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岩屑录井规范

岩心岩屑录井规范
岩心岩屑录井规范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得编制、钻探方法与设备选择、通用得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得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内容,就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得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就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得重要依据与准则。对于不同得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得而有所变更得一些特殊要求与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得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就是遵循GB/T 1.1—2009得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得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得界定就是广义得,指能采集到得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得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与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得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与油气井钻探得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得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得管理、使用、检查与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88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3 基本规定 3、1 钻孔口径系列 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就是钻探工程最基础得规定,依照国际通用得标准采用R、E、A、B、N、H、P、S作为代号,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见表1。 表1 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规格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得规格系列,实际得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得钻进方法与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3、2 钻孔深度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 岩屑录井是指对与钻井液一起返到地面的地层岩石的碎块和砂样进行录取和分析的一种作业。通过岩屑录井技术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可以系统的采集岩屑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进行直接鉴别,所以岩屑录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钻井录井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及影响岩屑录井的各种因素。 标签:岩屑;录井;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岩屑录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教于岩心录井来说,岩屑录井更为经济有效,岩屑录井对钻进速度影响小,能降低钻井成本。通过岩屑录井也可以直接有效的判断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通過建立地层岩屑剖面图,可以了解地层的构造,探索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之间的关系,所以,岩屑录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建立钻遇地层的岩性剖面,地质学家根据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判断油气水层,分析油层的有效厚度等,为后期油井开发过程中各种施工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2.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 岩屑录井是固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的捞取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和砂样,然后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并且建立地层的原始岩样剖面图的过程。岩屑录井虽然成本低,但是获取的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后是连续的,可以及时的了解井下地层的情况。岩屑录井的诸多优点使其在石油勘探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岩屑录井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即样品捞取、样品描述和解释归位。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岩屑样品的捞取。岩样捞取的关键是保证捞取岩样的深度准确可靠。而判断岩屑深度的方法通常用计算迟到时间来确定。所谓的迟到时间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迟到时间的测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理论计算法、实测法和特殊岩性法。岩屑录井取样一般用取样盆在振动筛前连续捞取,取出的岩屑要用清水缓缓冲洗掉上面包裹的泥浆以便观察,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岩样的特点。岩屑冲洗完后还要注意后期的晾晒和分装,并按照描述用的岩屑和挑样用的岩屑等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 2.2岩屑样品的描述。岩屑的描述是岩屑录井的难点,因为岩屑在上返的过程中被破坏的十分严重,十分细碎,要依靠岩屑最大限度的恢复地层岩性剖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岩屑描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挑选真样进行逐包定名,然后再分段描述。(2)可以通过颜色分辨岩性。(3)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岩性时,要注明疑点和问题。(4)若有失真的岩屑要及时注明失真程度及井段,必要的时候可以应用井壁取心进行补救。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完整

中华人民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1 主题容与适用围 1.1 主题容 本规程规定了水文地质钻探与水井钻探各项生产活动的技术工作要求及有关工艺操作规定。 1.2 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水文地质普查、水文地质初步勘探与详细勘探以及水井(含矿泉水井及低温地热井)钻探工程,是进行钻探设计、施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本规程不适用于高温地下热水和地热能开发钻井工程。 2 引用标准 2.1 直接引用标准 GBJ 2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 9808 水文水井钻探管材系列 GB 9809 水文水井钻探用套管、岩心管、取粉管螺纹 GB 9810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杆 BG 9811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铤 BG 9812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杆接头 DZ 1.3 硬质合金岩心钻探管材螺纹 DZ/T 0008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柱特种接头 DZ/T 0017 工程地质钻探规程 DZ/T 0055 水文水井钻探用硬质合金钻头 DZ/T 0056 水文水井钻探用三牙轮钻头 DZ/T 0057 水文水井钻探用钻粒钻头 2.2 配合使用的标准 GBJ 2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水方地质普查、勘探规 岩心钻探规程 3 总则 3.1 目的、任务 水文地质钻探是水文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取得地下水文地质资料的主要技术方法,也是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进行钻井工程的唯一技术手段。它的基本任务是在水文地质测绘、水 文地质物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含水层的岩性、层次、构造、厚度、埋深分布及水量、水质、水温等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和参数,解决和验证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遥感工作中难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和依据。同时,在“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成井或专门打井后开采地下水,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城镇居民及干旱地区人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或矿泉水饮料,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3.2 钻探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3.2.1 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先水文地质测绘与物探,后钻探施工以及坚持“先踏勘、后设计”和“先设计、后施工”的工作程序,即必须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布置水文地质钻孔,以及坚持没有地质、施工设计,不准施工开钻的原则。 3.2.2 对于探采结合钻孔,应本着“以探为主,探采结合”的原则进行,即应满足“探”为主,在获取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同时结合成井。 3.2.3 水井钻探工程应在有充分水文地质资料的地区进行,并在钻探过程中采取必要措施收集和论证水文地质资料,严格按照成井工艺规程要求成井。 3.3 钻探工作的基本要求 3.3.1 水文地质钻探是以获取准确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满足地质设计要求,达到地质设计目的进行的,因此,要本着需要与可能的精神,在进行钻探设计和施工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最优方法与工艺,满足地质设计要求。同时,要努力提高地质、施工设计的准确程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设计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3.3.2 在钻探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都要始终贯彻“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和“质量第一”的原则,推广应用钻探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既要反对单纯追求进尺,忽视工程质量的倾向,也要反对忽视安全和不注重经济效益,片面追求脱离实际可能或超越规程规的技术要求。 3.3.3 要搞好钻孔各项原始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工作。提交的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靠,对伪造钻孔原始资料数据者,必须严肃处理。 3.3.4 从事水文地质及水井钻探的全体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本规程。但本规程中有些条款只是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要求,在贯彻执行时允许施工单位依据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此外,有关现场管理制度,可参照DZ/T0017和岩心钻探规程有关规定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4 钻孔类型、结构与施工设计 4.1 钻孔类型 4.1.1 地质孔 通常只在小、中比例尺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中布置,一般要通过钻探取心进行地层描述和进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但不进行抽水试验。 4.1.2 水文地质孔 在各种比例尺的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中布置,一般要进行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必要时要进行多(群)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以获取不同要求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与计算地下水

