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作为化学工业,特别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品、农药、农药中间体、饲料和饲料原料及其它多项领域。以下举例几种比较常见的吡啶类化合物。

3-甲基吡啶

3-甲基吡啶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吡啶衍生物产品。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合成抗糙皮病的维生素、烟酸、烟酰胺等的原料,亦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3 -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化合成法出现以前,3-甲基吡啶主要从煤焦油中获得。以煤焦油中的粗吡啶先脱渣得水吡啶,然后在填料塔内常压蒸馏,并用纯苯与水共沸蒸馏脱水,截取138℃~145℃馏分,可得纯度约95%的3 -甲基吡啶。由于焦化副产物中吡啶组分多、分离困难,产品产率不高,提取装置复杂,现已基本被合成法所替代。

以丙烯醛和氨为原料这是古老的制备3 -甲基吡啶的方法,早在1970 年John 等申请了专利,Helmut Beschke等采用由氧化铝、硝酸镁、氟化氢铵制备的催化剂,此催化剂中铝、镁、氟的原子比例是1000: 50:100,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作为稀释剂,对3 -甲基吡啶的催化选择性较高,收率达到48.5%,同时副产24.8%的吡啶。也有专利报道此方法合成3 -甲基吡啶收率可达66%。

乙醛与氨催化合成3-甲基吡啶时, 得到主要含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的混合物, 两者比例约为3:1.由于它们沸点接近, 性质相似, 用普通精馏法或其它分离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等, 很难使二者得到经济有效的分离.采用对甲基苯磺酸为萃取剂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

2 , 3一二氯吡啶:

2 , 3一二氯吡啶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泛应用于医药与农药研究领域"它是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酞胺与H G w 86 的关键中间体.

2 ,

3 , 6一三氯吡啶还原法3 是2 , 3一二氯吡啶较早的一种合成方法, 以3一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文献报道较多, 主要有两条路线: 以乙酞次氟酸为试剂, 3一氯吡啶生成具有N 一F 键的一对共振体, 然后脱去H F 、二氯甲烷氯化, 选择性的生成2 ,3一二氯吡啶, 收率80 % 。该法由于吡啶3 位活性不够强, 亲电取代不易进行, 原料3一氯吡啶价格较高, 不宜工业化开发。

以2一氯一3一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方法其实是上面方法的一部分, 区别在于起始原料的不同"该合成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 2-氯一3一氨基吡啶首先进行重氮化反应, 然后发生Sandmeyer 氯代反应得到2 , 3一二氯吡啶。反应试剂便宜易得,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4一二甲氨基吡啶:

用吡啶催化轻基化合物与酸配的反应, 是一种温和而可靠的酞化反应, 但是, 对于空间位阻较大的醇类的反应, 则酞化难于进行, 产率较低。1967 年,Litvinenk。和Kirichenk。在间氯苯胺的苯甲酞化的动力学研究中发现, 用4一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 ) 代替吡啶时, 反应速率大大增加。

D M A P 的酞化催化作用之所以胜于吡啶和三乙胺等, 这是因为D M A P 亲核性极强,并且在非极性溶剂中与亲核试剂形成浓度很高的N 一酞基一4 二甲氨基吡啶盐。同时, 此盐分

子中的正电荷分散又使其成为一个松散的离子对, 在碱催化剂作用下, 有利于邻近阴离子向已活化的酞基上进行亲核进攻

DMPA 应用举例:

1、醇类的酰化反应

当醇类化合物的空间位阻大, 而使用吡啶催化无效时,DMAP 却有很高的催化作用。如叔醇l , 1 一二苯基乙醇的空间位阻较大, 但在DMAP 的催化作用下, 与酸酐反应, 反应产率达8 0 - 9 5%。

2、由于2 ,4 ,6 一三甲基酚的羟基被两个甲基所屏蔽, 酞化困难, 但在D M AP 的催化作用下,生成高产率的相应酰化物。

多硝基吡啶类化合物

多数硝基吡啶化合物具有含氮量高、生成焓高和热安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含能材料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硝基吡啶类化合物主要有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ANPy)及其氧化物(ANPyO)、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TANPy)及其氧化物(TANPyO)、2 , 4 , 6 - 三硝基吡啶(TNPy ) 及其氧化物(TNPyO)等。

1、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ANPy)及其氧化物(ANPyO)

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可通过硝化2,6-二氨基吡啶而制备,但采用硝酸、硝硫混酸等硝化时副产物较多,产物难以提纯。Riter-Licht 等人以2,6- 二氨基吡啶为原料,用硫酸和硝酸硝化得到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进一步用H2O2/AcOH(乙醛)氧化得到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氧化物,收率为46%。

ANPyO有芳香环结构,分子中—NO2和—NH2形成的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使化合物更稳定,多个硝基又使ANPyO 具有较高的能量。ANPyO的爆炸性能、热安定性和感度与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相当。美国空军武器中心认为ANPyO 是一种钝感炸药,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并与TATB 和RDX(黑索今)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ANPyO 的感度与TATB的感度接近,ANPyO 的性能与RDX 接近。

2、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TANPy)及其氧化物(TANPyO)

Ho l l in s 等人通过2 种不同的方法合成出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及其氧化物。(1) 以3,5-二硝基-2- 氯- 吡啶为原料,用高锰酸钾和氨水为胺化剂,制得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和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的混合物,然后用H2O2/AcOH氧化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得到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氧化物,但是此种方法的产率较低;(2) 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和2,6- 二氨基-3,5- 二硝基吡啶氧化物与羟胺的KOH 水溶液反应分别制得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和2,4,6- 三氨基-3,5- 二硝基吡啶氧化物。TANPy 和TANPyO 均为钝感炸药,TANPyO 替代RDX 不仅可以保证炸药的做功能力,且可以降低炸药的感度。

3、2 , 4 , 6 - 三硝基吡啶(TNPy ) 及其氧化物(TNPyO)

Riter-Licht 等人用磷酸催化环化2,2- 二硝基乙醇钾得到2 , 4 , 6 - 三硝基吡啶氧化物,产率为4 3%,然后将2 , 4 , 6 - 三硝基吡啶氧化物在亚硝酸钠中还原得到2 , 4 , 6 - 三硝基吡啶,产率为46%。万道正也用2,2- 二硝基-1,3- 丙二醇钾在硝酸中通过环化一步得到2 , 4 , 6 - 三硝基吡啶。

TNPy 为淡黄色晶体,易溶于丙酮、二甲基亚砜(DMSO) 、硝基甲烷等,不溶于乙醚和苯,熔点为164℃,熔化热为22 kJ /mol,爆速为7 645 m/s(1.686 g/cm3),热安定性好,100℃恒温120 h 无质量损失,120℃恒温48 h 失质量0.35%,200℃才开始缓慢分解,DSC 第一放热分解峰温为3 2 1 . 5 ℃,4 1 3 ℃不发生爆炸。

参考文献:

1] John ,Anthony Corran .Catalytic process for themanufacture of pyridine or methylpridines : GB ,1 1 9 3 3 4 1[P].1970 -05 -28.

