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制板设计原则

PCB版设计布局原则

1.流向原则

1)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

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输入在左边,输出在右边;

2)或者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

2.最近相邻原则

1)布局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

2)移动器件时要注意网线的连接,把有网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而且能大致

达成互连最短;

3)要注意如果两个器件有多个网线的连接时要通过旋转来使网线的交叉最少。

3.均布原则

1)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

2)元件分布要尽可能均匀,例如大的器件再流焊时热容量比较大,过于集中容

易使局部温度低而造成虚焊。

4.抗干扰原则

1)数字器件和模拟器件要分开,尽量远离;

2)尽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

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尽量远离;

3)去耦电容尽量靠近电路的VCC,贴片器件的退耦电容最好在布在板子另一面

等。

5.热效应原则

1)发热元器件应尽可能远离其它元器件,一般放置在边角,机箱内通风位置;

2)发热器件一般都要用散热片,并考虑留出合适的散热片安装空间;

3)发热器件的发热部位与印制电路板的距离一般不小于2mm;

4)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要远离发热元器件。

6.易维修原则

1)大型器件的四周要留出一定的维修空间(留出SMD返修设备加热头能够进行

操作的尺寸);

2)需要经常更换的元件应置于便于更换的位置,如保险管等。

7.易调节原则

1)对于电位器、可调电感线圈、可变电容器、微动开关等可调元件的布局应考

虑整机的结构要求;

2)机内调节器件,应放在印制板上方便于调节的地方;

3)机外调节器件,其位置要与调节旋钮在机箱面板上的位置相适应。

8.抵抗受力原则

1)固定孔一般放在接线端子、插拔器件、长串端子等经常受力作用的器件中央,

并留出相应的空间;

2)重量超过15g的元器件,应当用支架加以固定,然后焊接。

9.易组装原则

按照这个原则,衍生出来的要求就有很多,主要的有:

1)在大面积PCB设计中(大约超过500cm2以上),为防止过锡炉时PCB板弯曲,

应在PCB板中间留一条5至10mm宽的空隙不放元器件(可走线),以用来在过锡炉时加上防止PCB板弯曲的压条;

2)上锡位不能有丝印油,否则容易造成虚焊或焊不上;

3)布局时,DIP封装的IC摆放的方向必须与过锡炉的方向成垂直,不可平行,

如果布局上有困难,可允许水平放置IC(SMD封装的IC摆放方向与DIP相反);

4)片式元件长轴应垂直于再流焊炉传送带的方向,即垂直于PCB板的长边(因

为一般PCB板的长边平行于再流焊炉传送带的方向;

5)对于使用波峰焊工艺的元件组装,为了避免阴影效果,同尺寸元件的端头在

平行于焊波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不同尺寸的大小元件应交错放置;小尺寸的元件排在大尺寸元件前(无互相遮挡原则);

6)元器件的特征方向一般要求一致,例如电解电容的极性,二极管的正极,三

极管的单引脚端,集成电路的第一个引脚等;

7)波峰焊接面上元器件封装必须能承受260度以上温度并是全密封型的;

8)采用A面再流焊,B面波焊混装时,应把大的贴装和插装元器件布放在A面

(再流焊),适合于波峰焊的矩形、圆柱形片式元件、SOT和较小的SOP(引脚数小于28,引脚间距1MM以上)布放在B面(波峰焊接面)。波峰焊接面上不能安放四边有引脚的器件,如,QEP、PLCC等;

9)留出印制扳定位孔及固定支架所占用的位置;

10)外接的设备是否利于介入,如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等。

10.安全原则

1)例如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

放电引出意外短路造成火灾。

11.美观性原则

1)元件布局的美观整齐;

2)最后还要考虑整体的美观性等,一个成熟的产品不但要注重内在质量,还要

同时兼顾整体的美观。

12.其它原则

1)其它原则一般都是根据实际的需求和经验进行的,例如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

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

2)跳线不要放在IC下面或马达、电位器以及其它大体积金属外壳的元件下;

3)螺丝孔半径5mm内不能有走线和铜箔(除要求接地外)及元件;

