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也是美日大规模舰船集结竞技的地方。在这里,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成为了海战胜败的关键。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几乎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

在此,本文详细盘点了日本二战期间使用的航母,他们大致可分为舰队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三种。

二战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

凤翔号

凤翔级是世界上第一级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舰艇,只有1艘凤翔号。

自航母诞生以来,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二十年代时,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日在海军演习中遭遇飓风,前甲板被压坏。

太平洋战争前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延长了飞行甲板以搭载新式战斗机。中途岛海战时作为山本的主力舰队中一员参战。1943年再次延长了飞行甲板,但这次弄得太离谱以至于无

法再进行远洋航行,其后一直充当训练舰。1945年在吴县军港被攻击但幸免于难,战后用来运送日本海外侨民和战俘,1946年9月被解体。

排水量 7,470吨/10,000吨

飞行甲板长度 551.6英尺

航速 26.5节

动力 30,000马力

续航力 8000海里/18节

火炮 5.5英寸4座、25mm30座、13.2mm10座

雷达 21型13式

标准舰载机 26架

舰员 550人

日本海军“赤城”号航空母舰

赤城号

赤城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重型航空母舰。作为“八?八舰队计划”(8艘战列舰和8艘战列巡洋舰)的一部分,赤城号的原始设计是一艘战列巡洋舰,于1920年12月开始制造。1923年11月,由于受华盛顿条约的影响,日本需要停止建造2艘战列舰和4艘战列巡洋舰。赤城号完成前即被改成航空母舰。赤城号航空母舰改装后满载排水量41300吨,主机输出功率133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载机72架(最多可载91架)。

1932年1月的第一次淞沪抗战中,赤城号、加贺号参与轰炸上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赤城号先后在长江流域、华南、海南等地作战。

1940年,日美局势日趋紧张,美太平洋舰队全部移师珍珠港。身为第一航空舰队旗舰,赤城号带领着六艘空母突袭了珍珠港。在这之后,由于一直是航空舰队的中心,所以从腊包尔攻击直到达尔文港的空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42年4月, 赤城号进出印度洋,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哈密斯号和重巡洋舰多赛特夏号。

1942年6月5日的中途岛海战中受到美国轰炸机机的集中轰炸而重创起火, 引起甲板上刚加满油的舰载机和摆放在甲板上的鱼雷爆炸,执行护卫任务驱逐舰舞风号、荻风号、野风号和岚风号各自发射了一条鱼雷,赤城号于次日凌晨沉没。

日本海军“加贺”号航空母舰

加贺号

加贺号航母,由川畸船厂(kawasaki)建造。1920年7月19日开工,1921年11月17日下水,1922年暂停,原计划是作为快速战列舰,后因华盛顿海军条约而改为航母。

1923年后重新开工并改造为航母,1928年3月 21日服役,但没有马上投入使用。服役早期作为岛式上层建筑试验舰。

1934至1935年在佐世保(Sasebo)海军船厂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之后排水量为42,541吨,8台锅炉蒸气轮机,127,400马力,最高航速28节,武备为10座单管20毫米单用炮,8座双联127毫米两用炮,22座25毫米高射炮,舰员编制人数2016人,载机81架(最多可达90架)。

加贺号是日本最初的重型航空母舰之一,她与赤城号的起源很类似,原始设计是战列舰。加贺号服役之后,与赤城号一同编为第一航空战队,此后两舰一般共同执行任务,两舰的命运也很类似。

加贺号是侵华海军的主力。1932年第一次淞沪会战中,加贺号和赤城号一起完成了轰炸和制空任务。1932年2月22日和26日,加贺号的数架舰载机分别轰炸了苏州和杭州,当时配备的舰载机为90舰战和89舰攻。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加贺号配合陆军更加疯狂地袭击中国大陆,上海、南京、南昌、成都等地均有加贺号的舰载机出没。

1932年8月15日,加贺号约30架舰载机企图空袭中国空军学校-笕桥机场。被中国21架飞机拦截,结果日机被击落13架,这是加贺号在中国最惨的一次失败。

随后,加贺号一直活动在中国海域,轰炸的目标也扩展到广州白云机场和广州市区。1939年后,加贺号返回太平洋海域。

1941年12月7日,加贺号作为六艘航母之一参与偷袭珍珠港。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和加贺)与第五航空战队(翔鹤和瑞鹤)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

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日-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日协助占领荷属东印度,空袭爪哇南岸芝拉扎港。而后,加贺号回本土修理,没有参与4月在印度洋对英海军的作战。

1942年6月,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参与中途岛战役,全部战沉。加贺号于1942年6月4日在中途岛西北海域被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炸沉。

日本海军“苍龙”号航空母舰

苍龙号

苍龙号航母,由吴港(Kure)海军船厂建造,1934年11月20日开工,1935年12月23日下水,1937年12月29日完工。是日本海军第一艘专门建造的大型航母,有双层机库和全通飞行甲板,右舷岛式上层建筑,并采取巡洋舰的主机以便获取较高航速。日本海军以后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参考该航母设计。

满载排水量19800吨,蒸气轮机,8台锅炉,4轴,152000马力,最高航速34.5节,编制舰员1100人,武备为6座双联127毫米炮,28门25毫米高射炮,载机63架(最多可达71架)。

苍龙号是日本海军第一艘近代航母。相较之下,赤城号、加贺号虽然体型庞大,不过也是历经数度改装才成为太平洋战争中的现代化外貌,而这种现代化外貌就在苍龙级上确定,可以说日后的日本航母都是以苍龙级为基本而发展出来的。船体是重巡般的以速度为优先考量的高速船体,飞行甲板通遍全舰长度,小型的舰桥位于右舷,而两只向下弯曲的烟囱则位于其后。

飞行甲板上于中心线装设有前、中、后三座升降梯,机库共有两层。最初计算的舰载机为:九六式舰战常用12机加补用4机,九七式舰攻常用9机加补用3机,九六式舰爆常用27机加补用9机,九七式舰侦常用9机,合计常用57机加补用16机共73机。到了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标准则为零式舰战常用18机,九七式舰攻常用18机,九九式舰爆常用18机,各机种补用机各三机,共常用54机,补用9机。建造时为了压低排水量,采用电气熔接式,即电焊式结合,不过在第四舰队事件发生后,本件的舰体强度受到质疑,于是在外板、内底板、最上甲板级上甲板实施大范围的补强措施,结果增加了不少的排水量。又,本来在龙骧级上使用的舷外通路因为耐波性不加,而在设计本舰时多采用舰内通路。本舰的轮机与重巡铃谷级的相同,使本舰达到34.5节的速度

航空母舰苍龙号完成后即编入第二航空战队,开始了飞行队的训练。1938年4月,苍龙号派往中国战场支持,将舰载机的一部份派遣到南京。同年10月参加了广东方面作战的支持任务,并于12月归回本土。

1941年11月26日,苍龙号搭载了零战21机、七式舰攻18机、九九式舰爆18机合计57机前往珍珠港。在执行完珍珠港的任务回国途中,苍龙号所属的第二航空战队奉命前往威克岛支持久攻不下的登陆作战。

