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专业:中药学姓名:宋敏学号:201018590120

摘要:文章主要以中药的现代化发展为本体对象,试图理清中药自古以来的发展,以及中药在现代的发展形势和趋势。通过文章初步了解中药的发展历史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中药的发展作一次简单的回顾性综述。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文献综述

引言:

中药从中国古代开始缘起,在中国的医药历史上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中国的国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渐渐暴露出其本身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中药有被西药取代的可能。中药仍是中国医药的特色。发展中药有了新的方向,中药应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发展现代化中药,以弥补中药的不足之处。

1中药的起源

在人类求生存找寻食物的过程中,当采集野生植物的了果实、枝叶、根类或狩猎野兽肉类、捕鱼等所获得食物等充饥时,偶尔误食了一些具有强烈生理反应的食物而引起中毒症状,特别是对胃肠和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如呕吐、腹泻、麻木和昏迷等,由此发现和认识了一些有毒植物或动物。由于在自然界活动中,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增强,对外界事物反映的加深,进而在继续找寻食物时就会有意识地加以选择和取舍了。这种在生存活动中的偶然遭遇,积累了原始保健的意识,许多动植物被逐渐作为抗病的药物了。所以古代曾称药物为“毒药”。继后随着人类对天然药物的发现和药物对机体作用意识的积累,同时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为了改善生活条件,相继创造了农耕畜牧的方法和技术,进而在有意识种植谷物和蔬菜及驯化家禽过程中,主动地去识别和尝试各种动植物,以分辨哪些动植物无毒可供食用,哪些动植物是有毒的,有毒的则选作药用,所以有“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之说。就此可知天然药物的发现,亦就是用药医病的开端,这些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和农耕畜牧技术的发明分不开的。【1】

药物起源有两大途径,一是起源于人类先天的本能,即人类继承了动物(类人猿)所用的药物;二是人类从后天获得。后者来源有三:有来源于食物,即药食同源;有来源于有病找寻非食物也非已知药物的天然物质来治疗而发现药物;有从动物自己治病用药得到启发而发现药物。【2】

从大量的文献看来,中药起源很早,从原始人类开始。由此可见,中药在古代的中国医药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中药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中药是中国的国粹,特别是在还未对外开放的中国,没有西医西药的年代,人们治病都靠传统中医,均以服用中药为主。中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治病救人,养生保健的中药作用,在中国历史的医学界有着崇高的地位。

中药是中医学的中药组成部分,也是中医理论的表达工具。回顾中药发展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有365种药物,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录了1892种,其中植

物药1094种,动物药443种,矿物药355种。目前,我国的天然药物资源已发展到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动物药1581种,矿物药80种,还在不断地更新和增补。中药已成为我国医疗保健中的主要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3】

中国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先人在华夏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智慧结晶,是伟大的知识宝库。中医学起源于时间,是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科。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是以“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为核心和主要特色。“辩证论治”是中医药的理论核心和临床诊疗应用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与理论精华,是中医认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今本仿佛和原则,是中医独特理论体系中丰富临床时间经验的集中体系,是中医辨治理论体系中的点睛之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4】

中药是中医药体系的中药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不仅在中国古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中药在现代的发展

传统中药以汤药为主,味道较苦,不方便服用。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便所需,中药开始有了新的发展。最直接和最显著的是中药形式的改变,从汤药向饮片或颗粒药物转型。不仅方便人们服用,而且也能集中药物的有效成分,使中药的药效更为显著。

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最能体现中医“辩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特色,有着灵活多变的特点,敬酒不衰。中药饮片质量优劣与正确使用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对整个中医药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的各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合理现象,困扰和阻挠了中药饮片的正确制备和健康发展,影响了中药饮片在临床上的地位,须高度关注,积极应对。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以政策制度改善推进中药饮片的标准化、规范化,真正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中药饮片是中药材一种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不经过任何溶剂提取、浓缩、制粒等工序。临床使用能因时、因地、因人对厨房中药物和药量进行适当地领过化裁和加减,显示了很强的生命力。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中药走到了传统中药、配方颗粒、纳米中药、超微中药等并存的时代,但目前临床大量使用的仍以传统饮片为主。【5】

4 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众多专家一致认为,中药要发展现代化,关键在于要将中药一些不必要的杂质弃除,摈弃传统的以汤药为主的用药原理。防止药材过量,可是真正有疗效的成分却微乎其微。中药现代化发展,就是要将中药材中真正有疗效的部分提取出来,进行加工处理,更加方便有效的应用到医学中。