4)贵重的元器件不要放在PCB的角、边缘,或靠近接插件、安装、孔、槽、拼

板的切割、豁口和拐角等印制板的高应力区,以免造成焊点和元器件的开裂或裂纹等。

PCB的设计注意事项和规则

PCB的设计注意事项和规则 此文只是转载感觉写得不错所以就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在PCB设计中,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布线有单面布线、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包括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数目等。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经线,快速地把短线连通,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优化,它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已布的线。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改进总体效果。 对目前高密度的PCB设计已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完成了导通孔的作用,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畅,更为完善,PCB 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1 电源、地线的处理 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 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 电源线为1.2~2.5 mm 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篇一:pcb工艺设计规范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pcb 印制板设计规范)mc、emi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埋孔(buried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stand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机密 20xx-7-9页1页 5.2热设计要求 5.2.1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5.2.4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5.2.6过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的散热对称性 为了避免器件过回流焊后出现偏位、立碑现象,地回流焊的0805以及0805以下片式元件两端焊盘应保证散热对称

PCB设计规范

PCB设计规范 一.PCB 设计的布局规范 (一)布局设计原则 1. 组件距离板边应大于5mm。 2. 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组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 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组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组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 4. 功率大的组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靠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5. 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靠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6. 有高频连线的组件尽可能靠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7. 输入、输出组件尽量远离。 8. 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 手焊元件的布局要充分考虑其可焊性,以及焊接时对周围器件的影响。手焊元件与其他元件距离应大于1.5mm. 10. 热敏组件应远离发热组件。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a.在风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2.5mm; b.自然冷条件下,电解电容等温度敏感器件离热源距离要求大于或等于4.0mm。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额定范围内。 11. 可调组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12. 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13. 布局应均匀、整齐、紧凑。 14. 表贴组件布局时应注意焊盘方向尽量取一致,以利于装焊。 15. 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16. 可调换组件(如: 压敏电阻,保险管等) ,应放置在明显易见处 17. 是否有防呆设计(如:变压器的不对称脚,及Connect)。 18. 插拔类的组件应考虑其可插拔性。影响装配,或装配时容易碰到的组件尽量卧倒。 (二)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 1. 外形尺寸

PCB设计规范

A.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C.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一) 布局设计原则 1.距板边距离应大于5mm。 2.先放置与结构关系密切的元件,如接插件、开关、电源插座等。 3.优先摆放电路功能块的核心元件及体积较大的元器件,再以核心元件为中心摆放周围电路元器件。4.功率大的元件摆放在利于散热的位置上,如采用风扇散热,放在空气的主流通道上;若采用传导散热,应放在挨近机箱导槽的位置。 5.质量较大的元器件应避免放在板的中心,应挨近板在机箱中的固定边放置。 6.有高频连线的元件尽可能挨近,以减少高频信号的分布参数和电磁干扰。 7.输入、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8.带高电压的元器件应尽量放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 9.热敏元件应远离发热元件。 10.可调元件的布局应便于调节。如跳线、可变电容、电位器等。 11.考虑信号流向,合理安排布局,使信号流向尽可能保持一致。 12.布局应均匀、整齐、紧凑。 13.表贴元件布局时应注意焊盘方向尽量取一致,以利于装焊,减少桥连的可能。 14.去耦电容应在电源输入端就近放置。 (二) 对布局设计的工艺要求 当开始一个新的PCB 设计时,按照设计的流程我们必须考虑以下的规则: 1.建立一个基本的 PCB 的绘制要求与规则(示意如图)

