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无论是渐进过程还是突变过程,都是通过社会人口的世代继替来完成的,一代新人能否承担起未来的历史重任,要由他们儿童时代所受的教育来决定。而教育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转,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能代替的,其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性,确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法律地位。也表明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是社会发展中的大势所趋。

1、家庭的教育功能总述

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能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家庭的主要功能:

⑴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是家庭功能其他方面的物质基础。

⑵生育功能。从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是一个生育单位,是种族延续的保障。

⑶性生活功能。性生活是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性生活和生育等行为密切相关,社会通过一定的法律与道德使之规范化,使家庭成为满足两性生活需求的基本单位。

⑷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母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⑸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这种功能是实现社会继替必不可少的保障。

⑹感情交流功能。它是家庭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感情交流的密切程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标志。

⑺休息与娱乐功能。休息与娱乐是家庭闲暇时间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休息和娱乐逐渐从单一型向多向发展,日渐丰富多彩,家庭在这方面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家庭教育功能关系着家庭成员是否能够而且愿意善尽其身为家庭一分子的职责,致力于使家庭各种功能均得以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是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是因为家庭不仅要完成人口的自然再生产,而且要承担人口的社会再生产。即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一个“生物人”,重要的是它还必须为社会培育一个“社会人”。在实现个体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必须、也必然要对新生一代进行教育。正如《教育与社会》一书所述:“家庭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它的社会化功能,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家庭亘古不变的功能,也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功能实现的形式特征是具有强制性,即新生一代家庭成员在社会化初期,尤其是在儿童期,尚未成为完全的社会人的情况下,其语言、行为规范和基本生活技能等等是依靠已经社会化或先期部分社会化的家庭成员的灌输而形成的。

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社会人”,是家庭教育功能的基本目标。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家庭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实现的手段不尽相同,但这一基本目标是相对稳定的。此外,不同家庭教育功能的实现,又有其特殊目标,即具有特定的能力、特定的个性特征。如有的家庭注重孩子音乐素质的培养;有的训练孩子绘画技能;有的为孩子提供广泛发展的空间希望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希望孩子循规蹈矩,稳重老成等等。因此就不同个体而言,家庭教育功能实现的特殊目标决定了其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较,其人际交往关系具有特殊性,即是一个“面对面”交往的初级群体,在受教育者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从地理空间上看,在全部社会成员中,家庭成员在空间是最为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从互动频率上看,在社会群体中,家庭群体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从互动方式上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控制和影响主要通过非正式形式,而且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从利益关系上看,家庭成员彼此利益相关、目标一致,联系十分密切;从维系的时间上看,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等等。总之,家庭这种初级群体,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使得家庭的影响在其效果上显得异常有力。家庭群体为每一个成员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人施加的影响是极为广泛而有效的,它“不仅是调节(加强或减弱)社会对个人影响的‘传导体’,而且也是个人实现对社会‘输出’、个人实现他的理想的舞台。”

家庭作为一种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就决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即父母与子女之间,不仅仅是一种血缘上的联系,还是一种社会关系,存在着直接的经济关系和伦理关系。并且,这些关系受到一定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我国宪法和新婚姻法都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

子女的义务”,“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这就是说,教育子女是每个有子女的公民所必须认真履行的义务,不允许任何人借故推卸。这也决定了家庭教育功能与家庭的不可剥离性,以及家庭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2、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特殊作用

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学家们一般把人的一生的社会化分为早期社会化(儿童、青少年期)、继续社会化(中年、老年期)和再社会化几个阶段与类型。儿童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人的一生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

儿童时期主要通过家庭、邻里、幼儿园与学校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方式,初步学习口头与书面语言,由第一信号系统的无条件反射作用到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作用,获得接受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掌握社会的初级知识。儿童在与家庭成员、邻里、同龄伙伴等的相互关系中,初步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培养起了自立性。儿童从家庭、幼儿园进入小学,是社会化中一次较大的质变过程,即从无组织、无系统、随意性较大的家庭教育为主转变为有目的、有系统、组织性强、约制性较大的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化。这一阶段主要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训练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再向更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促使儿童有能力参加更大范围的集体活动,接受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集体观念的熏陶,发展独立的人格。

儿童时期的社会化的重要性突出表现为这一时期奠定人的一生社会化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儿童时期社会化环境被剥夺,脱离了与社会的联系,便会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人性,即使以后回归社会,也难以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世界上曾有过一些孩子生下来不幸被狼、猴子、熊等动物抚养的实例,这些人类的后

代,由于与动物一起生活而丧失了人性,成为狼孩、猴孩、熊孩。1920年印度人在狼窝里发现了狼孩卡玛拉,当时她大约8岁,她用四肢行走,慢行时手和膝盖着地,快行时手脚着地。她白天潜伏,夜间活动,每到午夜便像狼一样的号叫。平时只吃肉,而且从不用手拿,必须扔在地上她才吃,一切全是狼的习性。后来对她进行了恢复“人性”的训练和教育,两年后才会站立,6年后才会像人一样地行走。4年内只学会了6个单词,7年才学会45个单词。直到1929年她临死时,年龄约17岁,她的智力水平还不及3岁左右的孩子。这就是在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没有很好地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结果。另一个例子是日本人横井庄一,从青年时在深山里经历了长达28年的野人生活,在被人发现回国后,只经过28天的时间,就完全恢复和适应了人类生活。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的早期生活是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渡过的,已经在人类生活环境的熏陶下打下了他成为“人”的基础。尽管后来他连续脱离人类生活长达28年之久,也没有完全丧失人性。这两个极端的事列,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说明人的童年期的社会化的重要性。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对其产生影响的,除生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人生存期间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即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社区、大众传播媒介等等。这其中,家庭是人的社会化的首要因素。在谈到家庭与儿童社会化关系时美国社会学家埃什尔曼援引艾拉·L.赖斯的话说:“社会化,特别是幼儿的社会化,是家庭最独特、最一般性的职能。”他进一步指出:“家庭也许还有其他功能,如能反映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但每个社会都像是用婚姻和血缘的纽带把人同培养人成长的社会化联系起来。……我们的基本观点是:在任何社会中,家庭最基本的功能是对人起培育作用的社会化。”

