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棉花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次,其中,棉蚜、棉盲蝽、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果病、红粉病、曲霉病、灰霉病等)等病虫将在各棉区普遍发生,烟粉虱、斜纹夜蛾、红叶茎枯病等次要病虫在局部发生。为了切实做好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化防治面积均达到2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

二、防控策略

针对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播前和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农艺和生物防治技术,发挥棉花自身补偿作用,利用生态调控和自然天敌控害作用,增强棉田的持续和安全控害能力。药剂防治实行达标用药,优先选

用生物源、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精准用药。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控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预防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局部做好地下害虫、棉蓟马、象鼻虫、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2.长江流域棉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做好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预防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注意防治棉蚜、红铃虫、棉蓟马、烟粉虱。

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棉区。重点做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枯萎病、黄萎病、苗病、红叶茎枯病的防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预防对象:苗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棉蓟马、地下害虫等。

(1)选用抗(耐)枯萎病、黄萎病和抗虫品种。

(2)根据各棉区苗期病虫主要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3)选用无菌土壤制钵育苗,培育无病壮苗。西北内

陆棉区黄萎病重发区深翻土壤60厘米。

(4)清除棉田、田埂和路边杂草,减少棉盲蝽、棉蓟马、棉叶螨虫口基数。

(5)播种前后,防治棉田周边设施大棚蔬菜、室内花卉的棉蚜和烟粉虱,以及室外越冬寄主上的越冬蚜虫,压低虫源基数。

2.苗期

防治对象:苗病、棉蚜、枯萎病、黄萎病、棉叶螨、棉盲蝽、棉蓟马、地下害虫等。

(1)推迟灭茬。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堆放2-3天,使天敌充分向棉株转移,保益控害。

(2)苗病:发病初期及时防治,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霉灵等药剂控制。

(3)棉蚜:以自然天敌控制为主;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直播棉3片真叶前,当蚜量较大,卷叶株率达5-10%,或4片真叶后卷叶株率10-20%时,进行药剂点片挑治。

(4)棉叶螨:当棉田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超过15%时进行全田统一防治,可选用丁醚脲、联苯菊酯等药剂。

(5)棉盲蝽:长江流域棉区棉苗营养钵移栽前施好送嫁药。大田百株若虫量达到3头时,进行药剂防治。

(6)地老虎:采用糖酒醋液诱杀成虫于产卵之前,成

虫始见期开始,设置性诱剂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压低基数。

(7)枯萎病、黄萎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实行疏通“三沟”(围沟、横沟、厢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生物肥,合理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氮肥可选用碳酸氢铵作追肥。发病前或初见病时用药,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叶面喷施与喷淋灌根相结合。

3.蕾期

防治对象:棉盲蝽、棉铃虫、棉叶螨、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等。

(1)及时整枝,中耕除草;雨水多时,注意清沟沥水,降低土壤湿度,根据棉株长势适时喷施甲哌鎓控制旺长。

(2)棉盲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重点防治早发、杂草多及与枣园、树林相邻的早发棉田。采用昆虫信息素诱杀绿盲蝽成虫。当百株虫量达5头时实施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由田边向内施药。西北内陆棉区棉盲蝽重发区6月上旬结合棉蓟马和棉蚜防治进行兼治。

(3)棉铃虫:早发非抗虫棉田,棉铃虫成虫期采用性诱剂配套干式飞蛾诱捕器,或条施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当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时进行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Bt.,

抗虫棉田禁用)、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除虫脲、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茚虫威、多杀霉素等。

(4)棉叶螨:点片发生时,选用杀螨剂控制为害。

(5)枯萎病、黄萎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及时用药控制病情。

(6)红叶茎枯病:现蕾后喷施钾肥,并根据土壤养分情况配合喷施硼肥和锌肥,预防和控制发病。

4.花铃期

防治对象: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棉盲蝽、棉蓟马、斜纹夜蛾、铃病等。

(1)铃病:及时去空枝、打老叶,摘除烂铃和斜纹夜蛾卵块并带出田外深埋处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和郁闭度,减少田间病虫基数。同时,应避免偏多、偏迟施用氮肥,防止棉花贪青徒长。铃病常发区,发病前或初见病时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适期喷药预防。雨前预防,雨后及时喷药控制铃病的发生。

(2)棉铃虫:采用性诱剂、生物食诱剂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花蕾期当抗虫棉百株低龄幼虫(1-3龄)10头、非抗虫棉累计百株卵量100粒时,进行药剂防治。

(3)当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斜纹夜蛾等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时,即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全株均匀喷雾,同时兼治烟粉虱、棉蓟马,注意药剂轮换使

用,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发展;棉叶螨点片发生时挑治,连片发生时全田防治;棉盲蝽百株虫量10头、斜纹夜蛾百株2个卵块时及时进行防治。

