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整理(第二章)

第二章 蜂窝组网技术

● 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指出小区制的主要优点。

小容量的大区制

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要大

利用分集接收等技术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

大容量的小区制

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 简述越区切换的基本概念。什么是MAHO ?

当正在通话的移动台进入相邻无线小区时,业务信道自动切换到相邻小区基站,从而不中断通信过程。

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每个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中接收信号能量,并且将这些检测数据连续地回送给当前为它服务的基站。

● 什么是同频干扰?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

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

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增加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

了减小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 另外,可以采用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采用六边形的原因

用最小的小区数就能覆盖整个地理区域

最接近于全向的基站天线和自由空间传播的全向辐射模式

● 中心激励(center-excited):

基站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 (edge-excited) :

基站设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度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

● 绘出单位无线小区簇的小区个数N=4时,三个簇彼此邻接时的结构图形。小区半径为

R 时,相邻簇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如何确定?

D=根号(3*N )*R

● 用六边形表示一个小区,使相邻小区无空隙,则每一簇的小区数量N 满足什么关系式? j ij i N 2

2++=N=4,7,12.J=2,I=0.1.2

● 说明改善蜂窝系统容量的三种方法以及各自的原理。

小区分裂(Cell splitting );小区分裂就是一种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小区的方法. 分裂后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地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整个服务区基站数目增加

扇区划分(Sectering):蜂窝系统中的同频干扰可以通过使用定向天线代替基站中单独的一根全向天线来减小,其中每个定向天线辐射某一特定的扇区。由于使用了定向天线,小区将只接收同频小区中一部分小区的干扰。这种使用定向天线来减小同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的技术叫做裂向。

采用裂向技术以后,在某个小区中使用的信道就分为分散的组,每组只在某个扇区中使用

新微小区(Novel microcell zone):基于7小区复用的微小区概念,如图所示。在这个方案中,每3个(或者更多)区域站点(在图中以Tx/Rx表示)与一个单独的基站相连,并且共享同样的无线设备。各微小区用同轴电缆、光导纤维或微波链路与基站连接。多个微小区和一个基站组成一个小区,由信号最强的微小区来服务。天线安装在小区外边缘。

7、某基站共有10个信道,现容纳300户,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3erl,问此时的呼损率为多少?如用户数及忙时话务量不变,呼损率降为5%,求所需增加的信道数。

8、GSM组网,采用43频率复用方式,每个基站区三个120度扇区覆盖.采用等频距配置法,对第1~40号频道进行配置。若每用户忙时平均呼叫2次,每次呼叫平均时长1分钟,要求呼损率为B=5%,求每个基站区所容纳的用户数和信道利用率。

9、说明CDMA方式与FDMA、TDMA方式相比有哪些突出优点?

●FDMA频谱分割原理

每个用户分配一个信道,即一对频谱;

较高的频谱用作前向信道,即基站向移动台方向的信道。

较低的频谱用作反向信道,即移动台向基站方向的信道

设置频道间隔,以免因系统的频率漂移造成频道间重叠

前向信道与反向信道之间设有保护频带

用户频道之间,设有保护频隙

●TDMA工作原理

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

每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

基站按时隙排列顺序发收信号,各移动台在指定的时隙内收发信号。

●CDMA的工作原理

码分多址系统为每个用户分配了各自特定的地址码,利用公共信道来传输信息;

CDMA系统的地址码相互具有准正交性,以区别地址,而在频率、时间和空间上都可能重叠;

系统的接收端必须有完全一致的本地地址码,才能对接收的信号进行相关检测。

●CDMA系统的特点:

多用户共享同一频率;通信容量大;容量的软特性由于信号被扩展在一较宽频谱上而可以减小多径衰落;信道数据速率很高,无需自适应均衡;平滑的软切换和有效的宏分集,不会引起通信中断;低信号功率谱密度的好处:抗窄带干扰能力强对窄带系统的干扰很小,可以与其它系统共用频段

●每当移动台处于小区边缘时,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站向该移动台发送相同的信

号,移动台的分集接收机能同时接收合并这些信号,此时处于宏分集状态

●当某一基站的信号强于当前基站信号且稳定后,移动台才切换到该基站的控制上去,这

种切换可以在通信的过程中平滑完成,称为软切换。

●为什么说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这种功能有何好处?

多增加一个用户只会使通信质量略有下降,不会出现硬阻塞现象;

12、若窄带CDMA系统的有效频带宽度为1.2288MHz,语音编码速率为9.6kbit/s,比特能量与噪声功率谱密度比为6dB,话音占空比d=0.35,扇形分区系数G=2.55,信道复用效率F =0.6,则CDMA的扩频增益和系统容量为多少?

