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近代中国之革命

简论近代中国之革命

内容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改革)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的转变,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并不是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在逐步探索中的选择。改良(改革)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了历史舞台主角,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改良(改革、维新)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位位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的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主要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 、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它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不断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各位仁人志士的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一、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和他们的政治主张。

1、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和政治主张

(1)“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型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

知识分子为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们坚决主张中国走改良道路。

(2)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的阶层提高到了“制度”的高度。他们主张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其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西方的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一跃而起,这也促发了中国人想向日本学习的兴趣。维新派积极和封建守旧派展开论战;著书立说,例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等;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等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3)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变法维新中主张:

○1政治方面:改革机构,裁撤冗官,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等;

○2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3军事方面:裁减旧式绿营军,训练新式陆军等;

○4文化教育方面: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翻译外文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2、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和政治主张。

(1)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有一部分人的思想更加进步,更加激进,他们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

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2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这正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根本不同点。

(2)资产阶级革命派面对斗争的形势,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以《民报》为机关报,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推翻帝制,要不要社会革命”等问题与保皇派展开论战,这些都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派斗争的高潮是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内容是: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联想内容。主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结束满州政府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内容是“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的增加归国家所有,国民共享。

在近代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的改良道路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的民主革命道路是中国仁人志士探索的两条主要道路,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都为我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们都由于自身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存在着各种问题,它们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路都没能实现。

二、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的转变,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并不是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在逐步探索中的选择,改良(改革)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这是由改良道路的局限性和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1、改良道路的局限性。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还没站稳脚跟,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新派的势力就更是非常弱小。他们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而是仅仅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他们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幻想,惧怕人民群众等三个方面。”

2、当时中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势力仍然很强大,他们反对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另一方面,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为主的外国势力也不希望中国从改良道路中得到独立和解放。

在这样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下,改良派注定要失败。改良道路以“百日维新”的失败而告终。但是维新运动促使很多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促进了人们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不进行革命就不能求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个时候,以其自身的革命性站在历史的最前沿,成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上的排头兵。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这期间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前期的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和反封建,后期是反帝反封建。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这段时间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任务,并及时实现又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从上述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在发生时间、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对象、革命前途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也显示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四、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从其诞生之初,就始终以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从其的奋斗历程中,不难看出她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更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1919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等,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民族的最前沿,充当排头兵,领导包括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在内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推翻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独裁统治以及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做出了重大贡献和重大牺牲。但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但是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求独立,追民主”始终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围绕这两条主线,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和革命派还是代表无产阶级力量的共产党都为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改良道路以戊戌维新运动发展到高潮,也以它终结。林伯渠曾代表中共中央讲话说:资产阶级改良派

的维新运动,“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起了显著的作用”。□5这说明我们不可忽视它的

思想解放作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力量和革命前途等方面不同,但是我们不能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他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不可能再去经历一次近代的革命浪潮,我们应当从那些已经逝去的革命斗争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再让近代的百年屈辱史重演。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时刻牢记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继往开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资料: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百度百科搜集:https://www.360docs.net/doc/7019280417.html,/view/43006.htm

□4百度百科搜集:https://www.360docs.net/doc/7019280417.html,/view/32458.htm

□5林伯渠:《在孙中山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见1956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论近代中国革命

