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核心观念

化学的核心观念
化学的核心观念

化学核心观念

许振

摘要

化学的观念以物质观为基础,向外延伸出其它五点重要观念,分别是元素、微粒、实验、变化和能量观,这些观念并非孤立而是互相影响解释的。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知识的分类,指出了一个完善知识体系必不可少的5个方面

引言

化学核心观念的根本在于化学的物质观,指的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由此衍生出来的是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和能量观;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的对基本观念进行细化。如元素观的核心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换言之也就是对于周期表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分类、构成的物质、相互间的反应、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认识;微粒观的内涵是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离子和其他微观粒子构成,这里强调的就是对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认识。这些观念共同构成了化学世界的核心内容。

化学的五点核心观念

化学的元素观

元素观的核心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千变万化只是化学元素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中元素不变,就是从元素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其中的第一点认识是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

1. 纯净物和混合物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通常指具有

固定组成和独特性质的物质,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称单质。单质是元素

存在的一种形式。某些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物

质称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个化合物分子中至少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原子。两种或以上纯净物组成的是混合物。

2. 无机物和有机物根据是否含碳元素,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和碳酸盐除外)。无机化合物按照组成可以分为酸、碱、盐。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并不多,但是有机化合物的数量却很大,占已发现的纯物质中的绝大部分。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第二点认识是化学元素的反应,这一点是元素观的主要方面,涵盖内如极大。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置换、分解和复分解四大反应。除此之外,无机和有机中又根据四大内容和实验事实包含了更多种类的化学反应,如有机化学中的人名反应,聚合反应等等。但是无论如何区分无数的化学反应,其本质依然是元素观所述,是元素的重新组合罢了。

化学的微粒观

化学的微粒观指的是世界的所有物质都是由细微的颗粒:原子、离子、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人类对于微粒观的认识过程正是探索世界本质的过程,微粒观和元素观相互交织,描述了宇宙构成的本质。

1. 原子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猜想到实证,从不可分到可分,从静止到运动等阶段1。

(1)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开始对原子有了认识。

(2)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

(3)1897年,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4)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

(5)1913年,玻尔提出了原子轨道模型。

(6)20世纪初提出了量子力学模型。

(7)原子结构的认识还在不断发展中。

2. 分子人类分子的认识先于原子。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研究的重点在于不同分子的结构性质。如今的中心在于泛分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超分子、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和活分子、纳米分子和纳米聚集体、原子和分子的宏观集体、复杂分子体系及其组装体2。不同的分子结构或者相似的结构而不同的分子量会对分子的性质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化学的变化观

变化观所揭示的是化学反应的另一个方面,化学反应并非恒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无数个动态平衡,微粒基于这个平衡不断地进行着化学反应和互相转化。这一点认识是基于勒夏特列原理所发展出来的。可以说一切反应都存在平衡,平衡的趋势可大可小。大的平衡反应如中和反应可以忽视平衡的影响。小的平衡如成产氨气过程中温度和压力都会对平衡产生显著影响。再此认识的基础上随后又发展出来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一系列观点。目前对于变化观的研究已经趋于全面但仍在不断发展,这部分知识是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变化观发展有如下几点特征3

(1)对象日益复杂、广泛。(2)研究

日益深入、精细。

(3)认识化学变化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互相促进、互相制约。

(4)从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到满足日益增长的生存需要再到在保证生存安全前提下提高生存质量,研究的目的逐步提升。对化学变化的丰富认识为化学反应观的建构做了必要的准备。是化学基本观念和一个健全化学知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化学的实验观

化学是一门和实验密不可分的科学,化学的全部基础理论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或提出理论后由试验验证的。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之初,由于人们对于物质的本源认识不清,对于化学的研究基于尝试和巧合。比如空气成分的发现,新元素的发现和新材料的合成都无一例外的源于巧合和尝试。之后随着人们对于化学原理的认识深入,我们获得了完备的理论知识,到达了能够利用理论指导实验的境界。例如有机化学中新物质的合成目前依然是先利用现有理论推测反应的可能性,然后用实验验证来进行的。