●什么是远近效应?如何克服?

“远-近”效应(Near-Far Effect)

原因移动用户所在的位置的变化以及深衰落的存在,会使基站接收到的各用户信号功率相差很大,强信号对弱信号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解决方法使用反向功率控制。

●信道切换

将处于通话状态的MS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

实现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缝隙”覆盖,即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发生信道切换的原因

信号的强度或质量下降到由系统规定的一定参数以下,此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信号强度较强的相邻小区。由移动台发起。

由于某小区业务信道容量全被占用或几乎全被占用,这时移动台被切换到业务信道容量较空闲的相邻小区。由上级实体发起。

●位置管理

目的把一个呼叫传送到随机移动的用户

主要任务

位置登记已知移动台的实时位置信息时,更新位置数据库和认证移动台

呼叫传递在有呼叫给移动台的情况下,根据HLR(归属寄存器)和VLR(V访问寄存器)中可用的位置信息来定位移动台。

●信道配置分区分组配置法等频距配置法

●等频距配置法:频距配置时可根据簇内的小区数N来确定同一信道组内各信道之间的

频率间隔。第一组用(1,1+N,1+2N,1+3N,…),第二组用(2,2+N,2+2N,2+3N,…), …,第N组用(N,2N,3N,4N,…)等,每组内相邻频道间隔都为N。

●7×3复用方式如果是顶点激励,每个基站配置三组信道,向三个方向辐射,例如N=7,

每个簇就需要有7×3 =21个信道组,叫做7×3复用方式。每组内相邻频道间隔都为21。7×3复用方式主要用于模拟系统组网

●4×3频率复用方式GSM系统中最基本的频率复用方式为4×3频率复用方式,“4”

表示4个基站,“3”表示每个基站3个小区组成,这12个扇形小区为一个频率复用簇,同一簇中频率不能被复用。这种频率复用方式由于同频复用距离大,能够比较可靠地满足GSM体制对同频干扰保护比和邻频干扰保护比的指标要求,使GSM网络运行质量好、安全性高。由于BCCH载频的重要性及其不能采用下行功控、DTX等抗干扰手段,BCCH载频必须采用4×3或更宽松的频率复用模式

移动通信原理-整理(第三章)

1、说出GSM下列各主要参数 (1)上下行频段 GSM900: 下行935-960 上行890-915 Dsc1800: 下行1710-1785上行1805-1880 (2)双工间隔 45、95MHZ (3)载频间隔 200KHz (4)总频道个数 124、374 (5)每载波时隙数每载频信道数 8 (6)话音编码方式与编码速率 (7)调制方式 GMSK (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8)中心频率与频道序号的关系 Dsc1800 fu(n)=1710.2MHz + (n-512)×0.200MHz 上行频率fd(n)= fu(n)+95MHz 下行频率 n=512~736频道 GSM900: fu(n)=890.2MHz + (n-1)×0.200MHz 上行频率 fd(n)= fu(n)+45MHz 下行频率 n=1~124频道 2、画出GSM系统的总体结构图,并标明各接口。 MS 移动台 BTS 基站收发信机 BSC 基站控制器 MSC 移动交换中心 VLR 拜访位置寄存器 HLR 归属位置寄存器 EIR 设备识别寄存器 AUC 鉴权中心 OMC 操作维护中心 BSS 基站子系统 NSS 网络子系统 PTSN 公共电话网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 PLMN 公共陆地移动网络 PSPDN 分组交换公共数据网

NSS MSC:对它管辖区域内的移动台进行控制交换 完成所有的交换和信令功能能考虑无线资源管理考虑用户的移动性位置更新过程切换过程与固定网连接 VLR:存储与呼叫处理有关的一些数据 移动站的位置登记 HLR:管理部门用于移动数据管理的数据存储有关用户的参数以及目前所处的位置用户业务邓婕数据部分位置信息业务限制信息补充业务参数 EIR:移动设备的识别存储移动台设备的参数的数据库 AUC:鉴权加密数据移动用户身份认证和产生相应的鉴权参数 BSS BTS:一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的转换UM的无线传输与控制无线收发设备 BSC:对一个或者多个BTS进行控制及相应呼叫控制各种接口无线资源无线参数的管理 移动台:移动设备(ME)和SIM卡 无线处理功能 与使用者之间的节后 用户识别模块(SIM) 接口:UM Abis A A接口 定义为网路子系统(NSS)与基站子系统(BSS)间的通信接口,从系统功能实体来说,就是移动业务交换中(MSC)与基站控制器(BSC)之间的互连接口,其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Mb/s PCM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 Abis 接口 定义为基站子系统的两个功能实体基站控制器(BSC)和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BTS(不与BSC并置)与BSC之间的远端互连方式,物理链接通过采用标准的2.048Mb/s 或64kbit/s PCM 数字传输链路来实现。持所有向用户提供的服务,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 Um 接口(空口接口) 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通信接口,用于移动台与GSM系统的固定部分之间的互通,其物理链接通过无线链路实现。此接口传递的信息包括无线资源管理,移动性管理和接续管理等。