论近代中国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其间百余年,是为中国近代史。 百余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纵观这百余年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企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寻求前途的历史;是一次又一次血泪的教训谱写的历史。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各国列强的侵略,急需振兴、崛起。 一代又一代有志人士,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寻求救亡图存、振兴强国的前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其间,有温和的改良,妄图以平稳的态势徐图救国;亦有流血的革命,渴望从本源上迅速做出积贫积弱的窘境……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封建的中国慢慢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公共之间的矛盾。 为了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无数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类主张,并为此进行尽力尝试,做出过重大捐躯。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是摆在无数爱国志士眼前的首要问题!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道路。初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国外的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一些具有必然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的爱国人士,则接踵提出“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是为初期的维新思想。 太平天国起义,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希望成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核心在于解决土地问题,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出相应主张。但是,农人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人阶级无法克服其小农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其自身无法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人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份成员,为拯救清政府统治危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他们兴办了近代企业,成立了新式海陆军,并开办了新式学堂,调派留学生等。虽然其标榜着“自强”、“求富”,但由于其具有着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阶级的腐朽性等,终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困找到前途,也不可能躲避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 提要 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 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 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 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为此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它本身不能算是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革命,都是典型的革命。 " (一)在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也曾试图走改良的道路,但由于腐败的清政府 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特权,不愿意进行真正的改良,因此,这条路走不通。(二)辛亥革命不是靠革命党的煽动才发生的,而是封建统治阶级逼出来的,是清政府 腐败统治的必然结果。导致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的原因不是因为推翻了清朝皇帝,而是因为革命不彻底。(三)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风起云涌的革命运动为新中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没有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没有无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总结和感悟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改良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百年屈辱,中国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历史上的众多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实现了民族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他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和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正确道路。在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主张走改良道路。 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提升到“制度”高度。他们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西方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十几年内就一跃而起,这激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兴趣。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在中国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伴随着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一部分人的思想更加激进,他们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为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选择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这正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根本不同点。

简论近代中国之革命

简论近代中国之革命 内容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掠夺,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改革)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中国近代化的道路经历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的转变,但从改良(改革)到革命并不是并不是一帆风顺,也是在逐步探索中的选择。改良(改革)和革命在思想上是承前启后的,有着密切的联系。革命以改良的失败而兴起。革命又以“五四运动”前后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资产阶级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无产阶级成了历史舞台主角,中国共产党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都经历了艰辛的过程,都有一致的目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关键词:改良(改革、维新)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风雨,几近亡国,但至今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得不归功于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位位仁人志士,是他们的不断的探索为我们后人遗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从而捍卫了民族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他们分别是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主要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以奕 、李鸿章等为主要代表的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主要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中国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等。我华夏民族正是在它们的不断探索下,不断汲取经验,不断吸取教训,才有了今天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各位仁人志士的民族解放和振兴道路选择中,又以改良和革命两条道路最突出,也是最值得今人讨论的。 一、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和他们的政治主张。 1、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和政治主张 (1)“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型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有为、梁启超等 知识分子为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们坚决主张中国走改良道路。 (2)维新派把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从“器物”的阶层提高到了“制度”的高度。他们主张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其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西方的制度在日本的建立,让日本在短短十几年之内就一跃而起,这也促发了中国人想向日本学习的兴趣。维新派积极和封建守旧派展开论战;著书立说,例如,《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等;办报纸,宣传维新思想;等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形成了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百日维新。