计算化学对于实验观的突破化学的实验观并非绝对的依赖物质实验,上世纪中叶,随着计算化学的发展,人们第一次在实验观上做了一个突破。纯粹利用理论和公式对于反映的可能性和物质的性质进行推导。但是我认为这依然属于与化学的实验观的内涵,因为无论是否脱离实验室,脱离了和试剂相关的工作,无论研究的场所由实验室转移到何处,化学家的工作都是利用现有的材料(物质或理论)发展出新的材料。计算化学的突破并不能动摇化学的实验观,只是从狭义的实验转变为广义的实验罢了。

化学的能量观

如果说化学的元素观和微粒观是化学知识体系的框架,那么化学的能量观就是这个体系的‘实’。化学的能量观涵盖了价键理论、能级理论、分子间力的理论、原子能理论、轨道理论以及光化学的相关发光理论。对于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如下7 个方面4:

1. 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具有热能

2 核外电子按照能量高低分层运动

3 原子之间的强烈作用使原子处于能量较低的稳定状态

4 物质转化过程伴随有能量转化

5 物质分子发生有效碰撞是物质转化的必要条件

6 物质转化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7 原子核内贮存有巨大的能量能量观的相关知识加深人们对新物质而性质、反应的可能性、反应速率和影响条件、化学平衡和核能的利用的认识,从另一方面也支撑了化学的元素观、微粒观和变化观的内容,是化学研究中从能量角度揭示本质的一个方面。

结论

化学核心观念是围绕物质世界之一命题展开的,其分支有元素、微粒、变化、实验和能量等基本观念,在基本观念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出现了更加细化的理论方面。但是这些观念不是孤立的。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微粒观和元素观分别构成了对于宇宙微观和宏观的认识,而变化观则对自然的基本规律之一—平衡做出了详细的探讨,还对对两种观念的部分理论提出了一些解释。而能量观则是对于上述三点观念的支持。但是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这正是化学实验观的内容。所以化学的五点观念是相互支持和互为依靠的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发新. 谈化学微粒观的内涵及其教育价值. 化学教育2015年第19期,page8。

[2] 段连运2013年12月在扬州大学的报告:21世纪的化学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

[3] 吴俊明,吴敏. 刍议化学变化观的形成、内容和结构. 化学教学,1005—6629(2014)12—0013 一08

[4] 梁永平. 论化学学习中的能量观建构. 化学教育, 2008 年第8 期,page 7。

刊名-胶体界面化学期刊汇总

【刊名】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进展》, 创刊于1967年,是由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刊,期数:16,国际标准刊号:ISSN:0001-8686, 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79。 【征稿内容】刊载界面与胶体现象以及相关的化学、物理、工艺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多用英文发表,间用德、法文。 【投稿信息】 地址:PO Box 211,Amesterdam,Netherlands,1000 AE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403814.html,/science/journal/00018686 【刊名】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新见》, 创刊于1996年,是由英国(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359-0294,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4.63。本馆有电子馆藏。 【征稿内容】胶体、界面和聚合物科学。 【投稿信息】 地址:84 Theobalds RD London,England, WC1X 8RR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403814.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0053/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创刊于1946年,是由美国(Elsevier Science,Academic Press Inc.)出版的英文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1-9797,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2.233。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刊载胶体与界面科学基础原理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书评。 【投稿信息】 地址: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403814.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2861/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Langmuir 【简介】《兰格缪尔》,创刊于1985年,是由美国(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的英文刊,期数:26,国际标准刊号:ISSN:0743-7463,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902。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注重以新的物理学观点研究表面与胶态化学,刊载论文、评论、技术札记和简讯。涉及学科极广。 【投稿信息】 地址:1155 Sixteenth St., NW Washington, DC 20036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学习价值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学习价值 随着学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化学教育越来越关注这样一个问题:一种较为理想的中学化学教育, 最重要的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观念,中学化学的基本观念!那么,什么是中学化学的基本观念?它的学习价值何在? 一、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 1.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界定 所谓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化学基本观念既不是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但化学基本观念又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根植于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是概括性的、上位的。考查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基本观念、核心概念和相关知识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学化学基本观念是化学学习反思的产物,但是化学基本观念一旦形成, 过来对化学学习又产生强大的反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形成的观念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正确的观念,有的是错误的观念,所谓化学基本观念