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主要课题是调查有抚养子女经验的家庭中儿童发展的情况,习俗对家庭教育的影响。50年代以后,人们的视野转到了家庭环境、父母的社会地位、职业等因素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发展的影响方面。7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新的研究趋向,其宗旨在于用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J.克劳森在其主编的《社会化与社会》一书中,对在童年期社会化过程中,家长的目的和做法作了概括:

⑴哺育和照料;

⑵通过培养大小便习惯,断奶,喂固体食物等来对儿童的生理需要加以训练和引导,以方便父母,而最终使儿童符合文化准则的要求;

⑶对儿童进行训导并为其提供机会,使其锻炼身体,练习语言表达,增强认识和社交等方面的能力,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发展他们从事自主性的活动潜力;

⑷使儿童与其周围由亲属、邻居、社区和社会机构组成的纷繁多样的环境适应;

⑸向儿童传递社会目标和价值准则,使儿童朝着父母和社会的目标发展;

⑹培养儿童待人处世的本领,关心他人的情感并对他人的情感作出反应;

⑺指导、纠正并帮助儿童制定自己的目标,计划自己的行动。

克劳森还指出,在童年期社会化中,儿童的任务和成就是:

⑴接受哺育;

⑵克制动物性的冲动,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表示什么行为才能被他人接受和使人满意;

⑶学习、认识客体,学习语言,学习走路、越过障碍,掌握自己穿衣、吃饭等本领;

⑷对周围的社会形成一种认识,学习如何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境的需要;

⑸形成是非感,确立目标和选择标准,并愿意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付出努力;

⑹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有选择地对他人的期待作出反应;

⑺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树立衡量自己的表现的标准。

克劳森基本上概括了儿童社会化的主要任务,这是人的社会化的初始阶段所不可避免地要接受的基本训练和教育。正是在家庭中,儿童逐渐形成了基本生活习惯、对周围事物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式等,由此奠定了一生社会化的基础。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

从人的生命周期来看,社会化是人的终生课题,其重点是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人有不同的欲求。因此必须不断地掌握不同的满足自身欲求的社会行为模式。而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最先满足人的欲求及与之发生互动的是家庭及家庭成员。家庭对人的重要性在于:人出生之后的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是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家庭的生理和心理依赖最强烈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人的主要生活空间是家庭。正是在家庭中,儿童开始了最初的人际交流、感情联系,开始学习语言、启蒙大脑,并开始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内化。此外,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庭已不再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但对每个人来说,它毕竟仍然是最早的社会关系。从出生起,家庭便赋予他包括种族、阶级、宗教、经济状况、

地区等在内的多种社会特征,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特征都将对个体日后的社会化发生有力的影响。

从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对个体进行有关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本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活动。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首先是教会孩子吃饭穿衣的本领,学会生活自理。在此基础上训练自谋生活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在教导社会规范、培养道德情操方面,首先是教导一般生活规范,如日常生活中的进食、如厕的规矩,接人待物的礼节,乃至交通规则、团体规章等等,都需要自幼不断地灌输,并逐渐发展到教导法律、道德、习俗等社会行为规范,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首先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把社会目标内化为个人的生活目标,培养造就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后来者,家庭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作用;在培养社会角色方面,从新生儿到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再到生命的终结,每个人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学习和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而家庭角色是人最初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的角色学习、角色扮演,对于适应其他社会角色,履行应承担的更广泛的社会角色,起着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先导作用。

从家庭的功能来看,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具有比其他社会群体更为有效的条件。这是因为: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家庭亘古不变的功能,也正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家庭是人生最初的教育场所,儿童在家庭中获得的知识、观念、行为习惯及其他人格特质,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能够给人的初始阶段打下深刻的烙印,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家庭是以血缘、情感关系为基础,以经济关系相联系,成员之间最为亲密的社会群体,在家庭中对受教育

者情感的感染性最强烈,对现实生活的控制力最有效,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威性最强。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单位,使教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具有内容上的全面性和明显的针对性特点,因此最有益于将社会文化灌输给儿童。

总之,家庭作为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首属群体,对人施加的影响是最初的,也最为广泛而有效。一般来说,人都是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的。一个人在家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等,是其适应社会的基础,家庭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其他群体、其他途径所不能替代的。

3、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

家庭教育体现着家庭群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价值和作用,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征:

㈠家庭教育具有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在社会学看来,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家庭在这一过程中对人施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教会基本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指点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是基本的社会化内容。而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家庭的作用。人来到世上,就有温饱的需求,但无获取衣食的本领,适应环境的能力甚至不如动物。在这时,需要家庭给其多方面的照料,离开家庭,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自我服务的本领就很难培养;家庭作为初级的社会群体,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场所,家庭生活规范便是个体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规范。年幼者以家庭中的长者的言行为认同对象,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人格,并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学会调节与他人的关系,进而逐渐形成约束自身社会行为的信念、习惯与规范,调整个人与团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随着个体社会化的进展,家庭教育内容也进一步丰富。在

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等方面,父母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影响、教育子女,对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作出有价值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家庭在培养人的社会角色,形成个人的性格特征,使之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多方面对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总之,家庭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是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比拟的。

㈡家庭教育是伴随家庭生活而进行的

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育计划,也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方式方法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稳定性,并由严格的规章制度保证其实施。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意图,完全蕴含于日常生活之中,决定于家长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及其自身的教育能力。而且,家庭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施以的直接教育,也表现为间接因素的教育或影响。家庭的环境气氛、家长的言谈举止,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因此表现出其固有的特点:

一是家庭教育的分散性,即这种教育分散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物质生活的吃、穿、用,到精神生活的家风、家规、人际关系,以及文化生活的读书、娱乐休闲、谈心聊天等,都包含着教育的因素。

