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血液实验实验报告

09 生物技术

摘要:血液在体内承担着物质运输、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制作血涂片用于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于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计算分别得到红细胞、白细胞数目。

关键字: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计数血涂片

第一章前言

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运输、缓冲、防御等功能。比较不同动物的血液组成和血细胞的差异,对了了解血液的功能以及不同动物体的特征有重要意义。

动物红细胞的形态、大小、数目与动物的进化和生态适应均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红细胞的数目越多,而体积越小,同时血细胞也高度分化;白细胞体积(除鱼类)比红细胞大,但比重却比红细胞小。白细胞按其组成又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白细胞数目波动较大。

通过观察不同脊椎动物的血涂片,并在镜下计数,即可初步观察到不同脊椎动物血细胞形态变化即数目变化。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1 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2.1.1 材料

鲤鱼、牛蛙、家鸽、家兔、小白鼠血液样品,洁净载玻片,毛吸管,瑞氏染液,蜡笔

2.1.2方法

取末血样少量置于玻片的一端,左手

持载玻片,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

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

散开,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30-45度平稳

地向前移动,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待干后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以防染液

溢出。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

氏染液2-3滴,使覆盖整个血膜。固定

0.5-1.0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

馏水。与染料混匀染色5-10分钟。当液

面浮现一层金黄色金属状物质,表示染液

起了作用。用蒸馏水冲去染液,待自然干燥

后,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红细胞

淡红色,无核的圆形细胞,因红细胞为双凹形,故边缘部分染色较深,中心较浅,直径7-8微米。

颗粒白细胞

嗜中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大于红细胞,细胞核被染成紫色分叶状,可分1-5叶。直径10-12微米。

嗜酸性颗粒白细胞:略大于嗜中性白细胞,细胞核染成紫色,通常为2叶,胞质充满嗜酸性大圆颗粒,被染成鲜红色。直径10-15微米。

嗜碱性颗粒白细胞:体积略小于嗜酸性白细胞,细胞质中有大小不等被染成紫色的颗粒,颗粒数目较嗜酸性白细胞的颗粒少,核1-2叶,染成淡蓝色。直径10-11微米。

淋巴细胞

胞质少,常为围绕细胞核的一薄层,其中无颗粒细胞核是肾形或马

蹄形,染成蓝紫色。

血小板

血小板体形甚小,形态不规则,染淡蓝色,内含紫色颗粒,无核,常聚集成团。

2.2 血细胞计数

2.2.1 材料

鲤鱼、牛蛙、家鸽、家兔、小白鼠、人体血液样品,柠檬酸钠,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毛吸管。

2.2.2方法

1.计数原理:

血细胞计数板由一块长约7.5cm、宽3.5cm的厚玻璃制成,在中部1/3面积处有4条槽,内侧两条槽之间还有1条横槽相通,在中部构成2块长方形平台。此平台比整个载玻片平面低0.1mm。平台中部各有一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分九大格,每格边长1mm,面积为1mm2,盖上盖玻片后体积为0.1mm3。四角的大格被划分为16个中方格,一般用作白细胞、血小板及组织培养的细胞计数。中央的大方格则由双线划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面积为0.04mm2,盖上盖玻片后体积为0.004mm3,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用于红细胞、微生物细胞的计数。

计数方格为:

2.方法:

用毛吸管吸取10μl血液样本加柠檬酸钠至1ml(即稀释100倍)或2ml(即稀释200倍),轻轻摇匀。将清洁干燥的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毛细滴、管将摇匀的血液稀释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让稀释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动进入计数室,使计数室均能充满稀释液。取样时先要摇匀菌液,加样时计数室不可有气泡产生。

加样后静止2-3min,然后将血细胞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数/L=N*25/(5*10*106*稀释倍数)

白细胞计数/L=N*稀释倍数*10*106/4

第三章结果

3.1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3.1.1鲤鱼、牛蛙、家鸽的血涂片都只观察到了红细胞,经查阅相关资料,白细胞有如下特点:

1、含量少由于白细胞含量为5000~10000个/立方毫米,而红细胞为400~500万个/立方毫米(男),其比例大约为1∶500(按最高含量),也即,大约观察500个红细胞才能看到1个白细胞。