4.1新药研发

中药新药研发是中医药产业化地中药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中药新药研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将中药新药研发与现代科学技术接轨,即利用和借助相待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全是中药新药的科学内涵,并保持中医特色基础下的高速持续发展,是我们不可回避并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4.2中药饮片的发展

中药饮片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积极推行中药饮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是确保中药饮片临床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探索和建立于我国国情相符,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中药模式,确保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中药饮片临床疗效验证研究总结,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核心,建立中药评价体系。在诊断正确、选药合理、使用方法得当的前提

下,疗效是检验药物优劣的唯一标准。同时提升中医药人员素质,在现阶段强调医药分工明确、紧密结合下,为传承和提升中医药事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7】

4.3中药化学研究

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之一。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和当今世界对天然药物的重新认识和重视,世界植物药市场正在迅猛扩张,同时,中医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然而,由于中西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同和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发挥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有效成分多数尚未明确,有的甚至连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都不清楚,可供定量用的对照品品种数量更是有限,因此造成选择质量控制指标上的困难,使中药质量控制的水平不高。目前所用质量控制指标尚不能体现中药内在质量的差异,无法保证产品内在质量的稳定均一,很难被世人理解和接受,已成为严重制约中药作为治疗药走向世界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中药化学研究是前提,是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8】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不仅要求对其中指标性成分进行精确的含量测定,还需对其中所含各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别,从而达到整体全面地控制与评价中药质量。中药药效成分的研究不仅要求对其本身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区分鉴别,还需对其入血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确定可能的药效成分,同时进一步对其体内代谢过程和作用机理进行研究,结合中药方证模型和药理指标来评价药效,最终确定中药方证相关的有效成分。中药成分分析研究的复杂性与整体性,决定了单靠一种类型的分析技术并不能满足中药分析的要求,所以必须考虑采用多种联用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发挥各种联用技术的优势。【9】

4.4 中药现代化质量监控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药的质量控制却依然依赖于传统的化学呈色反应和植物学鉴定,没有建立起来一套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在应用与推广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人们在”回归自然”的热潮中,重新引起对传统药物的极大重视。另一方面强大的跨国医药集团以及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传统医药产品和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植物药将给中药带来巨大冲击。因而,中药现代化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而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监控是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10】

中药质量的优劣,归根结底在于其形态,所含化学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可以通过图象,色谱和光谱反映出来,因此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指纹谱图对中药内含物质群的总质量控制提供了基础。

目前,所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光谱法(UV)、红外光谱法(IR)、核磁共振法、质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毛细管电泳法等电化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指纹图谱监控中药材(中成药)的质量是否稳定,在国内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国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11】

参考文献:

【1】王孝涛,曹晖略论中药炮制技术起源【J】时针国医国药,1999年10月,3期【2】骆和生中药起源探讨【J】广州中医大学学报,1997年1月,3期

【3】李恩,李志华中药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及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疑难病杂志,2007年7期

【4】尹天雷,刘天舒,丁正香,朱克俭证候在重要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地位与现状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09年5月。第25卷第3期

【5】徐玲玲,王凌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5期

【6】尹天雷,刘天舒,丁正香,朱克俭证候在重要新药临床研究中的地位与现状的思考

【J】湖南中医杂志,2009年5月。第25卷第3期

【7】徐玲玲,王凌确保中药饮片的临床地位【J】要学与临床研究,2009年5期

【8】洪净,王跃生,巢志茂,边宝林加强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中药化学研究的现在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4年2月,第29卷第2期【9】张海现代联用分析技术在中药药效成分辨识中的应用研究【D】2008年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分析学

【10】严云丽.基于现代分析方法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R】2009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11】严云丽.基于现代分析方法的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R】2009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