1942年1月,苍龙号与飞龙号一起南下参加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攻略支持作战,2月,在帛琉与第一航空战队会合,先是轰炸了澳洲的达尔文港,后是进入了印度洋,对锡兰岛发动攻击,炸沉英国重巡洋舰和轻航母一艘。这段期间是苍龙号最得意的时候,不过,死亡的脚步却渐渐逼近。

1942年5月27日,苍龙号随着一只前所未有的大舰队从本土出发前往中途岛,参加了惊天动地的中途岛大海战。苍龙号当时仍在第二航战里,僚舰仍是飞龙号,他们都归在二航战司令山口多闻海军少将的管理下。

此海战中苍龙号除了定数的载机以外,还搭载了两架后来彗星舰爆前身的新锐高速侦察机二式舰侦,和准备配上占领后的中途岛基地的三架零式战斗机。

由于密码遭美国破译,所以美国集中了全部的力量朝着苍龙号所在的南云机动部队发动猛烈的攻势。当日上午10时25分,就当舰队数度击退来袭鱼雷机,准备好迎风放出战机时,美军俯冲轰炸机突然从空中窜下,在短短几分钟间,三枚直击弹命中苍龙号飞行甲板上面,并平均的落在三座升架机前,爆炸连续引爆了停在甲板上正等待起飞的战机和堆积在甲板上的炸弹鱼雷,全舰陷入一片大火,10时40分,苍龙号的主机就停止了动作。

7时13分,焚烧了八小时半的苍龙号沉没,定员1103名中有718名战死。

被炸弹命中后的“飞龙”号,前甲板被炸开了,已经失去动力飞龙号

飞龙号是苍龙级的2号舰,于1936年7月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动工,1937年11月下水,1939年7月完工。测试排水量20165吨、航速34.6节、续航力7670海里(18节以下),可搭载飞机72架、官兵1101人。

飞龙号服役后一直随苍龙号同进退。在中途岛战役期同,该舰在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横遭惨祸时躲过一劫,随后在第2航空战队指挥官山口闻多少将的指挥下,出动舰载机对美国航母约克城号实施了连续两次的攻击,使其受到重创。

不料在苍龙号遭袭6小时后,美机再度光临飞龙号上空。该舰被4枚炸弹命中舰桥右侧前方的飞行甲板,前段升降机整个被炸飞到舰桥上井引发火灾。6月6日夜零时15分宣布弃船,包括山口闻多在内的416名官兵丧生。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本驱逐舰卷云号奉命向飞龙号旋射2枚鱼雷离去后,被困在飞龙号舱底轮机室的70名日本水兵竟从鱼雷命中爆炸后的缺口处奇迹股地逃生,在海上漂泊15

天后有34人被美舰营救。

二战日本翔鹤号航空母舰

翔鹤号

“翔鹤”级航空母舰包括“翔鹤”号和“瑞鹤”号。瑞鹤号(Zuikaku)和翔鹤号(Shokaku)属同一级航空母舰,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

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两舰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一同作战,所以两舰命运也很类似。

两舰测试排水量29800吨,可搭载飞机84架、官兵1660人。这两艘航母均属于第1航空舰队的第5航空战队,它们服役于日本海军的鼎盛时期,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东南亚和印度洋方向的作战。

翔鹤是太平洋开战之初日本海军使用的最好的航空母舰。翔鹤号于1937年12月开始建造,1941年8月服役,与瑞鹤号共同编为第五航空战队。

1941年12月,第五航空战队与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第二航空战队(飞龙号和苍龙号)航空战队共6艘航母参与珍珠港行动,这也是第五航空战队的首次任务。由于第五航空战队的飞行员训练程度不如第一、二航空战队,所以从翔鹤号和瑞鹤号上起飞的飞机多数用来袭击机场和制空。

随后,1942年1月,南云中将带领第一航空战队与第五航空战队参与东南亚外围诸要地的攻击,其中包括1月20-23日,空袭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的拉包尔基地。而后南云舰队向西横扫了南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整个海域。包括,2月19日空袭澳大利亚达尔文港、3月3协助战领荷属东印度,空袭了爪哇南岸芝拉扎港。

1942年4月,第一、五航空战队与第二航空战队汇合转战对印度洋,除加贺号外的其它袭击珍珠港的5艘航母均在其中。4月5日,战队空袭了锡兰湾英太平洋舰队的科伦坡和亭可里兰基地,击沉了英军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康沃尔号和航母竞技神号。

从印度洋返航途中,第五航空战队受命支援莫尔兹比港的登陆。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海战中,第五航空战队击沉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号。对垒中翔鹤号也中了三颗炸弹严重受损,瑞鹤号虽没有受损但严重减员,所以两舰都没有参加19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后,翔鹤号和瑞鹤号就成了联合舰队的顶梁柱,并改称第一航空战队。1942年8月在瓜岛争夺战中,在东所罗门海,翔鹤号和瑞鹤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进入1943年,太平洋战争的天平已完全逆转。联合舰队的翔鹤号和瑞鹤号仍然在苦苦支撑,两舰屡屡受创,但还劫数未到。1944年6月,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翔鹤号被美潜艇青花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随后燃油爆炸,沉没。

最大排水量 33,200吨

飞行甲板 847'x97'

最大航速 34节

主炮 5英寸×16

防空火炮 25mm×45,13.2mm×22

标准舰载机零战21架,99舰爆30架,97舰攻30架(1941)

标准舰员 1690人

莱特湾海战中美军攻击日本瑞鹤号航母

瑞鹤号

瑞鹤号和翔鹤号属同一级航空母舰,瑞鹤号于1938年5月开始建造,1941年9月服役。这是日本海军不受任何限制精心设计的大型航母。

其标准排水量为25675吨,航速34节,18节时续航力9700海里,可载机84架,有3部飞机升降机。由于日本海军舰载机重量较轻,所以舰上没有装备弹射器,在飞行甲板上装有11根拦阻索。

由于瑞鹤号加装了坚固的防护装甲,生命力大为增强,岛式上层建筑设在右舷,其上装备了双联127mm高炮8座、三联25mm高炮12座。

瑞鹤服役后一直与姐妹舰翔鹤号一起行动,参与了空袭珍珠港、腊包尔、达尔文等战斗。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瑞鹤与翔鹤联手击沉了美航母列克星顿号、重创约克城

号。对垒中翔鹤号严重受损,瑞鹤号安然无恙,但由于飞行员和飞机损失严重,只得返回日本进行整补,所以没有参加42年6月的中途战役。

中途岛海战后,瑞鹤号编入第一航空战队。在1942年8月的瓜岛争夺战中,瑞鹤号在东所罗门海击伤美航母企业号,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海战中,又击沉美航母大黄蜂号。

1944年6月,瑞鹤号在马里亚那海空战中遭受严重损失,几乎耗光了舰载机和飞行员。但此时的日本已经无法为其补充新飞机和人员了。由于没有了舰载机,瑞鹤也失去了它的作战价值,因此在随后进行的莱特湾海战中,瑞鹤被编入小泽中将的诱敌舰队。