2、颜色浅白细胞体积比红细胞大,圆球形,是无色有核的细胞。因而,在光镜下观察,由于其透光能力强,所以看到的白细胞颜色浅。

主观因素主要是来自于实验技能方面不过关。

解决方法:

可根据白细胞的透光能力较强这一特点,利用低倍镜找。方法是:

首先,应在低倍镜下调节细准焦螺旋,当看清细胞后,再继续向上调,使红细胞模糊不清。

然后,移动涂片,边移动边注意观察。会发现在视野中有一些小亮点,如星星在闪烁。将其中一个亮点置于视野中央,然后,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细胞清晰。观察后发现,此亮点便是要找的白细胞。如需仔细观察,可换高倍镜。但注意光线不要太亮。

3.1.2 家兔、小白鼠血涂片制作失败

血涂片制作失败原因分析:

1.现象:

以磷酸缓冲液为稀释液配制染剂,配比尝试了1:5,1:7,1:9,细胞几乎均不着色;

以蒸馏水为稀释液配制染剂,配比为1:5,染色较浅,但能看到细胞。

查阅相关资料:缓冲液pH值为6.24时,各血涂片的血细胞染色均较淡,尤其是白细胞中特殊颗粒显示不清,胞核、胞质对比不理想;随

着缓冲液pH 值的升高,血细胞染色逐渐变深,白细胞中的特殊颗粒逐渐显现,胞核、胞质对比逐渐鲜明;缓冲液pH 值为6.98时,血细胞的染色、白细胞中特殊颗粒均显示清晰,胞核、胞质对比鲜明;随着pH 值的继续升高,血细胞的染色、白细胞中的特殊颗粒显示反而模糊,胞核、胞质对比效果逐渐下降。

2.原因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瑞氏染料是由伊红、美蓝的化合物溶于甲醇而制成的,伊红是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美蓝是带正电和的碱性染料。两种染料结合在一起溶解在甲醇中后,美蓝和伊红又重新分离开来,成为带负电荷的伊红离子和带正电荷的美蓝离子,以吸附带不同电荷的蛋白质。

血细胞内含有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质,在pH 为6.98的缓冲液中,血液中的但多说蛋白质均达到或接近自己的等电点,因而能很好地吸附相应的染料并着色。

综上,家兔和小白鼠血涂片制作失败主要是由于没有测定染料的pH 值,使得染色在不适宜的pH 下进行不成功。

3.2 血细胞计数

3.2.1 鲤鱼血细胞计数(稀释二百倍) 1.红细胞

N=80,红细胞个数=0.8*1012个

2.白细胞无法辨识,具体误差分析见

3.1.1

3.2.2 牛蛙血细胞计数(稀释二百倍)

17

18

14

15

16

N=47,红细胞个数=0.47*1012个

2.白细胞无法辨识,具体误差分析见

3.1.1

3.2.3 家鸽血细胞计数(稀释二百倍) 1.红细胞

N=299,红细胞个数=2.99*1012

2. 白细胞无法辨识,具体误差分析见

3.1.1

3.2.4 家兔血细胞计数(稀释一百倍) 1.红细胞

N=909,红细胞个数=4.5*1012

10

9

11

8

9

58

55

67

50

69

181

178

181

184

185

N=43,白细胞个数=11*109

3.2.5 小白鼠血细胞计数(稀释二百倍) 1.红细胞

N=829,红细胞个数=8.29*1012 2.白细胞

N=23,白细胞个数=11.5*109

10

6

14

13

155

176

168

149

181

4

8

5

6

3.2.6 人血细胞计数(稀释二百倍) 1.红细胞

N=336,红细胞个数=3.36*1012 2.白细胞

N=74,白细胞个数=37*109

3.3 数据汇总

57

68

69

75

67

16

17

20

21

3.4 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既有技术上的,也有客观因素。

其中由于采血不顺利,器材处理、使用不当,稀释不准确,细胞识别错误等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属技术误差;而由于仪器(计数板、盖片、吸管等)不够准确与精密也会带来误差;还有由于细胞分布不均匀等因素带来的细胞计数误差。

查阅相关资料,可通过以下途径减小误差:

(1)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燥,计数板、血盖片、微量吸管及刻度吸管的规格应符合要求或经过校正;

(2)红细胞稀释液应等渗、新鲜、无杂质微粒;

