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五次革命

信息的五次革命

从古代以来的信息有人类从一代的日子,在海洋生活的信息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第一是语言的创造。大约10万年前,发生在人类向猿猴期的转变。人类创造了一种具有独特信息交流的语言。第二是写作的发展。大约五千年前在原始社会的结束。使得人类信息可以存储在单词中以传播要传播的信息。第三是造纸印刷期间,封建社会。扩大信息交流,使人类文明能够迅速传播。第四是通信技术的应用,是20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大大加快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心脏信息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第五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20世纪中叶。改变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打破人类的大脑和2个感觉器官处理信息的使用能力。

信息技术革命的重新界定

信息技术革命的重新界定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其影响之广泛,意义之深远,是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不可能比拟的。过去的工业技术革命,均是为了把人类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是人类体力的增大与外部器官的延伸;而这次技术革命,却是把人类从繁杂的脑力劳动中摆脱出来,是人类脑力的增大。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Stephen.J.Gould)曾经写道:“我所读到的生命史,是一连串稳定状态,其间有少数迅速发生的重大事件所界定的间隔,并借此建立了一个稳定状态。”[1]这个历史的间隔即所谓的技术革命。虽然人们对技术革命的存在及历史地位予以承认并达到一致,但对于技术革命特别是20世纪以来所发生的新技术革命的划分以及起始时间,在认识上仍有相当差异。人们从不同的认识角度,用不同的认识方法,对客观历史进程作出多种不同的描述。然而由于科技革命不仅是研究科技历史的重要工具(例如,世界古代科学史与近代科学史的分期线是1543年,即哥白尼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的出版,这也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开始),也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基点之

一。这是因为它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变革,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法、思维方式的发展。因此对上述问题的澄清和界定,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二、关于称谓 当今学术界,对于上述新技术革命的称谓,至今还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科技革命,称谓竟没有为世人基本认同,似乎与其伟大意义难以相称。总结众多学者的描述,这场新技术革命常见的称谓有:“现代科技革命”、“新技术革命”、“第三次浪潮”、“第三次或第四次科技革命”及“智能技术革命”等几种提法。这些称谓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指征这场科技革命,但让人总觉有所不足。鉴于以下理由,我们将这场新技术革命称为“信息技术革命”。 理由一:“现代科技革命”中的“现代”和“新技术革命”中的“新”这两个词都是时间概念。“现代”一词对于现代的人们可以确切地知道它所指的内涵,但几百年以后,仍用“现代”来指征这场科技革命,则就难以切中了。而“新”字,今天可以称“新”,他年可能应该称“旧”,因此,也没有揭示这场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2](P9)

2020年《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试讲稿

2020年《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试讲稿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试讲稿 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初中信息技术组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回答,在当今社会是如何获取信息呢? 师: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那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是如何被感知、接收、传递、分析和处理的呢? 师:同学们的答案有很多,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新课教学 师:老师播放一段信息技术发展的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如下问题:信息技术发展经过了几次革命,以及每次革命的作用都有哪些?视频播放完毕后,给大家5分钟时间,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讨论问题。时间到后,请小组代表回答。 师:时间到,请第一组的代表回答信息技术发展经过了几次革命。 师:非常正确,信息技术发展经过了五次革命,分别是语言的形成、文字的产生与应用、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电话电报的发明与应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那哪一小组讨论出了每一次革命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不举手,看来,这个问题把你们给难住了。没关系,我们先做两个游戏,放松一下,说不定你们马上就想到答案了。 师:第一个游戏是“你来比划,我来猜”,题板上有一个成语,需要两个人为一组参与。其中一个同学不能说话,只能通过手和身体的比划的形式来描述题板的内容,另一个同学来猜成语。老师共准备了10个题板,一共需要10组同学参与,每组参与者一道题,发出声音则游戏失败。请参加游戏的同学自由结合,依次上台。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

