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

医学模式的概念和发展过程;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观点及优点

预防的分类

疾病的相对危险

疼痛控制的目标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健康心理学的工作内容;与医学模式的关系;

自我指导训练的步骤

人体所需的五大营养素及热量比值

工作场所的应激

对应激和疾病之间进行调节的因素

压力免疫训练的阶段和内容

塑造的行为干预策略如何实施?(不对)刺激控制的干预策略如何实施?(不对)根据健康信念模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某类不健康行为进行预防

从社会环境角度对饮酒进行控制的手段

酗酒的风险因素(未全)

免疫系统的两种特定免疫反应(不全)

实验法的类别

一般适应综合症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中不同阶段采取的干预

行为与疾病的关系

研究中变量因果关系的确定标准

升糖指数概念

婚姻及生育子女对健康的积极意义

为何要关注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医学模式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一、医学模式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关于医学的哲学观,受整个哲学观的制约,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例:红楼梦中的医学观

(二)医学模式的发展

神灵主义——自然哲学——生物——生物心理社会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源于原始社会,至今仍存在,特点是将外在神秘力量作为疾病的来源,以巫术作为治疗的根本;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公元前3000年,存在4700年,特点是:认识到自然环境以及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作用,开始将对心理的调节运用到医学治疗中。

瘴气理论;

希波克拉底体液说;

情志疗法;

?生物医学模式

18、19世纪,特点是:生物决定论,用生物学原因解释疾病。

19世纪以来,随着哈维(Harvey)的实验生理学和魏尔啸(Virchow)的细胞病理学的出现,以及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加上外科方面消毒和麻醉技术的出现,将人作为“人体机器”的观点注入了新的研究成果,于是生物医学模式诞生了。

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1、疾病来自于化学失衡、病毒、细菌和遗传倾向的共同作用。

2、疾病起因于自身无法控制的生物变化,个体不对疾病负任何责任。

3、医疗人员担负治疗的责任。

4、治疗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外科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以改变身体的状况。

5、心理与身体相互独立,心理不能影响身体状况。

6、疾病可能对心理有影响,但并非由心理引起。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回答以上问题的答案!

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观点及优点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PS)

20世纪以来,恩格尔1977年提出“”精神病学和医学的危机”。提出问题:

1、在都有病原体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病而有的人没有?

2、大量疾病随压力的变化而程度,时间有不同;

3、有时只能治疗身体症状而不能使人痊愈;

4、治疗期间的心理社会环境以及医患关系对治疗的作用无法解释。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身心一元论和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统合考察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在疾病和健康问题中的作用。

生物:

社会因素:

1、疾病的产生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2、个体不再是消极的受害者,行为在疾病原因中所起的作用意味着个体本身应对疾病和健康负一定责任。

3、治疗的方式不仅有药物、外科手术,还包括行为矫正、改变信念和应对策略,并遵循医嘱。

4、对治疗负责的人包括医职人员和患者。

5、健康和疾病是一个连续体,而非二分法。

6、心身是两个独立体,存在相互作用。

7、心理因素不仅是疾病的可能后果,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健康心理学的概念;健康心理学的工作内容;

一、健康心理学的定义

健康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了解和解决有关保持或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的问题的心理学分支。

?健康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学在确定、矫正和预防那些会影响人类健康或导

致疾病的不良行为方面所发挥的特殊功能;探求运用心理学知识改进医疗与护理制度,建立合理的保健措施,节省医疗保健费用和减少社会损失的途径,以及对有关的卫生决策提出建议。

注意:

?1、关注的对象是健康

?2、健康的涵义很广泛,包括健康与疾病、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特殊的

疾病与一般的身体不适。

?3、既是理论研究的,也是应用的。

?4、研究的内容是会影响健康的一切心理社会因素。

?二、健康心理学包含的四个领域:

? 1.健康促进与维持

? 2.疾病预防与处置

? 3.疾病发展过程中心理与社会因素的角色

? 4.健康保健政策的形成与保健体系

?三、健康心理学的功能:

?1、理解、解释、发展以及验证理论

?A评价行为在疾病病因学中的作用

?B预测不健康的行为

?C评价心理和生理的相互影响

?D认识心理因素在疾病体验中的作用

?E评价心理因素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2、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A促进健康的行为

?B预防疾病

与医学模式的关系;

?三、医学模式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

?从理论上来说,健康心理学来自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想;

?健康心理学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化,以心理学的角度认识疾病,并将心理因

素作为一个作用因素进行考虑,从理论观念上,方法上,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作用。

疼痛控制的目标

?目标:疼痛控制即减轻或控制疼痛。包括个体对曾受的伤害已没感觉;或

有感觉但无痛感;或有痛感但不在乎;或仍然很痛,但能忍受;大多数技术可有效控制急性疼痛,但对慢性疼痛效果不大。

?控制方法包括化学或物理学方法(药物、外科手术、感官刺激技术)以及

心理学成分的方法(生物反馈、放松、催眠、分散注意力、引导想象及认知技术)

自我指导训练的步骤

?Meichenbaum自我指导训练(认知行为疗法)

?自我指导训练

?压力接种训练

?原则:主要在改变来访者的自我语言(self-verbalizations)。基本观点之一

认为“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来访者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为了要产生改变,来访者必须介入其行为的内部对话中,如此他们便能够在各种情境中评估自己的行为。

?应用:Meichenbaum的自我教导训练理论获得不少临床治疗效果证据。特

别适于处理和焦虑有关的问题,例如:考试焦虑、人际焦虑、及演讲焦虑等。另外对系统脱敏法及强化法也有促进的功能。

?操作步骤:

1、治疗者对如何进行某一给定任务作出榜样,并说出所采取的步骤序列;

2、治疗者说出步骤序列,由来访者完成该任务;

3、来访者完成任务并边做边说出步骤序列

4、来访者完成任务同时小声或无声说出步骤;

5、来访者进行任务时只想着而不再说出步骤序列。

例子:

7岁的二年级学生克莱尔,每次上课时总是经常离开座位,走到其他同学那里说话,欺负别人,从别人的桌子上拿东西。她被诊断为注意缺陷障碍/多动障碍。

儿童心理专家克鲁斯医生对克莱尔采用了自我指导训练法。克鲁斯医生先做行为示范,他坐在一张椅子里,假装是在课堂上。每当他开始离座位时,就停下来大声地说,“等等,我就要离座位了。我必须呆在座位上,否则会惹麻烦。”他一面复诵着这些自我指导,一面坐回到椅子上。然后,他又大声地说,“很好,我正在自己的座位上。老师喜欢我这样!”