1944年10月25日,瑞鹤号被美国舰载机炸沉在恩加诺角海域。

标准排水量25675吨

武备97式攻击机32架(含预备机5架)双联127毫米平高炮8座,三联25毫米炮12座

总长257.5米

宽26米

型深23米

动力蒸汽轮机4台,主锅炉8座,160000马力,4桨(300转/分)

吃水8.87米

飞行甲板长242.2米,宽29米

航速34节

载机零式战斗机20架(含预备机2架)

续航力9700海里/18节99式轰炸机32架(含预备机5架)

舰员1660名

“大凤”号航母

“大凤”号

“大凤”号航母是作为日本二战主力翔鹤级航母的后续舰型设计的,于1941年7月在川崎神户造船厂开工,此时距离太平洋战争爆发仅5个月。原计划在1944年6月竣工,但是中途岛海战后前线战况日趋恶化,特别是航母的损失很大,为了及早服役,补充战损,“大凤”号通过简化工程加快进度,于1943年4月7日下水,并在1944年2月初进行最后舾装,3月加入日本海军。

无论是来自民间的造船工人,还是日本海军官员,都对“大凤”号充满信心。当时甚至有人在机库后壁上用墨手书“天下第一舰”。其技术数据如下:标准排水量29300吨,公试排水量32400吨,满载排水量37268吨,全长260.6米,宽27.7米,吃水9.67米,航速33.3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1751名,装备100毫米高射炮12门、25毫米机关炮51门,载机数量61架。装甲系统采用局部重点防护,在机库、舰桥和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铺设了层层厚重的装甲。

可以说,这艘精锐航母一改日本航母的传统设计风格,采取多种创新设计,集技术精华于一身,强化装甲防御能力。因此,日本海军狂妄地称其为“不沉之航母”。

1944年6月,“大凤”号服役3个月左右,美军在塞班岛登陆,日本派遣以“大凤”号为首的9艘航空母舰等50艘舰艇组成第1机动舰队,驶往菲律宾。6月19日上午,在收到美军舰队位置的报告后,“大凤”号上前后起飞了16架零战、17架彗星和9架天山,与翔鹤、瑞鹤上起飞的舰载机会和,组成日军最大的一个攻击群向东方杀去。

与此同时,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ALBACORE, SS-218)以大凤号为目标,发射了6枚鱼雷。其中,前五枚鱼雷都未射中,只有第六枚鱼雷击中了“大凤”号前部升降机附近右舷舰体。

本来,这枚鱼雷并未对“大凤”号造成重大伤害,军舰航行如常,仅航速减少1节,只是前部升降机受到冲击停在中途,导致舰载机无法起飞,于是舰员们急忙用各种材料填补升降机口,以恢复起降能力。

然而,前部油舱被震裂,挥发的油气溢出并在机库内聚集,舰上人员发现后采取了强制通风措施,不断有人因吸入有毒蒸汽而晕倒。当时最有效的办法是拆除前部升降机口的堵塞物,使前后升降机口之间实现自然通风,但是为了不妨碍舰载机的出击,没有采取这一措施。

下午14时32分,油气遇明火爆燃,引发全舰大爆炸,厚重的飞行甲板也隆起变形,火焰冲天,声闻数十里。16时舰长菊池大佐下令弃舰,16时28分,“大凤”带着1650名官兵一起沉入大海。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建造的最现代化的航母,就这样永远沉没了

二战日本信浓号航空母舰

信浓号

“信浓”号原本是二战日本海军“大和”级战列舰的第三号舰,在中途岛海战后的航母增势计划中被列为航母改造舰。

“信浓”号继承了“大凤”号重装甲航母的设计风格,进一步强化防御措施,从理论上讲是一座最坚固的海上堡垒。但是,在紧张的战时改造中,为了缩短工期,工程尽量从简,建造质量堪忧,存在诸多隐患,在竣工时省略了部分气密试验匆忙入役。

1944年11月19日,“信浓”号竣工,服役时的性能数据为:标准排水量62000吨,公试排水量68060吨,满载排水量71890吨,全长266米,宽36.3米,吃水10.31米,航速27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舰员编制2515人。直到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服役前,它一直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航空母舰。

1944年11月,美军B-29轰炸机飞临东京上空,日军判断美军很有可能将横须贺海军工厂列为空袭目标。当时“信浓”号武器不全,又无飞机,形同一具大而无当的铁躯壳,让其留在东京湾内只能是B-29的靶子,因此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副武海军大将电令“信浓”号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向濑户内海西部回航”,意在让“信浓”号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内海,同时前往吴港完成最后的工程。

11月28日下午13时30分,“信浓”号搭载大部分舰员和少量工人离开母港横须贺,开始处女航。20时许,正在自由游弋、意图营救落水B-29飞行员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发现了“信浓”号航母,并开始追击。29日凌晨3时许,射水鱼抓住良机,在1280米的距离上顺次发射了6枚MK14-3A鱼雷,航速46节,定深3米,一分钟不到,第一枚鱼雷就击中了“信浓”号右舷舰尾,随后又有三枚中的。

军舰已经发生右倾,而自信满满的阿部俊雄认为几条鱼雷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信浓”,在纠正倾斜后下令继续以18节的速度前进。然而,军舰很快再度右倾,并且越来越大。到早上6时许,舰员们惊讶地发现“信浓”号动力全失,右倾达20度,在海浪的推动下随波逐流。到上午9时35分,右倾已达35度,阿部俊雄认为回天乏力,下令弃舰,包括阿部舰长在内的1435人与舰同沉。

二战日本海军飞鹰号航空母舰

飞鹰号

飞鹰号由‘出云丸号’客轮改造成的航舰之一,出云丸号建造完成时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豪华客轮,但在完成了上段甲板的出云丸号却在昭和15年10月,由军方征收并且改造成航舰,“出云丸号”(飞鹰号)比姊妹舰“橿原丸号”(隼鹰号)更早以客轮身分下水,但却比“隼鹰号”(原橿原丸号)更晚完工成为航舰,本舰编第1001号舰。

飞鹰号完工后于昭和17年(1942年)七月装上了二号一型雷达,而因为本舰是以商船改造而来的改造航舰,因而在航速及装甲等部分无法与正规军舰相比,服役后曾在太平洋海战中发生机轮故障,不得不退出战斗。

1944年6月20日,在马里亚纳海战中,“飞鹰”号在舰载机倾巢而出后,被美军舰载机趁虚而人命中1条鱼雷,鱼雷爆炸后破坏了航空燃料库,挥发后的油气弥漫在舰艇内部。2个小时后油气被引爆,随后产生了场无法控制的大火,强烈的爆炸使舰上官兵误认为该舰又被一条鱼雷击中。“飞鹰”号在爆炸后不久便倾覆沉没。