2]Helmut Beschke,Heinz Friedrich,Gerd Schreyer.Catalystfor the production of pyridine and

3 -methylpyridine: US,3960766[P].1976 -06 -01.

3] 王彩彬,李玉润.由丙烯醛合成β-甲基吡啶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4( 6) : 1 -5.

4] 孙春霞, 彭盘英, 王玉萍, 崔世海, 3-甲基吡啶与4-甲基吡啶的分离。[ 中图分类号] O62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2- 1292( 2004) 02- 0011- 03

5] 2 , 3一二氯毗咤的合成与应用,张明星-, 陈广平2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2年1月p23。

6] 冯忖, 李惠.毛春晖.等. 一锅法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8.3.8(5):19一2 1.

7] 黄量等, 化学试剂, (1 9 8 2 )4(4 ) , 193。

8] 4—二甲氨基毗咤的应用及其合成研究,张白瑜,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11月。

9]成健, 周新利, 乔珍等. 2,6- 二氨基- 3,5- 二硝基吡啶及其氮氧化物的氧化胺化反应[J]. 含能材料, 2009,17(3): 296-298.

10] Licht H H, Ritter H. 2,4,6-trinitropyridine and relatedcomp ou n ds sy n th e s i s an d ch ar a ct

e r i z at ion [ J ] .Propellants, Explosives, Pyrotechnics, 1988, 13(1):25-29.

二氢吡啶类降压药比较

临床上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三类: 苯烷胺类(如维拉帕米) 二氢吡啶类(如一代硝苯地平;二代缓释硝苯地平、非洛地平;三代拉西地平、氨氯地平) 地尔硫卓类(如地尔硫卓) 钙离子拮抗剂适用人群: 1老年性单纯收缩压增高,首选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拉西地平,非洛地平等。单用效果不理想,可加服利尿剂(吲哒帕胺,氢氯噻嗪等),或联用长效ACEI类(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或联用ARE类(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用药原理:长效制剂,降压作用温和,持久。确保24小时血压平稳,尽量避免血压波动,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 用药提示:该药能舒张冠脉特别是已痉挛收缩的狭窄冠脉,故能增加缺血区流量,可治心绞痛。 二氢吡啶类(以“地平”结尾),这类钙拮抗药发展较快,在作用和药代动力学方面都有所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种: 1、硝苯地平。该药能舒张冠脉特别是已痉挛收缩的狭窄冠脉,故能 增加缺血区流量,可治心绞痛。也能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治疗轻、

中度高血压,还能治疗急性腹泻。

硝苯地平制剂规格/用法用量 片剂:5mg,sig:10m—30mg tid 缓释制剂:10mg20mg sig:10m—20mg bid 控释制剂:30mg sig:30mg qd 温馨提示:普通片剂为短效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有明显的“峰谷”现象。 缓释制剂为等比释药,“峰谷”现象较弱,为中长效制剂。 控释制剂为等量释药,无“峰谷”现象,为长效制剂,每日服药一次即可。缓释制剂的服药时间为一天两次,分别是晨起和下午17: 00。(对 应人体血压的两个高峰时段:9:00和19:00) 避免晚间服用,以免夜间血压过低。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20% 一般较轻,主要是低血压,降压过快引起反射性心律加快,面色潮红,脚踝水肿(可用利尿药吲哒帕胺或氢氯噻嗪对抗)。长期用药约有5%患者出现头痛。少数患者偶见心肌缺血症状加重,可能是严重冠脉阻塞、心率加快、血压过低所致。 2、氨氯地平(amlodipine)舒张冠脉及外周血管,用于治疗中、轻度高血压作用缓慢持久,降低血压10%-18%无反射性心动过速。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它的消除t i/2较久,达35?45小时,日服一次即可。

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的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吡啶类化合物的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一、综述 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原子的杂环芳烃,除了吡啶本身之外,吡啶类化合物包括:甲基吡啶(picolines皮考林),二甲基吡啶(卢剔啶lutidines)和三甲基吡啶(可力丁collidines)。吡啶类化合物最大的应用市场是农用化学品(主要为除草剂)和烟酰胺/烟酸。 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吡啶的化学合成之前,煤焦油中分离是吡啶的唯一来源。如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吡啶都是化学合成的。本次论坛只讨论合成吡啶。 合成吡啶所用的原料有甲醛、乙醛和氨,催化剂是普通的沸石催化剂,反应温度也不高300~500℃。从表面是看,吡啶的合成应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实际上将乙醛和甲醛环起来再在环上加上一个杂原子氮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合成工艺。世界上能够掌握这项技术的公司为数不多,10年前有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士等几家公司。目前又增加了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印度等几家公司。 二、全球吡啶及其衍生物的供需情况 本报告讨论的吡啶及其衍生物主要包括吡啶、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MEP)。表1列出了2007年全球吡啶及其衍生物的供需情况。 表1 2007年全球吡啶及其衍生物的供需情况t a. 包括2-甲基-5-乙基吡啶(MEP)和少量的二甲基吡啶(卢剔啶)和三甲基吡啶(可力丁);

b. 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 来源:CEH 估计。 三、全球吡啶及其衍生物的消费情况 2007年全球吡啶的消费量为11.8万t/a。产能利用率为66%,这是因为吡啶产能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全球的需求。在2003-2007年间,世界吡啶产能的平均增长率为8.7%,超过了全球消费的平均增长率3.5%。2003~2007年底,大约有4.5万t/a产能增加,主要都分布在中国、印度和美国。大部分亚洲产能增加都用于百草枯和烟酸/烟酰胺的强劲需求。而2003-2007 年亚洲新增吡啶需求被美国和西欧需求的降低给平衡掉了。表2列出了世界吡啶的消费情况。 表2 世界吡啶的消费情况t/% a. 包括2-甲基-5-乙基吡啶(MEP) 来源:CEH 估计。 2007年和2012年全球吡啶产品的消费情况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07年全球吡啶产品的消费情况