在示范了这种行为及自我指导后,克鲁斯医生就要求克莱尔照他的样子做一次。当克莱尔在角色扮演中演习这种行为及自我指导时,克鲁斯医生要给予表扬并及时纠正问题。他们反复练习很多次,直到克莱尔每一次都能做对。当克莱尔能在离开座位时大声地运用自我指导使自己坐回位子时,克鲁斯医生就让她逐渐减小自我指导的声音,继续练习,直到克莱尔使运用自我指导成为一种

隐蔽的行为。这样,就没有人能听到她的自我指导。克莱尔在办公室进行这些技能训练时克鲁斯医生要给予一些实质性的表扬及其他强化(诸如一些小礼品)。在课程结束时,克鲁斯医生告诉克莱尔,回去以后,每当她在课堂上准备离开座位时,就使用自我指导,立即坐回自己的位子,同时像他们练习的那样自我表扬一下。

压力免疫训练的阶段和内容

教会来访者如何应付分等级的压力情境而建立对压力的抵抗力。包括三个阶段:(1)教育阶段(educational phase)

这一阶段主要是向来访者提供一种概念系统,据此重新认识和理解他的压力反应。目的是帮助来访者更有效地(理智地)看待他的问题,并接受适当的治疗以及与治疗者进行合作。

a.帮助病人控制他们的唤醒

b.改变在压力情境下的自我语言

c.教来访者把他们的问题看作由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为压力源作准备*面对或接触压力源*考虑被压力源击垮的可能*加强已经做出的应对措施)构成,而非一种孤立反应。

(2)重复阶段(rehearal phase)

教给来访者应对策略,教来访者把直接的行动和认知应对等方式应用於恐惧反应的四个阶段中。直接的行动包括获得有关压力源的信息、安排躲避的路线、以及学习机体的放松等。认知应对包括帮助来访者识别出消极的、对自我不利的语言,并用积极应对的自我言语替代。

(3)应用所接受的训练(application training)

当来访者掌握了应对策略之后,就在实验室中向他们呈现一系列排列好了的自我恐惧压力源,由治疗者示范如何应用压力策略。

来访者所接受的治疗技术是各种各样的,包括:苏格拉底劝导训练(didactic training)、讨论、示范、自我指导和行为重复以及强化等。这种压力免疫训练使来访者的认知自我(cognitive self)从一种「习得的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转变为一种「习得的力量」(learned strength)。

直接行为应对的例子(2):

?握紧你的左拳。注意这种紧张的感觉。现在放松——体会这种差别。(肌

肉放松)

?如果你谈论并且表达出你对疼痛的感受,你可能会感到好一些。(公开讨

论)

?你最初的反应可能会使你只选择看到情景中的某些特征。但此外还有一些

我们需要关注的积极的方面。(扩大视野)

?让你的家人和邻居介入,给你提供反馈和其他的观点会有帮助的。(社会

支持网络)

认知应对举例

?认知应对技能分四个阶段,为情景做准备、面对或处理该情景、处理

的关键时刻、自我鼓励。举例如下:

?我需要做什么?(为情景做准备)

?不要失去你的冷静,即使现在很困难。做一个深呼吸。(处理关键时刻)

?这是一个提醒要应对信号。注意你所做的事情。(面对情景)

?天哪,我做到了。(自我鼓励)

人体所需的五大营养素及热量比值

?食物的营养-五种营养素(1)

?碳水化合物:热量4大卡/克,包括单糖和多糖,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单糖包括葡萄糖(多存在于动物性产品中)和果糖(多在水果和蜂蜜中)。

多糖包括蔗糖、乳糖和淀粉、纤维素,纤维素不参与代谢也非营养成分,但在消化过程中起作用。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7.5克。应占总热量

45-65%。

?脂类:热量9大卡/克,包括饱和脂肪、多聚不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

推荐每日脂肪热量在10-30%之间。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0.8-1.2克,占总热量20-25%,不宜高于30%

?蛋白质:热量4大卡/克,人体细胞合成的重要物质,由氨基酸构成。20

多种已发现的可被人体利用的氨基酸中,有8种只能从饮食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包括大多数动物蛋白(瘦肉、鱼肉、蛋、奶)以及大豆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需0.8-1.2克,占总热量12-14%

?维生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元素。分脂溶性(A,D,E,K,会囤

于体内)和水溶性(B族和C,过量会排出)。

?矿物质:如钙、铁、锌、磷、钾、钠和碘,不是组成有机体的物质,但在

机体发育和功能中起作用,钙磷组成骨骼和牙齿,钾钠参与神经传导,铁在血氧传递中起作用。

升糖指数概念

?食物的营养(5)-升糖指数

?1981年,多伦多大学营养学教授大卫·约金斯博士提出升糖指数

(GI,Glycemic Index ),升糖指数是测定吃了碳水化合物食物之后血糖即时升高的指标。升糖指数指在标准定量下(一般为50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引起血糖上升所产生的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和标准物质(一般为葡萄糖)所产生的血糖时间下面积之比值,它反映了某种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是人体进食后机体血糖生成的应答状况。

?GI高的食物易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的产生。而GI低的食物由于进入肠道

后停留的时间长,释放缓慢,引起餐后血糖反应较小,需要的胰岛素也相应减少,既可以防止高血糖也可以防止低血糖。此外,GI低的食物容易产生饱腹感,同时引起较低的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能够促进糖原、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食用低GI的食物一般能够帮助减少脂肪的储存,而高GI的食物恰恰相反。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升糖指数,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

