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1

南方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1
南方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1

南方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1

南方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

胡端义张军罗世国

(江汉石油管理局测录井工程公司湖北潜江

433123)

摘要:PDC钻头在南方海相勘探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岩屑录井面临严峻挑战,为适应海相勘探开发需要,优选出合理的碳酸盐岩录井系列,本文从南方海相地层特征出发,指出了应该注意的录井相关流程及要求,

重点介绍了显微镜放大描述法、化学试剂分析法、外观特征描述法、综合录井参数辅助识别法、综合分

析判断法五种岩屑录井方法,探讨了自然伽马地面测量识别法和岩屑光学成像色差识别法两种新技术方

法;并通过应用实例分析了南方海相PDC钻头应用条件下录井随钻岩性识别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南方海相 PDC钻头岩屑录井地层特征录井参数

引言

集团公司油气并举战略实施后,南方海相成为勘探的主战场。与早期钻井不同的是,工程多采用PDC钻头钻进,井型也以大位移井、侧钻井、水平井为主。PDC钻头的广泛使用,使钻井进入了高钻速、高时效的“双高”时期,传统的岩屑录井面临着严峻挑战。

首先,水平井采用螺杆涡轮钻进或旋转复合钻进后,钻时、钻压、扭矩等综合录井工程参数变化不明显,以找油为主的碎屑岩PDC录井方法(如钻时录井、定量荧光录井、dc指数)无用武之地。

其次,PDC钻头研磨地层作用强,岩屑细而碎,使用常规普通放大镜,矿物成份和结构的辨别较为

困难。

面对PDC钻头带来的诸多技术难题,在随钻测量技术(LWD)大范围推广尚不成熟的条件下,录井行业不能消极被动,必须跳出碎屑岩PDC录井的旧框框,摸索出新的录井方法和录井手段,优选出合理的碳酸盐岩录井系列,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海相油气勘探开发需要。笔者从事南方海相录井工作多年,总结了近年来江汉油田在南方海相录井中的方法和手段,供录井业界同仁探讨。

1.南方海相地层特征

目前,南方海相勘探基本集中在志留系以上的上组合地层。自井口侏罗系沙溪庙组至志留系,地层沉积剖面以碳酸盐岩为主,其次是碎屑岩及粘土岩,少为蒸发岩及炭质岩(煤)。

侏罗系-上三叠统以砂、泥岩为主,中、下三叠统-上石炭统以碳酸盐岩为主,下石炭统-志留系为石英砂岩、泥页岩。该区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岩性又以石灰岩为主,次为白云岩,另有一些特殊岩类——炭质岩(煤),石膏岩及少量凝灰岩(绿豆岩)等。

* 胡端义工程师,1971年生,1994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石油地质勘探专业,现在江汉油田测录井公司录井大队从事现场录井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通信地址:湖北省潜江市江汉油田。邮编:433123 电话0728-6578530。

2.海相PDC钻头录井条件

海相碳酸盐岩录井除常规配置外,还应注意下面有关录井流程及要求:

(1)录井前应收集区域地质资料,掌握地层岩性特征、断层展布情况及邻井地质情况。清楚PDC 钻头的使用井段、钻压、泵压等工程参数,了解钻井液处理及变化情况。

(2)取样装置选用80目以上的筛布,保证<2mm 的岩屑能录取到。

(3)配备20倍以上的双目体视(连续变倍双目镜)或偏光显微镜。

(4)现场应配备5%(或10%)盐酸、镁试剂及氯化钡等常用化学药品和试剂。

(5)在晒样、烤样时,切忌过多的翻动,以免造成岩屑表面模糊;在岩屑收样装袋时,尽量将细小的真岩屑装入袋中;在岩屑描述过程中,注重干湿结合,干样应用清水二次漂洗,清除杂质。

3.海相PDC钻头下岩屑录井方法

通过总结江汉近几年来在南方海相勘探的录井工作,笔者认为,要搞好海相PDC钻头条件下的录井首先还是得重视常规录井和传统的海相录井方

法,其次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和新方法,开拓视野,丰富和加强岩性识别手段。

3.1 显微镜放大描述法

PDC钻头下岩屑细碎,不能准确判断地层岩石的矿物成份和结构,进行薄片分析也较为困难(主要是不易磨片),但使用10×2以上双目体视显微镜,在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鉴定矿物的成份、结构、构造,准确地进行碳酸盐岩定名。

鉴定过程中,应注意选用滤纸吸干后的湿样或加稀盐酸后的酸蚀样,因为烘干的混合样表面粉末较多,影响了镜下观察,而酸蚀样能较清楚地观察到碳酸盐岩的各种颗粒结构,如颗粒类型、生物化石、晶粒或颗粒大小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进行岩屑的细描,缺点是现场速度慢,逐包描述效率太低。

