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最新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最新实验2配位化合物形成和性质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型: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2、知道配位键、配合物、配离子等基本概念 3、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重、难点: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命名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一)完成下面方程式: 1、硫酸铜与氨水反应 2、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 3、硝酸银与氨水反应 (二)溶度积规则Qi与Ksp的关系 学习新课 一、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探究]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CuS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mol/L NH3·H2O 溶液至过量,观察并记录现象 。 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数滴0.1mol/L BaCl2溶液,另一份滴加数滴1mol/L 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沉淀-溶解平衡考虑) [自学反馈]预习P130配合物的定义,理解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1、配位键 2、配离子 3、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自学反馈]预习P131配合物的组成,掌握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分析其组成 [Cu(NH3)4]SO4

1、中心原子:通常是, 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 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 例如:。 3、配位数:作为直接与结合的的数目,即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和电荷数的代数和。 5、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称为外界。 三、配合物的命名 [自学反馈]预习P132配合物的命名,熟悉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1、配离子的命名: 2、配位酸: 3、配位碱: 4、配位盐: 自学检测: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PtCl6] (2)K4[Fe(CN)6] (3)[Co(NH3)6]Cl3; (4)[CrCl2(H2O)4]Cl (5)[Co(NO3)3(NH3)3] (6)[Fe(CO)5]

第9章 配位化合物习题

第9章配位化合物 一判断题 1 价键理论认为,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是由于中心离子(或原子)采用不同杂化轨道与配体成键的结果。() 2 价键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配合物的配位数、空间构型、磁性和稳定性,也能解释配合物的颜色。() 3 价键理论认为,在配合物形成时由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进入中心离子(或原子)的空的价电子轨道而形成配位键。() 4 同一元素带有不同电荷的离子作为中心离子,与相同配体形成配合物时,中心离子的电荷越多,其配位数一般也越大。() 5 在多数配位化合物中,内界的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力总是比内界与外界之间的结合力强。因此配合物溶于水时较容易解离为内界和外界,而较难解离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 6 所有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比平面四方形的稳定性强。() 7 所有金属离子的氨配合物在水中都能稳定存在。() 8 价键理论认为,所有中心离子(或原子)都既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又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 9 所有内轨型配合物都呈反磁性,所有外轨型配合物都呈顺磁性。() 10 内轨型配合物往往比外轨型配合物稳定,螯合物比简单配合物稳定,则螯合物必定是内轨型配合物。() 11 内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一定大于外轨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2 不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采取d2sp3或是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其空间构型均为八面体形。 13 [Fe(CN)6]3-和[FeF6]3-的空间构型都为八面体形,但中心离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不同。() 14 [Fe(CN)6]3-是内轨型配合物,呈反磁性,磁矩为0。() 15 K3[FeF6]和K3[Fe(CN)6]都呈顺磁性。() 16 Fe2+的六配位配合物都是反磁性的。() 17 在配离子[AlCl4]-和[Al(OH)4]-中,Al3+的杂化轨道不同,这两种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也不同。() 18 已知E(Cu2+/Cu) = 0.337V,E([Cu(NH3)4]2+/Cu) = -0.048V,则E([Cu(CN)4]2-/Cu) < -0.048V。() 19 已知E(Ag+/Ag) = 0.771V,E([Ag(NH3)2]+/Ag) = 0.373V,则E([Ag(CN)2]-/Ag) > 0.373V。() 20 按照价键理论可推知,中心离子的电荷数低时,只能形成外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电荷数高时,才能形成内轨型配合物。() 21 以CN-为配体的配合物,往往较稳定。() 22 Ni2+的平面四方形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反磁性的。() 23 Ni2+的四面体构型的配合物,必定是顺磁性的。() 24 磁矩大的配合物,其稳定性强。() 25 所有Ni2+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26 所有Fe3+的八面体配合物都属于外轨型配合物。() 27 已知K2[Ni(CN)4]与Ni(CO)4均呈反磁性,所以这两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均为平面正方形。() 28 按照晶体场理论,对给定的任一中心离子而言,强场配体造成d轨道的分裂能大。()。 29 按照晶体场理论可知,强场配体易形成高自旋配合物。()。 30 晶体场理论认为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静电引力。() 31 具有d0、d10结构的配离子都没颜色,因为不能产生d-d跃迁。()

配位化合物知识点讲解(教师版)

