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胶体、电化学知识归纳

电离平衡、胶体、电化学知识归纳一、知识网络

电解质电

强电解质-无电解平衡

(完全电离)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部分电离,可逆)

概念

特征

影响

因素

实例

动:动态平衡,V(电离)=V(结合)

定:离子和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强弱

外因-温度、浓度

水的离子积

溶液的酸碱性与计算

盐类水解

酸碱中和滴定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实质

离子反应的规律

离子反应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共存

分散质分散剂溶液

胶体

浊液

种类

性质

聚沉

分离-滲析法

根据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根据分散剂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胶体稳定-同种胶体粒子带台州电荷

丁达尔现象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

加电解质

加“异性”胶体

加热

一、弱电解溶液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碱性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有机物、酸性氧化物等。

铜、NH3水溶液、CO2溶液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不能直接电离出离子。固体氯化纳、纯硫酸不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強酸、強碱、盐。強酸:HCIO4、H2SO4、HNO3、HCI、HBr、HI;強碱:NaOH、KOH、Ca(OH)2、Ba(OH)2、Ag(NH3)2OH;盐:一般的盐都是强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中学里盐只有 (CH3COO)2Pb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极性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例如:CH3COOH CH3COO-+H+Q<0

升高温度平衡正移,降低温度平衡逆移

增加醋酸的浓度平衡正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

加水稀释,平衡正移,氢离子物质的量增大,氢离子浓度减小

加入浓盐酸,平衡逆移,氢离子浓度增大。

4、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

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前提都是化合物

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4、强弱电解质通过实验进行判定的方法:(另:可根据类型进行判断)

(1)通过测定溶液的PH值来确定

(2)可通过溶液的PH变化程度来确定

(3)可通过盐是否水解来确定,若HA对应的盐NaA不水解,则可知HA为强酸

5、强酸(HA)与弱酸(HB)的区别:

①溶液的浓度相同时,PH(HA)<PH(HB)

②PH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 HA<C HB

③PH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 HA>PH HB

二、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离平衡:H2O H+ + OH- 水的离子积:K W = [H+]·[OH-]

25℃时, [H+]=[OH-] =10-7 mol/L ; K W = [H+]·[OH-] = 10-14

100℃时Kw=C(H+)•C(OH-)=10-6×10-6=10-12

注意: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值一定

K 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2)吸热(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①酸、碱:抑制水的电离, 25℃时,0.1mol/L的NaOH溶液中,0.1mol/L的盐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为10-13mol/L,说明水的电离平衡逆移。

②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③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溶液酸碱性

无条件,酸性:C(H+)>C(OH-) 中性:C(H+)=C(OH-) 碱性:C(H+)<C(OH-) 25℃时:酸性:C(H+) >10-7 C(OH-)< 10-7 PH<7

中性:C(H+) =C(OH-)= 10-7 PH=7

碱性:C(H+) <10-7 C(OH-) >10-7 PH>7

(2)、PH= -lg[H+]

注意: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PH<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

②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3)、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PH试纸——最简单的方法。操作:将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沾取未知液滴在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②只能读取整数值

(4

三、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

[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

[H+](或[OH-])=|[H+]V酸-[OH-]V碱| / (V酸+V碱)

四、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五、“酸、碱恰好中和”、自由H+与OH-恰好中和酸碱性判断方法

1、酸、碱恰好反应:恰好生成盐和水,看盐的水解判断溶液酸碱性。(无水解,呈中性)

2、自由H+与OH-恰好中和:生成盐和水,弱者剩余,弱者电离显性。(无弱者,呈中性)

六、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规律: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越弱越水解, 两弱相促进, 两强不水解;

②多元弱酸根,正酸根比酸式酸水解程度大,碱性更强; (如:Na2CO3>NaHCO3)

2、盐类水解的特点:(1)可逆(2)程度小(3)吸热

3、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②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③酸碱: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4、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溶液里也存在水的电离平衡及水的离子积)。

①只电离不水解:如HSO4-

②电离>水解,显酸性(如: HSO3-、H2PO4-)

③水解>电离,显碱性(如:HCO3-、HS-、HPO42-)

5、盐类水解的应用:

①混施化肥②泡沫灭火剂③FeCl3溶液止血剂④明矾净水⑤NH4Cl焊接金属⑥判断溶液酸碱性⑦比较盐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⑧判断离子共存⑨配制盐溶液⑩胶体制备

七、电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多元弱酸(多元弱酸盐)的电离(水解)的书写原则:分步书写

例:H2S的电离:H2S H+ + HS-; HS- H+ + S2-

例:Na2S的水解:H2O+ S2- HS- +OH- H2O + HS- H2S + OH-

注意:不管是水解还是电离,都决定于第一步,第二步一般相当微弱。

2、多元弱碱(多元弱碱盐)的电离(水解)书写原则:一步书写

例:Al3+ + 3H2O Al(OH)3 + 3H+

3、盐类水解后离子总浓度稍微减少。

八、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

1、基本原则:抓住溶液中微粒浓度必须满足的两种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

任何溶液均显电中性,各阳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各阴离子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的乘积之和

②物料守恒:

某原子的总量(或总浓度)=其以各种形式存在的所有微粒的量(或浓度)之和

2、同浓度的弱酸和其弱酸盐、同浓度的弱碱和其弱碱盐的电离和水解强弱规律:

①弱酸的电离>其对应弱酸盐的水解

例:CH3COOH 的电离>CH3COONa的水解, (实质不考虑水解即可)

②弱碱的电离>其对应弱碱盐的水解

例:NH3·H2O的电离>NH4Cl的水解,(实质不考虑水解即可)

九、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

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浓度的方法。中和滴定计算得到的是酸或碱的浓度,PH值计算得到的是氢离子的浓度。

2、操作过程:

检漏→洗涤仪器→用标准液、待测液分别润洗相应滴定管→装标准液→量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定操作→计算

(1)滴定操作:左手控制活塞或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2)滴速: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3)终点: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

3、误差分析:

滴定误差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读数误差:(已知酸碱放在滴定管中)

①滴前仰视,滴后平视,偏低②滴前俯视,滴后平视,偏高

③滴前平视,滴后仰视,偏高④滴前平视,滴后俯视,偏低

(2)洗涤误差:

①量取待测液的滴定管清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偏低

②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清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偏高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偏高

(3)气泡误差:

①滴定前,管尖有气泡,滴定后无,偏高②滴定前,管尖无气泡,滴定后有,偏低

(4)其它:

①振荡锥形瓶时使液体外溅, 偏低

②滴定后管尖悬挂有液滴未滴入锥形瓶中,偏高

4、强酸強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強酸強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酚酞或甲基橙。強酸弱碱中和选甲基橙,弱酸強碱中和选

酚酞。

十、电化学

1、电池形成的条件:①有活性不同两种金属(或其中一种为非金属)

②有电解质溶液③组成闭合回路

2、原电池电极判断规律:(“养父”)

较活泼的金属

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本身被氧化溶解) 较不活泼的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本身受保护) 3、原电池的重要应用:

①负极→加快反应速率 ②正极→金属的防护③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金属腐蚀和防护:

(1)腐蚀:化学腐蚀 、电化腐蚀

(2)防护:改变金属结构 、覆盖保护层 、电化学保护法(正极) 56、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书写技巧:

(酸性条件不能有氢氧根,碱性条件不能有氢离子)

H 2失电子变成H +,碱性条件下与HO -

结合成H 2O 。

若在原电池中,发现负极不能与电解质直接反应,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应为:

O 2得电子变成O 2-,酸性条件下与H +

结合成H 2O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与H 2O 反应生成 OH -,O 2+2H 2O+4e -=4OH -。

7、原电池的放电与充电的关系:

8、惰性电极电解池电极反应:

阴极: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金属活性表的逆顺序 阳极:非惰性电极阳极本身氧化;(“三羊开泰”)

惰性电极: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S 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9、电解过程产生H +、OH - 部位规律:

①H +放电的电极,该电极附近产生OH - 例:电解NaCl 溶液 ②OH -放电的电极,该电极附近产生H +

例:电解CuSO 4溶液

11、计算串联电路中各电极电解产物的计算原则:电量守恒

准确写出两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以阴阳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电量守恒)为纽带,对两极产物进行计算

如:Cu ~1/2O2~2Ag (各物质化合价变化值相等)

