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篇1精篇3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昭帝

B.董仲舒、汉高祖

C.魏征、唐太宗

D.董仲舒、汉武帝

3.王守仁认为:人心一点灵明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决定天地鬼神万物的隐显存亡变化,天地鬼神万物是

人心一点灵明的派生物,是人心的形体。这种思想

A.与荀子的思想同出一辙

B.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

D.同李贽的思想相辅相成

4.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 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5.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7.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入西学以拯救儒学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直至严复,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

8.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

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的政治目标

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

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

9.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0.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11.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A.坚决否定儒家思想 B.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C.否定的是专制思想

D.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

1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13.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论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阶段

C.新民主主义革命禁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创造前提

14.“文革”结束后,我国逐渐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分别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巡讲话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

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中全会和十四大

D.中国共产党十四和十五大

15.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其实质内涵是

A.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B.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经验

D.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16.“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这段文字的创作文体属于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17.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1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19.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20.他追求真理的热情将希腊哲学导向了一个新方向——对内在道德的强调,可以说,他是西方第一个将伦

理道德作为关注中心的哲学家。该哲学家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1.“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B.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D.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22.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3.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

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

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

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4.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25. 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中,“三权”不包括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行政权

D.外交权

26.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7.艾赛亚·伯林在评价某一科技成果时说:“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它为基础的。“它”指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体系

28.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

D.万有引力定律

29.在西方科学史上,既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自然观,又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的

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哥白尼

C.牛顿

D.达尔文

30. “在西伯利亚草原上放养的驯鹿,最大的天敌是狼,为了保护驯鹿,猎人主动消灭了草原上的狼。结果驯鹿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加,品种却迅速退化。”这段材料集中反映的普遍规律是

A.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

B.物种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C.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D.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第Ⅱ卷(共55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人文主义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希腊神话用神的形象体现人的智慧和力量,体现出古典人本主义。……人类对于自然相对独立,对于自身社会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人不是社会与国家的消极附属品,而是宇宙中万物的尺度。

——杨师群《中西方上古宇宙观及相关文化之比较》材料二文艺复兴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重视现世的生活以及反对“权威”的精神,都在当时人中间唤起了对于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怀疑及反感。……文艺复兴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这些人中有的被称为基督教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泰斗,有的被誉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林涛《浅议文艺复兴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材料三 (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古希腊哪一学派的主张?分析其产生的背景(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及其神学”遭到“怀疑及反感”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二相比,人文主义有何新的发展(4分)?

32.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张子语录》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材料三中张载的言论指出宋代理学在塑造人格和德操方面有何建树?(4分)

(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3分):

材料一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因为许多洋

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阵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政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四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外交观念(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3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异同(5分)。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4分)。

34.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16分):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一图二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规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5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他先后提出了哪两大理论(6分)?

(3)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他“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31.(共10分)

(1)学派:智者学派(1分)。根源:希腊工商业发展与繁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

(2)原因:教会自身的黑暗和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的成长;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3分,答出3点即可得分)。

(3)主张:宗教上,反对神权统治,主张宗教自由(2分);政治:社会契约、人民主权(2分)。

32.(共16分)

(1)提出了“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1分)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1分)

(2)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观点。(2分)地位: 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3)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分)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2分)

(4)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2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分)

33.(共13分)

(1)外交观念:天朝上国的夷夏观念(1分)。

(2)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1分)。评价: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封建制度,但停留在学造器物层面,且没有具体实践(2分)。

(3)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1分);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4分)。

(4)必然性: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思想观念的解放等(4分)。

34.(共16分)

(1)世界潮流:民主共和(或资本主义发展)(1分)。历史作用: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的发展(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共4分)。

(2)历史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党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2分)。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4分)。

(3)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核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分)。(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分)。

(5)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III)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III)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 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2.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3.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 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 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4.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这反映了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 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 5.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200 BC.之间,尤其是600 BC.—300 BC.之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 A. 宗教神学 B. 自然哲学 C. 社会现实 D. 民主与科学 6.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2.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大课题,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总有学者质疑夏王朝的真实性。2002年保利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要文物“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上有98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实。对此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青铜器铭文是人们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B. 该青铜器的公布,准确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性 C. 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D. 该文物代表了西周人的古史观 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4.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 国主 B. 领主 C. 盟主 D. 君主 5. 2016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A. 司母辛鼎 B. 半两钱 C. “右丞相印”封泥 D. 双镰铁范 6.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 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7.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精篇1精篇3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2.“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昭帝 B.董仲舒、汉高祖 C.魏征、唐太宗 D.董仲舒、汉武帝 3.王守仁认为:人心一点灵明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决定天地鬼神万物的隐显存亡变化,天地鬼神万物是 人心一点灵明的派生物,是人心的形体。这种思想 A.与荀子的思想同出一辙 B.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 D.同李贽的思想相辅相成 4.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 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5. 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其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 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 7.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入西学以拯救儒学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直至严复,到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有答案)