二是家庭教育的随机性,即这种教育可以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意影响,又可以转化为有意识的教育。比如在家庭成员的自由接触中,各种社会观念、行为都会无拘无束地流露出来并对孩子产生影响。家长敏感而机智地抓住教育时机予以正确引导,就会起到避免消极因素或者强化积极因素的作用。

三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性。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对孩子起作用的是家长的言谈举止,而这些言谈举止往往没有掩饰,不包含虚假的成分。不管家长是

否意识到和是否承认,其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却时时处处存在着,并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耳濡目染,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㈢家庭教育是以亲子为中心的教育活动

亲子之间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存在着血缘上的联系、经济联系以及伦理关系,并且这些关系受法律的确认和保护,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可剥离性。父母不履行对子女的养育职责,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惩处。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亲子之间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是最为密切而持久的,亲子情感造成的家庭温馨气氛,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条件。父母对子女自然而又深厚的爱,使子女对父母怀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感。这种亲子间的情感,往往可以使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求成为孩子行为的动力,其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亲子之间情感融洽,可以发挥对孩子的感化作用,产生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失去理智,感情用事,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亲子关系的特殊性还由于父母的社会责任、家庭地位、教育者角色等而产生的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性。权威是以意志服从为特征的,父母权威性的积极的方面表现为由于父母阅历丰富并为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是子女效仿和依靠的对象,使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有较高的威望,父母讲话更有分量,更容易被子女理解、接受和服从。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贯穿其成长的全过程,涉及方方面面,是人生的基础教育。

4、现代社会家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纵深发展,我们的社会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历史巨变。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等大量引进的同时,我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和扩展。反映世界文化新潮流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闭心态和文化氛围,新的社会价

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的不断形成与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涵,同时也使得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带给广大家长许多困惑。

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道德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今,现代中国人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同时,正在经历着新旧道德的冲突与过渡。从历史上看,我国有着深厚的道德基础,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成熟的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旧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逐渐被打破,被摧毁,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体制正在逐渐建立。在各种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社会道德秩序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思想的分化越来越表现出多极形式,道德判断正处于一个质的不稳定时期。从积极的方面看,社会道德呈现的主流是进步的,人们的道德心理和行为特征正在不断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由依赖顺从向独立性转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效率、平等、自由、秩序等基本原则,改变着计划经济体制下旧有的道德观念,生长着新的道德范畴和道德关系。社会变革为人们追求效益和务实创新上最大限度地解释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带来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多样化途径,促进了社会道德向新的境界和高度攀登。

在社会动荡之中,西方各种伦理思想也不断地涌进中国,使得我国的德育传统与西方伦理思想发生了激烈地碰撞与冲突。传统道德的某些积极因素被淡化,也出现了一些文化失范、社会道德滑坡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目标追求的短期、庸俗和急功近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等等。这些不正常的道德现象,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状况,在很多程度上影响着处于道德社会化关键期的少年儿童。也使得在许多情况下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一方面自身道德判断出现困难,一些家长是带着自身对是非、荣

辱、得失等基本道德观念上的困惑面对子女教育的,其权威性极大减弱;另一方面,对德育内容的真理性心存疑虑,难免将相互矛盾的品格灌输给孩子,在家庭德育实施中时常出现困惑,往往面临着道德问题的两难选择。

㈡电子媒介广泛普及,改变了儿童的社会化环境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兴电子媒介以空前的速度大量进入家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今的孩子通过电子媒介获得各类信息,接受各种教化,这意味着他们社会化的环境与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对大量社会现实的调查分析表明,在家庭中,家长不再能垄断信息和对下一代的教化,电子媒介具有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一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少年儿童喜欢的动画片、儿童节目、科幻片、侦探故事等,每天都在向儿童传播各种社会价值观念,包括家长并不赞成的社会价值观念。在家庭中,家长是儿童的主要教化者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二是信息和知识的重要来源。通过电子媒介,孩子迅速了解了社会的各类信息,扩大了知识面,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家长了解得更多,他们对家长们“老生常谈”的东西不感兴趣,以致产生抵触情绪;三是社会学习的指导老师。少年儿童的社会学习是他们学习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媒介是一个无形的指导老师,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社会环境、不同类型的人,以及冲突解决方式,并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的指导,而这些是家长难以做到的。然而,少年儿童从电子媒介中也学会了许多他们这个年龄段无须懂得的东西。他们追求对成年人行为表面的模仿或学习,但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领会其实质,而使童稚的心灵受到污染。媒介也成为孩子们不可缺少的娱乐伙伴,电视机、游戏机、互联网在带给他们愉悦的同时,电视成瘾、沉迷网络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正是由于电子媒介广泛地进入家庭,也削弱了孩子对家长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疏远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使得家长履行向孩子传授社会规范的责任受到一定的阻力。

㈢社会变革中,亲子关系出现新特点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在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这是家长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儿童社会化环境的变化,亲子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家长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近年来家庭结构和子女数量的变化最为明显。随着离婚率的提高和外出务工人数的大量增加,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越来越多。父母或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现象较为普遍,孩子与父母的联系减弱。同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使独生子女大量出现,在很多程度上改变了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经济上和精力上的负担大为减少,对独生的孩子在生活抚养照顾以及在教育上、感情交流上所花费的时间相应增多。不利的方面是,亲子互动成为孩子在家庭中与他人交往的唯一方式,加重了相互之间的心理依恋。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经济投入和精力投入过大,期望过高;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正确的角色认知,使其难以接受父母的正面教育,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亲子沟通障碍日渐增多。社会改革的深入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了,交往扩大了,生活节奏加快了。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为人父母的忙于事业、忙于挣钱;子女则忙于学习、忙于应考。忙碌的生活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

了许多。家庭成员虽同居一处,相互之间感情的敏感性却越来越差,无心去注意别人的心理感受,彼此缺少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更缺少相互理解。

