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分离作业题

物质分离作业题
物质分离作业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生物分离工程描述了生物产品,过程的原理,方法和设备,它又被称为。

2.以或为出发点,设法使目标产物转移到中,同时除去其它悬浮颗粒以及改善滤液性状,利于后续操作,该过程称为发酵液的预处理。

3.下游加工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生物分离纯化的原则是先低选择性,后高选择性;先高通量,后低通量;先粗分,后精分;先低成本,后高成本。()

2.发酵液中发酵产物浓度高,杂质浓度低。( )

三、名词解释

1.生物分离工程

四、简答题

1.生物分离工程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

2.生物分离的特点有哪些?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发酵液的预处理通常采用和等技术来加速固相、液相的分离,提高过滤速度。和是其最基本的单元操作。

2.发酵液中的主要杂质是和。

3.为了改变发酵液的或是产物转入液相,往往要调整它的pH值,一般用酸化。

4.可溶性杂蛋白的去除方法有,,

,。

5.衡量过滤特性的主要指标是滤饼的.它表示单位滤饼,与滤饼的结构特性有关。

6.提高过滤性能的方法有,,

1.发酵液的组成成分大部分是水。()

2.蛋白质在某一pH下,净电荷为零,称为此蛋白质的等电点。此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小,可产生沉淀而被除去。()离心机按其分离因素不同,可分为常速、高速和超速。()

3.絮凝和凝聚技术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黏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

4.絮凝是在中性盐的作用下,由于双电层排斥电位的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5.ξ电位越大,电排斥作用就越强,胶粒的分散程度也越大。()

6.滤饼的比阻值是随操作压力差的提高而增大的,因此开始过滤时应注意不能很快提高压差,通常靠液柱的自然压差进料,并应缓慢地逐步地升高压力。()

7.根据滤饼的质量比阻值,可衡量各种不同发酵液过滤的难易程度。()

三、名词解释。

1.发酵液预处理

2.凝集

3.絮凝

4.等电点处理法

5.热处理法

6.化学变性沉淀法

7.吸附法

四、简答题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哪些?

2.发酵液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

3.凝聚与絮凝过程有何区别?如何将两者结合使用?

4.改善发酵液的过滤性能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常用的机械破碎法包括、及等。

2.珠磨机采用的方式实现温度控制的能耗与成正比。

3.加入某些化学试剂,如、变性剂、、、金属螯合剂等,可以改变细胞壁或膜的,从而使胞内物质有选择地渗透出来。

4.当除去变性剂时,一部分蛋白质可以自动折叠成具有活性的正确构型,这一折叠过程称为。

二、判断题

1.高压匀浆器不适合放线菌,含目标产物包涵体的细胞的破碎。()

2.高速珠磨法是利用固体剪切作用使细胞破碎的。( )

3.基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不同类型生化物质其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完全不同,故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不同,细胞破碎难易程度也就不同。()

4.高速珠磨法适用于所有细胞。()

5.不同的菌种,用超声波处理的效果不同。球菌比杆菌易破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比阳性菌易破碎,酵母菌效果较差。()

6.渗透压冲击法对较厚的细胞壁也适用。()

7.蛋白质复性前都要加入还原剂,复性后再加入氧化剂。()

8.珠磨法的破碎率一般控制在80%以下。()

三.名词解释

1.包涵体

2.珠磨法

3.高压匀浆法

4.化学渗透法

5.蛋白质复性

四.简答题

1.细胞破碎有哪些方法?

2.请将高压匀浆法与珠磨法进行比较

3.如何提高包涵体的复性率?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沉淀具有______与______的双重作用。

2.蛋白质胶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是蛋白质周围的______和蛋白质分子间的______。

3.蛋白质胶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是______和______。

4.盐析操作时常用的盐是______。

5. ______适用于疏水性较大的蛋白质的沉淀。

6.常用的有机溶剂是______。

7.蛋白质等两性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随PH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______时,溶解度最低。

8.由于无机离子的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通常会发生,阳-高,阴-低

二.判断题

1.沉淀法通常作为初步分离的一种方法,用于从去除了菌体或细胞碎片的发酵液中沉淀出生物物质,然后再利用色层分离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纯度。

