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开题报告】

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开题报告】
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基于引力模型的浙江出口潜力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决定因素实证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理论基础也越来越完善。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主要体现在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上,近期人们开始通过添加制度质量指标来考察各国国内制度因素以及制度趋同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通过应用引力模型的研究发现,各国制度的优劣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影响,制度相似的国家间贸易量较大。

引力方程是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功之一。它将双边贸易流量与GDP、距离和其他影响贸易壁垒的因素联系起来。该方程被广泛运用于推断如关税同盟、汇率机制、民族纽带、语言文化等体系的贸易流动效应。

上世纪60年代引力模型被引入衡量双边贸易流量的研究后得到不断扩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文献用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Mdtyds(1997 ,1998)、Chen&Wall (1999)、Breuss&Egger(1999)、Egger(2000)等人完善了引力模型的经济计量学规范;Berstrand(1985)、Helpman(1987)、Wei(1996)、Soloaga&Win-ters (1999)、Lumao&Venables(1999)、Bougheas等人(1999)对原有解释变量进行了精炼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本世纪近以来,随着制度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制度质量因素开始广泛引入贸易引力模型,这一类扩展成为中外研究者尤其是国外研究者的重点。对于制度因素的研究不再仅限于是否属于同一优惠贸易安排或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这种粗糙的模式,开始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制度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

贸易引力模型在双边贸易流量影响因素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且在诸多应用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是从贸易整体看,还是仅从行业层面上看,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空间距离、人口和制度安排都是显著的影响因素,经济总量的作用尤为显著。制度安排的作用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与成员国的经济规模总量。

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不少研究证实,贸易伙伴国的法律制度、合约实施保障制度、

产权安全性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交易者对交易安全性的预期,因此制度的优劣对于双边贸易流量有着突出的影响。此外,制度质量相似的国家更容易构建起信任基础,从而有利于双边贸易的进行。

1999-2009年,浙江出口年均增长比同期省内其他经济总量指标高出18个百分点左右,出口依存度从19.6%上升到51.9%,提高了32.3个百分点,出口推动浙江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此,对于浙江出口贸易从引力模型的角度进行系统分析,逐渐成为一个日益显现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借鉴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尝试应用计量经济的方法,从经济学上引力模型的角度出发,对浙江出口贸易的潜力进行定量分析。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引力模型的思想源自于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Isard & Peck(1954)和Beckerman(1956)即凭直觉发现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的规律。

人们普遍认为,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和Pōyhōnen(1963),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n(1966)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变量,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还与人口有关,人口多少与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Berstrand(1989)则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由于引力模型所需要的数据具有可获得性强、可信度高等特点,贸易引力模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国际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有人形象地将引力模型称为“双边贸易流量实证研究的役马(Workhorse)”。在后续的贸易引力模型扩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据研究自己的重点,按照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设置不同的解释变量,来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并对贸易潜力进行测算。

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形式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从理论上为贸易引力模型寻找基础。Anderson(1979)率先在产品差异假设前提下推导出了引力方程,Bergstrand(1985,1989)则在简单的垄断竞争模型框架下利用贸易引力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决定双边贸易的因素,Helpman(1987)在具有规模经济的差异产品框架下修正了引力模型。Deardorff(1998)对这些理论推导进行了综合,认为引力模型体现出了许多模型的特点并能够从标准贸易理论中推导出来。

Anderson & Wincoop(2001)在不变替代弹性支出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引力模型,这些理论不仅为贸易引力模型提供了理论支持,还有助于解释各项实证应用结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差异,使贸易引力模型逐渐脱离

了长期以来受到“缺乏理论基础”质疑的窘况。在中国,关于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史朝兴、顾海英、秦向东(2005)和谷克鉴(2006)等人都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是:Xij=b0Yib1Yjb2Nib3Njb4Dij-b5,其中,Xij 表示两国的贸易流动规模,Yi和Y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GDP),Ni 和Nj分别代表i国和j国的人口,Dij代表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b0、b1、b2、b3、b4、b5是正的常数。进出口两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分别反映该市场中潜在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两种能力的大小正面影响着两国潜在贸易的规模,而距离的远近通过影响运输成本成为两国贸易的阻碍因素。

贸易引力模型的新扩展与实证应用

上世纪60年代引力模型被引入衡量双边贸易流量的研究后得到不断扩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文献用引力模型对国际贸易进行实证研究。Mátyás(1997,1998)、Chen & Wall(1999)、Breuss & Egger(1999)、Egger(2000)等人完善了引力模型的经济计量学规范;Berstrand(1985)、Helpman(1987)、Wei(1996)、Soloaga & Winters(1999)、Limao & Venables(1999)、Bougheas等人(1999)对原有解释变量进行了精炼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在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

区域贸易协定制度安排影响的衡量

根据Viner(1950)的研究,区域贸易协定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引力模型则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衡量区域贸易协定对双边贸易的影响。Soloaga & Winters(1999)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区域化的影响,Piani & Kume(2000)研究了参与优惠贸易安排组织(如NAFTA、EU、ASEAN等)的44个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Blavy(2001)则考察了马里兰各国间贸易的决定因素和发展潜力。Lucian Cermal(2001)利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研究了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区域贸易协定对成员国之间贸易产生的较大影响。

国内学者对区域贸易协定制度安排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APEC、ASEAN、东亚、东北亚等区域范围。侯明、李淑艳(2005)、黄烨菁(2007)、林玲、王炎(2004)、曹宏成(2007)、张昱、唐志芳(2006)、李欣红(2007)、王可(2008)等人验证了APEC 对中国和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流量的影响,认为GDP、人均GDP、距离以及APEC 对中国双边贸易影响的作用十分显著。王铠磊(2007)研究了APEC和ASEAN