1、配位化合物 (1)概念: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作为电子对接受体的金属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离子(原子),又称配合物的形成体,作为电子对给予体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 [Cu(H2O)4]2+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 (2)配合物的结构 [Cu(NH3)4]SO4为例说明。 注意:离子型配合物是由内界和外界组成,内界由中心离子和配体组成。 (3)配合物的命名: 例如:[Cu(NH3)4]SO4硫酸四氨合铜 练习:对下列配合物进行命名 [Cu(NH3)4]Cl2K3[Fe(SCN)6] Na3[AlF6] 3、几种常见的配合物 实验: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 现象:向CuSO4溶液中加入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溶液。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的晶体。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OH- Cu(OH)2+4NH3=[Cu(NH3)4]2++2OH- 蓝色沉淀深蓝色溶液 在[Cu(NH3)4]2+里,中心离子是Cu2+,配体是NH3,NH3分子的氮原子给出孤电子对,以配位键形成了[Cu(NH3)4]2+: [Cu(NH3)4]2+的空间结构为平面正方形。 实验:硫氰化铁的制备。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 现象:形成血红色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KSCN=Fe(SCN)3+3KCl

Fe(SCN)3呈血红色,它是一种配合物。上述实验可用于鉴定溶液中存在Fe3+。 呈血红色的是一系列配合物:Fe(SCN)2+、Fe(SCN)2+、Fe(SCN)3、Fe(SCN)4-、Fe(SCN)52-、Fe(SCN)63-,配位数从1~6。 注意: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不很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随堂练习] 1.铵根离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按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键分类,应含有() A.离子键和共价键B.离子键和配位键 C.配位键和共价键D.离子键答案:C 2.下列属于配合物的是() A.NH4Cl B.Na2CO3·10H2O C.CuSO4·5H2O D.Co(NH3)6Cl3 答案:CD 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是() ①H2O ②NH3③F-④CN-⑤CO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答案:D 4.配合物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Mg2+为中心的大环配合物叶绿素能催化光合作用 B.Fe2+的卟啉配合物是输送O2的血红素 C.[Ag(NH3)2]+是化学镀银的有效成分 D.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可除去硫酸锌溶液中的Cu2+ 答案:D 5.下列微粒:①H3O+②NH4+③CH3COO-④NH3⑤CH4中含有配位键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④⑤D.②④答案:A 6.下列不属于配位化合物的是() A.六氟和铝酸钠B.氢氧化二氨合银(银氨溶液)C.六氰合铁酸钾D.十二水硫酸铝钾答案:D 7.指出配合物K2[Cu(CN)4]的配离子、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数及配位原子。 8.亚硝酸根NO2-作为配体,有两种方式。其一是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另一是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与中心原子配位。前者称为硝基,后者称为亚硝酸根。 [Co(NH3)5NO2]Cl2就有两种存在形式,试画出这两种形式的配离子的结构式。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习题答案 9-1 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配位体、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的配位数。 (1)[CoCl 2(H 2O)4]Cl (2)[PtCl 4(en)] (3)[Ni Cl 2(NH 3)2] (4)K 2[Co(SCN)4] (5)Na 2[SiF 6] (6)[Cr(H 2O)2(NH 3)4]2 (SO 4)3 (7)K 3[Fe(C 2O 4)3] (8)(NH 4)3[SbCl 6]·2H 2O 9-2 已知磁矩,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中中心离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和配离子的空间构型。 (1)[Cd(NH 3)4]2+ (μ=0 B M) (2)[PtCl 4]2- (μ=0 B M) (3)[Mn(CN)6]4- (μ=1.73 B M) ( 4 ) [CoF 6]3- (μ=4.9 B M)

(5)[BF 4]- (μ=0 BM) (6)[Ag(CN)2]- (μ=0 B M) 9-3 解释下列名词 (1)配位原子 (2)配离子 (3)配位数 (4)多基(齿)配位体 (5)螯合效应 (6)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 (7)高自旋和低自旋配合物 (8)磁矩 答:见教材。 9-4 选择适当试剂,实现下列转化。 Ag →AgNO 3→AgCl ↓→[Ag(NH 3)2]Cl →AgBr ↓→Na 3[Ag(S 2O 3)2]→AgI ↓→K[Ag(CN)2] →Ag 2S ↓ 答:转化路线: ↓?→???→?→?→???→?↓?→????→?↓?→???→?- - - - - ?S Ag ]K[Ag(CN)AgI ])O [Ag(S Na AgBr ]Cl )[Ag(NH AgCl AgNO Ag 22232323NH 32232233 S KCN I O S Br O H Cl HNO 要点:应记忆题给各常见配合物和沉淀物的稳定转化顺序。 9-11 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 ,试证明在化学计量点时, (1)() ' 2 1MY pK pMY pM -= (2))(lg 2lg )(lg M c K MY c MY += 证明:

