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对称》导学案

《中心对称》导学案
《中心对称》导学案

3.3中心对称

【学习目标】

1、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为另一个图形绕着该点旋转180°而成。掌握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的基本特征。

3、在学生认识中心对称的基础上,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学习重难点】1、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和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特征。

2、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_____沿__________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_,转动的角称为________.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第3节《中心对称》

二、教材精读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旋转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___________。

4、中心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_____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____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实践练习:看图思考:

(1)△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吗?

(2)点B关于中心点___的对称点为;点C关于对称中心点O的对称点为;

(3)你能从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

(4)请找出图中的平行线段;

归纳:中心对称的特征:

A

,

(1)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_________的线段都经过________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_______;

(2)反之,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结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点_____,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点成中心对称。

模块二 合作探究

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而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矩形

D 菱形

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菱形

D 平行四边形

7、线段、两相交直线、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8、如图1,已知△ABC 和点O ,画出△DEF ,使△DEF 和△ABC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

A B C

O

A

B C D O

图1 图2

9、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判断:(1)两个会重合的图形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旋转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4)对顶角是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为180度的旋转对称图形。()2、如图,已知△ABC和过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x、y,画出△ABC关于直线x 对称的△A,B,C,,再画出△A,B,C,关于直线y对称的△A,,B,,C,,,△A,,B,,C,,与△ABC是否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模块四小结反思

一、本课知识:

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旋转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___________。

2、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_____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____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二、本课典例:

三、我的困惑:(你一定要认真思考哦!把它写在下面,好吗?)

中心对称 导学案

3.3中心对称 主备:曹玉辉辅备:杨会、吴玉娟审核: 一、学习准备: 问题:作出如图的两个图形绕点O旋转180°的图案,并回答下列的问题: 1.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180°后两个图形是否重合? 2.各对称点绕O旋转180°后,这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旋转作图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通过作图探索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会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会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3.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 三、学习提示: 1、自主学习:如图所示的两个图案绕O旋转180°都是重合的,即甲图与乙图重合,△OAB与△COD重合.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成中心对称的,对应点经过对称中心,且被 中心对称图形:(通过书上P82议一议)把一个图形,如果 能与,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 2、合作探究:(1).如图,四边形ABCD绕D点旋转180°,请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写 出作法并回答.(1)这两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中心是哪一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如果是中心对称,那么A、B、C、D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是哪些点. (2).如衅,在△ABC中,∠C=70°,BC=4,AC=4,现将△ABC沿CB方向平移到△A′B′C′

的位置. ①若平移的距离为3,求△ABC 与△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 ②若平移的距离为x (0≤x ≤4),求△ABC 与△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y ,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四、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 五、夯实基础: 1.如图,把一张长方形ABCD 的纸片,沿EF 折叠后,ED ′与BC 的交点为G ,?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上,若∠EFG=55°,则∠1=( ) A .55° B .125° C .70° D .110° 2. 如衅,在△ABC 中,∠C=70°,BC=4,AC=4,现将△ABC 沿CB 方向平移到△A ′B ′C ′的位置.(1)若平移的距离为3,求△ABC 与△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2)若平移的距离为x (0≤x ≤4),求△ABC 与△A ′B ′C ′重叠部分的面积y ,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六、能力提升: 画出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关于点P 成中心对称的四边形'D 'C 'B 'A 。 A D C 布置作业: 【评价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

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2课《在沙漠的中心》教学设计Array设计人:纪芙蓉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重点语句,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路程。 3、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学习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学习难点: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预习设计: 一、预习任务 任务一: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任务二:标出段前序号,划出生字词,查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任务三: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大意:(什么人在沙漠怎么样,为什么会在沙漠那样) 任务四:初步感受人物形象,说说你的认识。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20世纪的航空事业:20纪初的飞行,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飞行是一项冒险的事业,飞行员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开辟新的航线更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故事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二)新知认知 1.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经过三天的漫长等待,他和他的同事被北非贝督因人救了出来。其代表作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嗝()协()奏躯壳()ji?()毛lí()明ji?()毛 遮bì()遗hàn()真谛()辐()射筛()糠打嗝()协()奏躯壳()口干舌zào()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身不由己:卷土重来: 死得其所:芸芸众生: 4. 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等问题,他的心理 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 质。 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