录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录井资料识别油、气、水层

油、气、水定层定性判别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判断油、气、水层: 一般而言,油气层在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和组分数值会出现异常显示,可根据气测曲线的全烃含量、峰形特征及组分情况判断油、气、水层。油层具有全烃含量高,峰形宽且平缓及组分齐全等特征;气层具有全烃含量高,曲线呈尖峰状或箱状,组分主要为C1,C2以上重烃甚微且不全;含有溶解气的水层具有全烃含量低,曲线呈锯齿状,组分不全,主要为C1等特征;纯水层气测则无异常。利用荧光录井判断油、气、水层 利用发光明亮成都,发光颜色,含油显示面积、扩散产状、流动速度等荧光录井描述可定性对油、气、水层进行判别。一般而言,油质越好颜色越亮,油质越差颜色越暗。轻质油荧光显示为蓝紫色、青蓝色、蓝色,正常原油荧光显示为黄橙、黄色、黄褐色,稠油荧光显示为棕色、深褐色、黑色。扩散产状常见有晕状、放射状和溪流状,其中,晕状、放射状显示含油级别高,溪流状系那是含油级别低。流动速度常见有快速、中速和慢速,其中,快速、中速显示含油级别高,慢速显示含油级别低。含油显示面积大于60%显示含油级别高,30%~60%显示含油级别中等,小于30%显示含油级别低。 利用岩屑录井判断油、气、水层: 井底岩石别钻头破碎后,岩屑随钻井液返出井口,按规定的取样间隔和迟到时间,连续采集岩屑样品,济宁系统观察、分析、鉴定、描述和解释,并初步恢复地层剖面。岩屑录井是地质录井的主要方法,根据岩屑录井描述可初步对储集层的含油、气、水情况作出判断。 油、气、水层定量判别 气测数据质量控制: T g=C1+2C2+3C3+4iC4+4nC4+5C5 T g为全烃值,可以根据T g/(C1+2C2+3C3+4iC4+4nC4+5C5)比值对气测数据是否准确进行判断。如果该值为0.8~2.0,用气测数据定量判别油、气、水层效果较好,反之,判别结果与实际试油结论符合率较低,因此,当该比值为0.8~2.0时,认为气测数据可比较真实地反映底层流体性质,可用气测数据结合一些优选的经验统计方法实现对油、气、水层较为准确的定量判别。