配位化合物

第十章配位化合物 1.无水CrCl3和氨作用能形成两种配合物,组成相当于CrCl3?6NH3及CrCl3?5NH3。加入AgNO3溶液能从第一种配合物水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氯沉淀为AgCl,而从第二种配合物水溶液中仅能沉淀出相当于组成中含氯量2/3的AgCl,加入NaOH并加热时两种溶液都无NH3味。试从配合物的形式推算出它们的内界和外界,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的氧化数和配合物的名称。 答:第一种:[Cr(NH3)6]Cl3离子的电荷数3+: 即[Cr(NH3)6]3+,Cr(Ⅲ),三氯化六氨合铬(Ⅲ)。 第二种:[CrCl(NH3)5]2+ , Cr(Ⅲ) ,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铬(Ⅲ)。 2.命名下列配合物,并指出中心离子及氧化数,配位体及配位数。 (1)[Co(NH3)6]Cl2 (2)K2[PtCl6] (3)Na2[SiF6] (4)[CoCl(NH3)5]Cl2(5)[Co(en)3]Cl3(6)[CoCl(NO2)(NH3)4]+ 答:命名中心离子氧化数配位体配位数 (1)二氯化六氨合钴(Ⅱ) +2 NH3 6 (2)六氯合铂(Ⅳ)酸钾+4 Cl- 6 (3)六氟合硅(Ⅳ)酸钠+4 F- 6 (4)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 +3 Cl- , NH3 6 (5)三氯化三(乙二胺)合钴(Ⅲ) +3 En 6 +3 Cl- , NO2- , NH3 6 (6)一氯?一硝基?四氨合钴(Ⅲ)配离 子 3.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 (1)二硫代硫酸合银(Ⅰ)酸钠(2)三硝基三氨合钴(Ⅲ) (3)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4)二氯二羟基二氨合铂(Ⅳ)(5)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Ⅲ) (6)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Ⅲ)离子 答:(1) Na3[Ag(S2O3)2] (2) [Co (NO2)3(NH3)3] (3) [CoCl2 (NH3)3(HO2)]Cl (4) [PtCl2(NH3)2(OH)2] (5) [CrCl(NH3)(en)2]SO4(6) [FeCl2(C2O4)(en)]- 4.根据价键理论指出下列配离子的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1) [Fe(CN)6]3-(2) [FeF6]3-(3) [CrCl(H2O)5]2+(4) [Ni(CN)4]2- 答:(1)d2sp3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2)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3)sp3d2杂化轨道成键,八面体。(4)dsp2杂化轨道成键,平面正方形。5.根据实验测得的有效磁矩,试确定下列配合物是内轨型或外轨型,说明理由,并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表示之 (1)[Mn(SCN)6]4-μ=6.1 B.M. (2)[Mn(CN)6]4-μ=1.8 B.M. (3)[Co (NO2)6]3-μ=0 B.M. (4)[Co (SCN)4]2-μ=4.3 B.M. (5)K3[FeF6] μ=5.9 B.M. (6)K3[Fe(CN)6] μ=2.3 B.M. 答:(1)有五个成单电子,外轨型配合物。

配位化合物习题及解析

《配位化合物》作业参考解析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B.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 C.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阳离子 D. 螯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 【B】A、D:一般认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离子键相结合,因此螯合物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可以存在离子键的;C:中心原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原子,例如[Ni(CO)4];B: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合时,中心原子提供杂化过的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而形成配位键。 2. 下列配合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o(H2O)(NH3)3Cl2]Cl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B. [Cr(NH3)6][Co(CN)6]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C. K[Co(NO2)3Cl3] 三硝基·三氯合钴(Ⅲ)酸钾 D. H2[PtCl6] 六氯合铂(Ⅳ)酸 【C】根据配体命名顺序,先无机后有机,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进行命名。对于C中的配合物而言,NO2-以N原子为配位原子时,命名为硝基,带一个负电荷,氯离子也是阴离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Cl-离子在前,NO2-离子在后,因此该配合物应该命名为“三氯·三硝基合钴(Ⅲ)酸钾”。 3. 下列配离子具有正方形或者八面体形结构,其中CO32-最有可能作为双齿配体的是 A. [Co(NH3)4(CO3)]+ B. [Co(NH3)5(CO3)]+ C. [Pt(en)(NH3)(CO3)] D. [Pt(en)2(NH3)(CO3)]2+ 【A】根据题意,配离子具有正方形结构时,配位数为4,形成四个配位键;具有八面体结构时,配位数为6,形成6个配位键。B:[Co(NH3)5(CO3)]+ 配离子中,已有5个氨作为配体,氨是单齿配体,形成5个配位键,因此该配离子中,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C:[Pt(en)(NH3)(CO3)] 配合物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形成2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D:[Pt(en)2(NH3)(CO3)]2+ 配离子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2个en形成4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A:[Co(NH3)4(CO3)]+ 配离子中有4个氨为配体,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必须是双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如果CO32-离子是单齿配体,那么配离子的配位数为5,这与题意不符。 4. 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中心原子发生了dsp2杂化的是 A. BF3 B. [Zn(NH3)4]2+ (μ = 0 ) C. [Ni(CN)4]2-(μ = 0 ) D. 【C】A:BF3分子为正三角形,中心原子B发生sp2杂化;[Zn(NH3)4]2+ (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化空轨道,由于Zn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d轨道已经全部排满电子,因此只会发生sp3杂化,形成四个杂化轨道;D:NH4+离子是正面体结构,因此中心原子N原子发生了sp3杂化;C:[Ni(CN)4]2-(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