两个优惠贸易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力模型的简约形式能够比较好地揭示影响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流量的因素;APEC的制度安排对中

国的对外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而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由于刚刚起步,尚未发挥预期的作用。与之不同,陈汉林、涂艳(2007)、单文婷、杨捷(2006)、侯铁珊、任珊、陈大伟(2006)、姜书竹、张旭昆(2003)、吴丹(2008)等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贸易区的建立对双方间的贸易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安烨、李秀敏、张立学(2005)检验了决定东北亚各国2003年双边贸易状况的主要因素并对东北亚各国之间应有贸易额进行估计,以发掘东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潜力。

还有学者探究了上海合作组织、欧盟、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李钦(2008)探讨了上海合作组织对新疆及中亚各国贸易流量的影响,伍泽君(2008)在引力模型中引入了一个新的虚拟变量EUE来反映欧盟东扩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论认为,欧盟东扩会对中欧农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盛清(2007)在传统贸易引力方程的计量模型中引入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作

为虚拟变量,研究CEPA对中国中部六省与香港地区贸易的促进作用,结论发现作用并不明显,继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CEPA机制,促进中部地区与香港地区贸易量的相关建议。

许多学者从行业层面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因素。史朝兴、顾海英(2005)利用1998年至2002年中国对其主要蔬菜出口贸易伙伴之间贸易流量数据,对蔬菜出口的引力模型进行了回归测算,结果表明:蔬菜进口国的经济总量、中国蔬菜行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APEC区域贸易制度安排都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流量和流向有显著正面影响,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则是阻碍蔬菜出口的主要因素。庄丽娟、姜元武、刘娜(2007)对广东省农产品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并对出口东盟的农产品流量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广东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流量主要受东盟国家GDP、人均GDP、距离及区域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与多数东盟国家呈现“贸易不足”。马琳、李文强(2008)建立了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贸易引力模型方程,对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的贸易流量和流向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大陆的渔业生产总值、水产品进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和APEC区域贸易制度安排都对中国大陆水产品出口贸易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是阻碍水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赵雨霖、林光华(2008)对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经济体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国家人口数量、两国首府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各种贸易制度安排等。其中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安排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制度质量因素影响的衡量

Anderson & Marcouiller(2002)引入一系列经济制度变量,以反映制度对贸

易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易成本与阻碍国际贸易的非安全因素显著相关,如果一个国家的透明度和公正指数上升10%,该国的进口需求将上升5%;Groot等人(2004)引入的制度变量包括政治稳定性、政府效率和管制等六个方面。结果表明,两国制度相似可提高两国间贸易流量12%-18%,依进出口不同,管制质量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可提高两国间贸易流量20%到24%,腐败程度下降一个标准差可提高贸易量17%-27%。

潘向东等人(2004)的研究发现,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交易国的经济制度因素和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都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贸易的进行有显著影响。潘向东等人(2005)的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进口国制度安排对两国间高技术产品贸易有显著影响。在制定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策略时,就短期而言,应该更注意交易国的合约实施方面的制度安排,就长期而言,应注重制度环境的改善。

吴丹(2008)选取东亚10个经济体,除了进出口国GDP,两国地理距离外,引入了贸易政策指数、政府财政负担指数、政府干预指数、货币政策指数、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指数、银行与金融指数、薪酬与价格指数、产权指数、监管指数和黑市活动指数等反映一国制度质量的一系列解释变量,来探讨分析制度因素对东亚经济体间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度对东亚经济体间贸易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东亚经济体出口贸易有重要影响的制度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黑市活动、资本流动与外国投资、货币政策。对东亚经济体间进口贸易有重要影响的制度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银行与金融、政府干预、产权、政府负担。政府干预对东亚经济体间进口贸易的影响大于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Christie(2002)运用1996-1999年的横截面数据预测了东南欧的贸易潜力、Rahman(2003)利用引力模型通过一些经济因素预测了孟加拉国的贸易潜力、AmitaBatra(2004)利用2000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世界贸易流量,并预测了印度的贸易潜力。Sohn, CH.(2005)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检验了影响韩国双边贸易流动的诸多因素,认为韩国与日本、中国的贸易潜力尚未完全开发出来。

Evenett & Keller(2002)运用横截面数据的分析,对58个主要贸易国家在1985年的对外贸易流量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经济规模大且贸易总量大的国家(一般为发达国家),其贸易类型符合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理论,而经济规模小而且贸易总量小的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则明显地符合传统的H-O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Sohn, Chan

Hyun(2005)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韩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结构特征,认为韩国的贸易流量主要符合H-O模型产业间贸易的特征,韩国与中国、日本的贸易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南北朝鲜贸易正规化以及北朝鲜加入APEC将