定州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瑟·赖特说: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传统文化遭遇冲击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外来文明汉化明显 D.西学东渐进程加快 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B.探究天理的途径 C.儒家的纲常伦纪D.发明本心 4.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 A.《老子》 B.甲骨卜辞 C.《诗经》 D.楚辞 5.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 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 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 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 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6.孙中山在最初开展革命活动时,主要赢得了秘密会社、下层阶级和海外华侨的支持,却没有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拥护,他们普遍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l900年后,越来越多的士人加入了孙中山的事业,孙的形象由原先“犯上作乱者”一变而成为爱国志士。促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25题,每题 2分,共50分。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错误的是() A. 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B. 从世袭到任命 C. 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D. 从分裂到统一 3.东汉时,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的传统,乡闾清议成为大族扩张势力的工具。曹魏时九品中正制形成,中正官由政府委任,把私人品评变作官家品评,强迫乡闾清议与政府一致。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 C. 更加注重德行的考查 D. 不利于选拔有用人才 4.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由此他认为() A. 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C. 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 D. 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

5.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6.康熙年间,钱塘人俞森在《荒政丛书》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当时() 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农村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D.纺织业是农村家庭支柱产业 7.《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阅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8.据《明神宗实录》载:“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材料的主张()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 是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 C. 禁止民间进行对外贸易 D. 表明明初的海禁政策面临挑战 9.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高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A.强调理性思考 B.注重人的作用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以德治国 10.在董仲舒看来,君主受命于天,但天却不是为君主个人而立,并认为灾异谴告理论作为“天人感应”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天对人间政治得失与治乱兴衰的回应。可见“天人感应”思想() A.理论上论证了君权合法性 B.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C.对君王权力滥用有一定约束 D.有利于维护政治的大一统 11.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城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理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唯心思想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包括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体现的是一种 A、民主思想 B、民本思想 C、王道思想 D、阶级调和思想 3、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定天下” 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库,薄税敛” 4、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 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 B、董仲舒受各级官员推荐 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 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 5、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6、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 此事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7、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二程 D、王阳明 8、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不断变化是万物发展规律的是 A、朱熹 B、王守仁 C、顾炎武 D、王夫之 9、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 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宇宙便是吾心”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0、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汉武帝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11、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2022-202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表格内。 1.春秋以来,在王之下众治事官之上,“执政”总领全国大政,因此各国卿大夫- -人兼有军政大权屡见不鲜。而到了战国时代,官吏组织文武分家,产生了文官的首长相,武官的首长将,还有负责专门事务的尉和御史,各国建立起-套将相制衡体制,他们都直接对王负责。这种变化体现了 A.我国古代官僚政治的成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萌芽 C.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变 D.原始民主传统仍然有影响 2.宋代的路分设漕、宪、仓、帅四司,其职责涉及民、财、刑、军及监察等各方面,可以说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这是因为 A.监察机构逐渐固定为行政机构 B.官僚选拔和考核较前代更成熟 C.地方分权制衡加强了中央集权 D.监察台谏合- -强化了君主专制. 3.明代的全国总志《大明一统志》的编纂者指出:“为天下总图于首,披图而观,庶天下疆域之大,了然在目,而我皇明一统之盛,冠乎古今者,垂之万世,有足征云。”由此可见,明代编纂 《大明一统志》的主要目的是 A.展现明代疆域的广阔 B.服务于大一统国家治理 C.维护天朝上国的地位 D.宣扬明朝统治的合法性 4.罗马共和国历来就是贵族和平民相互斗争的政治家园:罗马贵族们有自己的两名执政官,而平民有自己的两名保民官;贵族-方有元老院和名为“库里亚”和“森都利亚”的大会,而平民一方有“特里布斯”大会。这说明古罗马 A.贵族平民之间相互制约妥协合作 B.混合政体有利于保障平民的权利 C.万民法适用于共和国内所有平民 D.贵族寡头政体不能保障人民主权 5.下表为英国自《议会选举法》颁布以来的历次改革。这反映出英国 A.议会处于权力核心 B.国内社会矛盾激化 C.政制发展的渐进性 D.文官制度逐渐确立 6.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了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这一举措 A.扩大了解放区的群众基础 B.贯彻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新形势 D.旨在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7.康梁领导的维新变法、清政府实行的“皇权改革”和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它们之间有很大差异,但都是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高考班2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高 考班)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 在已经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2.西汉末年,一些方士儒生宣扬“汉运将终,应更受命”。汉哀帝决定“再受命”改年号 为“太初元将”,以应天命。这反映了() A. 儒学神学化的影响 B. 道教神仙观念渗透 C. 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D. 方士儒生宣传理学 3.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 B. 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 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 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4.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 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5.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 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 A. 造就了积极人世的文化倾向 B.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 C. 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 D. 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 6.明清时期的民间信仰中,各种神祇十分庞杂,其功能往往足以覆盖民间生老病死一切所 求,其中以玉皇大帝、城隍、关帝、观音、碧霞元君、妈祖的影响最大。这表明民间信仰()

