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细胞表达系统常见问题与解析

CHO细胞表达系统常见问题与解析
CHO细胞表达系统常见问题与解析

1、问:请问有人养过CHO细胞吗?文献报道说用DMEM培养基来养,但我不太清楚具体是高糖还是低

糖?

参考见解:CHO细胞用高糖DMEM养就可以了,比较好养,10%血清,小牛和胎牛都可以,长得比较慢,

跟你所用的血清有一定的关系,大概需要两天传一次代。在塑料板上比玻璃板上好养,感觉如果在玻璃板上养而且不包被的话,好像细胞不易伸展开来。

2、问:要转染钾通道pcDNA3.1入细胞,是选cho细胞呢还是hek293细胞?cho细胞转染效率高吗?

参考见解:表达一个蛋白的时候,首先要确认你的蛋白确实表达了,因为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蛋白表达出问题(质粒序列有错误,质粒纯度低,表达的蛋白不稳定,转染效率太低等)。所以在做任何功能性实验之前,必须要先确认蛋白的表达,通常的实验有:

(1)采用免疫荧光法。由于需要荧光二抗,比较贵。但直观,可以确定转染效率,采用好的显微镜时,可以大致知道表达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

(2)WESTERN-BLOT。可以确认表达的蛋白分子量,以及表达的量。但不直观。

(3)构建一个N或C端带荧光蛋白的质粒。这样比较费时间,同时携带的荧光蛋(通常使用GFP)有可

能干扰蛋白的正常功能。但好处是转染后可以很方便的观察转染效率,蛋白在细胞中的位置等。

当然以上方法都无法知道质粒有无发生突变,所以如果你的蛋白有表达但没有功能,首先要做一个DNA

测序确认你的序列没有问题。事实上质粒发生突变的机会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多得多!

3、问:由于我要用CHO细胞生产基因工程抗体,用什么培养基能够很好的使之良好的生长

参考见解:培养CHO细胞最好用F12,并且由于F12中加入了一些微量元素与无机离子,因此可以在血

清很少的情况下应用,是无血清培养中常用的基础培养基,特别适合进行单细胞培养和克隆化培养。我们的前辈曾用F12在无血清的条件下成功的克隆出CHO细胞。

无血清培养CHO细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向试剂公司购买只适用于培养CHO细胞的无血清培养基(好

像HyClone就有);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有血清培养,只不过血清浓度很低罢了,可以近似的认为无血清。在第二种方法里,又可以分出两条途径:你可以分步进行,也可以一步到位。分步法是,CHO细胞先

在含10%血清的常规培养基里培养,再到含5%血清的培养基里培养,再到含2.5%血清的培养基里培养,依此类推,培养基里的血清不断下降,直到一个能让CHO细胞良好生长的最低血清浓度。一步到位法就

是省去中间的步骤,直接由起点的血清浓度到终点浓度。

4、问:我要做稳定转染,表达融合蛋白并将蛋白质纯化来检测其功能。仅仅把目的基因插入pcDNA3.1,没有插入其他的基因或者tag。现准备转染CHO细胞。就相关问题想问问:

有的文献上没有署名K1或是DHFR,普通所写的CHO细胞是指那种?野生型CHO细胞又是指的哪种?

这三种细胞是不是因为CHO-K1和CHO/DHFR-有扩增基因GS和DHFR,可以更为有效的扩增进而表

达,比野生型CHO在转染中更起作用?

如果就我的实验要求,CHO-K1或者CHO/DHFR-更加适合,那么转染CHO-K1是不是可以直接转染?

而转染CHO-DHFR-需要和携带DHFR-的标记质粒共转染?

参考见解:做稳定表达是需要把目的基因克隆到一定的载体上的,这个载体同时可以过表达一个抗性基因,如果载体整和到基因组上,这个抗性已经能够克服筛选压力,而这个时候你的目的蛋白也得到了有效的表达。

(1)野生型CHO就是CHO-K1

(2)CHO-DHFR-是指DHFR缺陷型细胞,DHFR作为筛选标记.

(3)你用pcDNA3.1的话,可以直接转染CHO-K1,加G418筛选即可.

5、问:最近作试验需要用到CHO细胞,老师从广西带回两瓶,本来用的是DMEM培养液,由于我没有

接触过细胞这方面的知识,上网查了下培养液,说1640就可以,就仓促用了1640,两天过去了贴壁很

不好,估计是要完了,求救。

参考见解1:

(1)带回来的细胞瓶汇合度大概多少?一般送人的细胞汇合度大概80-90%,且瓶里加满培养液,再包装。细胞生长旺盛,便于处理。加满培养液的目的是防止运输过程中倒置,细胞接触不到培养液而死亡或活力下降。培养时应该分瓶培养。我想你应该分瓶了吧,我们一般1:3分瓶。不分瓶培养可想而知了。(2)如果上述没错的话,准备好正确的完全培养液,将生长不好的细胞瓶中的细胞消化收集,合并一下,铺底大概30%。正常培养。

(3)关键掌握住起始细胞的密度和严格的操作。因为这细胞已很常见。方法正确不存在长不好的问题。除非你的老师带回来的细胞存在问题。

参考见解2:37度预热胰酶,吸除培养瓶中的培养液,PBS(无钙镁)洗涤细胞1次后,加入少量胰酶,覆盖细胞即可。轻轻摇动(前后左右)。镜下观察细胞状态,一旦出现细胞回缩形态变圆即停止消化(防止过渡消化)。加入完全培养液(必须含胎牛血清)终止消化反应。湾头吸管顺序吹打细胞,小心避免产生气泡(对细胞有害)。镜下观察细胞,细胞分散即可后续操作。如果是新手,保留上清以防不测,别倒掉。

6、问:最近要养CHO细胞,要作些准备,但不知道其培养也是什么,谢谢

参考见解:这是一篇已发表的CHO细胞培养的方法.