升糖指数>70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它们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快,血糖迅速升高;升糖指数<55为低升糖指数食物,它们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慢,人体有足够时间调动胰岛素的释放和合成,使血糖不致于飙升。

酗酒的风险因素

?酒精的危害:肝炎、肝硬化;神经损伤;韦-科综合症(中枢神经系统障

碍,视觉障碍、丧失肌肉协调、意识混乱、长期丧失认知功能、无法记忆近期事件、丧失方向感等);肝癌、胰腺癌、食管癌、口腔癌等;心血管伤害;对胎儿及孩子的生理、心理伤害;增加各种事故的发生率;

?成因

1、遗传:70年代末瑞典的研究(2000名被领养的被试,39%的酗酒者其父亲也有酗酒行为),中度酗酒行为更可能是遗传的。双生子研究也证明了遗传与酗酒的关系。

2、社会因素:家庭教养(对饮酒有清醒认识的家庭较少有酗酒子女);父母示范、亲子冲突或父母过于控制;同伴认同;未婚、婚姻不和或丈夫酗酒的女性更易酗酒;文化因素(少数民族的习俗,纳西族的喝酒行为)

3、应激因素:负性生活事件较多、遭到慢性应激、社会支持较少的个体更易酗酒;失业、工作压力、无法发挥能力、低的工作自主性也与醉酒有关;经济压力尤其是导致抑郁的经济压力、生活中的无力感均与醉酒有关;酒精可暂时降低焦虑、抑郁、提高个体自尊,这也是一种饮酒行为的心理奖励。

从社会环境角度对饮酒进行控制的手段

社会控制:改变饮酒的行为标准和行为习惯,把饮酒与其他社会活动结合起来;教育儿童;限制饮酒者年龄、限制酒类广告、立法限制饮酒;课以重税;

根据健康信念模型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对某类不健康行为进行预防

健康信念模式(HBM)

1958年由霍克巴姆首次提出,后经贝克修改完善。解释个人信念如何影响健康

行为的改变。认为健康行为来自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人口学特征和指向改变危险行为的社会线索。

?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

?首先,充分让人们对他们目前的不良行为方式感到害怕(知觉到威胁和严

重性)

?其次,让人坚信一旦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会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后果(知觉到

效益),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行为改变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知觉到障碍)

?最后,使人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过长期努力改变不良行为(自我效能)

工作场所的应激

?工作场所的应激:躯体损害(有毒、放射性)、过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的

工作性质、超负荷、高度的工作责任、角色模糊或角色冲突、工作人际关系、工作中缺乏控制感、失业、工作环境差;

对应激和疾病之间进行调节的因素

?应激与疾病关系中的生理调节和心理调节

塑造的行为干预策略如何实施?

健康心理学的干预技术:

? 健康心理学的干预

? 短期精神动力学干预技术

? 认知行为疗法技术

? 行为疗法技术

临床药理学

原理:一切行为都是的习得的,因而也可以去除。

?不良行为是只错误的条件作用,时间不当的强化或缺少学习的结果,因而

如果治疗出了问题,先查看治疗程序。

方法类别

?自我观察与自我监测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

?模仿

?行为的自我控制

?生物反馈

?放松训练

?系统脱敏

?刺激控制

?案例

刺激控制的干预策略如何实施?

?干预时间:以预防为重心(Caplan的分类)

1、初级预防:发生于未病之前,指为减少某一疾病的发病率而做的一切努力,针对对象可以是一般群体或高危群体。

2、次级预防:疾病早期,在症状尚未加重及产生无法逆转的损害前进行治疗。通过早期干预减少后期问题。如轻度中风者的阿斯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体育锻炼等;

3、三次预防:通过控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来减少某疾病的残留影响及重建患者机能。如各种成瘾者支持小组。

?干预的有效成分

1、治疗者特点:共情、积极关注和支持、倾听、真实反馈。

2、治疗过程:初期的成功、来访者感到自己有可能控制症状的个人效能感。

3、来访者:对治疗成功的期望、主动求治、智力与言语能力、坦率(后两条主要影响咨访关系)

预防的分类

疾病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也叫初级预防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或危险因素)采取的措施,其中包括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自我保健即在发病前期就进行干预,以增强人的健康状况,促进健康。健康教育是以教育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从而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第一级预防还包括保护和改善环境。

?第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采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措施。

?第三级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

为何要关注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与疾病或治疗相关的全部症状(WHO,1999)。

?为什么要研究慢性病人的生活质量

1、了解疾病如何影响、社会、个人活动以及日常生活能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

2、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有助于准确了解患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示采用不同的干预方法。

3、评估强调了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帮助人们了解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4、生活质量的信息可以用于各种疗法之间的比较。在相同生存率下,哪种疗法的生存质量更高。

免疫系统的两种特定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分布于全身。包括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淋巴结群(小肠黏膜上密集的淋巴小结)和骨髓

免疫系统透过对抗原(任何可触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例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病毒),反应攻击与消灭入侵物,使我们免于感染与疾病。这个过程通过利用吞噬细胞与两种类型的淋巴球(T细胞与制造抗体的B细胞)来完成。

压力、营养不良,以及感染会削减免疫系统的有效性。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遍布全身,通常称做淋巴或淋巴样的器官。人体的主要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淋巴管及脾脏。

免疫机制:免疫系统依靠白血球对抗外来入侵,白血球主要分为吞噬细胞与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是体内清道夫,主要有巨噬细胞与单核白血球。

淋巴细胞被量身订做来对抗特定抗原。

淋巴细胞针对特定抗原产生,其免疫分为:

1. 细胞媒介的免疫

运用的T细胞(胸腺)包括:杀手T细胞、记忆T细胞、迟发型过敏反应T 细胞、助手T细胞、抑制者T细胞。

2. 抗体媒介的免疫:在抗原未入侵细胞之前就加以攻击,由B细胞完成。

已确认的5种抗体包括:IgG、IgM、IgA、IgD、IgE。其中IgA看守体内液体的入口,例如唾液、血液、呼吸道的分泌液。

免疫系统的运作: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包括非特定性及特定性的免疫程序

第三道防线是杀手T细胞。

免疫系统发生问题产生的疾病称为“自体免疫疾病” ,包括: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热