二战期间的日本战争宣传

最近读了《思想战—日本的帝国宣传》(The Thought War–Japanese Imperial Propaganda, 2006,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很有感触。作者巴拉克·库什纳(Barak Kushner)展示了二战期间及战后初期日本宣传的全貌。 帝国宣传 从1931到1945年,日本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可是日本国内却没有人叛逃,多数民众支持政府的战争政策。日本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有效的宣传。 作者认为,日本的战争宣传是“成功的失败”,不但维持了15年的战争,而且使民众接受失败,积极参与战后重建。 日本战争宣传的主要目标是国外和国内战线的统一,促使民众支持战争政策。1933年日本提出的口号是“解放亚洲”。 作者认为,日本战争宣传的核心不是天皇,而是所谓“现代化使命”—建设现代化的日本,把文化和进步带给亚洲,让日本成为亚洲的领袖和中心,成为进步、科学、文明的先驱,成为亚洲其它国家模仿的对象。 事实上,日本的帝国宣传早在1890年就开始了,二战期间的战争宣传只不过是帝国宣传的延续。 多元化的宣传活动 日本和二战期间的德国不同,它并没有单一的宣传机构,而是依靠政府和民间、军队和民间的合作,注重激发群众的 自发性。 战后,远东国际法庭只惩罚了几个军头,没有追究宣传人员的责任。 日本的战争宣传注重官民合作。政府和军方制定宣传目标和纲领,广告公司承包具体的宣传任务,娱乐公司也支持战争政策,组织演出,以动员民众,提升军队士气。

不少西方人认为,日本政府和军方压制民众,剥夺民众的自由,他们却忽略了日本民众对战争的主动支持。战时,日本的青年团体、儿童团体回收废品,支持战争;军人家属收集唱片、书籍,寄往前线慰劳军人;居民协会、村民协会动员本地居民支持战争;民众积极参与舞蹈比赛、歌咏比赛。 很多民众喜欢到火车站欢送日军。某小镇民众没有得到通知,错过了送别仪式,就写信给警察局表示不满。 1937年10月,有个年轻女性写信给《闪光旅》杂志,她说: 看到火车上的日本军人,我感到,这些日本男人变成了神。这是一个光荣的时刻,我觉得,我似乎和他们在一起,身体闪闪发光,坚定的穿过中国大地。 旅游与宣传 日本认为,日本应该与亚洲其它国家不同,必须摆脱肮脏停滞、破旧不堪的落后形象。 日本注重旅游的宣传作用。政府改造了城市的厕所,以吸引国外游客。日本企图让游客相信日本是个热爱和平的伟大国家。 日本邀请美国的杂志编辑到日本旅游,以影响杂志的报道倾向,改变日本形象。 日本还雇佣美国写手,为日本说话。例如,美国记者弗里德里克·威廉斯(Frederick Williams)写了《中国新闻的背后》(Behind the News in China),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还指控在华传教士捏造报道。后来,邻居发现他常常去银行存钱,就报告了警方。 1942年6月1日,威廉斯遭到审判,被判有罪。 日本鼓吹,“新京”(中国长春)将会成为乌托邦式的城市。日本还鼓吹,子弹头火车将要连接日本、朝鲜和沈阳、长春,当然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奥运狂热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飞机

日本和中国二战时使用的一些飞机 飞机资料(95式战斗机1型 [Ki10-1] ) 翼面积:20.00m2 自重:1,300kg 最大重量:1,650kg 最大航速:400km/h(高度3,000m 续航距离:1,100km 上升限度:10,000m 螺旋桨:3 叶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720马力川崎95式800马力液冷12缸发动机×1 乘员:1名 武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588架 主要型号 Ki10:原型机,共制造4架 1型(Ki10-1):原型机修改后的最初量产型 1型改甲(Ki10-改甲):主翼重新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改进的试验机1型改乙(Ki10-改乙):有封闭座舱,安装HA9乙-2发动机 2型(Ki10-2):改良型,主翼面积加大,格斗能力提升型 【【2】】 飞机资料(97式司令部侦察机1型 [Ki15-1] ) 翼面积:20.36m2 自重:1,399kg 最大重量:2,033kg 最大航速:500km/h 续航距离:2,400km 上升限度:11,400m 螺旋桨:2 叶定速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550马力中岛94式(HA-8)星型风冷9缸发动机×1 乘员:2名 武装:7.7mm机枪×1 总生产数:437架 主要型号 1型(Ki15-1):安装中岛94式(标称550hp)发动机的初期型 2型(Ki15-2):安装中岛99式(标称900hp)发动机的改良型

3型(Ki15-3):安装HA102(1050hp)发动机的性能提高型,只有试制机【【3】】 飞机资料(试作战斗机 [Ki18] ) 翼面积:17.80m2 自重:1,110kg 最大重量:1,422kg 最大航速:444km/h 续航距离:不明 上升限度:不明 螺旋桨:2 叶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600马力中岛(寿)5型风冷9缸星型发动机×1 乘员:1名 武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1架 主要型号 Ki18:96舰战的陆军型只有1架试制机 【【4】】 翼面积:294.00m2 (试作战斗机 [Ki18] 自重:14,912kg 最大重量:25,488kg最大航速:200km/h 续航距离:2,500km上升限度:2,050 螺旋桨:4叶定距螺旋桨 发动机:800马力德制液冷12缸V型发动机×4 乘员:10名 武装:20mm机炮×1,7.7mm机枪×8 航空炸弹5000kg 总生产数:6架 主要型号 Ki20:唯一生产型号,从未实战使用过 【5】 飞机资料(97式重爆击机1型乙 [Ki21-1乙] ) 翼面积:69.60m2 自重:4,691kg 最大重量:7,492kg 最大航速:432km/h(高度4,000m) 续航距离:2,500km 上升限度:8,600m

二战日本军装

二战时期日本军服大全 2008-12-22 16:16 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东北 左为日本陆军少校,穿的是风衣。 中为日本关东军“抗联讨伐队”的下士,头戴棉帽。右为日本关东军二等兵,身穿防雪衣。

1932年进攻中国山海关关内 左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上校 中为日本陆军关东军中将 右为日本关东军铁道卫戍一等兵,手持“十一式”(歪把子)轻机枪。

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本关东军 左为日本陆军防化兵,手戴防化手套,左手拧着一件防化服。 中为日军上尉战车长,头戴皮制防撞帽,军衔表示在胸口。 右为日本陆军军事工程局少将局长,其领章为为工程兵的褐色领章。

入侵中国东部,凇沪会战中。 左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二等兵。 中为日本陆军中国派遣军军曹,头系日本国旗的带子,手中在摇着一面带红穗边的太阳旗。看来,是著名的第5师团。 右为日本海军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列兵,日本第三舰队在二战期间主要承担对中国沿海和江河的占领,是当是中华民国海军的对手,1931年1·28上海抗战中就是由盘距在上海的日本第三舰队的海军陆战队挑起的。

1938年入侵中国南部(湖北西,云南北) 左为日本陆军炮兵少校,其领章为黄色。 中为日本陆军步兵中校,其军衔表现在领章上,兵种设在胸口上的倒山字型胸章,红色为步兵。 右为日本陆军上校,头戴类似二战时泰国军队的头盔,军服为田野绿,能更好适应中国南方的环境色。