四、主推技术

(一)清洁田园和秋耕技术

棉花收获后及时拔除棉秆并清洁田园,清除病虫残体。秋耕深翻,有条件棉区秋冬灌水保墒,压低病虫越冬基数。

(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选用抗虫棉优质高产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

根据各棉区苗期主要病虫种类,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种衣剂处理种子。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

(四)天敌保护和利用技术

1.自然天敌保护利用。棉花生长前期注重保护利用棉田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天敌控害作用。小麦、油菜收获后,秸秆在田间放置2-3天,有利于瓢虫等天敌向棉田转移。苗蚜发生期,当棉田天敌单位(以1头七星瓢虫、2头蜘蛛、

2头蚜狮、4头食蚜蝇、120头蚜茧蜂为1个天敌单位)与蚜虫种群量比,黄河流域棉区高于1:120、长江流域棉区高于1:320、西北内陆棉区高于1:150时,不施药防治,利用自然天敌控制蚜虫。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至蕾期一般年份不施用化学农药防治苗蚜。

2.人工释放赤眼蜂。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每次10000头/亩,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五)生物源农药

棉铃虫卵孵化始期喷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Bt.等;斜纹夜蛾卵孵化始期喷施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不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有效保护天敌;应用藜芦碱等防治棉蚜、棉铃虫;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种子处理、苗期和花蕾期随水滴灌或叶面喷雾,预防苗病和枯黄萎病;采用多抗霉素防治真菌性铃病。

(六)昆虫信息素诱杀技术

棉铃虫越冬代成虫始见期至末代成虫末期,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每亩设置1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长江流域棉区斜纹夜蛾常发区,大面积连片使用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1个挥散芯和夜蛾型诱捕器,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于夜蛾科害虫(棉铃

虫、地老虎、三叶草夜蛾等)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50-80米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七)生态调控和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

西北内陆棉区棉田周边田埂和林带下种植苜蓿或早熟油菜等作物,引诱、培育和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控制能力。棉铃虫常发区,棉田套种玉米、苘麻条带,诱集棉铃虫成虫产卵,集中杀灭。推行棉花和冬小麦插花种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