改革开放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的少年儿童已经不再是封闭、保守的社会状态下顺从听话的孩子,他们通过耳闻目睹和各种媒介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许多社会现象,也了解了自身的权益。在家庭中家长说了算的传统已经不被现代的孩子所接受,他们渴求与父辈之间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同时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对成年人的影响增大。尽管在家庭中父辈依然对子辈扮演着施化者的角色,孩子依然要向父母学习如何做人,孩子也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观念等“反哺”给成年人。也就是说,两代人间的影响绝不是单向的,双向影响的趋向越发突出,这是历史的必然。

上述亲子关系的变化,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㈣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国家、社会、民族发展为目的,以个体尽可能充分自由全面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现代化国民教育。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世界范围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抉择。在素质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而又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无疑也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家庭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其一,素质教育强调做人的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品德和能力的培养。许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许多家长把是否学习好作为衡量是否好孩子的唯一标准,把辅导、扶助孩子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忽视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产能力的培养。其结果,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甚至是智优德劣

的孩子。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的很多,但由于不懂得教育规律,不了解教学内容与方法,劲使不到点子上,而往往事与愿违。素质教育的实行,注重对孩子做人的教育,为家长发挥自身在家庭中教育孩子的独特功能,提供了相当广阔的领域,也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方向与重点。

其二,素质教育强调个性教育,重视每个受教育者个体发展,促使其潜能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开发。个性教育的主要内涵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独立人格、主体意识、创造性能力和和谐、完整的个性。在这方面,家庭教育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有鲜明的针对性,尤其在健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是家长多于孩子,即教育者多于受教育者,家长对孩子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教育。这比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更能了解孩子的长处、短处,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变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从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等等。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有比在学校充分的多的表现自己、自我实现的机会。这就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这一优势,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其三,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所有方面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基础上,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里所强调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获取知识的途径,而是“使教育成为教育者个人和社会成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一种全面的、终生持续不断的经历。”我国在提倡素质教育中,将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分为四类:一是思想品德素质,二是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劳动技能素质,四是身体心理素质。落实这样的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标,家庭教育所应当承担的不

仅仅是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包括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指导、生存能力培养、交往能力培养、劳动技能培养等关系到孩子整体素质的诸多方面。使家庭教育立体化、可操作化,从而更具实效性。

在社会日益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正视社会现实,对于把握好家庭教育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5、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教育事业是科学技术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教育作为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不仅仅是学习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这三种教育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三种教育形态的结合,才构成教育的整体结构。

从历史上看,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各种教育混为一体到独立分化的过程。在人类的初始阶段,教育的萌芽是出现在原始家庭之中的。那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并存,是自然形态的教育,教育的手段是口耳相传,随时随地进行的。因此这种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起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形态的教育逐步向社会形态的教育过渡,真正具有本质特征的教育开始产生,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才开始出现,学校教育从家庭教育中分离出来。但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主要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与条件,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依然来自于家庭。

工业化的发展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育无论是在教育理论还是在教育实践上都日臻完备。这种客观状态使学校教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并在教育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但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李锋教育网瘾专题https://www.360docs.net/doc/6e2002554.html,/wtzl/wyzt 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 21世纪被喻为网络时代,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网络所影响。网吧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网吧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入口,在客观上让很多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提前走进了网络世界,增加了一个了解社会进步的窗口。但是,网络时代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其存在及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它有利,通过它可以推动全民上网工程,促进现代信息化;不利的是对于缺乏足够辨别力和控制力的学生,会造成某种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有损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增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家长,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青少年上网类型 当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学生对电视、电影的迷恋。一些孩子将电脑既作为必备的学习用具,又作为高级的玩具,无形之间,“玩电脑”就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业余时间,以致有的孩子成癖上瘾,荒废学业之患便成为人们的心头之痛。一时间,青少年上网的利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青少年上网的现状,归纳起来,不外有如下几种类型: 1.开阔视野型互联网把世界变成地球村。在美国很多小学生一有机会就上网,美国教育界认为这是一件大好事,因为这有利于小学生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不少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世界的博大与神奇,懂得了我们如何影响别人、别人如何影响我们的又一途径和方法。正是这种“网上冲浪”,促进了孩子们适应人才标准国际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的角色转换。而了解互联网功能的教师、家长也希望孩子加入到无国界活动中去,探寻奇妙的世界,从中获取知识的营养。 2.沟通情感型互联网是个神奇的世界,它将天各一方的人连在一起,彼此了解,互相关心,尤其对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来说,互联网成了维系感情生活的纽带。建立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个人网站,代替信件、电话的发送,既经济又直观,还可以欣赏对方的数码照片,增添生活情趣,随时了解最新信息,分担忧愁、分享快乐。 3.诗歌会友型同学之间以网会友,以诗歌相聚,寻找和制作诗歌俱乐部、诗歌论坛。有人喟叹: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颗热爱诗歌的心灵,该有难得的纯粹与寂寥,也该有一方精神的乐土。于是在网上将诗歌、歌词、流行歌曲、卡拉OK以及触目皆是的广告联手聚集,呈现莺歌燕舞的气派:“月落乌啼”启用了唐诗流韵,“涛声依旧”截取了宋词风格……。网络诗歌的出现如同一匹黑马,对陈腐的诗坛进行着无情的践踏。诗歌搭乘无所不在的网络快车,势必为这诗情消隐的岁月注入强大的兴奋剂。 4.知识学习型信息网络时代取代了传统的学法、教法,无数倍地提高学习效率,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例如:北京海淀区推出的“科利华电脑家庭教师”,提供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普遍性而带来的一些不利结果,随着软件的使用,它让孩子在有趣、新奇的游戏中学习,巩固知识;以特有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在乐中得知、在得知中求乐。 5.情绪宣泄型现代社会,家长的工作节奏增强,难有更多时间与小孩交流、沟通思想,疏于对小孩的教育,小孩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学校学业的压力日益沉重,孩童的好奇、天真的天性便转移到网上,他们对上网抱着幻想,在内容丰富、刺激的网上游戏和甜言蜜语中获得发泄和安慰的满足。孩子们认为:“可以利用网络匿名的特点,