师:这位女同学,你请说。哦,这位同学说,通过这个游戏,她发现了语言的作用———语言可以快速准确地表达信息。 师:下面,再请两组同学参加一个游戏:两组同学都分开,一个站在教室的最前面,一个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其中一组前面的同学用最小的声音说一句话,后面的同学认真听,把听到的话说出来。另外一组前面的同学把想说的话写在纸条上,然后传递给后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看到后把他所表达的信息读出来。其他同学保持安静。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同学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师:这次好多同学都有发现,请A同学来说。A同学发现了文字产生的作用———扩大信息传播的距离。师:同学们通过游戏有不少发现,现在休息一下,看几个视频,看你们还有没有发现。 视频1: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作的过程。看完后请同学们总结造纸和印刷术发明的作用。 师:B同学,请你来说。 师:B同学说,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信息得以很好的保存,不错,请坐。我们再观看视频2:电报、电话发明的过程及其影响。看完后,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尝试总结电报、电话发明的作用。 师:好,请同学们一起告诉我你们的发现。对,电报、电话的发明,使人类能够利用电能传递信息。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结合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实例,进行讨论并体会计算机的出现带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影响及选择(上) 2001-05-14 外经贸部发展司副司长王子先 当前,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给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的革命性影响已经并还将逐步显现。信息化与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正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正如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的,一个新的文明正在我们生活中出现,人类正面临巨大的飞跃,面临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帝教授将未来的时代称之为“比特的时代”,并用“一网打尽全世界”来描述因特网,充分表明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意义。比尔·盖茨指出,信息高速公路将越过国界,把信息和机会播入发展中国家,价格低廉的全球通信能把各地的人们卷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既面临历史性机遇,也将面对巨大挑战。只有把握时代脉搏,认清形势,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我们才能迎头赶上,取得主动。 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突破始自计算机的发明。以二进制为基础的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能力,始于80年代初的个人计算机(PC)革命是信息革命的一次高潮,使更多的家庭和个人能直接分享到信息革命的好处。 进入90年代,信息化浪潮更为强劲,“信息高速公路”这一设想的提出和付诸实践,掀起了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热潮。 美国是信息高速公路设想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克林顿总统把兴建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国策,1993年9月制订了“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Nil计划),要求在1997年正式建成信息高速公路。副总统戈尔是该计划的具体组织者。

注:美国政府提出的“N II计划”特别强调了“全民服务”的概念,当完成该计划时,不仅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做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在2000年把美国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家医院的诊所、每一家图书馆”联结起来。 美国还推动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1994年9月美国提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Gll )”的建议;1995年1月美国政府发表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合作日程》;1995年2月美、加、德、英、法。日、意等7国在布鲁塞尔召开了部长级会议,讨论了全球信息基础结构问题,推动了这方面的合作。 在这一时期,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订了自己的信息化计划,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入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队伍。

第一节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回顾

第一节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回顾 【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基础知识部分更适合在教室上。如何把讲授课讲得更精彩,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八中的信息技术组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以视频为主,也有图片、文字等。将资源库与教材有机整合,既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脱离教材,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体现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教材的加工处理和延伸的能力。 具体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回顾》这个题目,选自于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内容。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并不是教材中主要的内容,仅出现在“知识链接”中。教材中提及的不多,正好为教师加工整理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有两条主线。一是知识主线,以传递信息为线索,按前后顺序讲解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如果仅按时间为序,课堂很容易变得枯燥,像是流水账一样,因此渗透了德育主线。传递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造纸术、印刷术是中国的骄傲,古代中国信息技术远远领先,只是近代时慢慢落后了,可是当代中国正奋发努力、迎头赶上。银河、天河等巨型机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从而引出要把“中国制造”上升到“中国创造”,这时课堂也在此高潮时结束。 三、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 以 1999 年拍摄的《黑客帝国》电影的图片,引出现在信息化社会不再是个传说。然后复习了什么是信息技术? 纵观历史,正因为人类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管理信息和表达信息方面的信息技术一次一次的进步,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滚滚向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回顾一下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相关情况,以及对于现在的信息技术应该如何处理。 2.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