2.Ks是盐析常数,与温度和pH有关,与盐和蛋白质的种类有关

3.蛋白质的种类不同,K s值会有所不同

4.高价阳离子比一价阳离子盐析效果好,而低价阴离子比高价阴离子盐析效果好

5.沉淀同一种蛋白质,所需盐的浓度范围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和起始浓度有关。

6.在保证蛋白质不变性的情况下,适当调节温度,可促使沉淀易于生成.。

三.名词解释

1.沉淀法

2.盐析法

3.有机溶剂沉淀法

4.等电点沉淀

5.盐析效应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盐析?基本原理是什么?

2.盐析沉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3.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机理什么?选择有机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恒温恒压下萃取操作达到平衡态时,溶质在萃取相(E或L)和萃余相(R或H)(水相)的化学势是的。

2.实际上双水相系统中当大分子或粒子带有电荷,则在两相中分配不相等时,就会在两相间产生电位,称为

3.两种形式的乳浊液是______和______。

4.有机溶剂萃取时选择有机溶剂的原则是______。

5.构成反胶团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AOT,其化学名为

6.在双水相系统中,影响分配系数的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7.体系的表面自由能即溶质表面性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

二.判断题

1.分离系数β越大,表示A、B两溶质分离效果越好,β=1时,A,B 根本就不能分离。

2.弱酸性电解质的分配系数随pH降低(即氢离子浓度增大)而减小,而弱碱性电解质则正相反。

3.链霉素在中性条件下能与二异辛基磷酸酯相结合,从而从水箱萃

取到三氯乙烷中,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再萃取到水相。

4.系线的长度是衡量两相间相对差别的尺度,系线越长,两相间的性质差别越大。

5..双节线的位置与形状与聚合物的分子量有关。聚合物的分子量越高,相分离所需的浓度越低; 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量相差越大,双节线的形状越不对称。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操作需在高压下运行,萃取溶剂是“气体”,操作中可以很方便地改变其压力和温度,从而改变其密度以及它对物质的溶解能力。

7.分配常数在使用时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

三.名词解释

1.有机溶剂萃取法

2.分配定律(Nernst定律)

3.双水相萃取

4.分离系数

5.带溶剂

6.乳化现象

7.反胶团

8超临界流体萃取

四.简答题

1.影响有机溶剂萃取的因素有哪些?

2。双水相萃取的优点有哪些?

3.相图的概念是什么?从中能看出哪些信息?相图制作的意义何在?

4.影响双水相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其他萃取技术相比有哪些优点?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电渗析所用的半透膜为

2.分离膜的性能包括二大方面:膜的______和膜的______。

3.主要用于反渗透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是______和______。

4.用已知分子量的各种物质进行试验,测定其截留率,得到的截留率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称为。

5. ______分离机理包括筛分和Donnan电位。

6.由膜、固定膜的支撑体、间隔物以及收纳(膜装置)这些部件的容器构成一个单元称为______。

7.模件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MWCO只是表征膜特性的一个参数,不能作为选择膜的唯一标准。

2.电渗析可以除去水中的盐分和水中的有机物。

3. 电渗析不能用于海水的浓缩和淡化。

4溶质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反渗透施加的压力也越大。

5.合成高分子材料中聚砜是最常用的膜材料之一。

三.名词解释

1.膜分离过程

2.反渗透

3.纳滤

4超滤

5.浓差极化

6.膜污染

7.微滤

四.简答题

1.简述表征模性能的各种参数。

2.简述膜分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3.常用的膜分离过程有哪些?试从膜的推动力、透过物质、截留物质和应用范围等几方面比较?

4.电渗析的特点是什么?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吸附法将产品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_____和_____的目的。

2.吸附在生产上的用途为除臭、____、____、____等。

3.常见的有机吸附剂有纤维素、____和____。常见的无机吸附剂有氧

化铝、____和____。

4.吸附等温线包括单分子层吸附等温线、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大孔网格聚合物吸附剂有极性吸附剂、______和非极性吸附剂。

6.吸附过程基本概念有多孔性、______和______。

7.吸附可以分为、、和三种,分类的依据是。

二.判断题。

1、把物质从流动相(气、液、相)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2、物理吸附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几乎没有选择性,且可逆吸附。

3、吸附等温线表示平衡吸附量,并可用来推断吸附剂结构、吸附热和其它理化特性。

4.解吸方法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三.名词解释。

1.吸附作用:

2.吸附剂

3.吸附等温线

四.简答题

1、大孔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机理是?其吸附范围是?