中国会计发展史

中国会计发展史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会计制度古代、近代、现代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从原始记录计量到单式簿记再到复式簿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变革过程。 关键词:原始计量单式簿记复式簿记 1.古代会计阶段 中国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产品的分配、交换及消费等问题凸现,“计数”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必要,人们逐渐形成数量观念,并尝试着以实物、绘画、结绳、 刻契等方式来表现经济活动及其所反映的数量关系。由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 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所体现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基本代表着同时期 的“会计”行为,或者说,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会计的萌芽状态,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后,在原始计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最早的会计制度。中国有关会 计事项记载的文字,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而“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则均起 源于西周,其含义是通过日积、月累的零星核算和终的总合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 济收支的目的。据《周礼》记载,西周国家设立“司会”一职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月计 岁会”,又设司书、职内、职岁和职币四职分理会计业务,其中司书掌管会计账簿,职内掌 管财务收入账户,职岁掌管财务支出类账户,职币掌管财务结余,并建立了定期会计报表制度、专仓出纳制度、财物稽核制度等。这表明大约在西周前后,我国初步形成会计工作组织 系统。当时已形成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 春秋以至秦汉,在会计原则、法律、方法方面均有所发展。孔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意思是会计要平衡、真实、准确。具体说是要求会计的收付存平衡 正确无误,它与目前的“客观性”原则相似。战国时期,中国还出现了最早的封建法典--《法经》,其中包含“会计”方面的内容,如在会计簿书写真实性和保管方面,规定会计簿书如 果丢失、错讹,与被盗数额同罪;在会计凭证和印鉴方面,规定券契(当时的原始凭证)如 有伪造、更改等情,重者与盗贼同罪论处,轻者以欺诈论处,如上计报告不真实,有欺诈隐 瞒者,根据情节轻重判刑;在仓储保管方面,规定对于账实不符的,区分通盗、责任事故、 非责任事故等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在度量衡方面,规定度量衡不准者,按情况不同实行杖打 等处罚。秦汉时期,中国在记账方法上已超越文字叙述式的“单式记账法”,建立起另一种 形式的“单式记账法”,即以“入、出”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它以“入 -出=余”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即“三柱结算法”,又称为“入出(或收付)记账法”。西 汉时采用的由郡国向朝廷呈报财务收支簿——“上计簿”可视为“会计报告”的滥觞。南北 朝时期,苏绰创造“朱出墨入记账法”,规定以红记出、以墨记入。 唐宋时期,我国会计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进。首先,产生了《元和国计簿》、《太和国计簿》、《会计录》等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著作。《元和国计簿》和《太和国计簿》分别为唐人李 吉甫、韦处厚所撰,收录了唐代人口、赋役、财政、税收等方面的统计资料,按照国家财政 收入项目分别记载其收入数字。《会计录》为宋人所编,是一种按照国家规定的财计体制和 财政收支项目归类整理,并加以会计分析的经济文献。其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会计、

码头建设开题报告

码头建设开题报告 码头是海边、江河边专供轮船或渡船停泊,让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通常见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其中码头结构形式有重力式、高桩式和板桩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综合考虑确定。 一.文献综述 港口发展的战略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便利化、国际运输集装箱化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港口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使港口的功能也面临着由最初纯粹的货物装卸和集散,向装卸、工业、商业、物流、信息等功能不断扩大,对所在地区或所在城市发展成为物流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等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港口建设上,我国将按照加快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老港区成为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货种基地,形成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已成为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港口作为传统的基础产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不发挥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带动作用,就不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更大的发展。技术进步与创新已成为影响现代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兴港的发展战略,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老码头、建设新码头, 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港口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为了更好地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我们创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强港口发展战略、市场开发、企业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使之成为港口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中枢。我们根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