建立基本的PCB 应包含以下信息: 1) PCB 的尺寸、边框和布线区 A.PCB 的尺寸应严格遵守结构的要求。 B.PCB 的板边框(Board Outline) 通常用0.15 的线绘制。 C.布线区距离板边缘应大于 5mm。 2) PCB 的机械定位孔和用于SMC 的光学定位点。 A.对于PCB 的机械定位孔应遵循以下规则:要求 ■机械定位孔的尺寸要求 PCB 板机械定位孔的尺寸必须是标准的 (见下表和图) ,如有特殊必须通知生产经理,以下单位为mm。 B.机械定位孔的定位 机械定位孔的定位在PCB 对角线位置如图: ■对于普通的PCB,推荐:机械定位孔直径为3mm,机械定位孔圆心与板边缘距离为5mm。 ■ 对于边缘有元件 (物体、连接器等) ,机械定位孔将在X 方向做挪移,机械定位孔的直径推荐3mm。■机械定位孔为非孔化孔。 C.对于PCB 板的SMC 的光学定位点应遵循以下规则: ■ PCB 板的光学定位点 为了满足SMT 的自动化生产处理的需要,必须在PCB 的表层和底层上添 加光学定位点,见下图: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标准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 版本(V1.0)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生效日期: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V1.0) 1围 本设计规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适用于盈科电子的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 (本设计规参考了美的空调事业部的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QJ/MK03.025-2003 空调器防火规 参考文件: GB 4588.3-1988 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J 3103-1999 印刷电路板设计规(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3定义 无。 4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所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4.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4.3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4.4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 5技术要求 5.1印制板的选用 5.1.1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单面板。在结构受到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经过研发经理的批准, 可以选择用双面板设计。 5.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XX公司企业标准(设计技术标准)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工艺性要求发布日期:实施日期:目录前言.............................................................................................................IV 使用说明........................................................................................................V 1 范围............................................................... ...... 1 2 3 引用标准............................................................... .. 1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 (1) 4 5 印制电路Printed Circuit ........................................ 1 印制电

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缩写为:PCB) ................. 1 覆铜箔层压板Metal Clad Laminate .................................. 1 裸铜覆阻焊工艺Solder Mask on Bare Copper ........ 1 A面 A Side ...................................................... 1 B 面 B Side . (1) 波峰焊............................................................. 2 再流焊............................................................. 2 底层填料Underfill (2) SMD 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2 THC Through Hole Components . (2) SOT Small Outline Transistor .................................... 2 SOP Small Outline Package ....................................... 2 PLCC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pcb印制板设计规范 篇一:PCB 工艺设计规范 规范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规定PCB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PCB的设计满足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安规、E(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pcb印制板设计规范)MC、EMI 等的技术规范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电了产品的PCB工艺设计,运用于但不限于PCB的设计、PCB投板工艺审查、单板工艺审查等活动。 本规范之前的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如与本规范的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范为准。 导通孔(via):一种用于内层连接的金属化孔,但其中并不用于插入元件引线或其它增强材料。 盲孔(Blind via):从印制板内仅延展到一个表层的导通孔。埋孔(Buried via):未延伸到印制板表面的一种导通孔。 过孔(Through via):从印制板的一个表层延展到另一个表层的导通孔。

元件孔(Component hole):用于元件端子固定于印制板及导电图形电气联接的孔。 Stand off:表面贴器件的本体底部到引脚底部的垂直距离。 板材,应在文件中注明厚度公差。 机密 XX-7-9 页 1 页 热设计要求 高热器件应考虑放于出风口或利于对流的位置 温度敏感器械件应考虑远离热源 对于自身温升高于30℃的热源,一般要求: 若因为空间的原因不能达到要求距离,则应通过温度测试保证温度敏感器件的温升在降额范围内。 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5A 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SMT印制板设计规范 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印制板设计规范是关于电子产品 印制板设计的一系列要求和准则,旨在确保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制造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印制板产品。下 面是一些SMT印制板设计规范的重要内容。 1.印制板尺寸和布局: -确定印制板的实际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和厚度,并在设计中使用 正确的尺寸参数。 -设计合理的布局,确保所有元件和走线的正确安装和连通,以提高 印制板的性能和可靠性。 2.元件安装规范: -元件安装应遵循适当的引脚布局,确保元件安装在正确的位置并正 确连接。 -元件的排列应便于制造和维修,并保证元件之间的足够间距和空间。 3.安装孔和固定装置: -印制板上的孔和固定装置应符合标准尺寸和设计规范,并确保能够 正确安装印制板。 -孔的位置和尺寸应准确,以确保印制板和配件之间的稳定连接。 4.线宽和间距: -确定正确的线宽和间距参数,以提供足够的电流传输能力,并避免 线路之间的干扰或短路。