(3)严格操作,从消毒、采血、稀释、充液到计数都应规范,尤其应注意的是血样稀释及充液时既要作到充分混匀,又要防止剧烈震

荡为破坏红细胞。必须一次性充满计数室,防止产生气泡,充入

细胞悬液的量以不超过计数室台面与血盖片之间的矩形边缘为

宜;

(4)欲将误差控制在变异百分数5%以内,至少需要在计数室中计数400个红细胞;

(5)排除异常标本的干扰。

参考文献

[1] 杨秀平.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秀平.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解景田赵静.生理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包新康张迎梅高岚.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县中医医院配血及输血记录单 受血者血型:________ 型输血申请单号: RH (D)标本号: 姓名: 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科别:_________ 床号:住院号: ________ 临床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 输血反应史及禁忌症:___________________ 1、受血者血型鉴定: 2、交叉配血

配血者:______________ 核对者:__________________ 配血时间:_______ 年 月_____ 日________ 时_________ 分 3、不规则抗体筛选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者: 4、其他检查结果:血液物理外观检查和信息核对情况:无/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血者:______________ 取血者:_______________ 取血时间:_________ 年 月______ 日________ 时________ 分 输血核对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血执行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输血开始时间: ______ 年—月—日__________ 时_____ 分开始输血滴速: 滴/分,输血15分钟后滴速:—滴/分。 输血结束时间:____ 年_月_日___________ 时_____ 分 输血不良反应:□有□无注:有输血不良反应应 须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至输血科 注意事项: 1、输血前请检查血液制剂包装是否完好无损,血液制剂外观是否正 常; 2、输注前请将血液制剂轻轻摇匀; 3、除0.9%的生理盐水外,血液制剂不得与任何药剂在同一输血器内 输注; 4、输血开始前15分钟内以1-2ml/min慢速输注,并严密观察是否有

S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落石出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化操作规程(盐水法) 一、目的 为保证临床输血的相容性,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等血液成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二、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 三、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也称配合性试验,只是检查不配合性,使受、供者血液间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抗体成分。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常称立即离心配血试验,将人红细胞血型抗原与相应的抗体发生的凝集反应在盐水介质中进行,只有在任何步骤中不产生溶液血或凝集时方可将供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给受血者输注。试验通常包括: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血清对供血者红细胞,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供血者血清,是检测供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的抗体; 自身对照试验:受血者红细胞对受血者血清,是检测受血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自身红细胞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阳性的存在。 四、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血液及血液成分。