引力模型资料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引力模型概述 引力模型源自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其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各自的质量和两者之间的距离联系起来。20 世纪40 年代James Stewart 首次将引力应用于社会科学。而最早将其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引力模型预言两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流量是两国经济规模以及两国之间距离的函数。 经济规模用GDP、人口和人均收入来衡量。距离一般是测量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距离(绝对距离),也有的研究测量两个贸易伙伴之间的距离与它们和其他贸易伙伴距离的比值(相对距离),并有若干具体 表述的统计形式(ITC,2000;Soloaga andWinters,2001)。 引力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其大受欢迎应归因于以下几点:原理简单、数据适用、模型容易被用于计量研究。通过学者的努力,模型被不断扩展,加入了被认为影响贸易流动的虚拟变量,如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边界和国家间的历史关系。引力模型也被用于政策分析,例如对拥有共同货币的区域或优惠贸易协定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流动估计。 二、贸易引力模型理论基础 贸易引力模型不是首先从贸易理论中推演而来的,而是以对现实贸易关系的直观判断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因此,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在先,理论研究在后。但基于习惯,本文先介绍贸易引力模型的理 论基础。 Anderson(1979)指出引力模型与世界贸易模型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如假定来自不同地区的产品(进口品和国内产品)是不完全替代的(Armington 假设)。接着一系列的研究指出引力模型框架与许多标准的贸易理论是一致的,如H-O 模型,垄断竞争模型。Helpman & Krugman(1985)明确表明,引力模型是来源于规模报酬递增的垄断竞争模型,垄断竞争的一般均衡模型预言不同国家的消费者希望进口有别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商品,所以贸易流量就会与进口国规模(需求)和出口国规模(产品多样性)联系在一起。Deardorff (1998)表示,引力模型同样得自于不存在产品差异情况下的H-O 模型,他得出此结论的窍门就是放松了国际间要素价格相等的假设,这样国家间就可以专门生产差别产品。产品的不同在供给一方,消费偏好在需求一方,这样就暗示了引力方程,Deardorff强调引力类型贸易的关键是国家间生产差别产品,而差别产品是由垄断竞争企业提供(H e l p m a n 的假设)还是专门化生产(Anderson和Deardorff的假设)并不是关键。Eaton & Kortum(2002)建立了一个以李嘉图模型为基础的同质产品新贸易模型,这个模型的实质也是体现了一种引力关系。Deardorff(1995)指出“几乎所有的贸易模型都可以导出类似引力方程的结果,但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能证明什么,仅仅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 三、贸易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的应用 (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二)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零售引力模型

最近我们一直在开发基于Java的软件组件集合的土地使用领域交通建模。该系统被设计用于集成各种开源工具对于未来城市的快速评估。我们利用广泛的面向对象技术实施的总体框架和数据交换的环境,有潜力像GIS,仿真模型,管理工具,数据库和其他外部嵌入常见的子系统数据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如何在Java平台上使用运行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基本库,我们已经开发的背景下,拟。该库定义了一组类代表一组可能行为的空间交互模型基于威尔逊(1972)。 可能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看这个库的更有趣的部分之一是利用策略模式来实现空间互动模式的家庭。这些行为应该是柔性的,以被插入到一个应用程序,改变在飞行的功能。 UML类 图如下所示: 基于UML类图上,有四种方式来执行空间相互作用的运行模型(重力,生产约束,吸引力约束和双约束)和两个的方式来执行该行程成本矩阵的一般化(反幂函数和负指数函数)。 SpatialInteractionModel - 这是将使用不同的策略来运行的类模型。它使一个参考ISpatialInterationModel实例。该类使用setTypeOfSpatialInteractionModel方法,以取代目前的策略与其他策略。还将使用不同的策略使用该方法来计算广义的旅行费用setTypeOfDistanceFunction。

ISpatialInteractionModel - 该接口定义了所有可用的方法SpatialInteractionModel使用。 GravityModel,ProductionConstrainedModel,AttractionConstrainedModel和ProductionAttractionConstrainedModel - 这些类实现ISpatialInteractionModel接口使用特定的一组的每个calculateInteractions方法的规则。 InversePowerFunction和NegativeExponentialFunction - 这些类实现使用特定的规则对每个calculateDistanceFuntion IDistanceFunction接口方法。 从哪里开始? 本快速指南介绍了在Eclipse中我们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库的使用作为JavaIDE。 为实现本教程是必要熟悉空间的基本概念交互模式和与Java面向对象编程和使用的Eclipse IDE中。如果你不熟悉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我会建议你先阅读本文章艾伦·威尔逊爵士教授。如果你不熟悉的Eclipse IDE,我会建议你先试试这个教程由拉尔斯沃格尔。 二手库 本教程的发展将需要以下工具对于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我们会从我们的谷歌使用最新的jar文件代码项目主页CASA-拟。

引力模型的应用领域

引力模型的应用领域 引力模型是应用广泛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它以牛顿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这也是引力模型名字的由来。目前这个模型理论相当成熟,应用领域也很广泛。比如:空间布局、旅游、贸易、城市分析、交通、市场营销、企业区位、考古、高校招生和生物迁徙等领域。下面我将从引力模型应用的不同领域来谈谈自己对引力模型的理解。 一、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 引力模型最早应用于国际贸易研究,并且应用的相当广泛。最早将引力模型应用到贸易领域的是Jan Tinbergen(1962)。以下是我看过的有关该领域的一些期刊论文。 1、戴明辉、沈文星写的“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引力模型方法”,来源于资源科学2010(11)。本文在传统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具有林产品特色的要素禀赋、森林认证变量,对传统引力模型进行修正。运用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间中国对28个木质林产品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进行中国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和双方的经济规模成正相关,与距离因子成负相关,要素禀赋和双边贸易流量成正相关,而森林认证在双边贸易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2、刘岩写的“贸易流量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综述”,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3)。本文主要是进行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笔者主要通过梳理近30 年来引力模型的理论发展脉络,全面展示了该理论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扩展;由无贸易理论基础到与贸易国自身禀赋的融合;并提出今后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可能进行扩展的方向。比如:人均收入水平是否可以用于解释双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流量。 3、谢国娥、李亮写的“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本文主要以1992~2008 年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影响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各种因素。其结果表明:中澳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两国对农产品的需求成正相关;与澳大利亚进口关税率成负相关;与两国的RCA的相关系数、SARS的相