论近代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发生革命的原因 对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发生那么多的流血革命事件,美国政府曾给出两个回答。第一个是回答是中国人口太多,第二个回答是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国人的骚动和不安。我认为美国政府仅仅从表面上给出了回答。 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近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出处及演变“革命”一词的古义是变革天命,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从这些有关革命的解释,可见革命的目的表示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有关革命的方式并没有定义,其手段可以是和平的也可以是暴力的。我认为中国近代的革命所采取的方式较之古代农民起义的血腥暴力并无实质性的进步,中国近代革命充满着血腥。 在古文《冉氏烹狗》中有这样一句话:“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这句话形容国人生活状态也是恰当的。自古以来,中国领土广袤,很少有外敌长期进犯,反倒是国内的政治斗争更加频繁。无论改朝换代的起义战争,还是无声的官场倾轧,国人已非常熟悉,并习惯性的接受它。当古代农民受到压迫时,其思维定式也便发挥了作用,效法汤武革命,建立新的自己制定的新秩序。当然中国人是容易统治的,若不是“饿殍遍野”国人不会轻易竖起“造反”的大旗,因为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惨痛的。我认为从古至今形成的“造反革命”的思维定式,会影响后世寻求变革的人。 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人的生死是依赖于强权的,所以人的生命很难由自己掌控,统治阶级对于民众生命的漠视,不可能在国内形成尊重生命的思想和习惯。所以革命便成为宣扬不满的最易想到的途径。古代发生了数以千记的屠城和灭种的残暴杀戮。张献忠屠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皆是例证。屠杀对于反抗者的威慑作用是明显的。不得不承认不加区分的暴力手段是简单并且高效的统治方式。 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矛盾加剧时,传统的政治模式缺乏沟通的机制。当农民阶层因为生存压力而起义反叛时,统治者首先不会想到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冲突。招安往往在政府出于劣势的情况下被迫寻找的解决方式。所以中国盛行流血革命和历史传统及历史思维定式是分不开的。 近代中国不仅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并且会很大程度上受外来思想的影响。 之所以爆发一系列的革命我认为原因可能是当时的革命者觉悟太早,且过分相信人为的力量,在革命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动了革命。辛亥革命的迅猛来临,不仅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而且使革命之后相当长的时期无法稳住局势,恢复和重建秩序,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轨道上持续发展,反而因旧辙已坏、新轨未立而陷入空前的混乱。虽然尚不能说它使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丧失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但毕竟由于其实践的客观效果不佳而给二十世纪的中国投下了阴影,从而使人们有理由怀疑,资产阶级的共和革命是否合乎中国国情,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是否必然有其发展前途。 在否定辛亥革命进步作用的同时,也有文章过分夸大清政府立宪运动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进行的改革运动的历史作用,认为这是一次真正的现代化运动,取得的成效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推动作用大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得出辛亥革命不如立宪运动,戊戌维新不如洋务运动的结论,对从事改良的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愈来愈高,诸如近几年对慈禧太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乃至蒋介石的评价就出现拔高的现象。 与诸如此类观点相反,更多的人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有其自身的缺陷,但历史功绩是主要的,全盘否定是不正确的。龚书铎等著文指出,历史的事实是,孙中山托起中华民国的招牌之际,同时也树立了民主共和制的尊严,谁复辟帝制谁就注定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经济上辛亥革命后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工业化“黄金时代”,自然与辛亥革命所创设的各种条件有关,并不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放松的结果。从意识形态方面看,由于辛亥革命是现代型的政治革命,它突破了二千年朝代更迭的政治格局,在意识形态上“民权”取代了“王命”,以致民权理论取代了“天命论”而成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基础。 毛主席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某种意义上说,改良就是革命的先声。比如,戊戌变法运动促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西方民主进步思想大量涌入,客观上为民主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清末新政中,清政府实行废科举、兴学堂、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措施,本意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实际上却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掘墓人。改良如果能顺利及时地进行,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则其改良的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当改良受到延迟阻碍,则其已经实行的措施必然造就推动继续改良的势力,如果不能对这些势力进行有效疏导的话(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继续进行改革,实现其最初的承诺),那么这股势力必然要寻求体制外的道路。此道路便是革命。辛亥革命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浅论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浅论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有人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是坎坷的。”我想:“中国的近代史更充满着奋斗的血泪,高昂英雄卫国的民族气节,因为他更是一部中华儿女的抗争史,进步史!” 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中国无产阶级诞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但在整个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在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封建主义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遭到严重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结合,残酷统治中国人民。中国人民渴求着革命! 革命的方向在前方,革命的道路却一直在远方。革命需要改变,革命呼唤转变,革命寻找着转机。所以新民主主义即将到来!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后有了新的变化,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首先,从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来看,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新民族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展在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欧洲很多国家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无产阶级革命也蓬勃发展起来。其次,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阶级,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19年五四运动前,产业工人总数达200万左右。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由单一的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最后,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鉴别,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曾这样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的经验,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方面创立各种团体、各种杂志,比如北京李大钊创办的《少年中国》,湖南毛泽东创立的新民学会,创办学习、宣传、研究的刊物《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他们创办团体、刊物,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非常牢固的基础。 新理论,新思想,像春雨,滋润着千万渴求知识的人的心房;更像利器,直指出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支持者。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是第一主要对象封建主义是另一个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即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也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来领导,也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和农民有天然联系,易于结成巩固联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

