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学院:粮油食品学院______

专业班级:食工1006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学校:河南工业大学

目录

第一章设计意义 (1)

第二章主要参数说明 (1)

第三章课程任务说明书 (3)

第四章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4)

第一节确定设计方案 (4)

第二节确定物性参数 (4)

第三节计算总传热系数 (5)

第四节计算传热面积 (6)

第五节工艺结构尺寸 (6)

第六节换热器核算 (8)

6 – 1 热量核算 (8)

6 – 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0)

6 – 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总结表 (11)

第五章离心泵的选择 (13)

第一节管径初选 (13)

第二节压头

H的计算 (13)

e

第三节离心泵主要参数 (15)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设计意义

换热器是许多工业部门最的通用工艺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机械,交通,制冷,空调及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换热器不仅是保证某些工艺流程和条件而广泛使用的设备,也是开发利用工业二次能源,实现余热回收和节能的主要设备。

在食品工业中的加热,冷却,蒸发和干燥等的单元操作中,经常见到食品物料与加热或冷却介质间的热交换。各种换热器的作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其中工作的流体类型,数量等差别很大,而换热器的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装置或系统综合性能的好坏,因此换热器的合理设计极其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过程工业生产中所用的换热器设备中,管壳式换热器仍占主导地位,虽然它在换热效率,结构紧凑性和金属材料消耗等方面,不如其他新型换热设备,但她具有结构坚固,操作弹性大,适应性强,可靠性高,选用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能承受高温和高压等特点,所以在工程中仍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章 主要参数说明

T ---牛奶的定性温度,℃

t ---冷盐水的定性温度,℃

o ρ---牛奶的密度,/()kJ kg K ?

po C ---牛奶的定压比热容,

/()kJ kg K ?

o λ---牛奶的导热系数,/()W m K ? o μ---牛奶的粘度,Pa s ? i ρ---冷盐水的密度,3/kg m

pi C ---冷盐水的定压比热容,

/()kJ kg K ?

i λ---冷盐水的导热系数,/()W m K ?

i μ---冷盐水的粘度,Pa s ? Q ----热流量,KW

K ----总传热系数,2/()W m K ? m t ?----进行换热的两流体之间的平

均温度差,℃

mi q ----冷却水用量,/kg s

Re ----雷诺准数 P r ---普兰特准数

i α----管程传热系数,2/()W m K ? o α----壳程传热系数,2/()W m K ?

si R ----冷盐水污垢热阻,2/m K W ? so R ----牛奶污垢热阻,2/m K W ?

λ----管壁的导热系数,2/()W m K ?

s n ---传热管数,(根)

L ---传热管长度,m

P N ---换热器管程数

N ---传热管总根数

t ??---温度校正系数

c n ---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t ---管心距,mm D ---壳体内径,mm

h ---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mm

B ---折流板间距,mm

B N ---折流板数

d ---接管内径,mm

e d ---当量直径,m

o u ---壳程流体流速,/m s i u ---管程流体流速,/m s

S ---传热面积,2m

P S ---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2m

H ---换热器面积裕度

i P ∑?---管程压降,Pa

1P ?---管内摩擦压降,Pa

2P ?---管程的回弯压降,Pa

s N ---壳程串联数 t F ---管程压降的结垢修正系数 o P ∑?---壳程压降,Pa

1P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Pa

2P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Pa

第三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用水将高温灭菌后的牛奶冷却。

3.设计条件

1)灭菌后的牛奶由60℃降至10 ℃,牛奶流量为4400 kg/ h ,压力为0.7

MPa 。

2)该过程采用浓度很稀的冷盐水冷却(因此冷盐水的相关物性数据可参考水

的物性数据)。冷盐水入口温度为0℃,出口温度10℃。

设计还要求选用一台合适的离心泵,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

管路布置如图(参考图),已知泵进口段管长L

进=5米,泵出口段管长L

=15

米。(均不包括局部阻力损失。局部阻力:底阀1个,标准90°弯头3个,球心阀1个)

第四章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第一节 确定设计方案

(1)、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

热流体(牛奶)进口温度60℃,出口温10℃; 冷流体(冷盐水)进口温度0℃,出口温度10℃。 (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

由于冷盐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清洗,另外,粘度大的流体(牛奶)宜于通入管间空间,所以应使冷盐水走管程,牛奶走壳程。选用25×2.5mm 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

=1.0m/s 。

第二节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管程冷盐水的定性温度为

12010

5()22t t t ++=

==℃ 壳程牛奶的定性温度为

126010

35()22

T T T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牛奶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1030/o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3770/()po C J kg K =? 导热系数 0.61/()o W m K λ=? 粘度 32.1210o Pa s μ-=?? 冷盐水在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999.8/i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4200/()pi C J kg K =?

