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对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进行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减小不确定性,优化提高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获得更多增值的管理模式。

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需要关注的因素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工程,其中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冲突的方面,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优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服务和服从于供应链整体管理,它需要考虑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需要关注的因素总结如下:

(1)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良性的供应链下,供应链整体功能必会大于各个供应链成员独立运作时的社会功能。在进行供应链的优化过程中,必须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库存问题,从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考虑。但是,供应链是由上下级成员相互联系、协调、控制、组织形成的整体,供应链成员在运作过程中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直接通过核心企业进行整体上的优化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过程中,以分析研究供应链成员的优化控制为基础,从供应链全局把握优化控制方向,充分利用优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尽可能地做到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化。

(2)供应链的层次性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层次关系比较明显,这为分析研究供应链成员带来了便利,先从较低层次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库存分析研究,甚至从各个企业的内部进行优化控制,然后冉上升到整个供应链来综合分析和优化。供应链的层次性不是以企业为唯一的划分依据的,供应链所要达到的目标影响和决定不同企业在供应链系统中的地位,有的企业处于领导地位,有的企业处于从属地位,这需要企业根据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定位。

供应链上各成员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市场目标、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它们必然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竞争。怎样才能使它们能在层次上加强相互联系是一项复杂的课题。在目前状况下,供应链成员问的联系程度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这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无缝化、集成化联接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怎样处理供应链层次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论探讨和企业实践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推动。

(3)供应链的目的性

供应链系统有其自身的目标,核心企业必须针对即将实现的目标来选择供应链成员,进行供应链的组织、优化和控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实现不同的目标。目标也不是唯一的,比如利润最大化、反应快速化、服务满意程度等等,进行供应链的优化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相应的优化和控制策略。

(4)供应链的开放性

供应链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它存在于开放的发展空间中,本身也是开放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信息和能量,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展,

同时也必须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所以必须设计好供应链系统与环境的接口。这个接口应该能保持供应链系统和环境的动态交换,同时又能保持系统本身的整体性;能够有利于系统从环境吸取必要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同时又保证系统自身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得到控制和保护。

2 供应链管理环境中企业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库存控制和管理是供廊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实际上,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发展最初就是从解决供应链企业存在的库存问题开始的。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理念已经引入较长时间了,但更多的食业并没有具体实施,企业库存管理仍然是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因此,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应用还有巨大的空间。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是基于单个企业自身的成本优化,从采购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批量(EOQ)和订货点(ROP)。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这种方法有实用性,而且长期许多企业都是这样应用的。但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从供应链整体看,传统方式的单一企业库存管理方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缺乏供应链整体(系统)观念

从库存功能可以看出,持有一定的库存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供应商持有自己的库存,生产商持有自己的库存,分销商持有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持有自己的库存。也就是说,整条供应链各个节点都独立持有自己的库存,虽然各个节点采用EOQ模型可以使得单个节点本身的库存成本最小化;但是从供应链全局整体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因为它仅仅是各个节点的最优化,而不是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化,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

因此,应该寻求一种新的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以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

(2)缺乏信息共享

组成供应链的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是买卖关系,因而经营者并不习惯在它们之间交换信息,更不用说在整个供应链上共享信息。这样,往往导致大量库存,同时也可能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同样,在过去,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经营者与各自的客户(需求方)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换,从而对客户的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难以把握,往往依靠销售预测来安排生产。由于预测与实际往往存在差距,容易产生库存不足或过剩的现象。因此,从供应链整体来看,过去这种传统交易方式导致的不必要库存给企业增加了成本,而这些成本通过各个环节的传递,最终将反映在销售给客户的产品价格上,从而降低顾客满意度。因而在供应链范围进行库存管理,不仅可以降低库存水平,从而减少资金积压和库存维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供应链的形成,企业间的关系从过去建立在客户交易基础上的关系向基于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型关系转变,供应链各个经营者间交换信息,协调进行库存管理成为可能,而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例如零售商与其他供应链成员共享POS数据,就能使各成员对实际顾客需求的变化作出响应。因此,在供应链上实行销售时点数据(POS)信息共享,使供应链每个阶段都能按照顾客要求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需求预测变动性,减少牛鞭效应。

(3)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许多公司对所有的库存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简单的“一刀切”,没有根据库存

品的性质特点进行分类,从而也就不能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比如说具有非常强销售季节性的空调的库存管理就应该在销售旺季前保有相当的库存,而在淡季持有少量或不持有库存。此外,可通过ABC分类法分类,确定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

(4)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为了应付不确定性,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都设有一定的安全库存,这在运作中是必要的。问题在于,在供应链中,组织的协调涉及到更多的利益群体,如果企业问缺乏协调与合作,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不高,会导致交货期延迟和服务水平下降,同时库存水平也由此而增加。因此,组织之间存在的障碍有可能使得库存控制变得更为困难,因为各自都有不同的目标和绩效评价尺度,拥有不同的仓库,也不愿意与其他组织共享资源。在分布式的组织体系中,组织间的障碍对库存集中控制的阻力会更大。

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建立长期、互利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不再是以往的短期的、追求单方效益最大化的交易竞争关系。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供应链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供需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良好的供应链结构应具备较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

(5)缺乏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意识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优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另一个就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而后者在现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现今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却很难令客户真正地满意。