中国教育竞争力: 评价模型构建与国际比较

一、教育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是指不同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之对手拥有的优势和能力。 从竞争主体来看,竞争力是其具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能是组织能力、赢利能力、市场销售能力、核心能力、创新能力或综合能力;从竞争客体来看,竞争力是主体对客体(要素)的吸引力。此外,从竞争因素来看,竞争力是竞争主体的优势,这种优势可能是投入要素的优势,也可能是竞争过程中的行为优势,或者可能是投入产出的效率优势,还有可能是竞争主体所处的环境方面的优势;从竞争结果来看,竞争力最终反映在主体的获益大小上,诸如出口份额及其增长、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目前国际上尚无对教育竞争力公认的定义。参考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和别国比较所具有的相对优势和能力。教育竞争力体现在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指标要素中,包括教育的投入、规模、效益、产出等硬指标与教育的理念、制度、政策、方法等软指标,还包括教育发展及演变的各个环节及过程。由于教育是培养人 的活动,因此教育竞争力最终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教育系统所培养出来的人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以及通过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1)教育发展水平,包括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的规模以及教育质量;(2)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3)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4 )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二、教育竞争力的评价模型 教育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子系统组成,众多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处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共同构成教育竞争力。为了使教育竞争力的评价得以实现,我们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简称AHP )来简化教育竞争力评价这一复杂的问题。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狄(T.L.Saaty )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方法,是对较为复杂和模糊的问题做出决策的简易方法,是一种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构模型,研究和处理问题,可按五个步骤进行:(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指标数据同化,即标准化处理;(4)层次单排序 中国教育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与国际比较 笮中央教科所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教育竞争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产出相对于他国的优势和能力。教育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教育发展水平、教育对人力资源的贡献、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教育对知识创新的贡献。根据本课题组的分析研究,2009年度中国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居世界第29位,比1999年提升了17位。 关键词:教育竞争力;国际比较 教育发展研究2010.17 决策参考

地理引力模型应用及参数取舍问题

地理引力模型应用及参数取舍问题 陈英鹏 201132020128 一概念 引力模型是由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经济学家为了了解和预测人类在地理空间上的经济、社会及政治性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方式,利用经典力学中牛顿万有引力公式建立的一种理论假说。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丁伯根(荷兰经济学家,创建了丁伯根原则,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为了说明在由多个国家组成的世界里,贸易流量的不对称现象即大国的贸易量占其GNP的比重小于小国,而建立了贸易引力模型)和Pōōnen,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他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Linnemannn于1966年,在引力模型里加入了人口变量,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还与人口有关,人口多少与贸易规模成正相关关系。Berstrand(1989)则更进一步,用人均收入替代了人口数量指标。引力模型应用广泛,它是国际贸易流量的主要实证研究工具。在后续的引力模型扩展中,研究者主要是依据研究自己的重点,按照影响双边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设置不同的解释变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引力模型,首先写出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在方程中,F 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引力,m i,m j是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d ij为物体i与j之间的距离,k为常数,它可依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该公式表明,引力的大小与物体i与j各自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这里,我介绍丁伯根建立的贸易引力模型: (1) 在方程中,X ij是 i城市向j 城市的总出口;Y i与Y j分别为i城市与j 城市的生产总值,D ij为i城市与j 城市之间的距离,K,e 为常数,a、b为参数。该公式表明,i城市向j城市出口总量的大小或者i城市与j城市之间的贸易量的大小与i城市与j 城市的城市居民收入的总量成正比,与两城市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二引力模型的变量取舍及引力模型的改进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中,常常添加的变量有两类:一类是添加虚拟变量,如共同语言、共同边界、共同殖民历史、共同宗教等,早期对引力模型的扩展以这一类为主;另一类是添加制度质量指标变量,如是否同属一个优惠贸易协定或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政府治理质量、合约实施保障等。两经济体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国家人口数量、两国首府之间的直线距离以及各种贸易制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规模和优惠贸易安排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引力模型公式(1)中,通常取引力衰减的基数为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但随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成,居民出行时间大大缩短,客观上拓展了城市的边界,两点之间空间距离已经不是影响两点相互作用