浅谈中国近代史革命

浅谈中国近代史革命 021120103 黄丹丹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36周年。对于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鲁迅曾说,“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鲁迅写这段话,是有感而发的。因为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就有一些人“说些风凉话”,对他和其他先烈们进行“讥笑糟蹋”。鲁迅对此十分愤慨,专门写了《战士和苍蝇》一文,悲愤地指出:“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当然,这是70年前的一桩公案了。 时光流逝到现在,仅仅用历史事实来证明孙中山确实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似乎已不足以成为肯定孙中山的理由和根据了,因为有些论者已经“发现”,革命本身就是一个罪过。他们认为,“如果要对20世纪中国进行反省”,头一个应该进行的“根本性的反省”,就是革命革糟了,“20世纪的革命方式确实带给中国很深的灾难”。抽象地、脱离具体历史环境去讨论革命是好还是糟,是对还是错,容易陷入概念的争论。平心静气地来研究问题,倒不如看看当时的那些志士仁人,究竟为什么选择了革命?是好乱成性,“发疯发狂”?是出于“狂热与幼稚”?还是回答时代的呼唤,顺应历史的潮流? 任何一次革命,都不是人为制造的结果 谴责革命的人,往往以为革命是由少数人倡导或煽动起来的,革命家制造了一种“革命崇拜”,于是很多人也就把革命当圣物,以革命为时尚。其实,古今中外任何一次革命,都不是人为制造的结果。只有在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的时候,革命才会发生。这是就社会而言。就个人来说,选择革命或接受革命,也往往是别的路都走不通之后,才“逼上梁山”的。孙中山本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孙中山曾不止一次叙述过他怎样“不得不”选择非和平的、暴力革命道路的缘由和经过。他在《伦敦被难记》中承认,他早期曾投身于“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行新政”的运动,只是在多次碰壁之后,“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1904年,他在题为《支那问题真解》的英文稿中又一次指出:“我辈虽有种种不平,而犹欲勉与周旋,乃终不可得。是以支那人翻然欲改前失,建设东亚之平和,以为世界之平和,必当思适宜之方法以达其目的。所谓‘欲得平和不可不以决裂者,亦时机拶逼之而出’者也。”联系到孙中山在发起组织兴中会之前不到半年时间,还上书李鸿章,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希望李鸿章“采择施行”,而李鸿章未予采纳这一事实,孙中山上面所讲的心路历程,确实是符合实际的。其实,在孙中山的同志和战友中,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们“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也都是因为“时机拶逼”而成的。黄兴“在校经堂读书时,尚无革命思想”,只是在自立军起义惨遭残酷镇压后,“益知专制恶毒,决非革命不可。”章太炎在投身革命之前,也是一个活跃的改良主义者。他在《时务报》

论中国近代革命1

论中国近代革命 【摘要】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通过多次失败的的改革与改良最终印证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社会主义 1840年,英国侵略者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中国人民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但他们有着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经世之学提倡学习西方长技,却不能触及封建制度,没有冲出清初启蒙思想家的封建思想藩篱,也使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处在一个肤浅的初级阶段。同样失败的维新运动是民族危机下的急就产物,它过早的登上了历史的前台,失败也

是历史的必然。戊戌变法也失败了,纠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环境。而由于他们的理论和阶级力量都很薄弱,在强大的封建势力前显得很弱小,变法者几乎没有做任何抵抗,变法就失败了。改良不同于革命,它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他需要有一个众人信服的理论作指导,一个坚实的阶级基础等,这样变法才能成功。 在数次改良尝试失败以后,国内的农民阶级似乎有所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它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已经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它的事迹及它提出的一些主张,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先进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更没有科学革命纲领的指导,再加上客观上反动势力的强大,失败成为历史的必然。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为求民族独立而做出的尝试,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所以当时并没有使国民思想开化,改革新政体,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谈论改良和革命是没有意义的。 从鸦片战争后文人志士的思想略微变化再到维新运动思想大热潮,经历了太久,但却没有任何实际的成效,而在1911年爆发