3 供应链环境下库存控制策略

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传统的企业各自为政的库存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显得格格不入,而供应链管理的日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问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包括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供应链上各环节企业的活动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库存管理职能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整合,而不是分散开来。显然,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已无法满足供应链管理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三个适应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新策略。

(1)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方式降低库存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系统,有时也称为“供应商补充库存系统”,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通过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凋。以系统、集成的管理思想对供应链的库存进行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同步优化运行。在这种库存控制策略下,允许供应方对需求方的库存策略、订货策略进行计划和管理,在已经达成一致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方来管理库存和决定每一种产品的库存水平。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目标框架也会经常性地被修改和调整,通过持续改进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VMI 策略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合作性原则、互惠原则、目标一致性原则、连续改进原则,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VMI模式

精心设计与开发的VMI系统,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而且用户可获得高水平的服务,改进资金流,与供应商共享需求变化的透明性,从而获得更好的用户信任。但VMI 最直接的效益是整合制造和配送流程,将预测与补货进入商品供应策略后,交易伙伴可以共同决定如何适时、适量地将商品送达客户手中,例如,可以由制造工厂直接配送至客户的配送中心,或由工厂直接配送到零售点,或通过转载直播方式,或经由工厂配送到行销中心等。

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实施使企业能够在提高自身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这就是许多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动力所在。具体的说,在保证较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供应商管理库存所带来的直接利益有:①降低买方库存;②降低供应商库存;③降低双方的某些管理费用;④增加销售。此外,通过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而使供需双方节省的库存成本、管理费用以及增加的收入可以被用于再投资,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实力。另外,由于促销活动能更好地与库存计划结合,提高了促销活动的有效性。

实施VMI策略,首先要改变订单的处理方式,建立基于标准的托付订单处理模式。供应商与批发商一起确定供应商的订单业务处理过程所需要的信息和库存控制参数,然后建立一种标准订单处理模式,如EDI标准报文,最后把订货、交货和票据处理各个业务功能集成在供应商一方。

销售信息和库存信息共享(对供应商)是实施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的关键。供应商能够随时跟踪和检查到销售商的库存状态,快速、准确地做出补充库存的决策,对企业的生产(供应)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敏捷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因此需要建立一种能使供应商和分销商库存信息共享的信息系统。而EDI、Internet、Intranet等技术则能实现信息共享。

综上所述,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步骤包括:

第一,建立客户需求数据库。供应商要有效地管理销售库存,必须能够获得真实的反映市场需求变化的需求信息。通过建立市场需求信息的数据库,供应商能够掌握需求变化的有关情况,把由分销商进行的需求预测与分析功能集成到供应商的系统中来。

第二,建立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供应商要很好的管理库存,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保证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开始采用MRP或ERP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些软件系统都集成了物流管理的功能,通过对这些功能的扩展,就可以建立完善的物流网络管理系统。

第三,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合作框架协议。供应商和分销商在一起,通过共同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库存控制的有关参数等,如补充订货点、最低库存水平、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如EDI或Internet)等。

第四,组织机构的变革或业务重组。VMI策略改变了供应商的组织模式,供应商的订货部门增加了一个新的职能——负责控制客户的库存,实现库存补给和高服务水平。

(2)实施联合库存管理(JMI)方式控制库存

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的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相互协调,保持供应链相邻节点间的需求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放大现象。

在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方式下,供应链活动的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协调中心联合库存管理的供应链系统模型

在联合库存管理的模式下,库存管理就成为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管理的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从而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并且能够降低供应链的成本。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这属于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的企业合作。

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和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相比,有以下几个优点:①为实现供应链的同步运作提供了条件和保证;②减少了供应链巾的需求扭曲现象,降低了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供应链的稳定性;③协调中心作为供需双方的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可以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④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采购以及精细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⑤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的原则。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构建供需协调机制。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优势,供需双方应积极合作,建立供需协调管理的机制,统一目标并明确各自责任,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建立供需协调管理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共同合作日标。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需双方必须本着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目标,如使用户满意、利润的共同增长和风险的减少等。

②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当着协调供需双方利益的角色,因此要确定库存优化的方法,这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③建立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之一。为了保持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畅通,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充分利用Internet,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一条畅通的信息高速公路。

④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进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还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以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加合作性和协调性。

第二,应用成熟的技术。

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在供应链库存管理中可以利用目前较成熟的两种资源管理系统:MRPⅡ和DRP。原材料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可采用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Ⅱ,在产品联合库存协调管理中心则应采用物资资源配送计划DRP。

(3)应用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PFR)方式优化系统库存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CPFR)是一种哲理。它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提供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CPFR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图3供应链CPFR模式

CPFR最大的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销售商和供应商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同时CPFR采取了一种“双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方案实施办法,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的其它方面的管理。因此,CPFR能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

CPFR有3条指导性原则:①合作伙伴框架结构和运作过程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向价值链;②合作伙伴共同负责开发单一、共享的消费者需求预测系统,这个系统驱动整个价值链计划;③合作伙伴均承诺共享预测并在消除供应过程约束上共担风险。

CPFR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分为3个阶段,包括9个步骤:

第一阶段:计划。包括两个步骤:①供应链合作伙伴包括零售商、分销商和制造商等共同达成一个通用业务协议,包括对合作的全面认识、合作目标、机密协议和资源授权。②制造商和零售商交换公司战略和业务计划信息,以发展联合(共同)业务计划。