3.2 化学试剂分析法

PDC钻头破碎的岩屑虽细而碎,但其成份不会改变,通常用化学试剂:如稀盐酸(5%或10%)、镁试剂、氯化钡等定性识别岩性,再结合综合录井碳酸盐岩含量分析来定量确定岩性。

准备1-2块瓷性调色板,每个调色板有10个以上的凹槽,逐包取少量样品入槽对比分析: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

影响岩屑录井的因素分析 岩屑录井是指对与钻井液一起返到地面的地层岩石的碎块和砂样进行录取和分析的一种作业。通过岩屑录井技术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可以系统的采集岩屑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对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进行直接鉴别,所以岩屑录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钻井录井方法。本文简要分析了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及影响岩屑录井的各种因素。 标签:岩屑;录井;影响因素 1.引言 随着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岩屑录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教于岩心录井来说,岩屑录井更为经济有效,岩屑录井对钻进速度影响小,能降低钻井成本。通过岩屑录井也可以直接有效的判断地层的岩性、物性和含油性。通過建立地层岩屑剖面图,可以了解地层的构造,探索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之间的关系,所以,岩屑录井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依靠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建立钻遇地层的岩性剖面,地质学家根据岩屑录井资料可以判断油气水层,分析油层的有效厚度等,为后期油井开发过程中各种施工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2.岩屑录井的技术特点 岩屑录井是固定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的捞取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和砂样,然后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同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并且建立地层的原始岩样剖面图的过程。岩屑录井虽然成本低,但是获取的资料经过分析处理后是连续的,可以及时的了解井下地层的情况。岩屑录井的诸多优点使其在石油勘探中得以广泛的应用。岩屑录井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即样品捞取、样品描述和解释归位。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岩屑样品的捞取。岩样捞取的关键是保证捞取岩样的深度准确可靠。而判断岩屑深度的方法通常用计算迟到时间来确定。所谓的迟到时间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迟到时间的测算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理论计算法、实测法和特殊岩性法。岩屑录井取样一般用取样盆在振动筛前连续捞取,取出的岩屑要用清水缓缓冲洗掉上面包裹的泥浆以便观察,冲洗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岩样的特点。岩屑冲洗完后还要注意后期的晾晒和分装,并按照描述用的岩屑和挑样用的岩屑等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记录。 2.2岩屑样品的描述。岩屑的描述是岩屑录井的难点,因为岩屑在上返的过程中被破坏的十分严重,十分细碎,要依靠岩屑最大限度的恢复地层岩性剖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岩屑描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挑选真样进行逐包定名,然后再分段描述。(2)可以通过颜色分辨岩性。(3)如果遇到不能确定的岩性时,要注明疑点和问题。(4)若有失真的岩屑要及时注明失真程度及井段,必要的时候可以应用井壁取心进行补救。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定稿)

附录4 探区 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 年月日

探区 井录井地质总结报告 施工单位: 地质监督: 编写人: 审核人: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厂 年月日

录井地质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1、格式要求 1.1、纸张规格:报告(附表)采用A4(297×210mm)幅面。叠图采用A4(297×210mm)幅面。 1.2、封面格式:见附录1。区域探井、预探井用黄色封面,评价井用白色封面。 1.3、扉页格式:见附录2。 1.4、目录格式: “目录”两字采用小二号字,加粗,其他均采用四号字。见附录3。 1.5、正文部分:一级标题:小三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四号,加粗;正文文字:小四号。 1.6、页码:正文开始标注页码,从1开始顺序编号,逢奇数页在右下底部,逢偶数页在左下底部。 1.7、字体:均采用宋体字。 1.8、文字和图件电子资料要求卡奔软件绘制。 2、报告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况 1、本井所在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及钻探目的。 2、简述钻井施工程序、工程事故及完井方法。 第二章录井综述 1、录井项目、内容、工作量及质量情况。 2、工程监测:钻井液检测、地层压力检测、工程事故预报等情况。 3、对录井资料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4、钻井液使用情况及目的层浸泡时间。 第三章地质成果 一、地层 1、简述本井所钻遇地层层序,钻遇的断层及地层变化情况(如地层缺失)等。 2、自上而下按组、段分述;