2、大孔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吸附后如何解吸?

3、有哪几种吸附等温线,各有何特点?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离子交换树脂的单元结构包括网格骨架、和三个部分,根据活性离子的电荷性质可分为和。

2、色谱系统由、、和四个部分组成。

3、总交换容量的表示方法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4、树脂可交换离子的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吸附色谱常用的吸附剂有、、和。

6、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和。

7、亲和色谱的分离过程包括、、和四个部分。

8、按照流动相不同,可以将凝胶色谱分为和两种。

二.判断题。

1、强酸、强碱树脂比弱酸、弱碱树脂容易再生,酸、碱用量较少。

2、在常温的稀溶液中,离子交换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离子的化合价越低,就越易被交换。

3、树脂必须选择体积交换容量高,选择性好。

4、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有石油醚、醇类、酮类、酯类、卤代烷及苯等。

5、离子交换色谱适用于离子和物质在溶剂中易发生电离的物质的分离。

6、当pH > pI时,蛋白分子带负电,可结合于阴离子交换剂上。

7、离子交换色谱中,被分离的物质电荷密度越大,结合越牢,在柱中移动速度越慢,从柱中被洗脱掉的速度就慢。

8、凝胶层析载体是多孔凝胶

9、凝胶层析中胶体粒子的粗细不会影响溶离液的流动

三、名词解释。

1、氢型阳树脂:

2、羟型阳树脂

3、离子交换树脂

4、滴定曲线

5、色谱分离(色层分离)

6、固定相

7、流动相

8、分配系数

9、洗脱曲线

10、吸附色谱

11、分配色谱

12、凝胶色谱

13、亲和色谱法

四、简答题

1.薄层色谱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2.吸柱色谱法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3.分配色谱的载体选择依据是什么?

4.如何选择离子交换色谱的洗脱剂?

5.试说明离子交换色谱的特点,它在色谱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6.亲和色谱主要试用于分离什么物质?其特点是什么?

7.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

8.总交换容量的测定方法具体有哪些?

9.影响离子交换过程选择性的因素?