一、信息技术革命 二、信息化内涵 三、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四、组织与管理 一、信息技术革命 1.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变革 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特别是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革命性因素。人们习惯上把因为科学技术革命导致的人类社会的全面突变或革命性变化称作“化”,如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等,而对应的社会形态被称作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等。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深深地刻着科学技术的时代烙印。 “刀耕火种”即农业工具的发明和作物知识的发现——农业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逐步摆脱狩猎和游牧的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它经过了上千年的历程。 200年前,机械与能源即工业的科学技术革命,利用机械力、蒸汽、电力、石油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导致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信息迅速赶超上材料、能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结果是:社会经济的信息投入产出比迅速增长,社会交往合作不断加强,科技与经济加速发展。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这一变化趋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信息化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 无处不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和主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信息产业,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标志。 2.信息技术革命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相当于人类的思维器官、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 与半导体材料紧密相关的微电子技术是它们的基础。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几平方毫米的半导体材料上,用微米及亚微米刻蚀加工技术,制作成成千上万的晶体管构成的微缩单元电路,并应用这些电路装配成各种微电子设备的总称。通俗地讲,微电子技术就是一门使电子器件或电子设备微型化的技术。其基本构成是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是一种节约材料、能源、空间和劳动的技术。其技术工艺新、更新换代快、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摘要 计算机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今天的我们步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本文将从计算机发展和信息技术趋势两个层面探讨当前时期信息技术的重 要性。并说明自己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时代 一、计算机

1.定义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2.发展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共四代的不同阶段。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它分为这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课题: 1.2.1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课程名称:信息技术 授课时间:2015年9月日 授课教师:艾尔开西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主题: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 内容:建设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是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网络聊天室、公告栏等公共场所,要语言文明,轻松幽默,不辱骂他人;对求助者,要出于爱心,尽力相助;与网友交流,要真诚友好,不欺诈他人;等等。 二、教学目标: 1、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第一章内容。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做进一步的提高,目的是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信息和信息技术,并形成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准备。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已经比较强。这一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是比较成熟的,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也是比较活跃,能够和同学一起来进行一些问题的探讨、交流。他们有着广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关注信息技术在生活及其周边的影响。 五、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六、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 七、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提问法、引导法,师

生一起小结等等。 八、教学过程: 【导入】 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新课:信息的四个特征? 答:1、载体依附性 2.信息的价值性。 3.信息的时效性 4.信息可以共享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首先,请大家阅读本节开头的一则新闻: 问题:上面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信息及其信息技术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新课内容】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为信息技术。可以说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了五次的信息技术革命: 教师活动:给学生3分钟看书第6页,要求尽可能记住“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三)信息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意义(教师举例说明): 1、信息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对以往信息技术的超越,使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得以日益改善。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指人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它包括现代通信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等。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人类语言大致产生在五万年前.这个时候,人类智力的进货经历了手巧的人、直立的人、和智慧的人三个阶段,智力达到了一定程度,同时,这个时候人的发音器官也进化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够发出一定复杂的语音来,语言就产生了。而人类文化史的发展也能证明,这个时候产生了语言,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的文化产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飞跃。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类长期只有口语,用文字记录口语形成的书面语历史很短。系统的语言成为人和禽兽分离的重要工具,文字使人类能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把时空的影像变化转码成视觉可见的符号系统,使后人能通过间接的文字想象出画面,了解历史和学习技术经验。使文字成为文化的主要载体。 文字突破口语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人类可以在书面语的基础上完整地传承人类的智慧和精神财富,使人类能够完善教育体系,提高自己的智慧,发展科学技术,进入文明社会。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书籍价格便宜使更多人可以获得知识,因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书籍普及会使人们的识字率提高,反过来又扩大了书籍的需要量。此外,手工业者从早期印行的手册、广告中发觉印行这类印刷品可以名利双收。这样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例证说明,印刷术帮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掌握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请大家翻开教材的封面——“信息技术”,在我们的印象中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电脑课,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弄清楚,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请大家自己阅读教材了解下面几个方面:(10分钟) 1、什么是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例如:马拉松比赛的起源 “马拉松”比赛起源于一个希腊历史故事。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公元前希腊与波斯两国在马拉松村附近进行了一次会战。希腊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取得了胜利。当时的传令兵为将胜利消息尽快告诉雅典居民,他顾不得路途遥远,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已累得精疲力竭,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闭上了双眼。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中的爱国战士,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增设一项以“马拉松”命名的长跑赛。 教师活动:这是一则古代信息传递的故事,同学们,现在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手段传递这一则消息呢?学生答:用电话、网络、E-mail等; 教师活动:大家想到了这么多好的方法,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比故事中的古老的方法快捷得多,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利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发展已非常迅速,可说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学生思考得出)日新月异,本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一起共同学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二、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那么请大家分析一下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电脑课)的区别(生答略) 要点:信息技术课是让我们掌握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和方法,最终提高信息素养,而电脑计算机只是我们信息技术的一种工具。 三、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请学生阐述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教学课题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知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掌握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创新性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信息技术是的发展讲述:信息技术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从产生到现在,不断发展到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水平,并将永远不断向前发展。今天我们就一些来探讨一下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展望一下未来的信息技术。 投影出示课题: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引入主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提问: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大发明?