多发性硬化症(渐冻人)

红斑性狼疮

研究中变量因果关系的确定标准

? 1.相关的一致性

? 2.相关的强度

? 3.相关的特殊性

? 4.相关的时间性

? 5.剂量-反应关系

? 6.预防效果

实验法的类别

?传统实验法

?被试的随机分布与分组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与操作

?准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通常缺少在干预和控制组之间的分组的随机性

?内部效度

一般适应综合症

一般适应综合症(塞里,1956,1976,1985)

(1) 警觉反应阶段、抵抗阶段、精疲力竭阶段;

(2) 经历长期高水平应激的人对应激物反应更大,血压增高更快,免疫功能减弱。

(3)必须重复地适应强烈的应激物才会带来高度生理的损伤。

警觉:急性反应期,功能是动员机体资源以对抗强烈的应激物,由HPA轴的活动引起,特点是不能维持很长时间,否则可能导致机体死亡。

抵抗:这一时期机体努力适应应激物,生理唤醒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且会出现外部反应,如抑郁焦虑失眠或嗜睡等。此时抵抗新应激物的能力下降,机体可能在

健康上出现问题,包括溃疡、高血压、哮喘等疾病。

耗竭:严重的长期应激或反复应激将削弱机体能量储备,导致衰竭期出现。继而出现疾病与内脏损害,甚至死亡。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中不同阶段采取的干预

行为改变的过渡理论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高中心理老师精简总结)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 1、其实心理课更重要的是积极心理的建立。 2、把学生定位为需要发展的孩子,而不是有问题的孩子,重在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构建起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心理健康教育要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不能等学生有了问题才去做,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的目的,提前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 4、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包括心理健康普查检测制度、心理档案管理制度、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危机评估制度、分类干预方案、转介制度等为一体的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体系,确保心理危机检测与干预支持系统配置到位。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大多重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不是对知识的学习,加重学习的负担。 6、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7、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8、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高中年级主要包括: (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三)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四)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9、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0、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11、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十四章心理健康教育重点试题解[日期:2008-12-26] 来源:云南培训认证网作者: [字体:大中小] 一、选择题 1.( )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 A.健康 B.心理健康 C.人格完整 D.情绪稳定2.进人大学意味着一种独立,周围人会用一种看待成人的眼光来看大学生,对他们生活的独立性、社会的责任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表明( )。 A.生活环境的变化 B.人际环境的变化 C.学习内容及方法的变化 D.角色地位的变化 3.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怯懦、偏执及性格上的一些缺陷表明其人际交往中的( )。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 );其二是能( ),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强的( )和较充分的( )。 3.心理卫生是以增进人们的( )为目的的。 4.大学新生面临的变化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 )的变化;二是( )的变化;三是( )的变化;四是角色地位的变化。 5.大学生的( )是指影响大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造成学习效果不理想,经常伴有焦虑感的种种心理因素。 6.消除过度的考试焦虑,可以从( )、( )、学习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文章来源于云南培训认证网15906c.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追求平等、( )、( )。

8.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最主要是培养学生勇于交往、善于交往和正确的( )。 9.要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就得学会( )自己和他人,克服认知偏见。 10.对大学毕业生进行职业辅导,就是帮助他们调整个人的(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将来在社会中扮演积极有意义的角色的同时,使个人的潜能得以发展,拥有一个充实而满足的人生。 11.为了提高学生的( )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读书、做笔记,利用图书资料,制定切实的学习计划并合理安排课余时间。 12.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其行为具有( )性和( )性,即能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行为能始终受到意识的控制。 13.团体咨询辅导着重解决一些学生共性的( ),并对此进行一些针对性的( )。 14.大学生学习障碍是( )、( )、( )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020年(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情绪管理)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于经历压力事件时且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能够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能够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壹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壹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于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和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壹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壹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刘某的壹段鉴别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说是些什么人追求你吗?。 刘某:太多了,我均受不了,无论上课仍是走于路上男同学均盯着我见,均喜欢我,说我漂亮,连老师也喜欢我,我们班的辅导员对我特别好,均结婚了,仍说要和我谈恋爱。 心理咨询师:你怎么知道辅导员对你特别好? 刘某:我去教室,他就到教室等我,有时仍专门于路边等我,我有时没下课,他

健康心理学总复习

健康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合理化(p53) “合理化”,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 2、心理健康(p86) 是指知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勇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3、分析式心理治疗(p374) 或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源,以达心理重建的治疗目的。 4、休闲(p124) 意指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 5、月晕效应(p97) 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6、人际关系(p93):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 7、自我意识(p181) 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系,简言之,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 8、环境治疗 是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9、生涯发展(p134) 是指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0、单对型核心家庭(p173):即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1、适应(p47) 是指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性的历程。 12、压力(p333):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 13、自我评价(p186):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确立今日心理健康基础的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毕尔士)。 2、现代社会大众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可分为(初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个层次。 3、人类行为的整个适应过程分为(行为的动机与需求、遭遇阻碍与冲突、形成挫折情境、产生行为适应)。 4、在人体的各个器官中,被称为压力中心的是(下视丘)。 5、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分为(客观焦虑或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 6、DSM-Ⅲ将常见的心理失常分为(恐惧症)、(抑郁症)、(适应障碍)、(反社会人格)、(精神分裂症)。 7、人际交往的先决条件为:(善用第一印象)、(避免错误印象)、(克服害羞)。 8、人际交往的相似性包括(态度)、(价值观)、(社会条件)、(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吸引。 9、生涯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自觉”)。 10、性与爱的观点有三种分别是(传统式“性”观点)、(温和式“性”观点)和(开放式“性”观点)。 11、婚姻关系的价值观可分为(关系中心型夫妇)、(工作中心型夫妇)和(混合型夫妇)三类夫妇。 12、当面临“两难”或“两可”的选择时,可采用(希望策略)、(逃避策略)、(安全策略)和(兼顾策略)。