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探讨

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30T11:05:21.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赵兵辉 [导读]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不断发展,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的钻具组合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节约了钻井施工成本。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不断发展,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的钻具组合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节约了钻井施工成本。但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所钻岩屑细小,给现场录井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分析了快速钻井条件对岩屑录井的影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提高岩屑录井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快速钻井;岩屑录井;影响;措施 前言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发现油气层、解释落实油气层最直接、最及时的手段,也是获取井下各种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技术之一,进而为研究、评价油气藏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近年来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中,由于PDC 钻头运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给该油田钻井时效带来飞跃地向前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所钻岩屑细小,给现场录井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表现为岩屑样品的采集、鉴定、识别、描述面临诸多难题。 1 快速钻井对岩屑录井的影响 1.1 真假岩屑识别困难 真假岩屑的判别是岩屑描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把那些色调模糊,形态较大,局部微弯成棱角明显,个体较大的判断为假岩屑,而将颜色新鲜,个体小具棱角的判断为真岩屑。而PDC 钻头一般要求低钻压,高转速,大排量,加上本身独特的结构,使破碎后的地层岩屑呈极细的粉末状,这对传统的岩屑录井方法,即凭肉眼观察等来判断真假岩屑造成困难。 1.2 对岩屑描述的影响 PDC 钻头所钻岩屑极为细小,它的一些物理特征,诸如纯度、硬度等以及一些结构、构造特征、含矿物分布情况均不能明显表现出来,甚至造成假象。尤其是对一些含油气储层,因为好的含油气储层一般都较疏松,极易被PDC 钻头所破坏,加上钻井液的冲击一般会呈极小的岩屑出现,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将造成漏失油气层的不良后果。PDC 钻头所钻岩屑的描述一般常有的问题是描述内容不全面、不准确。 以上两点不利影响,造成的直接不良后果是降低了地层剖面符合率,使现场录井各地层单层厚度与测井所提供的各单层厚度相差较大,影响了油气层准确及时的发现。 2 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 2.1使用正确的捞、洗岩屑方式 细小岩屑的接样、采集捞取、洗样应严格按岩屑录井操作规程进行,接样盆放置位置应合适,以能连续接到从震动筛上滤出的新鲜细小真岩屑为宜,且应依据震动筛返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接样盆的位置,如果震动筛返砂太少,筛布筛眼较粗,少于80目,应尽快与钻井队协调,使用80目以上的筛布,尽量减少细小真岩屑从震动筛上的流失数量。接样盆接满后应尽快取样,岩屑采集、取样应严格采用二分法或四分法均匀采集,确保岩屑样品的代表性,并将取样后多余的岩屑清理干净。如果接到的岩屑样品呈稀泥浆糊状,应尽量将整盆岩屑取出清洗,洗样时应尽量采用小水流,轻搅拌,稍微沉淀后倒去混水再换清水的办法,防止细小的真岩屑在洗样过程中流失;在倒样时,尽量将细小岩屑全部留下,将明显的大块岩屑掉块去掉。在晒样、烤样时,切忌在岩屑未滤干水份的情况下,过多地翻动,以免造成岩屑表面模糊;在岩屑收样装袋时,应尽量将细小真岩屑装入袋中,细小岩屑中真岩屑占的比例较大,要尽量减少在各个环节的流失。当然,要严、细、认真地做好这些工作,给地质采集工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特别是使用PDC钻头采用螺杆加转盘复合钻进时,钻时快,一个采集工既要记录钻时,又要按要求取准岩屑,就需要增加人员,进行双岗作业,才能确保细小岩屑录井工作的准确性。 2.2 准确描述岩屑 刚洗净未晒干的细小岩屑,因其表面清洁,容易观察其岩性组合特征,晒干后,由于砂岩胶结疏松,一些未破碎的细小砂岩颗粒在晒样过程中因翻动又进一步破碎,且砂岩岩屑表面变得模糊而难以观察,因此对于细小岩屑描述,要进行湿样粗描,晒干后再细描。对于细小粉沫状岩屑的含油气性试验,挑样确实无法进行的,就取混合样逐包荧光滴照、CCl 浸泡照射。由于细小岩屑的含油气数量在洗样、烤样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被挥发、冲洗掉,残留下来的较少,就要求对于细小岩屑的含油气试验要及时在洗净后还未烤晒干的状态下进行,油气显示定级应适当上提一个级别。一般洗净的岩样,在盆底大多数为粉沫状细砂,将细砂取出少量进行荧光湿、滴照、CCl 浸泡照射,也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另外,细小岩屑的含油气性判定应结合槽面油气显示进行,洗样时水面是否有油花、油膜。钻井液槽面蒸汽和岩屑是否有油气味。这就严格要求采集工取样时要随时观察钻井液槽面有无油气显示、震动筛上有无油花、气泡、钻井液蒸汽气味是否有异常、有无油气味,这些也是综合判定是否进入油气层的依据。 2.3加强荧光录井,及时判断油气显示 常规录井过程中荧光发现和荧光级别的确定是采用PDC钻头钻进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白我们所称的荧光显示应该是指岩屑被钻头破碎并被携带至井口,储集层孔隙内残余油气经过处理后或未经处理时在荧光灯下的具体表现。砂岩被破碎的程度越低,对应的岩屑含油级别越高;反之,砂岩被破碎的程度越高,对应的岩屑含油级别越低,甚至无显示。被PDC钻头破碎的岩屑明显偏小、偏细,相对而言发现油气显示的难度会增大,比如中砂岩或粗砂岩以上的松散储集层,在井下表现为含油层系,经过PDC钻头破碎,中途再经过高温钻井液浸泡冲洗,其中的胶结物和所含油气已经完全溶解于钻井液之内,返至地面会变成单个石英或长石小颗粒,不存在所谓的孔隙,此种情况下即使采用有机溶液浸泡对比也不会有明显的油气显示特征;只有那些组成颗粒较小,分选好,胶结较致密或者灰质胶结的储集层,它们返至地面仍然保持着片状或块状或团块状,换句话说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孔隙,经过压碎滴照、浸泡,会轻易地发现油气显示。 2.4 加强显微镜的应用 采用PDC钻头钻井时,岩屑样极细,有时用肉眼较难看出岩样的变化率及其成分与结构构造,有时虽然都是砂岩,其钻井参数有着相当大的变化,其原因是砂岩颗粒的胶结物及其胶结类型的不同,有些砂岩其钻时、钻压都较大,其钻井参数又无明显的指示,此时就得利