参考答案: 1、语言产生 2、文字发明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电视的发明 5、计算机的产生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总结:前四项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中经历的四次革命。第五项把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投影) 信息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信息技术的采集技术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的传递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处理技术不断发展 启发学生 深刻理解发展的主要内容 展望三方面技术发展 分组讨论:针对信息技术的三大方面发展,举例说明;设想可能的新发展方向,并进行创造设计。 三分种后,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让学生从已知知识进行创新认知 采集技术 代表陈述:采集技术的发展内容非常多,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等;再如,光波、超声波、感测技术等等。 创新设想:一种基于纳米技术的眼镜。 教师总结:这些同学的讨论结果所反映的正是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历程。感测技术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目前已经能够应用于矿藏、地质勘探;还应用于医疗等多方面。并且,利用感测技术人们将更方便地捕获人的感觉器官采集的信息,甚至能捕获人的感觉器官所不能采集的信息。 总之,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将更加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将与各种学科一起发展。

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产业革命(工业革命)(3次) 1、十八世纪发生在英国的以蒸汽机为先导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生产率大幅度增加。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率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率还要多,还要大。”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为整个欧洲的发展打下基础。当时的中国还处在乾隆时代,对这次工业革命、科学普及、生产大发展的机会,中国没有沾上边。 2、第二次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电器技术为先导的电器产业革命,出现了以电力为中心工厂联合起来的“公司化”,实行“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又出现一次大的经济飞跃。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地铁、钢筋混凝土大厦、电梯、电车等各种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先后出现,灿烂夺目,大大改变了世界的模样,在这次经济高增长中,出现了一批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那时的中国正是清代末期,甲午战争的失败、八国联军进北京、割地赔款、内忧外患,加上两次国内战争,再一次的错过了发展机会。 3、第三次是二战以后,从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先导引起的一场信息产业革命,出现了“全球经济”、“跨国公司”,使人类有限的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一个经济全球化、世界信息化的时代扑面而来。在这个超速度发展的时代里,生产率的高速增长是前两次的产业革命无法比拟的,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开发出来的知识、技术、信息是人类历史6000年的总和。过去两百年开发出的技术,现在只需要一年。 信息技术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补充一下:目前进行中的信息技术革命——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语言和文字不属于某一个国家,印刷术是中国的,所以西方一般不认为前三次是革命。 1、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2、计算机技术及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 3、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目前,物联网中国走在前列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

信息技术发展史

: 信 信息技术知识 PART1: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 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 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 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 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 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 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 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 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 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 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 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 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PART2:信息技术发展史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 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 北宋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第五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五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背景李梦辉2015040207015 (1)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1946 年 2 月,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随及以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标志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就应运而生了。从那时起,计算机的发展速度之快及应用范围之广,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从第一代计算机的产生到现在,我们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诞生。它从局部走向世界,从单位走向家庭。从成人走向少年,我们的生活以不能离开它。它不仅给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带来便利,还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正是计算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让全世界的人联系更加紧密,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我们需要通过了解更多的关于计算机的发展和改变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那么以下我将通过对计算机发展的介绍及计算机的发展,对未来计算机的畅想,以及计算机的发展与我们生活变化的关系来阐述它的多面影响。 (2)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第一道计算机(1946年——1957年),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特点是:1、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大,耗电量大,寿命短,可靠性大,成