轴对称图形导学案教案

1.1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2、会画出对称轴,找出对称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案设计: 1.1学案: 一、自学质疑 动手操作: (1)演示操作 (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折叠后,把下列图形剪出来,并与同学交流你的剪法。 通过自学,你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呢? 二、交流展示 思考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发现和问题 1.1教案: 三、互动探究 2、观察、思考: (投影片)4幅图,观察下列四幅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3、议一议:

(1)两组图片(动画演示) (2)揭示轴对称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四、精讲点播 4、探索思考: (1)观察图片: (2)揭示轴对称图形概念: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 5、讨论、交流: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 6、说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与同学讨论、交流,同小组互相 补充。 1.1巩固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 五、校正反馈 1、观察下列图片:动手画出这几幅图片的对称轴 2、观察下列的几何图形,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六、迁移应用 3、观察下列各种图形,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该轴对称图形的对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第三章中心对称导学案

子洲三中“双主”高效课堂导学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姓名:组名:使用时间2015年月日 年级科目课题主备人备课方式负责人(签字)审核领导(签字) 序号SZ----- 28 八年级数学 3.3中心对称乔智个人 【学习目标】 1、经历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以及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 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为另 一个图形绕着该点旋转180°而成。掌握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经过对称中心并被对称中心平分的基本 特征。 3、在学生认识中心对称的基础上,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学习重难点】1、识别中心对称图形和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基本特征。 2、熟练地画出已知图形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_____沿__________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 这个定点称为_________,转动的角称为________.旋转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第3节《中心对称》 二、教材精读 3、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旋转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 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___________。 4、中心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_____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____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实践练习:看图思考: (1)△A,B,C,与△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吗? (2)点B关于中心点___的对称点为;点C关于对称中心点O的对称点为; (3)你能从图中找到等量关系吗? (4)请找出图中的平行线段; 归纳:中心对称的特征:A B C O A B C , , , (1)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结_________的线段都经过________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_______;(2)反之,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结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点_____,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点成中心对称。 模块二合作探究 5、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而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等边三角形 B 平行四边形 C 矩形 D 菱形 6、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菱形 D平行四边形 7、线段、两相交直线、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8、如图1,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A B C O A B C D O 图1 图2 9、如图2,已知四边形ABCD和点O,画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 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模块三形成提升 1、判断:(1)两个会重合的图形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3)旋转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4)对顶角是中心对称图形;() (5)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角为180度的旋转对称图形。() 模块四小结反思 一、本课知识: 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______旋转____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称为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___________。 2、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旋转_____后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则这____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批改日期月日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生本理念强调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生本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

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2、活动 (1)游戏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三、案例评析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课中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13.2.1画轴对称图形导学案

13.2.1画轴对称图形 主备人:龚文忠 审批人: 类型:授新课 时间:2013年10月30日Wednesday 【导学目标 】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3、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导学重点】: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导学难点】: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导学过程】 一、预习新知P67---P68 归纳: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与它关于一条直线L 对称的图形,这个 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 的某一点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 直平分。(如右图) 找一找: 1、如图:你能做出它关于虚线的对称图形吗? (1)找到点A 的对称点A ′ (2) A A ′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3)在图中另找一对对称点,连接对称点的线段与对称轴还有上述关系吗? 总结:连接任意一对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_ 试一试: 1、如图,已知点A 和直线l ,试画出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 ′。并写出你的画法。 l A · 2、已知直线L 和线段AB ,作出线段AB 与A ′B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图形。 A