心理健康工作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于2003年,在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指引下,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心理健康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针对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学生人人心理要健康”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具体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调节方法的主要途径。目前我校有三名专职心理教师,分别在初一、初二各班每周上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年级主要以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科学学习方法为主,初二年级主要以青春期教育、人际沟通、认识自我为主。在上课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为心理健康辅导课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心理健康教研活动 每周三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由肖俊梅主持,分三个过程。首先探讨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交流一周心得,计划下次课的内容;而后分析一个案例,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提高专业技能;最后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 隔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在全体班主任的配合下,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每次班会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心理教育主题班会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会、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学习培训 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的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时间还不长,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尚未被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大众所了解,没有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我校先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然后再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形式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及实践技能。 5、举办心理讲座 我校每学期都要聘请心理学专家来我校为老师、家长、学生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本年度我校邀请晋中学院心理系的老师开展了多次心理讲座,赢得了师生的认可,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进行。例如,在初三学生毕业之际,我们为初三学生举行了多次考前放松的讲座,使学生在考试之前拥有好心情,轻松上考场。 6、建立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了解学生群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监控自我完善,为学校心理辅导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收集信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健康心理学》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作业 一、单选题 1、20世纪80年代,谁提出了三级健康水平模式?(D) A、格林伯格(Greenberg) B、美国学者马丁(Matin) C、弗洛伊德 D、汤纳特尔(R.J.Donatell) E、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2、健康心理学诞生于哪一年?(B) A、1980 B、1978 C、1982 D、1990 E、1991 二、多选题 1、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ABCDE) A、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B、研究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健康行为。 C、研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 D、研究心理干预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E、研究如何改进社会健康和医疗保障机构的管理。 2、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宪章中首次提出健康的三维概念,这一概念从哪三个方面评价人们的健康状态?(BCE) A、生活条件 B、生理 C、心理 D、职业 E、社会功能 3、健康水平的评价方法,目前主要有:(CDE)

A、自我评价 B、医生评价 C、社会常模评价 D、专家评价 E、综合评价 4、汤纳特尔(R.J.Donatell)将健康分为三个级别,即:(ACD) A、疾病 B、死亡 C、一般人的健康状况 D、最佳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E、情绪和精神水平的提高 5、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区别 A、生物医学模式认为致病原因是病毒入侵获躯体变化,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致病原因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起作用; B、谁对疾病负责?生物医学模式认为个体自身无法控制,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个体自身对健康好疾病负有责任。 C、治疗方法: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应采用疫苗、手术、化学和放射疗法。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则认为应采用行为矫正、鼓励改变信念和应对策略。 D、谁对治疗负责?生物医学模式认为医生对治疗负责,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病人对治疗负有部分责任。 E、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上,生物医学主张身心二元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认为身体与心理功能互相影响。 6、下列关于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的表述正确的是?(ABC) A、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B、身体健康的标准为“五快”,即,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说得快、便得快。 C、心理健康的标准为“三好”,即,个性好、处事能力好、人际关系好。 D、血压在80—120/60—90mmHG之间 E、心率在60—100次/分 7、哪些原因导致了亚健康?(CDE) A、规律运动 B、低脂膳食 C、环境的恶化 D、社会竞争的压力 E、个体不良的生活方式

心理咨询师考试考点汇总

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片、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分为四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此章还介绍了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态度、沟通与人际关系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各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人的各时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 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 老年期。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依据。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认知障碍;思维障碍等。 常见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等。 心理健康与心里不健康:概念的区分;心理咨询师服务对象的区分。 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心理测量的要素、量表、分类。 测验的常模:常模团体;常模类型;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测验的信度:概念;评估方法;信度与测验与测验分数的解释;影响信度的因素。 测验的效度:评估方法;功能。 心理测验的使用。 心理咨询是对于心理失常的人,通过心理商谈的程序和方法,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改变其态度和行为,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朱智贤)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心理咨询的对象、任务、分类和一般程序。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单选题】心理学是在( )模式下研究人的问题的。 A、简单 B、健康 C、通约 D、一般 我的答案:C得分 2【单选题】学习心理学要追求( )、不要苛求( )。 A、正确有效 B、有效正确 C、真理逻辑 D、逻辑真理 我的答案:B得分:0.0分 3【单选题】心理学学科的发展迄今是( )的局面。 A、稳步向前 B、曲折坎坷 C、百花齐放 D、停滞不前 我的答案:C得分:0.0分 4【判断题】心理学的研究跟其他学科不一样,是因为它研究的是复杂多面的“人”。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判断题】科学不代表真实,只是行走在逼近真实的道路上。 我的答案:√ 6【多选题】我们能理解美国人“嗷嗷”是在学狗叫,是因为( ) A、美国人养大狗 B、关于狗叫声形成了通约 C、不同情境下的不同标准 D、中国人较聪明 我的答案:ABC得分:16.6分 7【判断题】你理解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身。( )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 8【判断题】客观是被所有人都能够感知的那个现实。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心理学认为人过分强调表达自己某种特质时恰恰说明这个人缺少这种特质。(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0【判断题】马丁·布伯的前半生主要致力于用哲学的方法研究宗教。(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1【判断题】不要用对别人的感受去评价对方,也不要用别人对你的感受评价自己。(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2【判断题】完全凭自己的好恶去评价一个人,就失去了社会的客观标准。(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3【判断题】心理学史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幸福的科学。( )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14【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哲学奠基者的是( )。 A、柏拉图 B、德谟克利特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15【单选题】毕达哥拉斯认为()是人类高级智慧的体现。 A、文字 B、情感 C、哲学 D、民主 我的答案:D得分:10.0分 16【单选题】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生是( )。 A、德谟克利特 B、希波克拉底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我的答案:B得分:10.0分 17【单选题】马丁·布伯是( )家 A、政治 B、历史学 C、宗教哲学 D、军事 我的答案:C得分:10.0分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doc