甘肃省兰州市第四片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联片办学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卷(文科)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每题 2.5 分,共计50分。) 1. 关于孔子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民贵君轻” C.维护周礼 D.倡导“为政以德”2.春秋后期至战国之季,诸子勃兴,蔚为壮观。时代的歌手们,或“以道鸣”,或“以术鸣”,或“以辞鸣”,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这一曲交响乐中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人的价值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社会现实 3.《老子》第八章中指出:上善之人就如同水,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同万物相争,处在人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它同道最接近。据此,老子强调() A.“道”是万物的本源 B.人要学会顺其自然 C.世界万物不断运动 D.统治者要实施仁政 4.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措施,充分体现了()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儒家的“为政以德” C.法家的“依法治国” D.墨家的“兼爱”“非攻” 5.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那么,汉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发展体现在() A.重视伦理道德 B.统治者应推行仁政而非暴政 C.维护尊卑等级秩序 D.融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6.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

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材料对应的是以下哪种思想主张() A.存天理,灭人欲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君舟民水 7.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 B.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D.追求心外无物的理想 8.王守仁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这样说的依据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天下惟理 C.天下惟器 D.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9.明代学者李贽以“贬尊抑圣”的方式对封建君主提出了严厉批评,在他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都是一般人。这反映了他() A.具有朴素的平等观 B.要求废除君主制度 C.倡导实现民主政治 D.坚持工商皆本主张 10.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A.鼓吹君主集权 B.反对儒家学说 C.痛恨君主专制 D.倡导君主立宪 11.经史学专家周予同在《从顾炎武到章炳麟》一文中说:(顾炎武)反对理学,是因为理学的空疏无物;推崇东汉是因为东汉经学的节义;考辨古音古事,是为了明道救世;提出“博学于文”却又与“行己有耻”并重。顾炎武() A.提出知行合一 B.反对伦理纲常 C.注重道德修养 D.主张经世致用 12.普罗泰格拉说:“我不能断定神昰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据此可知,普罗泰格拉() A.崇尚自然哲学 B.追求美德之善 C.强调人的价值 D.向住世俗生活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B卷) ー、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史记·萧相国世家》中写道:“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由此推知,萧何此举 A. 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汉朝正统思想 B. 为汉朝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C. 开创了统治阶级重视文化典籍先河 D. 实现了对地方政府有效控制 『答案』B 『解析』“萧何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体现后来汉初设计者对秦朝制度的继承与借鉴,即汉承秦制,故答案B正确;A为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C错在“开创”;D与题干无关。 2. 1928年,考古学家在龟兹国遗址发现“龟兹五铢钱”,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案书“五铢”,背面铸龟兹文符号,因兼用汉文和龟兹文,又称汉龟二体钱。这说明 汉武帝时铸造的五铢钱龟兹五铢钱 A. 龟兹地区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B. 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 C. 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广泛 D. 丝绸之路开辟促进商业流通 『答案』B 『解析』“龟兹五铢钱”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说明龟兹国(西域政权)认同汉文化,故选B;仅从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龟兹地区接受中央政权管辖,排除A;龟兹国属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属于外国,排除C;D材料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 220年,魏王曹丕设立中正官取代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这一政策意在