技术发展的需要,创建了港口信息中心,积极加快信息技术在港口生产中的推广应用。与国内外80多家船公司、海关、代理、场站实现了EDI联网,并通过国际互联网实现了集装箱信息无纸化快速传递。建立了局域网,在全港内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调度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系统。广泛采用国内、国际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装卸工艺,煤炭、原油、矿石等主要货种均实现了流程化、系统化装卸作业,港口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其中,煤炭单机装船效率为每小时4500吨,矿石单机卸率为每小时5000吨,集装箱桥吊台时效率最高达30个自然箱,原油接卸效率为每小时1万立方米。同时,还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引航艇。5000马力大型拖轮、雷达通信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保证了大型船舶的安全及时靠离。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提高了港口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实现了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服务,满足了船东、货主的需要。 二.资料分析及方案初选 (1)总平面布置 码头布置在香口矿石码头下游约150米处,码头长度为50米,泊位长度为90米。码头前沿线基本与流向线平行,位于-6m等高线附近。码头采用浮码头结构型式,主要由钢质囤船和一座引桥组成,钢质囤船平面尺度为5012m,引桥由一跨484.5m的活动钢引桥、78m的现浇墩台和长107.52m,宽 3.0m的固定引桥组成。 (2)装卸工艺 根据已建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表明,液体硝酸采用浮式码头由管道输送装船的优点明显,方便装船作业。本次设计的液体硝酸出口,是由陆域酸罐区,通过管道输送至囤船,再由软管装船。 主要装卸工艺流程、 液体硝酸出口、硝酸储罐硝酸泵引桥管线阀门流量计趸船管线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特约专稿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10期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思考丁安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210029) 提要自1996年国家正式启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以来 ,中药学的研究和产业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回顾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历程 ,充分认识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明确中药现代化的内容和任务 ,并建议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措施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97X(2004) 10 - 0001 - 04 中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千百年来 ,中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朽贡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中药在现代医药学领域的地位日显重要 ,在“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中 ,中药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中药学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 ,长期以来 ,学科及其产业化发展均较为缓慢 ,逐渐拉大了与现代科学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 ,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但与此同时在学科发展方面相对落后的现状亦日益突出 ,为此 ,国家自 1996 年以来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 ,并在此基础上 ,于 2002 年 11 月由国家科技部、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 - 2010年)”,极大地推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1 .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中药及其产业的现状1.1.1中药资源丰富 20世纪90年代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表明 ,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达 12807 种 ,其中药用植物 11146 种 ,药用动物 1581 种 ,药用矿物80种。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 580 万亩 ,药材生产基地600 多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栽培药材达 200 余种。自国家推进中药代化工程实施以来 ,各地陆续组建培育了一批地产中药材的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 ,将一些名贵道地药材的生产 ,加工由零星的不规范状态 ,逐渐向集约化、规范化、优质化发展 ,为全面推进 GAP打下了一定基础。此外 ,在野生变家种方面 ,尤其是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的人工养殖和种植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1.1.2 科学研究力量较强多年来 ,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 ,形成了具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的科技队伍 ,中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此外 ,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正在中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重点研究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 ,以加强中药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的研究开发 ,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 ,初步形成了中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 ,我国历代积累了丰富的中药临床应用经验 ,中医药文献浩如烟海 ,仅可统计的秘方、验方即达30余万首 ,有记载的就有 6 万余首 ,被国际药学界称为人种药理学的原始资料。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发掘和整理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功 ,一批中药文献数据库已经建成。 1.1.3 中药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业已起步近年来国家在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如“九五”至“十五”期间组织进行了“中药材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以及“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等攻关研究。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 ,我国在药品研究与生产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此后又陆续制定了《新药审批方法》及有关中药部分的一系列补充规定 ,对中药的分类、药物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内容以及要求均有明确和详细规定 ,为我国中药规范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88年国家科委颁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与卫生部的《医学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验动物标准》 ,以及1993年国家科委推行的《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实施的 GLP 正式启动。1982 年卫生部颁布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9年颁布了《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这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分析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无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地完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也越加成熟,他们不仅关注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也开始关心公司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等。其中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尤为关注。近年来,对于投资者来说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的敏感且颇有争议的行业,因此也给了这个行业更多的关注。许多投资者和学者也利用各种方法,建立各种模型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如何能真实的评价和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国内外学者对上司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对公司盈利能力都有影响,但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取的标准不同也就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1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 1.1国外研究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我国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在国外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学者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研究了。 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911)建立了许多成本计量指标并在《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根据成本计量标准量与实际发生量的比较结果,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评价。这是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的绩效。Peter.M.Drucher(1950)经过实证研究,提出企业绩效评价的八项指标,指出利润最大化虽然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却不是唯一的目标。从此人开始思考企业盈利评价不应仅仅停留在盈利数量上O'Glove(1978)发表了一份投资报告《收益质量》,详细提出了收益构成的分析方法,提出盈利质量必须得到重视。至此盈利质量正式得到关注。 在之后的六七十年代大多学者开始探索用其他各项指标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Melnnes(1971)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财务绩效分析系统进行评价,发现最常用的的评价指标是投资报酬率。