10.树脂的吸附作用在实践中重大意义。

材料分析技术作业题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物相:在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称为“相”。在这里,更明白的表述是:成分和结构完全相同的部分才称为同一个相。 (2)K系辐射:处于激发状态的原子有自发回到稳定状态的倾向,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的降低。原子从高能态变成低能态时,多出的能量以X射线形式辐射出来。当K电子被打出K层时,原子处于K激发状态,此时外层如L、M、N……层的电子将填充K层空位,产生K系辐射。 (3)相干散射: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 (4)非相干散射:X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如轻原子中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X射线长的X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 (5)荧光辐射: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要通过电子跃迁向较低的能态转化,同时辐射出被照物质的特征X射线,这种由入射X射线激发出的特征X射线称为二次特征X射线即荧光辐射。 (6)吸收限:激发K系光电效应时,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电子从K层移至无穷远时所作的功WK,即将激发限波长λK和激发电压VK联系起来。从X射线被物质吸收的角度,则称λK为吸收限。 (7)★俄歇效应:原子中K层的一个电子被打出后,它就处于K激发状态,其能量为EK。如果一个L层电子来填充这个空位,K电离就变成L电离,其能量由EK变成EL,此时将释放EK-EL的能量。释放出的能量,可能产生荧光X 射线,也可能给予L层的电子,使其脱离原子产生二次电离。即K层的一个空位被L层的两个空位所代替,这种现象称俄歇效应. 2、特征X射线谱与连续谱的发射机制之主要区别? 特征X射线谱是高能级电子回跳到低能级时多余能量转换成电磁波。 连续谱:高速运动的粒子能量转换成电磁波。 3、计算(MoKα)和(CuKα)的X射线的振动频率和能量 4、x射线实验室用防护铅屏,若其厚度为1mm,试计算其对Cukα、Mokα辐射的透射因子(I透射/I入射)各为多少?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晶面指数:用于表示一组晶面的方向,量出待定晶体在三个晶轴的截距并用点阵周期a,b,c度量它们,取三个截距的倒数,把它们简化为最简的整数h,k,l,就构成了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晶向指数:表示某一晶向(线)的方向。 干涉面:为了简化布拉格公式而引入的反射面称为干涉面。 2下面是某立方晶系物质的几个晶面,试将它们的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排序后: (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311)(123) 3当波长为λ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并出现衍射线时,相邻两个(hkl)反射线的波程差是多少?相邻两个(hkl)反射线的波程差又上多少? 相邻两个(hkl)晶面的波程差为nλ,相邻两个(HKL)晶面的波程差为λ。 4原子散射因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某元素的原子散射因数与其原子序数有何关系? 原子散射因数f是以一个电子散射波的振幅为度量单位的一个原子散射波的振幅。它表示一个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散射波的振幅是一个电子在相同条件下散射波振幅的f倍。它反应了原子将X射线向某一方向散射时的散射效率。 关系:z越大,f越大。因此,重原子对X射线散射的能力比轻原子要强。 第三章 1.衍射仪测量在入射光束、试样形状、试样吸收以及衍射线记录等方面与德拜法有何不同? 入射X射线的光束:都为单色的特征X射线,都有光栏调节光束。 不同:衍射仪法:采用一定发散度的入射线,且聚焦半径随2?变化。 德拜法:通过进光管限制入射线的发散度。 试样形状:衍射仪法为平板状,德拜法为细圆柱状。 试样吸收:衍射仪法吸收时间短,德拜法时间长。 记录方式:衍射仪法采用计数率仪作图,德拜法采用环带形底片成相,而且它们的强度(I)对(2?)的分布曲线也不同。 2.用直径的德拜相机能使Cukα双重线分离开的最小角是多少?(衍射线宽为,分离开即是要使双重线间隔达到线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方法总结 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方法 1.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碰;②沉淀要洗涤; 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在互不相溶的溶 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 取剂的要求;③使 漏斗内外 通;④上层 上口倒出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2.混合物的化学分离法

二、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1.常见气体的检验 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 3.NO 2 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有白色沉淀生成。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 4 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 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 4 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 3 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 3 ,但 溶于氨水,生成[Ag(NH 3) 2 ]+。 (7)NH 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 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 3 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 2 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 后变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 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 2 =2Fe3++2Cl- (9)Fe3+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 3 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 生成红褐色Fe(OH) 3 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 2 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 Cu(OH) 2 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 生成[Ag(NH 3) 2 ]+。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 ,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 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 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 2 气体。

分离工程大作业乙腈与水变压精馏模拟过程

分离工程大作业乙腈与水变压精馏模拟过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1)流程的确定 建立如图所示的流程图。 流程的描述:原料在合适的位置进入低压塔TOWER1,塔顶出共沸组成,塔底为水出口;塔顶共沸组成经泵加压后进入高压塔TOWER2,塔底为合格的已经产品,塔顶为高压下共沸物,循环回一塔TOWER1。 (2)物性方法的选择 根据文献介绍,用ASPEN物性数据库中的NRTL模型计算得出的乙腈-水共沸物的汽液平衡数据和实际值基本一致,故选用NRTL模型为本次模拟的物性方法。 (3)模拟参数 进料组成为60%的乙腈和40%的水(质量分数),假定流量为 100kg/h。分离出的产品:%乙腈(质量分数)。 (4)两塔的压强的确定 根据变压精馏的原理可得,不同压力下的共沸组成差别越大,循环的物流量就越少,循环量越少,那么能耗就会相应地降低;但是高压或者是真空下操作又会影响我们塔的投资费用。

经过文献调研,吸取他人的工程经验最终选择和。作为塔的操作压力。 (5)流程的模拟 根据变压精馏的原理可得:当压力确定时,流程中每一股物流的量大致是确定的。可以根据公式(书上的公式)计算出。也就是说,塔的塔顶采出率和塔底采出率都是定值,也只有在这个定值下,流程才能够物料守恒而收敛。 同时由于,如果两塔同时给定塔顶采出率或者塔底采出率时,很难收敛。故选择TOWER1给定塔顶采出率,TOWER2给定塔底采出率。所以,先计算出大概的初值,然后再在附近调试,是流程能够顺利收敛。 最终初次收敛时的参数如下图所示: TOWER1的初始参数如下图所示:

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仪器分析》作业题解答2..