录井资料解释2015版(优.选)

1、掌握储层物性,含油气水丰度和(油气水的可动性)是评价油气层的充要条件。 2、如果层内含油丰度相近而不同渗透带的渗透率相差较大,那么可以确定高渗透带内 没有充满油,水是可动的,该层不高于(油气同层)。 3、进行井间对比的条件是:井距不远,储层的埋深相近,层位相近,储集类型和(物 性)相近,油气水物理化学性质相近。 4、定量荧光仪测定的是(荧光强度)。 5、在平衡状态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量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6、岩心描述时,一般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颜色,岩性,结构,构造,含油情况 有变化着,均需分层描述。 7、正常地下油气显示层在工程参数出现钻时降低,DC指数减小,立压降低等变化,在 钻井液参数上,具有出口温度升高,相对密度(降低)和出口电导率(变小)等现象,而假油气显示没有上述变化。 8、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属于(质量流速检测器)。 9、在下列各组参数中,是综合录井仪实时参数的是(立管压力,1号泵冲速率,4号泥 浆体积)。 1.QFT定量荧光仪的激发波长是(254)nm。 2.QFT定量荧光仪检测到的荧光物质是(以萘族为主的化合物)。 3.假岩心一般出现在岩心的(顶部)。 4.全脱分析时盐水必须使用(饱和盐水)。 5.普通电动脱气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脱气器钻井液出口量,应为满管的(2/3)最 佳。 6.DC指数是建立在(泥岩沉积压实)的理论基础上的。 7.Slgma方法是根据(岩石骨架强度)理论基础建立的。 8.在钻井过程中,用岩性对比地层时,最有效,最可靠的的方法是(岩性标准层标志 层)。 9.岩石热解地化录井参数TMAX的含义是热解(S2)的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 10.直接测量项目按被测参数的性质和及时性可分为:实时参数和(计算参数)。 11.转盘扭矩是反应(地层变化)及钻头使用情况的一项重要参数。 12.出入口钻井液温度的测量可以掌握(地温梯度),帮助判断油气层,还可以探测超 压地层。 13.从色谱组分分析仪注样开始到全部组分分析完成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出峰时间)。 14.对于气液色谱分离下列定义(利用不同物质的组分在涂有固定液的固定相中的溶解 度差异,从而在两相中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时是单一物质组分得到分离,即挥发-溶解-在挥发=在溶解直至分离)是正确的。 15.对于气固色谱分离:利用吸附剂对单一物质的吸附性不同,是混合物质通过色谱柱 分离,即吸附-再吸附-解吸-再解吸直至分离。 16.根据石油的荧光性,请选择物质的荧光颜色正确的一组(油,沥青。黄色) 填空题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岩屑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 编写人:杨柳孝2005.10.27