会计发展史

西方会计思想对近代中国会计发展的影响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式复式记账方法开始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会计史上的 重大事件,对后来的会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式复式记账法,即源于13世纪以后的意大利沿海城市弗洛伦萨,热亚那和威尼斯等地,后经英美等国长时期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借贷记账法。至大清银行的创办,标志着借贷记账法从此开始在中国的企事业中得以实际应用。西方会计思想的传人促使中国会计理论逐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中国在近代以前没有出现会计专论,中国古代会计史更多的是会计实践的历史。 关键词:复式记账西方会计思想传统会计现代会计 Abstract: After the Opium War,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method began to spread to China 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counting, accounting for the later had a profound impact. Western-style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that is, from the 13th century after the Italian coastal city of Florence, Genoa and Venice and other places, long after Britain and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debits and credits. Tai Ching Bank was founded, marking the debits and credits began to be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Westernaccountingthought Tradition Accounting Modern intellectual Accounting 1、西方会计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会计思想向近代化转型 1.120世纪初西方会计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使得会计学研究的范围拓宽,有关会 计学包含的内容得以大为拓展。一方面增加了原来会计思想中从未有过的新内容,如整理帐和统驭帐。据杨端六介绍“整理帐法为英国学者所推崇,其法较繁,而统驭帐法为美国学者所鼓吹,其法较简,国人爱简恶繁,遂多采用统驭帐法而放弃整理帐法”,其认为采用统驭帐法“总帐内户数可以减少而易于试算准确,且报告表册较易明晰。至于记帐手续,并不十分增多”。 而整理帐法与统驭帐法的差异在于“进货销货现款三簿形式均同仅多过帐一次手续;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仅各多一整理帐户;进货总帐与销货总帐各有试算表,与统驭帐法之结差表相比较,仅多一户之差额”。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

港口发展经验(自己总结)

一、港口发展历程 1 港口代际划分 港口代际的递进是一种历史现象,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从1992 年开始,联合国贸发会在有关报告中陆续提出了所谓第一代港口、第二代港口、第三代港口和第四代港口的概念1(王诺, 2010)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1王诺赵冰杨春霞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中国港湾建设2010

2.港口代际的递进及其演化规律 港口代际划分是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新产品的引进以及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敏捷生产在制造业的成功应用、行业龙头的转换、产品差异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港口功能不断转换和升级而出现的。 港口发展经历了四代演变过程。2(王诺,2010) 第一阶段——18世纪以前,港口只是船舶装卸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的转运功能;社会经济主要处在自给自足、较为封闭时期,港口主要满足基本功能,港口生产的特点主要是货物流动、简单的个别服务和很少的增值服务。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劳动力和资本。 第二阶段——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港口除具备仓储、装卸搬运等基本的物流功能外,临港产业的发展也初具雏形;经济的对外扩张,大批依赖水运的工业向港口城区集聚,港口的功能得到提升。港口经营上采取逐步扩张的发展态势。港口活动已不再仅限于码头本身,而是扩展到了周边地区。港口的生产特点主要是货物流动、货物加工换装、提供联合服务,增值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资本与技术。 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部分港口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物流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工业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 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出现并迅猛发展,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港口功能得到进一步扩展。港口采取完全商业化的发展态势,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运输中心与物流平台。港口逐步成为统一的,集运输与贸易一体化的经济共同体。跨国公司的加入,使港口活动的范围已大大超出了传统的港口界限。港口与所在城市关系也更加密切,在组织功能上日益扩大。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技术、信息和服务。 第四阶段——始于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调度站、产业集聚基地和综合服务平台和融入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化港口;工业向柔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虚拟企业开始出现,港口成为全球生产、销售等整个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又加上高新技术在港口领域得到全面应用,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枢纽。提出建设生态港目标,强调持续发展。在这一阶段,人才与环境成为决定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 2王诺赵冰杨春霞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中国港湾建设2010