1945年,在中国中原战场(河南,安徽,江西全境)。 左为日本陆军上校,手拿微型军用地图,绣口一道绿杠,三颗黄星。 中为日本陆军少将,绣口三道绿杠,一颗黄星。 右为日本陆军一等兵,头戴镶有黄色五角星的“90式”钢盔,手持一挺“99式”轻机枪。

石油与二战中的日本

[收稿日期]1999-11-09 [作者简介]解晓燕(1964-),女,石油大学(华东)社科系副教授。 2000年8月第16卷 第4期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Edition of S ocial Science ) Aug.2000Vol.16 No.4 石油与二战中的日本 解晓燕 (石油大学(华东)社科系,山东东营257061) [摘 要] 现代化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是勿庸置疑的。日本作为二战中的主要元凶,是世 界上典型的贫油国,其发动太平洋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获得石油资源;美国对日石油政 策的改变不但没有遏制住日本战争的步伐,反而成为进一步扩大战争的动因,然而现代化战争 无法摆脱的石油因素是日本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石油;二战中的日本;太平洋战争 [中图分类号]E0-0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0)04-0034-(03) 机械化战争又称现代化战争,发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械化程度已有了极大的提高,欧、亚、非三大战场上都展开了大规模的机械化战争。机械化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是勿庸置疑的。石油保障程度如何,不仅影响军队机动性和战斗力,而且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日本,作为二战中的主要元凶,是世界上典型的贫油国,其本土石油蕴藏量和开采量极少,那么石油因素在日本的对外政策及对外战争的决策中占有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是如何影响其战争进程乃至战争后果的?笔者感到如不对二战中日本的石油因素进行广泛的研究,有一些问题似乎总会有些迷惑不解,一些解释或不充分、或不能令人信服。下面笔者就从一个新角度新视野来谈谈二战中的日本。 一、石油是使日本疯狂,不惜冒险一搏的动机之一 近代日本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其侵略的本性及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政策,是爆发日本对外战争的最终根源,在这里不多加评述。1929~1933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给日本带来了较其他国家更为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更加强烈感到缺乏资源和受制于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的危险。军方认为这是西方大国故意约束日本,使之沦为二流国家的阴谋,当时在国内民众甚至学童中都受到如此宣传的煽动,都认为美英中荷即被称为“ABCD ”的四国如何合谋断绝和扼杀日本帝国。日本的军方蠢蠢欲动以扩张为使命,企图以战争摆脱危机,他们最大的荣耀莫过于在战场上为天皇而死。但通过对一战中德国的研究,认为德国经济不堪一击,缺乏原料,不能抵御协约国的海上封锁是德国失败的关键原因,因而他们抑郁的认识到,日本的条件还远远不如德国,面临的问题比德国更突出。虽然石油在它全部的能源消耗中仅占7%,但却极具战略意义,石油主要用于军方和海上运输。30年代末,日本80%的石油从美国进口,10%来自于荷属东印度群岛。这种能源消耗模式困扰着政府及军方。 日本在30年代占领中国东北,为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加紧建设煤炼油工厂、页岩油工厂、国内大搞人造石油,基本能做到以战养战,加之与英美关系尚好,维持战争的石油还能及时补给到,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日本海军的“南进论”一直不能占上风。因为南进意味着作战 4 3

日本在二战中的N个战略失误

日本在二战中的N个战略失误 总的来说日本这个民族在二战中表现出来的完全是暴发户式的狂忘、无知和浅薄,突然的富强使这些小国岛民爆发了与自身实力完全不相适应的狂妄心态,其田中奏折是其集中体现,失败因此是必然的。他们的家底真的很薄,他们的欲望真的太大。 一、视中国军队如草芥,一味蛮干,挑起芦沟桥事变,终至全面爆发中日战争,把日本拖进了一场并没有准备好战争中。 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军方如果以保有即得的成果为目标,潜心经营东北,不再继续向察哈尔、热河、河北鲸吞蚕食,是可以维持现状的。无奈,初期的大胜使那些狂妄的中级军官视中国军队如草芥。但他们所处地位,又使他们不能全面了解自身的实力,同时那些所谓的中国通对中国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历史传统也一知半解,看不到中国人抵御外侮的决心,一味蛮干,挑起芦沟桥事变,终至全面爆发中日战争,把日本拖进了一场并没有准备好战争中。 二、没有通盘的战略计划,走一步看一步,逐次添兵,深陷中国不能自拔。 战争开始后,日军完全没有统一的战略进攻计划,被中国军队牵着鼻子走,重兵投入水网密布的长江下游水网地区,溯长江仰攻,虽然给予中国军队重大杀伤,连陷上海、南京、武汉等中国最大的城市,但却没有达到迫使中国投降的目的,使日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若当时在战争一爆发即实行战争总动员,经济全面转入战争经济,动员二百五十万军队,除五十万驻守各地及本土外,以二百万军队投入中国战场。以一百万军队从东北南下或在沿海登陆保持对中国东南地区的压力,以主力百万大军投入中国西部,由察哈尔入陕西,越秦岭入四川,扑灭中国持久抗战的总基地,然后顺长江而下,与溯江而上的军队合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即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又失去了战略大后方人力、军火支援,以国民党军队表现出来的战争力总溃败只是时间问题,全部占领中国领土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即便这样也不意味着它小小的日本能够灭亡中国最后蠃得战争。 在日本军方看来,中国是一栋风雨飘摇、四分五裂的破房子,用不着总动员,只用有限的力量就够了,照希特勒的话说“照门上踢一脚,整个房子就会塌”。但事实上,中国已经觉醒! 三、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再次失去了结束中日战争的机会。 当日军攻陷武汉后,国民党中速败论占了上风,国民党政府有与日本签订城下之盟的可能,但是日本军队坚持吃下去的决不吐来的狭隘立场,终使秘密谈判以失败收场,国民党政府的投降计划迄未实现。在这事件中日本领导者所表现出来的目光短浅令人吃惊。 四、七十万关东军陈兵中国东北,屡次撩拨老毛子的熊腚,让老毛子的大熊爪子一而再地痛扁。这些矮东瓜,真不知怎么想的,真是白痴到了顶点。好象那个大白天到人家铺子里拿钱的蠢贼,只看见钱别的什么也没有看见。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历程GDP

