔结同盟 1883—19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兴中会成立1895—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1899—1900年义和团运动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清末新政 1911年辛亥革命运动 1913年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开始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与国成立与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与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 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与平解放。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与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宪法》,这就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中西音乐史题目

中音史 1.我国音乐文化约有8000年可考历史,依据是什么?远古、夏商时期的乐器有哪些? 2.西周时期代表性乐舞的有哪些? 3.什么叫八音 4.我国西周宫廷音乐机构始于何时?如何进行? 5.什么是十二律、旋宫、三分损益法、隔八相生法? 6.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有何重大意义?有何音乐特点? 7.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音乐思想有哪些? 8.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最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著作是哪一部?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9.乐府的产生、任务及意义是什么? 10.什么是清商乐、吴歌和西曲? 11.《声无哀乐论》的主要音乐思想是怎样的? 12.什么是歌舞戏?其代表性剧目有哪些? 13.什么是大曲和法曲?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14.唐代有哪些音乐机构?他们担负着什么样的职能? 15.唐代民间俗乐中,曲子和变文是怎么的两种音乐形式? 16.曲子在宋代的发展如何?流传至今的宋代歌曲集是哪一部,作者是谁? 17.为什么说宋元说唱音乐已由发展走向成熟? 18.宋杂剧与元杂剧有何区别?南戏与杂剧有什么区别? 19.宋元时期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20.唐、宋、元各时期主要的音乐论著有哪些? 21.明清戏曲发展中代表性声腔和剧种有哪些? 22.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形式与流行情况如何? 23.明清时期有哪些珍贵和有价值的曲谱流传至今? 24.全国而系统地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的美学理论《奚谷山琴况》是由谁撰写的? 25.中国古代主要有哪几种记谱法? 26.在近代京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几位重要的西曲艺术家?他们对当时的西曲发展产 生过什么影响? 27.在近代说唱音乐发展中,苏州弹词为什么能发展得那样迅速? 28.广东音乐史怎样产生发展的?在她的发展过程中有那几位民间艺术家做出了突出的贡 献? 29.新音乐一词的含义,所指,发展脉络,特点。 30.学堂乐歌的产生,其内容和创作方法。出现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代表性的音乐家 和乐歌作品。 31.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创建的时间地点,谁为她的创建做出的贡献? 32.在我国专业音乐建立之初,有那几位音乐家各自在什么领域做出了贡献?各有哪些作品 及著作? 33.二胡是怎样从一件普通的民间乐器走向舞台的?谁为此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4.《教我如何不想他》的作者、作品,他的艺术风格是怎样的 35.20北伐战争、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都产生了哪些著名的革命歌曲?这些歌曲的创作 方式又是怎样的? 36.30年代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对当时的专业音乐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 是谁?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做出了哪些功绩?

《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简介

《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简介 经济所陈争平研究员(现清华大学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近期结项,最终成果为专著《近代中外贸易发展史》。近代中外贸易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对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如何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与国内市场发展、本国民族工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关系等。 该成果主要内容是: 1.关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四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鸦片战争前。着重介绍了鸦片战争前中外贸易的发展脉络,分别总结了秦汉至元代、明代至清前期这两大历史阶段中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以便对中外贸易的历史发展渊源有所了解。 第二时期,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着重介绍了1840~1894年的中外贸易制度的巨大变化,分析了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在当时中国享有的种种特权,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深刻影响,论述了鸦片战争后洋行、买办势力的增长情况,以及五口通商时期以鸦片为主的西方资本主义商品侵略实情和中国出口迅速增长态势,还揭示了那一时期发生在中国沿海的惨绝人寰的“苦力”贸易实情。特别分析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外贸易的变化,讨论了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及其与中国丧失进出口价格主动权的关联,讨论了外贸商业网中华商组织的变化,以及在中外贸易活动之中的钱庄、票号等旧中国金融组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第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着重介绍了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中国市场被迫进一步开放和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的扩张情况,论述了列强在华商人资本势力控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格局及其产生原因,讨论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的形势对中国市场的影响,详细分析了中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增长态势及中国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分析了主要进出口商品及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讨论了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收支平衡问题、对外贸

中国近代史试题以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题(?卷) (适用系:全校?级文科各系 完卷时间:120分钟 考试时间:???) 系 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把正确答案代码 填在括号内)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C ) A 、魏源 B 、龚自珍 C 、林则徐 D 、李鸿章 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 A )。 A.封建统治者的腐败 B.农民小资产阶级的落后 C.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3、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C ) A 、义和团运动 B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 、太平天国起义 D 、反教会斗争 4、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C )。 A .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C ) A 、辛亥革命中 B 、新文化运动中 C 、五四运动中 D 、国民革命运动中 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 ) A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 、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7、全国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C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8、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B ) A.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B.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C.军事打击和政治诱降并重D.速战速决,武力征服 9、“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D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0、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 )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 ABCDE )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E. 中国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民主义革命。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现代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 14- 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 —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 —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 —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世纪早期印度莫卧儿帝国建立 1520 —1570西欧宗教改革 1566 —1581尼德兰革命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纪初期荷兰侵入印度尼西亚,法,英, 荷开始在北美掠夺殖民地;德川幕府开始统治日本 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 统治确立 17世纪英法成为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 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中期普鲁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纪中后期奥地利特雷西亚女皇和约瑟夫改革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75 —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 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 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793. 6—1794。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1794法国热月政变 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1804海地宣布独立 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10—1826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 1815维也纳体系的确立 1830法国七月革命 1831, 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1836 —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 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 —1849 1848年欧洲革命 1853 —1856克里米亚战争 1857 —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 —1865美国内战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时间轴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 6 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 6 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 8 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 )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 2100 万元; 3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 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 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2 )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 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 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 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 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 5 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 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 1 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 年 3 月,占领南京 ,定为首都 ,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 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9 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 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 1 、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 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 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 ) 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 )赔偿英国白银 400万两, 法国 200 万两。 2 、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2018历史考研:为你奉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 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4. 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5.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 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 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 1.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 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 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 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5.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