a、层位、井段、厚度。 b、岩性组合特征,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成分、含有物。 c、电性特征。 d、重矿物特征、所含化石情况、沉积特征(只限区域探井)。 e、纵向岩性和厚度变化情况(与邻井对比)。 f、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 二、构造 1、叙述本井构造情况,包括本井所处构造位置、构造形态、构造要素。 2、通过本井实钻情况与钻井地质设计对比,结合地震解释资料,简述本井构造落实情况。 三、生、储、盖层评价 1、生油岩。 1.1 生油岩的发育情况。暗色泥岩的颜色、厚度、分布情况,占地层总厚度的百分比。区域探井重点叙述该部分。 1.2 根据生油分析化验资料与区域成熟生油岩指标进行对比评价,资料充足的要定出本井生油母质类型和生油门限深度。 2、储集层。 2.1 叙述各目的层段内的储集层类型、发育情况(储层总厚度、最大、一般、最小单层厚度,储集层厚度与地层厚度之比)及纵向的变化情况。 2.2 叙述储集层岩性特征(岩石矿物成分,含有物、层理类型、粒度、磨圆度、分选、胶结物、胶结类型、成岩后生作用等、物性特征(孔隙度、渗透率等)和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粒度分析曲线等。 2.3 有分析资料的应划分出储层的具体沉积相带(亚相级)。 3、盖层:盖层岩性、厚度、分布情况,有分析资料的要叙述排替压力和孔隙的孔喉半径。 4、生、储、盖组合情况 4.1 生、储、盖组合类型,平面分布规律。 4.2 评价生、储、盖层的组合情况是否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保存,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得编制、钻探方法与设备选择、通用得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得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内容,就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得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就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得重要依据与准则。对于不同得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得而有所变更得一些特殊要求与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得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就是遵循GB/T 1.1—2009得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得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得界定就是广义得,指能采集到得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得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与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得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与油气井钻探得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得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得管理、使用、检查与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88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3 基本规定 3、1 钻孔口径系列 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就是钻探工程最基础得规定,依照国际通用得标准采用R、E、A、B、N、H、P、S作为代号,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见表1。 表1 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规格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得规格系列,实际得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得钻进方法与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3、2 钻孔深度

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探讨

快速钻井条件下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30T11:05:21.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作者:赵兵辉 [导读]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不断发展,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的钻具组合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节约了钻井施工成本。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资料采集第一大队 摘要:随着钻井技术不断发展,PDC钻头加扭力冲击器的钻具组合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节约了钻井施工成本。但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所钻岩屑细小,给现场录井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为此,分析了快速钻井条件对岩屑录井的影响,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提高岩屑录井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快速钻井;岩屑录井;影响;措施 前言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是发现油气层、解释落实油气层最直接、最及时的手段,也是获取井下各种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技术之一,进而为研究、评价油气藏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近年来随着钻井工艺技术的发展,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中,由于PDC 钻头运用的普及大大提高了钻井施工速度,给该油田钻井时效带来飞跃地向前发展,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PDC钻头特殊的破岩机理,导致所钻岩屑细小,给现场录井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困难,表现为岩屑样品的采集、鉴定、识别、描述面临诸多难题。 1 快速钻井对岩屑录井的影响 1.1 真假岩屑识别困难 真假岩屑的判别是岩屑描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通常把那些色调模糊,形态较大,局部微弯成棱角明显,个体较大的判断为假岩屑,而将颜色新鲜,个体小具棱角的判断为真岩屑。而PDC 钻头一般要求低钻压,高转速,大排量,加上本身独特的结构,使破碎后的地层岩屑呈极细的粉末状,这对传统的岩屑录井方法,即凭肉眼观察等来判断真假岩屑造成困难。 1.2 对岩屑描述的影响 PDC 钻头所钻岩屑极为细小,它的一些物理特征,诸如纯度、硬度等以及一些结构、构造特征、含矿物分布情况均不能明显表现出来,甚至造成假象。尤其是对一些含油气储层,因为好的含油气储层一般都较疏松,极易被PDC 钻头所破坏,加上钻井液的冲击一般会呈极小的岩屑出现,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将造成漏失油气层的不良后果。PDC 钻头所钻岩屑的描述一般常有的问题是描述内容不全面、不准确。 以上两点不利影响,造成的直接不良后果是降低了地层剖面符合率,使现场录井各地层单层厚度与测井所提供的各单层厚度相差较大,影响了油气层准确及时的发现。 2 提高岩屑录井质量的措施 2.1使用正确的捞、洗岩屑方式 细小岩屑的接样、采集捞取、洗样应严格按岩屑录井操作规程进行,接样盆放置位置应合适,以能连续接到从震动筛上滤出的新鲜细小真岩屑为宜,且应依据震动筛返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接样盆的位置,如果震动筛返砂太少,筛布筛眼较粗,少于80目,应尽快与钻井队协调,使用80目以上的筛布,尽量减少细小真岩屑从震动筛上的流失数量。接样盆接满后应尽快取样,岩屑采集、取样应严格采用二分法或四分法均匀采集,确保岩屑样品的代表性,并将取样后多余的岩屑清理干净。如果接到的岩屑样品呈稀泥浆糊状,应尽量将整盆岩屑取出清洗,洗样时应尽量采用小水流,轻搅拌,稍微沉淀后倒去混水再换清水的办法,防止细小的真岩屑在洗样过程中流失;在倒样时,尽量将细小岩屑全部留下,将明显的大块岩屑掉块去掉。在晒样、烤样时,切忌在岩屑未滤干水份的情况下,过多地翻动,以免造成岩屑表面模糊;在岩屑收样装袋时,应尽量将细小真岩屑装入袋中,细小岩屑中真岩屑占的比例较大,要尽量减少在各个环节的流失。当然,要严、细、认真地做好这些工作,给地质采集工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特别是使用PDC钻头采用螺杆加转盘复合钻进时,钻时快,一个采集工既要记录钻时,又要按要求取准岩屑,就需要增加人员,进行双岗作业,才能确保细小岩屑录井工作的准确性。 2.2 准确描述岩屑 刚洗净未晒干的细小岩屑,因其表面清洁,容易观察其岩性组合特征,晒干后,由于砂岩胶结疏松,一些未破碎的细小砂岩颗粒在晒样过程中因翻动又进一步破碎,且砂岩岩屑表面变得模糊而难以观察,因此对于细小岩屑描述,要进行湿样粗描,晒干后再细描。对于细小粉沫状岩屑的含油气性试验,挑样确实无法进行的,就取混合样逐包荧光滴照、CCl 浸泡照射。由于细小岩屑的含油气数量在洗样、烤样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被挥发、冲洗掉,残留下来的较少,就要求对于细小岩屑的含油气试验要及时在洗净后还未烤晒干的状态下进行,油气显示定级应适当上提一个级别。一般洗净的岩样,在盆底大多数为粉沫状细砂,将细砂取出少量进行荧光湿、滴照、CCl 浸泡照射,也能及时发现油气显示。另外,细小岩屑的含油气性判定应结合槽面油气显示进行,洗样时水面是否有油花、油膜。钻井液槽面蒸汽和岩屑是否有油气味。这就严格要求采集工取样时要随时观察钻井液槽面有无油气显示、震动筛上有无油花、气泡、钻井液蒸汽气味是否有异常、有无油气味,这些也是综合判定是否进入油气层的依据。 2.3加强荧光录井,及时判断油气显示 常规录井过程中荧光发现和荧光级别的确定是采用PDC钻头钻进时最困难的问题之一。首先要明白我们所称的荧光显示应该是指岩屑被钻头破碎并被携带至井口,储集层孔隙内残余油气经过处理后或未经处理时在荧光灯下的具体表现。砂岩被破碎的程度越低,对应的岩屑含油级别越高;反之,砂岩被破碎的程度越高,对应的岩屑含油级别越低,甚至无显示。被PDC钻头破碎的岩屑明显偏小、偏细,相对而言发现油气显示的难度会增大,比如中砂岩或粗砂岩以上的松散储集层,在井下表现为含油层系,经过PDC钻头破碎,中途再经过高温钻井液浸泡冲洗,其中的胶结物和所含油气已经完全溶解于钻井液之内,返至地面会变成单个石英或长石小颗粒,不存在所谓的孔隙,此种情况下即使采用有机溶液浸泡对比也不会有明显的油气显示特征;只有那些组成颗粒较小,分选好,胶结较致密或者灰质胶结的储集层,它们返至地面仍然保持着片状或块状或团块状,换句话说仍然保持有一定的孔隙,经过压碎滴照、浸泡,会轻易地发现油气显示。 2.4 加强显微镜的应用 采用PDC钻头钻井时,岩屑样极细,有时用肉眼较难看出岩样的变化率及其成分与结构构造,有时虽然都是砂岩,其钻井参数有着相当大的变化,其原因是砂岩颗粒的胶结物及其胶结类型的不同,有些砂岩其钻时、钻压都较大,其钻井参数又无明显的指示,此时就得利