CHO细胞培养:CHO细胞株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内含10%灭活小牛血清,青霉素100IU/m

L,链霉素100IU/mL,置于37℃,5%CO2的培养箱(德国Heraeus)中培养。每隔48h换培液,

当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用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培养。将培养瓶中的CHO细胞按1×105/mL

传代移入培养板中,待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约24h)加药。

这是细胞的供给源:

CHO细胞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提供。

7、问:这两个月,CHO细胞在反应器上总是在前两天很难密度长上去,同期转瓶生长正常,基本排除细

胞及培养基的问题,换罐做也出现同种现象,可排除反应器问题。与曾经在此罐上正常生长的一批相比,只是接入培养液体积由1.5升该为0.8升,其他条件均相同,反应器控制系统无异常。不知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恳请各位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参考见解: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如果你的种子细胞和培养基都确保没问题的话,试试一下几点:

(1)接种时留一些细胞悬液,种回到方瓶或转瓶中,用与大罐相同的培养基同时培养,观察48小时内的生长情况,如果方瓶长势良好而罐子有问题,那就是操作的问题了

(2)不知道你的罐子800mL能否确保搅拌、通气等参数的控制效率,只看仪表显示是不够的,有时液位

太低可能探测到的不是真实值,你可以在接种前用水试试,把各种条件设的极端一些,容易发现问题

(3)有可能的话再做一次1.5L培养,看能否重现6月的结果,因为你说所有条件都一样可能是不准确的,有疏漏的地方

8、问:我培养的cho细胞,在塑料基质的方瓶中贴壁和生长情况很好,形态也很正常,但是接入转瓶后贴壁情况很差,不伸展或伸展需要的时间很长.请问这主要是什么原因?

参考见解:我觉得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细胞本身贴壁生长的能力较弱,一般细胞在塑料器皿上的贴附能力强于玻璃器皿,这样的话,就选择塑料器皿好了。其实塑料培养瓶等也是可以重复使用的,清洗干净,泡酸,冲洗干净,凉干之后,射线照

射消毒或者就是紫外消毒也行,我们实验室就这样重复用培养板,没有什么问题。当然,太旧的还是扔了好了。

(2)培养液PH不好也会影响贴壁,配的时候加好缓冲试剂,不嫌麻烦的话调定PH在7.2左右。使用时间较长的培养液由于在空气中暴露时间长,ph会有变化

(3)消化时候处理不合适,比如胰酶消化过久,有EDTA的话,去除不干净也影响贴壁的。消化完了之后要吸干净消化液,用培养液漂洗细胞,或者吹下来之后离心,换加新鲜培养液

(4)血清也可能影响贴壁,我观察过,细胞在胎牛血清中贴壁明显快于新生牛血清,尤其是Hyclone的血清,不过很贵

试试吧,有耐心点,等等它总会铺展开的

9、问:最近我养CHO细胞,是从别人那里得来得。给我得时候细胞有一半是圆形一半是梭行的。但是养着养着就大部分成圆形,而且有的像荷包蛋一样,而那些还是梭形的细胞里面出现了空泡一样的东西,还有渐渐像融化了一样。是什么原因,我一直很头疼,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的实验无法进行,苦恼啊!参考见解:听您的描述估计很可能是支原体污染。

建议马上丢弃该细胞,因为支原体污染很难去除,为避免影响您实验室其他的细胞操作一定不要犹豫。您可以重新索取或购买状态好的CHO细胞。

10、问:由于接种密度稍低一些,CHO细胞在2L转瓶中培养5天左右很难消化下来,即使消化下来也是成团的,请问为什么?加完血清的培养基又重新过滤了,会不会对细胞的生长速度有影响,一般培养三天就能张满,谢谢

参考见解:

(1)首先考虑一下你的胰酶有没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胰酶的浓度不够?