中药现代化 进程

“中药现代化”的演进 中药现代化概念历经30多年发展,直到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从1973年,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国家级文件国发(121)号文件《关于改进中成药质量的报告》,我国才开始其真正意义上转变中药生产方式,在政府的领导推动下,积极改善设备,使中成药的生产逐步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20世纪80年代,中药行业逐步吸收了现代医药的管理理念,随着成套设备的研制和应用,中成药生产向工业化过渡。1996年,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实现中药与中药生产现代化”的目标,中药现代化上升到国家产业的高度。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1997)3号文】,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生产现代化。1997年底,按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提出的计划要求和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科技部将“中药现代化研究和产业开发”列为95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在国家的重点扶持和政策的有力保障下,我国的中药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最近十几年来,凡谈中药发展必称中药现代化。 二、中药现代化思潮可分为三类: 一、实施环境类。该类思潮主要是围绕目标,政府管理政策措施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管制度层面的东西,也称为中药现代化实施的环境时,将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本身也作为思潮来加以表述。 二、整体阐释类。该类思潮把中医药作为一个认识,认为中医药是不能分开的统一体,中药 必须也包含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否则没有中药现代化可言。只有解决中医药理论的现代认知问题,中药现代化的目标才能实现。在此种观点的指导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三、技术实施类。该类思潮主要是抓住上述主要矛盾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偏重于技术工具类。实施环境类 2002年10月10日,科技部、国家计委、经贸委、卫生部、药品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中医药局、中科院联合发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该纲要明确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该纲要是对于若干年来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指导今后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l)纲要明确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与创新,特别是与中药现代化发展密切相关的理论研究,如征候理论、组方理论、药性理论…”等,充分表明了中药现代化与中医现代化并重的发展观,它对于“医药并举”的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鉴于它是以政府文件的方式颁布,医药并举论就有了官方的性质,对于回答中药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中药西化、中药植化化等背离中医药理论的观点,具有判断性的标杆作用。当然,应当看到的是医药并举论在宏观层面是不存在争议的,一旦进人微观操作层面,则各种偏颇就都会存在和发生。 (2)纲要突出强调了中药现代化的市场意义。统揽纲要,将市场价值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必然内涵一目了然。“…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中药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政府引导和企业为主共同推进。…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围绕国家战略目标,不断创新”、“…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中药产品的出口份额,争取2—3个中药品种进人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产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跨国集团”、“…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中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扩大中成药的出口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中药国际市场”、“…推进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重组,…使企业成为中药现代化的主体”等等,纲要对中药现代化赋予了明确的市场价值属性,一方面顺应和适合了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客观要求,规定了中药现代化在战略和策略层面对于市场手段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有了可以具体衡量的坐标体系。 (3)纲要以创新作为中药现代化的基本手段。“…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构筑国家中药创新体系,通过创新和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创新,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创新品种”、“坚持继承创新、跨越发展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构筑国家现代中药创新体系”、“开发出一批疗效确切的中药新产品”、“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中药研发平台”等等,以创新促发展,以创新促市场,是纲要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明确了创新在中药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地位。(4)纲要明确了政府在中药现代化中应处的地位。“政府通过制订国家战略目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在纲要“主要措施”一节,通篇是对政府层面实施中药现代化的责任要求和引导性条款,究其实乃是对于创造良好环境的注解。这个纲要到2010年止,此间这些主要措施的落实,将对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2年11月3—5日,四川成都,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发表了新世纪中药现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会计发展史

1.为什么说人类的会计思想与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如何认识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如何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 3.试分析“管算结合,古今一理”这句话的含义? 4.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会计部门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6.“官厅会计”和“官厅会计部门”产生的具体条件或主要标志有哪几个方面? 7.简述《周礼》一书中关于财计组织状况的叙述? 8.秦汉时代财计官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9.简述唐朝时期财计官制的建设情况? 10.宋朝时期财计组织建设的多次“变革”,给你哪些启示? 11.封建时代官厅财计组织演进的基本规律 12.分析会计环境的影响要素有哪些? 人类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前提条件 生活资料的生产关系着生命的维持,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们一开始便自觉地把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第一历史要务。所以,人们一开始便自觉地把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第一历史要务。为了把生活资料的生产正常进行下去,为了合理安排生活资料的分配和储备,人类便自然而然地要去管理生活资料的生产,要去合计生产和分配事宜,于是,围绕着管理生活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计量、记录行为便产生了。一方面人类这一思想、行为的发生,需要一个过程,即需要一个通过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去认识去发现的过程;另一方面,这一思想、行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当人类生命的衣、食、住等基本生活资料得到起码满足之后,人类的生存才能得到保障,也只有当食品吃而有余,余而备用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后,方能杜绝“食人之风”盛行的现象,进而才能解决人种蕃衍和传种接代的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当具有上述两方面的含义的生产行为发生之后,人类的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才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人类能够正常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以至生产的收获大体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正常蕃衍需要的时候,人类关心劳动耗费、劳动成果的思想才油然而生。所以说,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由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社会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由此,我们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只有人类生产行为发生之后,才有可能产生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第二,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秦汉时代财计官制的特点和进步 第一,封建财计组织系统的初步建立。 第二,国家财政和皇室财政分管、分算之制的建立。 第三,在秦汉两朝财计组织建设中,从实现经济集权出发,进一步从不同方面构建了相互牵制的关系。 第四,秦汉两朝财政、会计部门的组织形式,为隋唐时代的分部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其后“三省六部”组织体制的构建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第五,秦汉时期会计已成为国家各级财计组织机构中的基本配备,会计工作既至上而下,又至下而上在国家财政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隋朝中央政府的官制为五省六部制,中央设五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和内侍省,五省之中,事权最重的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一般讲,内史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共同执政,其地位相当于秦汉时代的宰相,其他两省无实权。故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文献综述