第二章气相色谱法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图,以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的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 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 (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 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3).归一化法:归一化法是把试样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按100%计算,以它们相应的色谱 峰面积或峰高为定量参数.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各组份含量: m i % = x 100% or m i % = x 100% 由上述计算公式可见,使用这种方法的条件是:经过色谱分离后、样品中所有的组份都要能产生可测量的色谱峰.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准确;操作条件(如进样量,流速等)变化时,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这种方法常用于常量分析,尤其适合于进样量很少而其体积不易准确测量的液体样品. 21.在一根 3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试样,得如下的色谱图及数据:(1)用组分 2 计算色谱柱 的理论塔板数;(2)求调整保留时间t ‘R1及t‘R2; (3)若需达到分离度R=1.5,所需的最短柱长为几米?解:( 1)从图中可以看出,t R2 = 17min, Y2 = 1min, t M = 1min .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选煤厂、焦化厂、煤炭气化厂、甲醇乙烯生产、化工厂及其他煤炭深加工企业的设计能力和基本化工单元的结构设计及计算能力的,获得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理论和技术,煤炭深加工和煤化工艺流程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标准学制三年,修业年限不超过五年。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 3.毕业:本专业学生必须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校期间修读完成各类课程和实践环节规定的最低学分,并完成相应的课外安排内容,总学分达到132.5学分(表一),并获取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1个,方可毕业。 三、毕业生培养规格与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的品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素质要求 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以及终身学习、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理解文化基础知识对自学和自我提高能力培养的意义。 3.职业素质、能力结构要求(表二) 4.身心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善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业务技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承担繁重岗位工作的良好身体素质。 5.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应取得本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2个。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材料分析技术作业题(含答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物相:在体系内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完全均匀得一部分称为“相”。在这里,更明白得表述就是:成分与结构完全相同得部分才称为同一个相。 (2)K系辐射:处于激发状态得原子有自发回到稳定状态得倾向,此时外层电子将填充内层空位,相应伴随着原子能量得降低。原子从高能态变成低能态时,多出得能量以X射线形式辐射出来。