第2章 岩屑录井 2.1 概述 岩屑录井是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及迟到时间,连续捞取并描述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建立地层原始剖面的过程。 岩屑录井成本低、资料连续、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岩屑录井可分三个主要步骤,即捞样、描述和解释归位。捞样的关键是确保岩样的深度可靠;描述的关键是从混杂的岩屑样品中找出所在井深的真岩屑并给于准确的定名;而解释归位的质量则决定于操作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2.2岩屑样品的捞取 2.2.1确定岩屑井深 岩屑样品的井深由钻具井深和迟到时间确定,钻具井深是岩屑样品在地下的井深,但岩屑样品是在井口捞取的,岩屑从井底到井口有一个返出时间,此时间就叫迟到时间。 2.2.1.1钻具管理与井深的计算(见岩心录井) 2.2.1.2迟到时间的确定方法 A.理论计算法 Q V T ==H Q d D ?422)—(π 其中V :井眼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容积,米3; Q :泥浆泵排量,米3/分; D :井径,即钻头直径,米; d :钻杆外径,米; H :井深,米。 以上公式把钻头直径看作井径,但实际井径是很不规则的,工区实际井径的平均值大约为钻头直径的1.2—1.5倍,所以理论法计算的迟到时间在现场仅作参考。一般在开钻后,1000米以上的井段使用,但要附加一定的系数。 B.实物测定法 选用与钻屑大小相当的、密度相近的白瓷片、红砖块等较醒目的碎块,在接单根时投入钻杆后,同时投入颜色鲜艳的塑料片,记下开泵时刻。其后在井口观察返出物,当塑料片返出后,密切注视投入碎块的返出时刻并作记录,碎块返出时刻与开泵时刻的差值即为循环周时间,其中实物从井口沿钻杆到井底的时间叫下行时间,由井底沿环形空间返至地面的时间叫迟到时间,循环周时间减去下行时间即为迟到时间。由于钻具是规则的,所以下行时间是确定的,它等于钻杆容积除以泵排量。 因为迟到时间是随井深增加而不断改变的一个连续变量,而实际工作中又不可能每一个深度都进行测定,为了保证相对的准确性,东营地区规定1500m 以内做成一次。1500—2500m 每100m 作成一次。2500m 以下每50m 作成一次。若是岩性与迟到时间明显不符或井眼情况复杂等应主动加密测量。此外,在按一定间距实测迟到时间的基础上,应随井深的增加,采用正比法逐点加大迟到时间。 在钻井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械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泵。可以是单泵变双泵,也可以是双泵变单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用反比法进行校正。 ⑴变泵时间早于钻达时间 原新原新T Q Q T ?=

常规录井资料整理规范

录井资料整理格式规范 一. 录井综合图:(1 :500) 1. 规格:纸张规格A4(卷纸) 2 . 图头:一号字(隶书),比例尺1:500 二号字(宋体) 油商秘密(3号黑体 图列:六号字(宋体),其他文字均为小五号字(宋体) 3. 图幅:横向总宽为279 依次为: 35+45+9+9+7+30+13+45+40+30+8+8=279 钻时+电位时差伽马+层位+井深+颜色+剖面+取心+双侧向 +全烃+密度粘度+测井解释+综合解释 4. 曲线颜色: 钻时红色,自然电位为红色,声波时差为绿色,自然伽马为蓝色感应(红色、绿色、蓝色、紫色、黑色),密度为红色,粘度为绿色。 5. 色谱曲线一栏:参考复印(红色、绿色、蓝色、紫色) 6. 特殊岩性使用统一图列; 碳质泥岩:凝灰质泥岩:钙质砂岩: 二. 岩心录井综合图:(1 :100) 1. 规格: 纸张规格A4(卷纸) 2.图幅:横向总宽为279 cm 依次为 15+15+15+45+9+9+15+15+7+30+9+40+55=279 cm 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电位时差伽马+层位+井深+取心 +岩样(心)位置+颜色+剖面+破碎磨光位置+深感应+岩性描述 字体、字号、曲线颜色均与录井综合图一致。 三. 录井完井报告:(二号宋体加粗) 1.纸张规格A4(包括附图、附表) 2. 封面格式、扉页格式、报告字号与报告文字内容必须严格按石油天然气探井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操作规程(第三版)执行。 封面:页边距上60mm、下45mm、 盆地及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名称(三号宋体) xx井录井完井报告封面(二号宋体) 中国石油…..年…..月…日….. 为(四号宋体) 扉页:盆地及一、二、三级构造单元名称(三号宋体、距顶50mm)井录井报告为(二号宋体)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 长庆录井Z24队

目次 目次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录井条件 (3) 4 录井要求 (3) 5 录井质量 (3) 6 岩屑捞取 (4) 7 岩屑清洗 (5) 8 岩屑烘晒 (6) 9 岩屑装袋 (6) 10 岩屑保管 (7) 11 岩屑荧光 (6) 12 岩屑描述 (7)

