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概论

影视艺术概论

第一章

1895年12月28日,是电影的诞生日。这天,法国的第一位导演卢米埃尔放映了他的电影。

1895-1900年(19世纪末年),涌现出了一批可以称之为“ 导演”的人。

梅里爱1897在法国自己的庄园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摄影棚。摄影棚、特技运用、戏剧记录、艺术电影、电影工业等电影史上的动作方式和基本概念,全都打从梅里爱这里发端。

20世纪初叶,第一家电影公司法国百代兄弟公司崛起。

(名词解释)布赖顿学派:在英国的早期电影中,布赖顿学派具备较大的影响。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史密斯、威廉逊等人;在表现内容和使命追求方面,布赖顿学派不仅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现,尤其对重大社会问题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和表现;在表现形式和拍摄节奏方面,布赖顿学派给电影带来了早期蒙太奇,从而通过电影画面的有机组合,使得电影开始具备于属于自己所独有的叙事语言。

法国的系列喜剧片和侦探故事片也是为观众们所喜闻乐见的两大类型片。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上升为世界电影新霸主。

20年代以来,法国电影重振旗鼓,后涌现出以德吕克为代表人物的印象派电影和先锋派电影等现代主义流派。

先锋派电影主要体现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两种风格当中。

1925年开始取代达达主义的超现实电影,注重潜意识的表现,试图从梦幻世界中寻找诗意的归宿。第一部超现实主义电影是《贝壳和僧侣》(1927年)。1928年的《一条安达鲁狗》处处充满象征。

1917年开始出现体现瑞典古典学派美学原则的电影。斯约史特洛姆根据易卜生诗作执导的《赛尔日.维根》(1917),大量采用天然实景作为故事背景,并使得景物与人物浑然一体,并在蒙太奇的运用和叙事方式的探索上都提高了其表现能力。

德国电影在20世纪初也空前繁荣。在由梅育等人创作的《卡里加里博士》中,开辟了表现主义电影的先河。《疲惫的死》作为另外一部表现主义电影名作,也被称之为以反映神话世界中为命运所支配的人物为模式的新浪漫主义电影。

美国的好莱坞,是迄今为止世界电影业中最大的拍摄基地。

(论述题)早期好莱坞电影如何分期,各期特点如何?

一般认为,早期好莱坞电影大致划分为开拓与建立时期(1903-1929 )、鼎盛商业片时期(1929-1939)和古典好莱坞终结时期(1940-1952 )三大时期。

在第一时期内,好莱坞电影确立了艺术工业化的制片厂制度,并逐步发展集中为垄断性的米高梅、派拉蒙和华纳兄弟。一批影星的成功推出,喜剧片、西部片、科幻片、战争片等类型电影的系列生产,使得以卓别林为杰出代表的喜剧艺术家声震寰宇。

在第二时期所贯穿的30年代,极具备商业价值的类型电影更是争芳斗艳、各显神通,匪徒片、恐怖片以及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都风靡一时。卓别林的讽刺喜剧更加深化了对社会的批判,迈尔斯根据德国小说家雷马克的同名作改编的《西线无战事》是一部具备反战色彩的著名战争片。

古典好莱坞的终结时期持续了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风云,著名惊险悬念片导演希区柯克在好莱坞所导演的《蝴蝶梦》和《爱德华大夫》中,把惊险、悬念、心理分析和真相查证结合起来,耐人寻味。威尔斯自导自演的《公民凯恩》从5个人的不同角度出发,展示大资本家凯恩自私贪婪的复杂形象。

苏联,《战舰波将金号》被称为经典大片。其导演爱森斯担博士,从群众大场面、纪实风格和明星表演、布景营造的结合方面,提出了杂耍蒙太奇的美学纲领。

30年代之后,苏联电影在有声电影新领域内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了革命与建设题材、历史题材和传记题材等多侧面的广泛内容。苏联电影所遵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批判黑暗、歌颂社会主义理念。

历史车轮驶人20世纪后,北京丰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1905)。在上海,由郑正秋、张石川编导的《难夫难妻》(1913),成为首部中国故事短片电影。上海也成为中国早期电影最为重要的基地和中心。

第二章

1942年至1943年,维斯康蒂的《沉沦》、勃拉塞蒂的《云中四步曲》、德.西卡的《孩子们在注视我们》等影片先后问世,开了新现实主义的先河,展露出意大利电影复兴的最初迹象。

(论述题)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及创作概述是什么?