指的是在学生观念头脑中形成的正确的观念,它和一般想法或认识是不同的,更不是错误的观念。 2.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特点 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属于观念的范畴,它具有观念的一般特点,但就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又带有中学化学的特色。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具有概括性、稳定性、层次性和生成性等特点。 (1)概括性 所谓概括性是从中学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来说的,因为一种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对大量的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概括、整合、总结反思,首先形成较上位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对同类核心概念的进一步概括、整合、反思才形成更上位的基本观念。 比如, 微粒观的形成就是学生在学习了大量的有关物质微粒类的基础知识后,通过比较、归纳、整合等的反思性学习活动,形成相应的核心概念,然后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性反思,从而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一种有关微粒间作用的总观性认识: “(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2)微粒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种概括性的认识经过应用于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完善、修正后,才最终形成微粒观。因此中学化学基本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2)稳定性 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基础知识→核心概念→基本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观念→…几个反复过程方能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基本观念。但是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后就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一方面表现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合法地将其应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物质观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 他在学习有关化学物质时就能有意识将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制法、用途有机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基本观念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基本观念一旦形成就能稳定地存在于学习者头脑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基本观念的基础知识可能早已被遗忘

化学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化学课程学习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价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物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素养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述5个方面立足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学生勇于创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次的价值追求。 上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节选自2017年版课程标准 化学核心素养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分析化学类期刊汇总【期刊名】(英文全称):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期刊名】(英文简称):J. Am. Chem. Soc.( JACS ) 【期刊名】(中文全称):美国化学会志 【影响因子】:7.4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期刊名】(英文简称):AC 【期刊名】(中文全称):分析化学 【影响因子】:5.635 【备注】:化学领域一流的计量科学杂志。刊载分析化学原理与应用方面的优秀论文。侧重对现代环境、药物、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实际问题的探讨。每年6月有一期为《年评》,8月有一期为《实验室指南》。 【期刊名】(英文全称):Chemical Reviews 【期刊名】(英文简称):Chem.Rev 【期刊名】(中文全称):化学综述 【影响因子】:20.86 【备注】:为综述性杂志,只对某专业的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进行约稿,不接受投稿

【期刊名】(英文全称):Science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科学 【影响因子】:30.92 【备注】:美国的《Science》杂志为国际上着名的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界享有盛誉。 【期刊名】(英文全称):Nature 【期刊名】(英文简称):无 【期刊名】(中文全称):自然 【影响因子】:29.27 【备注】: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期刊名】(英文全称):Advanced Materials 【期刊名】(英文简称):Adv. Mater 【期刊名】(中文全称):先进材料 【影响因子】:9.1 【备注】: 【期刊名】(英文全称):Macromolecules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基本内容

化学 一、上海初中化学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分子和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为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2.识记元素的概念,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判断元素的存在形容。 3.知道地壳中、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学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5.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识记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以及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用语 (一)学习要求 1.熟练书写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 2.识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 3.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元素和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只要求掌握C和Fe的可变化合价)。能熟练运用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4.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5.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能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会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做出判断。 2.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各类反应,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作出判断。3.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放热,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常见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书写若干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学会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四、溶液 (1)学习要求 1.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体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步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 3.初步体验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上述5项素养立足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过程,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体现了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想和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实践层面激励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进一步揭示了化学学习更高层面的价值追求。上述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方面的要求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国外化学类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中文译名 2010-12-16 20:48:54| 分类:收藏| 标签:化学期刊中文译名杂志|举报|字号订阅 1.化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刊名中文译名中国刊号 出版国 1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美国化学会志 540B0003-1 美国 2 Chemical reviews 化学评论540B0010 美国 3 Angewandte Chemie 应用化学547E0002 德国 4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化学通讯 540C0007-D 英国 5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化学研究述评540B0059 美国 6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化学会评论540C0005 英国 7 Chemistry 化学540E0070