健康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适应:有机体想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与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它是一种动态的、交互的、有弹 性的历程,不仅是单向的,而且是双向的或多向的历程。 2.合理化:即歪曲现实,指对自己的失败,以一种表面合理的借口为理由,以减轻内心紧张的方法,如 功课不好而诡称教师给分不公,假艺术为名,行色情之实等,有可分为:投射、酸葡萄、甜柠檬。3.心理健康:只能高度发挥、心情感觉愉快、生命充满活力、用于面对人生的和谐状态,而不仅是免于 心理疾病而已,比较性多于绝对性,可以持续努力使个体更臻于健康。 4.压力:个体面对不能处理或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得行为模式,其身心历程包含压力来源、 认知评估及焦虑反应三部分。 5.分析式心理治疗:又称领悟式心理治疗,即对患者作精神分析,找出病因及根据,以达心理重建的治 疗目的。 6.环境治疗: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干预,来消除对病患的正常生活造成损害的社会因素,并联合有 效的人力资源,以共同处理有关病患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建立和维持对病患有益的环境条件。 7.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及心理距离,它反应了个人或团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求之心理状态, 因此,人及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 8.月晕效应:对他人作错误判断,将人们少数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地当他是好人或坏人。 9.休闲:远离工作的自由时间,可从事任何户内或户外活动,包括任何我们自由选择想做的活动,除了 工作与卫生活动以外,休闲的目的在于自我狡猾,并追求人生崇高境界与陶冶。 10.生涯发展:以自我概念为核心的一连串的计划、选择与发展的历程,强调个人经验的整合、对工作的 认同,并规划有目标的人生。 11.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认识自我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人际关 系。简言之,就是对自己个人身心活动的觉察,由于个人能洞察自己的一切,因而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控制与调节,并形成对自己固有的态度,如自尊自爱或自卑自怜。 12.单对型核心家庭:新婚夫妇尚未生育。 13.夫妻关系:以性爱为基础,同时包括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精神及心理等关系,其维系不能单靠 法律等社会因素加以保障,更主要的是基于爱,要靠双方共同的感情、道德、心理因素及社会舆论约束等,以增进和谐。 14.自我评价:个人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判断,为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健康心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一》 1 传统健康观:体格健康,没有疾病。 2健康: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完好的状态 3健康与疾病关系 健康和疾病是程度是的不同。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对社会方面的积极状态,而不只是没有损伤和疾病。在健康和疾病连续体的健康一端,健康处于主导地位;在连续体的另一端是疾病,它包括由破坏过程引起的典型迹象、症状或功能丧失。 4影响健康因素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 心理因素:人格、情绪癌症-c型人格冠心病-a型人格 社会学因素:生活方式、社会支持 5健康心理学 概念:研究心理行为因素对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并且开展干预工作,以帮助人们维护健康,战胜疾病。--泰勒 1978年美国心理协会将其划作心理学第38个分支 1978、8美国心理协会成立心理学分会 1982 世界第一本健康心理杂志 二》 1希波克拉底瘴气理论:认为经废物过的土地会向空气中排放有毒气体,即瘴气是引起疾病的原因。对人类最大贡献是对疾病预防 体液学说:血液-多血质黑胆汁-抑郁质黄胆汁-胆汁质粘液-粘液质 2细菌理论的缺点 忽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 关心的只是病痛而不是真正的健康,关心的只是寿命而不是提高生命质量 强调的只是治疗而不是预防保健 三》 1心身二元论 两种观点 :心身分离、心身统一

概念:躯体疾病只有生物学因素才能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导致,与生物学因素无关。 四》 1个案研究(报告)对单一案例研究适用少见案例狼孩、儿童的研究2抽样研究针对某一问题通过科学抽样所得的较大样本的研究 3相关研究不同人群或同一人群在不同时间中的可疑危险因素的频率与某一疾病的出现进行比较。 4前瞻性研究: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如某变量占成功的关系 回顾性研究:以现在为终点,回溯到过去的研究方法 纵向研究: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追踪同一批对象,从而探讨事件的发展。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相对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就有关变量进行研究。 5实验法确定因果关系 五》 1)心血管系统 1组成:心脏、血管、血液 2血管类型: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3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高血压、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由于血液减少)、红血细胞缺乏、白血病、冠心病、贫血 4动脉硬化 影响因素:高脂肪、高血压、肥胖、膳食不当、情绪紧张、遗传和环境因素 第二章 二》 1情景养神个性与健康 2调理情意情绪与健康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3节育保精生活方式与健康 4修身养性,仁智者寿个性与健康 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太阴、少阴 5 未病欲病已病 上医中医下医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考试试题

09年11月三级考试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试题 单选: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A)真性幻觉(B)假性幻觉 (C)主观幻觉(D)脑内幻觉 33、人在经历压力事件时并不感到孤独无助,这可能是()。 (A)认知支持系统的作用(B)心理调节能力强 (C)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D)压力适应能力强 53、正常和异常的心理活动是()。 (A)可以互相转化的(B)无法进行分析的 (C)可以直接测量的(D)无法间接测量的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 (A)思维奔逸(B)思维散漫 (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 74、心理健康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各类()。