(八)合理用药

1.药剂防治应按照防治指标实行达标用药,优先选用生态友好型生物药剂品种,注意保护自然天敌。

2.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2014年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提出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设施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2015年6月被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2015年度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5〕122号),由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济源科云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三)主要起草人 姓名性别职务/职称工作单位任务分工 李琳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规程统筹设计 冯振群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生产环境条件 资料查阅 卢清男农艺师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农业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翟清云女硕士济源科云绿色农业 发展有限公司 综合查阅整理 实际调查总结 李高飞男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设施内环境调 控资料查阅 李艳楠女硕士河南省济源白云实 业有限公司 物理防控技术 资料查阅 张波男农艺师济源市农业局生物防控技术措施设计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为了提高我省葡萄产业标准化水平,为葡萄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促进葡萄产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建立健全河南省绿色葡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体系。 设施葡萄生产集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种植稠密,肥水充足又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之其抗逆性和补偿功能差,致使病虫害种类繁多、混合发生且集中危害,防治不及时极易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绿色葡萄生产顺应了广大民众的强烈诉求,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观念和新的饮食文化。绿色防控技术是根据葡萄园生态系的特点,充分利用系统内的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将生态、农业、物理、生物调控以及无公害农药等多种措施进行科学、系统的组装,并加以优化集成,尽可能减少外部物质与能量消耗,达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目的,把葡萄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使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和国际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关于建设两型社会的产业政策。 本项目制订的目的是根据葡萄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采用多项绿色防控措施进行集成应用,提高总体控制效果,最终确保葡萄生产安全、品质安全,从而减少农业污染,达到环境效益、质量安全、经济效益的统一兼顾。 三、主要起草过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有哪些 绿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结合现阶段植物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形成的一个技术性概念。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是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作物品种、合理轮作。 2、加强水肥管理,清洁田园。 3、提高生物多样性,推广农作物间作套种技术。 二、物理防控技术 1、色板诱杀 粘虫板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来诱杀害虫。如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有翅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的成虫,蓝色粘虫板诱杀蓟马。每亩用15-30块黄蓝板,安装在蔬菜、蓝莓、玫瑰等作物时要高于作物15-20厘米,并随着植株生长不断调整;果园可挂在果树中部。 佳多粘虫板分黄、绿、红、蓝、白、黑、紫、青、粉、灰十种颜色1、打开即用,使用方便2、特殊色谱,双面诱捕,防治效果显著。3、特定板质,平整不卷曲,防水高粘度胶,抗晒、耐雨淋,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在温度10℃~70℃的环境中基板无明显变形,胶体不流化,遇水不溶解。在使用中,色泽一致,在强烈阳光照射下向光面与背光面无明显色差。粘虫板材质:PP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耐湿,双面涂胶、板面不卷曲。 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由佳多公司1991年研发生产,频振诱控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诱集害虫。高压电网将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小菜蛾、螟虫、粘虫、地老虎等)、鞘翅目(金龟子等)1327种成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一般30-50亩左右安装1盏杀虫灯。 3、性诱剂诱杀 性诱剂(性信息素诱导剂)诱杀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异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害虫的繁殖,从而减少其后代种群的数量,达到控制的效果。目前,使用性诱剂诱杀可有效控制玉米螟、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的成虫。一般每亩使用3个诱捕器。 4、避雨控病技术 葡萄生产上,雨季开始之前,在葡萄树冠顶部搭建简易避雨的拱棚,使葡萄植株、枝蔓、花、果能人为地避开自然雨淋,截断引起葡萄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因子,达到控制或减轻如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褐斑病等病害的发生,提高葡萄产量、质量。 5、果实套袋技术 果实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实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其最大的好处是保护果实免遭农药污染,生产绿色果品。同时套袋后果实与外界隔离,病虫难以侵害果实,可有效降低病虫发生危害。 三、生物防控技术 利用微生物源、植物、动物源农药、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可选用天然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捕食螨、烟碱、苦参碱、宁南霉素等防治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叶螨、斑潜蝇、夜蛾类害虫、病毒病、霜霉病等。 四、科学用药技术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规定 根据公司《林木病虫害防治办法》和《林木病虫害调查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定》,结合实际林地情况,特制定林木病虫害防治验收技术标准,如下: 一、验收内容 1、防治的效果,检测防治是否到位,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 二、验收指标 根据防治方法的技术要点,在验收之前确定具体的验收指标。 三、验收标准 根据防治方法,验收一般分为事中监督验收和事后验收。事中监督验收是指在实施防治过程中对相关环节实施监督验收;事后验收是指实施防治完毕后,对防治效果及范围实施验收。其标准具体如下: 1、事中监督验收不合格者,不予事后验收,不予结算; 2、事中监督验收由所在的林场林管员完成,事后验收由生产技术部完成。林场(林管员)要在事后验收开始之前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递交到事后验收人员手中。 3、事中监督验收只作为事后验收的依据,不作为施工结算的依据。事后验收结果是施工结算的唯一依据。 四、验收方法 1、事中监督验收方法,根据防治方法技术要点和要求,林管员必须详细记录在实施防治过程的每个细节,如物理防治方法操作是否到位、药物使用浓度、天气状况等。 2、事后验收方法,验收人员借助GPS等工具测定防治范围,采用样圆法,其半径为7m,调查验收防治效果,如虫眼、危害控制程

度、防治方法明确规定的技术要点(如涂蓝的高度)等等。 3、实施验收时,原则上必须有2个以上人员参与外业调查。 五、验收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收集事中监督验收结果。 第二步:外业调查 1、全面踏查每小班; 2、做相关调查。 第三步:内业整理 1、样点数据及图纸整理; 2、编写验收报告 第四步:递交成果 六、成果组成 1、文字性验收报告(以林场为单位),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 2)规划的简要说明; 3)验收情况; 4)分析评价。 2、附件 1)、规划明细 表1 林场林木病虫害调查明细表 2)、验收明细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 摘要:棉花病虫综合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保益灭害、增益控害的原则,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与环境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明确植保方针,充分认识害虫与棉花、天敌及环境的辩证关系。使我们的综合防治技术安全、有效、经济、简易。 关键词:棉花;病虫害;防治 1、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1.1越冬渡春期防治: 1.1.1秋耕冬灌压低虫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安排冬灌面积,其中当年红蜘蛛较重的条田一定要冬灌,秋耕面积应不少于60%。并要确保秋耕质量,有条件的将棉杆拉出田外。无条件的应做到棉杆打碎后翻地,做到地面不露棉茎,使其在地下腐熟沤烂。可杀伤大量棉铃虫的蛹、棉叶螨越冬个体及棉盲蝽的卵。 1.1.2轮作倒茬改良虫害的生物群落,恶化它的环境条件。以改变单一的棉田生态环境,有利于天敌栖息繁殖。 1.1.3改进作物布局,棉花与玉米、小麦等邻作可以减少棉铃虫的卵量,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邻作因天敌的转移防治棉田害虫,棉田严禁种大豆和瓜类,减少红蜘蛛及蚜虫寄主。种植生态苜蓿,可切断害虫的食物链,将害虫消灭在迁移之前。 1.1.4做好室内花卉和温室、大棚黄瓜蔬菜上越冬棉蚜的防治工作,在3?月份每个花盆中投放呋喃丹1~3克,大棚入温室中应进行防治,防止越冬棉蚜迁入田间。 1.1.5铲埂除蛹,三月下旬在田边地角进行铲埂除蛹,铲去2~3cm表土,发现害虫作蛹虫道,深挖可将越冬棉铃虫蛹、地老虎蛹铲除消灭。 1.2播种期的防治 1.2.1做好种子处理,脱绒前先进行晒种,一则防止染菌,二则促进种子的后熟作用,提高发芽率。然后进行硫酸脱绒,光籽要求95%以上,洗种时要捞去浮籽,无酸味,捞出晒干通风后再进行药剂处理。根据防虫或防病,选择使用苗康系列种衣剂和卫福种衣剂拌种,光籽种子与种衣药剂浓度按50公斤:1公斤的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乐东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是我国重要的南繁育种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香蕉之乡”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县年种植水稻40万亩,蔬菜30万亩,香蕉12万亩,橡胶16万亩,芒果9万亩,玉米5万亩,龙眼2万亩,荔枝1万亩,还有槟榔、番薯和花生等作物,是海南省的农业的生产大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增多,发生危害严重,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为把病虫害危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的危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根据历年来的生产实践经验,总结出绿色防控技术,提供与农业界同行进行农业技术交流,以相互切磋学习,共同提高绿色防控技术水平,为农作物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1、农业防治技术 1.1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布局。 1.2栽培管理。精耕细作,适时抢墒播种或覆膜,促进早出苗、出壮苗。加强水肥管理,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采取微灌、滴灌并注意田间排水,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 1.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侵染源;秋耕深翻,降低越冬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田间、地埂等杂草,减少虫卵。