12、三池电极反应式或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①根据给出的两个电极反应式,写总的反应式:

使两个电极反应式得失电子数相等后,将两式相加,消去电子及相同的化学式即可

②给出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

确定电极反应类型→选离子,配电荷→配个数,巧用水→两式加,验总式

13、电解产物为气体:只能是H2、Cl2、O2可能。

胶体化学核心知识点

1.胶体的定义及分类 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分散质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 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如烟、雾等) 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Fe(OH)3胶体) 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2.胶体的不同表征方式 胶体分散体系分为单分散体系和多分散体系。 单分散系表征可以用分散度、比表面积法(不规则形状包括单参数法,双参数法和多参数法) 多分散体系可以用列表法、作图法,如粒子分布图,粒子累计分布图。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胶体的稳定性一般用zeta电位来表征。zeta电位为正,则胶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负,则胶粒带负电荷。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分散度越好,一般绝对值>30mV说明分散程度很好。胶体的流变性表征—黏度。可用毛细管黏度计,转筒黏度计测定。 3.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浊度仪,分别说明它们的检测原理 比色计 它是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比色计主要用途是对所测材料的颜色、色调、色值进行测定及分析。 工作原理:仪器自身带有一套从淡色到深色,分为红黄蓝三个颜色系列的标准滤色片。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颜色相减混合匹配原理。罗维朋比色计目镜筒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折射成90°并将观察视场

电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总结大全

第一章绪论 1, 电化学:研究两类导体的界面现象以及上面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 2, 电化学反应:在两类导体界面间进行的有电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电极反应) 3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4 电解质的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5 法拉第定律: 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产量成正比. 法拉第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电子导体中不包含离子导电的成分,而离子导体中也不包含电子导电的成分。 电化当量: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质量. 电流效率=当一定电量通过时,在电极上实际获得的产物质量/同一电量通过时根据法拉第定律应获得的产物质量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6离子水化:由于离子在水中出现而引起结构上的总变化。离子水化影响双电层呵极化,离子水化影响电解质的扩散系数和活度系数, 7水化热(焓):一定温度下,1mol自由气态离子由真空进入大量水中形成无限稀溶液时的热效应称为离子的水化热 8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9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主要指原水化膜(原水化数),但由于原水化膜与二级膜之间无严格界限,所以是近似值;是定性概念,不能计算与测量 只有离子停留的时间大于水分子取向的时间才能形成原水化膜,离子电荷越多,半径越小,离子水化数越大。 物质粒子在溶液中的传质方式有三种:即电迁移,扩散和对流. 10 离子在化学势梯度作用下的运动——扩散(稳态和非稳态) 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电迁移 11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 离子氛的概念:由于中心离子的电场是球形的,故这一层电荷的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我们将中心离子周围的这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氛。 (德拜-休克尔理论) 离子氛理论的 基本假设 1) 在稀溶液中,强电解质是完全电离的; 2)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引力; 3) 离子所形成的静电场是球形对称的(离子氛)每个离子可看成是点电荷; 4) 离子的静电能远小于离子的热运动能; 5) 溶液的介电常数约等于纯溶剂的介电常数。 中心离子的电荷与离子氛电荷的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将中心离子与离子氛和在一起考虑,它是电中性的。也就是说,可以把溶液中大量的离子与离子间的作用,完全集中在中心离子和离子氛间的相互作用。 离子氛电位:? 离子氛厚度:任取一个中心离子A :由于热运动和静电作用的双重作用的结果使得只在与球心距离≥δ的空间内有离子氛电荷存在,把上述两个带电体相互作用的有效距离确定为 κ-1,称为离子氛厚度(半径)。 2 12200111000??? ?=∑-i i A R Z c N e kT K εε