第二阶段:预测。包括6个步骤:③利用零售商销售数据,创建一个支持共同业务计划的销售预测。④识别分布在销售预测约束之外的项目,每个项目的例外准则需在步骤①中得到认同。⑤通过查询共享数据、电子邮件、电话、交谈、会议等解决销售预测例外,并提交销售预测改变结果。⑥合并POS数据、因果关系信息和库存策略,产生一个支持共享销售预测的共同业务计划的订单预测。⑦识别分布在订单预测约束之外的项目,而例外准则在步骤①中已建立。⑧通过查询共享数据、电子邮件、电话、交谈、会议等调查研究订单预测例外,并提交订单预测改变结果。

第三阶段:补货。包括1个步骤:⑨将订单预测转换为已承诺的订单,订单产生可由制造商或分销商根据能力、系统和资源来完成。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问题与改善策略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供应链管理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而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运营和利润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常常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库存过高、库存过低、库存过期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会影响到客户满意度。因此,了解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库存过高是供应链中常见的问题之一。过高的库存会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过高的库存还会导致库存积压,增加仓储和运输成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来降低库存水平。首先,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减少库存的不确定性。其次,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预测和计划技术,准确预测市场需求,避免过高的库存。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供应链的交货周期来降低库存水平。 另一个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问题是库存过低。库存过低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影响客户满意度和销售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协调性来提高库存水平。首先,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库存和销售信息,实现供需的快速匹配。其次,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提高供应链的运输效率,减少库存的不确定性。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优化订单管理和生产计划,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减少库存不足的风险。 除了库存过高和库存过低,库存过期也是供应链中的一个常见问题。过期库存不仅会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客户满意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改进库存管理和销售预测来减少过期库存。首先,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的状态和有效期,及时调整销售策略,避免过期库存的产生。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销售和库

供应链管理之库存控制策略范文

供应链管理之库存控制策略 引言 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是关键的一环。一个有效的库 存控制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减少库存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本文将介绍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库存控制策略,包括基于需求预测的策略、基于供应能力的策略以及基于风险管理的策略。 基于需求预测的库存控制策略 需求预测是库存控制的基础。准确的需求预测可以帮助企 业合理调配库存,避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于需求预测的库存控制策略: 1. 定期定量补货策略 该策略基于定期进行库存检查,并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定量 补货。企业可以根据过去的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其他相关因素来预测产品的需求量,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定期补货计划。这种策略适用于需求稳定的产品,适当的库存水平可以平衡采购成本和缺货风险。 2. 定期订购策略 该策略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按照固定的订货量进行补货。企业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和经验,设定固定的订货周期和订货量。与定期定量补货策略相比,该策略的库存水平可能会波动更大,但可以更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 3. 基于预测误差的安全库存策略 需求预测并不总是准确的,预测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在使 用需求预测进行库存控制时,企业可以设置一定的安全库存,

以应对需求波动和预测误差。安全库存的大小可以根据预测误差的标准差和服务水平来确定。通过将安全库存考虑在内,企业可以降低库存缺货的风险。 基于供应能力的库存控制策略 供应能力对库存控制也具有重要影响。在供应能力受限的 情况下,企业需要合理调配库存,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基于供应能力的库存控制策略: 1. 定期调整补货策略 该策略基于供应能力的变化进行库存调整。当供应能力增 加时,企业可以适度增加补货量,以提高产品可用性和减少库存风险。相反,当供应能力受限时,企业可以减少补货量,或者寻找替代供应商来满足需求。 2. JIT(Just-In-Time)策略 JIT策略是一种基于供应能力和需求灵活性的库存控制策略。该策略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占用,实现零库存或低库存的目标。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按需补货,从而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3. 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 供应链协同管理策略强调供应链各方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调。通过共享信息、协商产能分配和订单处理,供应链各环节可以及时响应变化的供应能力,从而实现库存的合理调配。该策略利用供应链的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能力,并降低库存风险。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问题,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控制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左右供应链效益的关键。企业要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加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库存管理通常被认为是对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甚至往往认为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但是,就库存管理所包括的内容来说,数量管理仅仅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并不是库存管理的全部内容。库存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问题 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由于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0%,因此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的库存角度看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这显然不够。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大类:信息类问题;供应链的运作问题;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综合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用户来评价,或者用对用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评估用户服务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用户服务考核指标。但是用户满足率本身并不保证运作问题,也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 3、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交货状态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5、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提前期,造成有的物品库存增加,而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 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许多公司对所有的物品采用统一的库存控制策略,物品的分类没有反映供应与需求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库存控制策略中,多数是面向单一企业的,采用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企业内部,其库存控制没有体现供应链管理的思想。 7、缺乏合作与协调。 8、产品的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链上库存的影响。现代产品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出现,使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且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但是供应链库存的复杂性也常被忽视,结果所有节省下来的成本都被供应链上的分销和库存成本给抵消了。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1、VMI管理系统 (1)VMI的管理思想 传统的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因为无法确切知道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对于物流来讲:每家公司都有输入和输出两条物流。库存就是可以让输入物流适应输出物流的调节阀。 对于财务来讲:库存是公司的一项有待利用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位于资产这一边。库存=休眠的人民币 库存一般占企业总资产的25%左右,是流动资产的50%左右, 在服务行业,库存一般指用于销售的有形商品以及用于管理的低值易耗品。 在企业生产中,库存是由于无法预测未来需求变化,而又要保持不间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配置的资源。但是,过量的库存会诱发企业管理中诸多问题,例如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等。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零库存,是指没有资金和仓库占用。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一个特殊的库存概念,它并不是要求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各节点企业库存量的最优化。这样,就可以解决仓库建设,在库品的保管、维护、装卸、搬运等费用,人员配备,库存占用的大量流动资金以及在库品的老化、变质等问题,提高库存管理效益。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逼近零库存。因此很多企业往往认为,如果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能够实现零库存,企业管理中的大部分问题就会随之解决。零库存便成了生产企业管理中一个不懈追求的目标。 一、供应链环境下库存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