录井知识

1、石油的组成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混合物吗?(是的) 2、石油是以碳氢两种元素为主,你知它们一般各占多少百分比?(碳的含量82.2-87.1%,氢的含量11.7-14.7%) 3、石油中烷烃类在常温下呈气态的碳原子数量是多少?(C1-C4) 4、石油中碳氢化合物按其分子结构不同,有哪三种基本类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5、烷烃在常温下气态,液态、固态的碳原子数的多少?(C1-C4气态;C5-C15液态;C15以上为固态) 6、测量,描述地面原油的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颜色、比重、粘度、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导电性等) 7、影响石油比重的因素有哪些?(胶质、沥青质) 8、石油的颜色主要与哪种物质成份有关?(主要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有关) 9、通常我们将轻质原油,重质原油比重的分界点定在多少?(0.9) 10、粘 度的单位是什么?(泊、厘泊) 11、原油粘度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较大?(主要取决于原油中的溶解气量和温度,溶解气愈多,温度愈高,程度愈低,其次与密度有关) 12、石油中的荧光性是随石油中各组份含量的变化而变化吗?(是的) 13、你知道在石油勘探中,常应用石油的哪些物理特性?(荧光性—荧光录井,导电性—电测井,旋光性—确定绝对年龄,以及用石油的其它特性进行油层对比,油层分析,构造等综合研究) 14、煤田气、泥火山气和沼泽气以什么成分为主?(以甲烷为主) 15、一般认为,干气与湿气的区分是以甲烷含量的多少来划分的、你知道这个标准吗?(甲烷含量大于95%为干气,小于95%为湿气) 16、天然气具有溶解性,它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如何? (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压力不太高时,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压力很高时,这种关系就不存在了) 17、什么叫天然气的溶解度和溶解系数?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压力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的某种气体的饱和量。溶解系数:是指达到平衡时溶解的气与溶剂体积之比。 18、气态烃类易溶于石油还是易溶于水?(石油) 19、甲烷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是水中溶解度的多少倍?(10倍) 20、不同的烃类气体在石油中的溶解度有何不同? 随烃类气体分子的增大而增大,如设甲烷在石油中的溶解度为1,则乙烷为甲烷的3—5倍。在5个大气压时,乙烷及比它更重的烃气可按任意比例与石油混合。 21、你知道现场对储集岩孔隙度好坏是如何分级的吗? 孔隙度: 0-----5%无价值 5-----10%不好 10-----15%中常 15-----20%好 20-----25%极好 22、实际应用中,评价储集层岩石渗透率的数值是如何规定的? 渗透率:1.0-----10.0 毫达西中常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及计算题目分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及计算题目分析 第三章统计整理 a) 组距=上限-下限 b) 组中值=(上限+下限)÷2 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 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第四章综合指标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 现象总量指标 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 iii. 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八章 指数分数 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 ()p x 2 2 2 2 x 2 p n (1)1N (2)p 1-p p 1-p (3)p 1-p μ= μ= σσ σδδ?? ?????→??→??→??→,最基本的是:若为:乘以-若不重复抽样类型抽样整为:若为群抽样: n N R r ??→??→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岩屑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 编写人:杨柳孝2005.10.27