五、仪器设备 普通离心机;血型专用离心机; 六、试剂 1、试剂名称:0.9%氯化钠注射液 2、试剂生产厂家: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06143020455; 4、包装规格:500ml/瓶; 5、贮藏条件;18-25℃避光保存。 6、有效期:自检定合格之日起二年; 七、检测样本要求 1、标本类型:静脉血(EDTA抗凝剂:血液=1:10)。 2、标本采集:见输血科标本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3、标本储存和运输:新鲜血2~8℃贮存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标本拒收状态:标识不准确、标本稀释、细菌污染,严重溶血等不能测定。 八、操作步骤 1、将受血者与献血者的红细胞血清分离; 2、分别配制受血者与献血者红细胞配成2%盐水悬液; 3、取洁净小试管(10mmx60mm)2支,1支标明主侧: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另1支标明次侧: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 4、按标记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1滴和供血者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试验称为交叉配血试验。 用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侧(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 交叉配血不能只进行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在条件差的实验室也应该进行胶体介质配血,以尽量消除不完全抗体存在的危害,减少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进一步证实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一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 因输血直接涉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故病人与献血员虽属同一血型也应进行交叉配血。 分类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1、首先准备好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样。 2、配好用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用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 3、主侧加受血者血清0.5ml,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0.25ml。 4、次侧加献血者血清0.5ml,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0.25ml。 5、37度水浴箱孵育1小时,后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不同血型的人的血清中各含有不同的凝集素,即不含有对抗内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的凝集素。在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没有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人的血清中则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即不仅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血清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主侧);而且要把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这称为试验的次侧)。 这样,既可检验血型测定是否有误,又能发现他们的红细胞或血清中,是否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凝集原或凝集素,足以引起红细胞凝集反应。在进行交叉式配血试验时,应在37℃下进行,以保证可能有的凝集反应得以充分显示。 试验方式 交叉配血试验有多种方式,如盐水法、胶体介质配血法、抗球蛋白法、聚凝胺法等。 胶体介质配血法 1、首先准备好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样。 2、配好用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用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 3、主侧加受血者血清0.5ml,献血者血清配成的2%红细胞悬液0.25ml。 4、次侧加献血者血清0.5ml,受血者血清配成的2%的红细胞悬液0.25ml。 5、37度水浴箱孵育1小时,后观察有无凝集或溶血。 微柱凝胶试验 微柱凝胶试验(Microtubes Gel Test,MGT)是20世纪90年代先后进入国内实验室并用于交叉配血的新方法。在一些先进国家已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而凝聚胺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也已在国内迅速推广使用。该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 诊断用人血型抗A血清、诊断用人血型抗B血清(常在血清中加入不同颜色的染料以示区别,如A型红色,B型蓝色)、生理盐水、供血者血清、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的2%红细胞悬液、受血者的2%红细胞悬液。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 正常人。 [实验药品] 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 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 1.ABO血型的鉴定: (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 (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 (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放置10~30 min后,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如果两次交叉配血均无凝集反应,说明配血相合,能够输血。如果主侧发生凝集反应,说明配血不合,不论次侧配血如何都不能输血。如果仅次侧配血发生凝集反应,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是否输血。 [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临床输血?医师: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交叉配合单(病历归 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30 分钟患者反应, 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临床输血?护理: 1 、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 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 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项) 3、由医护人员将 4 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 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 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 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 15 滴/ 分。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 5 分钟、15 分钟30 分 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 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 (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 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 小时内,送至 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临床输血?输血科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凝聚胺交叉配血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为规范交叉配血试验的技术操作,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输血科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三、职责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测定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凝聚胺是一种高效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产生较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少。若是未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加入悬浮液它具有中和凝聚胺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所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集,凝块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五、试剂及材料 (一)聚凝胺试剂盒(合肥天一生物技术研究所) 成分:低离子介质溶液、聚凝胺溶液、重悬液、阴性及阳性对照液; 保存条件:2~8℃贮存2年,试剂盒打开使用后可置于室温 (二)材料:玻璃试管、微量移液器、离心机、载玻片、显微镜等 六、标本要求: (一)抽取受血者抗凝(抗凝剂为EDTA.K2)静脉血2-3ml(注意核对病人信息), 在3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备用。 (二)标本保存:血液样本必须密封,2~8℃保存7天。 (三)用于交叉配血必须是2~8℃保存3天以内的标本。 七、操作程序:

(一)将受血者红细胞配成3%盐水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二)将供血者血样配制3%红细胞悬液,鉴定ABO血型及Rh血型。 (三)取洁净小试管2支,1支标明受血者血清(PS)+供血者细胞(DC)或“主侧”;另1支标明供血者血清(DS)+受血者细胞(PC)或“次侧”。 (四)主侧管:受血者血清100ul+供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次侧管:供血者血清100ul+受血者红细胞悬液50ul。 各加低离子介质溶液0.6 ml,混匀后静置1分钟,再各加聚凝胺溶液2滴,静置15s。 (五) 混合均匀后,在1000g条件下离心15s,然后倒掉上清液。 (六) 轻轻侧动试管里的细胞扣,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七) 最后加入重悬液2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必要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八、结果判定: (一)阴性:60秒内凝块散开,代表由聚凝胺溶液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配血结果相合。 (二)阳性:60秒内凝块不散开,代表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 (三)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九、注意事项: (一)若病人血浆(血清)含肝素,须多加双倍量的聚凝胺溶液以中和肝素。 (二)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冷凝集素引起的凝集反应,影响结果判断。 (三)加入血清量应严格按照操作方法,多加血清会提高离子强度,降低致敏效果。 (四)抗原抗体比例适当。 .