(2)成团也可能是细胞太多了,因此在消化时应该延长消化的时间,同时传代时尽量吹散成单细胞悬液!(3)消化后传代时多弃去些细胞试试,也可以多传几瓶,三瓶,四瓶都是可以的!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其解决 1. 如何选用特殊细胞系培养基? 培养某一类型细胞没有固定的培养条件。在MEM中培养的细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样很容易生长。总之,首选MEM做粘附细胞培养、RPMI-1640做悬浮细胞培养是一个好的开始。 2. 何时须更换培养基? 视细胞生长密度而定,或遵照细胞株基本数据上之更换时间,按时更换培养基即可。 3. 可否使用与原先培养条件不同之培养基? 不能。每一细胞株均有其特定使用且已适应之细胞培养基,若骤然使用和原先提供之培养条件不同之培养基,细胞大都无法立即适应,造成细胞无法存活。 4 可否使用与原先培养条件不同之血清种类? 不能。血清是细胞培养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营养来源,所以血清的种类和品质对于细胞的生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来自不同物种的血清,在一些物质或分子的量或内容物上都有所不同,血清使用错误常会造成细胞无法存活。 5 何谓FBS, FCS, CS, HS ? FBS (fetal bovine serum) 和FCS (fetal calf serum) 是相同的意思,两者都是指胎牛血清,FCS 乃错误的使用字眼,请不要再使用。CS (calf serum) 则是指小牛血清。HS (horseserum) 则是指马血清。 6 培养细胞时应使用5 % 或10% CO2?或根本没有影响? 一般培养基中大都使用HCO3-/CO32-/H+ 作为pH 的缓冲系统,而培养基中NaHCO3 的含量将决定细胞培养时应使用的CO2 浓度。当培养基中NaHCO3 含量为每公升3.7 g 时,细胞培养时应使用10 % CO2;当培养基中NaHCO3 为每公升1.5 g 时,则应使用5 % CO2 培养细胞。 7.Hank's 平衡盐溶液(HBS)要在空气中使用,不需要CO2培养箱。原因是什么?Hank's 平衡盐溶液(HBS)和Earle's平衡盐溶液(EBS)有什么本质的功能差别? HBS和EBS 的主要差别在于碳酸氢钠的水平,在Eagles (2.2g/L)中比在Hanks (0.35g/L) 中高。碳酸氢钠需用高水平的CO2平衡,以维持溶液的PH值。Eagles液在空气水平的CO2 中,溶液会变碱,Hanks液在CO2培养箱中会变酸。如果希望在CO2培养箱中保存组织,需要用Eagles 液,。如果仅仅是清洗将要在细胞培养基中储存的组织,用Hanks液就可以了。 8. 细胞之接种密度为何?

细胞培养中的几种污染

胞培养中的污染分为两类,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 化学污染 化学污染是一些对细胞有毒性的或对细胞产生刺激的化学物质。这些污染一般来自于没有洗净的器皿、不纯的化学试剂和质量较差的蒸馏水等。 化学污染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细菌内毒素。它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死亡后解体释放出的疏水性的细胞壁组成物质,对塑料等疏水性强的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细菌内毒素可刺激部分细胞产生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对细胞生长和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细菌内毒素是临床上的最主要的热原(即注射到动物体内会导致动物发热),所以通过细胞培养生产的疫苗、细胞因子等用在临床上的药品的生产过程中更是要避免细菌内毒素的污染。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包括比较容易发现的细菌、霉菌和酵母的污染,和较难发现的病毒、支原体和其他细胞的污染。 细菌、霉菌和酵母到处存在,它们能在合适的环境中非常快速的生长。这些污染比较容易观察到,它们往往会使其污染的培养液产生可见的变化,或者通过显微镜观察就可以看见。 由于病毒有种属特异性,所以病毒污染的概率比较小。但是病毒污染难于发现,因为病毒颗粒特别微小,一般的实验室都没能力检查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病毒。由于病毒一般潜伏在细胞内,对整个细胞培养不是致死的,所以它可能会使研究人员长期得到受病毒影响的细胞的实验结果。 1956 年 Robinson 及其同事首次发现细胞培养中的支原体污染。90年代初美国的一个调查发现,在该国的细胞培养中,至少有15%被支原体污染。由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在细胞培养液中几乎是透明的,同时对常用于细胞培养中的抗生素不敏感,不引起 pH 变化,不使培养液浑浊,所以支原体污染不容易被发现,但是其存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细胞的交叉污染在细胞培养中发生的严重程度大大超过人们的想象:1981 年对ATCC 细胞株的调查显示:超过 60 标记为其他细胞株的细胞居然是 HeLa 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 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 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钟。 4. 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 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 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 (500~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O3调整。 8. 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 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3块为止。 2. 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 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 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细胞培养中的黑胶虫问题