A B C l 2、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的图形△A′B′C′,并写出你的画法。 二、课堂展示 已知△ABC,及点A的对称点A′,请作出对称轴直线l,并画出△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 . A′ 三、随堂练习 1.如图,请画出下列图形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2、身高1.8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它在镜子中的像高______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米; 如果他向前走0.2米,人与像之间距离为_________米. 四、课堂小结: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只要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对应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的对称点,再连接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作图步骤:1、找特征点2、作垂线3、截取等长4、依次连线 五、能力提升: 1、如图,把下列图形补成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23.2.2《旋转》第二节中心对称导学案2

《旋转》第二节中心对称导学案2 主编人:主审人: 班级: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常见的中心对称图形或图案,并能用推理方式说明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常见图案或常见图形的识别,进一步理解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对对称图形的识别,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同时让学生知道不仅要看事物的表象,还要了解它的内涵,从而让学生知道平时应提高自己思维深度. 【重点】 中心对称图形的判断. 【难点】 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以及中心对称的判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什么性质? 2 ?作图题. (1)作出线段A0关于0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 (2)作出三角形AOB关于0点的对称图形,如上图所示. (二)自主探究 如图1,将线段AB绕它的中点旋转1800,你有什么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2,将它绕两对角线的交点 0旋转1800,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中心对称图形是 举例说明我们学过的还有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 ? (三)、自我尝试 : 1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 ?正六边形 A . 1 B . 2 C . 3 D . 4 3. 下面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直角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梯形 D 4.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正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平行四边形 5 .如图上图所示,平放在正立镜子前的桌面上的数码“ 21085?”在镜子中的像是( ) A. 21085 B . 28015 C . 58012 D . 51082 :■、教师点拔。 1、 什么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中心对称是指 ______ 个 _____ 图形之间的相互位置关 系,成中心对称的 _____ 个图形中,其中一个图形上所有点关于对称中心的对称点都在 _ 图形上;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 ______ 个图形 _____ 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上所有点关 于对称中心手对称点都在 _________________ 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图形 _______ 的 点,而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位置 __________ 。 3、 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之间的联系: .两条相交直线 ). 2.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综合学科知识,感受数学之美 ——《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主题与背景】: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情景描述】: 片断(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画面,哪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片断(二):“识”轴对称图形,体悟特征。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54中心对称导学案

5.4中心对称 【预习目标】 1.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和对称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2.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 3.掌握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的方法。 【预习导学】 任务一、作图探究: ① 点O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两条高的交点,以O 点为旋转中心,把等边三角形AB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作出所 得的像 ②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的交 点,以O 点为旋转中心,把平行四边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作出所得的像。 1、 发现特点: 等边三角形ABC 的像与原图形是否重合?平四边形的像与原图形是否重合? 。 2、 归纳新知: 定义: 如果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______后,所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 。这个点叫做____________。图形中 的点叫做对称点。 平行四边形是 对称图形。 想一想:我们平时见过的几何图形中,有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中心? 任务二、按要求作图: 1、 以O 点为旋转中心,把线段A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作出所得的像线段1A 1B 。 (1) 对称点到对称中心的距离有说明关系?给出说明。 (2)归纳新知: ①性质: 对称中心 连接 的连线段。 ②像线段AB 与线段1A 1B 一样,如果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 后, 能够和 互相重合,我们就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成 。 A B C O A B C D O O A

3、 巩固新知: (1)作三角形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已知△ABC 和点O ,画出△DEF ,使△DEF 与△ABC 关于O 成中心对称。(不写作法) (2)变式练习:两个成中心对称的图形,不小心对称中心被弄丢了,你能帮忙找到它吗? 如图,△ABC 与△DEF 成中心对称,请作出它的对称中心。(保留作图痕迹) 【探究活动】 1、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比较: 2、思考: 中心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有说明不同点? C O F E D C B A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案例