基于引力模型的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差异

【摘要】运用“城市质量”与“城市断裂点公式”,借鉴物理学中经典引力模型,将湖南省地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计算研究区域各城市2012年彼此间引力差异,分析了湖南省各个城市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4个城市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的城市群,其极化效应明显。 【关键词】引力模型城市空间格局湖南省 区域差异是现在客观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引力公式被用来分析人口、距离分析经济社会中因距离产生差异的原因。引力模型作为重要的工具被引用到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领域中。湖南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南北衔接的战略结合省份。70年代以来,湖南经济增长迅速。但是省内不同城市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本文引用引力模型分析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的空间格局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假设 城市开放性特征由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信息外溢决定。本文研究的假设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城市系统的封闭性。在湖南省城市间引力计算基础上,湖南省城市空间格局依赖于城市间引力的计算,这样分析思路集中,易获得最终结果。 二是城市间要素为线性双向流动。该假定使城市间关系不为复杂。 (二)模型的选取 本文希望运用改进引力模型公式与断裂点公式来衡量两城市间引力大小。并以此分析两城市引力的方向,两公式如下: 式中,tij为i城市对j城市的吸引力;dik为i城市到另一城市断裂点;dij为i城市到j城市的距离;qi为i城市的质量,qj表示j城市的质量;k、α、β、λ为系数,德尔菲法确定:k=1、α=1、β=1、λ=2。因此,对于两城市问的引力模型,可写成tij=qiqj/dij2。 (三)指标设计 1.城市质量指标。本文用城市质量指标衡量城市综合实力。根据2013年湖南省统计年鉴可以得到人口数、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四个指标,在此基础上加入各地区教育情况、规模以上工业个数。因此,城市质量指标可表示为:q-城市质量,g-地区生产总值,p-中心城市人口,c-中心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地区教育情况,n为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个数。 2.距离指标。距离指标可以衡量两地区之间空间间隔与便捷程度。两地的实际距离用两城市公路里程与直线距离的几何平均值表示。 d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h为主要同行公路里程数,l为两地实际地表直线距离。据此算出的两城市间距离。 二、湖南省城市间引力 (一)城市综合质量与综合距离 下表为根据上述引力模型得出的2012年湖南省各地级城市综合质量。 (二)城市间引力 依据公式(1)计算湖南省城市间引力,并依次排列。城市相互之间的吸引力用d表示,此外引力存在方向的,这要结合城市间的断裂点综合分析。以常德―长沙为例,两市间的吸引力大小为1.53,但两城市之间断裂点位于靠近常德市一侧54.2km处,表明长沙市对常德市的吸引力较强。 (三)城市间的断裂点 为了能够判断城市之间引力的方向,根据公式(2)计算得出湖南省各个地级城市相互间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地价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第1章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框架 (2) 1.4 技术路线 (3) 1.5 可能的创新点 (4) 第2章研究综述 (5) 2.1 空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5) 2.2 引力模型研究进展 (6) 2.3 城市地价时空变化研究进展 (7) 2.4 城市地价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8) 2.5 本章小结 (9) 第3章研究总体设计 (11) 3.1 理论借鉴 (11) 3.2 研究区概况 (13) 3.3 数据来源 (15) 3.4 研究方法 (15) 3.5 本章小结 (17) 第4章重庆市主城区地价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9) 4.1 重庆市主城区地价数据的选择 (19) 4.2 重庆市主城区地价的时序变化规律 (21) 4.3 重庆市主城区地价变化趋势的预测 (22) 4.4 重庆市主城区地价的空间分布特征 (25) 4.5 本章小结 (26) 第5章基于引力模型的地价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27) 5.1 构建城市地价引力模型 (27) 5.2 城市地价引力模型结果分析 (31) 5.3 空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地价时序变化的影响 (37) 5.4 空间相互作用对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影响 (38) 5.5 优化城市地价空间结构的对策 (39) 5.6 本章小结 (40) 第6章结论与展望 (43) 6.1 结论 (43) 6.2不足之处 (44) 6.3 展望 (44) 参考文献 (45) 致谢 (51)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及参与课题 (53) iii

地理引力模型分析

地理引力模型分析及其应用 一、引力模型及其参数讨论 引力模型(或引力力程)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在经济学中进行了改变, 参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形式,可以将两点之间的简单引力模型表示为:T ij =KQ a i Q b j /d c ij 其中,T ij 表示j 点对i 点的引力大小;Q i Q j 表示两点的“质量”,可以用人口、GDP 等来表示;d ij 表示两点间的距离,不一定是地理上的距离;k 、a 、b 、c 为系数。 Tinbergen (1962)和 Poyhonen (1963)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发展、延伸,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简便的经济学模型。这个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一般用 GDP 来表示)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通常引力模型的简化形式为: M ij =KY i Y j /D ij 式中,K 为常数(通常也称为引力系数);Y i 和Y j 为内生变量,由模型要求通过的特定条件“平衡”出来;Dij 为空间距离。 对于引力模型公式中的参数是随具体的应用领域及实际情况而定的,但会保持引力模型中的公式的基本骨架。例如在国际贸易方面可能采用其简化形式,也有可能会增加其评定项目,相应的公式中也就增加了表示“质量”的参数,及M ij =K (Y i +P i )(Y j +P j )/D ij 。如果还不能准确的表达实际情况,需要变化相应的参数指数,直到公式可以在误差之内准确表达、预测、判断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也就是说,引力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只要对参数和分量的定义作出适当的改变,就可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不同的问题。 二、引力模型的应用 (1)零售引力模型 当在A 和B 两个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 城市,A 城市对C 城市吸引的零售额为 T a =KP a P c /D 2ac 。B 城市对C 城市吸引的零售额为T b =KP b P c /D 2bc 。相比得: T a P a D 2bc - = - ﹒ - T b P b D 2ac 式中:P a 表示城市A 的人口, P b 表示城市B 的人口,P c 表示城市C 的人口,D ac 表示城市A 到城市C 的距离,D bc 表示城市B 到城市C 的距离; 当城市A 和B 对城市C 吸引的零售额相等,表示这一点是城市A 和B 对消费者吸引的分界点,靠近A 城市一侧的消费由A 城市供给,靠近B 城市的一侧由B 城市供给。即:T a /T b =1时,下式可成立,

数学建模(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研究)