①新现实主义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将纪实主义美学推向成熟。早期的“照相本性”式的纪实性由于一味地强调真实性,反对艺术的虚构与假设,险些将电影葬送在它的襁褓期。

②从创作原则的角度正面提出新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是该流派的理论创始者、电影编剧西柴烈.柴伐梯尼。他的主张大致为以下几点:不虚构,不要典型化,不塑造英雄人物;重视日常性,重视细节,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不给观众提供谋求出路的答案;走出摄影棚,到街头去拍摄;编导合一,不要职业演员;使用自然语言,特别是方言等等。

③在艺术上,新现实主义电影一反传统的戏剧化叙事程式和结构原则,以“ 日常性”替代戏剧性。

1945至1950年是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繁荣期,罗伯托.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城市》、《游击队》,德.西卡的《擦鞋童》、《偷自行车的人》、德.桑蒂斯的《罗马十一时》

等影片的思想成就与美学追求,都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罗马11时》是新现实主义后期推出的又一力作。1956年德.西卡的《屋顶》则被看作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掩卷之作。

新现实主义在五十年代中期渐次消亡,五十年代初,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利萨尼、马西里等一批新人在意大利影坛崛起。以安东尼奥尼为代表的一批电影新潮族,生活及反映现实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安东尼奥尼的被称作“人类感情的三部曲”的《奇遇》、《夜》和《蚀》及其稍后一些时候的《红色沙漠》等,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道路》、《骗子》、《她在黑暗中》)以及《81/2》等影片,对于洞察西方社会中人的微观世界,都不无认识作用。

费里尼的《81/2》,展示一位电影导演创作灵感枯竭,这种危机是“对于西方文明所掩盖着的人的精神困顿、空虚和无出路感的一种艺术折射”,无疑具有一定的警世作用。

费里尼《甜蜜的生活》、贝尔托卢奇的《巴黎最后的探戈》、《月亮》等作品,曾名扬国际影坛。

法国的新浪潮运动:1958至59年,法国影坛出现了一批电影新人。他们以全新的观念与叙事方式拍出了一批为国际影坛瞩目的影片,例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四百下》,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等。

新浪潮的出现,在文艺思想上深受盛行于当时的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特别是弗罗伊德的性心理学说和存在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五十年代后期,一批青年影评家,认为电影就像小说、乐曲那样,纯粹是一件个人作品,由是提出了“ 作者电影”的理论。它强调导演的创作个性,予以“个人化”运用时,才显现出现代主义特征。

新浪潮理论的灵魂支柱是安德烈.巴赞。电影更能揭示真实,“还世界以纯真的原貌”。

(论述题)新浪潮电影的创作概观或题材选择上的特点?

新浪潮的电影反映在题材领域,显示出三大特点:一是长于描摹自己。为实现“个人化”创作的艺术追求,如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五部自传体影片《四百下》、《二十岁的爱情》。另一类题材是对两性关系的直露描写。第三类作品,触及某些社会现实及对一些不可知事物的探解。以阿仑.雷乃为代表的“左岸派”是新浪潮运动的又一支精锐部队。(神秘主义)

(论述题)新浪潮电影的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在叙事层面上,打破了传统的戏剧结构模式,运用非理性的意识流动构建情节。其次,实景拍摄与长镜头纪实手法的成功运用。再次,运用镜头跳接、自我介入、“乱发议论”等随意性很强的手法,代替传统的表现技法。如戈达尔的《筋疲力尽》。

大卫.里恩和文化反思电影:1945年他独立执导的第三部影片《相见恨晚》在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和导演奖。里恩电影特点:①对英国守旧、刻板的民族心态的提示与批判,是里恩此类影片的第一个特点。②从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中审视英国文化的特性,是里恩此类影片的又一特点。

苏联电影再度起飞,是在1956年苏共召开第20次代表大会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