1955-2010年日本GDP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日本统计局 年份名义GDP(亿日 元)名义增长 (%) 实际增长 (%) 名义GDP (亿美元) 年平均汇率(美 元兑日元) 1955 83,695.0 232.49 360 1956 94,222.0 12.6 7.5 261.73 360 1957 108,583.0 15.2 7.8 301.62 360 1958 115,383.0 6.3 6.2 320.51 360 1959 131,903.0 14.3 9.4 366.40 360 1960 160,097.0 21.4 13.1 444.71 360 1961 193,365.0 20.8 11.9 537.13 360 1962 219,427.0 13.5 8.6 609.52 360 1963 251,132.0 14.4 8.8 697.59 360 1964 295,413.0 17.6 11.2 820.59 360 1965 328,660.0 11.3 5.7 912.94 360 1966 381,700.0 16.1 10.2 1060.28 360 1967 447,305.0 17.2 11.1 1242.51 360 1968 529,749.0 18.4 11.9 1471.53 360 1969 622,289.0 17.5 12 1728.58 360 1970 733,449.0 17.9 10.3 2037.36 360 1971 807,013.0 10 4.4 2241.70 360 1972 923,944.0 14.5 8.4 2999.82 308 1973 1,124,981.0 21.8 8 4150.15 271.07 1974 1,342,438.0 19.3 -1.2 4591.89 292.35 1975 1,483,271.0 10.5 3.1 4989.81 297.26 1976 1,665,733.0 12.3 4 5622.73 296.25 1977 1,856,220.0 11.4 4.4 6953.96 266.93 1978 2,044,041.0 10.1 5.3 9833.27 207.87 1979 2,215,466.0 8.4 5.5 10007.53 221.38 1980 2,401,759.0 8.4 2.8 10592.57 226.74 1981 2,579,629.0 7.4 3.2 11696.88 220.54 1982 2,706,007.0 4.9 3.1 10864.01 249.08 1983 2,817,671.0 4.1 2.3 11863.38 237.51 1984 3,005,430.0 6.7 3.9 12653.38 237.52 1985 3,204,187.0 6.6 4.4 13432.49 238.54 1986 3,354,572.0 4.7 2.9 19906.08 168.52 1987 3,497,596.0 4.3 4.2 24181.39 144.64 1988 3,739,732.0 6.9 6.2 29182.46 128.15 1989 3,999,983.0 7 4.8 28993.79 137.96 1990 4,300,398.0 7.5 5.1 29700.93 144.79 1991 4,582,991.0 6.6 3.8 34021.16 134.71 1992 4,710,207.0 2.8 1 37190.74 126.65 1993 4,753,811.0 0.9 0.3 42750.10 111.2 1994 4,884,500.0 2.3 0.6 47788.87 102.21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但是二战日本输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由告诉大家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一起看看中国的强大之处!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

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 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所以说,要发动灭国战争,不一定要经济实力强大。不然最富有的大宋,怎么会被穷的叮当响的蒙古人灭掉?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兵。 可是,在我们看来应该被痛恨的,双手沾满被征服国家人民献血的侵略者,怎么才能在被占领国家或地区征到兵,并且心甘情愿的为他卖命呢? 一个最简单也是亘古不变的法子,给钱!

从文化的视角来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从文化的视角来了解二战时期的日本 提到日本二字,许多国民潜意识里想到的首先就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敌人,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它恨之入骨,当前的中日关系也没有较大的改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的领导人对历史的篡改和侵华史实的诋毁,再看德国的态度,二战纪念日上,总理亲自下跪,这对于我们东方人来说是何等的佩服,其实,我们在对待一些事物,往往没有在更深一层的角度来审视它。下面我就来谈谈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国民对日本民族的态度。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国——中国。我们的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一种优越的自豪感,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东面有广阔的海洋,西边有世界屋脊,这样的安逸环境使得我们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余年,古代先哲们的思想也能长期流传下来。东方人与西方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我们更注重于一种事物的内部研究,而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以至于现在我们的教科书上也展现的是二元论,对与错。尤其像数学,答案只有一个,不是对就是错,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科学观点。 我们的先哲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过三元论,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因此我们有了中庸之道,折中的思想,近代的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波尔后来也提出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文化背景差异甚大,我们富有感性思维,而西方则偏重于理性思维,说这些话

其实是想说明日本民族和我们汉民族在文化的背景状况下是十分相似的。因此,面对日本民族,我们更要认清自己,当然,这不是说明我们不敢面对历史,相反,正是因为要以史为鉴,我们才应该更深一层次地了解日本。 这一点,美国人在二战中运用的很成功。 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纳粹党,有着深重的种族观,认为他们是高等民族,而犹太人却是低等民族,还妄想称霸世界,因此发动了世界大战。不过德国人的民族特性中的严谨却是另各名族钦佩,因此,美国在对德国的战争中,一直攻打到德国的首都柏林,只有从根本上挫灭他们的气势,才会取得永久的胜利。与之相比较而言,日本民族的特性与德国大相径庭。所以美国的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写成了《菊与刀》,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恬淡静美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凶狠决绝的“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人神共愤的罪行,烧杀淫略,无恶不作,屠杀无辜平民,甚至连孕妇和老太太,小孩都不放过,这种变态的行为,使得国人恨不得能将其薄皮抽筋,千刀万剐,因为连德国法西斯也不会做出这种兽性的事。

二战时期日本航母一览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之一,也是美日大规模舰船集结竞技的地方。在这里,航母战斗力的强弱成为了海战胜败的关键。从日本海军以6艘航母为主力偷袭珍珠港开始,历经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争夺战、马里亚纳海战,到莱特湾海战期间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的有效战斗力被完全摧毁为止,几乎每次海战都有航母出现。 在此,本文详细盘点了日本二战期间使用的航母,他们大致可分为舰队航空母舰、轻型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三种。 二战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 凤翔号 凤翔级是世界上第一级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舰艇,只有1艘凤翔号。 自航母诞生以来,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20年,日本海军在浅野造船厂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12月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以区别于第一代“平原型”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 凤翔号是世界上第一艘专门作为航空母舰来建造的军舰,虽然开工比英美的航空母舰晚,下水却早几个月,因此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的桂冠就带了它的头上。二十年代时,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战术和甲板飞行训练积累了经验。 “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于1924年又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1934年时本舰已经成为二流战舰,1935年9月26日在海军演习中遭遇飓风,前甲板被压坏。 太平洋战争前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延长了飞行甲板以搭载新式战斗机。中途岛海战时作为山本的主力舰队中一员参战。1943年再次延长了飞行甲板,但这次弄得太离谱以至于无