26黄酮类化合物习题.doc.doc

黄酮类化合物习题 1.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 2. 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广义概念及分类依据。写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异黄酮、查耳酮、橙酮的基本结构。 3. 试述黄酮(醇)、查耳酮难溶于水的原因。 4. 试述二氢黄酮、异黄酮、花色素水溶性比黄酮大的原因。 5. 如何检识药材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6. 为什么同一类型黄酮苷进行PC,以2%~6%醋酸溶液为展开剂,Rf 值大小依次为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7. 为什么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时应注意pH的调节。 8. 简述用碱溶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芸香苷加石灰乳及硼砂的目的。 判断题 1.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大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一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 2. 黄酮分子中引入7,4′位羟基,促使电子位移和重排,使颜色加深。 3. 以BAW系统进行PC检识黄酮苷与其苷元,展层后苷元的Rf值大于苷。 4. 用2%~6%醋酸/水溶液为展开剂,对黄酮苷与其苷元进行PC,展层后苷元的Rf值大于苷。

提取与分离 中药黄芩中有下列一组化合物,经下述流程分离后,各出现在何部位?简述理由。 A. 黄芩苷(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 B. 黄芩素(5,6,7-三OH黄酮) C. 汉黄芩苷(汉黄芩苷-7-O-葡萄糖醛酸苷) D. 汉黄芩素(5,7-二OH, 8-OCH3黄酮) E. 5,8,2-三OH,7-OCH3黄酮 F. 5,8,2-三OH,6,7-二-OCH3黄酮 G. 5,7,4′-三OH,6-OCH3二氢黄酮)H. 3,5,7,2′,6′-五OH二氢黄酮

结构鉴定题 从某中药中得一黄色结晶Ⅰ,分子式C21H21O11,HCl-Mg粉反应呈淡粉红色,FeCl3反应及α-萘酚-浓H2SO4反应均为阳性,氨性氯化锶反应阴性,二氢氧锆反应呈黄色,加枸橼酸后黄色不退.晶Ⅰ的光谱数据如下: UV λmax nm MeOH 267 348 NaOMe 275 326 398(强度不降) AlCl3274 301 352 AlCl3/HCl 276 303 352 NaOAc 275 305(sh) 372 NaOAc/H3BO3 266 300 353 IR:V KBr max cm-1 3401, 1655, 1606, 1504 1HNMR (DMSD-d6,TMS) δppm 3.2~3.9 (6H, m) 3.9~5.1 (4H, 加D2O后消失) 5.68(1H,d,J=8.0) 6.12 (1H, d, J=2.0) 6.42 (1H, d, J=2.0) 6.86 (2H, d, J=9.0) 8.08 (2H, d, J=9.0) 请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填空,写出结晶Ⅰ的结构式,并指出 苷键的构型。

咪唑类化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很多

咪唑类化合物进行改性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改性化合物有卤代物、不饱和双键化合物、醇、环氧化物、醛或酮、羧酸、羧酸酯、金属盐等,具体改性方法和过程如下: 1 用卤代物改性 Veronique等利用不同的咪唑和各种氯甲酸酯反应,所得产物可用作环氧树脂的主固化剂和其它固化剂的促进剂。例如,100g的双酚A型缩水甘油酯(环氧值为5.54)与14.5g氯甲酸苯酯/2-苯基咪唑的反应产物混合时,在130℃下凝胶时间为6min15s,在150℃下凝胶时间为3min15s,在150℃下凝胶时间为2min30s。另外,苄基氯可作为咪唑的季胺化试剂,咪唑的季胺化反应首先发生在3位氮原子上,在碱性介质中转化为1位氮烷基咪唑,产物进一步烷基化得到1,3-二苄基咪唑,这种改性咪唑固化剂也具有较好的固化性能。 2 用不饱和双键化合物改性 Kaufman等通过咪唑或取代咪唑与含有不饱和双键的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然后再用脂肪酸或二元羧酸中和未反应的咪唑或取代咪唑来制备加合物,这些加合产物作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形成环氧树脂涂料。CN1221759A描述了用咪唑与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加成得到的加成产物与环氧树脂配方以粉末涂料形式制备和涂覆,用作涂层或作为层压制品的基质树脂。赵飞明、李非等利用2-甲基 咪唑和丙烯腈分别在苯和乙醇溶液中反应制得1-氰性气味及低毒性。该固化剂可中温固化环氧树脂,热变形温度高,其性能与芳香胺大体相同。且与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的相容性好,配料后适用活性

期长,且其固化物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3 用醇改性 陈也白以路易斯酸为催化剂,通过咪唑与醇反应,在约100℃反应10h制得咪唑类促进剂BMI。BMI为无色透明液体,黏度较低,挥发性低,无刺激性气味及低毒性。该固化剂可中温固化环氧树脂,热变形温度高,其性能与芳香胺大体相同。且与环氧树脂、酸酐类固化剂的相容性好,配料后适用活性期长,且其固化物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 4 用环氧化合物改性 Mckenzie等用咪唑与环氧化合物加成制备了新型咪唑固剂,200gEpon828TM 环氧树脂,87.8g2-苯基咪唑,300mL去离子水,于70℃下反应,当温度达到102℃时,将反应混合物倾于铝盘冷却,真空干燥得到产品,产品在室温为固体。Masahiko等将82份2-苯基咪唑与150份AER330环氧树脂溶解到400份二甲苯中反应,得到加成物(固化剂),取8份该加成物与100份环氧树脂AER331混合,得到混合物,120℃凝胶时间4.5min。我国的163固化剂、704固化剂和705固化剂分别是2-甲基咪唑与环氧丙烷异辛基醚、环氧丙烷丁基醚和环氧丙基异辛基醚的加成物。另外,在咪唑与环氧树脂的加成物上均匀地涂覆上聚异氰酸酯,也能提高该固化剂的储存稳定性和固化性能。 5 用醛或酮改性 文献指出,咪唑与醛的反应生成物与环氧树脂配合,可以用作涂料、