A. 巩固门阀士族势力 B. 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 C. 将选官权收归中央 D. 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答案』C 『解析』三国时期,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度规定,“中正”由“朝官”担任,吏部选官时参考中正对地方士人考评的品级,意在将选官权收归中央,C项正确;曹魏政权让朝官品评士人品级,作为吏部选官的依据,目的不是为了巩固门阀士族势力,A项错误;提升官员的道德与才能不是朝官考评地方士人品级的目的,B项错误;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4.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A. 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 B. 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 社会动荡推动佛教迅速传播 D. 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材料反映了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故选B;材料强调洛阳经济富庶,A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佛教迅速传播,排除C;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排除D。 5. (《唐律疏议・职制):“道言有数・而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等,十人徒两年。”据此可知唐代 A. 以法制强化官员监察 B. 任人唯贤以提高效能 C. 以律令推进机构精简 D. 想治贪官以肃清吏治 『答案』C 『解析』根据“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一人杖三百,一人加等,十人徒两年”可知,唐朝以律令规定官署人员设置,推进机构精简,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监察的信息,排除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机构精简,与惩治贪官无关,排除D。 6. 下为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 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漳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C.倡节约,反浪费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2.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C.反映当时思想走向融合的趋势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3.董仲舒指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说法() A儒学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 B.有助于督促君主行仁政. C.吸收了佛道的宗教思想 D.有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涵 4.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荀子的政治思想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魏晋玄学思想 D.二程朱熹的理学 5.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此苦,还须你自吃。”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程颐 B. 朱熹 C. 李贽 D. 王阳明 6.下图为两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思想控制的强化 C.科举制度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繁荣 7.王阳明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黄宗羲提出“君之与臣,名异而实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二者都质疑程朱理学,但所属的范畴不同 C.二者都破除了权威崇拜,意味着思想启蒙 D.黄宗羲思想是对王阳明思想的批判与否定8.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 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D.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9.同学们发现古装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史实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剧中符合史实,

2020-2021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命题人:校对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西周,已见不到有大巫掌管政治大权的事,有关丧葬、祭祀、占卜及文化、教 育诸事,在《周礼》中属掌礼机构管理,巫在这一机构中的地位是较低的,史官的地位则有很大提高。这表明当时 A.官僚政治逐渐得到确立 B.君主专制削弱政治的神学色彩 C.国家治理的专业性提升 D.礼乐制度促进重史传统的形成 2.“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常其事”(《申子·大体篇》)。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集权 B.君臣共理国政 C.君权兼并相权 D.君臣分工明确 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 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A.设丞相 B.设内朝 C.设御史大夫 D.设三公九卿 4.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 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②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③“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④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5.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 ? B.直接民主?? C.公民意识? ? D.轮番而治 6.公元前44年,一场大规模的“刺杀”行动拉开帷幕,有来自西塞罗的共和党阵营,也有来自凯撒阵营,最终凯撒在元老院遇刺身亡。之后凯撒(Caesar)这个名字成了独裁型或其他类型的统治者头衔的代名词。由此可以推知当时罗马 A.自然法体系高度成熟 B.资产阶级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已经废除了共和体制 D.专制独裁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7.《大宪章》第12条的内容是:如果国王被俘需要赎金,如果国王为长子举行授爵仪式需要 花钱,如果国王为长女出嫁准备嫁妆需要费用,在这三种情况下,国王可以向他的直属附庸征收适当的援助金。除此而外,未经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得征收任何免服兵役税和援助金。材料表明 A.保障了平民私有财产权 B.规范和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行为 C.保护贵族的基本利益 D.一定程度上是平民与国王之妥协 8.“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 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9.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 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历史事件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①光荣革命②辛亥革命③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历史理)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历史理) 一、单项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A.“无为而治”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存天理,灭人欲” 2、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3、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庄子B孟子C朱熹D董仲舒 4、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 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 5、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问题的先驱。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见解,吸引了大量门徒。他的学生将其言论和教诲编辑成书,对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是A《诗经》B《尚书》C《春秋》D《论语》 6、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7、荀子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广泛吸收各学派思想的精华。下列各项中,属于荀子提出的主张是 A弱者道之用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8、战国时期进一步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荀子B.孟子C.庄子D.墨子 9、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以悼念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逝去的数万生命。其中所包涵传统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思想源于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10、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 A.推行法家思想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D.提倡“百家争鸣”11、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12、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下列属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是①程颢、程颐②朱熹③陆九渊、王守仁④李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中国古代一位哲学家提出“良知之在人心,不但圣贤,虽常人亦无不如此”,并强调“知行合一”。这位哲学家是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守仁 14、明清时期著名的唯物论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1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政治家……这反映了他 A.主张男尊女卑 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礼教 C.迷信孔子的思想 D.主张“工商皆本” 16、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17、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