高桩码头中沉桩控制方法及要点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在港口码头建设中,高桩码头结构是采用的最多的一种结构型式。高桩码头作为我国广泛的主要码头结构型式,其工作特点是通过桩台将作用在码头上的荷载经桩基传给地基。 高桩码头主要适用于软土地基。在沿海、河口和河流的下游地区有分布很广的软土地基,这种地基表层由近代沉积土组成,硬土位置较低,对这种地基,高桩码头几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结构型式,并可用以建设深水大码头。 沉桩作为高桩码头设计施工中的一关键部分,控制沉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桩码头结构的稳定和使用。 二、主题 1、沉桩测量监控要点 测量程序由测量工程师、主管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测量所需的资料、图纸。由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及内业计算,测量工程师负责对现场测量成果及内业计算结果进行审核。对重要项目、关键部位,项目主管工程师必须复核其测量内业计算结果,对须经业主代表、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如施工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以及沉桩控制,应按合同及规范将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审核批准。 所有原始、中间和最终测量,均按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测量方法实施。各项验收测量,均要有监理人员在场。每次测量结束后应于规定时间内将所有测量数据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核。 测量仪器根据工程沉桩施工需要,一般选用TC402型全站仪2台,精度为2//,2mm+2ppm,T2经纬仪4台,精度为2//,NA2水准仪2台,精度为0.7mm及SDH-13A型测深仪1台,精度为100mm进行本工程的测量实施工作。 沉桩施工测量方法 根据本工程现场条件,在拟建码头后方陆域和两侧设置4~5个平面控制点,形成测量控制网。利用测量控制网加密施工控制点,对码头施工用前方交会法进行控制。施工水准点由业主提供的基点直接引测至施工现场。基点用混凝土墩做成,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者:葫芦娃 一、研究背景 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后,资源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自2004年TCL首开集团整体上市先河以来,上市公司整体上市方兴未艾。虽然整体上市能够给上市公司的增长提供重要动力,但这种外生性动力能否成功地转化为内生性增长方式,真正给所有持股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倘若集团整体上市追求的是爆发性的财富效应,那么,在整体上市及随后的资产运作中就必然会面临大。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从理论上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两块主要内容。但在实践中,由于财务报表分析没有财务指标分析直观和方便,很多投资者都会忽略财务报表分析这部分内容。这种做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很多时候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扩大到全球的规模,各大跨国企业为了扩展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纷纷开始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其中,海外并购就是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以专利技术为目的的并购逐渐兴起,这其中围绕专利出现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基于上述背景,文章以“TCL集团2018年盈利能力分析”为题,希望可以通过对TCL集团的盈利能力分析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并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二、国内文献综述 (栗煜霞,2004)TCL集团换股合并其上市子公司TCL通讯,首开我国非上市公司换股合并上市公司之先河。TCL集团的创新性并购方案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可以预见,其方案将被越来越多的其他上市公司援为先例。 (朱红军,2007)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吸收合并TCL通讯(000542)实现整体上市这场看似保护公众股东利益的整体上市,却由于集团公司受内部人控制,且自身盈利能力较弱,而不仅损害了新公众股东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原公众股东的利益也蒙受了损失。内部人控制下的过度扩张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敖金俐,2008)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而细致的工作。目的是通过分析,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以评判当前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谈会计发展史