1、原有的库存控制方法实时性太差 库存信息传递速度慢,且易失真,进而导致需求放大现象——“牛鞭效应”。已有的各种库存控制方法, 其订货点的确定都只局限于仓库中库存量的消耗情况,而没有及生产联系起来, 或者虽然考察了企业的生产,但由于其模型固有的缺陷,不能实现实时定货,这不能不说是原有库存控制方法最大的遗憾。 源头供应商不能享有足够的市场信息, 无法做到快速回应用户的需求。库存分散、条块分割,缺乏系统的库存控制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通常是企业自备库存,这就很容易在上下游企业之间造成“牛鞭效应”,导致库存难以实现最佳控制。 2、库存管理信息有效传递路径不畅 在同一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需求计划、生产计划、库存量、送货计划等都将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存在于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准确而实时地进行传递。然而,企业组织之间的自我封闭,人为地增加了沟通障碍和信息壁垒,使得供求信息质量下降,对用户需求信息把握相对也就不到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来完成。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相容性较差,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企业之间信息联系不充分、不准确,加上没有及时发布有关信息,使得许多重要的数据库没有实现有效的链接,信息在调用和传递的过程中存在延时,这些都将影响到预测的误差和库存量的准确性,最终导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库存控制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库存控制问题分析 1. 供需不平衡 供需不平衡是造成库存控制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产能过剩或者生产周期较长时,就容易造成库存积压;而当下游的需求超出供应能力时,库存又很容易出现短缺。这种供需不平衡会导致企业在库存控制上难以把握平衡,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2. 库存成本高昂 库存不良的积压会导致企业库存成本的增高,包括原材料的存储成本、产成品的存储成本和订单的存储成本等。这些成本的增加不仅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3. 缺乏有效的库存管理手段 很多企业在库存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手段,无法准确地把握库存的动向和变化。这就容易导致库存的积压和浪费,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 4. 品质控制不力 品质问题是导致库存积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企业的产品存在品质问题,就会导致存货的积压和报废,进而增加企业的库存压力。 二、对策探讨 1. 加强供应链协同 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企业首先需要加强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上游供应商应该根据下游的需求情况,调整自身的产能和生产周期,以确保供应链的平衡。而下游企业也需要根据上游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订单,以避免积压和短缺现象。 2. 优化库存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doc10)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doc10)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差别与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习惯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务必作相应的改变,本节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含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一、VMI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通中的库存是各自为政的。流通环节中的每一个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的库存,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都有各自的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都有自己的库存操纵策略。由于各自的库存操纵策略不一致,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的扭曲现象,即所谓的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操纵方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表达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习惯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一)VMI的基本思想 传统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的。由于无法确切明白用户需求与供应的匹配状态,因此需要库存,库存设置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成的。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的。比如,一个供应商用库存来应付不可预测的或者某一用户不稳固的(这里的用户不是指最终用户,而是分销商或者批发商)需求,用户也设立库存来应付不稳固的内部需求或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尽管供应链中每一个组织独立地寻求保护其各自在供应链的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能够懂得的,但不可取,由于这样做的结果影响了供应链的优化运行。供应链的各个不一致组织根据各自的需要独立运作,导致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的最低成本,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的增加而发生需求扭曲。VMI库存管理系统就能够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的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的、集成的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能够获得同步化的运作。 VMI是一种很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关于VMI的定义,国外有学者认为:"VMI 是一种在用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的目标框架被经常性监督与修正,以产生一种连续改进的环境"。 关于VMI也有其他的不一致定义,但归纳起来,该策略的关键措施要紧表达在如下几个原则中: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在实施该策略时,相互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的,供应商与用户(零售商)都要有较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够相互保持较好的合作。(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VMI不是关于成本如何分配或者谁来支付的问题,而是关于减少成本的问题。通过该策略使双方的成本都获得减少。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问题分析及控制策略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是对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和控制,通过进行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减小不确定性,优化提高业务过程的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获得更多增值的管理模式。 1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需要关注的因素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复杂工程,其中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冲突的方面,供应链系统的库存优化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服务和服从于供应链整体管理,它需要考虑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优化需要关注的因素总结如下: (1)供应链的整体性 在良性的供应链下,供应链整体功能必会大于各个供应链成员独立运作时的社会功能。在进行供应链的优化过程中,必须站在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库存问题,从供应链系统的整体考虑。但是,供应链是由上下级成员相互联系、协调、控制、组织形成的整体,供应链成员在运作过程中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直接通过核心企业进行整体上的优化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过程中,以分析研究供应链成员的优化控制为基础,从供应链全局把握优化控制方向,充分利用优化理论的最新进展,尽可能地做到供应链管理的整体化.