2、生态控制技术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荒坡,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宜于蝗虫等害虫栖息、繁殖的生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农田建设,将分散的小块耕地连结成大面积农田或退耕还林还草,最大限度地减少田埂、夹荒、地边、地角等适宜蝗虫、草地螟产卵场所。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因地、因时制宜,种植宜发害虫非喜食的作物,如木薯、小杂粮等,以避害或减轻危害。推广采用覆膜起垄或搭架栽培,提高垄间通风透光,采用微灌、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注意雨后及时排涝,降低田间湿度,保护地并加强通风、透光、降湿,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3.1黄色粘虫板诱杀 主要利用害虫的趋黄性,在温室大棚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斑潜蝇等。作物定植后在温室大棚内选用0.25m×0.2m或0.4m×0.25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蔬菜大棚的行间、株间,高出植株顶部,随植株生长的高度及时调整黄板的高度,每亩地挂黄板20-30块。当板上粘满虫子时及时清除或更换。设置黄板以预防为主,主要在害虫发生初期使用。 3.2频振式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方法或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将害虫消灭,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可在玉米、蔬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绿色防控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绿色防控的内涵是按照"绿色植保"的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手段,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 重点采取推广抗病虫品种、优化作物布局、培育健康种苗、改善水肥管理等健康栽培措施,并结合农田生态工程、果园生草覆盖、作物间套种、天敌诱集带等生物多样性调控与自然天敌保护利用等技术,改造病虫害发生源头及孳生环境,人为增强自然控害能力和作物抗病虫能力。 (1)水稻田翻耕深水灭蛹,在完成田土翻耕和灌水(深度以淹没稻桩为度),持续时间3-4天,可杀死越冬螟虫60-70%。同时在翻耕犁耙时打捞浪渣销毁,可减轻纹枯病、菌核病等病虫杂草。 (2)果园结合冬季修剪,剪除树上病虫枝、病虫干僵果。彻底刮除主干、大枝上的老皮,带出园销毁。 (3)蔬菜田合理轮作,清除前茬作物的病枝烂叶及病虫残体,施足基肥。 (4)果树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控制病虫危害。 (5)科学肥水管理。搞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合理施用氮肥,科学管水,增强植株抗病虫能力。 (二)生物防治技术 重点推广应用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关键措施,加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BT)、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必备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更是棉农的主要经济来源,棉花能否丰产直接关系着棉农的收益,而棉花的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广大棉农的难题。今天,我们就给您讲讲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片花:棉花苗期常见病虫害 自出土至现蕾这段时间,称为棉花苗期,大约经历40-50天。苗期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等,统称为棉苗病,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几种病害混发。 一、棉花苗期常见病害 立枯病:立枯病又叫黑根病,在棉苗出土后半个月时最容易发病。受害部位在棉苗靠近地面的茎基部,病斑由黄褐色变成黑褐色,并逐渐向下凹陷腐烂,由于茎的发病部位细缩,而使棉苗倒伏枯死。 炭疽病:幼苗受害后,在茎基部出现红褐色梭形条斑,纵裂状,严重时病斑扩大呈褐色、变黑、腐烂,导致幼苗死亡。 棉苗猝倒病:棉苗出土后,病菌先从幼嫩的细根侵入,幼苗迅速萎蔫倒伏,子叶也随着褪色。 棉花苗期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土壤带菌,棉花播种后至出土前若遭病菌侵害,就会导致烂种、烂芽,不能正常出土。出土后的棉苗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导致烂根、死苗,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枯死。 以上我们为您讲解的是棉花苗期的常见病害,下面我们来看看棉花苗期的虫害有哪些。 二、棉花苗期常见虫害 棉花苗期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等。