(整理)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

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操作规程(SOP文件) 1目的 作为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及不完全抗体的临床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临床交叉配血实验。 2检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此时红细胞则被扩散的双层离子云所围绕,而形成Zeta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 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 其后,加入凝聚胺(Polybrene)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Resuspending),Resuspending具有中和凝聚胺(Polybrene)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3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4样本要求 4.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4.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5检验方法 辅助交叉配血试验 5.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滴,次侧管反之。 5.2各加LIM0.65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Polybrene溶液2滴,并混合均匀。 5.3用离心机3400转/min(相当于1000g离心力)离心10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5.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要重做。 5.5最后加入Resuspending 2滴,轻轻摇动试管混合并同时观察结果。如果在60秒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

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方法) 一、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未开封试剂应贮存于2~2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已开封试剂应贮存于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温环境,试剂用后应及时拧紧瓶盖保存;未开封试剂的有效期为二年,在有效期内的已开封试剂应在开封后的6个月内使用完。 二、样本要求 1、新鲜血清、含EDTA抗凝血浆、3%-5%的红细胞悬液。 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及含枸橼酸钠、肝素抗凝血浆标本。 三、检验方法 1、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者 3-5%红细胞悬液(洗涤或不洗涤均可)1 滴,次侧管反之。 2、各加 LIM0.7ml,混合均匀后,再各加 Polybrene2 滴,并混合均匀。 3、用血库离心机 3400 转/分离心 10 秒,然后把上清液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 液体。 4、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则必须重做。 5、最后加入 Resuspending2 滴,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在 30 秒-1 分钟内凝集散开,代表是由 Polybrene 引起的非特异性聚集,配血结果相合;如凝集不散开,则为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配血结果不相合。如反应可疑,可进一步倒在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 四、注意事项 1、可以用含EDTA之血浆代替血清使用。 2、若病人血清(血浆)含肝素,如洗肾患者,须多加4-6滴Polybrene溶液以中和肝素。 3、本试剂盒的操作方法也适用于抗体鉴定。 4、若试剂使用前为低温贮存,请恢复室温再行操作。 5、加做辅助性抗球蛋白试验,目的是增加检测抗-K的敏感性,对检测其他红细胞抗体无帮助。 6、在冬天室温极低的情况下,操作交叉配血试验,某些病人血清中可能含有寒冷凝集素等因素,面导致假阳性的结果出现。若有此怀疑,建议在最后滴入Resuspending时,将试管立即置入37摄氏度水浴中,轻轻转动试管混合,并在60秒内观察结果。 7、红细胞抗原检测步骤同抗体筛检试验,其检测标准血清用已知标准血清。 8、可使用IgG抗D抗体(效价≥64)与RhD阳性红细胞反应做阳性对照试验,测试本试剂的有效性。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配血报告单

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 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 输血科 配血试验报告单 病人ABO血型Rh血型其它血型申请单联号 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民族 科室床号住院号申请日期 血清学检查发现配血者: 建议:复核者: 报告日期:发血日期:发血者: 特别说明; 1取血和输血执行者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以及配血单上标明的血袋编码、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解释,并检查血液质量。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 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2在输血前需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情况。 3在快速大量输血或给有强冷凝集素的病人输血,宜将血液加温到接近体温,但勿超过37℃ 4如发生输血反应或可疑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报告负责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5对发生即刻的输血反应终止输血后的余血或输血完备后的血袋请及时交回输血科保留24小时备查。 6此联需贴于病历上妥善保存,请勿遗失。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临床输血须知.pdf

临床输血须知 第一章临床用血管理 1.临床用血管理有哪些规定? 1998年10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对临床用血管理提出具体的规范性要求。第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临床用血必须核查。做好核查是医疗机构保证输血安全的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第十四条规定,无偿献血者或配偶、直系亲属用血时实行费用优惠,减免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未保证急救用血,防止发生血液供应不上的问题。第十五条和第十六条分别对医疗机构开源节流责任做出了规定。第十五条规定,提倡择期手术患者自身储血,亲友、单位互助献血。第十六条规定, 医疗机构要制定用血计划,合理用血、科学用血,推行成分输血,开展临床用血 新技术的研究。此外,卫生部1999年元月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对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 2.医院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如何处罚? 《献血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给患者健康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赔偿;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连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临床用血管理规定,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提请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3.对非法出卖、采集、供应血液的单位或个人应给予什么处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333条和第334条对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 供应血液制品的和血液制品危害他人健康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献血法》第十八条规定对非法采集血液的,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违法犯罪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医院如何作好临床用血开源节流工作? 各级医院有责任与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贯彻《献血法》,普及血液知识,并动员医务工作者带头无偿献血。 医院对于需要输血的或提出输血要求的患者,要进行输血前健康教育,既讲清输血对医疗的必要性,又要讲清输血的危险性,杜绝不必要输血。对适合自身输血、亲友互助献血的需要输血的患者,要进行自身储血或互助献血的指导。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对异体血的使用。医院要制定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合理用血、科学用血,大力推广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既能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又能提高疗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这是开源节流的最好措施。 5.一家医院为何不能同时使用2家或2家以上采供血机构的血液? 采供血机构虽然根据《血站管理办法》(暂行)(卫生部1998年第2号卫生部令)的有关规定,对献血者进行健康体检,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检验,但仍不能完全避免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发生。当一名患者在一家医院同时使用或先后使用