德国 8 The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固体物理学与固体化学杂志538C0003 英国 9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日本化学会通报 540D0005 日本 10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加拿大化学杂志540NA001 加拿大 11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化学教育杂志540B0053 美国 12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 540B0005 美国 13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化学与药学通报 633D0008 日本 14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化学研究杂志 540C0010 英国 15 Chemistry world 化学世界 540C0004 英国 16 Chemistry letters 化学快学 540D0060 日本 17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当今医药化学 633JM001 阿联酋 18 Theochem 分子结构杂志 540LB057 荷兰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位素的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相等,原子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B. 质量数和原子序数都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C.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 D. 质量数不相等,原子序数相等,化学性质不同 原子的摩尔质量,正确的描述是指( ) A. 任何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B. 标况下,一摩尔原子的质量 C. 含有阿佛加德罗数目个原子的质量 D. 数值上等于原子量,单位为g·mol -1的质量 一种未知气体,在一台扩散仪内以15.0mL·s -1的速度扩散,而此仪器内甲烷气体以30.0mL·s -1的速度扩散,则未知气体的分子量为( ) A. 64 B. 32 C. 144 D. 72 完全中和10升0.01mol·L -1 H 2SO 4需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0.2mol B. 2mol C. 0.5mol D. 0.4mol 与20克SO 3所含氧原子个数相同的CO 2的质量为( ) A. 33克 B. 44克 C. 16.5克 D. 22克 3.1克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 m 和PCl n 混合物,已知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PCl m 和PCl n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A. 3 B. 2 C. 0.06 D. 0.04 E. 0.05 一定量的某气体于300K 时装入10升密闭容器中,此时压力为91.2kPa ,若温度升高为360K ,容器压缩为原来的3/4,此时压力将变为( ) A. 68.4kPa B. 121.6kPa C. 146kPa D. 73kPa 将等体积的氧气和氢气放入钢瓶中,此时的温度为423K ,压力为20.26kPa , 经点燃爆炸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P 总, P 2 O 分别为( )kPa A. 10.133 B. 15.199 C. 5.066 D. 0.1 E. 0.05 将100kPa 压力下的氢气150mL 和45kPa 压力的氧气75mL 装入250mL 的真空瓶,则氢气和氧气的分压分

化学学科基本思想与观念

化学学科基本思想与观念 张忠传 2015-9-17 一、化学的价值 二、化学教育的价值 三、化学学科基本思想与观念 四、化学学科思想与方法的培养 中国化学会《化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 (一)化学是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21世纪将是一个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那么究竟“化学还有什么用呢?”。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H. W. Kroto的回答是: “正是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世纪,所以化学才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化学是一门承上启下、渗透于各种新兴交叉学科的中心科学。” 二)化学是社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化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的几乎所有方面,无论是高新尖端技术,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支柱和支撑产业,还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生活休闲、医疗保健,无不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一、化学的价值 ?90年代初,“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提出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1995年,印永嘉带领一批知名科学家编写了《21世纪的中心科学-化学》一书。印永嘉在前言中写道: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吃、穿、用及身体健康)有密切关连的学科。 ?该书从基础化学、材料化学、地球和海洋化学、生命化学与仿生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农业化学、食品化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化学的价值 化学的价值 ?1.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 ? 2. 化学在相关学科发展中的作用 ?3.化学对促进人类健康的作用 ? 4. 化学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作用 ? 5. 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 1.化学对人类物质基础的作用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物质组成与结构和性能的关系,研究物质转化的规律和控制手段。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遇到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威胁。 而化学以其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合成和控制化学过程等手段,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起到了核心和基础作用。 化学不但能够大量制造各种自然界已有的物质,而且能够根据人类需要创造出自然界本不存在的物质。如:化肥、合金、合成材料等等 1928年尿素的合成-打破了不能人工合成生物体内的生物物质的思想禁锢,使合成化学

化学及化工类核心期刊

化学类核心期刊: 1.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化学通报 5.中国科学.B辑,化学 6.物理化学学报 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8.催化学报 9.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10.应用化学 11.高分子学报 12.有机化学 13.无机化学学报 14.分析实验室 15.色谱 16.冶金分析 17.分子催化 18.分析测试学报 19.化学物理学报 20.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1.化学试剂 22.结构化学 23.化学研究与应用 24.化学进展