-确保线宽和间距符合制造商的要求和能力,并能满足所需的电子器件和电流要求。 5.反焊和覆盖层: -在印制板上使用适当的反焊材料,以便在组装过程中保护印制电路和焊点,并提供良好的可焊性。 -配置适当的覆盖层,以保护印制板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并提供适当的绝缘和防护。 6.引脚和焊盘: -准确标记元件引脚的位置和方向,确保正确的引脚连接和组装。 -焊盘的尺寸和形状应适合所使用的元件,并提供良好的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7.电源分离和地面规范: -正确的电源分离和地面规范是确保印制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确定正确的分离点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电源的稳定和地面的良好连接。 8.文件和制造要求: -提供准确和详细的PCB设计文件,包括图纸、尺寸和布局等信息,以供制造商参考。 -了解制造商的要求,并根据实际制造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要求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要求 PCB布线的原则如下: (1)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开相邻平行。最好加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藕合。 (2)印制摄导线的最小宽度主要由导线与绝缘基扳间的粘附强度和流过它们的电流值打算。 当铜箔厚度为0.05mm、宽度为1~15mm时.通过2A的电流,温度不会高于3℃,因此导线宽度为1.5mm(60mil)可满意要求。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通常选0.02~0.3mm(0.8~12mil)导线宽度。当然,只要允许,还是尽可能用宽线.尤其是电源线和地线。导线的最小间距主要由最坏状况下的线间绝缘电阻和击穿电压打算。对于集成电路,尤其是数字电路,只要工艺允许,可使间距小至5~8mm。 (3)印制导线拐弯处一般取圆弧形,而直角或夹角在高频电路中会影响电气性能。此外,尽量避开使用大面积铜箔,否则.长时间受热时,易发生铜箔膨胀和脱落现象。必需用大面积铜箔时,最好用栅格状.这样有利于排解铜箔与基板间粘合剂受热产生的挥发性气体。 (4)焊盘: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焊盘外径D一般不小于(d+1.2)mm,其中d为引线孔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d+1.0)mm。 1、正确 这是印制板设计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精确实现电原理图的

连接关系,避开消失“短路”和“断路”这两个简洁而致命的错误。这一基本要求在手工设计和用简洁CAD软件设计的PCB中并不简单做到,一般的产品都要经过两轮以上试制修改,功能较强的CAD软件则有检验功能,可以保证电气连接的正确性。 2、牢靠 这是PCB 设计中较高一层的要求。连接正确的电路板不肯定牢靠性好,例如板材选择不合理,板厚及安装固定不正确,元器件布局布线不当等都可能导致PCB不能牢靠地工作,早期失效甚至根本不能正确工作。再如多层板和单、双面板相比,设计时要简单得多,但就牢靠而言却不如单、双面板。从牢靠性的角度讲,结构越简洁,使用面越小,板子层数越少,牢靠性越高。 3、合理 这是PCB 设计中更深一层,更不简单达到的要求。一个印制板组件,从印制板的制造、检验、装配、调试到整机装配、调试,直到使用修理,无不与印制板的合理与否息息相关,例如板子外形选得不好加工困难,引线孔太小装配困难,没留试点高度困难,板外连接选择不当修理困难等等。每一个困难都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工时延长。而每一个造成困难的缘由都源于设计者的失误。没有肯定合理的设计,只有不断合理化的过程。它需要设计者的责任心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实践中为断总结、提高的阅历。 4、经济 这是一个不难达到、又不易达到,但必需达到的目标。说“不难”,

印制板设计标准_概述及解释说明

印制板设计标准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印制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为PCB)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组成部分之一,在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印制板设计标准是针对印制板在设计阶段所需要遵循的规范和要求,旨在确保印制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本文将对印制板设计标准进行详细概述及解释说明。 1.2 文章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印制板设计标准的重要性、印制板设计标准的基本原则、常见印制板设计标准要点解析以及结论和展望。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将全面介绍印制板设计标准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和解释印制板设计标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些标准。我们将探讨印制板设计标准在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并深入说明其基本原则以及常见要点。同时,还将对未来印制板设计标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展望。

以上是对“1. 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说明。通过本文的引言部分,读者可以获得对印制板设计标准主题的整体了解并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印制板设计标准的重要性 2.1 提高生产效率 印制板设计标准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首先,通过规定统一的尺寸和布线规范,可以使不同印制板之间具有互换性,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调试和修改成本。其次,标准化的材料和工艺要求可以提高供应商之间的配套能力,减少因为材料差异导致的问题发生,进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此外,电气特性与测试要求的统一也有助于简化测试流程,并提高产品质量。 2.2 确保产品质量 印制板是电子产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实施印制板设计标准,可以确保印制板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例如,在尺寸和布线规范方面,合理设置线宽、距离以及引脚位置等参数可以避免信号干扰和电磁辐射问题;在材料与工艺要求方面,对于阻焊、镀金、锡焊等工艺的规定可以有效保护电路板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而电气特性与测试要求方面的规范能够保证电路板的电性能和稳定性。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V1.0要点