导热系数 0.562/()o W m K λ=? 粘度 31.5410o Pa s μ-=??

第三节 计算总传热系数

(1)、热流量

8o 012()44003770(6010)8.29410/230.4m m Q q C T T J h kW =-=??-=?=

(2)、平均传热温差

12601050T T T ?=-=-=(℃) 2110010t t t ?=-=-=(℃)

5010

24.8550ln ln 10

m T t t T t ?-?-?=

==??(℃)

(3)、冷却冷盐水用量

8

218.2941019748(/)()4200(100)

mi pi Q q kg h C t t ?===-?-

(4)、总传热系数 管程传热系数:

3

0.02 1.0999.8

Re 129841.5410i i i

i

d u ρμ-??=

=

=? pi i

0.80.4i

i C 0.023Re (

)d i

i

μλαλ=?

??

30.8

0.4110.5624200 1.54100.023*********()0.020.562

W m K ---??=?

??=??() 壳程传热系数:

假设壳程的传热系数 111200o W m K α--=?? 污垢热阻:

查得 210.000172si R m K W -=??

210.000172so R m K W -=??

管壁导热系数:

1145W m K λ--=?? 以外表面为基准计算

11

1(

)o o o so si o

m i i i

d d d

K R R d d d δαλα-=++

?+?+? 其中0.0250.02

0.0225()22o i m d d d m ++=

==,则 11

1(

)o o o so si o

m i i i

d d d K R R d d d δαλα-=++

?+?+?

1

10.00250.0250.02510.025(0.0001720.000172)1200450.02250.0233540.02-=++?+?+? 11604.3()W m K --=??

第四节 计算传热面积

32

230.41015.34()

604.324.85

m Q m K T ?'===???S 考虑15%的面积裕 21.15 1.1515.3417.64()S S m '==?=

第五节 工艺结构尺寸

(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

传热管(碳钢)。管内流速取 1.0m/s i u =。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s 2

219748/(999.83600)

17.47183.14

0.02 1.04

4

i i V n d u ?=

=

=≈????(根)

π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传热管长度为:

17.64

12.48m 3.140.02518

o s S L d n =

==????()π

按单管程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现取传热管长l m =4.5。则该换热器管程数为

p L 12.48N =

2.784.5

l ==考虑到管程数为奇数时操作的难度较大,选管程数为4 传热管总根数为

s p N=n N 18472?=?=(根)

(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

21111221t -t 100

P=

0.17T -600

-T 6010=5

t -t 100

t T R -==--==-

按单壳程、四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图表。 可得:0.83t ??=

平均换热温差 24.850.8320.63()m m t t t ???=??=?=℃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

则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

1.19.310()c n ===≈根 (5)、壳体内径

计算壳体内径的公式:D=t c (n -1)+2e

通常(1 1.5)o d e=,这里取 1.5o d e=,则有

D=t c ???(n -1)+2e=32(10-1)+2 1.525=363(mm)

圆整可取。

(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故可取h=100mm 。

取折流板间距0.70.7400280()B D mm ==?=。故可取B=300mm 。 折流板数 4500

N =

1114(300

B l B -=-=块)

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

(7)、接管

a) 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牛奶流速为1.5m/s,则接管内径为

0.0317()31.7()d m mm =

=== 取标准管径为30d mm =

则取 22

444400/(10303600)

1.7(/)3.140.03

o V u m s ??=

==?πd b) 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

取接管内冷盐水流速为1.5m/s,则接管内径为

0.0683()68.3()d m mm =

=== 取标准管径为70d mm =

则取 22

4419748/(999.83600)

1.5(/)3.140.07i V u m s ??=

==?πd 第六节 换热器核算

6 - 1 热量核算

a) 壳程传热系数

对圆缺形折流板可采用科恩公式

0.55

1/30.14

0.36Re

Pr (

)o

o o e

w

d λμαμ=?

??? 当量直径,由正三角形排列得

壳程流通截面积

20.025(1)0.30.4(1)0.02625()0.032

o o d S BD m t =-

=??-= 壳程流体流速及雷诺数分别为

4400/(10303600)0.0452(/)0.02625

o o V u m s S ?=

==

3

0.0250.4521030

Re 5492.1210

o o o

o

d u ρμ-??=

=

=? 普兰特准数

3po C 3770 2.1210Pr 13.100.61

o

o

μλ-??=

==

粘度校正 0.14

(

)1o w

μμ≈ 则0.55

1/30.14

0.36Re

Pr (

)o

o o e

w

d λμαμ=?