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 在如今这个科技高速进步与发展的时代,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已经成为各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也产生了诸如“抢人大战”的种种社会现状。可见激烈的人才竞争,是每个城市发展面临着的严峻考验。为建设国际性现代化城市,对人才得吸引能力也成为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现有的人才资源情况分析和研究,量化的考量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水平。 针对问题一:对深圳市人才吸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选用多级的指标,将深圳市城市背景(即人才发展前景)、人均收益水平以及城市综合能力等4个因素作为量化考量的一级指标,并就每一个层次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将进出口贸易额、产业结构(以二三产业为例)、就业率、失业率、经济增长率、人均GDP、人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治安案件、环境污染的优良率、交通情况、教育资源(专职教师人数)、医疗支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20个因素作为二级指标。求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分析矩阵并以全国为8分的基准,得到深圳的人才吸引力为9.57分。同时本文又针对“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若干措施”中相关因素采用上述问题的模型,求取量化分值并预测。 针对问题二:使用APH法相将广州、杭州、厦门、苏州等与深圳市同类的城市,收集其他城市的同第一问相同的指标进行分析,为了排除因为数据权重受各种人为因数的影响,本文采取熵权法:利用求得的权值和各个指标进行融合,将数据进行类比,得出深圳与其他同类城市的优势与不同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针对问题三:本文特别拿出深圳南山区的人才数据,针对该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特点和相关人才政策,通过使用MATLAB进行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同时分析各年的数据随时间的函数,并结合第一问和第二问求出的模型,进而分析出人才的动态情况求出其动态模型得到时间函数,通过函数我们看出南山区在一段时间内的吸引力水平成上升趋势。 关键词:人才吸引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灰色系统理论;动态模型

深圳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研究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108 深圳市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研究 刘科群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摘要: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根本动力,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的首要环节。深圳市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人才的有效支撑是关键,必须与时俱进地但不盲目地调整相关人才吸引政策,这就要求深圳市政府要充分了解本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现状,保持优势,弥补不足,从而吸引更多人才。本文以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水平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苏州、广州、杭州、厦门四个城市作为对比,应用改进的熵值法,构建人才吸引力指标评价体系,从城市发展前景、就业实体发展前景、收入水平、环境状况四个大方面量化地评价2010年~2016年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水平,并就相关问题给出提升人才吸引力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人才吸引力;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221; C96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2-0108-02 一、引言 当今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都是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人才竞争态势日趋显现。人才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才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一个本质特征是自主流动性,人才总是源源不断流向吸引力大的城市,使得这些城市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如何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壮大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才吸引力指的是城市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对人才的吸引作用。吸引人才最关键的是:符合人才的理想,满足人才的需求和愿望。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关心的是发展前景,即就业实体及其所在城市的前景,其次是收入状况,这方面有绝对(同行业)的和相对(同地域,平价购买力)的两种考量;再次是环境方面的因素:治安,交通,污染,教育、医疗、购物等。 目前,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的研究大多都是定性描述,主观性较强,缺乏说服力,无法客观准确地综合性考量某城市人才吸引力水平的动态演化,因此,建立人才吸引力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成为现今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以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水平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多个指标构建人才吸引力指标评价体系模型,主要从城市发展前景、就业实体发展前景、收入水平、环境状况四个大方面量化地评价深圳市人才吸引力水平,并就相关问题给出提升人才吸引力的有效方案。 二、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2011年~2017年深圳、广州、苏州、杭州、厦门5 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选取2010年~2016年5个城市表1中的指标对各城市人才吸引力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对于某些指标数据,由于各城市年鉴的统计指标没有直接数据,我们根据相应的指标含义通过计算得出;对于一些原始数据缺失值,采用均值法进行处理。 (二)国民幸福指数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依据人才吸引力内涵,采用复合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在指标的 选取上,选取的全部是量化指标,既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可比性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实际,保证数据的可获得性。 三、人才吸引力的测算 在综合评价方法运用的实践中,有多种评价方法。根据确定权重的不同方式,有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由于主观赋权评价法依赖主观判断,缺乏客观性。为量化地评价深圳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本模型基于获取的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客观赋权评价法中的熵值法,通过信息熵原理来确定权重,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研究对象,并避免主观随意性。为了能够实现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本题对熵值法作了改进,加入了时间变量,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客观可信。 熵值法(The Entropy method)是指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可以用熵值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可以用于度量已知数据所包含的有效信息量和确定权重。当各评价对象的某项指标值相差较大时,熵值较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有效信息量较大,其权重也应较大。 采用改进熵值法来构建人才吸引力评价模型,建模过程如下:(一)指标标准化处理:设有r个年份,n个城市,m个指标,则 ij x θ为第θ年城市i的第j个指标值。由于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单 位,为了消除单位的不同带来的干扰,所以首先将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为对原始数据进行线性变换,本文采用的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如下: A.正向指标标准化:max /ij ij x x x θ ′=B.负向指标标准化: min /ij ij x x x θ θ′= (1)(二)分别计算各项指标下第i 年第 j 个城市占该指标的比重;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熵值是表示指标的一种不确定性度量,指标的熵值越小,权重越大。 /ij ij ij i M x x θθ θθ ′′=∑∑,ln()j ij ij i e k M M θθ =?∑∑其中=1/ln()k rn ,0k > (2) (三)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效用值i g ,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代表了指标的差异系数,差异系数越大,表示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其权重就越大。各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取决于该指标的熵值,即通过计算其与1之间的差值来计算各指标的信息效用值;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值j w ,权值即各项指标的信息效用价值占总信息效用价值的比重;计算各城市人才吸引力综合得分i R θ。 1,,i i j j i j ij j i j g g e w R w x g θθ′=?==∑∑ (3)