电离平衡、胶体、电化学知识归纳

电离平衡、胶体、电化学知识归纳一、知识网络 电解质电 解 质 的 电 离 平 衡 强电解质-无电解平衡 (完全电离)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 (部分电离,可逆) 概念 特征 影响 因素 实例 动:动态平衡,V(电离)=V(结合) 定:离子和分子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强弱 外因-温度、浓度 水 的 电 离 平 衡 水的离子积 溶液的酸碱性与计算 盐类水解 酸碱中和滴定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离 子 反 应 实质 离子反应的规律 离子反应方程式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共存 分 散 系 分散质分散剂溶液 胶体 浊液 种类 性质 聚沉 分离-滲析法 根据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根据分散剂分-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胶体稳定-同种胶体粒子带台州电荷 丁达尔现象 布朗运动 电泳现象 加电解质 加“异性”胶体 加热 一、弱电解溶液 1、定义: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碱性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有机物、酸性氧化物等。 铜、NH3水溶液、CO2溶液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因为它们不能直接电离出离子。固体氯化纳、纯硫酸不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強酸、強碱、盐。強酸:HCIO4、H2SO4、HNO3、HCI、HBr、HI;強碱:NaOH、KOH、Ca(OH)2、Ba(OH)2、Ag(NH3)2OH;盐:一般的盐都是强电解质,BaSO4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中学里盐只有 (CH3COO)2Pb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是由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决定。

化学胶体知识点

化学胶体知识点 化学胶体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种是固体的、维持着空间网状结构的分散体系。在化学胶体中,存在着胶体粒子和连续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胶体系统的性质和行为。化学胶体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对象,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 一、胶体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胶体是由胶体粒子和连续相组成的分散体系。胶体粒子的尺寸通常在1到1000纳米之间,介于分子和晶体之间。胶体粒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连续相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胶体的特点包括: 1. 可见性:胶体粒子的尺寸远大于分子,因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 2. 分散性:胶体粒子在连续相中均匀分散,不易沉积和沉淀。 3. 敏感性:胶体系统对温度、电场、pH值等外界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4. 稳定性:胶体粒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和排斥力,使得胶体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存在。 二、胶体的分类 化学胶体根据胶体粒子的物理状态和连续相的性质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类型:

1. 溶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溶胶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如胶体金溶液、胶体二氧化硅溶液等。 2. 凝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凝胶具有固体的形态和流动性,如胶体石墨、胶体二氧化硅凝胶等。 3. 粉体: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固体。粉体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性能,如烟雾、粉尘等。 4. 真胶:连续相为液体,胶体粒子为固体。真胶具有高度的黏性和弹性,如橡胶、明胶等。 5. 气溶胶:连续相为气体,胶体粒子为液体或固体。气溶胶具有较长的悬浮时间和较大的扩散能力,如大气中的水滴、尘埃等。 三、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1. 光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的尺寸与可见光波长相当,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特殊的光学性质,如散射、吸收和折射等。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光学传感、光学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 电学性质: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体溶液会呈现出电导性和电泳性等特殊的电学性质。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电化学、电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热学性质:胶体溶液在受热时会发生相变,如凝胶的溶胶化、溶胶的胶化等。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热传导、热稳定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4. 流变性质:胶体溶液的流变性质与胶体粒子的浓度、粒径和形状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性质使得胶体在涂料、润滑剂等领域有着重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 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与 K 的关系: 与 的关系: 当λ趋于一个极限值时,称为无限稀释溶液当量电导或极限当量电导。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可以完全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离子的运动是独立的,这时电解质溶液的当量电导等于电解质全部电离后所产生的离子当量电导之和: 同一离子在任何无限稀溶液中极限当量电导值不变! 离子淌度:单位场强(V/cm )下的离子迁移速度,又称离子绝对运动速度。 离子迁移数:某种离子迁移的电量在溶液中各种离子迁移的总电量中所占的百分数。 或 第二章 电化学热力学 i i i x αγ= ∑= 22 1 i i z m I I A ⋅-=± γlog L A G κ= KV =λN c N c k 1000 =λ-++=000λλλ