??? 1/3

0.55

21

0.610.36

54913.101830.7()

0.02

W m K --=????=

??

b)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0.8

0.40.023Re

Pr i

o i

d λα=?

??

管程流通截面积

2223.14

0.02180.05652()44

i i s S d n m =??=??=π

管程流体流速

1748/(999.83600)0.971(/)0.005652i i V u m s S ?=

== 3

0.020.971999.8

Re 126081.5410i i i

i

d u ρμ-??=

=

=?

普兰特准数

3pi i

C 4200 1.5410Pr 11.510.562

i

μλ-??=

==

则有

0.8

0.40.023Re

Pr i

o i

d λα=?

??

0.80.4210.052

0.023*******.513276()0.02

W m K --=?

??=?? c) 传热系数K

11

1()o o o so si o

m i i i

d d d

K R R d d d δαλα-=++

?+?+? 1

10.00250.0250.02510.025(

0.0001720.000172)830.7450.02250.0232760.02

-=++?+?+? 11491.6()W m K --=?? d) 传热面积S

32230.41022.72()491.620.63

m Q m K t ?===???S

该换热器实际传热面积Sp

23.140.025 4.57225.43()p o S lN m ==???=πd

该换热器面积裕度为

25.4322.72

11.922.72

p S S H S

--=

=

=%

换热器的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

6 - 2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 管程流动阻力

1

2

()i

t

s

p P P P F N

N ?=?+????∑

其中1s N =, 4p N = ,=1.4

2

12i i i i u l P d ρλ?=?

? 2232i i u P ρ?=? 由Re 12608=,传热管相对粗糙度为,

查莫狄图得0.042i λ=

又3999.8/i kg m ρ=,0.971/i u m s =,0.02i d m = 所以

22

1 4.5999.80.9710.0424454()20.022

i i i i u l P Pa d ρλ??=??=??=

2

2

2999.80.971331414.0()2

2

i i u P Pa ρ??=?

=?=

41

2

()(44541414) 1.414 3.310()i

t

s

p P P P F N

N Pa ?=?+????=+???=?∑

换热器的操作压强为5

0.710MPa Pa >,,允许的压强降4

510P Pa ?

速阻力损失在允许范围内。

2. 壳程流动阻力

12()o

t s P

P P F N ''?=?+???∑

其中1s N = ,对液体有 1.15t F =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 2

1(1)2

o o o c B u P F f n N ρ'?=???+?

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时的阻力2

22(3.5)2

o o

B u B P N D ρ'?=?-?

三角形排列,0.5F =

Re 500≥ 则有0.2280.2285.0Re 5.0549 1.19o f --==?=

又10,14,0.3,0.4,0.0452/c B o n N B m D m u m s =====,则

2

1(1)2

o o o c B u P F f n N ρ'?=???+?

2

10300.04520.5 1.1910(141)93.9()2

Pa ?=???+?

= 2

22(3.5)2

o o B u B

P N D ρ'?=?-?

2

20.310300.045214(3.5)29.5()0.42

Pa ??=?-

?= 12()(93.929.5) 1.151141.9()o

t s P

P P F N Pa ''?=?+???=+??=∑

换热器的操作压强为5

0.710MPa Pa >,,允许的压强降4

510P Pa ?

速阻力损失在允许范围内。

6 - 3 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总表

第五章 离心泵的选择

第一节 管径初选

319748

19(/)999.8

mi

v i

q q m h ρ=

=

= 初选水经济流速 1.5/u m s =,则接管内径为

0.0683()68.3()d m mm =

=== 取标准管径为70d mm = 则取 22

4419748/(999.83600)

1.5(/)3.140.07

i V u m s ??=

==?πd 第二节 压头的计算

在截面1-1(即水槽液面)及截面2-2(即安装的压力表处)间列柏努利方程,截面如图,方程如下

222a e f i i P P u H z H g g g

ρρ+=+?++

0.15,/0.15/700.002mm d εε===取则4

3

0.07999.8 1.5Re 6.8101.5410i i

i

d u ρμ-??=

=

=??

查图得 λ=0.036

11

-22

-|

有关局部阻力的相关计算:

流入换热器222222212(1/)(1/)(10.07/0.4)0.94A A d D ξ=-=-=-= 流出换热器2222120.5(1/)0.5(1/)0.5(10.07/0.4)0.48A A d D ξ=-=-=?-= 局部阻力因数如下表:

故 8.50.7539.50.940.4821.7ξ∑=+?+++= 换热器压降 43.310i P Pa ∑?=?