1.化工学报 2.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3.石油化工 4.硅酸盐学报 5.高分子学报 6.燃料化学学报 7.中国塑料 8.应用化学 9.无机材料学报 10.化学工程 11.工程塑料应用 2.化工进展 13.现代化工 14.膜科学与技术 15.精细化工 16.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7.功能高分子学报 18.功能材料 19.塑料工业 20.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1.合成纤维工业 22.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3.化学世界 24.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5.日用化学工业 26.精细石油化工 27.离子交换与吸附 28.塑料科技 29.合成橡胶工业 30.橡胶工业 31.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32.合成树脂及塑料 33.化工新型材料 34.新型炭材料 35.涂料工业 36.硅酸盐通报 37.塑料 38.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39.煤炭转化 40.无机盐工业 41.过程工程学报

美国化学会 Analytical chemistry 5.35 Nano letters 11.0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8.466 ACS Nano 8.83 Chemical Reviews 31.43 Chemistry of Materials 5.872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517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2.54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3.319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4.25 Langmuir 3.93 Inorganic Chemistry 3.998 Organic Letters 4.81 英国化学会 Analyst 3.43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5.14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4.687 Lab on a chip 5.70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3.47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3.123

化学核心概念及其教学模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403814.html, 化学核心概念及其教学模型 作者:过静华陈波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8年第03期 【关键词】一般概念;核心概念;教学价值;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9-0058-03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其繁杂的概念体系却让不少学生束手无策。化学概念的繁杂并不意味着混乱,教师要引导学生向有序、核心的概念逐步进阶,避免概念的杂乱堆积。也就是说,学生掌握的化学概念绝不该是零散杂乱、彼此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逻辑关联下,形成以核心概念为统摄的、具有层次性的结构体系。[1]由此可知,化学核心概念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整着整个学科知识 结构的纵横发展。因此,厘清其框架体系,抓住核心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应用,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 想运用化学核心概念优化化学教学,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化学核心概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界定。首先,从其所占的地位来看,化学核心概念在化学知识体系中具有统摄地位,是化学学科的精髓和核心内容。其次,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化学核心概念的抽象水平和凝炼程度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概念的学习能对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最 后,从横向对比来看,化学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相比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应用价值,可以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综合上述三个方面的考量,“化学核心概念”可以定义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具有统摄作用和解释、迁移价值的化学概念。 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的,通过对事实的观察、理解和思考归纳形成一般概念。随着一般概念的汇集,学生开始试图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水平上分析、厘清各概念之间的关联,进而提炼、聚合成核心概念。在某一知识领域内,一般概念与一般概念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可以聚合上升为核心概念。不同概念之间之所以可以聚合,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共通”的聚合点,即化学的微观本质和原理,反之,本质和原理也可以作为发散点扩展更多的一般概念,即化学宏观现象和事实。由此可知,化学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有着本质区别,并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普遍适用性,在某一知识领域内,一般概念与一般概念通过一定的逻辑相互联系、聚合上升为核心概念,因此核心概念是对这一领域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大的解释能力。二是迁移应用性,化学学习的目的是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一般性概念是对客观事实的直接总结概括,较为接近于事实,迁移应用能力有限,而核心概念是在一般概念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迁移应用能力更强,便于学生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及特点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及特点 高中化学学科要求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 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理解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 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 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理解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 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 般方法。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 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实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水平。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升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 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 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 学精神。理解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 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是化学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 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 知识和技能,很大水准上是型,欠缺独立思考水平的培养,习惯于被 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 象侧重抽象,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主动地接受 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既抽象,

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一时不适合,这是学生 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 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 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 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即时 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 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合。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 个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化学 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实行概括、综合,实现 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 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水平, 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仅仅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 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 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度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 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使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 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化学和药学类 期刊影响因子一览