细胞培养中的黑胶虫问题 1.我们实验室最近一次的情况: 我们前后从上海细胞中心买了三批细胞,细胞刚到的时候,观察均生长良好,密度适中,培养液清亮,也没有见小黑点,但是对细胞传代以后就陆续出现多少不等的小黑点,有时候在一夜之间暴长,给培养液加庆大霉素,也无济于事,对贴壁细胞用生理盐水及D-hanks液冲洗七遍后见减少,但是随后几天又出现,刚开始怀疑操作有问题,但是由有经验的老师操作也出现这种问题,陆续对培养液,血清及胰酶进行培养也没发现问题。 同时培养箱也有本实验室保存的3t3细胞进行培养,生长快,很快铺满,仔细观察也可以见到少量的黑点。 后来还有从军科院过来的Hela细胞,没有使用我们的血清,直接吸出多余的培养液后,进行培养,传代后用原来吸出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同样发现了问题。 可以发现如下的特点: (1)与细胞共生,细胞长的好或密度大的话,小黑点就少,反之则多; (2)对抗生素无效; (3)可能通过培养箱空气进行污染; (4)单用培养液及血清培养没发现问题。 (5)换掖冲洗后也无效。 以下是论坛里我找来的相关帖子内容 “黑胶虫”是近十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胞污染物,“黑胶虫”的分类目前尚无鉴定确认。“黑胶虫”可寄生于动物细胞,也可以生存于培养基中,依靠细胞和培养基中的营养为生,并随细胞传代而传代。“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开始时对细胞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当黑胶虫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细胞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直至死亡,严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所以“黑胶虫”的污染常在培养条件改变、细胞接种密度降低、细胞状态不佳时显现并使实验中断,尤其在冻存细胞复苏时可造成大量细胞死亡。 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黑胶虫”是一种微生物,增殖缓慢但对细胞有损害,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可引起细胞死亡,其来源可能是细胞本身的污染或从动物取材时污染造成的。该污染在全世界细胞实验室中普遍存在,解决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关于是什么的问题的讨论 A. 玻璃培养瓶中的类似氧化硅的东西(曾经有文献报道过) B. 据说这是黑胶虫,又有人说是原生动物,好象也没个统一的说法 C. 据病毒所和军科院鉴定是一种寄生于牛血清内的一种原虫,似乎和草履虫和变形虫有类似之处,然而由于课题经费不够而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D. 有人说是纳米级的细菌 其他的特点 (1)形态上有些像细菌,直径约在0.5~1微米, (2)在400X倒置显微镜小,有典型的布朗运动(不规则的原地小距离抖动)。 (3)细胞内好像也有存在, (4)但并不引起培养液混浊 (5)时间稍长,细胞状态明显恶化,并最后死亡 大家的处理: 1.换好一点的血清(我觉着和血清的关系不大)。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 问题1培养液pH值变化太快 可能原因 (1)CO2张力不对 (2)培养瓶盖拧得太紧 (3)NaHCO3缓冲系统缓冲力不足 (4)培养液中盐浓度不正确 (5)细菌、酵母或真菌污染 建议解决方法 (1)按培养液中NaHCO3浓度增加或减少培养箱内CO2浓度,2.0g/L到3.7g/L浓度NaHCO3对应CO2浓度为5%到10%。 (2)松开瓶盖1/4圈。 (3)改用不依赖CO2培养液。加HEPES缓冲液至10到25mM终浓度。 (4)在CO2培养环境中改用基于Earle′s盐配制的培养液,在大气培养环境中培养改用Hanks盐配制的培养液。 (5)丢弃培养物,或用抗生素除菌。 问题2:培养液出现沉淀,但pH值不变 可能原因 (1)洗涤剂清洗后残留有磷酸盐,将培养基成分沉淀下来 (2)冰冻保存培养液 建议解决方法 (1)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玻璃器皿,然后灭菌。 (2)将培养液加热到37℃,摇动使其溶解如沉淀仍然存在,丢弃培养液。 问题3:培养液出现沉淀,同时pH发生变化 可能原因 细菌或真菌污染 建议解决方法

丢弃培养物,或用抗生素除菌。 问题4:培养细胞不贴壁 可能原因 (1)胰蛋白酶消化过度 (2)支原体污染 (3)培养瓶瓶底不干净 (4)培养液pH值过碱(NaHCO3分解) (5)消化液或培养液配制错误、过期储存、储存不 细胞老化(如传代前细胞已汇合导致失去贴附性) (7)接种细胞起始浓度太低或太高 建议解决方法 (1)缩短胰蛋白酶消化时间或降低胰蛋白酶浓度。 (2)分离培养物,检测支原体。清洁支架和培养箱。如发现支原体污染,丢弃培养物。 (3)注意刷洗,或换用一次性塑料培养瓶 (4)使用无菌醋酸溶液调整pH值或充入无菌CO2(将培养液敞口放入培养箱也可) (5)重新配置消化液或培养液 启用新的保种细胞 (7)调节最佳接种细胞浓度 问题5:悬浮细胞成簇 可能原因 (1)培养液中含钙、镁离子 (2)支原体污染 (3)蛋白酶过度消化使得细胞裂解释 (4)DNA污染 建议解决方法 (1)用无钙镁平衡盐溶液洗涤细胞,轻轻吹吸细胞获得单细胞悬液。 (2)分离培养物,检测支原体。如发现支原体污染,丢弃培养物。