当K电子被打出K层时,原子处于K激发状态,此时外层如L、M、N……层得电子将填充K层空位,产生K系辐射。 (3)相干散射: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得波长与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 (4)非相干散射:X射线经束缚力不大得电子(如轻原子中得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X射线长得X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 (5)荧光辐射:处于激发态得原子,要通过电子跃迁向较低得能态转化,同时辐射出被照物质得特征X射线,这种由入射X射线激发出得特征X射线称为二次特征X射线即荧光辐射。 (6)吸收限:激发K系光电效应时,入射光子得能量必须等于或大于将K电子从K层移至无穷远时所作得功WK,即将激发限波长λK与激发电压VK联系起来。从X射线被物质吸收得角度,则称λK为吸收限。 (7)★俄歇效应:原子中K层得一个电子被打出后,它就处于K激发状态,其能量为EK。如果一个L层电子来填充这个空位,K电离就变成L电离,其能量由EK变成EL,此时将释放EK-EL得能量。释放出得能量,可能产生荧光X射线,也可能给予L层得电子,使其脱离原子产生二次电离。即K层得一个空位被L层得两个空位所代替,这种现象称俄歇效应、2、特征X射线谱与连续谱得发射机制之主要区别? 特征X射线谱就是高能级电子回跳到低能级时多余能量转换成电磁波。 连续谱:高速运动得粒子能量转换成电磁波。 3、计算0、071nm(MoKα)与0、154nm(CuKα)得X射线得振动频率与能量 4、x射线实验室用防护铅屏,若其厚度为1mm,试计算其对Cukα、Mokα辐射得透射因子(I透射/I入射)各为多少?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晶面指数:用于表示一组晶面得方向,量出待定晶体在三个晶轴得截距并用点阵周期a,b,c度量它们,取三个截距得倒数,把它们简化为最简得整数h,k,l,就构成了该晶面得晶面指数。 晶向指数:表示某一晶向(线)得方向。 干涉面:为了简化布拉格公式而引入得反射面称为干涉面。 2下面就是某立方晶系物质得几个晶面,试将它们得面间距从大到小按次序重新排列:(123),(100),(200),(311),(121),(111),(210),(220),(130),(030),(221),(110)。 排序后: (100)(110)(111)(200)(210)(121)(220)(221)(030)(130)(311)(123) 3当波长为λ得x射线照射到晶体并出现衍射线时,相邻两个(hkl)反射线得波程差就是多少?相邻两个(hkl)反射线得波程差又上多少? 相邻两个(hkl)晶面得波程差为nλ,相邻两个(HKL)晶面得波程差为λ。 4原子散射因数得物理意义就是什么?某元素得原子散射因数与其原子序数有何关系? 原子散射因数f就是以一个电子散射波得振幅为度量单位得一个原子散射波得振幅。它表示一个原子在某一方向上散射波得振幅就是一个电子在相同条件下散射波振幅得f倍。它反应了原子将X射线向某一方向散射时得散射效率。关系:z越大,f越大。因此,重原子对X射线散射得能力比轻原子要强。 第三章 1.衍射仪测量在入射光束、试样形状、试样吸收以及衍射线记录等方面与德拜法有何不同? 入射X射线得光束:都为单色得特征X射线,都有光栏调节光束。 不同:衍射仪法:采用一定发散度得入射线,且聚焦半径随2?变化。 德拜法:通过进光管限制入射线得发散度。 试样形状:衍射仪法为平板状,德拜法为细圆柱状。 试样吸收:衍射仪法吸收时间短,德拜法时间长。 记录方式:衍射仪法采用计数率仪作图,德拜法采用环带形底片成相,而且它们得强度(I)对(2?)得分布曲线也不同。 2.用直径5、73cm得德拜相机能使Cukα双重线分离开得最小角就是多少?(衍射线宽为0、03cm,分离开即就是要使双重线间隔达到线宽得两倍)。 3.试述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步骤?及其鉴定时应注意问题? 步骤:(1)计算或查找出衍射图谱上每根峰得d值与i值 (2)利用i值最大得三根强线得对应d值查找索引,找出基本符合得物相名称及卡片号。 (3)将实测得d、i值与卡片上得数据一一对照,若基本符合,就可以定为该物相。 注意问题:(1)d得数据比i/i0数据重要(2)低角度线得数据比高角度线得数据重要(3)强线比弱线重要,特别要重视d值大得强线(4)应重视特征线(5)应尽可能地先利用其她分析、鉴定手段,初步确定出样品可能就是什么物相,将它局限于一定得范围内。 第四章 1、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会激发哪些信号?它们有哪些特点与用途? 1)背散射电子:能量高;来自样品表面几百nm深度范围;其产额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用作形貌分析、成分分析以及结构分析。 2)二次电子:能量较低;来自表层5—10nm深度范围;对样品表面化状态十分敏感。