交叉配血实验笔记

实验八交叉配血试验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见图4-3-1-1)。输血时,一般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前者叫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也叫直接配血),后者叫交叉配血的次侧(也叫间接配血)。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才能进行输血;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实验目的】学习交叉配血的三种常用方法。 【实验对象】人体(学生自愿者)。 【实验器材和药品】 1.仪器显微镜,离心机。2.器械采血针,消毒注射器,双凹玻片,小试管,竹签,棉球,腊笔。3.药品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碘酒。 【实验步骤和观察指标】

图4-3-1-1 交叉配血示意图 (一)红细胞悬浮液的配制 按需要型别,取全血1ml,加等渗盐水2 ~3ml,充分摇匀离心沉淀,弃去上清液,然后再加生理盐水2 ~3ml按上述方法洗涤,共三次,取压积红细胞5 滴,加新鲜等渗盐水4 ml ,即成5 %红细胞悬液。(二)交叉配血基本原理见图4-3-1-1示。 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实验原理 天然IGM类血型抗体与对应的红细胞抗原在室温下盐水介质中 发生凝集现象。可以检查供、受者血清中是否存在破坏对方RBC的IgM抗体(ABO血型中抗A抗B抗体以IgM抗体为主)。 实验步骤

取二试管,分别注明“主”、“次”字样,主侧滴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受血者血清一滴;次则滴入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和供血者血清一滴。混匀后1000rpm离心1min,取出观察结果。如两侧均无凝集现象,可多量输血;如主侧无凝集而次侧有凝集只可考虑少量输血;如主侧凝集则不能输血。 低离子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实验原理 红细胞表面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以避免其产生自发性聚集,当红细胞悬浮在电解质时,阳离子会被红细胞的负电荷所吸引,形成Zeta 电位,Zeta电位决定红细胞之间的排斥作用。凝聚胺技术首先利用低离子溶液(LIM),降低介质的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细胞和血清(血浆)中的抗体结合。其后,加入凝聚胺溶液,它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多聚物、肝素中和剂,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的凝聚。最后,加入悬浮液,悬浮液具有中和凝聚胺阳离子的作用,使正常的红细胞非特异性凝聚散开,试验结果为阴性;但如果红细胞被相应的抗体致敏,则会被凝聚胺凝结,凝集就不会散开,试验结果为阳性。 实验步骤 1 取试管二支,标主次侧,主侧管加病人血清(血浆)2滴,加供血

现代医院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现代医院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一、临床输血·医师: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血库)。交叉配合单(病历归档)输血 不良反应当(检验科存档)。输血治疗风险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30分钟患者反应,异 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2000ml,请上级医生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审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 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项) 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检验科,核对后双签名。 4、取回血后,护士与检验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名。 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 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 并交代输血注意事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15分钟30分钟输 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等。 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填写护理记录签名 (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适)。 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24小时内,送至检 验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检验科: 1、检验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血库备血。 2、取血回来后,检验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 (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4、检验科发血,由有资质护士及检验医生,双方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 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交叉配血,以及保存血液外观等,双签字后方可 发出,将血袋上条码粘于输血申请单上。 5、血液发到后,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保存至少7天。 6、检验科详细登记交叉配血登记表,血液入出库登记表,合血标本验收登记表及血袋 回收处理登记并备案。 注:输血前9项检查为:AlT、HBsAg、抗HBs抗体、HBeAg、抗HBe抗体、抗HBc抗体、Hcv、HIv梅毒 四单:临床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实验报告单、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治疗同意书。 查对9项内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案、床号、血型、血液报告、血液有效期。