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预习学案 一、基础常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理噎筛糠 篱笆打嗝辐射芸芸众生 2.依据下列的解说,写出相关的词语。 (1)释教指全部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很多的平常人。() (2)比方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颤栗。() (3)比方失利之后从头康复实力。() (4)描绘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5)自以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接受他人的定见。()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 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本文首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作者在沙漠中遇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等问题,他的心思改变进程能够归纳为:______ ______ _______ ,从中咱们能 够体会出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精力质量。 4.预习后的疑问: 二、常识链接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但 他的终身首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翔;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作业;1929年协同法国 闻名飞翔员梅尔莫兹、吉约梅拓荒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迸发,逃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与法 国抵抗运动,至驾驭侦查飞机殉难停止,他的终身是飞翔员的生计。他的小说特点是环绕他自己的航空阅历,描绘了其时法国飞翔员的惊险豪放的日子。

中心对称与图形全等导学案

§15.3 中心对称 课时一中心对称(一) 【学习目标】 理解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能画出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 【课前导习】 1.把一个图形绕着中心点旋转后能与自身重合,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中心点叫做. 2.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如果它能够和另一个图 形,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这个点叫 做,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3.如图所示,△ABC与△ADE是成中心对称的两个三角形,点 A是对称中心,点B的对称点为点,点C的对称点为 点,点A的对称点为点. 【主动探究】 探索 如图,△A′B′C′与△ABC关于点O是成中心对称的,你 能从图中找到哪些等量关系? 归纳 我们可以发现,点A绕中心点O旋转180°后到点A′,于是A、 O、 A′三点在一直线上,并且AO=OA′,另外分别在一直线上的三点还有、;并且BO =, CO=. 从而可以得到: 1.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线段并且,或在;对应角,连结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并且被平分. 2.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成的线段都经过某一点,并且都被该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一点成中心对称. 例题讲解 例:如图15.3.4,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 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归纳 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的画法:连——延——等 连结 ..图形上的点与对称中心的连线并延长 ..的线段,于是得到点关于对称中心的 ..截取相等 对称点; 画一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对称图形,只需要把图形上的特殊点的对应点画出后,顺次连结起来就行了 【当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在沙漠中心》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 2. 培养学生快速月的课文的能力并感知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1.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自主学习 1.词语积累 乙醚()虫豸()硌()犁铧()() 脐带()真谛()噎()筛糠()() 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2.请一位学生叙述故事内容 合作探究 一、速读,感知内容,走进作者内心: 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 ②调整阅读速度。(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 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1、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提示:可在题目加前后词语 3、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死亡危险?(提示:有针对性速读1.2小节。) 4、请设想一下,如果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怎样做?你的感受会是什么?多媒体设备适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轴对称图形导学案

导学案 课题轴对称图形课型展示课主备人张喆 班级姓名三年级使用时间审阅人温春明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法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指导 【自主学习我最棒】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课本 P12 。 2、说说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图形两边的形状是() 【探究展示我在行】 1、认识轴对称图形P12 2、图中,箭头对折以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 形。 (1)对称轴:上图中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

(3)自己试一试(用长方形的纸)。 3、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1)这两幅图都是轴对称图形,猜一猜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把它们的的名称填在括号里。 (2)利用课本附页1中的图2,剪出完整的两幅图。 【拓展延伸展才华】 1、看一看,说一说。(见课本第13页) 对称图形有: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3、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教学反思不可少】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课中导学案 【学习方针】 1.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 2.品尝要害句子的意义,了解作者的优秀质量 3.领会生命的意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的坚强意志与质量。【学习进程】 一、导入 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观点? 二、预习查看 1.查看预习学案的完结状况。 2.查看课文吟诵和字词的掌握状况。 3.查看收集的作者、著作等状况。 三、全体感知 1.快速阅览要依据要求,捉住内容要害,捉住要害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

①默读,不要朗诵,力戒回读。(培育学生专注阅览的才能) ②调整阅览速度。(依据阅览资料和阅览时刻而定) ③捉住内容要害、要害词句来阅览。④标出段前序号。 3.著作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优点? 4. 在沙漠中心,“我”遭受了哪些苦楚与折磨?怎么处 理这些苦楚? 5.面临这些苦楚,作者心境产生怎样的改变?(先找出 表达作者心境的句子) 四、评论研讨 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芜的沙漠中终究阅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苦楚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失望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安静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4)请找出表达作者心境达观的句子,并领会一下。 3. 深陷窘境的“我”能忍耐巨大的苦楚,表现出主人公 怎样的精力? 4. “我”为什么能从苦楚、失望转变为安静、达观的呢?