第2章 岩屑录井 2.1 概述 岩屑录井是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及迟到时间,连续捞取并描述钻井过程中被钻头破碎后随泥浆返出井口的岩屑,并利用测井资料使其归位、建立地层原始剖面的过程。 岩屑录井成本低、资料连续、了解地下情况及时,在石油勘探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岩屑录井可分三个主要步骤,即捞样、描述和解释归位。捞样的关键是确保岩样的深度可靠;描述的关键是从混杂的岩屑样品中找出所在井深的真岩屑并给于准确的定名;而解释归位的质量则决定于操作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 2.2岩屑样品的捞取 2.2.1确定岩屑井深 岩屑样品的井深由钻具井深和迟到时间确定,钻具井深是岩屑样品在地下的井深,但岩屑样品是在井口捞取的,岩屑从井底到井口有一个返出时间,此时间就叫迟到时间。 2.2.1.1钻具管理与井深的计算(见岩心录井) 2.2.1.2迟到时间的确定方法 A.理论计算法 Q V T ==H Q d D ?422)—(π 其中V :井眼与钻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容积,米3; Q :泥浆泵排量,米3/分; D :井径,即钻头直径,米; d :钻杆外径,米; H :井深,米。 以上公式把钻头直径看作井径,但实际井径是很不规则的,工区实际井径的平均值大约为钻头直径的1.2—1.5倍,所以理论法计算的迟到时间在现场仅作参考。一般在开钻后,1000米以上的井段使用,但要附加一定的系数。 B.实物测定法 选用与钻屑大小相当的、密度相近的白瓷片、红砖块等较醒目的碎块,在接单根时投入钻杆后,同时投入颜色鲜艳的塑料片,记下开泵时刻。其后在井口观察返出物,当塑料片返出后,密切注视投入碎块的返出时刻并作记录,碎块返出时刻与开泵时刻的差值即为循环周时间,其中实物从井口沿钻杆到井底的时间叫下行时间,由井底沿环形空间返至地面的时间叫迟到时间,循环周时间减去下行时间即为迟到时间。由于钻具是规则的,所以下行时间是确定的,它等于钻杆容积除以泵排量。 因为迟到时间是随井深增加而不断改变的一个连续变量,而实际工作中又不可能每一个深度都进行测定,为了保证相对的准确性,东营地区规定1500m 以内做成一次。1500—2500m 每100m 作成一次。2500m 以下每50m 作成一次。若是岩性与迟到时间明显不符或井眼情况复杂等应主动加密测量。此外,在按一定间距实测迟到时间的基础上,应随井深的增加,采用正比法逐点加大迟到时间。 在钻井过程中,往往由于机械或其他原因需要变泵。可以是单泵变双泵,也可以是双泵变单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用反比法进行校正。 ⑴变泵时间早于钻达时间 原新原新T Q Q T ?=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情况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项目三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组距=上限-下限 a) 组中值=(上限+下限)÷2 b)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c)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例 按完成净产值分组(万元) 10以下 缺下限: 组中值=10—10/2=5 10—20 组中值=(10+20)/2=15 20—30 组中值=(20+30)/2=25 30—40 组中值=(30+40)/2=35 40—70 组中值=(40+70)/2=55 70以上 缺上限:组中值=70+30/2=85 项目四 统计描述 i. 相对指标 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 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4. 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 5.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 象总量指标 6.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K = 计划数 实际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程度 7. 计划完成程度(提高率):K= %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实际提高百分数 计划完成程度(降低率):K= %10011?--计划提高百分数 实际提高百分数