配位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 知识点一:基本概念 一、定义和组成 1.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提供一对电子与另一个接受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2.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如:A →B :A 表示提供孤电子对的原子,B 表示接受共用电子对的原子。 3.配位化合物 (1)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2)组成 如[Cu(NH 3)4]SO 4 (3)形成条件 ??? 配位体有孤电子对? ?? ?? 中性分子:如H 2 O 、NH 3 和CO 等。 离子:如F - 、Cl - 、CN - 等。中心原子有空轨道:如Fe 3+、Cu 2+、Zn 2+ 、Ag +等。 【练习1】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都存在着配位键的是( ) A .NH 3、H 2O B .NH + 4、H 3O + C .N 2、HClO D .[Cu(NH 3)4]2+ 、PCl 3 【练习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化合物是( ) A .NH 4NO 3 B .NaOH C .H 2SO 4 D .H 2O 【练习3】下列物质:①H 3O + ②[B(OH)4]- ③CH 3COO - ④NH 3 ⑤CH 4中存在配 位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⑤ D .②④ 【练习4】下列不属于配合物的是( ) A .[Cu(H 2O)4]SO 4·H 2O B .[Ag(NH 3)2]OH C .KAl(SO 4)2·12H 2O D .Na 3[AlF 6] 【练习5】下列化合物中哪些是配合物( ) ①CuSO 4·5H 2O ②K 2PtCl 6 ③KCl ·CuCl 2 ④Cu(NH 2CH 2COO)2 ⑤KCl ·MgCl 2·6H 2O ⑥Cu(CH 3COO)2 A .①③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 D .①③⑤ 二、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1、 分类: ⑴简单配合物:由形成体和单齿配体直接配位形成的配合物称简单配合物(也称单核配合物)。如()[] 443SO NH Cu 、()[] O H SO O H Cu 2442?等。 其特点是: ① 在中心离子周围按一定空间构型整齐地排列着一定数目的配体。 ② 在水溶液中往往逐级离解,形成一系列中间配离子,并存在着一定的平衡关系。 ③ 大量的水合物,是以H 2O 为配体的简单配合物。 ⑵螯合物:由中心离子和多齿配体结合而成的配合物称为螯合物,俗称内络盐。此类配体也称螯合剂,它与中心离子结合时犹如螃蟹的双螯钳住中心离子似的。 其特点如下: ① 螯合物中有环状结构。 ② 若中心离子相同,且配位原子也相同时,螯合物一般比简单配合物稳定。 ③ 在水溶液中很少发生逐级离解现象。 ④ 一般具有特征颜色。 ⑤ 往往不溶于水,但却溶于有机溶剂中。 在分析化学上,螯合剂被广泛地用作滴定剂、显色剂、沉淀剂、掩蔽剂和萃取剂等进行分离和分析测定。 ⑶特殊配合物:除简单配合物和螯合物外,还有许多其它类型的配合物。 如:多核配合物、多酸配合物、羰基配合物、夹心配合物等。 2、 配合物的化学式 3、 配合物的命名: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氧化数) 如:[Co(NH 3)6] 3+ 六氨合钴(Ⅲ)离子

第四章 配位化合物 习题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 1、举例说明什么叫配合物,什么叫中心离子(或原子)。 答:配合物的定义是: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位体(阴离子或原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一个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结构单元,凡是由结构单元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例如中心离子Co3+和6个NH3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 [Co(NH3)6]3+复杂离子,由[Co(NH3)6]3+配离子组成的相应化合物[Co(NH3)6]Cl3是配合物。 同理,K2[HgI4]、 [Cu(NH3)4]SO4等都是配合物。 每一个配位离子或配位分子中都有一个处于中心位置的离子,这个离子称为中心离子或称配合物的形成体。 2、什么叫中心离子的配位数,它同哪些因素有关。 答: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结合的配位原子数,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影响中心离子配位数的因素比较复杂,但主要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性质(半径、电荷)来决定。 (1)中心离子的电荷越高,吸引配位体的能力越强,因此配位数就越大,如Pt4+形成PtCl62-,而Pt2+易形成PtCl42-,是因为Pt4+电荷高于后者Pt2+。 (2)中心离子半径越大,其周围可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多,配位数就越大,例如Al3+的半径大于B3+的半径。它们的氟配合物分别是AlF63-和BF4-。但是中心离子半径太大又削弱了它对配位体的吸引力,反而配位数减少。 (3)配位体的负电荷增加时,配位体之间的斥力增大,使配位数降低。例如:[Co(H2O)6]2+和CoCl42-。 (4)配位体的半径越大,则中心离子周围容纳的配位体就越小,配位数也越小。例如AlF63-和AlCl4-因为F-半径小于Cl-半径。 2、命名下述配合物,并指出配离子的电荷数和中心离子的氧化数 根据配合物分子为电中性的原则,由配合物外界离子的电荷总数确定配离子的电荷数、中心离子氧化数。