A 版(第 0 修改)

1 A/0 编制 为了规范公司产品的PCB 工艺设计要求,使得PCB 的设计从生产、应用等角度满足良好的生产装配性、测试性、安全性等要求,并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本文件合用于公司自主开辟的PCB 设计以及PCB 审核。 普通职责参考PCB管理规范。 4.1 PCB 设计模板 使用CADENCE 软件设计PCB,可以直接选择使用设计模版: Template.brd ,模版中已经配置完 成为了以下4.1.1-4.1.6 的内容。模版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模版文件复制、重新命名形成新的PCB 设计文件。 4.1.1 设置Drawing Parameters 按照IPC 标准, PCB 设计中使用的绘图单位为毫米(mm),精度普通精确到小数点后3 位。根 据我们通常的PCB 尺寸,选择PCB 设计图纸尺寸为A3,如果PCB 尺寸超过A3 大小,则可选择A2 或者其他。 根据以上设置Drawing Parameters 如下: User unit:Millimeter; Size:A3 Accuracy: 3 Drawing Extents:W:440,H:317 4.1.2 PCB设计Format 文件 PCB 设计图纸框图FormatA3.dra 文件保存在Cadence 封装库中。通用模版已经将该文件导入完成。 4.1.3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 元件密集的PCB 栅格设置为0.05mm ,其他PCB 的栅格以0.05mm 的倍数递增。 4.1.4 文字字体设计规则 根据PCB丝印层设计规范的要求,共需要四种字体规格,即常规、小字体、对外接口的接插件丝印标号字体以及PCB 编码和设计日期。具体设置见下表: WIDTH HEIGHT LINE SPACE PHOTO WIDTH CHAR SPACE 常规35(0.89) 50(1.27) 30(0.76) 7(0.18) 6(0.15) 小字体16(0.41) 50(1.27) 30(0.76) 4 (0.1) 4(0.1) 接插件50(1.27) 80(2.03) 30(0.76) 10(0.25) 8(0.20) CODE 50(1.27) 80(2.03) 30(0.76) 10(0.25) 8(0.20) PCB 模版中已经将以下几种字体在“TEXT SIZE ”中的1、2、3 项中增加。设计使用时可以直接选择。 4.1.5 Color and Vilibility 设置 考虑到Cadence 颜色设置项目太多,在模版文件中已经将各个层的颜色设置完成。并且对于一

ipc2221针对印制板孔间距设计标准

IPC-2221是美国电子工业联合会(IPC)制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定 印制板(PCB)孔间距的设计要求。这项标准对于PCB设计工程师来 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工业标准、稳定 性高、可靠性强的印制板。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IPC-2221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标准对于PCB设计的重要性。 1. IPC-2221标准的背景 IPC-2221标准是基于印制板设计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制定的,它包含了许多关于PCB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包括了各种PCB设计要素的规定,如板厚、线宽、线间距、孔径、焊盘尺寸等,其中也 包括了孔间距的设计要求。 2. IPC-2221标准对孔间距的设计要求 根据IPC-2221标准,孔间距的设计应基于应用环境和所需性能来决定。这意味着在不同的PCB设计应用中,孔间距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在高密度集成电路(HDI)设计中,由于元器件的规模更小,因此需要更小的孔间距来实现元器件之间的连接。而在一般的PCB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孔间距的大小。 3. IPC-2221标准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的PCB设计工程中,设计工程师需要根据IPC-2221标准的要 求来确定孔间距的大小。这样可以确保设计出的PCB满足工业标准,并且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由于IPC-2221标准是全球通用的标准,因