ii. 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 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成数的标准差(1) p p p σ=-3.标准差系数: 项目五 时间序列的构成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n a a ∑=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连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日登记):∑ ∑=f af a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判断标志按月/季度/年等登记): 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1 212 11 21-++++=-n a a a a a n n Λ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病案室常用统计公式 治愈率%= [治愈人数(13)/出院病人数(12)] *100% 好转率%=[好转人数(14)/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死率%=[死亡人数(16/出院病人数(12)] *100% 病床周转次数(次)=出院病人数“总计”(11)/平均开放病床数(20)病床工作日(日)=实际占用总床数(21)/平均开放病床数(20) 实际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数(21)/实际开放总床数(19) 出院者平均出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22)/出院人数“总计”(11)疾病构成%=(实际数/合计总数)*100% 增减数=本次数-上次数 增减率%=(增减数/上次数)*100%

*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病床周转率=每月(年)出院人数/科(院)床位数 *病床使用率是反映每天使用床位与实有床位的比率,即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的总床日数之比。 *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应该从每天实际占床人数中累加得到,依据于各科室每日的动态报表中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是出院人数住院天数的总和,依据于出院病人病案中住院天数,实际占用的总床日数用来计算病床使用率和平均病床工作日 抗生素使用强度%=所有抗菌药物累计DDD数/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40)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数/患者总数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_0

岩屑录井操作规程 长庆录井Z24队

目次 目次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录井条件 (3) 4 录井要求 (3) 5 录井质量 (3) 6 岩屑捞取 (4) 7 岩屑清洗 (5) 8 岩屑烘晒 (6) 9 岩屑装袋 (6) 10 岩屑保管 (7) 11 岩屑荧光 (6) 12 岩屑描述 (7)

岩屑录井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参数井、预探井、评价井、开发井岩屑录井的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探井、开发井的岩屑录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Y/T 5788.3—1999 油气探井地质录井规程 SY/T 6158-1995 油气探井地质资料录取项目 Q/SY 128-2005 录井资料采集与整理规范 Q/CNPC-CY 625—2002 岩屑录井规程 3 录井条件 3.1 不小于2m3的洗砂储水罐安置于锥体罐一旁,便于排污。 3.2洗砂样用水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冰冻期用蒸汽管线接到洗砂储水罐。 3.3钻井工程应保证两部振动筛处于完好状态,振动筛出口下设置取样器位置。 3.4 照明电供至地质值班房和砂样房,另拉专线为烘烤岩屑的烤箱供电。 3.5气体钻进条件下,应在放喷管线的合适部位安装取样装置。 4 录井项目 井深、钻达时间、迟到时间、捞砂时间、层位、岩性、描述内容、岩屑样品。 5 录井井段及间距 5.1 录井井段和间距按地质设计执行。设计中观察录井段分层界限上下20m应取样保存备查。 5.2现场录井应根据实钻剖面的变化调整录井间距,在非目的层钻遇含油气层及特殊地层应加密取样。 5.3 钻井取心井段,应正常进行岩屑录井工作。 5.4 确保井深准确无误,独立建立钻具登记表,且随时与工程校对,每次下钻、接单根、特别是倒换钻具时必须核实钻具长度与井深。 6 录井质量 6.1 一般探井每次取干后样品不得少于500g,区域探井应取双样,重点探井目的层应取双样,其中 500g用于现场描述及挑样使用,另500g用于保存。 6.2 岩屑的岩性与测井解释的深度误差要求 6.2.1 目的层小于2个录井间距; 6.2.2 非目的层小于3个录井间距。

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二、常用相关分析方法及其计算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有积差相关法、等级相关法、质量相关法,分述如下。 (一)积差相关系数 1. 积差相关系数又称积矩相关系数,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Pearson )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故也称皮尔逊相关。这是一种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 积差相关系数记作XY r ,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n i i n i i i XY Y y X x Y y X x r 1 2 1 2 1 ) ()() )(( (2-20) 式中i x 、i y 、X 、Y 、n 的意义均同前所述。 若记X x x i -=,Y y y i -=,则(2-20)式成为 Y X XY S nS xy r ∑= (2-21) 【 式中 n xy ∑称为协方差,n xy ∑的绝对值大小直观地反映了两列变量的一致性程 度。然而,由于X 变量与Y 变量具有不同测量单位,不能直接用它们的协方差 n xy ∑来表示两列变量的一致性,所以将各变量的离均差分别用各自的标准差 除,使之成为没有实际单位的标准分数,然后再求其协方差。即: ∑∑?= = )()(1Y X Y X XY S y S x n S nS xy r Y X Z Z n ∑?= 1 (2-22) 这样,两列具有不同测两单位的变量的一致性就可以测量计算。 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要求变量符合以下条件:(1)两列变量都是等距的或等比的测量数据;(2)两列变量所来自的总体必须是正态的或近似正态的对称单峰分布;(3)两列变量必须具备一一对应关系。 2. 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