输血单子填写的相关要求

输血病人单子填写的相关要求 一、医院输血治疗同意书(医生必须把所有项目填写完整,并且有病人家属签字) 二、医院配血试验报告单(试验报告单上两排的空格要求申请医生填写完整,病人血型这一排和表格里的内容、配血者签名、复核者签名、报告日期由化验室的工作人员填写,并在献血员编码处粘有献血员的的编码)我科护士在领血时和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认真查对: ①血袋装置有无破损有无渗漏; ②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③血液的有效期是否过期; 三、医院临床输血核对记录单 核对结果: 1、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例如骨外3床何金沛男 2、血型:病人血型为A型 3、医嘱输注血液品种:血浆 4、输注血液量:100ml 5、献血员编码:004799 6、医嘱输注血型编码:医嘱输注A型Rh阳性004799 7、输注血液颜色:检查血液颜色正常 8、血袋外观是否破损、渗漏:检查血袋装置无破损、无渗漏 9、输注血液有效期:在有效期内使用 10、交叉配血试验:与配血试验报告单相符

11、结果:可以进行输血。 怎么进行输血单内容的填写? 内容填写: 输血前核对:骨外3床何金沛男70岁住院号201205892 血型为A型:医嘱输注A型Rh阳性004799血浆100ml检查血液颜色正常,血袋装置无破损、无渗漏,血液颜色正常,与配血试验报告单相符,在有效期内。 输血时核对记录 骨外3床何金沛男70岁住院号201205892 血型为A型:医嘱输注A型Rh阳性004799血浆100ml检查血液颜色正常,血袋装置无破损、无渗漏,血液颜色正常,与配血试验报告单相符,在有效期内使用,可以进行输血。 输血前核对人签字: ⑴医生、护士共同查对交叉配血单和所领的血液包装上的内容是否一 致。 ⑵核对人签字(要求是进行核对的医生护士) ⑶核对日期:要求写年月日具体查对的时间(时间一样笔迹各落各的) 输血时核对人签字: ⑴要求医生、护士(带病历交叉配血结果单血液)共同到患者床旁 完成。 ⑵共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交叉配血单和所领的血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一、临床输血·医师: 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履行告知义务。 2、进行输血前9项检查,填写书写申请单(通知输血科)。交叉配 合单(病历归档)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输血科存档)。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病历归档)。 3、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观察5分钟、15分钟 30 分钟患者反应,异常反映立即停止输血,及时处理并在并在病档中详细如实记录,上报医务科。 4、填写不良反应报告单。 5、一次性输血超过1600ml,请科主任核准签字并报告院领导审 批。 6、手术室输血由麻醉师负责。 二、临床输血·护理: 1、护士协助医生做输血前9项检查工作、负责核对患者,并向患 者及家属做解释工作。 2、将交叉配血单及采血管核对患者信息,无误后采血。(核对四 项) 3、由医护人员将4单及血标本一起送至输血科,核对后双签名。 4、取回血后,护士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对患者与血样信息并双签 名。 5、血液恢复室温后输入,输血时两名护士携病历到床边核对病

人基本信息及9项检查,将血袋上备查条码粘于交叉配合血报 告单上,方能输血,调滴数10—15滴/分。并交代输血注意事 项。 6、观察输血十五分钟后调整滴数,填写护理记录,记录5分钟、 15分钟 30分钟输血情况,详细记录输血时间、血型、核对者 等。 7、随时观察输血后反应及变化,发生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并 记录。 8、输血完毕当班护士再核对无误后,将血袋置入黄色污物袋内并 填写护理记录签名(血输完时间,有无输血反应,病人有无不 适)。 9、将储存血袋的污物袋和医生填写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在 24小时内,送至输血科保存,核对后双签名。 三、临床输血·输血科 1、输血科接到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后,双方逐项核对后送 备血。 2、取血回来后,输血科逐项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 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血型,正 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3、交叉配血实验由两人互相核对并签字。 4、输血科发血,由有资质护士及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共同查对 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凝聚胺法) 一.目的 规范交叉配血试验操作;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临床配血标本。 三.职责 血库技术人员负责交叉配血试验 四.所需材料和设备 材料:凝聚胺试剂盒、患者血标本、生理盐水、小试管、滴管、献血者标本。 设备:普通离心机、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37℃恒温水浴箱、显微镜 五.操作步骤 1.凝聚胺法 (1)以生理盐水配制供、受者3%~5%红细胞悬液。 (2)取试管3支,标记主、侧和自身对照 主侧加受血者血浆(血清)2滴,献血者3%~5%的红细胞悬液 1滴;次侧加献血者血浆(血清)2滴,受血者3%~5%的红细 胞悬液1滴;自身对照管加患者血浆(血清)2滴和患者3%~ 5%的红细胞悬液1滴混匀。 (3)以1000r/分钟离心1分钟,观察盐水介质实验结果。 (4)每管各加低离子介质(LIM)溶液0.7ml,混合均匀,室温孵育1min。 (5)每管各加2滴凝聚胺溶液,混匀后静置15s。 (6)1000r/分钟离心1分钟,倾去上清液,不要沥干。 (7)轻轻摇动试管,目测红细胞有无凝集,如无凝集,必须重复步骤(3)-(6)