浙江省9 1高中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 学年第一学期9十1高中联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题,每小题2分,共7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表是英、法、德、美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从下表中可以得出信息有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列强实力对比发生改变 ②列强经济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现象 ③国际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④20世纪初的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军备竞赛首先表现为军费快速增长。1883年—1908 年间,欧洲大国的军费开支平均每年增长 3.25%;1908年—1913年间,平均每年增长9.92%。到战前的1913年,德国军费开支超过20 亿马克,占国家总预算的一半;法国为15 亿法郎,占国家总预算的38%"。关于对战前快速增长的军费开支为代表的的军备竞赛,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一大批新式武器问世,对各国的军备竞赛产生深远的影响 B. 帝国主义争霸是这场军备竞赛的原动力 C.德国、法国军费开支巨大,说明两国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力量 D. 列强间的军备竞赛使欧洲处于战争爆发的前沿 3.《一战全史》中"此后战争虽然持续了4年之久,德国有时也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它的战争计划已在□□□战役中彻底破产。德皇和毛奇在6周内击败法军,灭亡法国,成为欧洲和世界霸主的美梦,消失在□□□的波涛里,成了梦幻泡影。"材料中的□□□是指 A. 凡尔登 B.马恩河 C. 索姆河 D. 兴登堡防线

4.《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参考》写到"有些人认为,凡尔登是被索姆河战役拯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1916年7月,就在凡尔登城下的浴血厮杀进入白热化时候,索姆河两岸又燃起了战火,英法军队向德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就是持续4个月之久,惨烈程度甚于凡尔登的索姆河战役。在索姆河发动大规模攻势,是协约国集团预定的1916年战略进攻计划的一部分。"材料中所提到的"凡尔登"和"索姆河"分别位于图中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下图是1917年,德国政府的发布有关德国潜艇的宣传画,与之相关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 为日德兰海战做舆论宣传 B. 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 C. 加剧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D.有利于德国夺回制海权 6."中国政府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中国成了不出兵的'参战国'。中国参战后,政府并没有派军队赴欧作战,只是派出10余万劳工,输出劳务,到法国、俄国等协约国打工,客观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加速了'一战'的结束,也使中国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之一。"材料中的"中国政府"是指∶ A. 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7."随着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人类在这场浩劫中蒙受的损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仅经济损失就达1700 亿美元(当时币值)。这场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巨大变化。"下列表述可以论证"这场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

2020_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某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

2020~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某校高二(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1. 《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这表明() A.刺史干预郡县行政 B.官吏之间相互制衡 C.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D.监察制度日趋完善 2. 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 越英国的机遇。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 竞争对手的。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A.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 B.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 C.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 D.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 3.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 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 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 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 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上计制是古代中国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一 种制度。西汉时郡、国上计主要由郡丞、长史承担;东汉后期郡、国上计则由郡丞、 长史的下属——“上计掾史”承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王国问题的基本解决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专制集权的相对削弱 D.地方长官的地位下降 5. 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 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 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 A.杜绝了专制局面的出现 B.确保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 C.消除了官员的腐败现象 D.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连贯性 6. 1938年,中共中央决定在敌后方的各中央分局、区、地、县、市、分区的党委设立 组织部,集中管理干部的考察、征调和分配等工作,并且开始出现了地方干部与军队 干部在管理上的分工。这些做法() A.标志着我党干部制度的成熟 B.秉承“三三制”政权建设原则 C.适应了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 D.配合了解放区行政区划的调整

2022年-有答案-辽宁省某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1)

2022学年辽宁省某校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2. 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其称赞的是() A.两党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制 D.总统制 3. 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4. 撒切尔曾说:“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据此可推知,文官制度() A.容易滋生官僚习气 B.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C.触碰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 D.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 5. 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 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 6.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合格试题(含解析)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2019-2020】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合格试题(含解析)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 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说明中国对英国的棉纱的消费量很低,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D正确;中国小农经济能够实现自给自足,鸦片战争不会使中国棉花的消费量瞬间减少,排除A;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无法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排除B;该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整体上是高于印度的,排除C。所以选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抵制 2.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 通商战争 B. 夷匪犯境 C. 中英战争 D. 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是在对历史认识的价值判 断中体现出来的。故鸦片、通商、夷匪等词都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价 值判断,排除ABD;淡化价值判断的表述是中英战争,故选C。 3.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 商定。”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答案】C 【解析】“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损害 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C正确;《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 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A;《南京条约》附件通过的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排除B;《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损害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 同英国商定。”结合所学《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 4.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D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