移动通信原理-整理(第二章)

第二章 蜂窝组网技术 ● 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指出小区制的主要优点。 小容量的大区制 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发射功率要大 利用分集接收等技术来保证上行链路的通信质量 只能适用于小容量的通信网 大容量的小区制 将覆盖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 ,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服务于本小区,但各小区可重复使用频率 带来同频干扰的问题 ● 简述越区切换的基本概念。什么是MAHO ? 当正在通话的移动台进入相邻无线小区时,业务信道自动切换到相邻小区基站,从而不中断通信过程。 移动台辅助切换(MAHO):每个移动台检测从周围基站中接收信号能量,并且将这些检测数据连续地回送给当前为它服务的基站。 ● 什么是同频干扰?它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减少? 所谓同频干扰,即指无用信号的载频与有用信号的载频相同,并对接收同频有用信号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 一般采用频率复用的技术以增加频谱效率。当小区不断分裂使基站服务区不断缩小,同频复用系数增加时,大量的同频干扰将取代人为噪声和其它干扰,成为对小区制的主要约束。这时移动无线电环境将由噪声受限环境变为干扰受限环境。 了减小同频干扰,同频小区必须在物理上隔开一个最小的距离,为传播提供充分的隔离。 ● 另外,可以采用定向天线减小同频干扰采用六边形的原因 用最小的小区数就能覆盖整个地理区域 最接近于全向的基站天线和自由空间传播的全向辐射模式 ● 中心激励(center-excited): 基站设在小区的中央,用全向天线形成圆形覆盖区。 顶点激励 (edge-excited) : 基站设在每个小区六边形的三个顶点上,每个基站采用三副120度扇形辐射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三个相邻小区的各三分之一区域。 ● 绘出单位无线小区簇的小区个数N=4时,三个簇彼此邻接时的结构图形。小区半径为 R 时,相邻簇同频小区的中心距离如何确定? D=根号(3*N )*R ● 用六边形表示一个小区,使相邻小区无空隙,则每一簇的小区数量N 满足什么关系式? j ij i N 2 2++=N=4,7,12.J=2,I=0.1.2 ● 说明改善蜂窝系统容量的三种方法以及各自的原理。 小区分裂(Cell splitting );小区分裂就是一种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小区的方法. 分裂后的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地降低天线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是指在无线通信领域中,传输数据和信息的原理和技术。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通信方式之一,它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线连接。本文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原理的各个方面。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1.1 什么是移动通信 1.2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 1.3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1.4 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无线信号传播 2.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2.2 无线信号传播路径损耗 2.3 多径效应与多普勒效应 2.4 反射、折射和散射信号的影响 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结构 3.1 移动通信系统的层次结构

3.2 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 3.3 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和无线电接入技术 第四章移动通信标准与协议 4.1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类和作用 4.2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历程 4.3 GSM、CDMA、LTE等移动通信标准的比较4.4 移动通信协议与接口 第五章移动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 5.1 数字调制技术 5.2 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 5.3 AM、FM、PM调制方式的比较 5.4 OFDM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第六章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 6.1 信道编码与纠错码 6.2 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分类 6.3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第七章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

7.1 多址技术的基本概念 7.2 分时复用技术 7.3 频分复用技术 7.4 码分复用技术 7.5 OFDMA技术 第八章无线接入技术 8.1 蜂窝网络的组网方式 8.2 频率复用与功率控制 8.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技术 8.4 TDMA、CDMA、OFDMA等接入技术的比较 第九章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 9.1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 9.2 信号处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 9.3 信号处理算法与技术的发展 附件:________本文档涉及的相关案例分析、数据图表、实验结果等内容,请参阅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________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通信工程编写2015.10 适用本科执刘世安 学时54 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 2、知识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调制解调 [目的要求] 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王超——PN码产生器研究及其MATLAB仿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PN码产生器的理论研究及MATLAB仿真实现 专业名称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王超 指导教师冯浩 毕业时间2014年7月