氨基吡啶的合成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与工艺 氨基吡啶的合成研究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氨基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杂环结构的环氨物质,在有机化工的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虑用。例如:4-二甲基氨基吡啶作为一种高效的催化剂可以催化酰化反应、酯化反应、Darkin West反应、O烷基化反应等,国内化学制药行业已成功地将其应用于乙(丙)酰螺旋霉素、青蒿素琥珀酸酯等原料药的生产中,改善了工艺条件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氯-3-氨基吡啶可作为粘度调剂,可以合成抗消化性溃疡药哌仑西平、二氨杂卓类抗艾滋病药,自细胞三烯生物合成抑制剂,也可以与苯胺重氮化反应后,再与酰胺耦台,合成得到偶氮染料。2,6-二氨基吡啶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作为多酚氧化酶反应的底物之一,作用于角蛋白纤维,有利于毛发的再生和保护:它也可咀作为偶合剂制备染发剂;或是制备分子传感器模型用于核苷酸碱的检测;它可直接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也可以制备用于生产止痛药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有效药物的重要中间体。3,4-二氨基吡啶可用于治疗Lambg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的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它也可以用于台成杀虫剂。2-氯-4-氨基吡啶可以合成制各卤代吡啶基酮肟类化合物作为药物和农用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由它合成所得的1-(2-氯4-吡啶基)-3-苯基脲,是一种活性很高的细胞分裂素,具有诱导愈伤组织生长,促进芽的发育,延缓植物衰老等生物活性。 4-氨基吡啶属氮杂环类化合物,它是一种用于制备药物、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化工原料,目前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例如,通过乙酰化、还原、成盐反应,可以制成抗生素4-乙酰胺基哌啶盐,通过烷基化、季铵化反应制成抗金球菌的抗生素:用于合成新型降压药吡那地尔,用于治疗神经方面的疾病如重症肌无力;大剂量时还可用作有效的发厥药;4-氨基吡啶能提高运动神经控制和感觉能力,降低慢性疼痛和痉挛状态脊髓疼痛;另外,在最近国际会议上曾有学者报道4-氨基吡啶作为新药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此外,4-氨基吡啶还是制各众多药物的中间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一步法合成及表征

2004年第24卷第7期,792~796 有机化学 Chinese J ournal of Organic C hem istry Vol.24,2004 No.7,792~796 #研究论文# 苯并咪唑类化合物一步法合成及表征 杨红伟a岳凡a封顺a王吉德X,a 刘爱华a陈华梅a郁开北b X (a新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乌鲁木齐830046) (b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610041) 摘要采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和邻苯二胺直接关环合成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12(对羟基苄基)222(对羟基苯基)-苯并咪唑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核磁分析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培养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化合物晶体.该晶体经X射线衍射确定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na2(1),a=210194 (7)nm,b=115657(4)nm,c=015498(1)n m,A=90b,B=90b,C=90b,V=117383(8)nm3,Z=4,M r=344140,D c=11316 g/cm3,L=0185cm-1,F(000)=728. 关键词苯并咪唑,合成,晶体结构 One2S tep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s Y AN G,Hong2Wei a Y UE,Fan a FEN G,Shun a WA NG,Ji2De X,a LI U,Ai2Hua a C HEN,Hua2M ei a Y U,Kai2Bei b (a Co llege o f Chemistry an d Chemical Enginee rin g,Xinjiang U nive rsity,U rumq i830046) (b Chengdu Institute o f O rgan ic Chemistry,Chin es e A cademy o f Sciences,Chengdu610041) Abstr act12(p2Methoxybenzyl)222(p2methoxyphenyl)2benzimidaz ole or12(p2hydroxybenzyl)222(p2hydroxyphenyl)2 benzimidazol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o2phenylenediamine with p2methoxybenzaldehyde or p2 hydroxybenzaldehyde,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and N M R spectra.Single crystals of12(p2 methoxybenz yl)222(p2methoxyphenyl)benzimidaz ole were obtained.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ystem,space group Pna2(1)with cell parameters:a=210194(7)nm,b=115657(4)nm,c=015498(1)nm,A=90b,B= 90b,C=90b,V=117383(8)nm3,Z=4,M r=344.40,D c=11316g/cm3,L=0185c m-1,F(000)=728. Keywords benzimidaz ole,synthesis,crystal structure 含苯并咪唑类衍生物能够抑制细菌和酵母菌生成,许多烷基苯并咪唑具有抗维生素B12的活性,其中一些具有抗病毒性质[1].含苯并咪唑配体的配位化学是配位化学领域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含苯并咪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常用作为SOD活性中心的模拟物[2].近年来,此类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日益成为杂环化学研究的热点[3].而文献报道的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一般用邻苯二胺及其衍生物与羧酸经多步反应或添加催化剂[4,5]反应而得.本文用对甲氧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直接合成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12(对羟基苄基)222(对羟基苯基)-苯并咪唑,方法简单,产率较高(60%以上).用DEP T13C N MR确定对羟基苯甲醛与邻苯二胺的反应产物不是双席夫碱型化合物,而是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用元素分析和I R进行了表征,并培养了12(对甲氧基苄基)22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的晶体,报道了其晶体结构. X E2mail:awangjd@https://www.360docs.net/doc/6e15675016.html, Received August15,2003;revised and accepted February10,2004. 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资助项目.