日本14部二战经典影片

NO1:《做人的条件》(《人间的条件》;黑白片;日本):影片很长,包括第 1部《纯爱篇》(104分钟)、第2部《激怒篇》(101分钟)、第3部《战云 篇》(105分钟)、第4 部《望乡篇》(75分钟)、第5部《死的脱出篇》(85 分钟)、第6 部《旷野的彷徨篇》(104分钟)。转一下网友的影评:“在日本 电影史上,称此作品为反战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影片含义深刻,反映了二战时期的日本人的沉重的心情,与他们的“良心”形成了种种大问号???讲述了那个 时代日本人的理想和过失,梦想与幻灭,被迫与真心的集为一身,尽可能的像个人样活下去的复杂心理。这些被迫作为军国主义的走狗,时而反抗,时而伸张人道主义,因此立场异常痛苦。与时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并获1959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五名及第十名。” NO2:《望乡》(日本):《望乡》的故事并不发生在二战期间,它是二战的前奏曲,改编自真人真事。影片公映后在日本反响平平,在中国则引起轰动,巴金等人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品没有像其他日本影片那样强调日本民众是战争的受害者,真正的受害者只有年老孤独的阿崎婆,而加害者不仅仅是日本政府,也有日本民众。影片通过“南洋姐”阿崎的故事,对日本社会的冷漠无情进行了批判,还借剧中的某些角色之口讽刺了日军的侵略行为。据导演所说,“南洋姐”们是日本侵略者的“索引”,她们所到之处,就是日军后来侵略过的地方!确实,在影片的最后,作家三谷圭子来到了当年“南洋姐”们的坟地前,发现这里已经破旧不堪,盟军轰炸当地的时候,日军也屠杀了当地人。此时最令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南洋姐”们的墓碑,全部背对着日本,, NO3:《虎!虎!虎!》(《偷袭珍珠港》;美国、日本):与前几年的那部《珍珠港》是改编自同一部小说,两部影片的区别在于,《虎》截取了当中的军事线,《珍》截取了当中的爱情线。《虎》以相当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历史事件,既非为日军“招魂”,也非为美军辩护,而是就事论事、冷眼旁观,镜头不断地在日军和美军之间来回切换。影片高度追求对历史的还原,以致于在人物塑造上显得苍白,叙事严谨、详实,扣除掉一些场面上的BUG,这部影片几乎可以当历史片来看待了。 NO4:《再见萤火虫》(《萤火虫之墓》;动画片;日本):虽然这是一部“喊冤片”,但还是称得上经典,故事剧情骗走了不少中国人的眼泪,以致于当初我写文章批判本片时竟被千夫所指,其中有一个女网友还斥责我说:“难道感动也要分国界吗?批判日本人,你还不够格!”,对此,我只能无语。高畑勋导演的作品我一直很喜欢,因为富有思考性,但本片传达的内容我实在无法苟同,相比之下宫崎骏倒是曾画过短篇漫画《中国的天空》歌颂抗战时的中国空军。像本片这类强调“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的作品在日本多的是,看一部就够了,否则总有一天你同情日本民众会远远大于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注:本片的导演是高畑勋,不是宫崎骏) NO5:《人证》(《人性的证明》、《人间的证明》;日本):《望乡》是二战的前奏曲,《人证》则是二战的后遗证。战后不少日本女性为了过上优越的生活,主动与美军士兵发生了关系。本片的不少演员都有过和故事相似的经历,尤其是乔尼的扮演者,他正是《草帽歌》的主唱,作为日本女性与黑人生下的孩子,他

美国二战时如何对日本作战

美国二战时如何对日本作战? 美国对日本定位很准:一个岛国,一个资源短缺的岛国。 1 因此,在整个二战中,美国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 随着日本与德国的走近,1939年7月26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赫尔向日本驻美大使堀内提出通告:美国以6个月为期,将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即“禁运”,当时,日本战略物资9成以上来自于与美国的贸易。 随着日、德、意轴心国的形成和日本“南进”准备工作的开始,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力排众议,促成国会通过扩充军备案,一是拨出巨款,快速地成立了一支两大洋(大西洋、太平洋)海军;二是要求自1940年5月16日起实现飞机(战机)年产量达到5万架目标;三是提出增加陆军兵力计划,确定到1941年7月、1942年2月、1943年4月,分别扩大到100万、200万、400万。 至1945年,美国武装力量达到1200万人、拥有近20万架作战飞机、海军舰艇吨位达到380万吨。由此,美国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军事强国。 2 饶是如此,美国当时因久未经战事,被充满“武士道献身精神”且“身经百战”的日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整个战争中,美军伤亡115万余人中,死亡士兵大多数出现在战争初期,就连麦克阿瑟也差点在菲律宾一个叫巴丹岛的地方被日军活捉。 在美军缓和劲来之后,美国针对日本这个岛国特点,依据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很快形成独特的作战特色,简而言之即“轰”、“围”、“堵”。

“轰”就是大轰炸,定期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就在1942年上半年美军被日军追着屁股打的时候,同年的4月20上午,16架美国B25轰炸机,从距日本海岸700公里的“大黄蜂”航空母舰上起飞,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第一次轰炸。美飞行员杜特立在他的航空日记上记录了当时轰炸情况:升到1200米的空中,转身西南方向飞去,向极易起火的地区投下炸弹,高射炮火非常猛烈,但只有一架飞机差点被击中;当第一批轰炸机掠过上空的时候,人们(日本居民)不约而同地向头顶望去,他们在挥手,以为是日本空军在做表演,但当有炸弹爆炸时,他们才知道这是真的轰炸。 自此揭开了长达三年有余的对日本本土的大轰炸。当时,为支援美国对日本本土大轰炸,中国在后方各地开始修建机场,最多达到100多个,仅成都一地就动员了50万农民为美军修机场。陈纳德一次驾机飞往成都,从机舱舷窗向下望,看到成千上万的中国老百姓像蚂蚁般在修建的机场上忙碌着,他曾在回忆录中感慨,“他们外表看起来很混乱,骨子里却有着计划,这是典型的中国建设方式。” 在战争后期,随着美军重新对马里亚纳群岛的占领,美军开始大规模地使用B-29型远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了空袭,仅1945年3月10日凌晨,美军就一次性地出去334架次美军B29轰炸机进入东京,将该市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夷为平地,一半房屋烧于一旦。 “围”就是大包围,围而不打。 这就是1942年12月由麦克阿瑟所提出的著名“蛙跳战术”。以攻打拉包尔岛为例,1943年12月9日,随着空军基地修建完工,当时炸拉包尔的飞机开始可以起降,但拉包尔无疑是孤岛一座,为此,麦克阿瑟并没有硬拼,他认为封锁的目的已经达成,拉包尔已经丧失了它作为日军军事基地的效能,于是,美军对拉包尔围而不打,开始了在太平洋上一步一步的“蛙跳”,利用空中优势,实施围而不打、露头就打的战术。后来美军之所以在塞班岛、硫黄岛上伤亡过大,是低估是日军坚固的地下工事和日军受“武士道精神”毒害之深。 硫黄岛是一个只有8公里长且折钵火山占大片面积的一个小岛,美军在登陆前利用轰炸机和舰炮进行饱和式的轰炸,3天时间里共消耗炮弹、炸弹24000余吨,硫黄岛平均每平方公里承受了1200吨,硫黄岛几乎完全被美军火力轰击的硝烟所湮没,然而,由于日军坚固的地下工事损失轻微,美军三个师的兵力有时一整天只能向前推进4米,无意中打成了一场消耗战。 在攻打塞班岛时,日军则完全是进行自杀性反击,此一战,包括偷袭珍珠港战役的指挥官南云忠一在内的26000余名日军全部战死,无一人生存。 “堵”就是大封锁,堵住日本海上交通线,使其进不去,也出不来。 美海军战史曾这样形容堵的作用,“通过这种布雷(封锁海上交通线)作战,使得日本周边的海上交通陷入了完全的麻痹状态,断绝了其原材料及粮食输入,将日本逼到了失败的境地;这场战争如果再延续一到两年,必将造成日本本土七千万人中的一成,也就是七百万人因饥饿而死。而且,这些从事布雷的飞机数量,不过是攻击日本总机数的百分之六而已。” 战争后期,随着日本南方海上通道被迫关闭,只剩下连接大连等华北港口和罗津等朝鲜半岛港口的海上交通线,为此,美军从1945年3月27日开始,出动了1150架次的B-29轰炸机,布设了超过12000枚的水雷,对日本战时经济进行了致命的打击;时,日本80%油料、88%铁矿、90%煤炭、20%粮食依赖进口。 至4月6日,日本便有超过8艘计500总吨级的船只触雷沉没,到5月2日则达到19艘沉没,39艘损伤,当时关门海峡每天的交通量由3月为40艘左右猛降至5月底的2到4艘;与此同时,至5月因水雷而沉没的商船则多达66艘,

