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

安于低调是自信

冯骥才

①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

②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可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③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在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过,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

④所以说,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⑤文化也一样,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⑥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广为人知,热卖热销,低调的话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的五光十色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不求持久的魅力。

⑦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

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⑧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褶皱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也许他们天生不

是做明星的材料,但他们像思想者一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

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⑨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并安于低调。

15.本文标题为安于低调是自信,为什么开篇先从高调写起?(3分)

16.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的五光十色泡沫。

17.本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其作用。(4分)

18.结合文本,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划线

句子的理解。(80-100字,5分)

2019昌平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昌平区2018- 2019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语文试卷 2019.1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北京文化,学校开展了“我爱北京城”主题研究活动。 1.下面是文化景观研究小组搜集整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南囿①秋风。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是北京最大的湿地。早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环绕,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狩猎场和明、清两朝皇家苑囿。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驯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如同世外桃①(源园)。一到深秋,凉风瑟瑟,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 大兴区采育镇的东南方向有座一两丈高的土台,百姓称之为“聚燕台”。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到南国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齐聚土台为燕京小八景之一——“燕社②秋”。(鸣知)。 注:①yòu,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燕京(yān)聚燕台(yān) B.燕京(yàn)聚燕台(yān)

C.燕京(yān)聚燕台(yàn) D.燕京(yàn)聚燕台(yàn)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汉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源②知 B.①园②知 C.①园②鸣 D.①源②鸣 2.下面是胡同文化研究小组搜集的材料,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小题。(共4分) 胡同曾经是北京城市的重要象征,由此衍生的胡同文化也曾鼎盛繁荣。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胡同狭窄【甲】拥挤,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落伍于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道路狭窄,交通不便,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乙】房屋破旧,设施落后,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胡同之没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留恋胡同,留恋曾有的岁月,怀念邻里情谊,但是这些温情都阻挡不了胡同的没落。 ,。南锣鼓巷商业文化再次繁荣,798街区的文化艺术复兴,东交民巷成为重点文物保护街区。这一切都表明胡同文化正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演绎着胡同的变迁。 在迈向现代文明的旅程中,我们既要创造新的文化,也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1)根据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顿号【乙】逗号 B.【甲】顿号【乙】分号 C.【甲】逗号【乙】逗号 D.【甲】逗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专题复习 XX 复习目标: 明确中考考点,了解中考中此类题型的考查内容。 通过中考中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应考方法。 复习重点: 通过中考中典型例题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应考方法。 复习难点: 掌握应考方法,灵活答题,表述到位。 复习过程: 一、考点解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同学们构建了开放的答题环境,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示语文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梳理综合性学习中考题例:

例题见《金典》37页,4、5题,38页1-5题; 三、了解近几年中考语文卷中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形式: 从考查话题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专题性的综合: 这一类试题,内容大都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公众关注的焦点,实用性强,应用文体得到了灵活运用,彻底摆脱了以前那种不注重应用,为了考试而学的局面,都以专题类的形式设计多种多样的考查题。 如江苏南京以“漫游语文世界”为主题,四川资阳市以调查和纠正社会混乱用字为主题,福建厦门市以“好店名”为主题,河南实验区以“对联文化”为主题,浙江课改区以宣传“文化浙江”为主题,陕西课改区以“推广普通话活动周”为主题,宁夏以“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 另一类是全面性的综合: 其特点是综合性强,信息量密集,既有宏观信息引导,又有微观信息呈现。 如湖北黄冈课改区以“到民间采风去”为总主题,分三个小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A、走进家乡名胜古迹B、介绍家乡特产c、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从对活动的过程的考查来看,有对活动计划、主题的考查,也有对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考查,可见于各个例题。 结: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能自主地组织活动。②能提出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训练题12个专题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 目录: 1、我爱我家 2、青春随想 3、岁月如歌 4、微笑着面对生活 5、让世界充满爱 6、漫游语文世界 7、感受自然 8、走上辩论台 9、脚踏一方土10、好读书,读好书11、话说千古风流人物12、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一、我爱我家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你一推开门就用香味把你紧紧来拥抱;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瞬间消散你独行的寂寞和奔波的疲惫;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惟恐避之不及又深深迷恋回味不已;家,是父亲下巴硬匝匝的胡须,扎得你脸颊发疼心里开出了花。在2009年5月12日,红花中学九(3)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温馨回忆:请你回忆一下,在你成长的各个阶段,父母付出最多的是什么? 2、体验亲情: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写一条标语张贴在教室里。 答案示例:①成长的驿站,心灵的乐园②家是心灵的港湾 3、感受家庭: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你对家的感受。 答案示例:①家是昨夜依旧未眠的严父②家是今晨忙碌不休的慈母③家是风雨中的搀扶④家是夕阳下的依偎 4、美好积累:请写出与家有关的课文一篇,歌曲一首,古诗两句,名言一则。 答案示例:课文:《风筝》、《散步》歌曲:《吉祥三宝》、《让爱住我家》 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 5、回报亲情: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呢?请你确定一个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答案示例:(1)给父母一份惊喜: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6、消除代沟:为消除母子代沟,增进母子感情,你一定有一些好的建议,请写出几条。 答案示例:①多与母亲谈心②抽空和妈妈一起做家务③陪妈妈散步、看电视。 7、情感升华:在《乡愁》作者余光中先生的眼里,祖国是家,大陆是家;在同学们的眼里,除了父母的家,还有哪里可以为家?为什么呢? 答案示例:寝室是家、学校是家、集体是家……因为…… 二、青春随想: “青春是美妙的,挥霍青春就是犯罪”。为了让同学们感受到青春的火热美丽,激发他们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感情,班上准备举办一次“青春随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写一条简洁优美的主题语。 答案示例:①青春的魅力②珍惜青春,笑看生活③放飞青春,放飞梦想④青春在拼

初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试习题

初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试习题 初三年级语文暑假作业试习题 一.阅读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回答问习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1.用简括的语言说说该诗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2分) 2.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联系诗歌内容,说说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自己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回答问习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

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①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俎②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③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注〕①九奏:多种乐器同时奏响。②轩裳珪俎:轩,官员出外乘坐的车。裳,官服。珪(ɡuī)俎(zǔ),举行朝会、祭祀典礼时所拿的玉器等。③庶几:这里指希望、期望之意。 4.(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六一居士初谪滁山( ) ⑵固知名之不可逃( ) ⑶既老而衰且病( ) ⑷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是为五一尔相同的一句是( ) A. 撰长书以为贽 B.每字为一印 C. 中轩敞者为舱 D. 唐人尚未盛为之 5.划分句子节奏。(停两处) 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⑴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译: ⑵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译:

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燕山2015—201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2016年01月 一、基础、运用(共26分) ⒈请用楷书写一句你认为可以奉为座右铭,用来激励自己进步的人生格言。要求书写规范、端正、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沁园春是常见的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时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倚势强夺,后人作诗以讽其事,故此得名沁园春。沁园春调分上下两片.(piān piàn),共114字。本词牌格调.(diào tiáo)奔放,宜于抒发壮阔豪迈之情。 1936年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部队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2月下旬部队开始东渡黄河。在袁家沟期间,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后(攀登攀爬)到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视查)地形。目睹雪后的壮丽景色,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怀着战胜敌人的必胜信心,毛泽东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气壮山河)的壮丽词章。(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横线处选填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片(piān)调(diào) 攀登视查气壮山河 B.片(piàn)调(diào) 攀登视察气吞山河 C.片(piàn)调(tiáo) 攀爬视查气壮山河 D.片(piān)调(tiáo) 攀爬视察气吞山河 (2)对《沁园春雪》一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句中,千里、万里两句运用互文修辞,即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突出了开阔的意境,宏大的气魄。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一句,顿失二字突出了天寒地冻,河水结冰之迅速。 C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化静为动,以动态写静态,说山、原在舞在驰,传神地将冰封雪 盖的群山高原写的生机勃勃,生动活泼。 D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只识”二字带有赞美赞颂之意,弯弓射大雕 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的旷代文治武功。

