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复习题(全)

名词解释:
直中:凡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证不经三阳阶段,直接出现三阴证候者,谓之直中。
伤寒: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奔豚:症候名。豚即猪,以气上冲如豚之奔而得名。
水逆:指饮邪内停,水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饮,而饮入则吐的一种症候,为蓄水重症的表现。
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烦躁。虚,非正气虚,指无形邪热结聚。
结胸:症候名。胸指人体前部,包括胸与腹。结胸是有形之邪结余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
痛为主症的一种病症。
心下痞:指心下有闭塞不通的感觉。
脾约:胃肠燥热,损伤津液,使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使大便秘结者,称之为脾约。
往来寒热: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
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简答题:
1】太阳中风证、伤寒证的区别?
1)相同症状为发热,恶风寒,头痛。不同之处在于太阳中风兼有汗出,或鼻鸣干呕;太阳风寒兼有无汗而喘,身痛明显。2)中风病机为外感风寒,以风邪为主;伤寒病机为外感风寒,但以寒邪为主。3)共同病机为营卫不和,区别在于中风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营阴失守;伤寒为卫阳闭遏,腠理致密,营阴郁滞。4)中风治以解肌祛风,方用桂枝汤:桂枝,白勺,炙甘草,生姜,大枣;伤寒治以辛温发汗,方用麻黄汤: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2】大、小青龙汤证的区别?
1)共同症状:均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的症状;大青龙汤证兼有烦躁,小青龙汤证兼有咳喘、干呕症状。2)共同病机为风寒束表,卫郁营卫。不同在于大青龙汤证兼有阳郁内热,小青龙汤证兼有寒饮内停。3)大青龙汤证治以发汗解表同时清里热,而小青龙汤证在发汗解表同时应兼化寒饮。
3】五苓散的脉证病机制法纲要?
1)脉证:烦渴,或渴欲饮水;少腹里急;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2)病机:太阳之邪循经入府,邪与水结,膀胱气化失职,水畜不行。3)制法:化气行水。
4】如何理解“胃家实”?
“胃家”统括胃肠,“实”指邪气盛则实。阳明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经,主燥热之化。胃家实,说明病邪深入阳明,邪从燥化,胃肠燥热亢盛,病变以里
5】太阴病脉症病机制法纲要?
1)病机病因为外感寒湿之邪直犯太阴经,或内伤生冷,或三阳病误治失治,损伤脾阳,致运化失司,寒湿内停,而形成太阴病。2)症状为腹胀满,呕吐,饮食不下,下利,腹痛时作时缓。3)治以温中散寒,健脾燥湿之法,方药可用理中汤、四逆汤之类方剂。
6】如何理解四

逆辈?
四逆辈是指理中汤、四逆汤一类的方剂,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的作用,用以治疗脾脏虚寒,寒湿内盛的太阴虚寒证。因其“脏有寒”,总须温补,然脾肾二脏,乃先后天之根本,且为火土相生关系,若其为病尚轻,中宫不运者,自宜理中汤;若病重者,不惟土虚,且水不生土,则宜四逆汤加减化裁,以补火生土,失量其轻重缓急,以为方药之变化。
7】小柴胡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纲要?
外邪侵袭少阳,邪在半表半里,以至枢机不利,胆腑寄寓之相火郁而不发,势必上炎,灼伤津液,走串空窍,故口苦、咽干;正邪分争半表半里,正胜则热,邪胜则寒,寒热交替出现,谓之往来寒热。手足少阳之脉起于目外眦,且肝与胆合,肝开窍于目,胆火上饶,清窍不利,故头目晕眩。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邪结于经,有碍经气运行,故胸胁苦满。胆属木,胃属土,胆火内郁,多能克害胃土,胃失和降,故喜呕而不欲饮食,胆失疏泄,火郁不发,上犯心神,则心中烦闷而神情默默。治宜和解,小柴胡汤主之: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
8】真武汤证的脉症病因病机制法纲要?
太阳病若误发虚人之汗,或汗不得法,可内伤少阳阳气,阳气内虚,虚阳外越,其人仍发热。肾主水,赖阳气以蒸化,因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气泛溢,上逆凌心,故心下季,上犯清阳,故头目晕眩,阳气虚不能温煦筋脉肌肉,反受水气之侵泽,轻则身体筋肉跳动,重则全身颤抖,有欲倒之势。治宜温阳化气行水,方用真武汤:白术、茯苓、附子、生姜、白芍。
9】何为厥证?有哪些类型?机理如何?以何方治之?
厥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共同症状,其特征为手足逆冷,其病因虽多,但病机总属阴阳气失去相对平衡,不能相互贯通。1)热厥:主要症候特点为先热后厥,热深厥深,热微厥微,胸腹灼热,脉滑有力;病因病机为热伏里,阳郁不达四肢,宜用清下之法,白虎汤主之: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2)寒厥:症候特点为四肢厥冷较深,下利清谷,无热恶寒,脉微欲绝等;病机病机为阴寒内盛,脾肾阳衰,不能温暖四末,四逆汤主之:炙甘草、干姜、附子。3)血虚寒凝致厥:症候特点是手足厥冷,脉细欲绝,为血虚寒凝经脉所致,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当归、白芍、炙甘草、通草、大枣、桂枝、细辛、生姜、吴茱萸。4)痰(食)厥:症候特点为手足厥冷,脉乍紧,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欲吐不吐;槪因痰食阻塞胸膈,胸阳不达四末所致;瓜蒂散

主之:瓜蒂、赤小豆。5)水厥:症候特点为厥而心下季,口不渴;概因水停胃脘,阳气被遏,不能通达四末而致;茯苓汤主之: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6)血虚致厥:症候特点为四肢厥冷,脉虚,腹部柔软;为阴血亏虚,不能营养四末而致;治以益气养血,当归四逆汤主之: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7)冷结膀胱关元致厥:症状特点为四肢厥冷,小腹满,按之痛;为下焦阳虚,寒邪结凝,阳气不能通达四末所致;治宜温化寒结,四逆汤、白通汤主之。8)蛔厥:症候特点为:四肢厥冷,腹痛时静时烦,得食而呕又烦,常自吐蛔;为上热下寒,蛔虫内扰,阴阳气血逆乱所致;方宜乌梅丸主之: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川椒。9)气郁致厥:症候特点为四肢不温,或咳或季,或小便不利,或腹痛、或泻痢下重;为肝气郁结,气机不利,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末,四逆散主之: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
10】《伤寒论》中治水方有哪些?有何机理?
十枣汤:攻逐水饮;大陷胸汤:邪热逐水破结;大陷胸丸:逐水破结,峻药缓攻;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解表;茯苓甘草汤:温胃化饮;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这道题大家自己找一找)
【【病例分析在课后三套综合题中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