电化学知识梳理

电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1.原电池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1 原电池原理 ①、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②、形成条件:①活动性不同的两电极(连接);②电解质溶液(插入其中并与电极自发反应);③电极形成闭合电路④能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电极名称: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一极)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入的一极) ④、电极反应: 负极:氧化反应,金属失电子 正极: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阴离子得电子或氧气得电子(吸氧腐蚀) ⑤、电子流向: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锌-铜电池,负极-Zn,正极-Cu。 负极:Zn-2e=Zn2+,电解质溶液——稀硫酸。 正极:2H++2e=H2↑ 总反应:2H++Zn=H2↑+Zn2+ 注意:如果在铜锌的导线中加一个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偏转。随时间的延续,电流计指针的偏转角度逐渐减小。 盐桥的作用:盐桥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 例如:铜锌原电池中用到了盐桥 现象: ⑴、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有电流通过。从检流计指针偏转的方 向可以知道电流的方向是Cu极→Zn极。根据电流是从正极流向 负极,因此,Zn极为负极,Cu极为正极。而电子流动的方向却相 反,从Zn极→Cu极。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流入的一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一般说来,由两种金属所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是正极。其原理正是置换反应,负极金属逐渐溶解为离子进入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称重表明,Zn棒减轻,Cu棒增重。 ⑵、取出盐桥,检流计指针归零,重新放入盐桥,指针又发生偏转,说明盐桥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盐桥是装有饱和KCl琼脂溶胶的U形管,溶液不致流出来,但离子则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胶体电池 知识点总结

胶体电池知识点总结 一、胶体电池的原理 胶体电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胶体物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储存和释放 电能。在电解质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胶体物质后,这些胶体物质会在电场中发生移动,产生 电化学反应,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当需要释放电能时,胶体物质再次在电场中运动, 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输出。因此,胶体电池的存储能量是通过这种胶体物质的移动 实现的。 二、胶体电池的结构 胶体电池通常由电解质、两个电极和储能膜组成。其中,电解质起着导电作用,胶体物质 的移动主要发生在电解质中。两个电极分别是正极和负极,它们分别负责储存和释放电能。储能膜则起到隔离电解质和保护电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胶体物质的移动和化学反应。 三、胶体电池的性能 1. 高效能:胶体电池的能量储存密度和放电密度较高,能够满足大部分的能源需求。 2. 长寿命:胶体电池的使用寿命长,能够进行多次循环充放电,并且在长时间的使用中能 够保持较高的性能。 3. 环保:胶体电池所含的材料大多来源于可再生资源,且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少, 对环境影响小。 4. 安全性:胶体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爆炸等安全问题,能够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四、胶体电池的应用 1. 军事领域:胶体电池可以作为军事装备的能源供应设备,满足作战和训练等需求。 2. 民用领域:胶体电池可以用于储存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可以用于电动汽车、 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电源供应。 3. 工业领域:胶体电池可以用于储存电网的电能,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胶体电池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能源存储设备,它不仅具有高效能、 长寿命和环保等优点,而且在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能源问 题的日益严重,相信胶体电池将会成为未来能源存储的重要选择。

有关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梳理

有关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学会归纳总结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梳理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高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梳理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三、电解质理论 电解质理论重点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酸碱中和反应中有关弱电解质参与的计算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原理,水的离子积常数及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的有关计算和pH的计算,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不同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应用,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理论与生物学科之间的渗透等。重要知识点有: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及计算。 2.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特别是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共存问题。 四、电化学理论 电化学理论包括原电池理论和电解理论。原电池理论的主要内容:判断某装置是否是原电池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书写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及两极区溶液的pH的变化以及电池工作时溶液中离子的运动方向; 新型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特别注意的是高考关注的日常生活、新技术内容有很多与原电池相关,还要注意这部分内容的命题往往与化学实验、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知识伴随在一起。 同时原电池与生物、物理知识相互渗透如生物电、废旧电池的危害、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电池效率等都是理综命题的热点之一。电解原理包括判断电解池、电解池的阴阳极及两极工作时的电极反应式;判断电解池工作中和工作后溶液和两极区溶液的pH变化;电解原理的应用及电解的有关计算。命题特点与化学其它内容综合,电解原理与物理知识联系紧密,学科间综合问题。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应用 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及其在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中应用的科学。电化学反应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电化学除了是一种有趣的研究对象,还有着丰富的应用,比如电解制氢、锂离子电池等。 一、电化学的基础概念 在电化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电极和电解质。 1.电极 电极是一个能够导电的固体界面,在电解质中通常是金属或碳材料。电极分为阳极和阴极,其中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阳极与阴极之间有一个电势差产生。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电极对应着各自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反应产物往往因各种因素而不同。 2.电解质