中国近代革命

中国近代革命 中国的近代能称得上革命的有如下几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像太平天国、义和团这些都只能算农民起义,不能算革命,这点你先要搞清楚。 戊戌变法在大清风雨飘摇的时刻能挺身而出、革新变法,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变法纲要中所提及的民主更是前无古人,虽然革命失败了,但谭嗣同等人还是为后来的革命者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起舍生忘死的精神影响了以后的革命志士,但维新派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君主身上,这本身就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其自身的软弱性,后期有寄希望于袁世凯,而不是靠自己来掌控政权,这也说明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还不充分,中国的资产阶级还不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对其还有依赖性。 辛亥革命的意义就更大了: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改革与革命_2

论中国近代以来的改革与革命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在这民族危亡时刻,一批批爱国志士为拯救中国而发起了一又一次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40年之前,清朝已经渐渐衰落,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其发展。然而清政府的妄自尊大,固步自封毫无疑问地加速其灭亡。当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时,中国却在闭关锁国,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清政府的腐朽封闭,国民思想的愚昧无知,使中国错失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当英国的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清政府开始慌了。紧接着,法国等西方列强又对中国进行了狠狠地掠夺,他们通过发起战争勒索巨额赔款,侵占中国领土,并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强行在中国推行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次次的掠夺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危机,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就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批批有志之士为反侵略反压迫,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而奋斗。 由农民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反侵略运动,以洪秀全为领导的一批农民在清政府与外来侵略者的压迫下,奋起反抗。然而,农民阶级有其局限性,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宣扬的“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他所领导的起义假借基督教反清,使一般老百姓感到新鲜,同时也与当时老百姓希望求变的思想相契合,因此对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社会的群众有着很大的号召力,人民并没有真正受益。他们脱离实际,异想天开,最终还是失败了。但是太平天国深远的影响和激动人心的革命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伟大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的作用。太平天国与侵略者和统治者战斗的业绩一直在民间广泛地传播,激励著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不仅如此,它还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们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想通过师夷长技以自强。他们办工厂,开学堂,建海军,学习西方的技术,以为这样就能摆脱危机,维护其封建统治。然事实证明他们是错的,因为,从根本上,这场运动只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良运动。随着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清政府惨败并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虽然不是旨在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但它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却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洋务运动不仅使中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洋务派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并且孕育了新的阶级力量,这些都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洋务运动之后,国民开始反思,有人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必须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于是康有为和梁起超发起了戊戌变法。他们希望清政府能像日本一样建立君主立宪制,并向光绪帝提出一系列措施,然而他们的愿望并未实现。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加上他们寄希望于一个没实权的皇帝身上,这场运动一定不会成功的。同时,维新派在变法策略和措施

近代中国的政治革命

近代中国的政治革命 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中,政治革命是一个必经之路。尤其在近代,随着西方列 强的进入,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屈辱和损失,必须通过政治革命来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 一、戊戌变法 1898年,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发动光绪维新,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然而,由于内阁的腐败、官僚的反对和西方列强的干涉,改革行动逐渐停滞,变法失败。后来,慈禧太后发现,她已经失去了政治主导地位,这让她感到恐惧和不安。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她干脆弃光绪皇帝,强行复辟,而后就是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改革,它试图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 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并建立一个富强、强大的国家。变法派的计划包括取消科舉制度、实行官制改革、建立近代工商业、改革财政制度等等。然而,变法行动遭到了大量农民的反对。此外,由于内阁上下的腐败、太监、权贵等一系列问题的累积,最后导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强力镇压了变法派,戊戌变法失败。 二、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的火种继续传播。1905年,黄兴在日本创办同盟会,宣布“驱满、救中国”的口号,实行先租借后割让的方式,来展开反对满清的革命运动。辛亥年间,同盟会领导了全国反满运动,终于在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堪称中国现代化的起点。革命后,中 华民族实现了两千年来的君主制和封建制的瓦解,走上了发展自己的现代化之路。革命过程非常激励,领袖们为推进革命受尽了磨难和艰苦,但是他们仍然坚持抗战到最后,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三、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一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的群众政治运动,历时一个多月,以北平学生的反革命情绪为起点,发展成为一场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外国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和势力搞统治,同时也在与现代国家建设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问题上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设想,为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五四运动时期,爱国者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如“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观念,以及支持自主建设现代国家的力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如此,五四运动还使得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支持新思想,推进了一系列改革进程,如新文艺运动、新教育运动等。 四、国共合作 1927年,国共合作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合作的实质是转变中国的革命方向,将民主革命向上推进到激进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阶段,实现对大资本家的控制。合作的结果,是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袖,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共产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并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地位。这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民主、共和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五、结论 近代中国的政治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再到国共合作,中国人民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发展。政治革命在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反映出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民主的追求。政治革命的历史概括了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国家特点和文化魅力。