此符合该标准的PCB设计在国际市场上也更具竞争力。 4. 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PCB设计工程师,我深知IPC-2221标准对于PCB设计的重要性。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该标准来确定各种设计参数,以确保设计出的PCB符合工业标准、可靠性高。我认为了解并严格遵守IPC-2221标准是每一名PCB设计工程师都必须要做到的。 总结:IPC-2221标准对于印制板孔间距的设计要求在PCB设计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CB设计工程师需要根据该标准来确定孔间距的 大小,以确保设计出的PCB符合工业标准、稳定可靠。而且,了解并遵守IPC-2221标准还能够提高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该标准,以确保设计出的PCB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本文的全面评估,相信您已经对IPC-2221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该标准对于PCB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以上是本人对ipc2221针对印制板孔间距设计标准的文章撰写,如有 需要继续修改,请告诉我。IPC-2221标准是一个涉及印制板设计原则的综合性指南,其规定了各种 PCB 设计参数的要求。其中,孔间距的设计要求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 PCB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上,IPC-2221标准并不仅仅适用于 PCB 设计工程师,对于 PCB 制造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范本模板】

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规范 一、目的: 规范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满足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硬件设计人员提供印制电路板工艺设计准则,为工艺人员审核印制电路板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准则。二、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硬件设计人员设计印制电路板时应该遵循的工艺设计要求,适用于公司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 三、特殊定义: 印制电路板(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在绝缘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印制组件或印制线路或两者结合的导电图形的印制板。 组件面(Component Side): 安装有主要器件(IC等主要器件)和大多数元器件的印制电路板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器件复杂,对印制电路板组装工艺流程有较大影响。通常以顶面(Top)定义。 焊接面(Solder Side): 与印制电路板的组件面相对应的另一面,其特征表现为元器件较为简单。通常以底面(Bottom)定义. 金属化孔(Plated Through Hole): 孔壁沉积有金属的孔.主要用于层间导电图形的电气连接。 非金属化孔(Unsupported hole): 没有用电镀层或其它导电材料涂覆的孔。 引线孔(组件孔): 印制电路板上用来将元器件引线电气连接到印制电路板导体上的金属化孔。 通孔: 金属化孔贯穿连接(Hole Through Connection)的简称。 盲孔(Blind via): 多层印制电路板外层与内层层间导电图形电气连接的金属化孔. 埋孔(Buried Via): 多层印制电路板内层层间导电图形电气连接的金属化孔。 测试孔: 设计用于印制电路板及印制电路板组件电气性能测试的电气连接孔。 安装孔: 为穿过元器件的机械固定脚,固定元器件于印制电路板上的孔,可以是金属化孔,也可以是非金属化孔,形状因需要而定. 塞孔: 用阻焊油墨阻塞通孔。

PCB设计要求(手工插件)

贴片板的尺寸尽量掌握在长度 100-300mm 之间,插件板的尺寸必尽量掌握在长度 50-330mm 之 根本原则 在进展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标准所述的四个根本原则。 1.1 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全都,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构造、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1.2 牢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1.3 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修理,降低焊接不良率。 1.4 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牢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有用,本钱最低。 1 技术要求 1.1 印制板的选用 1.1.1 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状况下,应中选择单面板。在构造受到限制或其他特别状况下,可以选择用多层板设计。 1.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1.1. 2.1 双面板应承受玻璃纤维板FR-4、CEM-3,CEM-22F ,单面板应承受半玻纤板CEM-1 1.1. 2.2 印制板材料的厚度选用 1.6mm ,双面铜层厚度一般为 0.5 盎司,大电流则可选择两面都为 1 盎司, 单面铜层厚度一般为 1 盎司。特别状况下,假设品质可以得到确保,可以选择其他厚度的印制板。 1.1.2.3 印制板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1.1.3 印制电路板的工艺要求 双面板原则上应当是喷锡板〔除含有金手指的遥控器板和显示板外〕,单面板原则上假设有机插或贴片工艺原则上也必需是喷锡板〔或辘锡〕,以防止焊盘上的抗氧化膜被破坏且储存时间较长后引起焊接质量受到影响,在相关的技术文件的支持下,可承受抗氧化膜工艺的单面板。 1.2 自动插件和贴片方案的选择 双面板尽可能承受贴片设计,单面板尽可能承受自动插件方案设计,应避开同一块板既承受贴片方案又同时承受自动插件方案设计,以免铺张设备资源。 1.3 布局 1.3.1 印制电路板的构造尺寸 1.3.1.1 间宽度在 50-250mm 之间,过大不易掌握板的变形,过小要承受拼板设计以提高生产效率。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版本(V1.0)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生效日期: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V1.0) 1范围 本设计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盈科电子有限公司的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2引用文件 (本设计规范参考了美的空调事业部的电子设备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706.1-199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QJ/MK03.025-2003 空调器防火规范 参考文件: GB 4588.3-1988印刷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J 3103-1999印刷电路板设计规范(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3定义 无。 4基本原则 在进行印制板设计时,应考虑本规范所述的四个基本原则。 4.1电气连接的准确性 印制板设计时,应使用电原理图所规定的元器件,印制导线的连接关系应与电原理图导线连接关系相一致,印制板和电原理图上元件序号应一一对应。 注:如因结构、电气性能或其它物理性能要求不宜在印制板上布设的导线,应在相应文件(如电原理图上)上做相应修改。 4.2可靠性和安全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应符合电磁兼容和电器安规的要求。 4.3工艺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时,应考虑印制板制造工艺和电控装配工艺的要求,尽可能有利于制造、装配和维修,降低焊接不良率。 4.4经济性 印制板电路设计在满足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其设计方法、选择的基材、制造工艺等,力求经济实用,成本最低。 5技术要求 5.1印制板的选用 5.1.1印制电路板的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该选择单面板。在结构受到限制或其他特殊情况下,经过研发经理的批准, 可以选择用双面板设计。 5.1.2 印制电路板的材料和品牌的选择