关于细胞培养中的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常见的污染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 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 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 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 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 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 建议用8ug/ml的浓度。 4、黑蛟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 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5、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 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6、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 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解答课稿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及解答 1、如何选用培养基? 培养某一类型细胞没有固定的培养条件。在MEM中培养的细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样很容易生长。总之,首选MEM做粘附细胞培养、RPMI-1640做悬浮细胞培养,各种目的无血清培养的首选是AIM V培养基(SFM)。 2、为什么要热灭活血清? 加热可以灭活补体系统。激活的补体参与溶解细胞事件,刺激平滑肌收缩,细胞和血小板释放组胺,激活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进行免疫学研究、培养ES细胞、昆虫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时,推荐使用热灭活血清。 3、L-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中重要吗?它在溶液中不稳定吗? L-谷氨酰胺在细胞培养时是重要的。脱掉氨基后,L-谷氨酰胺可作为培养细胞的能量来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代谢。L-谷氨酰胺在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降解,但是确切的降解率一直没有最终确定。L-谷氨酰胺的降解导致氨的形成,而氨对于一些细胞具有毒性。 4、GlutaMAX-I是什么?培养细胞如何利用GlutaMAX-I?这个二肽有多稳定? GlutaMAX-I二肽是L-谷氨酰胺的衍生物,将其不稳定的α-氨基用L-丙氨酸来保护。一种肽酶逐渐裂解二肽,释放L-谷氨酰胺供利用。GlutaMAX-I二肽非常稳定,即使在121磅灭菌20分钟,GlutaMAX-I二肽溶液有最小的降解,如果在相同条件下,L-谷氨酰胺几乎完全降解。 5、为什么培养基中可以省去加酚红? 酚红在培养基中被用来作为PH值的指示剂:中性时为红色,酸性时为黄色,碱性时为紫色。研究表明,酚红可以模拟固醇类激素的作用(特别是雌激素)。为避免固醇类反应,培养细胞,尤其是哺乳类细胞时,用不加酚红的培养基。由于酚红干扰检测,一些研究人员在做流式细胞检测时,不使用加有酚红的培养基。 6、如何用台盼兰计数活细胞? 用无血清培养基把细胞悬液稀释到200-2000个/毫升,在0.1毫升的细胞中加入0.1毫升的0.4%的台盼兰溶液。轻轻混匀,数分钟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活细胞排斥台盼兰,因而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死细胞。 7、如何消除组织培养的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的处理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 常见的污染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 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 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 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 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孵箱应定期 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 要注意操作 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支原体 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 建议用 8ug/ml的浓度。 4、黑蛟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5、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6、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细胞原代培养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细胞原代培养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同组成员: 一、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两种。原代培养是直接从生物体获取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进行培养。由于培养的细胞刚刚从活体组织分离出来,故更接近于生物体内的生活状态。这一方法可为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生长、代谢、繁殖提供有力的手段。同时也为以后传代培养创造条件。 原代培养的方法: 1、组织块法在平皿中用弯头剪把组织尽量剪碎,每个组织块小于1mm3大小。用Hanks 液洗涤2—3次,自然沉淀。用吸管吸去上清液。将组织块贴于培养瓶进行培养。 2、酶消化法将1mm3大小的组织块放入1个三角瓶内加入10—30ml的%的胰蛋白酶。370C磁棒搅拌消化20-30分钟。然后终止消化。用几层无菌纱布过滤。取过滤液,离心800rpm 5—10分钟收集细胞。弃上清,加入带有双抗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瓶培养。 取材注意事项: 取材要注意新鲜和保鲜。取材应严格无菌。取材和原代细胞制作时,要用锋利的器械,如手术刀或剃须刀片切碎组织,尽可能减少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要仔细去除所取材料上的血液(血块)、脂肪、坏死组织及结缔组织,切碎组织时应避免组织干燥,可在含少量培养液的器皿中进行。取材应注意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年龄等,一般来讲,胚胎组织较成熟个体组织容易培养,分化低的较分化高的组织容易生长,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容易培养。 二、实验目的 1、理解细胞原代培养原理 2、熟悉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与过程 3、了解细胞原代培养的应用 4、独立进行细胞原代培养操作 三、实验材料 手术小直剪刀、眼科直镊子、眼科弯镊子、玻璃平皿、培养瓶、试管、移液管、巴斯德吸管、废液缸、75%酒精棉球、酒精灯。 动物:9-12日龄的鸡胚蛋 四、实验步骤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问题 2006-11-23 15:53 细胞中的颗粒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细胞总有颗粒,开始是细胞中有,后来细胞之间也好像有许多颗粒。好像是细胞碎片一样。是什么东西啊?是支原体污染吗?这可是我刚买回来的细胞啊! 我们实验室也有这种情况,是不是黑的小碎片,有人说是细胞代谢产物,后来拿到高倍镜下看还会动,就怀疑是污染了,也想问问大家到底是什么 是黑色的小碎片。我没注意到它会动,只是觉得不像是活的微生物。我觉得是由于某种污染或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状态变差,裂解出的东西。但是,是什么东西不清楚。 的确很常见 在以前帖子见到说是“黑焦虫”。长时间培养的很容易出现,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估计是一种污染,因为随着黑点增多,本来生长旺盛的细胞逐渐停滞甚至死亡。而且我后来原代培养的几批细胞并没有发现,我怀疑有好多细胞系本身就是污染的。不过增加换液次数的情况下,好象一般不太娇气的细胞生长不是很受影响。 以前听很有经验的老师说黑焦虫是国产血清的问题,可以有条件换进口血清试试,或者离心一下也可能能解决问题。那么所谓的“黑焦虫”到底是什么东西啊?有谁知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此中问题,放到高倍镜下看时有东西在动,但培养液不混浊,估计不是细菌污染,可能是血清问题,是支原体污染。 我培养的细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一种支原体污染。国产血清是罪魁祸首,因为只要将细胞饥饿一下,不超过24小时,这种东西就会疯长 我培养的细胞也有出现这中情况。但是并不影响细胞生长。应该不是支原体污染 最近,我复苏细胞细胞的时候也发现过这样的东西,尽管我用的是GIBCO的FBS,后来,每天换液之前洗几遍后,就慢慢变少,现在没了 细胞培养的细菌污染 我们新建的细胞室。每周都会做清洁,用0。2%新洁尔灭消毒,照紫外。实验前也会照至少30分钟。培养基中加青霉素,链霉素。可是培养细胞时还是常有细菌污染,有时甚至分析不出原因。用培养瓶还好一点,用多孔板或平皿就更凄惨。我养的是哺乳动物细胞,不知各位有什么好的方法避免污染!谢谢! 很可能是超净台无效了,,或者培养基?其实严格操作箱污染都难 我们是新的超净台,不可能失效。而且用同一瓶培养基,一瓶传两瓶,原始的一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污染情况总结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仔细检查一下器皿的灭菌情况,是否在高压灭菌时放气时间足够,压力足够!尤其是和储存培养液接触的移液管等物品,连续两次污染的话有可能造成储存液污染,一定要注意!下次使用前检查一下培养液是否存在浑浊的现象!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 2、霉菌:培养液是清亮的,倒置显微镜下无杂质,37度孵箱培养2-3天,仍清亮,但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可看到明显的菌丝,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长之后,细胞的活力状态变差, 用硫酸铜溶液擦拭CO2孵箱内,再把水盘里也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或者在培养箱的托盘加入饱和的消毒磷酸氢二钠高盐液体,可以防止霉菌污染。 CO2孵箱被霉菌污染后,可把所有细胞暂时转移,采用过氧乙酸擦洗孵箱(包括隔板,箱壁)。并把过氧乙酸放置在孵箱内一个小时,使其蒸汽弥漫。待过氧乙酸的气味消散后,再移入细胞。孵箱应定期清洁(2月左右),尤其在多雨的季节。 其它培养箱清洗方法是:用84液擦洗-清水擦洗-75%酒精擦洗-紫外灯照。 预防霉菌污染,可在培养基里加3u/ml的两性霉素或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但细胞一旦污染,很难挽救,制霉菌素或放线菌素D或双抗都于事无补,建议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彻底消毒,如果所有细胞都污染,可能是系统污染,检查一下培养基和器材,如果只是个别污染,可能是操作问题,就要注意操作 3、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用泰乐菌素,兽用支原体病的药,但可用于细胞培养,无任何不良反应。Sigma公司的使用时用50ug/ml Tylosin培养液培养6天或连续传两代即可清除支原体污染。如果作为常用的抗生素的话, 建议用8ug/ml的浓度。 4、黑蛟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5、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6、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