本高。2、采用电子射线管作为存储部件,容量很小,后来外存储器使用了磁鼓存储信息,扩充了容量。3、输入输出装置落后,主要使用穿孔卡片,速度慢,容易出去使用十分不便。4、没有系统软件,只能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 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主要特点是:1、采用晶体管制作基本逻辑部件,体积减小,重量减轻,能耗降低,成本下降,计算机的可靠性和运算速度均得到提高。 2、普遍采用磁芯作为贮存器,采用磁盘/磁鼓作为外存储器。3、开始有了系统软件(监控程序),提出了操作系统概念,出现了高级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计算机,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主要特点是:1、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作各种逻辑部件,从而使计算机体积小,重量更轻,耗电更省,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运算速度有了更大的提高。2、采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取代了原来的磁芯存储器,使存储器容量的存取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增加了系统的处理能力。3、系统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多用户可以共享计算机软硬件资源。4、在程序设计方面上采用了结构化程序设计,为研制更加复杂的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 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要特点是:1、基本逻辑部件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体积,重量,成本均大幅度降低,出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摘要 计算机及网络的迅速发展,使今天的我们步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本文将从计算机发展和信息技术趋势两个层面探讨当前时期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说明自己对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时代 一、计算机

1.定义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2.发展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一共四代的不同阶段。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表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它分为这四个阶段: 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第一代电于计算机是从1946年至1958年。它们体积较大,运算速度较低,存储容量不大,而且价格昂贵。使用也不方便,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所编制的程序的复杂程度难以表述。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只在重要部门或科学研究部门使用。 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第二代计算机是从1958年到1965年,它们全部采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其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的速度提高了近百倍,体积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在软件方面开始使用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一代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数据处理和事务处理及工业控制。 第3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是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为电子器件,并且出现操作系统,使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它们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用于文字处理、企业管理、自动控制等领域,出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信息管理系统,可用于生产管理、交通管理、情报检索等领域。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信息技术革命

精心整理一、信息技术革命 二、信息化内涵 三、信息化管理与运作 四、组织与管理 ,使人 等动力方面的变革,实现人类体力上的解放,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场能源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导致的社会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把人类带入“工业社会”。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发展——信息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信息迅速赶超上材料、能源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决定性力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这种变化不仅迅速改变着人类社会的

各种活动和社会运行机制,而且还贯穿于各种社会职业活动之中。结果是:社会经济的信息投入产出比迅速增长,社会交往合作不断加强,科技与经济加速发展。发生在现代社会中的这一变化趋势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化”。信息化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 无处不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信息系统和主导现代社会发展的支柱——信 微处理器,其特点是精细或超精细的“微”加工技术,是一种节约材料、能源、空间和劳动的技术。其技术工艺新、更新换代快、品种数量多、应用范围广,集中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华,全面推动了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在过去的30多年间,芯片每18个月集成度翻番、价格减半(“摩尔定律”),微电子技术造就了成千上万的信息技术应用,有人把它概括为“3C”革命,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自动控制(Control)领域的革命。三者相互联系,不断发展,集成应用,使整个社会普遍实现了自动化——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家庭自动化(HA),即“3A”革命。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 越 证,如关系代数理论于数据库技术,TCP/IP协议于互联网技术等。 第二、随着人们改造自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愈加深化,所面临的问题就愈带有综合性,涉及范围广、难度大,绝非单一科技所能胜任,必须依赖多学科、多技术所形成的技术群解决。如野外作业人员或移动商务人员需要使用便捷可靠的移动终

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技术发展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语言的使用——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类人猿是一咱类似于人类的猿类,经过千百万年的劳动过程,演变、进化、发展成为现代人,与此同时语言也随着劳动产生。祖国各地存在着许多语言。如:海南话与闽南话有类似,在北宋时期,福建一部人移民到海南,经过几十代人后,福建话逐渐演变成不语言体系,闽南话、海南话、客家话等。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候纸”。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1864年英国着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1946~1958年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