初三语文综合阅读提升训练18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阅读后答题(一)语文能力提升训练——18 班级姓名父亲的舞蹈张大楷 码头还没有吊机的时候,那一艘艘船运来的砖块只能靠肩膀挑。码头的挑夫是一群外来的民工,个个黑得能拧出油来。 那时,坐在码头边垂钓是我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之一。有一天,一位来自四川的民工忽然对我殷勤起来,他特意搬来了靠椅,还为我搭起了棚子。 搭好棚子,他开始盯着盛鱼的桶不放。我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心里有些不快,但嘴上仍说:“等下你拿几条去烧菜吧。”没想到,他把桶里最小的鱼拿走了。我有些过意不去。他却说:“够了,够了,我只是给孩子玩。”他说差不多一年没见儿子了,着实想他,便让妻子无论如何带儿子来一趟。 几天后,我见到了他儿子,六七岁的样子,坐在码头上冲着他喊:“爸爸,爸爸!”他的脸像喝醉酒一样,喊儿子宝贝、乖乖、亲亲,其它工友跟着哄笑,他并未发现自己喊出的名称有多肉麻,仍一个劲地喊。码头上响着他们欢快的声音。 连接码头与船的是块窄窄的踏板,他挑着沉重的砖头走在上面,眼睛却一个劲地望向孩子这边。好几次,他险些落入水中,身子左右摇摆好一阵才渐渐平稳下来,然而,他对儿子说:“爸在跷板上给你跳舞呢,好看不?” 年幼的孩子咯咯笑着点头,于是,他故意用腿蹬了踏板几下,整个踏板开始剧烈地抖动起来,他也跟着上下晃动,豆大的汗水顺着他的额头淌下。他应该不会忘记,几个月前,他的一位工友就是从这里连人带砖头掉入水中,再也没起来。但他却更加使劲地用双腿蹬踏板。几块砖头从担子里滑落,掉入水中,一位工友冲他喊:“你还要不要命呀!”他这才罢休,上了码头时,我清楚地看见他的腿在抖。 他却什么事没发生一样,摸着孩子的脑袋说:“爸再唱歌给你听。”他给他唱《路边有颗螺丝帽》,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他这么大年纪的人,这么粗的嗓门,那几首儿歌经他的口出来,居然也像模像样。他的儿子也奶声奶气地跟着学,码头上父子俩的歌声越飘越远。 他的妻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码头边,眼里含满笑,一曲唱毕,我听见她问他:“你什么时候学会唱歌了?”他便憨憨地笑:“想娃了,就跑到附近幼儿园看其他孩子,我估计那里孩子唱的歌咱儿子也喜欢,就偷偷地跟着学,没想到还真学会了。”他脸上的笑容越堆越厚,“以后我就做咱儿子会唱歌的玩具,他想听啥我就唱啥。” 他接着说:“我还给儿子准备了‘钢琴’呢。”他说着,上下抬动肩膀,那根正被沉重的砖块压得弯弯的扁担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时而紧促,时而缓慢,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裳,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响,他说这一下是“哆”,那一下是“啦” …… 望着他,我的眼前渐渐迷蒙起来,我想他的儿子,肯定是天下最幸福的孩子,他的儿子一定不会忘记,伴随他成长的“舞蹈”、“歌唱”、“琴声”。这些父亲用爱与智慧演绎的快乐,将带给他世间最迷人的记忆及一辈子的陶醉。 (选自《人生与伴侣》,文章有改动)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

2019年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 1.阅读下面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注音,依次填入括号内(2分) 农人是教hu( )世人的导师,是深谙( )自然的智者。春的细雨中,扶犁而歌;夏的娇阳下,挥镰而舞;秋的暮色中,荷( )锄而归;冬的雪夜里,围炉而话为一年四季pǔ( )写了一首最美的诗。 2.默写(8分) (1)________ ▲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但愿人长久,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 ▲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4)________ ▲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5)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6)工欲善其事,___ ▲_______。(《论语》) (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冰心受泰戈尔的影响极大,善于用简短而清丽的语言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如诗集《繁星》《春水》,歌颂了母爱、童真和自然,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读来情韵悠长,别有趣味。 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是《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一篇。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 (2)根据提供的内容,写出名著中的相关信息。(2分)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题及答案 (优选.)

wo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rd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 一、实践探究题特点 实践探究题型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通过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性。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2、综合性。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3、实践性、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题类型 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2、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 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 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三、实践探究题应对策略: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s .. t .....