板种细胞问题(不均匀)

细胞不均匀的问题 原因: 1.培养液量少,由于瓶体内液体有向边缘吸的特性,所以造成中间低洼,细胞容易聚集,建议多加液体 2.接种后不要摇晃,传统的思想认为摇一摇能使细胞均匀,但是事实上在摇晃的时候由于剪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细胞反而分布不均。 解决方案: 1)接种到培养瓶的细胞,轻轻地让细胞悬液流遍整个瓶底; 2)接种到培养皿或者培养板的细胞,用枪头对准中央加,让细胞悬液自行流遍整个孔,若有少量区域未能覆盖到细胞悬液,可用枪头轻轻牵引悬液,千万不要摇。细胞悬液铺满后,不宜立刻放入孵箱中,我一般静置>15min,这样接种的细胞很均匀。 3)培养皿划“十”字交叉轻轻混匀(力度不易太大,否则剪切力损伤细胞),重复一次。轻轻放入孵箱即可。 (1)平底和圆底(U型和V型)培养板的区别和选择: 贴壁细胞一般用平底培养板。悬浮型细胞的培养一般用V型。 U型培养板亦多用于培养悬浮型细胞。V型培养板有时用做免疫学血凝集的实验。 (2)细胞培养常见问题与解答 问:我看到培养板有4、6、12、24、48、96孔几种规格,但不知道到底什么实验用哪种规格。 答:要根据你具体的实验要求,流式一般用6孔,MTT一般用96孔,细胞爬片一般用24孔等,要具体根据你实验来定。

问:我想测吸光度用酶标仪,用多孔细胞培养板行吗?请问酶标板多孔细胞培养板有什么区别? 答:用多孔细胞培养板测吸光度肯定可以拉,我们经常用它来做样品的蛋白定量和MTT检测。 区别:酶标板一般要比细胞培养板贵,细胞板主要做细胞培养,但也可以用来测蛋白浓度;酶标板包括包被板和反应板,一般不能用做细胞培养,它主要做免疫酶联反应后的蛋白检测,它需要更高的要求还需要特定的酶标工作液。常用不同培养板的孔底面积及推荐加液量:不同孔板所加培养液的液面都不宜太深,一般在2-3mm范围,结合不同孔的底面积就可算出各培养孔的适宜加液量。若加液量过多会影响气体(氧气)交换,而且在搬动过程中易溢出造成污染。具体所加细胞密度依实验的目的不同灵活掌握。 (3)细胞培养板的密闭和污染问题 问:96,24孔培养板或培养皿的盖子都很松,这样是方便了透气,但是细菌、霉菌等污染物会不会也随着溜进去呢? 答:1.盖子很松,属于半开放培养,这样的目的是透气(实际上是为了使培养皿外的co2能够与培养皿充分交换,维持培养基的pH值)。 2.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样当然增加了污染的可能性。此外这样还会使培养皿内的液体蒸发,这对于精确定量的药物来说就显得值得注意了。所以以下二条措施是必须的 a培养箱内空气必须清洁(定期紫外线照,酒精擦洗,尽量少开关培养箱) b培养箱内的湿度必须始终保持为100%(培养箱内放置无菌蒸馏水的水槽)。就好像培养皿,也是一个盖倒扣的容器,也不会污染。主要是因为盖子“L”型边缘产生气流负压的缘故,灰尘上面才附着有微生物,而气流携带的灰尘是无法通过产生负压的盖边缘的。而透气作用只是通过空气的扩散,不会产生气流,所以只会透气不会透菌。 问:我使用24孔板,在其中的某些孔中有操作(在超净台内),而其它孔中还有细胞要培养.我很担心这样会污染,不知道要注意什么?