常见的物质分离

常见的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应用,常常需要把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但分离和提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注意不要混淆。 一.分离和提纯的概念 将混合物中各组成物质分开,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并且要求恢复到原来状态(或指定的状态)称为物质的分离。 将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或某种指定物质)净化,而把其他杂质除去,称为物质的提纯(或除杂)。 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主要的分离提纯方法可分成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1.常用的物理方法: 过滤:用于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例如C中含有杂质CuO,提纯,采用加盐酸溶解、过滤法除杂。如分离C和CuO,需在进行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将滤液中的CuCl2再转变成CuO。 蒸发:蒸发是将稀溶液浓缩或把溶剂蒸发,使溶质析出的操作,可以用来分离溶质固体和溶剂。 液化:利用气体混合物中某组分易液化的特点的一种分离方法。例如由SO2制备SO3过程中,SO2和SO3的分离可以利用SO3常温为液态使SO3液化从而达到分离或提纯的目的。 结晶、重结晶: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或溶解度变化不同,分离不同的可溶性固体混合物的方法。例如分离NaCl与KNO3可根据两物质的含量不同分别采取蒸发结晶法或降温结晶法。 蒸馏、分馏:蒸馏是利用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使液体气化成蒸气,再由蒸气冷凝成液体,从而把各组分从液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操作。蒸馏适有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例如含水乙醇的提纯采用加生石灰再蒸馏。石油中各成分的分离采用分馏。 升华:用于易升华的固体与不易升华的固体的分离。例如碘与氯化钠。 萃取法: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如用CCl4从碘水中提取碘。 分液:用于互不相溶的液体分离。例如用分液漏斗分离CCl4和水。 渗析:用于胶体与溶液的分离。如分离淀粉胶体与食盐溶液的混合物。 盐析:利用某些物质在加入某些无机盐时,其溶解度降低而沉淀的性质来分离混合物。例如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加入NaCl分离出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2.常用的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指利用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差异,选用一种或几种试剂使之与混合物中的某一物质反应,生成沉淀,或生成与水不相混溶的液体,或使其中之一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然后再用物理方法分离。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有: 洗气法:洗气是除去气体混合物中杂质的操作。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性质和分离的要求选择相应的吸收剂。例如,除H2中的H2S杂质,选CuSO4溶液。 加热分解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热稳定性不同,将其进行加热或灼烧处理,从而提纯物质。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氢铵,Na2CO3中含杂质NaHCO3。 生成沉淀法:例如除去NaCl溶液中的CaCl2杂质,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生成气体法:例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氧化还原法:例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杂质FeCl2:通人适量Cl2。除去FeCl2溶液中的杂质FeCl3:加足量Fe粉。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1174生物药学大作业答案

1174生物药学 一、 1.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2.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也包括转基因等方面的技术应用。也就是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的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从广义说,基因治疗还可包括从DNA水平采取的治疗某些疾病的措施和新技术。 3.抗体药物是一种由抗体物质组成的药物。 4.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5.载体,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三种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6.生物技术药物是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创新生物技术生产的治疗药物。 二、 1.酸、碱、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 2.稳定性差、缓释系统、非注射途径给药、多肽结构 三、 1-6:CCDDDD 四、 1. 制备全人抗体的基因工程小鼠包括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hu-PBL-SCID小鼠)、转基因小鼠和转染色体小鼠制备人抗体技术。Hu-PBL-SCID小鼠是将已产生一定免疫反应的供者或癌症患者的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移植于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经抗原免疫后可获得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将人抗体生产基因转入小鼠,以替换小鼠的抗体生成基因。 转基因小鼠制备人抗体的优点是,其功效优于其它生产抗人体蛋白单抗技术。 不足之处: (1)转基因通常有体细胞突变和其它独特的序列,导致不十分完全的人序列; (2)由于抗体是在小鼠体内装配,因而产生的单抗具有鼠糖基化模式,所以这些单抗最终并不是全人的; (3)转基因小鼠表达的人Ig多样性较少,而且在同一小鼠中不能够产生IgG各亚类。 2. 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 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置、灭菌、种子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生物分离工程)等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综合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 A.食醋B.盐酸C.大理石D.蒸馏水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4.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C) A.CaCO3CaO + CO2↑ B.Na2CO3 + 2HCl 2NaCl + CO2↑+ H2O C.2Cu + O 2CuO D.Fe2O3 + 3H2SO4Fe2(SO4)3 + 3H2O 5.下列电离方程式中,错误的是(BC) A.H2CO3H++HCO3-HCO3-H++CO32-B.H2SO42H++SO42- C.NaHCO3Na++H++CO32-D.NaHSO4Na++ H++ SO42- 6.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D) A.I2O4 B.I3O5 C.I4O7 D.I4O9 7.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在Na2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8.汽车为期中含有氮的氧化物,它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汽车行驶时,由于点火化的作用,在汽缸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有N2+O2放电2NO;N2+O2放电2NO;这两个反应都属于( C) A.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 + F2 + 2OH-RO4- + 2F- + H2O,从而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B)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案