毕业 任务书 一、题目 PN 码产生器研究及其MATLAB 仿真 二、研究主要内容 1、 了解PN 码的基本定义:PN 码(Pseudo-Noise Code ),是一具有与白噪 声类似的自相关性质的0和1所构成的编码序列,最广为人知的二位元P-N Code 是最大长度位移暂存器序列,简称m-序列, 他具有长 2的N 次方 - 1个位元,m 级暂存器来产生。同时PN 码分长码与短码,在CDMA 中的担当不同的角色。 2、主要研究内容:了解GPS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扩频通信的相关概念, 重点是研究GPS 信号结构,并设计GPS 信号的m 序列和C/A 码及P 码的生成算法,对GPS 的信号结构及特性进行深入了解并明确仿真要达到的目标,再通过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等理论的研究及分析来确定GPS 信号的生成算法[9],在此过程中,要掌握PN 码相关特性,最终实现GPS 信号的产生,最后在理论证明成立的情况下利用MATLAB 仿真验证他们的随机特性.具体以m 序列发生器为例。 三、主要技术指标 ⑴了解GPS 卫星的相关概念及原理,分析GPS 信号的特性及其产生机制, 并掌握扩频通信中伪随机序列的概念和应用; ⑵掌握移位寄存器产生m 序列的基本知识,并熟悉伪随机序列的特性; ⑶掌握C/A 码发生器的原理,以及C/A 码的自相关性及其互相关性,并进 行性能仿真分析; ⑷了解P 码在GPS 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俩个子码X1,X2的产生原理, 以及通过X1,X2复合构成的P 码的原理。 四、进度和要求 设计 论文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 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人:尹立强 授课对象:信工041-2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本课程教学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

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 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

HUT-EPC网关APN数据配置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学院(系、部)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指导教师陈卫兵职称教授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1302学号 题目EPC网关APN数据配置 成绩起止日期2016 年 5 月23日~2016年 5 月30日 目录清单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5 —2016 学年第2 学期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通信1302 班级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设计题目:EPC网关APN数据配置 完成期限:自2016 年 5 月23 日至2016 年 5 月30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EPC网关APN数据配置 起止日期:2016 年5月23日至2016 年 5 月30 日 学生姓名 班级通信1302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2016年5 月30 日

目录 第一章实验准备 (5) 1.1 LTE简介 (5) 1.2 EPC认知 (6) 1.3知识准备 (7) 第二章实验步骤 (8) 2.1增加新的地址池 (8) 2.2增加地址池的ip地址段 (9) 2.3增加标志APN (9) 2.4为APN绑定地址池 (9) 第三章实验验证 (10) 第四章总结 (11) 附录:1、EPC签约用户数据配置脚本 (12) 2、删除网关APN数据配置 (12) 3、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实验准备 1.1 LTE简介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于2004年12月在3GPP多伦多会议上正式立项并启动。LTE系统引入了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和MIMO(Multi-Input & 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等关键技术,显著增加了 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20M带宽2X2MIMO在64QAM情况下,理论下行最大传输速率为201Mbps,除去信令开销后大概为150Mbps,但根据实际组网以及终端能力限制,一般认为 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并支持多种带宽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频段和一些新增频段,因而频谱分配更 加灵活,系统容量和覆盖也显著提升。LTE系统网络架构更加扁平化简单化,减少了网络节点和系统复杂度,从而减小了系统时延,也降低了网络部署和维护成本。LTE系统支持与其他3GPP系统互操作。根据双工方式不同LTE系统分为FDD-LTE(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和TDD-LTE (Time Division Duplexing),二者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空口的物 理层上(像帧结构、时分设计、同步等)。FDD系统空口上下行采用成对的频段接收和发送数据,而TDD系统上下行则使用相同的频段在不同的时隙上传输,较FDD双工方式,TDD有着较高的频谱利用率。 TDD-LTE网络架构 2006 年 3 月的会议上,3GPP 确定 LTE 接入网络主要由 E-UTRAN 基站(eNode B)和接入网关(AGW)组成。采用扁平架构,简化网络接口,优化网元间功能划分。如图所示: 演进后的 LTE 系统接入网络更加扁平化,趋近于典型的 IP 宽带网络结构。网络架构比较大的变化是仅支持分组交换域,接入网络为单层结构。eNode B 是 E-UTRAN 的唯一节点。eNode B 在 Node B 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 RNC 的物理层、MAC 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和相邻小区无线资源管理等功能,提供相当于原来的RLC/MAC/PHY 以及RRC 层的功能。eNode B 之间通过X2 接口采用网格(mesh)方式互连,每个eNode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大学毕业设计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论文(设计)题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班级:2010级通信技术一班 姓名:卢映双 学号:2010030858 指导教师:陈俊秀 时间:2013 年5月20日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卢映双 内容摘要:纵观全球迅猛发展的高科技, 电信业必将成为21 世纪世界经济的火车头,通信技术正发生着百年未遇的巨大变化。伴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运营商发展速度趋于缓和而竞争越加激烈,为寻找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数据业务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类型,需要3G 的支持。同时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无线频率资源日趋紧张,已不能满足长期的通信需求发展需要。本文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各种技术主要对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了系统概述,包括其特点、演进历程、关键技术和网络机构。接着阐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概况及特点。而刚出来的4G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它是不可忽视的,有可能在不久的未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又一次的革新。本文重点分析了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应用现状主要是对CDMA中MS→PSTN 呼叫流程的阐述,最后展望了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3G;CDMA;发展;展望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现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2) 第一节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况 (2) 1.1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 (2) 1.2现代移动通信的特点 (2) 第二节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工作方式 (3) 2.1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3) 2.2移动通信技术的工作方式 (6) 第三章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之CDMA (8) 第一节 CDMA技术的概况 (8) 1.1 CDMA技术的概述 (8) 1.2 CDMA技术的特点 (8) 1.3 CDMA技术的演进历程 (9) 第二节 CDMA技术 (10) 2.1 CDMA的关键技术 (10) 2.2 CDMA网络结构 (14) 2.3 CDMA的应用之呼叫流程 (16) 第四章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0) 第一节多层无线技术有效互补 (20) 第二节核心网络一体化、接入层面多样化 (20) 第三节移动通信业务应用综合化 (21) 第五章总结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移动通信 (第四版)答案 第一章引言 1.1 移动通信的定义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1.3 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 1.4 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第二章无线传输技术 2.1 无线传输基础知识 2.2 无线信道的特性 2.3 调制与解调技术 2.4 多址技术 2.5 空分复用技术 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 3.1 移动通信网络的层次结构 3.2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