蚜虫:蚜虫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蚜虫以刺吸口器刺入棉叶背面或嫩头,吸食汁液,受蚜虫侵害的棉花幼苗,叶片枯黄脱落,表面有蚜虫排泄的蜜露,还容易诱发霉菌滋生。 蚜虫最适合的温度为25℃,最适合的湿度为55%~85%,多雨气候不利于蚜虫发生,大雨对蚜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时晴时雨、阴天、细雨对其发生有利。 红蜘蛛:红蜘蛛在棉叶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失绿,出现黄斑、红斑或黄白斑,危害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脱落,棉株枯死。 地老虎:地老虎又叫地蚕、土蚕,主要以幼虫危害棉苗,地老虎的幼虫在土壤中活动,在棉籽发芽后,子叶未出土时可食空棉籽,留下种壳幼虫还可危害刚出土的子叶,啃食叶肉,留下许多小孔大一些的幼虫咬断棉花嫩茎,将咬断的棉苗拖到洞口,一般每条幼虫可咬断4~7株棉苗,最多的可达10株以上,食量不断增加,严重造成棉花苗期缺苗断垄。 片花:棉花花蕾期常见病虫害 花蕾期是指棉花从现蕾到吐絮这一段时期,主要的病害是枯黄萎病,而这几种病害也是经常混和发生。 一、棉花花蕾期常见病害 枯萎病:枯萎病又称半边黄和萎蔫病,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或土壤及粪肥中越冬,土温达到20摄氏度,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摄氏度,进入发病高峰,30摄氏度以上病情受抑制。 黄萎病:黄萎病一般在4~6片真叶期开始发病,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边向下卷曲,当夏季暴雨来临后,棉株会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全国棉花病虫害总体中等程度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亿亩次,其中,棉蚜、棉盲蝽、棉叶螨、棉蓟马、棉铃虫、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苗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枯萎病、黄萎病、铃病(疫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果病、红粉病、曲霉病、灰霉病等)等病虫将在各棉区普遍发生,烟粉虱、斜纹夜蛾、红叶茎枯病等次要病虫在局部发生。为了切实做好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和专业化防治面积均达到2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下降。 二、防控策略 针对棉花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措施,播前和苗期预防、生长期控害、铃期保铃保产。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农艺和生物防治技术,发挥棉花自身补偿作用,利用生态调控和自然天敌控害作用,增强棉田的持续和安全控害能力。药剂防治实行达标用药,优先选