教你判断你的细胞是何种污染

教你判断你的细胞是何种污染 细胞培养中常见的生物污染类型有7种,分别是细菌污染、支原体污染、原虫污染、黑胶虫污染、真菌污染、病毒污染以及非细胞污染。他们在细胞培养中污染的特点如下: 1、细菌:细菌在普通倒置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变黄,对细胞生长影响明显。 2、支原体:黑色的,好象多为多形,培养液一般培养液一般会浑浊,原体感染,国内血清很多都没有做支原体阴性检测,而支原体是牛血清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而且它不能用过滤的办法除去。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慢慢死去。 3、黑胶虫:可以穿透滤膜,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细胞还是可以用的。常常是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观测到的运动物无明显增多,且培养液颜色、透明度无明显变化,可在同一批号的血清养的细胞中发现类似现象。对细胞生长状态不会有明显影响,在细胞增殖旺盛之后会自然消失,除更换血清外无须特殊处理。 4、真菌:一般培养液清亮,不变色,镜下有丝状物,有些真菌开始很像死细胞碎片,只是它很多很多的小块很清楚,象珊瑚状,不象细胞碎片分不清,慢慢的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真菌生长的比较慢,不象细菌那么容易被发现,但是一旦发现有它的存在细胞就被污染了,也很难救活了。 5、原虫:培养液可轻微浑浊,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点状物数量非常多,轻微活动,细胞虽然可以生长但繁殖速度却明显减慢,而且细胞状态不好,边缘不清楚,细胞不透亮。他们与细胞可共生但会与细胞争夺营养。这种共生是非常普遍的,但他们的数量小,细胞站优势所以不会影响到细胞的正常生长,只有当他们到达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影响到细胞的生长,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6. 病毒:组织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没有除去潜在的病毒,就会产生病毒污染。目前,从原代猴肾细胞的培养中已发现不少于20种血清性病毒。尽管病毒污染的细胞不影响原代培养,但生产疫苗是不安全的。因此,潜在病毒是细胞大量生产和疫苗、干扰素等生物制品制作中的难题 7、非同种细胞污染:即是细胞交叉污染,由于细胞培养操作时各细胞株所需的器材和溶液没有严格分开,往往会使一种细胞被另一种细胞污染。目前,世界上已有几十种细胞都被HeLa细胞所污染,致使许多实验宣告无效。非细胞培养物所造成的化学成分的污染也偶有发生,大多是由于细胞培养所需物品清洗消毒不彻底而带入一些有毒化学物质所致。

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精编版

原代神经细胞培养方法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神经细胞培养体外神经细胞的培养已成为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十分有用的技术手段。神 经细胞培养的主要优点是:(1)分散培养的神经细胞在体外生长成熟后,能保持 结构和功能上的某些特点, 而且长期培养能形成髓鞘和建立突触联系,这就提 供了体内生长过程在体外重现的机会。(2)能在较长时间内直接观察活细胞的 生长、分化、形态和功能变化,便于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如相差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同位素标记、原位杂交、免 疫组化和电生理等手段进行研究。(3)易于施行物理(如缺血、缺氧)、化学 和生物因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等实验条件, 观察条件变更对神经细胞的直 接或间接作用。(4)便于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某些神经疾病的发病机制,药 物或各种因素对胚胎或新生动物神经细胞在生长、发育和分化等各方面的影 响。我们实验室从80年代始开展了神经细胞的体外培养工作,取得了一些 经验,现将培养细胞分类及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 鸡胚背根神经节组织块培养 主要用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等神经营养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在差倒 置显微镜下观 察以神经突起的生长长度和密度为指标半定量评估NGF的活性。 1.材料和方法 (1)选正常受精的鸡蛋,置于37℃生化培养箱内孵化,每日翻动鸡蛋一 次。 (2)取孵化8-12 d 的鸡蛋, 用70% 酒精消毒蛋壳,从气室端敲开蛋壳,用消毒镊剥除气

室部蛋壳。 (3)用弯镊钩住鸡胚颈部,无菌条件下取出鸡胚置小平皿内,除去头部后,腹侧向上置 灭菌毛玻璃片上,用眼科弯镊子打开胸腹腔,除去内脏器官。 (4)在解剖显微镜下,小心除去腹膜,暴露脊柱及其两侧,在椎间孔旁可见到沿脊柱两侧 排列的背根节(图1),用一对5号微解剖镊小心取出。 (5)置背根节于解剖溶液内,用微解剖镊去除附带组织,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玻璃或塑料 培养瓶中,在DMEM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 2.结果 鸡胚背根神经节在含神经生长因子(NGF, ,20ng/ml)的无血清培养液中培养24 h,神经节长出密集的神经突起。而未加NGF的神经节培养24 h, 未见神经突起生长。 二.新生大鼠、新生小鼠及鸡胚背根神经节分散细胞培养 背根神经节(DRG)细胞起源于神经嵴,NGF研究先驱Levi-Montalcini 的实验表明,外原性NGF能刺激DRG细胞生长发育并形成广泛的神经网络。在体外,分离培养的神经节在NGF存在的情况下,神经突起的生长在一天之内可长达数毫米,因此,利用培养的DRG细胞,进行轴突生长发育的研究,是最为经典而常用的方法之一。 1.材料和方法 取新生一天的大鼠(wistar种)和小鼠(昆明种)。用眼科剪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背部皮肤, 然后剪取一段脊髓,背侧朝上置于灭菌毛玻璃片上,在解剖显