则2()2f i

i P l u H d g g

λξρ∑?=?+??+

24

155 1.5 3.310(0.03621.7) 5.90.0729.81999.89.81

+?=?+?+=??

压力表处的压强要大于外界的标准大气压,冷盐水才可以流出,压力表读数为0.2atm ,则2a 0.2atm P P -=

所以222a e f i P P u H z H g g

ρ-=

+?++ 52

0.2 1.01310 1.587.017.18()999.89.8129.81

m ??=+++=??

由体积流量、压头可选型号是IS65-50-125的离心泵

第三节离心泵主要参数

参考文献

1.杨同舟. 食品工程原理(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蒋维钧, 戴献元.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3.姚玉英. 化工原理(上册第二版) . 天津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4.朱家骅. 化工原理(上册) . 科学出版社. 2001

5.王卫东.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原油 柴油

1.设计任务书 1.1设计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原油预热器)的设计 1.2操作条件 某炼油厂用柴油将原油预热。柴油和原油的有关参数如下表, 两侧的污垢热阻均可取 1.72×10-4m2.K/W,要求两侧的阻力损失均不超过 5 3.0 Pa。 10 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换热设备的相关知识,熟悉换热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生产任务和操作条件,进行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 3、根据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的结果,进行换热器结构设计; 4、以换热器工艺设计及计算为基础,结合换热器结构设计的结果,绘制换热器装配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对整个设计工作的进行书面总结,设计说明书应当用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思想、计算过程和设计结果。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3) 2.概述 (5) 3.设计标准 (7) 4.方案设计和拟订 (8) 5.设计计算 (12) 6.参考文献 (22) 7.附录 (23) 8.设计小结 (29) 9.CAD图 (32)

1.概述 在不同温度的流体间传递热能的装置称为热交换器,简称为换热器。在换热器中至少要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 在化工、石油、动力、制冷、食品等行业中广泛使用各种换热器,它们也是这些行业的通用设备,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换热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换热器也各有优缺点,性能各异。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至今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 列管式换热器有以下几种: 1)固定管板式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两端管板和壳体制成一体,当两流体的温度差较大时,在外壳的适当位置上焊上一个补偿圈,(或膨胀节)。当壳体和管束热膨胀不同时,补偿圈发生缓慢的弹性变形来补偿因温差应力引起的热膨胀。 特点: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壳程清洗和检修困难,壳程必须是洁净不易结垢的物料。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徐凯 指导教师:张玲张亚男秦敏 系别:机械工程系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日期:2009.11 宁夏理工学院