岩屑录井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岩屑录井的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开发井的岩屑录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788.3—1999 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 SY/T 6158-1995 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 Q/SY 128-2005 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 Q/CNPC-CY 625—2002 岩屑录井规程 3 录井条件 3.1 不小于2m3的洗砂储水罐安置于锥体罐一旁,便于排污。 3.2洗砂样用水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冰冻期用蒸汽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 3.3钻井工程应保证两部振动筛处于完好状态,振动筛出口下设置取样器位置。 3.4 照明电供至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另拉专线为烘烤岩屑的烤箱供电。 3.5气体钻进条件下,应在放喷管线的合适部位安装取样装置。 4 录井项目 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 5 录井井段及间距 5.1 录井井段和间距按地质设计执行。设计中观察录井段分层界限上下20m应取样保存备查。 5.2现场录井应根据实钻剖面的变化调整录井间距,在非目的层钻遇含油气层及特殊地层应加密取样。 5.3 钻井取心井段,应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 5.4 确保井深准确无误,独立建立钻具登记表,且随时与工程校对,每次下钻、接单根、特别是倒换钻具时必须核实钻具长度与井深。 6 录井质量 6.1 一般探井每次取干后样品不得少于500g,区域探井应取双样,重点探井目的层应取双样,其中 500g用于现场描述及挑样使用,另500g用于保存。 6.2 岩屑的岩性与测井解释的深度误差要求 6.2.1 目的层小于2个录井间距; 6.2.2 非目的层小于3个录井间距。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一、概念 1)破碎岩石气 在钻进的过程中,钻头机械的破碎岩石而释放到泥浆中的气体称为破碎气。破碎岩石的含气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含油气多的地层往往有较多的显示,这是现场录井人员及时发现油气层的基础,有时在欠压实泥岩盖层的钻进中可能有较好的气显示。如果泥浆压力大于地层孔隙压力,也可能没有明显的气显示。 2)压差气 当井下地层孔隙压力大于井筒泥浆压力时,地层流体将按达西定律向井筒泥浆运移,由此产生的天然气成为压差气。压差气产生的原因又分下列四种情况。 (1)接单根气 在接单根时的抽汲作用对井底压力降低,易形成压差气进入井筒,经过一个迟到时间就可以在录井仪器上检测到。如果钻过不同岩性地层的大段井段,而没有接单根气显示,这属不正常现象。 (2)起下钻气——后效气 起钻过程中,由于停泵、上提钻柱,必然会有泥浆静止或抽汲效应,这两个效应都会使井中泥浆压力下降,因而有利于压差气的产生。在正常的起钻过程中,没有泥浆流出井口,因而也无从检测泥浆中的气体,停留在井筒内的气体要等到下钻后再次循环泥浆密度才能被检测到,这就是后效气。 (3)扩散气 地层气可以以扩散方式进入井筒泥浆中,扩散气不受压力平衡状态影响,只与浓度有关,但扩散气的扩散过程较长,故在气显示上具有漫步性,这一特点使这种气显示与层位对应关系变得很模糊。很少用来确定油气层层位,一般把它划入到背景气中。 4)背景气 在压力平衡条件下,钻头并未进入新的油气层,而是由于上部地层中一些气体浸入钻井液,使全烃曲线出现微量变化,称这段曲线的平均值为地层背景气,又称基值。 全烃—由全烃检测分析仪检测分析出循环钻井液中的所有烃类气体含量的总和。 全量---循环钻井液中所有气体含量的总和。 色谱组分----循环钻井液中所有烃类气体的各组分含量。 非烃组分----主要指二氧化碳,氢气及惰性气体。 二、气测录井基础知识 1、气测录井的作用。 (1)气测录井---气测录井就是利用气体检测系统或按一定周期检测分析通过钻井液脱气器从钻井液中脱离出的烃类气体含量的一种录井方法,它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预报井涌、井喷、气侵,综合评价储集层。

2020年_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检测规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代号及符号 (1) 5 金刚石扩孔器检测 (1) 5.1 扩孔器几何尺寸的检测 (1) 5.2 扩孔器螺纹检测 (2) 5.3 扩孔器胎体裂纹的检测 (5) 5.4 扩孔器胎体与螺纹同轴度的检测 (6) 5.5 孕镶扩孔器金刚石分布均匀度的检测 (6) 5.6 表镶金刚石在扩孔器表面出露数量的检测 (7) 5.7 扩孔器胎体与钢体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7) 参考文献 (9)