初三语文试卷及答案模板

2013--2014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3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毛骨悚.(sǒng)然字帖.(tiè) B.锐不可当.(dānɡ)剽.悍(pi āo) C.纷至沓.(tà)来龟.(jūn)裂D.消.声匿迹(xiāo) 关卡.(kǎ)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就算她被悔愧驱遣着将花送回原处,那花也义无反顾地用凋残抗议她的劫.掠.。 B.很不习惯那样的他,明明是个性很内敛的人,忽然就变得絮叨 ..起来。 C.春日无锡的蠡湖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多姿多彩,令游人瞻前顾后 ....,流连忘返。 D.父母发愁、焦虑时,不要掉以轻心 ....,要仔细询问,看看自己能否替他们排忧解难。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汪然出涕.曰涕:眼泪。 B.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C.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 D.则久已病.矣病:生病。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 不管是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都是不足取的,对圆明园的态度,要义在于。圆明园的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如果把它完全铲平,再造一座的圆明园,只能是得不偿失。大清王朝不见了,熊熊火光不见了,民族的郁愤不见了,历史的感悟不见了。 A.修造保存崭新不是而是 B.修造保管时新不但而且 C.修缮保管时新不是而是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最新)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最新)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最新) 七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最新) 1.(1)雅苞qìnyuān(2)揽—览骄—娇(3) 3.示例:您,贫困之神,离去时背影非常漂亮;您,财富之神,走来时身姿非常迷人。 4.一是纪念诗人屈原的“纪念美食”,二是寓吉祥之意。 5.示例:经验不是万能的。 6.A 7.(1)秋高气爽(2)老马识途(3)名落孙山(4)司空见惯(5)青梅竹马(6)火树银花 8.李清照 9.(1)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的买家在同一时间上网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 被抢购一空。(2)指赛场上最后的关头,击败对手,瞬间取胜。 10.(1)①常常②一会儿③醒来④才(2)等到揭开帐子,却见王羲之吐的唾沫满脸,相信他确实是睡着,于是得以保全。(3)因为他无意中听到大将军谋反之事,知道不能活命,只好装着熟睡的样子, 让大将军以为他没有听到他谋反的事。(4)示例:王羲之机智(5)交 代王羲之的年龄,强调他年龄小,为大将军留宿于帐作铺垫,也更 能突出他的聪明机智。 麝香猫 1.“男人”为替女儿筹学费,上山猎捕麝香猫,在追捕那只受伤坠崖的麝香猫时,目睹了几只麝香猫悲伤欲绝的情景后弃猎下山。 2.紧张;失望;愧疚 3.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4.痛苦绝望;动

作灵敏5.开放性题目,无统一答案。示例:看着这些麝香猫的痛苦 与绝望,我真不应该这样啊。为了钱,我怎么能狠心去杀害这个小 动物呢?6.示例:他发现,他家门前停着一辆警车。几个警察正静静 地站在车前。 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 一朵飞翔的云 知识操练营(二) 1.(1)眩霍(2)xūnhán(3)排比、拟人极力铺陈胡杨林金黄的色彩,极富艺术感染力。 2.(1)C(2)B(3)A 3.(1)今股传奇(2)无胃不治;(3)别具一革;(4)屋美价廉;(5)一戴添娇;(6)咳不容缓 4.阶下囚;老油条;主心骨 5.君子动口不动手 7.妒嫉之心不但会毁灭友谊,还会毁灭自身的美丽。 10.(1)①修:讲究、讲求②耻:以……为耻③涉猎:广泛阅读④辍:停止(2)①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②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 纸砚打交道呢(3)投笔从戎(4)左右认为他只是一个受官府雇用的抄 书人,不过一介文弱书生,居然也想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大家都认为他的志向不切实际。这里的“笑”是嘲笑 的意思。写众人的嘲笑,反衬出班超志向的远大。(5)围绕“立志” 来谈即可。 外婆的巫术 1.①预言我练平衡木会摔破嘴巴。②预测小鸽会借钱不还,我破点小财。③知晓“我”白天去过沙坑。④知道“我”用吃早点的钱 买了个新发夹。