化学和药学类期刊影响因子一览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该指标是相对统计值,可克服大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偏差。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 Chemistry 次序期刊名影响因子 1 CHEMICAL REVIEWS 20.220 2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12.880 3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8.029 4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FERENCE DATA 6.229 5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5.936 6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5.725 7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5.153 8 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 4.397 9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3.407 10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3.336 11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861 12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 2.609 13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2.530 14 HELVETICA CHIMICA ACTA 2.463 15 BIOCONJUGATE CHEMISTRY 2.269 16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2.238 17 MARINE CHEMISTRY 1.967 18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1.894 19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1.797 20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764 21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1.677 22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1.641 23 COMPUTERS & CHEMISTRY 1.566 24 CHEMISTRY LETTERS 1.546 25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1.404 26 ENANTIOMER 1.388 27 REVIEWS ON HETEROATOM CHEMISTRY 1.349 28 BULLETIN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 1.338 29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1.257 30 CHEMICO-BIOLOGICAL INTERACTIONS 1.197 31 INFLAMMATION RESEARCH 1.141 32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135 33 USPEKHI KHIMII 1.099 34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REVUE CANADIENNE DE CHIMIE 1.092 35 CHIMIA 1.058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复习:溶液

中考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复习: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完整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扩展资料: 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价值* 毕华林1 卢 巍2 (1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教学研究室 山东 济南 250013) 摘要: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的学习,要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即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实验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等。在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 基本观念 观念建构 教学价值 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学段开设化学课程,既是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学化学课程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中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是记忆更多的化学知识,还是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掌握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思想方法?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学习不是事实性知识量的积累,而是思维能力的提升。中学化学教学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从记忆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思考事实、发展观念,即要从“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观念建构”的教学。 一、化学基本观念的涵义和特征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冯·劳厄(M.vonlaue)曾经说过,教育所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在学校所学习的大量的学科知识都将逐渐淡化甚至遗忘,真正伴随我们一生发展并持续发挥作用的不是具体的学科知识,而是知识升华后留存在我们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 当学生将具体的化学事实性知识都忘掉的时候,在他的头脑中“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所形成的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即植根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 所谓观念,简单地讲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性认识”。化学基本观念,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的认识。它具体表现为个体主动运用化学思想方法认识身边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譬如,一个具备“元素观”的学生,当他看到某种物质的时候,他就会自觉地观察和思考组成这种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它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同样,当他看到像“水变油”这样的消息时,他会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它的真伪,从而自觉地抵制伪科学。 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既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也不可能通过大量记忆化学知识自发形成,它需要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在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中不断反思概括提炼而成。即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需要两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从形成基本观念所需要的素材来看,必须有合适的、能有效形成化学基本观念的核心概念,以及能形成这些核心概念的典型的化学具体知识;另一方面,从基本观念形成的过程来看,必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 *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07JDB039),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15GG60)

新课程化学核心概念原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新课程化学核心概念原理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化学概念的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概念因其抽象性使教学难度较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死板、乏味,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授,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新课 程教学中要求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挖掘概念原理的多重功能 ,注重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和认知功能,需要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 1.准确把握两大反应内容的深广度 在化学1中的概念知识同以往的较大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分为螺旋上升的两个阶段。教师在进行某概念知识的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该内容在化学1中应该处理到何等程度,更深入地介绍分布在哪个选修模块。这样,实施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 2.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在建立电离的概念时,利用学生已知的的酸碱盐溶液具有导电性、阴阳离子形成的知识,让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新概念,从而解决问题;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也是让学生分析他们熟悉的化学反应,从而发现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情况,进而建立概念。教师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或事实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认识。 教师要运用各种策略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如让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等,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概念的形成和理解上,让学生参与概念理论观点和建立,引导学生大胆地质疑和假设,引导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建构概念,使学生了解化学概念的实际用处,使学生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与未知的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 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利用好教材中的各种栏目,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用实验、录像、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以及实验事实或实验数据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的过程图,使本身肉眼不可见的现象或事实在学生面前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数据在概念教学中也使学生的认识不是仅仅停留在感觉,而是有客观的数字作为判断的依据。 概念知识在化学1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同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文字的描述,而是通过微观示意图、真实的实验现象,加以数据和活动栏目等,共同帮助学生建构认识。即凸显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终态,静态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概念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 4.实施观念建构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认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