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

张健,韩孝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前言 咪唑及其衍生物主要用作环氧树脂的固化剂。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需用量逐年递增,目前这方面的用量达咪唑总产量的90%~95%。改性咪唑也常用于胶黏剂、密封剂、涂料、灌封材料及改性材料。 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LSI)传输速度的提高以及电子整机结构的简化,促使电子封装向小型化、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微电子封装形式也由外部保护向着内部连接转变。因此,相继出现了板上芯片(COB)、芯片尺寸封装(CsP)和多芯片模块(MCM)等低成本高效能的封装形式,所用的封装材料为各向异性导电胶膜(ACt)导电胶糊剂(NCP)。根据ACF和NCP在电子封装中的使用要求,配方中多采用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此类固化剂为咪唑衍生物经过化学改性来制备。它与环氧树脂组成的单组分胶黏剂。一般以胶膜和树脂糊的形式使用,通过加热激活固化反应。具有使用方便、在室温稳定和高温快速固化的特性,非常适合小、轻、薄的微电子封装。潜伏性固化剂的研究为近年微电子封装的热点和难点,一直是环氧树脂固化剂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每年都有大量专利出现。其中,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占据9o%以上的比例,因此其在微电子封装中占有重要地位。 1 、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的特点 咪唑衍生物通过与环氧树脂(环氧化合物)、异氰酸酯、脲形成加成物,与有机酸成盐,与金属盐形成络合物及微包胶囊等方式,制成咪唑类潜伏性固化剂。其获得潜伏性的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a.高熔点粉体咪唑化合物分散在环氧树脂中,热熔后与环氧树脂反应。 b.咪唑化合物粉体微包胶囊化(Micro—encapsulated),热压破壁固化剂溶出,与环氧树脂进行固化反应。 c .咪唑衍生物被某化合物结合(如成盐),常温与环氧树脂贮存稳定,高温时迅速解离。d.咪唑化合物l位上的活波H被取代,2位引入庞大侧基,对咪唑分子上的活性点(仲胺基、叔胺基)形成空间位阻,从而降低了它的反应活性,使之具有一定的潜伏性。 对于微电子封装用固化剂,由于考虑到封装材料快速固化性能,常采用b.C.d三中类型。 2 、咪唑类固化剂的固化机理 咪唑类固化剂的固化温度通常在120℃以下,所得的固化产物具有良好的耐潮湿性和耐热性,是-种常用的中温固化剂。在它的结构中存在着仲胺和叔胺,因而它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存在两种机理:-是仲胺基上的氢同环氧树脂反应生成仲羟基的反应。一是叔胺的阴离子催化环氧树脂进行开环成醚的聚合反应。一般而言,咪唑体系的贮存期很短,难以制成-液型胶粘剂,需要对它进行改性。 Cook等对咪唑化合物与双酚A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进行研究,提出如下反应机制:Scheme l为咪唑2,4位取代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历程,Scheme 2为咪唑l,2位取代化合物与环氧树脂固化反应历程。

对氨基吡啶合成的研究_赵岷

第21卷第2期锦州师范学院学报V ol.21N o.2 2000年6月Journal of J inzhou T eachers Co llege Jun.2000 对氨基吡啶合成的研究 赵 岷 李新华 (锦州师范学院,锦州,121000) 【摘 要】 研究了由吡啶制备对氨基吡啶的方法,在两个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一是用T S—1分子筛代替醋酸或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合成N—氧化吡啶的催化剂;其二是用Pd A l2O3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加氢制备对氨基吡啶。T S—1及Pd A l2O3作为催化剂不仅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设备的腐蚀。 【关键词】 对氨基吡啶,T S—1,催化氧化,催化还原 中图分类号:O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3X-(2000)02-41-04 对氨基吡啶是有机合成和医药合成的中间体,也是合成新型降压药吡那地尔的重要原料〔1〕。对氨基吡啶的合成路线如图l所示〔2、3〕: 图1 传统的方法采用醋酸或邻苯二甲酸酐为催化剂,使用30%双氧水氧化吡啶(I)制备N—氧化吡啶(II),再将( )直接用HNO3-H2SO4混酸硝化制备N—氧化对硝基吡啶( )。而氨基吡啶的合成一般在少量酸存在的条件下用金属还原( )制备。在该方法中,由于酸作催化剂,酸与金属作还原剂,一方面腐蚀了设备,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副产物的生成使后处理复杂,污染环境,并且产率不高。 本论文对上述合成方法在两方面进行了改进:其一是用T S—1分子筛作催化剂代替醋酸或邻苯二甲酸酐合成( );其二是用Pd A l2O3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加氢制备( ),并通过实验摸索出最佳反应条件,充分发挥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催化剂Pd A l2O3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PdC l2,加少量1N N aC l,在加热条件下使其溶解。将此溶液倒入盛有一定量Χ-A l2O3的 收稿日期:2000-02-26 作者简介:赵岷,女,39岁,硕士,从事结构化学和多相催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的应用举例 吡啶类化合物作为化学工业,特别是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应用范围很广,涉及医药中间体、医药制品、农药、农药中间体、饲料和饲料原料及其它多项领域。以下举例几种比较常见的吡啶类化合物。 3-甲基吡啶 3-甲基吡啶是最重要、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吡啶衍生物产品。3-甲基吡啶既是合成吡啶类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又是制备吡啶类农药的重要中间体,同时,也是合成抗糙皮病的维生素、烟酸、烟酰胺等的原料,亦可作溶剂、酒精变性剂、染料和树脂中间体,用来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防水剂和胶片感光剂添加物等。 3 -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在工业化合成法出现以前,3-甲基吡啶主要从煤焦油中获得。以煤焦油中的粗吡啶先脱渣得水吡啶,然后在填料塔内常压蒸馏,并用纯苯与水共沸蒸馏脱水,截取138℃~145℃馏分,可得纯度约95%的3 -甲基吡啶。由于焦化副产物中吡啶组分多、分离困难,产品产率不高,提取装置复杂,现已基本被合成法所替代。 以丙烯醛和氨为原料这是古老的制备3 -甲基吡啶的方法,早在1970 年John 等申请了专利,Helmut Beschke等采用由氧化铝、硝酸镁、氟化氢铵制备的催化剂,此催化剂中铝、镁、氟的原子比例是1000: 50:100,采用流化床反应器,反应过程中通入氮气作为稀释剂,对3 -甲基吡啶的催化选择性较高,收率达到48.5%,同时副产24.8%的吡啶。也有专利报道此方法合成3 -甲基吡啶收率可达66%。 乙醛与氨催化合成3-甲基吡啶时, 得到主要含3-甲基吡啶和4-甲基吡啶的混合物, 两者比例约为3:1.由于它们沸点接近, 性质相似, 用普通精馏法或其它分离方法如结晶、溶剂萃取等, 很难使二者得到经济有效的分离.采用对甲基苯磺酸为萃取剂可以明显提高萃取效率。 2 , 3一二氯吡啶: 2 , 3一二氯吡啶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泛应用于医药与农药研究领域"它是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酞胺与H G w 86 的关键中间体. 2 , 3 , 6一三氯吡啶还原法3 是2 , 3一二氯吡啶较早的一种合成方法, 以3一氯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文献报道较多, 主要有两条路线: 以乙酞次氟酸为试剂, 3一氯吡啶生成具有N 一F 键的一对共振体, 然后脱去H F 、二氯甲烷氯化, 选择性的生成2 ,3一二氯吡啶, 收率80 % 。该法由于吡啶3 位活性不够强, 亲电取代不易进行, 原料3一氯吡啶价格较高, 不宜工业化开发。 以2一氯一3一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合成2 , 3一二氯吡啶的方法其实是上面方法的一部分, 区别在于起始原料的不同"该合成法主要包括两步反应: 2-氯一3一氨基吡啶首先进行重氮化反应, 然后发生Sandmeyer 氯代反应得到2 , 3一二氯吡啶。反应试剂便宜易得,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4一二甲氨基吡啶: 用吡啶催化轻基化合物与酸配的反应, 是一种温和而可靠的酞化反应, 但是, 对于空间位阻较大的醇类的反应, 则酞化难于进行, 产率较低。1967 年,Litvinenk。和Kirichenk。在间氯苯胺的苯甲酞化的动力学研究中发现, 用4一二甲氨基吡啶(简称DMAP ) 代替吡啶时, 反应速率大大增加。 D M A P 的酞化催化作用之所以胜于吡啶和三乙胺等, 这是因为D M A P 亲核性极强,并且在非极性溶剂中与亲核试剂形成浓度很高的N 一酞基一4 二甲氨基吡啶盐。同时, 此盐分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乙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 黄酮和黄酮醇类 黄酮或黄酮醇的带Ⅰ是由B环桂皮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Ⅱ是由A环的苯甲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 黄酮和黄酮醇的UV光谱图形相似,仅带Ⅰ位置不同,黄酮带Ⅰ位于304~350nm,黄酮醇带Ⅰ位于358~385nm。利用带Ⅰ的峰位不同,可以区别这两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的B环或A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和形状。例如,7和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可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又如3-或5-位引入羟基,因能与C4=O形成氢键缔合,前者使带Ⅰ向红位移,后者使带Ⅰ、带Ⅱ均向红位移。B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带Ⅰ向红位移值(nm)也逐渐增加,但不能使带Ⅱ产生位移。有时(例如3',4'-位有2个羟基或2个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仅可能影响带Ⅱ的形状,使带Ⅱ歧分为双峰或1个主峰(Ⅱb位于短波处)和1个肩峰(sh)或弯曲(Ⅱa位于长波处)。 A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Ⅱ向红位移,而对带Ⅰ无影响,或影响甚微(但5-羟基例外)。 黄酮或黄酮醇的3-,5-或4'-羟基被甲基化或苷化后,可使带Ⅰ向紫位移,3-OH甲基化或 1.甲醇钠(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4'-OH,3、4'-二OH或3、3'、4'-三OH。