电解质是指能够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离解成离子的化合物。当电 解质与电极接触时,电极表面就会出现一层电生化膜,其中正负 离子进出电生化膜的速度与电动势和水溶液中的离子活度有关。 二、电化学反应方程式 在电解质中,金属电极一般包括离子化反应和电极化反应。 1.离子化反应 在电解质中,离子化反应是指电解质分解为离子,产生电解液。离子化反应中产生的离子与电极的电荷运动,在电解质中建立局 部电势,进而导致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2.电极化反应 电极化反应是指离子在电极表面吸附和电化学变化的过程。在 电解液中,离子吸附到金属电极表面上,成为带电荷状态的密集层。

三、电化学发生的偶联反应 在电解液中,电极上化学反应的发生是与电极上阴阳极的极性 和电解质的反应有关。偶联反应包含了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 和化合物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了电子的转移,即电池电势,反应过 程中会伴随着电流的产生。在电解质溶液中,还原电极和氧化电 极分别对应相应的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反应产物也是不同的。 2.酸碱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电极的反应是在离子中发生的,其反应过程中 存在电离和中和过程。在电解质溶液中,酸反应对应的是氢(H+)的还原反应,而碱反应则对应氢氧离子(OH-)的氧化反应。 3.化合物反应

胶体化学核心知识点

1.胶体的定义及分类 胶体〔Colloid〕又称胶状分散体〔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种较均匀混合物,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相,另一种连续相。分散质的一局部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 按照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 气溶胶——以气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液态或固态。〔如烟、雾等〕 液溶胶——以液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Fe(OH)3胶体〕 固溶胶——以固体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有色玻璃、烟水晶〕 按分散质的不同可分为: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如:烟,云,雾是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是液溶胶;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是分子胶体,土壤是粒子胶体。 2.胶体的不同表征方式 胶体分散体系分为单分散体系和多分散体系。