配位化合物习题及解析

配位化合物习题及解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配位化合物》作业参考解析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B.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 C.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阳离子 D. 螯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 【B 】A 、D :一般认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离子键相结合,因此螯合物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可以存在离子键的;C :中心原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原子,例如[Ni(CO)4];B :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合时,中心原子提供杂化过的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而形成配位键。 2. 下列配合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o(H 2O)(NH 3)3Cl 2]Cl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B. [Cr(NH 3)6][Co(CN)6]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C. K[Co(NO 2)3Cl 3] 三硝基·三氯合钴(Ⅲ)酸钾 D. H 2[PtCl 6] 六氯合铂(Ⅳ)酸 【C 】根据配体命名顺序,先无机后有机,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进行命名。对于C 中的配合物而言,NO 2- 以N 原子为配位原子时,命名为硝基,带一个负电荷,氯离子也是阴离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Cl -离子在前,NO 2-离子在后,因此该配合物应该命名为“三氯·三硝基合钴(Ⅲ)酸钾”。

3. 下列配离子具有正方形或者八面体形结构,其中CO 32- 最有可能作为双齿配体的是 A. [Co(NH 3)4(CO 3)]+ B. [Co(NH 3)5(CO 3)]+ C. [Pt(en)(NH 3)(CO 3)] D. [Pt(en)2(NH 3)(CO 3)]2+ 【A 】根据题意,配离子具有正方形结构时,配位数为4,形成四个配位键;具有八面体结构时,配位数为6,形成6个配位键。B : [Co(NH 3)5(CO 3)]+ 配离子中,已有5个氨作为配体,氨是单齿配体,形成5个配位键,因此该配离子中,CO 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C :[Pt(en)(NH 3)(CO 3)] 配合物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形成2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 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D :[Pt(en)2(NH 3)(CO 3)]2+ 配离子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2个en 形成4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 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A :[Co(NH 3)4(CO 3)]+ 配离子中有4个氨为配体,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CO 32-离子必须是双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如果CO 32-离子是单齿配体,那么配离子的配位数为5,这与题意不符。 4. 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中心原子发生了dsp 2杂化的是 A. BF 3 B. [Zn(NH 3)4]2+ (μ = 0 ) C. [Ni(CN)4]2-(μ = 0 ) D. 【C 】A :BF 3分子为正三角形,中心原子B 发生sp 2杂化;[Zn(NH 3)4]2+ (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化空轨道,由于Zn 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 10,d 轨道已经全部排满电子,因此只会发生sp 3杂

第6章 配位滴定法(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与习题 1.简答题: (1)何谓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对滴定反应有何要求? 答: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地点分析方法称为配位滴定法。配位滴定法要求配位反应按一定的反应式定量进行,且能进行完全;反应必须迅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2)EDTA 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答:EDTA 具有广泛的配位性能;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可生成的螯合物稳定性高,配位反应的完全程度高;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比几乎均为1:1;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大多能溶于水;配位反应迅速;EDTA 与无色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也无色,便于用指示剂确定终点。 (3)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断条件是什么? 答:MY M K c lg ≥6 (4)配位滴定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有哪些?从理论上看,哪些对滴定分析有利? 答:配位滴定副反应包括:EDTA 的酸效应,金属离子的水解效应,金属离子与其他配位剂的配位反应,干扰离子效应,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等。配合物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副反应对滴定分析有利。 (5)何谓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怎样消除封闭? 答:如果指示剂与某些金属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极其稳定,以至于加入过量的滴定剂也不能将金属离子从金属-指示剂配合物中夺取出来,溶液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就没有颜色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受到了封闭。可加掩蔽剂消除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6)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条件与措施有哪些? 答:1)控制酸度;2)分别采用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掩蔽干扰离子;3)分离干扰离子。 2.名词解释 (1)酸效应