前言 换热器是非常重要的换热设备。在国民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设计说明书主要介绍浮头式换热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及整个设计过程。 在浮头式换热器中,浮头式换热器的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亦称浮头。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主要有如下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这个特点在现场就能清楚地看出来。这种换热器的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是自由的,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其缺点是结构复杂造价高,一般比固定管板高20%左右,在运行中浮头处发生泄漏不易检查处理。浮头式换热器适应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工作条件下。 本书内容系统、完整,理论与实际并重。书中对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中所需的各学科知识均有简要的介绍和解释。同时该书对换热器在编写时注重介绍的方法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深入浅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期间得秦敏、张春兰、张亚男、张玲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此表示真挚的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其中难免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徐凯 2009-11-26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 (1) 第三章确定设计方案 (3) 3.1 换热器类型的确定 (3) 3.2 管程及壳程的流体安排 (3) 第四章确定物性数据 (4) 4.1定性温度的确定 (4) 4.2列表 (6) 第五章传热面积的估算 (7) 第六章工艺结构尺寸的确定 (9) 6.1 管径和管内流速的确定 (9) 6.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的确定 (9) 6.3 平均传热温差的校正 (10) 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确定 (10) 6.5 壳体内径的确定 (11) 6.6 折流板的确定 (11) 6.7 其它附件的确定 (12) 第七章所设计换热器的校核算 (13) 7.1 传热热流量的核算 (13) 7.2 壁温的校核计算 (15) 7.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的核算 (17) 参考文献 (19) 换热器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1)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大学《化工原理》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一、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 (2) 二、确定设计方案............................................................................ (3) 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2.管程安排 三、确定物性数据............................................................................ (4) 四、估算传热面积............................................................................ (5) 1.热流量 2.平均传热温差 3.传热面积 4.冷却水用量 五、工艺结构尺寸............................................................................ (6) 1.管径和管内流速 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3.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壳体内径 6.折流挡板 (7) 7.其他附件 8.接管 六、换热器核算............................................................................ . (8) 1.热流量核算 2.壁温计算 (10) 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七、结构设计............................................................................ . (13) 1.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 2.管箱法兰和管箱侧壳体法兰设计 3.管箱结构设计 4.固定端管板结构设计 5.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 (14) 6.外头盖结构设计 7.垫片选择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次设计为浮头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主要由管箱、管板、壳体、换热管、折流板、拉杆、定距管、钩圈、浮头盖等组成。浮头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另一端为浮动管板。因此其优点为热应力较小,便于检查和清洗,缺点为结构较为复杂。在传热计算工艺中,包括传热量、传热系数的确定和换热器径及换热管型号的选择,以及传热系数、阻力降等问题。在强度计算中主要讨论的是筒体、管箱、管板厚度计算以及折流板、法兰和接管、支座、分隔板等零部件的设计,还要进行一些强度校核。本设计是按照GB151《管壳式换热器》和GB150《钢制压力容器》设计的。换热器在工、农业的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传热设备也随处见,是不可缺少的工艺设备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工业应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关键字:换热器,工艺计算,强度校核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it is made up of tube box 、tube sheet、shell、heat exchange tube、baffle plate、draw bar、spacer pipe、hook circle、floating head cover and so on. One tube sheet of the exchanger is connected with shell, and the other tube sheet is floating tube sheet. So it’s easy to check and clea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ucture of it complex. In the process of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 include area computation 、capacity of heat transmission 、the determine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he choice of the heat exchange tube. About strength calculation, it involve the calculating of shell、tube box、sealing head and so on. This design is according to GB151 <<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 and GB150 << Steel pressure vessel >> to design. Heat exchanger i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process equipmen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industrial application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words:heat exchanger; Process calculation;strength check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设计一台换热器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概述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工艺计算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2. 核算压强降 经验公式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设计结果一览表 设计评述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9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

浮头式换热器(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设计题目及工艺参数---------------------------------------------------1 一、换热器的分类及特点---------------------------------------------------2 二、结构设计-------------------------------------------------------------5 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5 2、初步确定换热管的根数n和管子排列方式-------------------------------5 3、筒体内径确定-------------------------------------------------------5 4、浮头管板及钩圈法兰结构设计-----------------------------------------6 5、管箱法兰、管箱侧壳体法兰和管法兰设计-------------------------------7 6、外头盖法兰、外头盖侧法兰设计---------------------------------------7 7、外头盖结构设计-----------------------------------------------------8 8、接管的选择--------------------------------------------------------------------------------------8 9、管箱结构设计-------------------------------------------------------8 10、管箱结构设计------------------------------------------------------8 11、垫片选择----------------------------------------------------------9 12、折流板------------------------------------------------------------------------------------------9 13、支座选取----------------------------------------------------------10 14、拉杆的选择--------------------------------------------------------13 15、接管高度(伸出长度)确定------------------------------------------13 16、防冲板------------------------------------------------------------13 17、设备总长的确定----------------------------------------------------13 18、浮头法兰---------------------------------------------------------------------------------------14 19、浮头管板及钩圈----------------------------------------------------14 三、强度计算--------------------------------------------------------------14 1、筒体壁厚的计算-----------------------------------------------------14 2、外头盖短节,封头厚度计算-------------------------------------------15 3、管箱短节、封头厚度计算 --------------------------------------------16 4、管箱短节开孔补强的核校 --------------------------------------------16 5、壳体压力试验的应力校核---------------------------------------------16 6、壳体接管开孔补强校核-----------------------------------------------17 7、固定管板计算-------------------------------------------------------18 8、无折边球封头计算 --------------------------------------------------19 9、管子拉脱力计算-----------------------------------------------------20 四、设计汇总-----------------------------------------------------21 五、设计体会--------------------------------------------------------------21 参考文献--------------------------------------------------------------22

课程设计报告,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目录 1 前言 (3) 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3) 3 列管式换热器的工艺设计 (3) 3.1换热器设计方案的确定 (3) 3.2 物性数据的确定 (4) 3.3 平均温差的计算 (4) 3.4 传热总系数K的确定 (4) 3.5 传热面积A的确定 (6) 3.6 主要工艺尺寸的确定 (6) 3.6.1 管子的选用 (6) 3.6.2 管子总数n和管程数Np的确定 (6) 3.6.3 校核平均温度差 t m及壳程数Ns (7) 3.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 3.6.5 壳体径 (7) 3.6.6 折流板 (7)