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胶凝性能

2013年5月周家吉等.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胶凝性能 45 吡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胶凝性能 周家吉,罗序中,王科军,柳辉金 (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 以琥珀酸和2,6一二氨基吡啶为原料,设计合成了2,6一二[Ⅳ一(羧乙基羰基)氨 基]吡啶(D A P),并研究了其胶凝性能。结果表明,D A P 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水凝胶,其最小胶凝浓度为43m g /m L ;当稳定凝胶在温度升至8l ℃时,凝胶坍塌形成沉淀;溶液为碱性时,D A P 不能形成水凝胶。x 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显示,该水凝胶具有多晶态纤维网络结构;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水凝胶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 [关键词] 吡啶衍生物水凝胶胶凝性能 超分子凝胶是由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水凝胶因 子通过分子间氢键、7r 一仃堆积、疏水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和电子转移等分子间非共价键相互作 用,自组装形成线型、纤维状或带状结构,继而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的聚集体,因其具有低毒、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以及容易制备等优点,在药物载体、组织工程、基因传递试剂、生物传感器和响应性材料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已成为研究的热点…。M enger 等旧。51深人研究了双电荷表面活性剂类胶凝情况,得到了可以形成凝胶的几个系列化合物。Shi nkai 等M 。7o 报道了利用巴比妥酸盐的衍生物和双胆固醇化合物、冠醚和二胺通过氢键互补作用形成双组分凝胶体系的研究成果。唐黎明等旧1以2,6一二氨基吡啶为母体,将琥珀酸接于母体两头,合成了一种超分子水凝胶单体,实现了氢键结合其水凝胶的形成与结构调控,并对水凝胶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 笔者以琥珀酸和2,6一二氨基吡啶为原料,设计合成同时含有羧基、吡啶基和酰胺基的化合物2,6一二[Ⅳ一(羧乙基羰基)氨基]吡啶(D A P)(反应原理见图l 旧1),探讨依靠分子间多个氢键的协同作用,以期制备稳定的水凝胶,并探究其胶凝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 O 以 O + U ||H 2N o N H 2 图1 2,6---[N -(羧乙基羰基)氨基]吡啶合成路线 1实验部分 1.1试剂 琥珀酸酐、2,6一二氨基吡啶、氯仿、乙醇、丙酮、二甲基亚砜,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公司。红外光谱测定时所用溶剂经过绝对无水 处理。 1.2目标产物的合成 将2.18g(0.02m 01)2,6一二氨基吡啶和 4.04 g(0.040 4 m 01)琥珀酸酐溶于装有25m L 二甲基亚砜的反应瓶中,在50℃下反应4h 后冷 却,将反应物倒人氯仿中,析出沉淀,过滤得灰褐色产物,用丙酮重结晶3次,得浅褐色粉末状产物 D A P ,产率为67.5%。1.3测定方法 1)核磁共振谱采用B r uker 公司A dvance 400 核磁共振仪,1H N M R (400M H z ,D M S O )测定结 果为:12.11(2H ,C O O H ),10.07(2H ,N H ),7.68(3H ,H ),2.66~2.64(4H ,C H 2),2.52(4H ,C H 2)。 2)红外光谱由N i col et A V A T A R 360型光谱 仪记录,采用D T G S 检测器,分辨率为4cm ~.固体红外采用K B r 压片法,凝胶的红外光谱采用C aF :基片,将凝胶样品置于CaF :基片得到气凝 胶后进行测定。 3)扫描电镜测定(SE M )。取少量新制备的有机凝胶覆涂于粘有导电纸的铜片上,摊平成一层薄膜,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冷冻干燥成干凝 收稿El 期:2013—03—04。 作者简介:周家吉,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超分子凝胶。 可 。~ g oi 人