西城区初三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语文 2020.1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 ..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污秽.(huì)隔阂.(hé)断壁残垣.(yuán) B.恣.意(zì)剔.除(tì)妄自菲.薄(fěi) C.自诩.(xǔ)提.防(tí)言简意赅.(gāi) D.强.迫(qiǎng)脊.梁(jǐ)惩.恶扬善(chěng)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是 A.他说起话来,向来都是抑扬顿(挫、错),韵味十足,很受学生欢迎。 “挫”有转折的意思,“错”有“交叉着”的意思,横线上应填“挫”。 B.科考队计划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等现状进行考(察、查)。 “查”有“检查”的意思,“察”有“调查”和“仔细看”的意思,横线处应该填“察”。 C.王明因家境困难,无法进行手术,在家人一(愁、筹)莫展之时,红十字会派人送来了捐款。 “愁”有“忧虑”的意思,“筹”有“计策、办法”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入“愁”。 D.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大批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导致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荒(费、废)。 “费”有“用的多”的意思,“废”有“不再使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废”。 3.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A.玉不琢不成器 ......,年轻球员需要经过不断地磨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B.面对诱惑,有些人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一叶障目 ....,不. 见泰山 ...。 C.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它的传承,新世纪的大学生有义不容辞 ....的责任。 D.让我们扬起风帆,校准理想的罗盘,去迎接风雨,经受考验,切莫随波逐流 ....,茫然前行。 4.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此话没错。是这所宅邸的三个主人——和珅、庆郡王永璘、恭亲王奕,宅邸所处的北京城龙脉之上的风水宝地,或者是富丽堂皇的殿堂与幽深秀丽的园 林,为恭王府带来了无穷魅力。 A.不仅或者都 B.不仅而且都 C.无论还是因此 D.无论还是都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②④③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④③②①⑤ D.②④⑤①③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朝 B.《范进中举》吴敬梓明朝 C.《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法国 D.《望江南》温庭筠唐朝 二、填空题(共8分)

中考语文综合实践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实践探究题解题指导 一、实践探究题特点 实践探究题型实质上是一种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命题形式。通过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生活性。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2、综合性。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3、实践性、探究性。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所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来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践探究题类型 从考查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文化积累的考查,如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 2、语言运用,如给活动命名或与口语交际等整合在一起; 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 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 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三、实践探究题应对策略: 1、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因为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2、掌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实践性强,强调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究,因此常常考查学生实践的过程,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我们在应对时就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实践方法。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3、根据情境,恰当表达。可以这样说,每一道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都有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这一点甚至是一个核心的考查要素。而且相对于一般的语言运用题而言,因为有特定的情境要求,其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如给活动命名,给栏目取名,写一段串词等。我们在表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二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 四、典型题例 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 与这一活动。 【活动一:搜集资料】某小组从网上搜索到这样一幅漫画,请你说出这幅漫画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主旨。 【活动二: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 1

部编版初三语文下散文阅读综合训练

第15讲散文阅读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 1、回顾散文阅读的相关方法与技巧; 2、综合训练相关阅读题,落实技巧灵活答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考常考点: 一、整体感知及概括类考点 ·典型设问:概括文章围绕“XXX”写了哪几件事?概括XX的特点? ·答题思路: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特点:提取文中关键词句 二、词句赏析类考点 ·典型设问:XXX词语(句子)妙在何处?结合文章理解该词句的含义。 请赏析加点的词语(赏析划线句子) ·答题技巧:手法+内容分析+情感作用(联系中心) ①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答(对比、衬托、反衬、象征等)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答(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 ③从人物细节描写的角度答(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特点、表现人物特点) ④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答(自然环境描写为主) 三、句段作用类考点 ·典型设问:谈谈第X段的作用;开头(结尾)的某句有什么作用? 第X段在结构上和内容的作用?谈谈标题的作用 ·答题技巧: ①段落的作用:末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等; 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作铺垫等; 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标题的作用1:在写人的散文中,如果用某一物象作标题,一般有两方面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连起主人翁一生的经历;象征某种哲理或某种情感。 标题的作用2: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概括了写作对象(或主要内容); 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贯穿全文的线索 四、情感体验类(探索主旨)考点 ·典型设问:分析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XX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题技巧:文章的感情:记叙了(叙述了、描写了)……,表现了(赞美、揭示、反映)……,