答:由于H+的存在使配位剂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2)酸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酸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酸效应系数。 (3) 配位效应 答:由于存在其他配位剂L 与金属离子M 配位使金属离子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 (4)配位效应系数 答:定量表示配位效应进行的程度的系数称为配位效应系数。 (5)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 答:]n I []MIn ['=当点。变,此即指示剂的变色时,指示剂发生颜色突 3.计算题: (1)用EDTA 滴定法检验血清中的钙。取血清100μl ,加KOH 溶液2滴和钙红指示剂1~2滴,用0.001042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0.2502ml 。计算此检品中Ca 2+含量(Ca 2+mg/100ml )。若健康成人血清中Ca 2+含量指标为 9~11mg/100ml ,此检品中Ca 2+含量是否正常?(尿中钙的测定与此相似,只是要用柠檬酸掩蔽Mg 2+) 解: E D T A C a S Ca ()100Ca%(0.0010420.2502)40.0810010.45(mg /100ml)(40.08g/mol)0.1 cV M V M ??=???=== (2)精密称取葡萄糖酸钙(C 12H 22O 14Ca·H 2O )0.5403g ,溶于水中,加入适量钙指示剂,用0.05000mol/LEDTA 滴定至终点,用去23.92ml 。计算此样品中葡萄糖酸钙含量。(1222142C H O Ca H O M =448.7) 解: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 B ) A. NH 3 B. NH 4+ C. OH - D. NO 2- 2. 下列离子或化合物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B ) A. Ni(CN)- 24 B. CoCl - 24 C. Co(NH 3)+ 36 D. Fe(CO)5 3.在配合物[Co(NH 3)4(H 2O)]2(SO 4)3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 ( B ) A. 4 B. 5 C. 9 D. 12 4. 配离子[Co(NH 3)6]2+的空间构型为 ( A ) A. 八面体 B. 四方锥形 C. 四面体 D. 三角双锥 5. EDTA 是四元弱酸,当其水溶液pH ≥ 12时,EDTA 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 C ) A. H 4Y ; B. H 3Y -; C. Y 4-; D. HY 3- 6.下列关于价键理论对配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外轨型化合物; B. 任何中心离子与任何配体都可形成内轨型化合物; C. 中心离子用于形成配位键的原子轨道是经过杂化的等价轨道; D. 以sp 3d 2和d 2sp 3杂化轨道成键的配合物具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7.下列物质中能被氨水溶解的是 ( B ) A. Al(OH)3 B. AgCl C. Fe(OH)3 D. AgI 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的特点 ( B ) A. 具有环状结构 B . 稳定性差 C. 配位比一般为1:1 D. 易溶于水 9. 下列说法欠妥的是: ( C ) A. 配合物的形成体(中心原子)大多是中性原子或带正电荷的离子。 B. 螯合物以六员环、五员环较稳定。 C. 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个数。 D. 二乙二胺合铜(Ⅱ)离子比四氨合铜(Ⅱ)离子稳定。 10. AgCl 在11mol L -?氨水中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大,其原因是 ( B ) A. 盐效应 B. 配位效应 C. 酸效应 D. 同离子效应 11. 离子以dsp 2杂化轨道成键而形成的配合物,其空间构型是 ( A ) A. 平面正方形 B. 四面体形 C. 直线形 D. 八面体形 12. 22Cu(en)+的稳定性比234Cu(NH )+ 大得多,主要原因是前者 ( B ) A. 配体比后者大; B. 具有螯合效应; C. 配位数比后者小; D. en 的分子量比NH 3大。 13. Al 3+与EDTA 形成 ( A ) A. 鳌合物 B. 聚合物 C. 非计量化合物 D. 夹心化合物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D ) A. 配体的配位原子必须具有孤电子对。 B. 配离子的配位键愈稳定,其稳定常数愈大。 C.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晶体场或配位场理论解释。 D. 配合物的颜色最好用价键理论来解释。 15. 下列几种物质中最稳定的是 ( A ) A. [Co(en)3]Cl 3 B. [Co(NH 3)6] (NO 3)3 C. [Co(NH 3)6]Cl 2 D. Co(NO 3)3