用生物源、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精准用药。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1.黄河流域棉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山西和陕西棉区。重点防控棉盲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预防枯萎病、黄萎病、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局部做好地下害虫、棉蓟马、象鼻虫、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 2.长江流域棉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和湖南棉区。重点做好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斜纹夜蛾、枯萎病、黄萎病的防治,预防苗病、铃病、红叶茎枯病,注意防治棉蚜、红铃虫、棉蓟马、烟粉虱。 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棉区。重点做好棉蚜、棉叶螨、棉铃虫、棉蓟马、棉盲蝽、烟粉虱、枯萎病、黄萎病、苗病、红叶茎枯病的防治。 (二)主要技术措施 1.播种期 预防对象:苗病、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叶螨、棉盲蝽、棉蓟马、地下害虫等。 (1)选用抗(耐)枯萎病、黄萎病和抗虫品种。 (2)根据各棉区苗期病虫主要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做好种子药剂处理。 (3)选用无菌土壤制钵育苗,培育无病壮苗。西北内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 农办农[201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有关精神,根据农业部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统一部署,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植保防灾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推进绿色防控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实施绿色植保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增加等问题。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二、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分区域、分作物优化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发动等措施,大力示范推广绿色防控关键技术,为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支撑作用。 (二)主要原则 政策扶持。整合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项目扶持,积极探索病虫害绿色防控补贴机制,促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病虫害防治 棉花病害防治、虫害防治、草害防治以防为主,对症施药 一、棉花红腐病 症状:在棉苗未出土前受害。幼芽变棕褐色腐烂死亡;幼苗受害,幼茎基部和幼根肥肿变粗,最初呈黄褐色,后产生短条棕褐色病斑,或全根变褐腐烂。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二、棉花黄萎病 症状:现蕾期病株症状是叶片皱缩,叶色暗绿,叶片变厚发脆,节间缩短,茎秆弯曲,病株畸形矮小,有的病株中、下部叶片呈现黄色网纹状,有的病株叶片全部脱落变成光秆。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病后和发病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棉花红粉病 症状整个铃壳表生松散的桔红色绒状,比红腐病的霉层厚,病铃不能开裂,僵瓣上也长有红色霉粉。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 500-1000倍液。 三、棉花炭疽病 症状:棉籽和幼芽受害,变褐腐烂;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初呈红褐色斑,渐呈红褐色凹陷的梭形病斑,病重时斑包围茎基部或根部,呈黑褐色湿腐状,棉苗枯萎而死。子叶受害,叶缘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紫红色。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四、棉花枯萎病 症状病株一般不矮缩,多由下部叶片先出现病状,向上部发展,病叶叶缘和叶脉间的叶肉发生不规则的淡黄色或紫红色的斑块。 (1)棉花枯萎病 发生规律发病与温湿度,枯萎病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开始显症,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当土温上升到33℃以上,病菌受抑,出现暂时性隐症,入秋后待土温下降到25℃左右,又出现第二次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在轻病田和零星病田,采用12.5%治萎灵液剂200-250倍液,于初发病后和发现高峰各挑治1次,每病株灌根50-100毫升。 (2)棉花立枯病 症状棉籽受害,造成料籽和烂芽;幼苗茎基部受害,出现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并渐扩展围绕嫩茎,病部缢缩变细,黑褐色、湿腐状,病苗倒伏枯死。子叶受害,多在中部发生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易破裂脱落成穿孔。 (3)棉花立枯病 防治方法在苗期阴雨连绵,棉苗根病初发时,及时用40%多菌灵胶悬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25%多菌灵或30%稻脚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托布津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隔1周喷1次,共喷2-3次。 (4)棉花曲霉病 症状在铃壳裂缝处和虫孔处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的粉状霉层,高湿时呈绒毛状褐色霉层,棉絮也霉变,铃不开裂。 发生规律在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8、9月份的雨量将成为铃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 防治方法可喷用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 倍液。 (5)棉花角斑病 症状真叶发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成油渍状透明病斑,后变为黑褐色病斑扩展时因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 发生规律苗期土壤含水量较高,7、8月份的铃期雨量较大,尤遭暴风雨侵袭时,角五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喷洒1:1:120-220波尔多液、25%叶枯唑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6)棉花黑星病 症状全铃受害,铃壳变黑、僵硬,不开裂。铃壳上密生小黑点。高湿下全铃满布烟煤状粉末。病铃棉絮烃黑色僵瓣。 防治方法在烂铃病原较复杂的棉区,可喷洒50%多菌灵、70%托布津、75%百菌清或65%代森锌等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可用波尔多液或铜皂液加入上述药剂混合施用。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 为确保种植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农民利益,2011年全市植保系统将加速推进现有植保科技成果转化,控制重大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重点开展以农业防治、抗病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的示范推广工作,现制定“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方案”,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旗县区也可参照此方案制定本旗县区绿色防控方案,开展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工作。 2011年7月自治区植保站将在巴彦淖尔市召开全区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现场观摩会、半年总结会,请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植保站务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提前谋划,积极争取旗县区分管领导、农业局领导支持,努力争取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等多方面资金支持,抓好示范区的落实,为开展好绿色防控工作奠定好的基础。 一、任务目标 1、围绕加工型番茄、向日葵、脱水蔬菜、西甜瓜、枸杞等易发生病虫的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2、每个向日葵螟绿色防控示范区集中连片面积不少于300亩,加工型番茄、脱水蔬菜、西甜瓜病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枸杞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少于100亩。 二、技术要点 (一)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播前或育苗前进行种子处理,消灭种子表面和内部病原,培育无病壮苗,增强植株抗病性; 2、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降低田间菌源累积量; 3、采用开沟起垄高畦、上架、稀植栽培模式,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适合病害发生流行的环境条件; 4、不与马铃薯混植或比邻种植,减少患疫病机率; 5、推广应用机动式弥雾机喷药,实现小水量精准用药,节本增效; 6、推广使用优质高效无公害杀菌剂。 (二)向日葵螟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短日期杂交种适期晚播,错开或缩短向日葵花期与葵螟成虫发生期的重叠时间,有效避害; 2、释放赤眼蜂寄生向日葵螟卵,降低葵螟孵化率; 3、利用性诱剂诱杀雄螟,降低虫量; 4、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葵显明成虫,减少虫量。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严重病害,在全国棉区一直发生较重,死苗严重,造成的危害损失较大。因此,抓住有利时机,选用有效药剂防治棉花枯萎病意义重大。 一、危害症状: 棉花枯萎病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现蕾前后发病最盛。可归纳为5种类型: 1、黄色网纹型:病株叶脉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局部或大部分呈黄色网纹状,叶片逐渐萎缩枯干; 2、黄化型:叶片边缘局部或大部变黄,萎缩枯干; 3、紫红型:叶片局部或大部变紫红色,叶脉也呈紫红色,萎缩枯干; 4、青枯型:叶片突然失水,叶色稍变深绿,叶片变软变薄,全株青干而死亡,但叶片一般不脱落,叶柄弯曲; 5、皱缩型:5-7片真叶时,大部分病株顶部叶片皱缩,畸型,色深绿,节间缩短,比健株矮小,一般不死亡,病株根茎剖面木质部变成黑褐色。 二、发病规律: 棉花枯萎病菌主要在病株种子、病株残体、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带菌种子的调运是引发新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病区棉田的耕作、管理、灌溉等农事操作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因素。病株根、茎、叶、壳等在高湿时可长出病菌孢子,随气流、雨水传播,侵染周围健株。 棉花枯萎病的发病与温湿度关系密切,一般土温在20℃左右开始发病,土温上升到25℃-28℃时,形成发病高峰;夏季暴雨或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质粘重、偏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耕作粗放的棉田发病严重。 三、化学防治: 播种前,选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发病初期用40%多菌灵五氯硝基苯、50%甲硫福美双600-800倍液喷雾或500倍液进行灌根,或选用50%福美双600-8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效显着;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同时用%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尿素溶液叶面喷雾,每隔5-7天进行一次,连续2-3次,防病效果更加明显。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工程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摘要 (一)项目名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 (二)建设单位: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委员会 (三)建设地点: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四)建设年限:2016.10—2017.11 (五)建设规模: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六)主要建设内容:1.在水稻、果树上各建立一个示范区;2.做好示范;3.抓好技术推广应用;4.加强人员培训。 (七)投资估算:项目投资约100万元。 (八)效益分析:本项目建设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展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贸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 1. 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重要途径;2. 是加快现代产业化建设的需要;3. 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行性:1. 项目区所在地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 项目区群众对绿色防控有主动