(2)供应链的层次性 供应链库存系统的层次关系比较明显,这为分析研究供应链成员带来了便利,先从较低层次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库存分析研究,甚至从各个企业的内部进行优化控制,然后冉上升到整个供应链来综合分析和优化。供应链的层次性不是以企业为唯一的划分依据的,供应链所要达到的目标影响和决定不同企业在供应链系统中的地位,有的企业处于领导地位,有的企业处于从属地位,这需要企业根据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定位。 供应链上各成员是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市场目标、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它们必然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竞争.怎样才能使它们能在层次上加强相互联系是一项复杂的课题。在目前状况下,供应链成员问的联系程度处于参差不齐的状态,这与供应链成员之间的无缝化、集成化联接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怎样处理供应链层次之间的关系需要理论探讨和企业实践的共同努力来进一步推动. (3)供应链的目的性 供应链系统有其自身的目标,核心企业必须针对即将实现的目标来选择供应链成员,进行供应链的组织、优化和控制。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以及不同的环境下供应链系统实现不同的目标。目标也不是唯一的,比如利润最大化、反应快速化、服务满意程度等等,进行供应链的优化控制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相应的优化和控制策略。 (4)供应链的开放性 供应链的存在与发展,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它存在于开放的发展空间中,本身也是开放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得信息和能量,需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发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1.供应链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操纵,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品与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操纵。 图5-1供应链示意图 2.供应链中的库存

库存是任何一个物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物流系统操纵整个供应链的产品与材料移动与存储。供应链中的库存是指供应链中的原材料、在制品与成品。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管理库存,是库存管理的目的发生变化,即以物流操纵为目的的传统库存管理转变为以过程操纵为目的的库存管理。 3.供应链中库存的作用 首先,供应链中库存是由于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供给与需求的缓冲作用是通过调节库存储备来实现的,库存管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其次,供应链中的库存为了满足计划与需求,这是需要建立预期库存。 第三,供应链中存在的库存是为了有效的开发市场,这是需要建立预期库存。 第四,供应链中存在库存与生产与劳动力的稳固性与资本设备的有效使用密切有关。 第五,供应链中存在库存还能够通过利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经济规模来减少成本。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的差别与所面临的新问题。为了习惯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方法务必作相应的改变,本节将结合国内外企业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介绍几种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方法,包含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一、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1、传统供应链管理结构分析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仅仅是一个横向的集成,通过通讯介质将预先指定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依次联系起来。这种供应链侧重于内部联- 系,敏捷性差,仅限于点到点的集成。 而且供应链成本高、效率低,供应链的一个环节断了,将造成整个供应链运行瘫痪。对于绝大多数没有使用Internet的传统企业,其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无法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快速响应,常造成库存积压,增加成本;此外,由于不能准时供货而降低客户的满足度,物流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最终到客户的速度缓慢且效率低下。 2、电子商务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飞速发展而引发的商品运作模式的革命,它转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因而对供应链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供应链角色的影响。电子商务的应用加强了各个供应链角色的一体化倾向,特殊是加强了生产商的前向一体化倾向,这种一体化行为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2)消退了供应链上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电子商务是在由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系统构成的网络中实现的。通过

Internet,生产商可以不经由分销商或零售商直接将产品卖给消费者,消退了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节省了运输和销售费用等。此外,利用Internet进行零部件和产品的订货、发货,能够合理支配库存,提高信息的准时性和精确性,降低库存和营业费用。 (3)使企业的组织边界趋于模糊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组织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更加频繁,组织间的联系由单一渠道转变为多渠道,如供应商的销售部门不仅要与生产商的选购部门进行交流,而且还需要与生产商的设计部门、销售部门合作,共同设计客户满足的产品和服务。随着供应链中组织间合作程度的日益加深,彼此不断融合,组织边界越来越模糊,整个价值链重新整合,形成一个虚拟大企业。 (4)使企业的销售模式由生产者推动型转变为消费者拉动型。在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可以对所需要的商品提出个性化、差异化的设计要求,生产商和相应供应商组成的虚拟联合体会依据消费者的要求,共同完全产品的设计,然后组织生产,以最大限度地满意消费者的需求;实时的网上新产品信息发布机制,以更低廉的方式吸引顾客,提高消费效率。此时,销售模式由生产者推动型转变为消费者拉动型。 (5)实现经营的网络化。一是交易系统的网络化,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通过网络实现连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也通过网络来实现;二是组织的网络化,电子商务是组合整个供应链的,大部分专业性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企业运作,内部管理层次和人员削减,经营趋于柔性化;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 题及解决方法范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 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限制方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库存限制方法。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运作方式比较的单一,主要的对象是单一的企业,针对的对象比较的单一,没有形成整体的供应脉络,库存限制的对象也是指向单一企业内的库存进行分类管理,从而对企业的总成本进行限制,确保库存成本达到最小。另一方面,传统管理模式下企业与市场反应之间的协作存在肯定的问题,协作的程度较低。(二)传统模式下库存限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传统管理模式的对象是单一的企业,企业库存限制侧重的是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动身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对企业进行单一的库存管理在肯定程度上具有适用性,也具有肯定的限制作用,但是从整体角度看这种单一的限制方法作用是不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详细如下:(1)单一的库存限制缺乏相应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企业在详细的生产中只注意本身的生产过程,只关注本身的运营小环境,忽视其它的影响因素及竞争因素,这就会形成