浙江省人才吸引力评价及区域差异

当代经济·月刊2019年第4期浙江省人才吸引力评价及区域差异 卢滢宇,丁镭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 一、引言 人才吸引力水平评价是区域人才引进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前提,也是提升区域人才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才的竞争已经成为地区和组织竞争的关键。因此,科学量化地评价区域人才吸引力水平及变化趋势,制定合理的人才吸引政策,保持城市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区域人才吸引力研究的相关文献并不是很多。2007年,王宗曦等[1]学者根据产业集群环境的因素建立了人才吸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31个省市的产业集群人才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分析,这也是国内最早关于人才吸引力评价的文献之一。之后,郗永勤等[2]应用熵值法计算了华东六省一市的人才吸引力综合指数,分析了福建省的人才吸引力水平。高子平[3]基于制度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三个维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影响上海人才吸引力的各种外部因素。李章凯等[4]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县域层面评价了浙江省的县域人才引力及空间分异。张炜等[5]基于随机森林法对一线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陈蕾[6]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部分有代表性的新一线和二线城市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人才吸引力的各种因素及重要性,并评价了西安市的人才引进绩效。 综合已有研究,对区域人才吸引力的影响要素和得分评价方面,定性讨论多,定量研究少;定量研究中单因素多,综合考虑的少;静态考量多,动态(时变)考量少。因子分析在定量评估人才吸引力水平中具有突出优势并得到广泛使用。基于此,本文选取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大省—— —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新的人才吸引力评价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测算了2013—2016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及变化趋势,并对影响人才吸引力水平的三个因子进行分析,进而为浙江省的人才引进和管理策略制定与优化提供参考。 二、浙江省人才吸引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1、科学性原则 在初始指标选择过程中,首先应考虑该指标是否能体现研究内容。指标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但重要的指标不能缺少。对于指标的选取,应充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进行初选分析。 2、系统性原则 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充分考虑城市持续吸引人才的能力,又要能反映城市留住人才的能力,在选择指标的时候,既要能反映上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又要彼此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体系。因此在指标初选的时候,从生产投资环境、自然人文环境、经济生活环境三个维度对指标进行针对性筛选。 3、可操作性原则 对于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研究,目前国内研究并不是很多,指标体系的构建尚处于完善阶段。不同地区对不同指标数据的收集存在限制性。因此,要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利用好易获取、可量化的统计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 摘要:合理评估人才吸引力水平是落实区域人才引进政策及提升人才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因子分析的人才吸引力评价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评估了2013—2016年浙江省11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水平、变化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3—2016年间浙江省11个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投资环境因子是影响人才吸引力的首要因素,城市环境因子次之,经济生活因子第三;11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因子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引进人才带动科技创新,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刻不容缓;所有城市的经济生活因子均呈明显发展趋势,不同城市的城市环境因子差异性较大,未来需充分考虑不同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引进及落地政策,有效提高人才吸引力,形成人才吸引与城市实力提升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人才吸引力;因子分析;区域差异 基金项目:浙江省统计研究课题,浙江省各地市人才吸引力的评价研究,编号:18TJQN16。122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

国际经济学引力模型总结 简要总结:前些年学者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中国东盟贸易、服务贸易、双边贸易、进出口贸易中等方面的贸易引力模型,大多数采取增加新变量,或者结合其他概念拓展引力模型,如旅游引力模型,时空引力模型等,较新的研究集中于引力模型在城市地理方面的应用。一.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和文献综述 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世界经济 谷克鉴(2001)对贸易引力模型的构造、验证、拓展与运用技术路径的全面描述,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学界根据研究的需要曾经多次拓展贸易引力模型,主要方法是适当增设外生变量。外生变量的增设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型,即在同一个经济体内根据研究的推进将经济活动中更多要素逐步纳入计量模型;另一种则为外延型,即根据不同经济体的特性,增设外生变量。最后提出中国贸易引力模型构造的初步方案--应当增设一个外向型贸易转移推动的变量。 2.史朝兴: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巾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综述南开经济研究 史朝兴(2005)对前人有关引力模型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分类,将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和推导分为两类:第一,不基于任何贸易理论基础的引力模型,包括支出系统法,一般均衡法,多边阻力法,第二,基于贸易理论的引力模型,包括H-0模型,基于H-0、规模报酬和垄断竞争的引力模型。 3.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朱道才(2008)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作者认为关于引力模型的未来研究上,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对理论基础的加强和补充,二是应用范围的扩展和延伸。 二.引力模型在中国东盟贸易中的应用 4.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特区经济 吴思敏等(2006)研究了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何影响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贸易,通过在贸易引力模型中引入了新变量即区内每两个国家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从而证明了由于需求相似而引发的贸易对该区的贸易流有重大影响[1]。 5.引力模型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实证分析亚太纵横 单文婷等(2006)将引力模型运用到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定量分析中,利用2000- 2004 年

2018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可编辑).doc

2018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可编辑) 《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自从邓小平年提出ldquo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rdquo至今已有年在此期间科技技术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公司在国内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科技人才求职时看重什么?科技公司HR通过什么手段来招才引智?科技公司的人才为什么离职?这都是科技人才和用人方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猎聘特意推出《中国科技人才吸引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主要基于年猎聘大数据和该年下半年在科技公司和科技人才中回收的调研问卷对比分析了中国科技公司的发展和人才求职行为、意愿同时也分析了人才和科技公司HR双方的求职、招聘心理旨在为广大科技公司人才、用人方以及行业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迅速发展的中国科技仍有很大机会对比年和年的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TOP榜单可以发现:年美国有家公司排在前名十年之后在这个榜单只多了一家而中国进入前的公司从年的六家增长到家日本从家增长到家。 其中中国公司的增加数量最多。 从年该榜单中的科技公司数量来看美国、日本、中国各占、、家。 根据数据新闻实验室推出的ldquo全球科技公司市值强rdquo