新型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抗微生物研究

新型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相关抗微生物研究咪唑环是一类重要的高极性双氮五元芳香杂环,其独特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其衍生物与生物体系中的多种酶和受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咪唑环在人体代谢活性物质中的普遍存在表明它对发挥生物生理活性起着不可 或缺的作用。 咪唑类化合物特殊的生理性能和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使得基于咪唑的药物化学领域受到了特别的关注。首先咪唑环的引入有利于提高化合物水溶性。 其次作为三唑、噁唑、吡唑、噻唑、四唑、酰胺等的重要生物电子等排体,咪唑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活性分子的结构修饰改造,在药物化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喹诺酮是一类重要的以拓扑异构酶为靶点的合成抗菌类药物,在药物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众多,且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然而,随着近些年来喹诺酮类抗感染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全球性的耐药菌株频发,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新型抗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迫在眉睫。大量文献表明基于喹诺酮的结构修饰改造是研发新型、高效、抗耐药性强抗菌药的有效途径之一。 鉴于此,基于咪唑类化合物在国内外抗菌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现状,设计合成 了一系列新型的喹诺酮咪唑类抗菌化合物,探索了目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与条件,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以及构效关系的研究,还对高活性的目标分子进行了细胞毒性和人血清白蛋白的体外运输研究,同时还探究了高活性低毒的目标分子的抗菌作用机制,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新型喹诺酮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分别 以喹诺酮、环氧氯丙烷和邻苯二胺为原料,在乙腈做溶剂条件下经环化、亲核取代反应方便地得到化合物II-2a–c,再与不同取代的咪唑环及苯并咪唑环在乙

吡啶硫酮系列衍生物调查报告

CPT、ZPT国内技术及市场现状调查报告 一.、概述 吡啶硫酮锌(也称作:噻旺锌;双(2-硫代-1-氧化吡啶)锌;奥麦丁锌;1-氮氧化-2-巯基吡啶锌盐;ZPT等)外观为乳白色水分散体灰白色粉末状固体。具有渗透力较强、抑制细胞异常生长和抗微生物等功效,是安全高效的去屑止痒剂,并可延缓头发衰老,减少脱发,推迟白发产生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因此广泛用于医药、农药、染料、催化、船舶重工业等领域,可抑制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及霉菌的生长的作用使其也可以用于涂料和塑料等产品的杀菌剂。 吡啶硫酮铜(别称:奥麦丁铜; 1-氮氧化-2-巯基吡啶铜盐 CPT),外观为草绿色结晶型细粉末.是光谱、低毒、环保型真菌和细菌的抑菌剂和防雾剂,广泛用于民用涂料、胶黏剂和地毯中;还用于船舶防污漆,可以有效组织甲壳生物、海藻以及水生物附着船外壳与物体表面的附着,而不影响生态。由于CPT的低毒和稳定性,可添加进涂料中,是涂料呈现出凝胶的稳定性,延长储存时间,目前市场应用广泛,销量较大,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企业很少,大部分依赖进口,具有极大的潜力及广泛的空间。 毒副作用:在欧盟分类中,ZPT属于剧毒(T+)。虽然ZPT能以不超过1.5%的含量加入洗发水(普通洗发水中ZPT有效成分含量大约为1%)等日用化学品,但是大剂量接触或食用可能会有致命危险。2009年有研究指出,ZPT可能导致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的热休克并引起DNA损伤。

二.国内市场现状 吡啶硫酮系列衍生物对细菌、真菌和病毒有强力杀灭和抑制繁殖的效果, 能抗皮脂溢出, 常规用量下对人体无毒无害, 比如ZPT的显著去头屑效果使其广泛用于去屑止痒香波中。像宝洁著名品牌海飞丝中,该产品的添加使用已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吡啶硫酮系列衍生物生产成本不高, 国产价格一般为进口同类产品的2 /3甚至更少,以此生产附加值较高、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可观。 A.国内应用领域 1.洗发香波领域,需求呈逐年上涨趋势,主要为ZPT 50% ZPT50%,是吡啶硫酮锌(Zinc Pyrithione)的超细水悬浮液,化学结构式为: ZPT50在洗发水行业已有近30年的使用历史,去屑效果确切,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去屑剂。它的去屑机理是基于对产生头皮屑的卵状糠疹癣菌的强烈抑制作用。 超细粒径的ZPT-50的出现,增加了去屑效果,解决了沉淀问题。国产浙江丽晶掌握了ZPT-50的超细技术并用于生产,成功供应联合利华、丝宝、霸王、名臣和纳爱斯等知名厂家。 外观:白色乳液 含量:48~50%

二氢吡啶类药物

一、掌握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及主要理化性质;结构、性质与分析方法间的 关系,铈量法测定该类药物含量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熟悉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化学鉴别反应及有关物质检查的方法。 三、了解本类药物的其他鉴别试验及含量测定方法,及体内分析中样品的处理方法。 结构 ?苯基-1,4-二氢吡啶的母核 ?1,4-二氢吡啶环和NH基是必需基团,若二氢吡啶环氧化或还原,就会失去活性; ?2,6位多为低级烷基,至少一侧为低级烷基时有利于增加活性; ?3,5位酯基为必要基团,酯基中烷氧基不同时活性不同; 4位为苯环取代,苯环邻位或间位有吸电子基团时活性增强; 典型药物 1硝苯地平Nifedipine 2.尼群地平Nitrendipine