相关分析作业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五章相关分析 一、判断题 二、1.若变量X的值增加时,变量Y的值也增加,说明X与Y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变量 X的值减少时,Y变量的值也减少,说明X与Y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三、2.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都可以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四、3.回归系数既可以用来判断两个变量相关的方向,也可以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 度。() 五、4.计算相关系数的两个变量,要求一个是随机变量,另一个是可控制的量。() 六、5.完全相关即是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 1、× 2、× 3、× 4、× 5、√. 七、单项选择题 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A.相关 关系 B.函数关系 C.回归关系 D.随机关系 2.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3.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4. 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5.在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因变量 是随机变量 D.自变量是随机变量 6.现象之间线性依存关系的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 ) 。 7. A.越接近于-1 8. B. 越接近于1 C. 越接近于0 9. D. 在和之间 10.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 11.A.不相关 12.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复相关 13.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 ) 。 14. A.相关表 15.B.相关图 C.相关系数 D.定性分析 1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17.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 18.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19.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 20.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 21.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22.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23.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24.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 25. = 0 26.B.| r | = 1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一、、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1、固—固混合分离型:灼烧、热分解、升华、结晶。 2、固—液混合分离型:过滤、蒸发。 3、液—液混合分离型:蒸馏。 4、气—气混合分离型:洗气。 二、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的物理方法、适用范围及主要仪器名称 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 离 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 蒸发结 晶 溶液中溶质析出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烧杯 蒸馏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 和物的分离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温度计 升华固体与固体杂质的分离烧杯、酒精灯、石棉 三、分离和提纯物质常用的化学方法 1、气化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逸出而除去。 复习要点

2、化水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转变为水而除去。 3、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转化为沉淀,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4、加热(高温)法:加热或高温混合物使杂质分解或变为气体)而除去。 5、溶解法: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某种试剂,使其中的杂质与该试剂反应生成易溶物质,再过滤从而达到除杂目的。 6、吸收法:将气体混合物通过洗气装置,杂质气体被装置内所盛装试剂吸收而除去。 四、物质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1、不能引入新杂质,杂质便于分离 2、提纯后的物质成分只增加不减少。 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4、节约试剂。对多组分的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一般要考虑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 5、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6、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去除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时应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 7、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五、常见物质的除杂试剂或方法: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化学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净化除去其杂质,得到混合物中的主体物质,提纯后的杂质不必考虑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许多种,但根据其分离本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化学分离法,另一类:物理法,下面就混合物化学分离及提纯方法归纳如下: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1.引入的试剂一般只跟杂质反应。 2.后续的试剂应除去过量的前加的试剂。 3.不能引进新物质。 4.杂质与试剂反应生成的物质易与被提纯物质分离。 5.过程简单,现象明显,纯度要高。 6.尽可能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7.除去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合理顺序。 8.如遇到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时,要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 概念区分 清洗: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分离沙和水; 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净化食用水; 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盐和沙; 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分离泥和水; 结晶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离油和水; 萃取: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庚烷,取水溶液中的碘; 蒸馏: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海水中取得纯水;

分馏: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液态空气中分离氧和氮;石油的精炼; 升华: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离碘和沙; 吸附: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 分离和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1.加热法: 当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如,NaCl中混有NH4Cl,Na2CO3中混有NaHCO3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2.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的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微粒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的杂质。如,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2.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浓硫酸 D.盐酸 3.“灰霾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珠三角臭氧浓度严重超标” 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物质是O3。它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O3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 = 2KOH+I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 B.根据O3和KI溶液反应反可知,有1mo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6mol C.光化学污染属二次污染。 D.O3和KI溶液反应中O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液氯 C.生理盐水 D.漂白粉 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O2+4HF B.2H2O2H2↑+O2↑ C.Na2O+H2O=2NaOH D.C+H2O CO+H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7.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 O2=+2FeS+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仅作还原剂 B.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 C.方框中的物质应是C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