3.7 核算换热器传热能力及流体阻力 (7) 3.7.1 热量核算 (7) 3.7.2 换热器压降校核 (9) 4 列管式换热器机械设计 (10) 4.1 壳体壁厚的计算 (10) 4.2 换热器封头选择 (10) 4.3 其他部件 (11) 5 课程设计评价 (11) 5.1 可靠性评价 (11) 5.2 个人感想 (11) 6 参考文献 (11) 附表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2) 1 前言 换热器(英语翻译:heat exchanger),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列管式换热器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其优点是单位体积的传热面积、处理能力和操作弹性大,适应能力强,尤其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中采用更为普遍。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等。 设计一个比较完善的列管式换热器,除了能满足传热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满足传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消耗材料少、制造成本低、清洗维护方便和操作安全等要求。 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首先应根据化工生产工艺条件的要求,通过化工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同时选择管径、管长,确定管数、管程数和壳程数,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班级:11-02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小组成员:

目录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2)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3) 第三章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5) 第四章工艺计算 (6) 4.1 物性参数的确定 (6) 4.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7) 4.2.1传热量及平均温差 (7) 4.2.2估算传热面积 (9) 第五章管壳式换热器结构计算 (11) 5.1换热管计算及排布方式 (11) 5.2壳体内径的估算 (13) 5.3进出口连接管直径的计算 (14) 5.4折流板 (14) 第六章换热系数的计算 (20) 6.1管程换热系数 (20) 6.2 壳程换热系数 (20) 第七章需用传热面积 (23) 第八章流动阻力计算 (25) 8.1 管程阻力计算 (25) 8.2 壳程阻力计算 (26) 总结 (28)

第一章设计任务书 煤油冷却的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设计用冷却水将煤油由140℃冷却冷却到40℃的管壳式换热器,其处理能力为10t/h,且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0kPa。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设备形式:管壳式换热器 2、操作条件 (1)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2)冷却水介质:入口温度26℃,出口温度40℃

第二章管壳式换热器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是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纵然各种板式换热器的竞争力不断上升,管壳式换热器依然在换热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各国为提高这类换热器性能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强化传热,提高对苛刻的工艺条件和各类腐蚀介质适应性材料的开发以及向着高温、高压、大型化方向发展所作的结构改进。 强化传热的主要途径有提高传热系数、扩大传热面积和增大传热温差等方式,其中提高传热系数是强化传热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强化管程传热和壳程传热两个方面得以实现。目前,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方法主要有:采用改变传热元件本身的表面形状及表面处理方法,以获得粗糙的表面和扩展表面;用添加内物的方法以增加流体本身的绕流;将传热管表面制成多孔状,使气泡核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并增加其抗污垢能力;改变管束支撑形式以获得良好的流动分布,充分利用传热面积。 管壳式热交换器(又称列管式热交换器)是在一个圆筒形壳体内设置许多平行管子(称这些平行的管子为管束),让两种流体分别从管内空间(或称管程)和管外空间(或称壳程)流过进行热量交换。 在传热面比较大的管壳式热交换器中,管子根数很多,从而壳体直径比较大,以致它的壳程流通截面大。这是如果流体的容积流量比较小,使得流速很低,因而换热系数不高。为了提高流体的流速,可在管外空间装设与管束平行的纵向隔板或与管束垂直的折流板,使管外流体在壳体内曲折流动多次。因装置纵向隔板而使流体来回流动的次数,称为程数,所以装了纵向隔板,就使热交换器的管外空间成为多程。而当装设折流板时,则不论流体往复交错流动多少次,其管外空间仍以单程对待。 管壳式热交换器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造价较低,选材范围广,处理能力大,还能适应高温高压的要求。虽然它面临着各种新型热交换器的挑战,但由于它的高度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至今仍然居于优势地位。 由于管内外流体的温度不同,因之换热器的壳体与管束的温度也不同。如果两流体温度相差较大,换热器内将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导致管子弯曲、断裂或从管板上拉脱。因此,当管束与壳体温度差超过50℃时,需采取适当补偿措施,

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 专业班级:应化1301班 姓名:王伟 学号: U201310289 指导老师:王华军 时间: 2016年8月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5) 1.1 设计题目 (5) 1.2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5) 1.3 技术参数 (5) 2.设计方案简介 (5) 3.课程设计说明书 (6) 3.1确定设计方案 (6) 3.1.1确定自来水进出口温度 (6) 3.1.2确定换热器类型 (6) 3.1.3流程安排 (7) 3.2确定物性数据 (7) 3.3计算传热系数 (8) 3.3.1热流量 (8) 3.3.2 平均传热温度差 (8) 3.3.3 传热面积 (8) 3.3.4 冷却水用量 (8) 4.工艺结构尺寸 (9) 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9) 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9)