家庭教育方法和经验

母爱影响恋爱模式,父爱影响社会角色,父母关系影响人际交往,。“比较完美的家庭关系应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人的关系是等距离的,亲一方或疏一方都可能让孩子长大后难以对人产生信任。 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教育的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口头教育、训练、熏陶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学校教育为主的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也逐渐开始重视家庭教育,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在孩子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关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并将之付诸实践,这种行为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针对家庭教育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技巧与方法。 正文: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即是指在家庭领域内长辈对晚辈实施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应从孩子小时教起,家长切不可松懈。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全面,重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孩子成长过程中首先接触的环境是家庭,接触最紧密的即为他们的父母或其他负责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承担着孩子教育的启蒙作用,即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会孩子各种基本生活行为(如走路、说话、独立性等),影响着孩子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从而对孩子一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人的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家庭,结婚前生活在父母组建的家庭中,婚后生活在自己组建的家庭中,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家都是根,中国传统思想落地归根,从而使人们对家有着深厚的情感。家是一个人物质源泉和精神支柱,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避风港,家承载着太多的使命,伴随着人的一生。 (三)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不足 学校每个班级中都有好几十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老师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在网络上飞速传播,这就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新技术,摒弃网络上的不良诱惑,从而使孩子身心得到更好地发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优化孩子的心灵,使他们自觉屏蔽不良信息。 (四)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 父母孩子之间,父母应属于比较强势的一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这更可以显示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的对待孩子进行教育可以使孩子更好地理解与体谅父母,使孩子在内心中对父母产生一种敬畏感,使孩子心甘情愿的接受父母的建议,从而更好地付诸于实践,如此良好的循环下去,必定会使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融洽,使孩子对父母又敬又爱,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山阳中学家长学校辅导讲座目的和意义: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无法离开又不可缺少的。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家长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验,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下一代,并将伴随孩子们走完全部人生旅途。而且家庭教育又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孩子按照国家和社会规定的目标成长。 原则上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育内容上也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相配合的。归纳起来,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如下六点: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一个孩子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家长对孩子不能只注意在校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否则好孩子也有可能变坏,有的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家长成天把孩子禁锢在家里学习,不注意开拓孩子视野,增长社会实践经验等,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品德的发展像涓涓细流,需要日积月累,成长中的孩子道路品质还没定型,需要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低年级的学生只是初步掌握一些道德上的判断,知道了一些诸如公平、自私之类的概念,并且主要是依据家长、老师、小伙伴们以及各类传媒的种种言论和行为,来形成自己的判断。到了高年级,他们才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标准,对一件事情或一个人做出比较独立的评价。总体来说,中学生的种种道德上的表现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道德培养的长期性和及时性,它贯穿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不要怕麻烦,要反复地讲道理、举例子,以及自身经常的影响,才能有助于将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扎下根来,仅有言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父母的身教和结合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情境施教。孩子们是通过模仿来学习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的,模仿是没有道德判断的,但通过模仿学到的不同行为方式,就是别人评价个体道德品质的依据。孩子们模仿最多的就是父母,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在孩子面前要做到慎言、慎行,家长一句随便说出的话,对于一件小事的处理,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用在父母对孩子的品德的教育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性质:它是一种私人教育——相对于公共教育 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 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 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相对于阶段教育 2.学习型家庭的特征:热爱学习——自主学习、有效沟通——乐于分享、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充满自信 3.终身教育的特征: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终身性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a.时代性和社会性 b.亲情性和感染性 c.针对性和随机性 d.连续性和习惯性 e.权威性和专制性 2.小题详见8页和16页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是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目的是使孩子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健全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成长,将来能成为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合格人才。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任务: (1)健康教育 主要任务: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卫生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求: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关注孩子游玩的安全,关注孩子脑部的安全,关注孩子看电视的安全。 (2)认知教育 主要任务: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应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孩子运用语言得能力,发展孩子的识字能力。 (3)品行教育 主要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要求:应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4)审美教育 主要任务: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发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要求:应加大孩子的艺术投资,应尊重孩子的艺术爱好,应鼓励孩子的艺术创造。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构建学习环境。 (2)理智性原则家长要注意: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 (3)指导性原则家长要注意:树立正确的儿童观,给予价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很有帮助: 第一,平等原则。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与父母平等的争辩,不仅是互爱的一种体现,而且能够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辩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独裁”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许多家长觉得辛辛苦苦赚钱养孩子,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必须服从自己。这种观念应该改变,要把孩子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则。 我们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们,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否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很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没有自己的观点。 第三,感情交流原则。 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有书你读,有饭你吃,有衣服你穿,还想什么?”但人的成长不但需要物质,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长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长就没话说。长期下去,儿女和家长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尴尬。 第四,自由原则。 很多家长把孩子管得很严,却往往吃力不讨好,甚至引起悲剧。应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统一原则。 家庭的教育要和学校统一,否则孩子无所适从。另外,家庭成员之间教育的观念要一致,否则孩子不知道听谁的,结果就谁的都不听。 第六,榜样原则。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一定要做好榜样,别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良的种子。 第七,信任原则。 谎言是从不信任中来的。如果你从孩子小时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没有说谎的必要。

第八,宽容原则。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然会经常犯错误。家长应该宽容地对待,大可不必“小错大骂,大错木棒侍候”。 第九,鼓励原则。 许多家长有个坏习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便说:“是不是偷看来的?”当孩子成绩差时又说:“你从来都是这样差的。”尽管是很随意的一句话,却大大伤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应该多鼓励孩子。 第十,方法转变原则。 教育方法要随孩子的年龄的增大而不断改变。 总之,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乐观,他(她)富有爱心,充满信心,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你就是成功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等的形成。 蔡元培先生说过,“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家庭中年长的成员,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对孩子的熏染、影响和教导,家庭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其它亲族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自古以来,人们就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至关重要性。 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家教成功的必要条件。 那么,要如何能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工作呢?我认为应做到三个重视: (一)重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往往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把一切都交给老师了,自己只要给孩子吃好、穿好、住好就行。至于教育,那是老师的事。针对这个种现象,我