印制板设计规范

印制板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Protel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 主要目的 2.1 规范PCB的设计流程。 2.2 保证PCB设计质量和提高设计效率。 2.3 提高PCB设计的可生产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 3 PCB设计前准备 3.1 硬件工程师需提供的资料 1. 准确无误的原理图包括书面文件和电子档以及无误的网络表。 2. 带有元件编码的正式BOM。对于封装库中没有的元件硬件工程师应提供DA TASHEET或实物,并 指定引脚的定义顺序。 3. 提供PCB大致布局图或重要单元、核心电路摆放位置。提供PCB结构图,应标明PCB外行、安装 孔、定位元件、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4. 设计要求 A. 1A以上大电流元件、网络。 B. 重要的时钟信号、差分信号以及高速数字信号。 C. 模拟小信号等易被干扰信号。 D. 其它特殊要求的信号。 3 PCB特殊要求说明: A. 差分布线、需屏蔽网络、特性阻抗网络、等延时网络等。 B. 特殊元件的禁止布线区、锡膏偏移、阻焊开窗以及其它结构的特殊要求。 3.2 细阅读原理图,了解电路架构,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3.3 与硬件工程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PCB中关键的网络,了解高速元件的设计要求。 4 设计流程 4.1 定元件的封装 1. 打开网络表(可以利用一些编辑器辅助编辑),将所有封装浏览一遍,确保所有元件的封装都正确 无误并且元件库中包含所有元件的封装,网络表中所有信息全部大写,一面载入出问题,或PCB BOM 不连续。元件具体命名规则详见《苏州矽科常用元件封装命名规则》。 2. 标准元件全部采用公司统一元件库中的封装。 3. 元件库中不存在的封装,应让硬件工程师提供元件DATASHEET或实物由专人建库并请对方确认。 4.2 建立PCB板框 1. 根据PCB结构图,或相应的模板建立PCB文件,包括安装孔、禁布区等相关信息。 2. 尺寸标注。在钻孔层中应标明PCB的精确结构,且不可以形成封闭尺寸标注。 4.3 载入网络表 1. 载入网表并排除所有载入问题,具体请看《PROTEL技术大全》。其他软件载入问题有很多相似之 处,可以借鉴。 2. 如果使用PROTEL,网表须载入两次以上(没有任何提示信息)才可以确认载入无误。 4.4 布局 1. 首先要确定参考点。 一般参考点都设置在左边和底边的边框线的交点(或延长线的交点)上或印制板的插件的第一个焊盘。 2. 一但参考点确定以后,元件布局、布线均以此参考点为准。布局推荐使用25MIL网格。 3. 根据要求先将所有有定位要求的元件固定并锁定。 4. 布局的基本原则 3 A. 遵循先难后易、先大后小的原则。 B. 布局可以参考硬件工程师提供的原理图和大致的布局,根据信号流向规律放置主要原器件。 C. 总的连线尽可能的短,关键信号线最短。 D. 强信号、弱信号、高电压信号和弱电压信号要完全分开。 E. 高频元件间隔要充分。 F.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分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