配位化合物的历史

摘要主要阐述了配合物在医药方面的研究及其广泛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配合物药物应用贵金属抗癌药物 人类每天除了需要摄入大量的空气、水、糖类、蛋白质及脂肪等物质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生命金属”,它们是构成酶和蛋白的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生命金属”过量或缺少,或污染金属元素在人体大量积累,均会引起生理功能的紊乱而致病,甚至导致死亡。因此配位化学在医药方面,越来越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 铂类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铂配合物抗癌功能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地重视。铂配合物的抗癌活性是基于其对癌细胞的毒性。现已确定具有顺式结构的[PtA2X2](A为胺类,X为酸根)均显示抑瘤活性,其中顺式二氯、二胺合铂抗癌活性最高。它不仅能强烈抑制实验动物肿瘤,而且对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头颈部及其他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显著疗效,和其他抗癌药联合使用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目前,我国已生产“顺铂”供应市场。由于“顺铂”尚有缓解期短、毒性较大、水溶性较小等缺点,经过化学家们的不懈努力,现已制出了与顺铂抗癌活性相近而毒副作用较小的第二代、第三代抗癌金属配合物药物。除铂外,其它金属如Ti、Rh、Pd、Ir、Cu、NI、Fe等地某些配合物亦有大小不同的抗癌活性。可见,金属配合物在探索抗癌新药方面无疑是一个值得大力开拓的领域。 金配合物 金作为药物加以研究是从19世纪末期关于氰化金、硫代硫酸金钠、硫代葡萄糖金等地药效研究开始的,但真正应用于临床却还是近几十年的事。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金的硫醇类化合物和含磷的金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它还可望作为潜在的杀菌剂被用于治疗牛皮鲜和支气管炎。介入法把金作为放射性治疗药物,埋入或局部注射到肿瘤组织内,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但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最新研究表明金的化合物具有抗癌和抗艾滋病的活性:[Au(damp)X2]显示出抗癌活性,[Au(I)(CN)2-]抑制HIV病毒的增值等。同时也在开发双磷金(I)类和金(III)新药,前者的抗癌机理是以能破坏线粒体的膜电位为靶体的,这与顺铂的抗癌机理不同,而金(III)配合物与Pt(II)的配合物是等电子体,分子构型相似,易与DNA成键,抗癌活性与顺铂相当,交叉抗药性较强。但在血清蛋白中,金(III)配合物克迅速水解为金(I)配合物,因此很少有金(III)配合物直接与DNA成键,这些势必成为今后最具有吸引力的领域。另外,从含有AuS基团药物的分子结构式可知,金原子以三价形式参与合成,此基团决定着药物的活性。对于金药物的详细作用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普遍认为金在体内分布较分散,体内缺乏与金亲和力很强大的作用靶点。也有学者认为金配合物抗关节炎的机理是金的硫代苹果酸钠抑制关节炎液中蛋白质的变性,降低溶酶体酶的活性,稳定溶酶体酶,防止酶的漏出。

配位化合物

第十一章配位化合物 一、选择题 1. 配位数为6的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锥形 B、四面体形 C、平面四边形 D、八面体形 2. Fe(Ⅲ)形成的配位数为6 的内轨配合物中,Fe3+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d2sp3 B、sp3d2 C、p2d4 D、sd5 3. 在[CoCl(NH3)3(en)]2+中,中心离子Co3+的配位数为: A、3 B、4 C、5 D、6 4. [Cr(en)3]2+离子中铬的配位数及配合物中配体的个数是: A、3,3 B、3,6 C、6,6 D、6,3 5. 根据晶体场理论,在八面体场中,由于场强的不同,有可能产生高自旋或低自旋的电子构型是: A、d2 B、d3 C、d6 D、d9 6. 形成高自旋配合物的原因是: A、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B、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C、分裂能△> 电子成对能P D、不能只根据分裂能△和电子成对能P确定 7. 在[CoCl(NH3)3(en)]2+中,中心离子Co3+的配位数为: A、3 B、4 C、5 D、6 8. 对于配离子[Co(NH3)5H2O]3+,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一水?五氨合钴(Ⅲ)离子 B、五氨?一水合钴(Ⅲ)离子 C、氨?一水合钴(Ⅲ)离子 D、五氨?一水合钴离子 9. Ni(Ⅱ)形成的配位数为4具有四面体形的配合物中,Ni2+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sp3 B、sp3d2 C、spd2 D、dsp2 10. 对于配离子[CoCl(NH3)3(en)]2+,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A、三氨?一氯?乙二胺合钴(Ⅲ)离子 B、一氯?三氨?乙二胺合钴(Ⅲ)离子 C、一氯?乙二胺?三氨合钴(Ⅲ)离子 D、乙二胺?一氯?三氨合钴(Ⅲ)离子 11. Co(Ⅱ)形成的配位数为6 的外轨配合物中,Co2+离子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是: A、d2sp3 B、p2d4 C、s p2d3 D、sp3d2

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习题答案

第六章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习题答案6150 (1) [RhCl6]3- (2) [Ni(H2O)6]2+ 6001 分裂成两组, d 2 2y x 和 2 z d处于高能级,d xy,d yz,d xz处于低能级。 6002 X-为弱场配体,CN-为强场配体, NH3介于两者之间。 6003 (A) 6004 否 6005 (C) 6006 -2△0 6007 此结论仅在O h场中,中心离子d 电子数n=4--7 时才成立。 6008 -0.4△0×6 =-2.4△0 6009 假设填T d空隙 LFSE(Td)=[4×(-0.267△)+4×0.178△] = -0.356△ 假设填O h空隙 LFSE(Oh)=[6×(-0.4△)+2×0.6△] = -1.2△ Ni2+倾向填入稳定化能大的空隙中,所以NiAl2O4为反尖晶石。 6010 小 6011