3.3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 3.4 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网 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 4.1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4.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4.4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4.5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第五章移动通信技术及协议 5.1 频率分配与管理技术 5.2 移动通信制式与协议 5.3 移动通信的网络接入技术 5.4 移动通信的核心网技术 5.5 移动通信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第六章移动通信终端与设备 6.1 方式终端 6.2 基站与天线

6.3 其他移动通信设备 6.4 移动通信终端的性能指标 第七章移动通信业务 7.1 语音通信业务 7.2 短信业务 7.3 数据业务 7.4 多媒体业务 7.5 移动互联网业务 第八章移动通信市场与发展趋势 8.1 移动通信市场概述 8.2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附件: 附件1:移动通信系统模拟实验实验报告 附件2: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白皮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电信法:指国家为保障公众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规范和管理电信业务,制定的法律。

2. 通信管理局:指负责监督、管理、指导全国电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以及广播电视业务的专业监督管理机构。 3. 移动通信频率:指无线电波中为移动通信业务预留的频带,用于移动通信信号的传输。 4. 号码资源:指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标识用户和设备的数字编号资源,包括方式号码、设备识别码等。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前修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 学分:4总学时:60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要求 课程性质:移动通信在全球及我国发展十分迅速,移动通信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移动通信这一课程是为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限制性选修课程。目的是开拓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并要求掌握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关键技术。 课程目的:理论与实践环节相结合,通过理论原理性的知识和参观GSM基站子系统(BSS);数字蜂窝系统操作演示;无线寻呼系统演示。增加学生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 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简单设计能力和实际工程组网能力。本课程内容重点放在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介绍上,另外简单介绍一下2G、3G、4G的发展状况,以及5G需要的关键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移动通信概述 4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 2、掌握移动通信的分类与应用系统 3、掌握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工作方式 4、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 重点:深入学习调制技术、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第二章: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理论 8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VHF、UHF频段电波传播的一般特性;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掌握常用计算公式与工程计算方法;理解移动通信的场强测试;掌握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衰落。 重点: 1、掌握多普勒频移产生的原因; 2、掌握通过时延扩展和带宽参数去描述多径信道; 难点:移动信道时变特性的表示;