一个弊端回路,造成供、产、销系统没有成链。企业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是企业的基本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企业的整体运营,传统的运作模式就是各个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没有任何联系,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2)库存绩效考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考核的尺度也会具有肯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库存限制考核尺度范围较小,针对的是单一的企业,考核的标准仅仅是单一的企业和部门,考核的标准比较单一,在考核指标上没有考虑整体的绩效,忽视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绩效联系,例如,有些企业常常用仓储费用考核物流成本和库存限制水平的凹凸,这里忽视了其它费用的花费,比如忽视运输费和人工费等等,这种现象会违反相关的考核指标,仅仅考虑一项是不能说明企业的整体限制水平和状况的,长此以往企业的库存管理睬出现较大的漏洞,这种后果是难以补救的,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短视,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单一的企业运营中,因此,企业的考核水平也失去肯定的水准。(3)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等常常从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动身,眼光不够长远,往往会忽视协作关系的存在,缺乏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限制企业的发展脚步。另外企业之间还可能会挑起价格斗争,长此以往,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失去市场的根基,失去彼此信任的合作伙伴。所以,传统模式下的库存管理须要不断优化,并逐步过渡至供应链模式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领域,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种 利益相关方。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供应链管理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 信息不对称: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 不对称。这可能导致成本增加、延误、质量问题等。信息不对称: 信息流通不畅,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可能导致 成本增加、延误、质量问题等。 2. 库存管理困难: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出错 的任务。缺乏准确的需求预测、订购和补充周期不当等问题,导致 库存过高或过低,增加了成本和运营风险。库存管理困难:供应链 中的库存管理是一个复杂且容易出错的任务。缺乏准确的需求预测、订购和补充周期不当等问题,导致库存过高或过低,增加了成本和 运营风险。

3. 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选择和管理也是 一个重要的问题。选择不当或合作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交付延误、质量问题等,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合作伙伴选择与管理: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选择和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选择不 当或合作关系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交付延误、质量问题等,影响整个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 4. 风险管理不足: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不足 的风险管理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成本增加等问题。缺乏风险评估、应急计划和供应链可持续性策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风险 管理不足: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但不足的风险管理 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成本增加等问题。缺乏风险评估、应急计划 和供应链可持续性策略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对策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改善供应链管理的效果。 1. 信息共享与协同: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加强协同合作, 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供应链上下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分析

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分析 1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的途径 要做好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与库存控制,必须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对当前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准确的分析出未来的走势,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进行采购,生产。对国内外的需求变化进行充分及时的了解,在第一时间内调整库存,在遇到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能把石油装备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转得到保证,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做到产品及时销售出去,提高资金流的快速正常运转。现金流转情况对一个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没有现金周转,就立刻导致企业窒息。只有合理的控制生产和库存,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让现金流正常运转,才能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2基于供应链的石油装备企业生产库存控制策略 本文将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企业的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归纳出基于供应链的生产库存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下面对它们进行具体的阐述。 (1)供应商管理库存:由石油装备企业供应商在供应方与需求方双方同意的体系架构下管理库存,实现供需双方的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由于供需双方之间的信息实现了共享,从而对需求更准确的预测能够做出,石油装备企业的订货批量能够进行更准确地确定,从而降低了安全库存的库存量。因此,当供应商管理库存

策略的整个供应链的库存减少时,就加快了石油装备企业的资金和物资的周转速度。然而,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用户不会担负库存相关的成本、运输花销和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这些花费都是供应商负担的,由此可见,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会加大供应商的风险。由于这种策略能够提高库存周转速度,因此,许多著名的石油装备企业结合实际经济、技术、人员情况,都采用了这种库存控制策略。此种策略的实现需要参与双方的信息共享和彼此合作,这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要求主导方对于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必须能够很快接受和掌握,与参与方进行合作共赢,最终使供应商管理库存取得良好效果。石油装备企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之后,会获得下面的效益:促进石油装备企业库存的合理化,消除牛鞭效应。使参与双方的库存管理成本都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降低。使石油装备企业的产品服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虽然石油装备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有可能降低,但是从长远上看,石油装备企业将来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2)联合管理库存:这种库存控制策略要求石油装备企业供应链中的供应方、采购方、需求方等等全部都要加入进来,由他们联合起来一起商议拟定库存计划,他们都共同参与库存计划的制定,使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增加。此种策略与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强调在“供应链”中的各环节的协调合作,而不仅局限于供需两方互相合作的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在联合管理库存策略的系统中,一种相当于分销部门的职能部门必须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是组织和管理物品、原材料和产品 的库存水平,以实现供需平衡、降低库存成本以及提高供应链效率的一系 列策略。在供应链中,库存管理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化地 满足顾客需求,同时最小化库存风险和成本。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库存管理策略: 1.需求预测和计划:基于市场需求、历史数据和销售趋势等信息,进 行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因需求不确定性导致的库存过剩 或短缺的问题。 2.安全库存: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水平,以应对供需波动。安全库存 是避免因供应延迟或需求突发而导致的库存缺货的重要手段。 3.周转率优化:通过优化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水平和资金占用。可 以通过合理的供应链链规划、库存控制和定期优化来实现。 4.共享信息: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建立共享信息系统,实现实时的库 存信息分享。这样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见性和协作效率,有效减少库存过量。 5.跨层级协作:促进供应链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和沟通,尤其是 与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协作。通过协调和共享信息,可以降低 库存成本和风险,提高库存服务水平。 6. JIT(准时制造)和JIS(准时送货):Just-In-Time即准时制造,是一种精益生产的思想和管理方法,通过准确控制时间和数量来实现库存