(A)心理不健康状态(B)异常心理状态 (C)功能性机能失调(D)神经过程紊乱 多选: 90、焦虑性人格障碍的特点是()。 (A)总是感到不安(B)对他人意见过分敏感 (C)一贯猜疑偏执(D)习惯性夸大潜在危险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 (A)顺利适应环境(B)维持生理机能 (C)进行人际交往(D)认识客观世界 107、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117、意志缺乏者的临床症状包括()。 (A)精神活动不协调(B)自知力不完整 (C)缺乏应有的主动性(D)生活极端懒散 技能考试部分案例四: 一般资料:刘某,女性,l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刘某由其父母带到心理咨询室,他们反映自己的孩子总说上大学后追求者不断,受此影响,现已不能正常学习。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刘某的一段鉴别谈话: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理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的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的心理因素及其致病的机制和条件。 3、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医学分支学科。 4、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的预防,主张采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矫正人们的有碍身体健康的生活方法、行为和习惯。 5、心理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的人的特点,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6、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的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的人格质. 7、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的无意识的心理手段。 8、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的理由. 9、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联系的方向和大小的因素。 10、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相关事物之间、能够说明这两个事物相互联系的机制的因素。 11、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12、灾难化: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13、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14、全身适应综合症(GAS):机体对各种应激原的生理反应是“非特异性的”即各种应激原都可以引起个体同样的生理反应 15、固着:在心理,性发展过程中由于遭受挫折或创伤而停止于某一阶段。 16、保存.退缩反应:英格尔的保存一退缩反应模型认为个体在应激状态下,伴随出现的犹豫、悲伤、失望、无助等情绪反应. 17、信度:信度是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的可重复性。 18、效度:效度是该研究结果或推论的真实性,即研究结果同实际相符合的程度。 19、操控研究策略:研究者操控受试者环境中的一些因素或有计划地改变受试者自身的状况.以观测记录他们行为上的变化。 20、前实验设计:前测一操纵一后测”设计。 21、准实验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那些对实验条件有控制.但又未能满足真实验设计的严格要求的操纵研究。 22、真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要求从单一总体中随机选取受试者.而后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实验操纵或处理。 23、模拟实验研究:通过设计一个类似于真实生活的实验情境以考察心理病理如何发生和消除.这种研究策略称作模拟实验研究。 24、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考察人群中某种心理疾病的患病情况来探索病因、拟定预防对策和检验防治效果的一类研究。 25、发病率:在一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障碍在一定人群中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发病率可以反映病因的强度和预防的效果。 26、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病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患病率可以被用来评价预防和治疗性干预的效果。 27、临床显著性:指一种实验操纵满足由研究者、临床家萃 lJ 病人所设定的效应标准的程度,二反映了从临床角度看实验操纵的效应人小。 28、描述研究:-描述研究指观察、测量和记录受试者在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行为现象的研究.这是获得科学知识的基本途径。 29、内效度:研究结果在进行该项研究的具体条件下被证实的程度 30、外效度:研究结论可以外推到其他人、其他条件、其他场合或情境的程度。31、心理生理疾病的狭义定义:即使不是完全,至少部分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心理生理疾病的广义定义:是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的总称。 32、疾病的人格特异性理论:人格类型同心理疾病有特异关系。即某些人格类型的人易患心理生理疾病,患有同一心理生理疾病的病人常具有类似的人格特征。 33、临床心理评估:临床心理师利用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等方法所获得的来访者信息,对来访者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客观描述,这一过程称为临床心理评估。 3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指测量个体之间在心理上的个体差异的方法与技术。 35、投射测验:是向受试者提供一些模糊的、无结构的刺激情境,让其在不受限制的条件下,自由做出反应。 36、行为评估:在特定情境下对个体的思维、感知和行为进行评估的过程。 37、心理诊断:就是根据临床心理检查和评估的结果,依据临床诊断分类标准,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性质、程度做出判断,将其心理问题归入某一具体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 38、情境测验:将实际情境作为测验情境,或有目的的制造一种情境,观察被试在这种情境下的行为反应。 39、阻抗:是病人抵制治疗过程的各种力量,包括:安于现状,害怕引起良心阻抗上过分的谴责,不肯放弃致病的幼稚冲动。 40、移情:是指在心理分析过程中,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移情病人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治疗者身上的过程。 41、心理干预: 广义心理干预是指引导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改变的各种专业活动。根据干广义心理干预预方法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心理疗法,包括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生物学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电痉挛疗法和精神外科疗法等。) 根据干预的目标、形式和过程的不同,心理干预可分为健康促进、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 狭义心理干预就是心理治疗,即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42、元分析法:就是对以往的研究再进行研究,把关于某一个特殊主题的现有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心理治疗疗效的方法。 43、强化:通过采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在经强化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前;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出现在欲增强的反应之后。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44、惩罚: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 45、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消除其所造成的反应的过程。 46、泛化:条件作用由条件刺激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 47、分化:某反应只限于针对某一特殊刺激物的现象。 48、习惯化:通过反复地暴露于某刺激物以减少对该刺激物的反应频率与强度的过程。 49、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病,是一组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50、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51、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2、反应性抑郁:是对患病期间所蒙受的许多“丧失”的反应,是各类病人共反应性抑郁有的反应。 53、准备性抑郁:出现于病人将自己同世界分开的准备过程中,是死亡的前准备性抑郁奏,仅见于终末期或濒死病人。通过鼓励与支持、劝导与保证,可以消除反应性抑郁,但难以消除准备性抑郁。 54、原发性获益:指由于疾病症状的出现而缓解了引起疾病的内心冲突。 55、继发性获益:指病人由于患病而享有有些特权。 问答题

2020年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心理咨询师《健康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卷二) 1.继时性压力是指()。 A.同一时间有若干构成压力的事件发生 B.经历某种不足以使个体崩溃的,并可以努力适应的事件 c.两个以上能构成压力的事件相继发生 D.极为严重和难以应对的压力 答案:C 2.下列事件中属于破坏性压力的事件是()。 A.空难 B.恋爱 C.旅游 D.迁居 答案:A 3.“失魂落魄”的状态,意味着个体处在灾难综合征的()。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B经受破坏性压力的个体,出现逢人就述说自己遭遇的行为,可推断其处在()。 A.初始期 B.惊吓期

C.恢复期 D.康复阶段 答案:C 5.()描述了适应压力所付出的生理学代价的特征。 A.勒温 B.坎农 C.塞利 D.米勒 答案:B 6.塞利提出的适应压力的第三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答案:C 7.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的应对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一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答案:B