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的几何尺寸、胎体性能及其他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的检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金刚石扩孔器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50-2014 地质岩心钻探钻具 DZ/T 0278-2015 地质岩心钻探扩孔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扩孔器外径outside diameter of reaming shell 扩孔器金刚石层外表面的直径。 4 代号及符号 参见GB/T 16950-2014第4章代号及符号。 5 金刚石扩孔器检测 5.1 扩孔器几何尺寸的检测 5.1.1 扩孔器检测准备 扩孔器检测准备步骤如下: a)用80#砂纸将扩孔器胎体的外径打磨,除去石墨等杂质。 b)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将打磨表面擦洗干净,空气中晾干。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的编制、钻探方法和设备选择、通用的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对于不同的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是遵循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的界定是广义的,指能采集到的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的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和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的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和油气井钻探的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的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岩屑录井员工行为规范

一、岩屑录井: 1.捞样: 1)要选择好取样地点,固定取样位置,以保证岩屑能真实地反映井中某段所钻岩层。配图 2)可在岩屑盆内从上到下垂直切取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样品(盆内岩屑过多才这样做),这种方法所取的岩屑,代表了取样间距内全部地层的岩屑。配图 3)在没有振动筛和无法在振动筛前捞取(岩屑呈粉末状)时,可在架空槽上边择岩屑易沉淀的部位取样。并把这个取样地点固定下来。每次取样后要彻底清除掉剩余岩屑。配图 4)起钻前必须循环泥浆捞至最后一包岩屑才能起钻。不足一包的尾数要标明深度,待与再次下钻钻完该米所取的岩屑合并一起。配图 5)捞取岩屑总量不得少于1000克。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所捞岩屑分装两袋,一袋用做挑样,一袋用做保存。配图 2.洗样: 1)性软的地层取出的岩屑要缓缓放水冲洗,并加以搅拌,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造浆性能的粘土岩及极易泡散的岩石例外);冲洗时要防止沥青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煤屑等轻质样品悬浮在水面上流失,并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在观察记录上注明流失的特殊岩性及显示)。配图 2)性脆的地层取出的岩屑放水冲洗,并加以搅拌,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配图 3.晒样: 1)晾晒岩屑时应注明深度,不能搞乱搞混。配图 2)雨季和冬季烘样时要用温火,防止将岩屑烤焦而失真(岩屑堆积烘烤,因缺氧易变为黑色;摊开烘烤过分,常变为红色;最好是风干,但要注意不要把岩屑吹乱),在摊开晒样的同时,发现含油岩屑或其它特殊岩性应挑出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岩屑上面,便于以后观察。在摊开晒样的同时,发现含油岩屑或其它特殊岩性应挑出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岩屑上面,便于以后观察。配图 3)岩屑每逢5、10m或5包标注,标签裁为条形,一端标井深(露出),一端插入岩屑固定。配图 4. 装样: 1)晒干的岩屑应附有正式深度的标签装入袋内,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岩屑各500克分两袋装好,要用两分法来取,不能随意抓满两袋,否则没有代表性。袋子表面需用防水的马克笔在下半部写明井号和对应井深。配图 2)装袋、装盒:将晾干的岩屑随同标签装入袋内。然后将装好的岩屑按顺序自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放入专用的岩屑盒内。挑样用的岩屑与保存用的岩屑分开装箱。配图 3)岩屑盒喷字:岩屑装箱后,面对岩屑盒的下侧,放上字膜用喷拓上井号、盒号、井段、包数。盒号:一口井的总盒数要在首尾两盒上标明。例:某井岩屑共有5盒,则应编成5-1盒、3盒、4盒、5-5盒。配图 二、丈量钻具或套管: 1丈量钻头:钻头的长度,应从刀片顶端、牙轮的牙齿或磨鞋底面丈量到丝扣以下的台肩,钻头为母扣的应丈量全长。配图 2.丈量钻铤、钻杆:钻铤和钻杆的丈量都是从母扣一端的顶端量到另一端公扣的丝扣根部,丝扣部分不