榜单年中美日三个国家上榜科技公司数量超其中美国位列第一占比为中国紧随其后占比为日本排名第三占比为。 十年间TOP科技公司大洗牌到年仅微软、谷歌、苹果仍在前十榜单且苹果从当时的第七升至榜首市值涨幅达。 年前十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达万亿元占比达。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家中国公司跻身前十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 对比年和年全球科技公司市值TOP榜单可发现十年间中国公司家增长到年的家其中包括中兴、新浪、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 根据德勤与投中发布的《中美独角兽研究报告》从全球独角兽公司区域分布数上来看中美两国总占比高达以上占据绝对优势中美两国独角兽数量相差较小占比分别为、,两国势均力敌。 中国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显示独角兽公司分布的前十行业分别是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健康、文化娱乐、人工智能等行业。 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大健康三个行业的独角兽数量位居前三名这三个行业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市场容量大受到更多资本的关注。 这三者的估值也位居前三名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亿美元。 二、中国科技人才求职趋势科技人才在中国科技领域是一块炙手可热的ldquo肥肉rdquo。

地理引力模型分析

地理引力模型分析及其应用 一、引力模型及其参数讨论 引力模型(或引力力程)以牛顿经典力学的万有引力公式为基础,在经济学中进行了改变,参考牛顿第一定律的公式形式,可以将两点之间的简单引力模型表示为:T ij=KQ a i Q b j/d c ij 其中,T ij表示j点对i点的引力大小;Q i Q j表示两点的“质量”,可以用人口、GDP等来表示;d ij表示两点间的距离,不一定是地理上的距离;k、a、b、c为系数。 Tinbergen(1962)和 Poyhonen(1963)对其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发展、延伸,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且简便的经济学模型。这个模型认为两个经济体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它们各自的经济规模(一般用 GDP来表示)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通常引力模型的简化形式为:M ij =KY i Y j/D ij 式中,K为常数(通常也称为引力系数);Y i和Y j为内生变量,由模型要求通过的特定条件“平衡”出来;Dij为空间距离。 对于引力模型公式中的参数是随具体的应用领域及实际情况而定的,但会保持引力模型中的公式的基本骨架。例如在国际贸易方面可能采用其简化形式,也有可能会增加其评定项目,相应的公式中也就增加了表示“质量”的参数,及M ij =K(Y i+P i)(Y j+P j)/D ij 。如果还不能准确的表达实际情况,需要变化相应的参数指数,直到公式可以在误差之内准确表达、预测、判断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也就是说,引力模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它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只要对参数和分量的定义作出适当的改变,就可将引力模型应用于不同的问题。 二、引力模型的应用 (1)零售引力模型 当在A和B两个城市间存在着一个等级相对低的C城市,A城市对C 城市吸引的零售额为T a=KP a P c/D2ac 。B城市对C城市吸引的零售额为T b=KP b P c/D2bc 。相比得:T a P a D2bc - = -﹒- T b P b D2ac 式中:P a表示城市A的人口,P b 表示城市B的人口,P c表示城市C的人口,D ac表示城市A到城市C的距离,D bc表示城市B到城市C的距离;

引力模型的应用

引力模型的应用 一、经济研究领域 《经济研究中引力模型的应用综述》朱道才,吴信国,郑杰(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41)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引力模型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实证研究常用的工具和方法。首先,从引力模型被引入到经济社会研究开始论述,介绍了引力模型的主要形式。其次,从市场分析、投资贸易和区域经济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引力模型的运用。最后,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了引力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 《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分析》余振宇(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城区规划和城市辐射范围的确定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模型,一方面是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这些模型还普遍存在过于简单化、理想化的问题,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缺乏说服力。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引入万有引力建立城市经济引力模型和大家共同探讨城市的经济边界的确定问题。 二、客流量研究领域 《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的预测研究》孙彩贤,王小平(1.河南工业大学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2.许昌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河南许昌461000)石家庄学院学报 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进行预测。

结果表明,利用引力模型对上海世博会客流量的预测与以前常用的渗透率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相比有其自身的优越性,考虑因素更为全面。 《引力模型在游客预测中的应用》保继刚(地理学系)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本文利用北京市年月份国内游客抽样调查资料,应用引力模型,选用若干指标建立了北京市月份国内游客预测数学模型。 三、移民规模研究领域 《移民规模引力模型及其应用》张涛张志良张潜中国人口科学 本文在评述西方人口迁移规模引力模型的墓础上,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移民规模的理论出发,结合中国贫困地区开发性扶贫移民的实际,不仅考虑到迁出地移民规模及其村庄发展问题,而且更注重迁入地的劳动力需求总量及农村或城市的人口环境容量、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设施的容纳能力。并构建了移民规模引力模型,便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及微观管理。 四、交通分布量研究领域 《引力模型预测交通分布量的误差分析》田志立清华大学北京周海涛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 引力模型认为,人类的空间行为是由类似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规律所决定的。本文将引力模型预测交通分布量的误差划分为调查方案不合理产生的误差、引力模型的计算误差和路网不合理产生的误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