们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这种不正确的观念,通过交谈、讲座、书面联系、向家长推荐一些谈家教重要性的文章等方法,使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慢慢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有位学生,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成天在家麻将,不仅不给孩子适当的教育与辅导,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另外那些麻将人的出言不逊也对孩子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一段时间,孩子不但成绩下降,而且在日记中流露出对妈妈极度的反感,甚至有厌学的心理。该班教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给家长提出了些建议。家长认识到了这不单单是玩的问题,这种行为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她逐渐改掉了视赌如命的恶习,还经常带孩子去书店,让孩子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孩子成绩渐渐有了提高。在母爱的温暖下,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活泼起来。 要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然而,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仍有少数家长只盯着学生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第一张:导论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指学前儿 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主观因素:指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业。 四、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 因素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 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

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 三、经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 种基本方法,通过经验总结,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获得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庭教育过程、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四、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 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 五、行动研究:是指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 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行动研究具有的特点: 1、自然性 2、行动性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1、学会认识、2、学会做事、3、 学会共同生活、4、学会生存(现代教育四大支柱)5、终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范文]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 澳大利亚籍华人孙大勇,教育孩子颠覆传统父母的思想:经常找老师“求情”,希望对儿子“放鸭子”;为让女儿参加歌唱比赛,宁愿她半年都不上课。在这种“无为而治”思想的教育下,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昨日,孙大勇给记者讲述了他的“育儿经”。 向老师求情 尽量对儿子“放鸭子” 孙大勇本是武汉人,后移民澳大利亚。不过,为了让孩子们学习汉语,他每年都让孩子在武汉上学,寒暑假时再到澳大利亚学习英语。 儿子孙叮叮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孙大勇就多次找班主任,希望能对叮叮“网开一面”:上午上课,下午走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有充裕的时间,孩子从小就学习网球、爵士鼓等多种爱好。 叮叮的初中是在武汉外校上的,孙大勇还是延续他一贯的做法,找老师“求情”:我不希望用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希望老师能尽量对他“放鸭子”。 孙大勇对老师说:“让孩子在中国上学,一是让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不要忘记老祖宗;二是让他有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经历;三是让他养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晚自习不要上,平时考试也不要对他有要求。” 当时,叮叮的班主任也觉得这种方式值得一试,破例让孩子做了“试验品”。 初中毕业后,叮叮到澳大利亚上高中。因为在国内学习了很多技能,他在澳大利亚高中里如鱼得水:有的学习科目经常考全校第一;打篮球进入了校队,还被评为“最佳球员”;在校期间一直是学生干部,深得老师器重。不久前,叮叮申请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宾西法利

亚大学,三所学校都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孩子高兴 耽误上课没关系 孙大勇的女儿孙当当今年8岁,目前也在武汉一家小学上学。他对孩子的教育还是一个原则:自己喜欢就好。上幼儿园时候,老师告诉家长让孩子们学习一门特长。孙大勇带着女儿看了跳舞、国际象棋等培训班,最后因为女儿提不起兴趣统统放弃。 有一次,孙大勇带孩子参加了一个画画培训班,小丫头一下子看中了。她所在班有5个孩子一起学,有时候老师讲一个新知识点,其他4个都没有明白,就小当当一个人能听懂。孙大勇有个朋友是市音协的,有时候他也带着女儿去那里学一下。去年年底,当当有个同学要参加2010年“琴台之声”艺术大赛,邀请当当一起去比赛。得知女儿要参加比赛,孙大勇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孩子没有学习很多。不过,看孩子很想参加,他还是答应了。比赛中,当当和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合,一下取得湖北省赛区“出线奖”。 2010年12月26日,两个孩子又到香港参加“第十四届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金花奖’”比赛,获得声乐类“金紫金花最高奖”。 几乎在同时,当当被所在画室负责人推荐到北京参加“书画特长生—亚洲青少年优秀作品展示活动”,最后取得小学组“十佳奖”。 孙大勇说,这些奖励都是他没有想到的。今年8月,当当将受邀到韩国参加一项国际书画比赛,肯定要耽误上课时间,不过孙大勇说:无所谓,只要孩子高兴,耽误一两个月的课都可以。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由此可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可是,在现代家庭中,似乎父亲的分量越来越轻。青少年法律和心理咨询中心的主任宗春山先生提到过,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绝大多数的孩子是由母亲带来的,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又多是母亲出面解决。那

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郝红喜)前几日,和醉梅老师聊天时她提到了一本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一下子就被书的题目吸引了。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对方没说不输在“起跑线”上,不输在“学校选择”上,而是说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旨在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括哪些内容?怎么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我想就这几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认识。 什么是家庭教育,通俗点说,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许有人会说:“这还不简单吗?父母教孩子,谁不会啊?”是啊,看起来仿佛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却不容易。家庭教育包括有形的教育和无形的教育两种。有形的教育即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否充分理解孩子,给予了孩子真正的爱和自由?无形的教育是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事、人际交往的能力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两点来说,家庭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系统地进行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家庭教育中,才可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现在,新时代的父母,明显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父母。封建社会的多数家庭孩子多,粮食少,那时候,父母的任务主要是“看”孩子,负责让孩子吃饱、穿暖。而现在,父母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看”孩子,而是“教”孩子,用科学的方法教。所以,现代家庭教育对父母自身的要求远远高于以前。 曾经有人给“文盲”下了个定义: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如今,我却固执地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学习的人,而是不懂得家庭教育的人。不懂得家庭教育,就会误导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差别,归根结底,都是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差别,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曾经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的手中。由此可知家庭教育,即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但是少年的智、富、强、独立、自由是由什么决定的?是由自己的父母决定的,由家庭教育决定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父母智则少年智,父母富则少年富,父母强则少年强……国家的未来掌握在父母的手中,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教的家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现代家庭教育十大理念 1、学会向孩子学习 信息时代的今天,地球已变成村了,孩子每天都与世界亲密的接触着,信息与潮流刺激的是孩子们的神经,影响的是孩子们的思维,改变的是孩子们的行为尽管他们的超前,让父母们看不惯,想不通,接受不了,带他们毕竟是一种带有鲜明时代色彩的潮流,堵不住压不服,唯有疏导是上上策,而我们的多数父母由于忙于生计,无暇学习,难怪与我们的孩子会称自己的父母是“外星人”,听不懂孩子的语言。另外孩子们的创造性,想象力,行动力,新的思维方式及一些人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是我们家长需要学习的,也就是做父母的要放下架子善于与孩子共同成长。 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现代教育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教育。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父母需要树立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新理念,才能与时代同步,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可以说,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既可以保持健康、密切、稳定发展的亲子感情,又可以建立起一种积极向上、良好互动的亲子关系。 那么如何做到向孩子学习呢,我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向孩子学习,要把孩子放到一个对等的位置,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对话,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孩子观察问题的深度可能不够,但孩子拥有鲜活的思绪和创新的意识,他或许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