细胞培养常见问题

问题1:培养液pH 值变化太快 可能原因 (1)CO2 张力不对 (2)培养瓶盖拧得太紧 (3)NaHCO3 缓冲系统缓冲力不足 (4)培养液中盐浓度不正确 (5)细菌、酵母或真菌污染 建议解决方法 (1)按培养液中NaHCO3 浓度增加或减少培养箱内CO2 浓度,2.0g/L 到3.7g/L 浓度NaHCO3 对应CO2 浓度为5%到10%。 (2)松开瓶盖1/4 圈。 (3)改用不依赖CO2 培养液。加HEPES 缓冲液至10 到25mM 终浓度。 (4)在CO2 培养环境中改用基于Earle′s 盐配制的培养液,在大气培养环境中培养改用Hanks 盐配制的培养液。 (5)丢弃培养物,或用抗生素除菌。 问题2:培养液出现沉淀,但pH值不变 可能原因 (1)洗涤剂清洗后残留有磷酸盐,将培养基成分沉淀下来 (2)冰冻保存培养液 建议解决方法 (1)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玻璃器皿,然后灭菌。 (2)将培养液加热到37℃,摇动使其溶解如沉淀仍然存在,丢弃培养液。 问题3:培养液出现沉淀,同时pH 发生变化 可能原因 细菌或真菌污染 建议解决方法 丢弃培养物,或用抗生素除菌。 问题4:培养细胞不贴壁 可能原因 (1)胰蛋白酶消化过度 (2)支原体污染 (3)培养瓶瓶底不干净 (4)培养液pH值过碱(NaHCO3分解) (5)消化液或培养液配制错误、过期储存、储存不当 (6)细胞老化(如传代前细胞已汇合导致失去贴附性) (7)接种细胞起始浓度太低或太高 建议解决方法 (1)缩短胰蛋白酶消化时间或降低胰蛋白酶浓度。 (2)分离培养物,检测支原体。清洁支架和培养箱。如发现支原体污染,丢弃培养物。(3)注意刷洗,或换用一次性塑料培养瓶 (4)使用无菌醋酸溶液调整pH值或充入无菌CO2(将培养液敞口放入培养箱也可)(5)重新配置消化液或培养液 (6)启用新的保种细胞 (7)调节最佳接种细胞浓度

细胞常见污染情况分析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判别及应对措施 2011-01-02 10:19:04| 分类:实验 | 标签:污染无菌细胞培养基灭菌|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避免细胞培养污染的措施: 污染是细胞培养中一个大敌,一旦污染,前功尽弃!决定要进行细胞培养,首先一定要有强烈的无菌意识!操作中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不要怕麻烦,越细心越好!注意以下几点,大部份的污染是可以避免的: 1. 每次开始实验前,先用紫外照无菌台和实验室20分,用酒精擦手,台面和不消毒的器械(如移液枪等);实验中,如允许,尽量多过火,开起或盖盖都靠近火焰或在无菌台深处;使用无菌台后,再用酒精擦台面,紫外照20分! 2. 滴管不要接触瓶口,吸取废液及加入新鲜培养基时都要注意不要滴在瓶口上等等。 3. 凡是接触瓶口后都要用酒精灯烧烧。 4. 提取组织时,往往头会距离组织很近,所以带口罩很重要!还要换无菌衣(紫外照过的白大褂)。 5. 注意配制完全培养基时不要发生污染,在使用前一定要做无菌培养,因为一般应用污染后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后,很快就会发生特别严重的污染。 6. 操作时一定按照实验室的要求,切忌粗心大意。 7. 使用完的东西尽快移出无菌台!另外无菌台上的器械,试剂摆放,也尽量遵循一定的顺序!依污染可能程度依次向外摆。 二、常见的细胞培养污染: 下面是几种细胞培养过程中常见的污染: 1. 支原体污染: 传说中的黑焦虫,长得暴快。24小时就满视野都是了。污染源大多数情况下是培养用血清。

图1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圆圈所示,×10倍) 图2 支原体污染的光镜检测(×20倍)

图3 支原体污染的荧光检测

图4 支原体污染的电镜检测(×30k,煎蛋状和其他形状)

《细胞实验》02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 原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 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 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钟。 4. 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 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 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

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500~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O3调整。 8. 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 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3块为止。 2. 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 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 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传代培养法 原理 细胞在培养瓶长成致密单层后,已基本上饱和,为使细胞能继续生长,同时 也将细胞数量扩大,就必须进行传代(再培养)。传代培养也是一种将细胞种保存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