利用公式 (2-20)计算相关系数,应先求两列变量各自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求离中差的乘积之和。在统计实践中,为方便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并利于计算机计算,一般会将(2-20)式改写为利用原始数据直接计算XY r 的公式。即: ∑∑∑∑∑∑∑---= 2 22 2) () (i i i i i i i i XY y y n x x n y x y x n r (2-23) (二)| (三)等级相关 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只要条件许可,人们都乐于使用积差相关系数来度量两列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有时我们得到的数据不能满足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条件,此时就应使用其他相关系数。 等级相关也是一种相关分析方法。当测量得到的数据不是等距或等比数据,而是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者得到的数据是等距或等比的测量数据,但其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不是正态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计算积差相关系数。这时要求两列变量或多列变量的相关,就要用等级相关的方法。 1.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用R r 表示,它适用于两列具有等级顺序的测量数据,或总体为非正态的等距、等比数据。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的基本公式如下: ) 1(612 2--=∑n n D r R (2-24) 式中: Y X R R D -=____________对偶等级之差;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 如不用对偶等级之差,而使用原始等级序数计算,则可用下式 )]1() 1(4[13+-+?-= ∑n n n R R n r Y X R (2-25) 式中: X R ___________X 变量的等级; Y R ____________Y 变量的等级; n ____________对偶数据个数。 (2-25)式要求∑∑=Y X R R ,∑∑=2 2Y X R R ,从而保证22Y X S S =。在观测变量中没有相同等级出现时可以保证这一条件。但是,在教育与心理研究实践中,搜集到的观测变量经常出现相同等级。在这种情况下,∑∑=Y X R R 的条件仍可得

2020年_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检测规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代号及符号 (1) 5 金刚石扩孔器检测 (1) 5.1 扩孔器几何尺寸的检测 (1) 5.2 扩孔器螺纹检测 (2) 5.3 扩孔器胎体裂纹的检测 (5) 5.4 扩孔器胎体与螺纹同轴度的检测 (6) 5.5 孕镶扩孔器金刚石分布均匀度的检测 (6) 5.6 表镶金刚石在扩孔器表面出露数量的检测 (7) 5.7 扩孔器胎体与钢体粘结强度检测方法 (7) 参考文献 (9)

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的几何尺寸、胎体性能及其他技术指标的检测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金刚石扩孔器的检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金刚石扩孔器的检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950-2014 地质岩心钻探钻具 DZ/T 0278-2015 地质岩心钻探扩孔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扩孔器外径outside diameter of reaming shell 扩孔器金刚石层外表面的直径。 4 代号及符号 参见GB/T 16950-2014第4章代号及符号。 5 金刚石扩孔器检测 5.1 扩孔器几何尺寸的检测 5.1.1 扩孔器检测准备 扩孔器检测准备步骤如下: a)用80#砂纸将扩孔器胎体的外径打磨,除去石墨等杂质。 b)用无水酒精或丙酮将打磨表面擦洗干净,空气中晾干。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 组距=上限-下限组中值=(上限+下限)÷2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111平均指标 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变异指标 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 2.标准差: 简单σ= ;加权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抽样估计 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 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相关分析 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y=a+bx

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 (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

(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 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 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 二.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1)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岩屑录井员工行为规范