初三暑假作业--语文

须准备的相关教材及文具: 1、初三上册语文书 2、到书店购买楷书字帖一本 3、钢笔一支,32K笔记本两本 作业内容及要求: 一、日记 1、每两天一篇日记,要求记叙两天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有感而发,字数不少于200字/篇,禁止抄袭。 2、每篇日记上方要注明日期、星期和天气。 3、日记从7月10日开始写起。 4、日记单独写到一本32K笔记本上。 二、写字 1、每天坚持练一页楷体字且每天所写字数不少于120字。 2、要求用钢笔认真规范整齐的书写到楷体字帖上,钢笔墨水颜色统一要求用纯蓝色。 3、用钢笔在每张字帖的右上角注明写字日期。 三、阅读 1、推荐书目:《水浒》《格列佛游记》《简。爱》《鲁滨孙这漂流记》《名人传》 2、推荐的报刊杂志:《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读者》《意林》 要求:从以上老师推荐的书目和报刊杂志中各选一种共写两篇读书笔记,每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统一写到稿纸上。 四、预习 假期内自主预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三篇文言文,要求: 1、独立解决作者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 2、借助工具书,完成文章的大意疏通、课文翻译工作 3、熟识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五、背诵 暑假要求两天背诵一首诗词,具体如下: 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二十五课《词五首》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 要求背诵完毕后默写在一本32K笔记本上,默写完后自己检查,用红色笔标注出错误,并在下方改正三遍。

须准备的相关教材及文具: 1、初三上册语文书 2、到书店购买楷书字帖一本 3、钢笔一支,32K笔记本两本 作业内容及要求: 一、日记 1、每两天一篇日记,要求记叙两天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有感而发,字数不少于200字/篇,禁止抄袭。 2、每篇日记上方要注明日期、星期和天气。 3、日记从7月10日开始写起。 4、日记单独写到一本32K笔记本上。 二、写字 1、每天坚持练一页楷体字且每天所写字数不少于120字。 2、要求用钢笔认真规范整齐的书写到楷体字帖上,钢笔墨水颜色统一要求用纯蓝色。 3、用钢笔在每张字帖的右上角注明写字日期。 三、阅读 1、推荐书目:《水浒》《格列佛游记》《简。爱》《鲁滨孙这漂流记》《名人传》 2、推荐的报刊杂志:《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读者》《意林》 要求:从以上老师推荐的书目和报刊杂志中各选一种共写两篇读书笔记,每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统一写到稿纸上。 四、预习 假期内自主预习《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三篇文言文,要求: 1、独立解决作者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 2、借助工具书,完成文章的大意疏通、课文翻译工作 3、熟识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 五、背诵 暑假要求两天背诵一首诗词,具体如下: 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二十五课《词五首》以及课外古诗词背诵 要求背诵完毕后默写在一本32K笔记本上,默写完后自己检查,用红色笔标注出错误,并在下方改正三遍。

2018.1朝阳区初三语文期末试卷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九年级语文试卷(选用)2018.1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准备出一期以“走进博物馆,阅读文物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校刊,请你帮助编辑部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阅读本期校刊的卷首语,完成1-2题。(共6分) 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②数据显示,因为我国文博资源丰富,使用率却不算高,国人平均每两年才进一次博物馆,而在欧美国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进博物馆三到五次。③今天,博物馆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藏品不断汇聚,展览不断丰富,展陈方式也更多样。④和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guān zhào)照当下,(huí sù)过去,了解我们的文化。⑤你会和我一样,每一次都觉得开卷有益。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观照回朔 B.关照回朔 C.关照回溯 D.观照回溯 2.文段中有两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句子修改: 【任务二】有同学为栏目创作了一首小诗,阅读诗作,完成3-4题。(共4分) 每一件文物, 都是记载.历史变迁的珍贵档案。凝视你, 寻觅曾经的沧海桑田。每一座博物馆 都是守护中华文化的珍贵宝库。走进你, 感受文明的博大精深。 3.对加点字的读音和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记载. zài “化”第三笔是“丿” B.记载. zǎi “化”第三笔是“乚” C.记载. zǎi “化”第三笔是“丿” D.记载. zài “化”第三笔是“乚” 4.请为这首小诗续写一节,内容、语言与前两节保持连贯自然。(2分) 答:

福建省九年级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

福建省九年级综合训练(一)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九上·云梦月考)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静谧(mì)炽热(zhì)田圃(pǔ)高耸入云(sǒng) B . 寂静(jì)林荫(yīn)沉浸(qìn)惟余莽莽(máng) C . 禁锢(gù)襁褓(qiáng)风骚(shāo)润如油膏(rùn) D . 妖娆(ráo)喧嚷(rǎng)滞留(zhì)成吉思汗(hán)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这种美远远超过兰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 B . 一个人不能擅自创造连他自己本人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C . 然而只有你是一个明志的人,你才是幸福的? D . 几百万年青的十四岁的少女怀着一颗跳动的心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3. (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的。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 . 奔放成熟萧瑟 B . 奔放萧瑟成熟 C . 成熟奔放萧瑟 D . 成熟萧瑟奔放 4. (2分) (2019九下·双台子月考)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 . 在非洲坦桑尼亚发现的大块飞机碎片,证实是坠入印度海的马航MH370客机残骸。 B . 在养老金并轨方案公布后,部分地区开始陆续实施发布细则。 C . 继微信3月开始收取体现手续费后,支付宝也将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的提现收取手续费。 D . 沉迷网络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切忌不要沉迷于网络。 5. (2分)(2011·恩施)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镜片(如玻璃、水晶),根据镜面中央和边缘的厚薄不同,一般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B .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C . 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 D . 粗看画竹,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 6. (2分)(2014·邵阳) 依次填入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doc

2014年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4年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参考 1.B_ 2.D 3.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5.(1)这幅画面的主题是:母爱。(2)温暖、幸福、快乐。 6.内容:她指代母爱,运用想像,通过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这一明媚、温暖、安静、柔和的视觉形象传达了母爱之于人的情感感受,突出母爱的光辉。(3分)作用: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情感体验上概括了上文关于母爱的描写,另一方面将树和母爱联系起来,开启下文,统领下文。(3分) 7.(1)树是一种平凡到近乎熟视无睹的植物,而树与生俱来的隐忍、顽强、无私、生生不息等高尚品质与母爱惊人相似。(2分)(2)把母爱比喻为柳树,体现了母爱的平凡广泛、温柔宁静、默默不张扬的特点(2分)。把母爱比喻为枣树,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特点。(2分) 8.示例: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

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 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支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母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难忍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撺掇.②穹.窿③翌.日④相中.⑤jué铄 ⑥脑suǐ⑦qī跷⑧嗫rú 2、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其意思(4分) ①狼亦黠.矣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③入则无法家拂.士④阡陌 ..交通 3、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迹罕.至(稀少)深恶痛疾.(恨) B、坦荡如砥.(磨刀石)精益.求精(更) C、荼毒生灵 ..无为(忙,忙碌) ..(百姓)碌碌 D、不屑.置辩(认为值得)绿草如茵.(垫子或褥子) 4、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2分) A.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密 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它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我觉得 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C. 但是它伟岸、正直、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 树中的伟丈夫。 D.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与原文不一致一项是(2分) 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退亦忧。 6、以下课文、作者、出处(或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的叔叔于勒》契诃夫法国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C.《捕蛇者说》柳宗元《柳河东集》 D.《陈涉世家》司马迁《史记》 7、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②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③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题

语文综合练习题(三)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_”赠别即将远行的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②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为表达思念之情,现常用来表达对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的赞颂的诗句是:“, _”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哲理名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自古文人墨客都有多愁善感的秉性,历代诗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写“愁”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咏愁名句:“,。” 5、《饮酒》中颇受世人推崇的千古名句是:“,” 6、《饮酒》中描写傍晚山中美景的句子是:“,” 7、《行路难》中描写前进路上困难重重的对偶句是:“,” 8、《行路难》中借用典故抒发情感的句子是:“,” 9、《行路难》中表现世人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心的名句为:“,” 二、阅读理解 (一)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2)俶尔 ..远近() (3)斗折蛇.行()(4)以.其境过清() 13、翻译文言语句。(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 1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