参看《结构化学基础》 (周公度编著) p.275 6012 (1) t 2g 4 e g 2 (2) - 0.4△ (3) │M s │=6π 2h (4) μ= 26 μβ 6013 (D) 6014 能级次序: d 22y x -最高, 2d z 次之,d xy 再次之,d yz ,d xz 最低。 理由:①因z 方向拉长,相应xy 平面上的 4 个L 靠近,所以d 22y x -能级升高,d z2能级下降; ②因为 d xy 在xy 平面内,受L 的影响大,所以d xy 能级上升,而d yz , d xz 受xy 平面上 的 4 个L 排斥小,所以能级下降。 ③但因z 方向上方还有 1 个L,加之2z d 的"小环"在xy 平面上,可受到L 的直接作 用,所以2d z 能级高于 d xy 能级。 6015 O h 点群,说明Jahn-Teller 效应为 0,按强场排:( t 2g )6(e g )0 LFSE =-2.4△0 6016 (B), (D) 6017 否 6018 (B)

配位化合物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配位化合物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题 金属中心离子的氧化数与各配位体的价态之和等于配位离子的总电荷数,则①+2;②+2; ③+1;④+3;⑤+2;⑥+3;⑦0;⑧+2;⑨+2 第二题(1)[Pt(NH3)3Br]NO3(2)[Co(en)2Cl2]·H2O (3)[Co(NH3)5SO4]Br (4)K2[PtF6] (5)[Cr(H2O)4Br2]Cl 第三题①二氯四氨合铂(Ⅳ)离子;②六羰基合铬(0);③一水三氯一乙二胺合钴(Ⅲ); ④四氯合铜(Ⅱ)化一羧基五氨合钴(Ⅲ);⑤四氯合铂(Ⅱ)化铁(Ⅱ) 第四题 第五题顺式:;反式:。 第六题用a代表NH3,b代表OH-,c代表Cl-(为书写方便简图如下): 第七题 第八题[Co(NH3)4(NO2)][Co(NH3)2(NO2)4];[Co(NH3)5(NO2)]3[Co(NO2)6]2; [Co(NH3)4(NO2)2]2[Co(NH3)(NO2)5];[Co(NH3)6][Co(NH3)2(NO2)4]3; [Co(NH3)4(NO2)2]3[Co(NO2)6];[Co(NH)6]2[Co(NH3)(NO2)5]3; [Co(NH3)5(NO2)][Co(NH3)2(NO2)4]2;[Co(NH3)6][Co(NO2)6]; [Co(NH3)5(NO2)][Co(NH3)(NO2)5] 第十题(1)(NH4)2CO3量少时,CO32-与Ag+结合成Ag2CO3沉淀出现浑浊,(NH4)2CO3量多时,水解生成的NH3·H2O与Ag2CO3生成Ag(NH3)2+而变澄清 (2)产生白色沉淀,并逸出无色气体[Ag(NH3)2]++2H++Cl-=AgCl↓+2NH4+

第四讲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作用力

第四讲分子的性质及分子间作用力 【考点归纳】 【考点一: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 1.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价键 2.分子的极性 类型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 存在的共价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对称不对称 实例H2、N2、CO2HCl、NO、H2O 【方法引领】多原子分子(化合物)极性判断常用方法 ①化合价法:若中心原子的化合价绝对值等于其所在主族序数,是非极性分子。反之则是极性分子。 ②孤电子对法:若中心原子有孤电子对时,是极性分子,反之则是非极性分子。 【例1】1994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为研究臭氧做出特殊贡献的化学家。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臭氧分子的结构如图,呈V型,两个O-O键的夹角为116.5o,三个原子以一个O原子为中心,与另外两个氧原子分别构成共价键;中间O原子提供2个电子,旁边两个O原子各提供一个电子,构成一个特殊的化学健―三个O原子均等地享有这三个电子。请回答: (1)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 ) A.H2O B.CO2C.SO2D.BeCl2 (3)O3是分子(极性或非极性) 【针对训练】用一带静电的玻璃棒靠近A、B两种纯液体流,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A、B 两种液体分子的极性正确的是 A.A是极性分子,B是非极性分子 B.A是非极性分子,B是极性分子 C.A、B都是极性分子 D.A、B都是非极性分子 【考点二:范德华力】 1.范德华力含义:分子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又称为范德华力。 2.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其大小主要由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和分子极性的强弱决定。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3.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熔沸点:范德华力越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熔沸点就越高。 (2)溶解性: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越大其溶解度越大 【考点三:氢键】 1.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它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N、O、F)形成强极性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产生的作用力。 2.氢键的表示方法及形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