一、岩屑录井: 1.捞样: 1)要选择好取样地点,固定取样位置,以保证岩屑能真实地反映井中某段所钻岩层。配图 2)可在岩屑盆内从上到下垂直切取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样品(盆内岩屑过多才这样做),这种方法所取的岩屑,代表了取样间距内全部地层的岩屑。配图 3)在没有振动筛和无法在振动筛前捞取(岩屑呈粉末状)时,可在架空槽上边择岩屑易沉淀的部位取样。并把这个取样地点固定下来。每次取样后要彻底清除掉剩余岩屑。配图 4)起钻前必须循环泥浆捞至最后一包岩屑才能起钻。不足一包的尾数要标明深度,待与再次下钻钻完该米所取的岩屑合并一起。配图 5)捞取岩屑总量不得少于1000克。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所捞岩屑分装两袋,一袋用做挑样,一袋用做保存。配图 2.洗样: 1)性软的地层取出的岩屑要缓缓放水冲洗,并加以搅拌,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造浆性能的粘土岩及极易泡散的岩石例外);冲洗时要防止沥青块、碳质页岩,油页岩、煤屑等轻质样品悬浮在水面上流失,并注意观察油气显示(在观察记录上注明流失的特殊岩性及显示)。配图 2)性脆的地层取出的岩屑放水冲洗,并加以搅拌,直至岩屑露出本色为止;配图 3.晒样: 1)晾晒岩屑时应注明深度,不能搞乱搞混。配图 2)雨季和冬季烘样时要用温火,防止将岩屑烤焦而失真(岩屑堆积烘烤,因缺氧易变为黑色;摊开烘烤过分,常变为红色;最好是风干,但要注意不要把岩屑吹乱),在摊开晒样的同时,发现含油岩屑或其它特殊岩性应挑出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岩屑上面,便于以后观察。在摊开晒样的同时,发现含油岩屑或其它特殊岩性应挑出包一小包,注明深度,放在该深度岩屑上面,便于以后观察。配图 3)岩屑每逢5、10m或5包标注,标签裁为条形,一端标井深(露出),一端插入岩屑固定。配图 4. 装样: 1)晒干的岩屑应附有正式深度的标签装入袋内,凡有挑样任务的井,将岩屑各500克分两袋装好,要用两分法来取,不能随意抓满两袋,否则没有代表性。袋子表面需用防水的马克笔在下半部写明井号和对应井深。配图 2)装袋、装盒:将晾干的岩屑随同标签装入袋内。然后将装好的岩屑按顺序自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放入专用的岩屑盒内。挑样用的岩屑与保存用的岩屑分开装箱。配图 3)岩屑盒喷字:岩屑装箱后,面对岩屑盒的下侧,放上字膜用喷拓上井号、盒号、井段、包数。盒号:一口井的总盒数要在首尾两盒上标明。例:某井岩屑共有5盒,则应编成5-1盒、3盒、4盒、5-5盒。配图 二、丈量钻具或套管: 1丈量钻头:钻头的长度,应从刀片顶端、牙轮的牙齿或磨鞋底面丈量到丝扣以下的台肩,钻头为母扣的应丈量全长。配图 2.丈量钻铤、钻杆:钻铤和钻杆的丈量都是从母扣一端的顶端量到另一端公扣的丝扣根部,丝扣部分不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的编制、钻探方法和设备选择、通用的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的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的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准则。对于不同的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的而有所变更的一些特殊要求和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的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是遵循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的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的界定是广义的,指能采集到的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的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和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的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和油气井钻探的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的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录井常用知识

名词解释: 1、迟到时间:岩屑从井底循环返到井口的时间。 2、下行时间:钻井液从井口循环到达井底的时间。 3、一周时间:钻井液从井口循环到达井底再返出到井口的时间. 4、分离度:色谱柱分离烃组分的程度。是检测色谱柱效能的重要参数。录井规范要求色谱柱分离度要在0.5以上,实际使用中色谱柱分离度要在0.8以上才行。 分离度K=(C2峰高-C1回峰高)/C2峰高。 5、载气:携带样品气进入色谱柱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烃组分使用氢气做载气,非烃组分使用空气做载气。 6、保留时间:某一组分从阀体动作分析开始到出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 7、ppm: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一单位浓度。 1ppm=0.0001%;30ppm=0.003%;2000ppm=0.2%。 8、单根峰:在接单根过程中,由于停泵造成地层流体侵入钻井液中,再经过循环后这部分被气浸的钻井液返出到地面而测到的气测异常。 9、后效:在起下钻过程中,由于起钻的抽吸作用、钻井液静止时间较长,地层中的流体侵入到钻井液中,当下钻到底后再次开泵循环而出现的气测异常。 叙述题: 1、全烃使用的鉴定器名称,烃组分使用的鉴定器名称,工作原理。 答:使用的都是氢火焰鉴定器,简写FID。 原理:当有机物随载气进入火焰燃烧,由于化学电离反应产生带电离子对.在电场作用下这些带电离子向两极定向运动,形成离子流。通过微电流放大板放大,取出信号,进行记录,采集,处理,即可对有机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2、非烃组分使用的鉴定器名称,工作原理。 答:使用的是热导池鉴定器,简写TCD。 原理:在热导池中热敏元件的阻值变化用惠斯顿电桥原理进行测量.电桥四臂都由热敏元件组成,位于池体同一孔道中的R1,R3为测量臂,另一孔道中的R2,R4为参比臂.四个钨丝的阻值相同,以增加鉴定器的稳定性.由于组分的热导系数和纯载气的热导系数不同,有热传导带走的热量不同而引起热敏元件阻值的变化,使电桥失去平衡,产生不平衡电压输出信号. 3、电动脱气器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名称。 答:将从井底返出到地面的循环钻井液进行机械搅拌,脱出其内所含有的气体,进入集气室收集,然后通过脱气器出口输入到气测分析系统。组成主要有电机、搅拌棒、空气补偿口、样品气出口、钻井液喷出口、钻井液入口、档圈、支架。 4、样品气工作流程。 答:脱气器→沉淀瓶→氯化钙干燥筒→气路管线→脱脂棉干燥筒→沙芯虑球→抽气泵→色谱仪。 5、综合录井仪使用的外部传感器名称。 答:泵冲传感器、钻井液出口/入口温度传感器、钻井液出口/入口密度传感器、钻井液出口/入口电导传感器、钻井液池体积传感器、钻井液出口流量传感器、立管压力传感器、套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