单分散系表征可以用分散度、比外表积法〔不规则形状包括单参数法,双参数法和多参数法〕 多分散体系可以用列表法、作图法,如粒子分布图,粒子累计分布图。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 胶体的稳定性一般用zeta电位来表征。zeta电位为正,则胶粒带正电荷,zeta电位为负,则胶粒带负电荷。zeta电位绝对值越高,稳定性越好,分散度越好,一般绝对值>30mV说明分散程度很好。胶体的流变性表征—黏度。可用毛细管黏度计,转筒黏度计测定。 3.有两种利用光学性质测定胶体溶液浓度的仪器;比色计和浊度仪,分别说明它们的检测原理 比色计 它是一种测量材料彩色特征的仪器。比色计主要用途是对所测材料的颜色、色调、色值进展测定及分析。 工作原理:仪器自身带有一套从淡色到深色,分为红黄蓝三个颜色系列的标准滤色片。仪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颜色相减混合匹配原理。罗维朋比色计目镜筒的光学系统将光线折射成90°并将观察视场分成可同时观察的左右两个局部,其中一局部是观察样品色的视场;另一局部是观察参比色〔即罗维朋色度单位标准滤色片〕的视场。适中选择滤色片组合以到达与被测样品颜色的最正确匹配,此时仪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反应和电解的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反应和电解的实 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化学反应和电解的实验 电化学反应和电解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电化学反应涉及到化学物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化学反应;而电解则是利用电能使离子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下面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电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是指涉及到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引发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一般发生在电解槽中,其基本过程是:正电极上产生氧化反应,负电极上产生还原反应,而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则在电解过程中发生运动。 1.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一般发生在正电极上。常见的氧化反应有金属溶解、非金属生成氧化物等。以铁为例,当铁处于电解质溶液中时,发生如下反应: Fe -> Fe2+ + 2e- 这就是铁的氧化反应,其中Fe表示铁原子,Fe2+表示二价的铁离子,2e-表示失去的电子。 2. 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一般发生在负电极上。常见的还原反应有气体析出、金属析出等。以氯离子为例,当氯离子处于电解质溶液中时,发生如下反应: 2Cl- - 2e- -> Cl2 这就是氯离子的还原反应,其中Cl-表示氯离子,2e-表示获得的电子,Cl2表示氯气。 3.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运动 在电化学反应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会发生运动,这种运动又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运动。在电解槽中,带负电的阴离子朝阳极(正电极)移动,带正电的阳离子朝阴极(负电极)移动。这种离子的运动是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导实现的。 二、电解的实验 电解是利用电能使离子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电解实验。 1. 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实验常用于制取氢气和氧气。实验装置通常包括水槽、两根导电棒(即电极)和直流电源。当通电后,正极上产生氧气,负极上产生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 -> 2H2 + O2 其中2H2O表示水分子,2H2表示氢气,O2表示氧气。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电子和离子在电解溶液中的反应性能,以及电解溶液对电导率、电位等影响的重要学科。它涉及电解质和电解溶液的电离状态,阳极还原氧化物和阴极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参与水质电解的水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等多方面。 1、电解质的电离状态:电解质的电离状态可以描述它内部的结构,是电化学反应的基础。它指的是一种特殊化学物质在给定条件下,其在溶液中产生正负离子的程度,由此反映出它能够承受的电位强度。 2、阴极氧化物与阳极还原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阴极氧化物的氧化反应在电解溶液中的氧 化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阴极氧化物通常会在氧化过程中吸收电子而产生阳极还原物;阳极还原物则会从溶液中吸收电子以完成还原反应。 3、参与水质电解的水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水分解反应是指电解溶液中水分子由于电场 的作用拆解成H+离子和OH-离子;而络合反应指水分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H+离子和OH-离子 的络合,形成H2O分子,从而稳定电解溶液的PH值,而水分解和络合反应又是电解溶液中 的电离平衡反应,它们的平衡常数为水离子均衡常数。 4、电解溶液对电位的影响:电解溶液有很强的稳定性,包括电位稳定性,电导率稳定性 和pH稳定性。电位是指溶液中电子流动的势能,即溶质对另一种溶质的表示,电位可以反映 溶液的离子浓度,它是电解溶液中电子移动的最基本参数。 5、电解溶液对电导率的影响:电导率是指溶液中电子流动的速率,它是电解溶液中电子 移动的第二个基本参数,它可以反映溶液的分解程度和稳定性。电导率受溶液的离子浓度、电位、电解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电解溶液的整体性能时,需要仔细考虑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 总之,电化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原理是电子和离子在电解溶液中的反应性能,以及电解溶液对电导率、电位等影响。它涉及电解质和电解溶液的电离状态,阳极还原氧化物和阴极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参与水质电解的水分解反应和络合反应等,为理解电化学反应提供重要的知识与基础。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第一章绪论两类导体: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原电池(+)电解池(-)电解质分类: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活度与活度系数: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符号为G,单位为S ( 1S =1/Ω)。 第二章是电化学热力学界面:不同于基体的两相界面上的过渡层。相间电位:两相接触时存在于界面层的电位差。产生电位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包括偶极子)分布不均匀。形成相间电位的可能情况:1。残余电荷层:带电粒子在两相间的转移或外部电源对界面两侧的充电;2.吸附双电层:界面层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附量不同,使界面和相体带等量相反的电荷;3.偶极层:极性分子在界面溶液侧定向排列;4.金属表面电势:各种短程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表面电势差。 液体接界电位:两种成分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时的相间电位。 原因:各种离子迁移率不同。 盐桥:饱和KCl溶液中加入3%琼脂。 作用:由于K+、Cl-的扩散速度接近,液体接界电位可以保持恒定。 电池进行可逆变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电池中的化学变化是可逆的,即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 2.电池中能量的转化是可逆的,即电能或化学能没有转化为热能而流失。 原电池电动势:原电池短路时的端电压(即两电极间的相对电位差)。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与 K 的关系: 与 的关系: 当λ趋于一个极限值时,称为无限稀释溶液当量电导或极限当量电导。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可以完全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离子的运动 i i i x αγ=∑ =2 2 1i i z m I I A ⋅-=±γlog L A G κ= KV =λN c N c k 1000=λ- ++=000λλλ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电化学)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精品】电解质溶液胶体

电解质溶液胶体 一、考纲要求 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及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概念,以及电离度的概念。 3.理解水的电离,溶液PH值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甲基橙)在溶液中的变化。 4.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 5.理解原电池原理。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防腐蚀方法。 6.了解电解和电镀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二、知识结构