第三章:编码及调制技术 8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角度调制技术;信道编码(分组码、卷积码、交织编码等)、语音编码;掌握单边带(SSB)调制技术;掌握数字信号调制技术;掌握扩展频谱调制技术。 重点:掌握数字频率调制、数字相位调制、正交振幅调制、线性调制技术(四相相移键控、交错四相相移键控)。 难点:理解脉冲编码调制与线性预测编码的运用; 第四章:组网技术 8学时 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分类、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的基本概念和各自的特点。掌握移动通信的多信道选择方式。 重点:掌握同频干扰、阻塞干扰、互调干扰产生的原因以及消除同频干扰的方法。 难点: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实际运用范围。 第五章:抗信道衰落技术 6学时 基本要求: 1、掌握分集技术的概念、分类、性能; 2、理解均衡技术的具体应用; 3、了解智能天线技术的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线性均衡技术、非线性均衡技术、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具体应用。 第六章: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 8学时基本要求: 1、了解GSM的特点、网络结构以及移动通信网络接口; 2、了解GSM主要业务、信道的定义; 3、掌握窄带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信道的特点。 重点:掌握GSM无线网络规划的条件及步骤、GSM网络结构的分布。 第七章:第三代(3G)移动通信技术 8学时基本要求: 1、掌握实现3G的主要几类关键技术; 2、了解无线接口的分层技术。 3、掌握信道编码以及功率控制和复用。

移动通信原理 (吴伟陵 牛凯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二章 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2.1 移动通信信道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 (1)传播的开放性; (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 (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2.2 在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直射、反射、绕射。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中存在着大、中、小尺度(范围)的衰耗与衰落,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性 质的特征? 答:移动通信信道中,大、中、小尺度衰耗与衰落的特征: (1)大尺度: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反映的是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千米量级)的 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2)中尺度:主要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所产生阴影效应而产生的 损耗,反映了在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趋势;为无 线传播所特有,一般从统计规律上看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化率比传送信息率慢; (3)小尺度:反映微观小范围(数十波长以下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其 电平幅度分布一般遵从瑞利(Rayleigh )分布、莱斯(Rice )分布和纳卡伽米(Nakagami ) 分布。 -413 2.4 -413移动通信中存在3种类型的快衰落,它们各自表示什么类型的快衰落?在什么情况下会 出现?各自克服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移动通信中,快衰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空间选择性快衰落、频率选择性快衰落和时间 选择性快衰落。 其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空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开放型的时变信道使天线的点波束产生了扩散而引起的,克 服措施为空间分集; (2)频率选择性快衰落: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而引起的,可采用自适应均衡喝 Rake 接收加以克服; (3)时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用户的高速移动在频域引起多普勒频移,在相应的时域其波 形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可采用信道交织技术加以克服。 2.5 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哪几种?对于 CDMA ,哪一类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 答: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加性正态白噪声、多径干扰、多址干扰。 对于 CDMA ,最主要的干扰是多径干扰。 2.6 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是什么? 答: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为:适用于小城镇与郊区的准平坦地区;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matlab 版实验)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技术(Mobile Communication)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考试) 适用专业:移动互联应用技术,通信技术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8 学分:4 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移动通信技术属于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的发送、传输与接收原理,分析并设计一些简单的移动通信系统,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当前移动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掌握移动通信技术基础知识、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等内容。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了解移动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各种通信系统基本特点,掌握通信系统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组网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移动通信技术服务能力,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理论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和多媒体辅助演示,实验采用Matlab仿真。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移动通信简介 1、掌握移动通信的定义、特点、分类、工作方式、系统组成、多址技术、组网技术。 2、熟悉蜂窝通信技术及其信道配置、信令。 3、理解移动通信中的越区切换和位置管理。 第二章移动通信的传输信道 1、掌握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2、了解移动信道的特征,能够进行电波传播路径损耗预测。 3、熟悉分集接收技术,掌握噪声及其干扰分析有关内容。 第三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A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研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AM 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研究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设计说明书 基于Matlab/Simulink 的AM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与研究 姓名杜艳玮 学号 20092177

班级 09通信-2 指导老师赵健 日期2012/12/16 目录

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的过程。在波形上,幅度已调信号的幅度随基带信号的规律而呈正比地变化。解调方法利用相干解调。解调就是实现频谱搬移,通过相乘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通过相干解调,通过低通滤波器得到解调信号。相干解调时,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接受的已调载波严格同步的本地载波,它与接受的已调信号相乘后,经低通滤波器取出低频分量,得到原始的基带调制信号。通过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的公式,得到功率谱密度。利用Matlab和Matlab-Simulink仿真建立AM调制的通信系统模型,用Matlab仿真程序画出调制信号、载波、已调信号、相干解调之后信号的波形以及功率频谱密度,分析所设计系统性能。用Matlab-Simulink仿真建立基于相干解调的AM仿真模型,详细叙述模块参数的设置,分析仿真结果。 关键字:AM调制相干解调 Matlab仿真 Matlab-Simulink仿真