岩心钻探规程

岩心钻探规程 总则 一、本规程主要是对固体矿产岩心钻探的各项生产活动作出的规定,不包括水文地质钻探、工程地质钻探以及油、气钻探等内容。 二、本规程主要以原国家计委地质局一九七二年颁发的《岩心钻探规程(试行)》、一九七七年国家地质总局颁发的《金刚石岩心钻探操作规程》和一九七九年颁发的《金刚石绳索取心钻进操作规程》为基础,并总结了近些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技术、经补充、修订而成的。 三、本规程是岩心钻探设计、施工、管理、检验等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各地质勘探的现场操作人员、科研设计人员和技术、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 四、本规程各条款,是对岩心钻探作出的一般性和原则性的规定要求。在贯彻执行本规程时,各局、队可因地制宜地制订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 五、本规程规定的各项钻探工程质量指标,是一般情况下应达到的要求。当工作矿区因处于不同普查勘探阶段而需要有不同要求或因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而改变上述要求时,应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由地质和探矿部门共同商定,在地质设计(或合同)中提出具体要求,按部有关设计审批的规定报批,经批准后实施。钻孔质量等级的划分按部计划司制订的“地质工作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中有关规定执行。 六、本规程自颁发之日起正式实行,原同类规程即行作废,其它有关规定与本规程有不符之处,以本规程为准。 七、本规程的解释和修改权属地质矿产部。 第一章钻进方法、钻孔结构及钻探设备的合理选择 第一节钻进方法的选择 第一条按与钻进工艺有关的几个特性将岩石做如下分类 1.按硬度的大小分为四类,按可钻性的高低分为十二级,其相应关系为: (1)软--可钻性1~3级; (2)中硬--可钻性4~6级;

地化录井资料整理与应用(地化培训)

地化录井资料整理与应用 王明荣 一、储集层热解地化分析 1、三峰热解地化分析参数 热解地化录井仪对储层进行分析,采用的三峰温控区间和参数获得机制见 储集层热解地化参数的含义及计算 三峰分析可得到4个直接分析参数和7个计算参数。 2-1、三峰热解地化分析直接参数: S 0 : 室温-90℃检测的单位质量储集岩中的烃含量,mg/g; S 1: 90℃-300℃检测的单位质量储集岩中的烃含量,mg/g; S 2 :300℃-600℃检测的单位质量储集岩中的烃含量,mg/g; S 4 :单位质量储集岩热解后的残余有机碳含量所相当的烃含量,mg/g: T max:S 2 峰的最高点相对应的温度,℃; 2-2、三峰热解地化分析派生参数: GPI:储集层气的产率指数,GPI=S 0/(S +S 1 +S 2 ) OPI:储集层油的产率指数,OPI=S 1/(S +S 1 +S 2 ) TPI:储集层油气的总产率指数,TPI=(S 0+S 1 )/(S0+S1+S2) CP:单位质量储集层中原油的含碳量(%),CP=0.083*(S 0+S 1 +S 2 ) Pg:单位岩石储层中的含烃量,Pg=S 0+S 1 +S 2 ,mg/g IP:衡量储集层中原油物性及产油率,IP=S 1/(S 1 +S 2 ) P S :烃类轻重比,P S =S 1 / S 2 3、烃源岩热解地化参数的含义 S :室温-90℃检测的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热解烃含量,mg/g; S 1 :90℃-300℃检测的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热解烃含量,mg/g; S 2 :300℃-600℃检测的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质热解烃含量,mg/g; S 4 :恒温600℃经6分钟氧化,检测到的单位质量岩石热解后残余有机碳含量,%; T max:热解S 2 峰的最高点相对应的温度,℃; 4、烃源岩计算参数 Pg:表示烃源岩中潜在的生油气量,mg/g。 C ot :单位质量岩石中有机碳占岩石质量的百分数,%。 C ot:0.083*(S +S 1 +S 2 )+ S 4 C P :能生成油气的有机碳,%。 C P =0.083*(S +S 1 +S 2 ) IH:氢指数,单位总有机碳热解所产生的热解烃量,mg(烃)/g(COT)。 IH=S 2 *100/COT

2018年地质岩心钻探钻具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地质岩心钻探钻具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概况 (3) 二、行业监管体制和产业政策 (4) 1、行业监管体制 (4) (1)行政监管部门 (4) (2)行业协会 (6)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7) 三、行业竞争情况 (8) 1、上游行业 (9) 2、下游行业 (9) 四、行业发展趋势 (9) 五、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1) 1、技术障碍 (11) 2、品牌障碍 (11) 3、资金障碍 (11) 六、行业市场规模 (12) 七、行业风险特征 (14) 1、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小 (14) 2、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 (15)

一、行业发展概况 地质勘查(工作)即通常意义的地质工作,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层、地质构造、地下水、矿产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 随着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的提出,地质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防灾减灾,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服务于海洋强国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如:近些年来地质工作围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在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地质工作合作及国际地学交流,油气资源勘查、“水工环灾”勘察;围绕国家重要发展战略开展能源与战略性矿产勘查,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地球深部探测、深海探测、大洋极地地球科学考察、深空对地观测、页岩油气调查、铀矿调查,“三稀”矿产勘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在重要城市群和地区、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地质服务优势,开展城市地质、灾害地质和民生地质工作;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环境地质调查、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地下水和地热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地质工作;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污染区域、地块详查评估,服务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开展地质遗迹调查打造特色地质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