问题。因此,只有做到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才能真正做到向孩子学习。 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 向孩子学习的过程,必定是一个发现孩子优点、挖掘孩子潜能的过程。孩子的很多特质,或许是父母欠缺的,例如孩子对新知识的强烈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积极尝试和接受能力等。父母善于发现并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最重要的条件。 经验证明,父母抱着向孩子学习的态度,会加深对孩子的理解,有利于两代人之间的沟通,甚至有希望把代沟变成彩虹。 2、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里,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我的,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和别人无关。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孩子好,那到底什么是为了孩子好?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所成为的那样。盲目的教育没有意义,打骂更是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爱是催化剂,是成功教育的动力。想让孩子对你敞开心扉?想孩子毫无保留得和你分享她的一切?那么就别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不要企图去控制孩子的人生,我们要在行动上和孩子成为朋友,学会欣赏孩子的个性,尊重理解。走进她的小世界,那么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 把孩子看作一个单独的个体,不可把自己的需求或意愿强加在孩

幼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共8篇)

篇一:幼儿园家庭教育心得 家庭教育报告会心得 ***老师的课讲完后,要求家长发个信息,这是我发的短信,全文如下:***老师你好,下午在幼儿园听了您的课,受益匪浅。您的理论扎实,讲课幽默,思路清晰,尤其是在孩子教育上,好象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找到根源。孩子就象一张白纸,父母只是在这张白纸上画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作品出来,自从有了孩子,我也在与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地完善自已,不断地修正性格人格中的不足之处,有时侯,孩子带给我的感动、感触、感悟都令我惊奇、惊讶,我们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育儿方法、教育理念,生活态度,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那怕她没有大的成绩,正确的处世态度、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融洽的人际关系才是我想带给她的,谢谢您给我们讲的一堂精彩课程,希望百忙中经常到幼儿园,很期待您的下次课程。**幼儿园一名家长。 ***老师所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广,将孩子0-18岁这个阶段用四句话概括:“妈妈说的、老师说的、同学说的、我说的” 简单清淅,通俗易懂;他的七大宝典“学习成绩优秀不优秀取决于学习方法科学不科学,学习方法科学不科学取决于学习习惯健康不健康,学习习惯健康不健康取决于学习动力强大不强大,学习动力强大不强大取决于学习体验快乐不快乐,学习体验快乐不快乐取决于学习环境轻松不轻松,学习环境轻松不轻松取决了人际关系和谐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听了这次报告,我们全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总结以下几点: 2、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榜样 3、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好钢是炼出来的,出色的孩子、良好健康的性格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平等、尊重,是家庭健康和谐的生命所在。 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4、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习现代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和对孩子的教育能力。 篇二: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粗浅心得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下的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现代的教育已不是狭隘的单一的学校教育,而是多元的全方位的教育,从横向范围来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从纵向时间来说是终生教育,两者交错纵横密不可分。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仅仅依靠学校老师的教育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家长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生长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多元时代,电视、手机、互联网、多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复杂的社会信息,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我们老师和家长差别很大,他们的发展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而反观家长与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而言是非常单一,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读书看报,思想观念落后保守,对大家影响最深的思想还是“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来改变命运”、“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在思想上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分本位”,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导致在很多教育意识理念方面落后了,让孩子们认为我们老土,不与家长沟通与交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作为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希望学校老师能把孩子培养成才,所以很多家长都有“教育在学校,责任在老师”的落后观念。一些老师也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在学校上课学习写作业考出好成绩,老师教老师管,家长只要管吃管住管花钱就行。传统的教育理念让家长和老师们忽视对学生家庭生活能力的训练,只重视分数。

可是孩子们因为年龄太小,虽然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很强,但心理很脆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否则自残;还有的孩子智商很高,但动手能力很差不会穿衣服系鞋带;还有的孩子观念很前卫超前,但性格很叛逆,行为很乖张。如果家长不能进行干预,那么可能导致学生畸形发展,发生疯狂上网、喝酒吸烟、打架斗殴早恋等问题。可以说现在的家庭教育是不尽人意的,存在很大问题。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其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有所作为且能独立面对纷杂社会的人。如果家长们永远让孩子躲藏在家长的羽翼下,孩子就不可能象雄鹰一样搏击蓝天。所以家长们应该懂得孩子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应该让它长成什么样子,放手也是一种爱。家长们不能强迫孩子个个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将其打造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就如森林里应该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树木才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一样。 2.新时期家长的角色要由对孩子遮风避雨的保护角色改变为培育孩子的辅助角色和助力的提供者,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社会,融入社会;要努力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使他们感觉是家中平等的一份子。家长还可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演讲合唱等文体活动等,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3.家庭教育的重心应从偏重智育转向教育孩子成人。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如:爱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劳动教育、孝敬父母、明辨是非教育等等;要教会独生子女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家庭教育的概述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无论是渐进过程还是突变过程,都是通过社会人口的世代继替来完成的,一代新人能否承担起未来的历史重任,要由他们儿童时代所受的教育来决定。而教育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协调运转,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可能代替的,其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 2007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全国人大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指导。”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必要性,确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法律地位。也表明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是社会发展中的大势所趋。 1、家庭的教育功能总述 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能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家庭的主要功能: ⑴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是家庭功能其他方面的物质基础。 ⑵生育功能。从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家庭一直是一个生育单位,是种族延续的保障。 ⑶性生活功能。性生活是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性生活和生育等行为密切相关,社会通过一定的法律与道德使之规范化,使家庭成为满足两性生活需求的基本单位。