浅谈会计发展史 摘要: 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本文简要回顾了东西方的会计演进概况,介绍会计发展过程中里程碑性质的六个重大历史事件,同时对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前景展望,当前,会计走向动态核算与控制,正向微观会计和宏观会计相结合的社会化会计转化,不断趋于国际化标准化。会计的发展,走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关键字:会计;发展;演进;里程碑;前景展望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是一切商业、经济活动的语言、准则和根基。它既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信息系统)。 一.会计演进概况 会计,作为人们提供经济信息的一种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根据现有的史料,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中国周王朝等都有类似于会计的记录,或者会计官制与会计活动的记载。 《周礼》记载,周王朝已设立了“司会”这一会计官职来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支。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开始使用“人、出”作为记账符号并创立了用于登记会计事项的账簿,西汉时采用的“上计簿”可视为中式会计报告的基本形态。唐宋时期会计得到进一步发展,其突出成就是发明了“四柱清册”的结账与报账方法。经过元朝到明朝的广泛应用,我国传统的单式簿记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到了明末,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空前繁荣,便产生了比“四柱清册”更加完备的、能满足商业上核算盈亏需要的“龙门账”。 在西方,10世纪前后一般也采用单式簿记记账。但从12世纪到l5世纪,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的商业、手工业和银钱兑换业得到迅速发展,迫切要求从簿记中获得有关经济往来和经营成果的重要信息,于是,簿记方法出现了重大的突破,科学的复式记账在意大利产生了。15世纪,复式簿记在威尼斯一带已相当流行,其记账方法也比较完备。1494年,意大利传教士、数学家卢卡。帕乔里出版了一本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其中一章“簿记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从理论上给予必要的阐述。该书推动了复式簿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而影响了许多国家的会计发展。因此,该书的出版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并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始。随着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经营形式,从而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诞生了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从19世纪5起到20世纪5的一百年里,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计目标、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

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2010—2015)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d6446748.html, 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2010—2015) 作者:陈梦 来源:《物流科技》2016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主要对港口物流近五年的国内外核心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研究 主题和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并总结分析出目前国内港口物流研究的不足,最后提出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港口物流;核心;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5 years' core articles. Summaris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ield, then analysis the shortage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Finally, give some propose in the aera about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core; literature review 港口物流是随着现代港口的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它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主要功能包括货物集港、拼箱运输、到港拆箱、送货,以及包括报关、信息管理、咨询信息、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服务。本文搜集了30 余篇发表时间在2010~2015年8月期间国内外港口物流核心文献,分析其在港口物流方面的研究重点,以供相关后续研究参考。 1 国外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国外港口物流研究多元化程度较高,Hee-sung Bae[1-4]等诸多学者积极进行相关研究,不仅在供应链、绿色港口经济、区域港口物流等主要方面硕果累累,还积极进行港口物流政策研究、港口物流预测研究、港口物流与宏观经济关系研究、港口区域边境等多方面研究。同时,国外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定性决策方面,风险性和不确定型决策研究较多;定量方法方面,统计软件及方法、多目标市场决策方法、计量经济方法等广泛采用;同时国外还有部分文献对方法本身进行选择和研究。 2 国内港口物流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核心文献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港口物流供应链、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低碳港口物流建设及区域港口物流建设方面。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盈利能力分析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于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物质的通货膨胀,全球的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下生存下去。特别对于奶制品而言,在经历08 年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人民将购买的目光转向了国外奶制品,对于国产奶制品持相当怀疑的态度,从而导致中国很多奶制品企业都处于倒闭的边缘。盈利能力与质量的分析作为利润表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企业获得利润最直观的表现。在中国奶制品企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不仅对自己的产品越来越重视,同时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视也逐渐加大。怎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利的能力是各大企业所研究的重点。而盈利能力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无疑是提高净利润。本文通过结合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采取正确的盈利能力模式,对于伊利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伊利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质量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的企业无不把利润、竞争、创新与盈利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并且给予极大的重视,都希望在对市场发展和竞争对手预测的基础上拟定自己相应的对策,力图使自己在盈利能力上高人一等,并且使企业更加的强大,获得成长和胜利,而这些问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的盈利能力。一、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概述彭新亮(2008)在《北方经贸》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浅析中说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的综合反映,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决定投资行为的最全面、往往也是最可靠的第一首资料,而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刘淑蓉(2007)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会计发展史》读书笔记 这两个月来,我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关于会计学发展历史的书,那就是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建忠译著的《会计发展史》。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记录下来了很多读书笔记。 一、会计的发展阶段 (一)古代会计阶段: 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臵,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臵“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 (二)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