简述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与之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五四运动为开

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如此,这种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及论述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简答题 1、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是如何进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的? (1)对台湾的殖民统治 自1895年开始,日本对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2)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的殖民统治。1932年3月建立的伪“满洲国”听命于关东军司令部,次长都由日本人担任。 (3)扶植汪伪政权 1938年12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上述地区实质上成为是日本的独占殖民地。 2、简述一二九运动及其意义? 起因: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过程和口号: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代表性口号)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 意义:(1)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3)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3、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事变的发生:1936年12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影响下,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前来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及意义: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从民族利益出发,确定促成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并派周恩来等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西安谈判。经过和平谈判,终于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4、简述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及其溃退的原因。 作用: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始终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战略防御阶段,但是,这些抵抗没有达到维护领土的目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中国迅速丢失大面积国土。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论中国近代革命」

论近代中国革命 [内容摘要]近代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人民的思想严重落后于西方列强民众的思想,而且,我认为暴力革命对旧制度的打扫更为彻底。近代中国想要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尽可能的排除旧制度的影响,所以,暴力革命对于中国更有利。另外,如何评价革命和改良,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对于革命,改良的得与失,必须作实事求是的分析! 关键词:近代中国;革命;改良;论战;民主革命;封建清王朝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革命派在论战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这次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但主要有三个方面。 要不要“反满”和用暴力推翻清王朝,是这次论战的中心。为了论证“反满”与暴力革命的必要,革命派揭露了满族贵族实行民族统治政策的罪行,旗帜鲜明地提出只有用暴力推翻这个反动卖国的政府,中国才能独立富强走向进步。改良派争辩说,“反满”与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应当以政治变革为目标,而不应以“反满”为目标;并认为暴力革命势必引发内乱和招致帝国主义瓜分,最后导致亡国。对此,革命派指出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人救世”;他们正确地宣布,推翻清王朝后将以民主原则对待满人;并强调民主革命是有纲领、有组织的运动,认为革命可以有秩序的进行,而不会发生内乱和招致瓜分。 政治革命的目标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是这次论战的又一重点。改良派反对共和革命论,鼓吹“渐进论”,说封建专制必须经过君主立宪阶段才能实行民主共和;借口“民智未开”,诬蔑中国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又不识团体之公益”, 根本没有享受民主权利、当“共和国民之资格”,宣扬这种资格只有在开明专制时代和君主立宪时代才能养成。革命派进行了有力的驳斥,用“取法乎上”批判改良派的“循序渐进”,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一旦破除禁锢,就会沛然而出。他们指出,那些说“中国之民族,贱民族也,只能受压制,不能与以自由”、“吾民族万古不能有能力,惟宜永世为牛马为奴为隶者”等言论,是帝国主义和民贼的语言,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诬蔑;并认为中华民族有实行民主共和的能力,革命后的中国一定能成为世界上最完善的“共和政体”。 双方对封建土地制度是否应当改革的问题也展开了争论。改良派为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反对“平均地权”,认为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都是由“劳动”或“节约”而来,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在历史上有其必然性,是“现社会一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