的最低化。Just-In-Sequence即准时送货,与准时制造相配套,即按照生产线的顺序和节奏,准时送达所需物资。 7.VMI(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一种由供应商负责库存管理的模式。供应商根据客户的需求情况和库存水平,负责库存补充、库存控制和订货等工作。这种方式可以减轻客户的库存压力,同时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8.ABC分析:对库存进行ABC分类,按照重要性进行管理。将库存分为A、B、C三个等级,A类库存最重要,B类次之,C类最低。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类别的库存的不同管理策略,提高库存利用率和效率。 综上所述,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风险和成本,进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不同行业和组织的库存管理策略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库存管理策略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有效的库存管理对于供应链的运作和最终的业务成功至关重要。供应链管理部门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控制库存,避免过度库存或库存短缺的问题。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部门应采取的库存管理策略以及其背后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1. 定期审查库存水平 首先,供应链管理部门应定期审查库存水平,确保库存与实际需求相匹配。通过使用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可以确保库存水平符合市场需求和销售趋势。在审查库存水平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季节性需求变化、产品寿命周期以及供应商可靠性等因素。 2. 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 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借助科学的预测方法来预测市场需求,从而确定适当的库存水平。预测方法可以基于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市场调研等信息。在使用预测方法时,还应考虑供应商交货周期、订单处理时间和库存周转率等因素,以确保库存水平与实际需求相符。 3.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部门应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确保及时供货和避免库存短缺。通过与供应商共享销售数据和需求预测信息,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与供应商更好地协调库存水平。此外,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还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和供应优势。

4. 实施有效的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在库存管理中起着关键作用。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实施有效的物流管理策略来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库存运营效率。例如,采用先进的仓储和运输技术,优化仓库布局,减少货物滞留时间,提高货物出入仓速度等。 5. 使用技术工具和系统支持 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工具和系统来支持库存管理。例如,使用库存管理软件和ERP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库存状况,提供准确的库存报告和分析。这些工具和系统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部门更好地掌握库存情况,及时做出决策。 6. 采取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法 采取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供应链管理部门实现库存管理的最佳实践。精益生产方法强调减少浪费和降低库存水平,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供应链管理方法强调通过整合和协调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来优化库存管理。 总结 供应链管理部门的库存管理策略关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通过定期审查库存水平、科学的预测方法、与供应商合作、优化物流管理、使用技术工具和系统以及采取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实现库存管理的最佳实践。这些策略将有助于减少

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策略的研究

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策略的研究 引言: 在当前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运营和客户满意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物流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库存管理策略,减少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并提供一些推荐的最佳实践。 一、库存控制策略的重要性 库存是供应链中的关键资源之一,对于物流运营的效率和企业利润有着直接的影响。库存控制策略的制定旨在平衡库存持有成本、服务水平和销售需求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1. 降低库存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包括库存占用资金、仓储费用、货物损耗等各类成本。通过合理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占用资金和仓储费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升企业利润。 2. 提高供应链效率:库存控制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准确预测和控制库存需求,避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合理的库存控制策略可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降低缺货和积压的风险。 3. 提升客户满意度:库存控制策略的制定应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证及时交付和高品质的产品。通过准确掌握客户需求和库存水平,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常见的库存控制策略 在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常见的库存控制策略包括经济订货批量、安全库存、补货点和定期盘点等,下面将对这些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1. 经济订货批量(EOQ):经济订货批量是指在考虑库存持有成本和订货成本 的情况下,确定最经济的订货批量。通过精确计算经济订货批量,企业可以避免频繁订货带来的成本,并确保库存水平的平衡。 2. 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指为应对需求不确定性和供应中断等风险而保留的一 定数量的库存。安全库存的大小应考虑到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客户服务水平的要求,避免由于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库存短缺,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3. 补货点:补货点是指当库存水平达到一定的下限时,触发重新订货的点。通 过准确设定补货点,企业可以在库存量接近极限时及时补充货物,避免缺货和客户流失的风险。 4. 定期盘点:定期盘点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对库存进行全面的盘点和调整。通过定期盘点,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库存数据的误差,确保物流供应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三、库存控制策略实施的最佳实践 在实施库存控制策略时,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以下最佳 实践来优化库存管理。 1. 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建立 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实现供应链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和效率。 2.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支持库存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如仓储管理系统、物流跟踪系统等,提高质量、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3. 采用供需平衡的方式:通过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库存规划,实现供需平衡,避 免库存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同时,要灵活调整供应链各环节的产能和库存,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分析了供應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实施VMI模式的必要性,并分析了VMI模式的特点及其实施方法。最终通过实例证明企业运用VMI模式有助于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整体竞争水平。 标签: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VMI,模式, 一、库存控制的问题 1.信息类问题 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等都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数据,这些数据分布在不同的供应链组织之间,要做到有效地快速响应用户需求,必须实时地传递,为此需要对供应链的信息系统模型作相应的改变。但目前许多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未很好地集成起来,因此信息类问题就成为库存控制中的重要问题。 2.供应链运作问题 供应链运作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减少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首先应了解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程度。供应链作为整体,需要协调各方活动才能取得最佳的运行效果,通过协调使整个供应链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步调一致,形成更为合理的供需关系,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3.绩效评估问题 有些企业采用库存周转率作为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但是没有考虑对用户的反应时间与服务水平,常常忽视一些其他服务指标;有些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评价指标,但它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因此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库存管理绩效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综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应使各个环节的活动在统一的标准下同步进行,而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就有必要提出新的供应链库存控制方法。 二、VMI模式的提出 1.VMI的实效 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它的核心业务,将库存交由供应商来管理的方式,其实不仅是为了减少资金、人员投入,更多的是为了加快信息传递效率,继而加快