性和积极性;3.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 三、项目建设地点 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石院村、正兴镇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主要建设内容 1、建立示范区。充分展示绿色防控优势,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以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加大宣传力度,展示绿色防控的优势,提高全民的绿色防控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对绿色防控的积极性。 3、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普及绿色防控知识。 4、监测示范区果树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病虫害的防控提供预测预报,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切实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5、按照标准化生产进行病虫防治、推广应用无公害病虫防治技术,为农民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二)项目建设规模 水稻、果树面积各500亩。 五、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100万元,用于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措施和先进防治器械,实施绿色统防统治,以及加强技术推广等。

棉花病虫害防治要点

新疆自治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棉花产业是新疆农业的重要基础,对于新疆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棉花产业的发展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其中病虫害问题是最显著的一个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新疆棉花生产,促进新疆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1新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思路 病虫害的治理要重在预防,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这样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要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强对越冬虫源的治理工作,有效消灭棉叶螨、棉蚜等害虫。在治理害虫的基础上,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药剂进行辅助的治理工作,防止发生棉田花生其他的虫害。对于田外的杂草要巩固保留,使其能够对棉花进行一定的保护。除了消灭害虫以及药剂治理之外,还要适当利用这些虫子的天敌来对其进行一定的抑制作用,这样不但投入比较少,达到的效果也比较生态环保。总的来说,对于棉花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的思路是充分发挥农业防治的基础性作用,做好生态防止措施,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药剂防治的措施。 2棉田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对棉蚜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棉蚜的虫害,就需要在棉蚜越冬之前将其消灭,尽量减少其来年的基数。相关单位可以在每年的1月份-3月份对花卉和温室大棚进行数遍的灭蚜工作,并及时检验灭蚜效果,确保蚜虫被及时的消灭。对中心蚜株要进行严查,要落实棉蚜点片防治工作,对于取得效果比较好有特殊表现的集体或个人要给予必要的奖励,这样能够有效控制棉蚜的扩散,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另外,为了更好地防治棉蚜还需要利用其天敌的作用,只有培养保护期天敌才能使其数量减少。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一般不轻易用化学的方式进行除虫,这样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当棉田受到虫灾比较严重的时候,可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来进行药物防治。 2.2对棉叶螨的防治措施 棉叶螨,一般我们也将其成为红蜘蛛,对于其防治工作要遵循及早发现、严格查找、仔细排除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首先,要做好保护带防治。对保护带的防治分2次进行,首次防治应该在播种之前,对条田林、公路林等往年红自主发生较严重的地带进行药物处理,第二次一般选在五月初,在喷洒之前,需要先对周围的杂草进行详细的调查,对那些螨株率超过5%的地段需要进行防治,在必要的时候接近保护带的棉田也应该进行防治,防治发生传染。其次,要对中心柱进行及时的查防,五六月份风一般风比较大,这样就为叶螨的蔓延创造了条件,虽然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当天发现当天处理,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还需要把握住几个要点:1)红蜘蛛大量产生和高温干旱是离不开的,所以要更好地防治红蜘蛛,需要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信息,了解红蜘蛛的变化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政策。2)就是要抓住重点,七八月间红蜘蛛泛滥成灾,一般来说要对这个时期的治理更加关注,做到有效的防治,否则会影响到棉花的产量。3)要及时的防治红蜘蛛,还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当温度比较低但是湿度比较大的时候为红蜘蛛的潜伏期,这个时候往往人们不易发掘,而当温度逐渐升高天气干旱,红蜘蛛在这个阶段正处于高发期。对这些信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防治红蜘蛛的时候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