5. 阅历屡次生与死的斗争,圣埃克絮佩里向咱们展现的 人生意义、举动价值,文中是怎么表现的? 6. “我”所以为的“日子”的意义是什么?(要害研读13、16、19段) 7. 齐读20-21段,想想圣埃克絮佩里的阅历给咱们带来 了怎样的启示。 8.作者为咱们提醒的“探险”的真理是什么? 9. 作者用很多的篇幅来表达自己面临死亡威胁时的感触,读着这篇内心独白式的文章,联络作者的生平,你以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五、品尝言语 细读课文,细细品尝下列句子的意义。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仅仅 夜晚的冰冷。 2.北风就像平原上的马队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 以逃避它的来犯。

轴对称图形导学案

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61页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 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 极情感。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 步知道对称轴。 2、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 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3、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的 轴对称图形。 【活动方案】 活动一联系生活,认识对称现象 1. 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思考:为什么黄色的飞机飞得近,白色的飞机飞得远呢? 知识链接:我们把这种物体的两边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现象称为对称。 2、下面的物体都是对称的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推荐1人在全班交流。 活动二:合作探究,认识轴对称图形 将上面的物体画下来,得到下面的图形。 1、拿出桌上准备好的这三张图片,将它们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链接: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来表示。 2、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3、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推荐1人在全班交流。 组织游戏,激趣导入 老师这里有两架纸飞机,比 一比谁射的纸飞机远。 活动一联系生活,认识对 称现象 课件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 现象 活动二:合作探究,认识轴 对称图形 将上面的物体画下来,得到 下面的图形。将它们对折, 你发现会发现许多奥妙。 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 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它 的 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来表 示。 教师示范画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23.2.1中心对称导学案.docx

23.2.1中心对称 廉江四中谢翠丽 【学习目标】 1.了解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和对称点的概念. 2.理解中心对称的性质. 3.掌握运用中心对称的性质作图的方法 学习重点: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 学习难点: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准确作图 【学习过程】 活动一:复习回顾旋转的有关知识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 _____________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 _______________ 3、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 ____________ o 活动二:中心对称及其相关概念的探索 1、⑴把图①中图形甲绕点 0旋转180 。,你会发现:图形甲与乙能够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②,线段AC、BD相交于点O, OA=OC, OB=OD。 把AOCD绕点O旋转180。,你会发现:AOCD与厶OAB能够_________________ 归纳: 中心、对称的定义: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 ________ 旋转____________ ,如果它能与另外一个图形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对称或 ,这个点叫做,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 练习1:结合图②回答下列问题 ⑴由定义知:AOCD和厶OAB关于___________ 对称(或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对称中心:_________ ⑶对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②

活动三、中心对称性质探索 动动手:(按下列步骤完成) 拿出三角板 ⑵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0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画出△A'B'C'; 得出:A ABC与厶A' B' C'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图形;对称中心:__________ 思考:⑴点A关于0的对称点是______ ;连接0A、0A'贝OZAOA7 = __________ 即________ 在AA'上,且0A ______ 0A' I礪__________ 在BB'上,1.0B _______ OB' _________ 在CC'上,且0C ____ 0C' (2) AABC与AA' B' C有什么关系?并试着证明 归纳: 中心对称的性质: ①屮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而且被对称屮心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

《在沙漠中心》教案 法圣埃克絮佩里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 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 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 3、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 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 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 第二程序:走进作者

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艾克絮佩里与机械师普列夫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返回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在当年7月31日的一次飞行任务中,他驾驶飞机飞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下面我们就看看他在沙漠中遭遇了什么,想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第三程序: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这篇课文并初步感知其中内容。快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学生倒回去读。(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②调整速度。(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等指导阅读。接着学生自由默读,教师适当巡视。 (2)为题目加前后词语 得出“我在沙漠中感受和思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本文主要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