4.3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9) 4.4 壳体内径 (10) 4.5 折流板 (10) 4.6 接管 (11) 4.6.1 壳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6.2 管程流体进出管时接管 (11) 4.7 壁厚的确定和封头 (12) 4.7.1 壁厚 (12) 4.7.2 椭圆形封头 (12) 4.8 管板 (12) 4.8.1 管板的结构尺寸 (13) 4.8.2 管板尺寸 (13) 5.换热器核算 (13) 5.1热流量衡算 (13) 5.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13) 5.1.2 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14) 5.1.3 传热系数K (15) 5.1.4 传热面积裕度 (16) 5.2 壁温衡算 (16) 5.3 流动阻力衡算 (17) 5.3.1 管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5.3.2 壳程流动阻力衡算 (17)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列管式换热器的选用和设计

目录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换热器方案的确定 3.1 确定设计方案 3.2确定物性数据 3.3 计算总传热系数 4 计算换热面积 5 工艺结构尺寸 5.1 管径和管内流速 5.2 管程和传热管数 5.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传热管的排列和分程方法 7换热器核算 8 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表 9 设计评述 10 参考资料 11 主要符号说明 12 特别鸣谢

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欲用自来水将2.3万吨/年的异丁烯从300℃冷却至90℃,冷水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5℃和90℃。若要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压强降不大于100kpa,试选择合适型号的列管式换热器。假设管壁热阻和热损失可以忽略。 名称水异丁烯 密度 996 12 比热 4.08 130 导热系数 0.668 0.037 粘度 0.37×10^-3 13×10^-3 2.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换热器的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大学 生物工程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06 月08 日

目录 1、设计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确定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换热器的类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 管程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确定物性数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估算传热面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 热负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 热流体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3 平均传热温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4 初算传热面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换热器工艺结构尺寸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4 传热管排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5 壳体直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6 折流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7接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换热器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传热面积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管程传热膜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壳程传热膜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总传热系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传热面积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管程阻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壳程阻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4、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管子排列方式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折流板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除污垢措施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材料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附录及图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换热器设计

化工原理 课 程 设 计 设计任务:换热器 班级: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姓名:魏苗苗 学号:1320103090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概述 (3)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6)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6)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6)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7)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7)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7) 工艺计算 (10)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10) 2. 核算压强降 (13) 设计结果一览表 (16) 经验公式 (16)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17) 设计评述 (17)

参考文献 (1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2.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10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六、附表: 1.设计概述 1.1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1.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Array递是指由于 温度差引起 的能量转移, 简称传热。由 热力学第二 定律可知,在 自然界中凡 是有温差存 在时,热就必 然从高温处 传递到低温 处,因此传热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封面) XXXXXXX学院 列管式换热器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年月日 目录

1、设计题目(任务书) (2) 2、流程示意图 (3) 3、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 (3) 4、换热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4) 5、主体设备结构图 (10) 6、设计结果概要表 (11) 7、设计评价及讨论 (12) 8、参考文献 (12) 附图:主体设备结构图和花版设计图 一.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列管式冷却器设计 (二)设计任务: 将自选物料用河水冷却或自选热源加热至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 (三)设计条件: 1.处理能力:G=学号最后2位×300t物料/d; 2.冷却器用河水为冷却介质,考虑广州地区可取进口水温度为20~30C;加热器用热水或水蒸气为热源,条件自选; 3.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 4.传热面积安全系数5~15% 5.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四)设计要求: 1.对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简要论述; 2.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3.确定列管壳式冷却器的主要结构尺寸; 4.计算阻力; 5.选择合宜的列管换热器并运行核算; 6.用Autocad绘制列管式冷却器的结构(3号图纸)、花板布置图(3号图纸); 7.编写设计说明书(包括:①.封面;②.目录;③.设计题目;④.流程示意图;⑤.流程及方案的说明和论证;⑥设计计算及说明;⑦主体设备结构图;⑧设计结果概要表;⑨对设计的评价及问题讨论;⑩参考文献。) (五)设计进度安排: 备注:参考文献格式: 期刊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格式为:作者姓名.出版年.专著书名.出版社名.起止页码。 二.流程示意图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3月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条件 二.设计任务与内容 1.工艺设计计算 ①确定设计方案 选择换热器类型,确定物料流程,确定物性参数 ②估算传热面积 确定换热量、平均温差、传热面积、冷却水流量 ③工艺结构参数确定 根据工艺计算,合理确定介质流向与换热管的结构尺寸,如管壳程数、壳体及进出口接管直径,换热管规格尺寸与数量,折流板排列形式与间距,管板直径及管子排列方式等。