⑷教育功能。包括父母教育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父母教育子女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⑸抚养与赡养功能。具体表现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抚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抚育培养;赡养是下一代对上一代的供养帮助,这种功能是实现社会继替必不可少的保障。 ⑹感情交流功能。它是家庭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感情交流的密切程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标志。 ⑺休息与娱乐功能。休息与娱乐是家庭闲暇时间的表现,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休息和娱乐逐渐从单一型向多向发展,日渐丰富多彩,家庭在这方面的功能也日益增强。 家庭教育功能关系着家庭成员是否能够而且愿意善尽其身为家庭一分子的职责,致力于使家庭各种功能均得以充分发挥。 家庭教育是家庭内在的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这是因为家庭不仅要完成人口的自然再生产,而且要承担人口的社会再生产。即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一个“生物人”,重要的是它还必须为社会培育一个“社会人”。在实现个体由“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家庭必须、也必然要对新生一代进行教育。正如《教育与社会》一书所述:“家庭最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它的社会化功能,家庭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为社会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家庭亘古不变的功能,也是家庭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功能实现的形式特征是具有强制性,即新生一代家庭成员在社会化初期,尤其是在儿童期,尚未成为完全的社会人的情况下,其语言、行为规范和基本生活技能等等是依靠已经社会化或先期部分社会化的家庭成员的灌输而形成的。

信息时代的家庭教育(讲义)

【课程背景】 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的第一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信息网络时代,传统的家庭教育受到了严重冲击,延续了数千年的家长权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尴尬,面对着互联网、信息爆炸、电子科技,做父母的突然发现,孩子懂得的也许比大人还要多。在无数的家庭中,最困扰父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望子成龙的父母,陷入了权威焦虑甚至无所适从的境地。在各行各业都需要上岗执照的今天,做父母的是否也需要学习? 本课程分析了“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难教育?”,提出了忠告天下父母的四句话,旨在指导为人父母者如何搞好信息时代的家庭教育,实操性强,指导意义大。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孙云晓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至今。1995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向孩子学习、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系列调查等多项课题研究。尤其是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和十一五规划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孙云晓主要教育作品有:《孙云晓教育作品集》(8卷)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孙云晓家庭教育文集》(5卷)由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出版;《拯救男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被《中国教育报》评为2010年最佳图书奖。他的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孙云晓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受到广泛关注。如:“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儿童教育的全部使命是发现儿童、解放儿童、发展儿童”、“应试教育必然导致教育荒废”、“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21世纪是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世纪”、“无批评教育是伪教育”、“儿童成长需要因性施教”、“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等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二、信息时代的孩子为什么难教育? (一)信息化时代动摇了成人的权威地位 (二)独生子女时代给教育带来挑战 (三)性发育提前,性教育滞后 (四)应试教育带来巨大压力 三、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话 (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二)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三)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

互联网环境下家庭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家庭教育 在“无网”不胜时代,信息网络对于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青少年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他们通宵达旦沉溺于互联网游戏而不能自拔。 故事一:李先生夫妇都是农民,他们一直为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能上到大学而感到遗憾,他们的孩子小锋今年上高二,夫妇俩省吃俭用,为儿子上大学准备了上万元,平时在家里,他们从不大声说话,看电视也不敢调很大音量,生怕影响孩子。一天中午,小锋的班主任打电话告诉他们,小锋经常旷课,作业经常不做,几次考试都不及格。李先生夫妇诧异了,他们的孩子准时上学回家,晚上还坚持每天到学校晚修。知道情况后,他们立刻分头寻找,最后竟然在网吧里找到正玩得如痴如醉的小锋。 故事二:“老师,小利已经离家出走十多天了,我们怎么办好呢?”小利是某校初二学生,一直都是一个安份守纪的好孩子,好学生。自从她学会上网后,就经常以种种理由向父母索钱,但是粗心的父母没有想到孩子竟然会欺骗父母去上网。而且还独自去会见网友。 日前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在参与调查的三千名中国大中学生中,只有近三成的学生在回答上网目的时选择:“搜索信息”、“下载软件”,另有35%的人选择玩游戏,曾光顾色情网站的占46%,76%的学生网民沉迷于聊天室。有些中学生为了撒谎能够上网,不吃不喝不睡不上学,甚至为上网做出违法犯罪的事。这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而且不利于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健康。 一、网络的大容量、互动性、稳秘性、易检索的特点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许多青少年利用网络来浏览、求索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内容。网络为扩大青少年的信息量,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网络信息来源不分地域,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阶层,不分行业,内容极为丰富。网络以光速传递信息,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间距离,缩小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人们可以最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网络信息形式多样,并图文并茂,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人们所喜闻乐见。而信息网络的多种功能,又使人们可以公开地或者隐蔽地进行网上活动,可以随意切换活动方式,变更活动内容,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二、网络给青少年道德教育带来的是传统道德教育所未曾遇到的 网络一经出现,似乎就急于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思想、行为、观念在网上却肆无忌惮、有恃无恐。由于网络世界的隐匿性,在网络上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责任,这将使青少年忽视现实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开放的网络,使无数诱惑涌到青少年面前,再加上他们在杜会认知方面存在的幼稚以及任性,使他们极易受网络思想污染、色情污染、暴力污染的侵扰。 黄色网站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除了一些国际黄色网站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