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棉花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一、棉花苗期病害 (一)症状 1 立枯病 棉苗立枯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一般在黄河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整穴棉苗的死亡,使棉田出现缺苗断垅,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Rhizoctonia solani Khün。主要症状是:幼苗出土前造成烂子和烂芽。幼苗出土以后,则在幼茎基部靠近地面处发生褐色凹陷的病斑;继则向四周发展,颜色逐渐变成黑褐色;直到病斑扩大缢缩,切断了水分、养分供应,造成子叶垂萎,最终幼苗枯倒。发病棉苗一般在子叶上没有斑点,但有时也会在子叶中部形成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以后病斑破裂而穿孔。病原菌由菌丝体繁殖,菌丝体在生长初期没有颜色,后期叶黄褐色,多隔膜,这是立枯病菌最易识别的特征。发病规律以低温多雨适合发病,立枯病菌侵入棉苗最适土温为17~23℃,23℃以上其致病力逐渐下降,至34℃棉苗即不受侵害,湿度越大发病越重。 2 炭疽病 棉苗炭疽病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而且每年均可在田间出现,与立枯病相反,炭疽病一般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棉苗生育延迟,是世界性的病害之一。致病菌是Colletotuichum gossypii Southw,主要为害幼茎和子叶,但在后期也是叶斑和棉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当棉籽开始萌发后,病菌即可入侵,常使棉籽在土中呈水渍状腐烂;或幼苗出土后,先在幼茎的基部发生紫红色纵裂条痕,以后扩大成

皱缩状红褐色梭形病斑,稍凹陷,严重时皮层腐烂,幼苗枯萎。炭疽病常在子叶的边缘形成半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的边缘红褐色,干燥情况下病斑受到抑制,边缘呈紫红色,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出现粉红色,叶缘常因病破裂。病原菌一般营无性繁殖,有性时代很少见到。病斑表面常产生红褐色粘物质,为病菌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椭圆形,有时稍弯曲,无色,两端略圆或一端稍尖。种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菌主要以粉孢子在棉籽短绒上越冬;此外,病菌还可随染病的茎、叶及棉铃病害等落入土中,使田间土壤带菌,雨水飞溅,使病菌污染棉铃,从而使种子带菌;同时,存在于土壤中的病菌也能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该病的流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温度与湿度,棉苗在多雨潮湿低温时最容易得病,致病适温25~30℃,在一定湿度条件下,温度是影响该病发生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在温度适宜时,湿度是左右该病流行蔓延的决定因子,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该病就会加剧危害,湿度低于70%时,则不利于发病。在连续阴雨的情况下,往往导致温度下降,不利于棉苗生长,容易诱发病害流行,如长江流域棉区,苗期正值低温多雨,该病发生严重,成为主要苗期病害。而秋季如遇连绵秋雨则棉铃炭疽病也重。 3 红腐病 致病菌为多种镰刀菌,主要是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病菌侵害棉苗根部,先在靠近主根或侧根尖端处形成黄色至褐色的伤痕,使根部腐烂,受害重时也会蔓延到幼茎。受病棉苗的子叶边缘常常出现较大的灰红色圆斑,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病斑表面会产生一层粉红色孢子。在黄河流域棉区,苗期根病以红腐病的出现率最高,但其致病力则较弱。感染红腐病的幼苗,通常生长迟缓,发病严重的也会造成子叶萎黄,叶缘干枯,以致死亡。病原菌只产生无性世代,分生孢子有两种:大孢子镰刀形,有3~5个隔膜;小孢子椭圆形,两端稍尖,无隔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