第一章前言 1.1专业设计任务及要求 1、了解并掌握AM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2、在通信原理课程的基础上设计与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 3、学会利用MATLAB7.0编写程序进行仿真,根据实验结果能分析所设计系统的性能。 4、学习MATLAB的基本知识,熟悉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的仿真平台。 5、利用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在仿真平台中设计AM调制与解调仿真系统并用示波器观察解调后的波形 6、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能正确的阐述和分析设计和实验结果。 1.2 Matlab简介 MATLAB是由美国mathworks公司发布的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如C、Fortran)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 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第一章简介 1.1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概述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是指利用无线电及其他相关技术,实现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系统。其核心理论基础是无线通信原理和信号处理技术。 1.2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1G到5G的演进过程,每一代都引入了新的技术和服务,提高了通信效率和用户体验。 1.3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终端、基站子系统、核心网以及相关管理部分组成。移动终端包括方式、数据卡等用户设备;基站子系统由基站、无线接入网和传输网构成;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二章无线通信原理 2.1 无线信道特性

无线信道的特性包括带宽、传输速率、衰落和多路径传播等,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影响。 2.2 调制和多址技术 调制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进行传输,以及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多址技术用于多个用户共享有限的信道资源。 2.3 信噪比与误码率 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误码率是在给定信噪比下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 第三章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方式 3.1 频分多址接入 频分多址接入是指将频率资源划分为多个子载波,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或多个子载波进行通信。 3.2 时分多址接入 时分多址接入是将时间资源划分为多个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进行通信。 3.3 码分多址接入

码分多址接入是将用户信号通过不同的扩频码进行编码,以实现多用户共享信道。 第四章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 4.1 无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是连接终端与基站的部分,包括射频传输、信号处理等功能。 4.2 传输网 传输网是将基站与核心网进行连接的网络,承载用户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 4.3 核心网 核心网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提供信令控制、用户数据传输等功能。 第五章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与技术 5.1 语音通信业务 语音通信是移动通信系统最基本的业务之一,主要通过语音编码技术和语音信道进行实现。 5.2 数据通信业务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专业考研复试面试问题整理附面试技巧自我介绍

北京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含宽带网络、移动 通信等)专业 考研复试面试问题附面试技巧/自我介绍范文/快速提分技巧第一部分:面试问题(含通用、专业、英文面试问题) 一、通用面试问题 1. 自我介绍:请简要介绍一下你的个人背景、研究兴趣和专业技能。 2. 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为什么选择报考通信工程专业? 3. 研究生计划:你对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什么想法? 4. 本科课程介绍:请谈谈你对你本科学过的通信工程课程的看法,以及对你未来研究的影响。 5. 团队合作经验:你在过去的学习或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团队合作的情境?你是如何处理团队中的冲突的? 6. 遇到困难如何解决:你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通常会如何解决? 7. 对通信行业的了解:你对通信行业的了解程度如何?你非常感兴趣的通信领域是什么? 8. 怎么看待失败: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你从失败中获得了哪些经验教训? 9. 沟通能力与领导力:你认为你的沟通能力和领导力如何?请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10. 职业规划: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 二、专业类面试问题 1. 宽带网络基础:请解释一下宽带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2. 移动通信原理:请简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并讨论它与有线通信的区别和优缺点。 3. 信号处理基础:在通信工程中,信号处理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4. 通信协议:什么是通信协议?请解释一下TCP/IP协议栈的基本工作原理。 5. 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有哪几种类型?请详细解释一下它们的原理和优缺点。 6. 无线通信技术:请介绍一下蜂窝网络和无线局域网(WLAN)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7. 光通信:光通信的优势是什么?请解释一下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原理大全原理