8.个体表现出呼吸心跳加速,汗腺加快分泌,血压、体温升高等促进新陈代谢的状态时,表明该个体处于适应压力的()。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答案:A 9.塞利提出的压力适应三阶段又被称为()。 A.战场疲劳综合征 B.一般适应综合征 c.创伤后应激障碍 D.灾难综合征 答案:B 10.在应对压力时,反应最敏感、活动强度和频率最高的器官,最容易患病。这种对压力引发疾病机制的解释是()。 A.器官敏感论 B.体质、压力论 c.心身转化论 D.心身一体论 答案:A 1.女性求助者说,某夜她骑自行车下班,突遇一流氓,吓得大叫,流氓逃跑,但再次便喊不出声,此后说不出话,耳鼻喉科检查声带,

“心理健康”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心理健康”练习题 单选题: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 D )。A.遗传因素 B.教育环境 C.人格特征 D.早期经验 2.“好胜心强,事业心强,雄心勃勃,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凡事求成”,这是( A )人格的典型表现。 A.A型 B.B型 C.内向型 D.外向型 3.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中,下面哪个因素属于生态环境因素?( C )A.价值观念 B.人际关系 C.拥挤与噪音 D.文化变迁 4.下面关于心理咨询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D )。 A.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 B.心理咨询是一种关系。 C.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 D.心理咨询面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5.在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中,( C )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 A.躯体疾病

B.病毒干扰 C.遗传 D. 大脑外伤 7.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C )和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A、心理健康维护 B、心理品质优化 C、发展性教育 D、矫正性教育 6.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 A )两项任务。 A、心理健康维护 B、心理品质优化 C、发展性教育 D、补救性教育 8.当个体遇到很多生活事件的时候,他所遭遇到的心理应激会( B )。A.保持不变 B.累加 C.抵消 D.减少 9.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称为( B )。 A、压力 B、生活事件 C、冲突 D、应激反应 10.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B )。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 B、以教师讲授为主 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11.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正确的是( D )。 A、以学生自发活动为主 B、以补救性教育为主 C、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为目的 D、面向全体学生 12.在下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属于认知法的是( A )。 A、阅读 B、讲演 C、游戏 D、讨论 13.在下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属于讨论法的是( B )。 A、艺术欣赏 B、脑力激荡 C、双重扮演 D、肯定性训练 14.两个学生一起表演,一个是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是助理演员。有问题的学生表演什么,助理演员就重复什么。这种方法是( B )。 A、空椅子技术 B、双重扮演 C、角色互换 D、行为改变 15.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 A )。 A、情感反映 B、内容反映 C、简述语意 D、摘要

护理心理学考试重点汇总

医学模式的概念是一定时期内各种医学观点的集中反映,是对医学重要方面的高度理论概括。包括心身观、健康观、疾病观。影响从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影响医学工作的结果。 医学模式发展4阶段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心理学概念是研究护理领域中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及 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践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3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20世纪40年代以前) 以病人为中心(20世纪40~60年代) 以人的整体健康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以来)) 4个心理学理论流派与其代表性人物及基础理论 精神分析:弗洛依德的潜意识学说; 行为主义:强化与惩罚; 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普洛夫,华生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桑代克

3、社会学习理论/模仿学习理论班杜拉 人本主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认知理论:艾里斯ABC理论(合理情绪理论)、 贝克的逻辑错误基模理论 习得性无助 心理过程: 认知情感意志 感知觉的特性 感觉(1)感觉的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3)感觉的对比: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a--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 感觉的现象 b--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而 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知觉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情绪的分类 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 2. 情绪的状态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短时记忆:5-2分钟容量5-9、 记忆曲线:1天后,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 大脑的偏侧化优势:左脑理性右脑感性 布洛卡区与威尔尼克区: 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此类病人阅读、理解、书写不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费力。 威尔尼克区:语音辨别丧失,听觉记忆丧失,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 4种气质类型:多血胆汁粘液抑郁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意志冲突的类型 双趋式冲突: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两个动机同样强烈,不能同时获得时所遇到的冲突 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所遇到的冲突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幸福你我他 1、阳光心态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心理健康是____,而不是____。 3、黑色区描述的是心理状态的____。 4、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具有____、____、____的情绪,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台湾患脑瘫的黄美廉经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她的经典名言是:____________。 6、个体因受过去成功经验或过度赞扬的影响而产生对自己的能力等认识偏高的现象成为____。 7、____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特质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即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与态度,自我贯通的需要和能力,自我恒定的目标和信仰。 8、防止过激反应,如自杀、自伤、或攻击行为是____的主要目的。 9、心理危机通常为自限性,多于____周内消失。 10、____创造生活,消极的心态毁灭生活。 11、处于心理白色区就是____,处于黑色区则是心理变态,而处于灰色区则界于上述两者之间。 12、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能力也没有,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 13、一味地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或怨天尤人、自暴自弃都是____的表现。 14、____是指与入学考试、智能测验、学业测验等相关的焦虑,它是一种急性焦虑。 15、出现心理问题虽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完全不必如临大敌,疑神疑鬼,应当____。 16、每个人在其一生的发展中都可能遇到由突发事件引起____。 17、“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时间束缚自我的方式,消极思维模式的____。 18、追求成功、幸福的人们的三大生活主题是拥有____、成全美好的人格、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 19、成功的道路是由____铺成的。 20、____是一种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的心态。 1、健康、积极、进取、充满关爱 2、一个过程、结果 3、心理变态 4、积极、乐观、稳定 5、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6、光环效应 7、自我同一性 8、心理危机干预 9、1-4 10、积极的心态 11、心理健康 12、自我否定 13、心理不健康 14、考试焦虑 15、坦然面对 16、心理危机 17、永远长在 18、健康的心理 19、目标 20、阳光心态 二、判断题(10题) 1、阳光心态的人就是没有黑暗和悲伤的时刻。 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还不成熟。 3、把心理危机当成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 4、心理健康对人生成败的影响不大。 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有一条绝对的分界线。 6、心理健康不是一个静态不变的结果。 7、一切心态健康的人都是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 8、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已经很稳定,大多数人的内心体验很平稳。 9、大学生的智力发展非常好,不存在智力低的问题。 10、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安全感、归属感与幸福感的必然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5题)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结果使自己长期生活在痛苦、沮丧甚至绝望的心态中而不能自拔。这说的是消极心理的____(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