3.苯磺酸氨氯地平Amlodipine Besylate 4.非洛地平Felodipine 4. 5.拉西地平Lacidipine

6.伊拉地平Isradipine 7.尼伐地平Nilvadipine 8.盐酸尼卡地平Nicardipine Hydrochloride 二、主要理化性质

1.二氢吡啶环的还原性 二氢吡啶类药物分子中有二氢吡啶环,具有还原性。 可用氧化还原反应鉴别或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2.硝基的氧化性 苯环上大多有硝基,硝基具有氧化性,可被还原为芳伯氨基,进一步用重氮化-偶合反应鉴别。 3.二氢吡啶环氨基质子的解离性 与碱作用时,二氢吡啶环1,4-位氢均可发生解离,形成p-π共轭而发生颜色变化,利用该类反应可鉴别本类药物 4.稳定性 光不稳定性:二氢吡啶类化合物遇光极不稳定,易发生光化学歧化作用,因此二氢吡啶类药物的分析应该避光操作,同时应检查引入的特殊杂质。 5.旋光性v 二氢吡啶环的C4位多为手性碳原子,具有旋光性,但是临床药物大多为消旋体。 6.吸收光谱特性 含苯环,在紫外光区有吸收, 具特征红外吸收IR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吡啶类化合物的现状与发展 ?时间:2008-12-19 14:09:00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吡啶(Pyridine)是苯环上含有一个氮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六元杂环化合物,通常将吡啶及其衍生物统称为吡啶碱类,主要包括吡啶、2-甲基吡啶(2-MP)、3-甲基吡啶(3-MP)、4-甲基吡啶(4-MP)和2-甲基-5-乙基吡啶(MEP)。 吡啶类化合物主要用于生产除草剂百草枯(Paraquat)和敌草快(Diquat)、烟酸(Nicotinic acid)/烟酰胺(Niacinamide)及医药和农药的中间体,应用非常广泛,深加工前景相当广阔。 1、吡啶类化合物的生产方法 在吡啶类化合物中,最早被发现的是2-甲基吡啶(2-MP),1946年英国Anderson自煤焦油中分离得到,1951年Anderson从骨油中分离得到吡啶并作了鉴定,但煤焦油分离吡啶量有限,产量少,组分复杂,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以油代煤的变化,这种分离提取方法已不适应大批量工业化生产,逐步淘汰,而由化学合成法取代。工业方法生产吡啶类化合物主要对催化剂进行不断改进,产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40-50%提高到了80%左右。此外,又出现了以酮、醇、烯烃、炔烃等为原料催化合成吡啶类化合物的方法,但工艺尚不成熟且产率较低。当今,世界上95%的吡啶类化合物仍然是以醛和氨作为原料,经催化合成而得。 1.1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路线,绝大多数合成路线得到的是吡啶类混合物,很难得到单一产物。合成反应的最终产物随着反应条件、实验技术和催化剂的变化而变化。以羰基化合物和氨为原料的合成反应,通常采用固定床或流化床的多相催化法生产。此合成路线的反应原料价廉易得,仅需改变反应原料或原料比就能在同一装置中生产出各种吡啶化合物,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路线为国外工业生产采用,见表1。 表1 不同反应物所生成的吡啶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A. 6C-6C-6C B. 3C-6C-3C C. 6C-3C D. 6C-3C-6C E. 6C-3C-3C 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具有色原酮 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 C. 具有2-苯基色原酮 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 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 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OCH3 B. -CH2OH C. -OH D. 邻二羟基 E. 单糖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 B. 7,4/-位引入助色团 C. 3/,4/位引入助色团 D. 5-位引入羟基 E. 引入甲基 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A. 糖 B. 羰基 C. 酚羟基 D. 氧原子 E. 双键 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A. 3-OH黄酮 B. 5-OH黄酮 C. 5,7-二OH黄酮 D. 7,4/-二OH黄酮 E. 3/,4/-二OH黄酮 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A. 异黄酮 B. 黄酮 C. 二氢黄酮 D. 查耳酮 E. 花色素 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黄酮 B. 二氢黄酮 C. 黄酮苷 D. 异黄酮 E. 花色素 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黄酮 A.(1)>(2)>(3) B.(2)>(3)>(1) C.(3)>(2)>(1) D.(2)>(1)>(3) E.(1)>(3)>(2) 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测定 作者:佚名来源:发表时间:2006-04-12 浏览次数:299 字号:大中小 一、利用紫外光谱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由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出现在300~400n 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出现在240~280nm之间的吸收带称为带Ⅱ。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的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峰形和吸收强度不同,因此从紫外光谱可以推测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峰位(nm)组内区别组间区别 带Ⅰ带Ⅱ(峰位)(峰强) 黄酮310~350250~280 带Ⅰ不同Ⅰ、Ⅱ皆强 黄酮醇350~385250~280 异黄酮310~330(肩峰)245~275 带Ⅱ不同Ⅰ弱Ⅱ强 二氢黄酮(醇)300~330(肩峰)275~295 查耳酮340~390230~270(低强度) 带Ⅰ不同Ⅰ强Ⅱ弱 橙酮380~430230~270(低强度) 当向黄酮类化合物的甲醇(或乙醇)溶液中分别加入甲醇钠(NaOMe)、乙酸钠(N aOAc)、乙酸钠-硼酸(NaOAc-H3BO3)、三氯化铝或三氯化铝-盐酸(AlCl3/HCl)试剂能使黄酮的酚羟基离解或形成络合物等,导致光谱发生变化。据此变化可以判断各类化合物的结构,这些试剂对结构具有诊断意义,称为诊断试剂。 黄酮和黄酮醇类 (一)黄酮、黄酮醇类在甲醇中的UV光谱特征

黄酮或黄酮醇的带Ⅰ是由B环桂皮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带Ⅱ是由A环的苯甲酰基系统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吸收。 黄酮和黄酮醇的UV光谱图形相似,仅带Ⅰ位置不同,黄酮带Ⅰ位于304~350nm,黄酮醇带Ⅰ位于358~385nm。利用带Ⅰ的峰位不同,可以区别这两类化合物。 黄酮、黄酮醇的B环或A环上取代基的性质和位置不同将影响带Ⅰ或带Ⅱ的峰位和形状。例如,7和4′位引入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取代基,可引起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又如3-或5 -位引入羟基,因能与C4=O形成氢键缔合,前者使带Ⅰ向红位移,后者使带Ⅰ、带Ⅱ均向红位移。B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带Ⅰ向红位移值(nm)也逐渐增加,但不能使带Ⅱ产生位移。有时(例如3′,4′-位有2个羟基或2个甲氧基或亚甲二氧基)仅可能影响带Ⅱ的形状,使带Ⅱ歧分为双峰或1个主峰(Ⅱb位于短波处)和1个肩峰(sh)或弯曲(Ⅱa位于长波处)。 A环上的含氧取代基增加时,使带Ⅱ向红位移,而对带Ⅰ无影响,或影响甚微(但5-羟基例外)。 黄酮或黄酮醇的3-,5-或4′-羟基被甲基化或苷化后,可使带Ⅰ向紫位移,3-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328~357nm)与黄酮的带Ⅰ的波长范围重叠(且光谱曲线的形状也相似),5-OH甲基化使带Ⅰ和带Ⅱ都向紫位移5~15nm,4′-OH甲基化或苷化,使带Ⅰ向紫位移3~10nm。其他位置上的羟基取代对甲醇中的紫外光谱几乎没有影响。 (二)利用诊断试剂对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UV光谱的影响检出羟基位置 1.甲醇钠(NaOMe),主要是判断是否有4′-OH,3、4′-二OH或3、3′、4′-三OH。2.乙酸钠,较为突出的是判断是否有7-OH。[举例说明] 3.乙酸钠/硼酸主要判断A环或B环是否有邻二酚羟基(5,6-二OH除外)。[举例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