日本二战时为什么没能占领中国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能占领全中国? 从清朝灭亡到二战爆发前,甚至到二战结束时,中国一直都是诸侯割据内战不断。北洋政权和国民党政权这两个形式上的中央政府,从没有在事实上统一过中国。 这一时期,一方面残酷的内战,让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军阀们为了应付战争不断加重税赋,竭泽而渔。当时中国工业非常落后,不但用于内战的各种武器弹药依赖进口,甚至连士兵戴的钢盔,国内都造不出来。 战争-征税-再战争,在这个恶性循环下,中国的经济越来越艰难,可军阀们不知悔悟,好象要不断施放这绚丽的火药焰火,直到耗尽最后的国力为止。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都痛恨战争渴望解救。 按常理,这时候强大的日本只要对国弊人疲的中国发动雷霆一击,占领全中国应该如探囊取物这样轻松。战前,中国日本德国三国军事精英们多次战棋推演,也都只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切顺利,中国三个月就会被灭亡。 可是,日本最后为什么没做到这一点呢?它究竟犯下了那些致命的错误?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研究下,历史上的元朝

清朝为什么能顺利占领全中国? 发动灭国战争,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发动人力资源,说白了就是征兵。而最高明最有效的征兵方式,就是把占领区的人口,直接征召成自己的部队。然后利用新部队,攻占新的占领区。从而征召到更多的部队,攻占更多的占领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蒙古人和清朝人,就很擅长在被占领地区征兵。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古总人口,大概就2百万左右,即使按照10:1的可怕征兵率,最多也就成兵20多万。这点数目可怜的军队,能守住自己辽阔的草原就阿弥陀佛了,哪够发动征服欧亚这样辽阔土地的侵略战争? 可是,成吉思汗的胸怀,象蒙古草原一样宽广。他善待被征服国家和地区的异族军队,建立起千万级别的远超蒙古总人口的大军,率领他们横扫世界,成为一代雄主。当年,蒙古进攻南宋的军队就有很多北方汉人。远征日本的庞大海军,就有很多南方宋人。 清朝也是如此,多尔衮带着区区几万清兵入关,凭什么能打下整个中国?有吴三桂等汉人率领的上百万汉人军队,为清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是一个最关键的原因。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一)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一) 二战日本作战飞机(一) 标签:战斗机公司发动机战机三菱2007-01-02 23:56 二战时期日本投入了200多个型号的飞机,可谓品种繁多,五光十色,其中很多型号都是经典之作,如果把所有型号的飞机都介绍一下,恐怕查资料都要查好几年,呵呵,过年无事,将原本在历史论坛发表过的日本海军与日本陆军作战飞机里的,没有说明只有照片的型号,补齐说明并补充了更多照片,转帖到航空论坛,欢迎网友前来一观,当然绝不会有200多个型号的说明,只介绍些经典或大量运用,或对战争对日本航空发展有一定影响的机种,其他的闲杂机或资料照片缺乏的就不介绍了,也欢迎有网友对本帖遗漏机给予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作战飞机

艦上戦闘機 三菱A5M 九六式艦上戦闘機 世界第一种性能超越陆基战机的舰载战机,很可能还是当时最强的战机,不过初期并没有多少人注意日本飞机的性能,所以96舰战的名气不大,该机1937年开始在中国战场投入实战,性能比中华民国空军当时任何一种型号的战机都好,不过初期数量不大以及国军飞行员的训练水平超过预料,加上96舰战虽然盘旋性能很好,但速度不是很快,国军利用96舰战这个缺点,采取高速战机与慢速双翼机搭配的战术对付96舰战,由慢速双翼机纠缠96舰战,由高速单翼机伺机偷袭对付96舰战,并且取得了一定效果,此外96舰战航程有限,并不能为日军执行远程轰炸任务的轰炸机进行全程护航,而且战区滞空时间有限,并不能与就近起飞的国军战机长时间格斗,所以96式舰战虽有整体性能优势,但也无法解决国军空军的战斗机力量的威胁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军海军航空兵多数战机其实依然是96舰战,96舰战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曾与美军英军各种战机交锋而且还略占优势,到1942年底则由性能更加优秀的0式舰上战斗机全部取代,退役的96舰战转为海军舰上战斗机训练机 飞机资料(96式4号舰上战斗机[ A5M4 ] ) 翼面积:17.80m2 自重:1,075kg 最大重量:1,707kg 最大航速:432km/h(高度3,160m) 续航距离:1,200km 上升限度:9,830m 螺旋桨:3叶定矩螺旋桨 发动机:标称610马力中岛[ 寿] 41型气冷9缸发动机×1 乘员:1名 武装:7.7mm机枪×2 总生产数:990架 主要型号 1号(A5M1):初期生产型,安装中岛[ 寿] 2型改1(标

二战真相 日本二战时血腥虐待战俘(组图)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二战真相日本二战时血腥虐待战俘(组图) 导语:二战时期,远东战场的战斗之残酷超出人们想象,英国历史学家迈克斯哈斯廷斯的新书《报复:为日本而战(1944-1945)》,披露了西方盟军在发 二战时期,远东战场的战斗之残酷超出人们想象,英国历史学家迈克斯·哈斯廷斯的新书《报复:为日本而战(1944-1945)》,披露了西方盟军在发现己方战俘如何遭日军虐待时,是何等的震惊…… 真相被掩盖至今 那是1945年1月,英国陆军第14师穿越缅甸边境向曼德勒方向推进。在一场大胜之后,他们发现了许多日军虐待战俘的证据:一些英军士兵被剥去靴子,用电线缠着倒挂在树上,酷殴至死。这更加激发了英军对日本兵的憎恨。而在英国国内,事实证明日军的虐囚暴行绝不仅限于战场上。那些侥幸逃脱魔掌的战俘,讲述了更多日军惨无人道的极端虐囚故事,而英国政客及官员们怕日本人会报复性地变本加厉折磨那些仍掌握在他们手中的数万名盟军战俘,因而并未将这些丑闻完全曝光。 在1942年著名的“巴丹半岛死亡行军”中,许多美军士兵被俘后即遭杀害,被击落的飞行员则惨遭斩首,美国政府拖了好几个月才将当时目击者的证词公布于众。盟国官方人士一直不愿承认形势之恶劣,直至1945年1月,一个所谓的外交事务委员会还得出结论说,只是在某些偏远地区出现了虐待战俘现象。 而就在数周之后,大批从缅甸和菲律宾释放的英国和澳大利亚战俘,用他们的自身经历反击了上述说法。当时参与释放的官员无不对战俘们所处的环境大感震惊:那里饥饿当道、疾病盛行,数万名战俘因过劳致死,或因轻微违规即被酷刑相加甚至砍头处死。当时关押在日军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