④换热流量核算 ⑤换热器内流动的流体阻力核算 2.结构设计 ①筒体、管箱、法兰、浮头盖、管板、开口补强、支座等主要受压部件与元件的选材,结构选型与设计,强度计算与校核; ②编制法兰计算程序,并按指定要求进行探讨性计算; ③管束的振动计算及防震设计部分 3.绘制全部施工图,包括装配图、部件图、零件图等总计约1号图幅6张。 4.编制管箱、法兰、管束、管板、浮头盖、外头盖等主要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艺及其装配程序,并制订管、壳程的试压方案及程序。 5.主要受压元件的材料选择及其可焊性评价与焊接材料选择说明。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设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设计说明书的作用是对自己所作的设计作出书面计算与论证,其基本内容依次为:题目、目录、前言、设计条件及所依据的主要设计标准、设计计算、加工工艺及试验等的说明,以及专题论证、电算程序与结果、造价概算和主要参考资料等。 前言中应概述设计作品在工艺装配中的功用、操作、维护要求和结构特点,主要设计内容简介,设计中的结构改进或创新,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等。 设计条件是指自己具体设计设备的操作条件,如介质性质、操作温度和压力等。 计算与论证为说明书的主体,包括除前言和设计条件外的全部上述内容。设计说明书要求格式规范统一,条理清楚,图文并茂,文理通顺,书写整洁。 参考资料书写格式为: 序号作者书刊名称出版社年月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设计计算 (2) 2.1确定设计方案 (2) 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2) 2.12 管程安排 (2) 2.2 确定物性数据 (2) 2.3 估计传热面积 (3) 2.31 热流量(忽略热损失) (3) 2.32 冷却水的用量 (3) 2.33 平均传热温差 (3) 2.34 初算传热面积 (3) 2.4 工艺结构尺寸 (4) 2.41 管径和管内流速 (4) 2.4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4) 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5) 2.45 壳体直径 (5) 2.46 折流板 (5) 2.47 接管 (5) 2.5 换热器核算 (6) 2.51 传热面积校核 (6) 2.52 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8) 三设计结果汇总表及图 (9)

一 设计任务书 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 的原油从175℃冷却至130℃,压力为0.4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3MPa ,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55℃。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 设计计算 2.1确定设计方案 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 原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30℃; 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5℃。 考虑到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12 管程安排 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速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故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2.2 确定物性数据 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 壳程原油的定性温度为: 5.1522 ) 130175(=+= T ℃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讲解

目录 任务书 (2) 摘要 (4) 说明书正文 (5) 一、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 (5) 1.原始数据 (5) 2.设计题目 (5) 二、结构计算 (5) 三、传热计算 (7) 四、阻力计算 (8) 五、强度计算 (9) 1.冷却水水管 (9) 2.制冷剂进出口管径 (9) 3.管板 (10) 4支座 (10) 5.密封垫片 (10) 6.螺钉 (10) 6.1螺钉载荷 (10) 6.2螺钉面积 (10) 6.3螺钉的设计载荷 (10) 7.端盖 (11) 六、实习心得 (11) 七、参考文献 (12) 八、附图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 35KW 壳管冷凝器 学生学院 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 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xx 班 姓 名 xx 学 号 xxxx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一台如题目名称所示的换热器。给定原始参数: 1. 换热器的换热量Q= 35 kw; 2. 给定制冷剂 R22 ; 3. 制冷剂温度 t k =40℃ 4.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0132t C =" 0136t C =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学生独立完成设计。 2)换热器设计要结构合理,设计计算正确。(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换热面积计 算, 换热器的结构布置, 流体流动阻力的计算)。 3)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分明,符号国家标准,尺寸标注规范,使用计算机绘图。 4)说明书要求: 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层次分明,用计算机打印。 格式要求: (1)课程设计封面;(2)任务书;(3)摘要;(4)目录;(5)正文,包括设计的主要参数、热力计算、传热计算、换热器结构尺寸计算布置及阻力计算等设计过程;对所设计的换热器总体结构的讨论分析;正文数据和公式要有文献来源编号、心得体会等;(6)参考文献。 三、课程设计应完成的工作 1)按照设计计算结果,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1份; 2)绘制换热器的装配图1张,拆画关键部件零件图1~2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