供应链中的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

供应链中的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供应链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库存作为供 应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管理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库存风险是供 应链中的一个常见问题,其可能导致资金损失、物流滞畅和客户满意 度降低。因此,有效的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本文将探讨供应链中的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一、库存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库存风险是指供应链中由于库存的积压、过期、损坏、丢失等原因 导致的潜在风险。库存风险对供应链的稳定运作和组织的经济效益产 生重大影响。首先,库存风险会占用资金。大量的库存积压意味着企 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和维护库存,这将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 紧张和经营风险增加。其次,库存风险可能导致物流滞畅。库存过多 会增加物流成本和配送时间,影响产品的及时交付。最后,库存风险 还会影响客户满意度。若库存中的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无法及时交付,将直接影响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 二、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策略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库存风险,供应链管理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准确的需求预测: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准 确的需求预测。通过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库存和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过剩。

2. 供应商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并与供应商密切合作,及时分享市场信息和需求变化,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同时,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分享风险和机会,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3. 库存分类与优化:对库存进行分类和优化管理,根据产品的属性和销售情况,确定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对于快速周转的商品,可以采取定期盘点和快速补货的方式来控制风险;对于慢动销的商品,可以采取降价促销或清仓处理的方式来降低库存风险。 4. 信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库存风险管理和控制。通过建立自动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库存水平和品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提供准确的库存需求和采购建议,帮助供应链管理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三、库存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供应链管理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管理和控制库存风险: 1. 合理定价策略: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能够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周转。例如,对于过季产品或库存积压的商品,可以降低售价以加速销售,减少库存风险。 2. 定期盘点和库存周转率分析:定期盘点库存,及时发现库存盈余或亏损的情况,调整采购和补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库存周转率,评估库存利用效率和销售速度,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旳库存管理方略 前面我们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和老式旳库存管理模式旳差别以及所面临旳新问题。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旳规定,供应链下旳库存管理措施必须作相应旳变化,本节将结合国内外公司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成果,简介几种先进旳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与措施,涉及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 一、VMI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通中旳库存是各自为政旳。流通环节中旳每一种部门都是各自管理自己旳库存,零售商、批发商、供应商均有各自旳库存,各个供应链环节均有自己旳库存控制方略。由于各自旳库存控制方略不同,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需求旳扭曲现象,即所谓旳需求放大现象,无法使供应商迅速地响应顾客旳需求。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供应链旳各个环节旳活动都应当是同步进行旳,而老式旳库存控制措施无法满足这一规定。近年来,在国外,浮现了一种新旳供应链库存管理措施-供应商管理顾客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这种库存管理方略打破了老式旳各自为政旳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旳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旳规定,是一种新旳有代表性库存管理思想。 (一)VMI旳基本思想 老式地讲,库存是由库存拥有者管理旳。由于无法确切懂得顾客需求与供应旳匹配状态,因此需要库存,库存设立与管理是由同一组织完毕旳。这种库存管理模式并不总是有最优旳。例如,一种供应商用库存来应付不可预测旳或某一顾客不稳定旳

(这里旳顾客不是指最后顾客,而是分销商或批发商)需求,顾客也设立库存来应付不稳定旳内部需求或供应链旳不拟定性。虽然供应链中每一种组织独立地谋求保护其各自在供应链旳利益不受意外干扰是可以理解旳,但不可取,由于这样做旳成果影响了供应链旳优化运营。供应链旳各个不同组织根据各自旳需要独立运作,导致反复建立库存,因而无法达到供应链全局旳最低成本,整个供应链系统旳库存会随着供应链长度旳增长而发生需求扭曲。VMI库存管理系统就可以突破老式旳条块分割旳库存管理模式,以系统旳、集成旳管理思想进行库存管理,使供应链系统可以获得同步化旳运作。 VMI是一种较好旳供应链库存管理方略。有关VMI旳定义,国外有学者觉得:"VMI 是一种在顾客和供应商之间旳合伙性方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旳成本优化产品旳可获性,在一种互相批准旳目旳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这样旳目旳框架被常常性监督和修正,以产生一种持续改善旳环境"。 有关VMI也有其她旳不同定义,但归纳起来,该方略旳核心措施重要体目前如下几种原则中: (1)合伙精神(合伙性原则)。在实行该方略时,互相信任与信息透明是很重要旳,供应商和顾客(零售商)都要有较好旳合伙精神,才可以互相保持较好旳合伙。(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VMI不是有关成本如何分派或谁来支付旳问题,而是有关减少成本旳问题。通过该方略使双方旳成本都获得减少。 (3)框架合同(目旳一致性原则)。双方都明白各自旳责任,观念上达到一致旳目旳。如库寄存在哪里,什么时候支付,与否要管理费,要耗费多少等问题都要回答,并且体目前框架合同中。 (4)持续改善原则。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和消除挥霍。VMI旳重要思想是供应商在顾客旳容许下设立库存,拟定库存水平和补给方略,拥有库存控制权。 精心设计与开发旳VMI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供应链旳库存水平,减少成本。并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