装置系 主要类别强酸、强碱和 大多数盐 弱酸、弱 碱 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 盐,弱酸弱碱盐 干电池蓄电 池高能电 池,燃料电 池 气溶胶, 液溶胶, 固体胶 举例NaCl、KNO3CH3COOH NH3·H2O S2-+H2O HS-+OH- Al3++3H2O Al(OH)3+ 3H+ 电镀 精炼 铜 淀粉溶 液, Fe(OH)3 胶体溶液 三、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 理解时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对化合物而言,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化合物在熔化或溶解于水时能否导电,是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但要注意有些物质其水溶液虽能导电,但它们并非电解质。如NH3、SO2溶于水均能导电,但并不是它们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离子,而是它们与H2O反应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电离出离子而导电,所以氨气、二氧化硫都不是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能全 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强极性共价化 合物 弱极性共价化合物物质类别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酸、弱碱 离子浓度大小 导电能力强弱

盐类的水解难溶物的电离平衡电化学

盐类的水解 一. 盐类的水解 1.实质,盐电离,弱酸的阴离子结合H+,弱碱的阳离子结合OH-,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增大,c(H+)≠c(OH-),溶液呈现酸性或者碱性 2.特点,程度微弱,属于可逆反应,,是的逆反应。 3.水解的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4.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一般盐类的水解程度小,如果产物易分解(如氨水,碳酸)也不写成分解产物的形式 Eg:氯化铵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分布进行,以第一步为主,一般只写第一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Eg:碳酸钠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多元弱碱盐的水解方程式一步写完 Eg:氯化铁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若阴、阳离子水解相互促进,由于水解程度较大,书写要用等号,气体,沉淀符号 Eg:碳酸氢钠与氯化铝混合溶液: 常见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组合有:铝离子和碳酸根,碳酸氢很,硫离子,硫氢根,偏铝酸根,以及铁离子与碳酸根,碳酸氢根 二. 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 1.内因,酸或者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 2.外因,改变温度,浓度,外加酸碱水解平衡的移动水解程度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 三. 盐类水解反应的运用 1,除油污,用热纯碱溶液清洗的原因? 2,配制盐溶液,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抑制铁离子水解,因加入 3,作净水剂,铝盐净水原理用 4,制备物质,用氯化钛制备氧化钛的反应可表示为 制备硫化铝不能在溶液中进行的原因 问题:配制硫酸亚铁时,为何要加入硫酸,并加入少量铁屑? 四. 1.离子浓度的定量关系电荷守恒式物料守恒式 2.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多元弱酸溶液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 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比较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水解反应 NH+4+H2O NH3·H2O+H+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盐类水解反应的逆反应是中和反应 2.一定条件下,CH3COONa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H3COO-+H2O CH3COOH+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NaOH固体,c(CH3COO-)增大 B.加入少量FeCl3固体,c(CH3COO-)增大 C.稀释溶液,溶液的pH增大 D.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c(Na+)>c(CH3COO-)>c(H+)>c(OH-) 3.下列运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 ) 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教学讲义学生版-电解质 电离平衡 PH计算 盐类水解 酸碱中和滴定 沉淀溶解平衡

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pH的定义,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化学平衡的延伸和应用,也是高考中考点分布较多的内容之一。其中沉淀溶解平衡是新课标中新增的知识点,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其考查主要内容有:①电离平衡。②酸、碱混合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及pH的简单计算。③盐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及盐溶液蒸干(或灼烧)后产物的判断。④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⑤沉淀的溶解平衡及沉淀的转化。 从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沉淀的溶解平衡和转化是主流试题。此类题目考查的内容既与盐的水解有关,又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关。题目不仅偏重考查粒子的浓度大小顺序,而且还侧重溶液中的各种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关系的考查,从而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灵活性和技巧性。 一、电解质 1.强、弱电解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 2.强、弱电解质与化学键的关系 一般电解质的键型不同,电离程度就不同,已知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如强碱(NaOH、KOH等)、大部分盐类(如NaCl、CaCl2)以及强极性共价化合物(如HCl、H2SO4),在水分子作用下能够全部电离,我们称这种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物质为强电解质。而含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如CH3COOH、NH3·H2O、H2O等,在水中仅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但是,仅从键型来区分强、弱电解质是不全面的,即使强极性共价化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