1 1、在蜂窝网络通信中,移动台主要会受哪些类型的干扰? 同道,邻频,互调干扰,噪声。。 2、为什么蜂窝网络的发展是从大区制向小区制过渡,相比之下小区制的网络有些什么优点?? 大区这种系统的主要矛盾是同时能提供给用户使用的信道数极为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增长的需要。蜂窝通信既能满足大的无线覆盖区和高速移动用户的要求,又能满足高密度、低速移动用户的要求,同时还可满足室内用户的要求,从而使蜂窝通信向个人通信发展。 3、蜂窝网络通信工作在什么频段,在这些频段工作有哪些优势? 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 4、请分别列举出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些主流标准名称。 ? 第一代北美的AMPS、欧洲的TACS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NMT以及日本的HCMTS等第二代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北美 CDMA 第三代 5、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哪些?蜂窝移动通信采用何种方式? 单工,双工。蜂窝移动通信采用双工通信。 6、缩略语解释:3G、GSM、CDMA、FDMA、TDMA、WCDMA、BS、MS、BSS、OMS、PLMTS 第二章 1、说明大区制和小区制的概念,另外请指出相对大区制,小区制存在哪些优势与劣势? ? 大区制是指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 蜂窝式组网放弃了点对点传输和广播覆盖模式,将一个移动通信服务区划分成许多以正六边形为基本几何图形的覆盖区域,称为蜂窝小区。 一个较低功率的发射机服务一个蜂窝小区,在较小的区域内设置相当数量的用户。 2、简单描述切换的基本概念。 将正在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台转移到新的业务信道上(新的小区)的过程称为“切换”( handover) 3、描绘出小区数N=7,簇数为3的结构图形,并根据此图求出同频复用比例参数Q值。 4、计算:已知某移动基站的话音业务信道数为20,根据ErlB表求出在呼损率为5%的要求下服务的最大用户数。(假定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25Erl) 5、计算:在某个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有1000个用户,在不考虑切换等其他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根据ErlB表求出在呼损率为5%的要求下该基站要求的最小信道数量。(假定每用户忙时话务量为0.025Erl) 1、计算:

GSM系统的时帧结构

移动通信原理——GSM系统的时帧结构 余春联 0932002297 09通信技术(2)班 指导老师:陈添兰

目录 第一章TDMA概述 (1) 1.1TDMA简介 (1) 1.2TDMA特性 (3) 1.3TDMA信道概念 (4) 第二章TDMA帧与脉冲序列 (8) 2.1TDMA帧结构 (8) 2.2突发脉冲序列(Burst) (10) 第三章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14) 3.1 控制信道的映射 (14)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TDMA概述 1.1TDMA简介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时分多址接入 FDMA:T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接入 时分制是把一个传输通道进行时间分割以传送若干话路的信息,把N 个话路设备接到一条公共的通道上,按一定的次序轮流的给各个设备分配

一段使用通道的时间。当轮到某个设备时,这个设备与通道接通,执行操作。与此同时,其它设备与通道的联系均被切断。待指定的使用时间间隔一到,则通过时分多路转换开关把通道联接到下一个要连接的设备上去。时分制通信也称时间分割通信,它是数字多路通信的主要方法,因而PCM 通信常称为时分多路通信。 时分多址是把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TDMA较之FDMA具有通信口号质量高,XX较好,系统容量较大等优点,但它必须有精确的定时和同步以保证移动终端和基站间正常通信,技术上比较复杂。 TDMA在美国通常也指第二代(2G) 移动标准,具体说是象IS-136或者 D-AMPS这些标准使用TDMA技术分时共享载波的带宽。 TDMA把一个射频分成多个时隙,再把这些时隙分给多组通话。这样,一个射频可以同时支持多个数据频道,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今天的D-AMPS 和G*系统的基础。 TDMA通信系统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 (1)TDMA通信系统的基站只用一部发射机,可以避免FDMA通信系统中多部不同频率发射机同时工作而产生的互调干扰。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二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概述 1.1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在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③通信容量有限; ④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2移动台主要受哪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①互调干扰; ②邻道干扰; ③同频干扰;(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④多址干扰。 1.3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进展历史,说明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一代(1G)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商用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欧洲的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两大系统,另外还有北欧的NMT 及日本的HCMTS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1G以解决两个动态性中最大体的用户这一重动态性为核心并适当考虑到第二重信道动态性。主如果办法是采用频分多址FDMA 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蜂窝式网络结构和频率计划实现载频再用方式,达到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知足用户数量增加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匹配上,适当采用了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式,并利用基站二重空间分集方式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组成数字式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走向商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原意为Group Special Mobile,1989年以后改成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的IS-95 两大系统,另外还有日本的PDC 系统等。 从技术特色上看,它是以数字化为基础,较全面地考虑了信道与用户的二重动态特性及相应的匹配办法。主要的实现办法有:采用TDMA(GSM)、CDMA(IS-95)方式实现对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并以数字式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计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知足用户数量增加的需求。在对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上采取了下面一系列办法: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GMSK(GSM)、QPSK(IS-95),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CDMA方式的IS-95尤其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