(8)加入2滴重悬液,并轻轻混合,观察结果。 (9)结果判定 如凝聚散开,则为凝聚胺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判为阴性结果,配血相合;如凝聚不散开,则为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反应, 判为阳性结果,配血不相合,如肉眼观察凝集强度弱,可进一 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结果判定要求在1min内完成, 最长不要超过3min,因为弱凝集的阳性结果,超过1min可能 变为阴性。 六.注意事项 1.配血技术 ①常规配血技术:选择的技术不仅要能检查出不配合的IgM抗体,还必须能检查出尽可能多的不配合的IgG抗体,最大限度地减少抗体的漏检。目前认为盐水法交叉配血是输血前检查必不可少的试验,首先采用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再采用能够检出IgG类抗体的方法进行交叉配血; ②特殊配血技术,如:预温配血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无临床意义的冷抗体引起的交叉配血不配合。 2.主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患者或供者ABO血型定型不正确,或二者的ABO血型不配合; ②患者血清中存在同种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起反 应;③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与供者红细胞中的相应抗原起反应;④供者红细胞上已经包被了抗体,导致抗球蛋白阳性; ⑤患者血清不正常,如白蛋白/球蛋白比例不正常引起缗钱状假 凝集,血清中存在高分子聚合物的血浆扩容剂引起假阳性(用盐水添加试验来解决); ⑥试验系统被污染。 3.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的原因 ①供者血清中存在针对患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 ②患者与供者的ABO血型不相合; ③患者红细胞已经包被了抗体,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盐水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 试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一盐水介质交叉配血试验 1. 原理 盐水介质配血法是目前最常用的配血方法,可以发现临床上最重要的ABO不配合性。本试验主要用以检测受血者(献血者)血清(浆)中有无破坏献血者(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如存在相应的抗体,则交叉管中将发生凝集或溶血现象,此即为交叉不合,反之则交叉相合。 2. 操作(单位:滴) 混匀,1000~2000rpm×1~2分钟离心,观察结果。 3.结果观察 主、次、混合管均无凝集,无溶血现象,示无配血禁忌,继续下一步进行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 主、次、混合管均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核查,寻找原因。 主、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次、混合管有凝集和/或溶血现象,示有部分配血禁忌,需进一步检查,寻找原因。 4.注意事项 结果观察时,除肉眼观察外,均需显微镜观察。

要注意真、假凝集的鉴别。 二凝聚胺试验 1.原理: 凝聚胺(Polybrene)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作用:又称肝素灵,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在此过程中,若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引起的搭桥的特异性凝集仍存在。 反应分三个步骤: .红细胞致敏阶段:红细胞在低离子培育基中与相应抗体致敏。 .凝聚阶段:聚凝胺使红细胞非特异性地紧密接近,诱发凝聚现象,因而允许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桥连。 .再悬阶段:再悬液具有中和聚凝胺的作用,使聚凝胺诱发的非特异性凝聚散开,留下抗原抗体反应所致的特异性凝集不能散开,凝集的强度与抗体的浓度、抗原的浓度及反应的导热特性有关。 2、操作步骤: 、在盐水法通过的基础上,在主、次管均加入低离子介质4滴,混合后置于室温1分钟。 、在主、次管均加入聚凝胺溶液2滴,混合后,室温15秒。 、3500转/分,离心10秒,彻底弃上清液。 、轻摇试管,判断有无凝集。若无凝集,则应重复该试验(或polybrene失效)。 、再加入再悬液2滴,轻摇试管,观察凝集并判读结果。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微柱凝胶)

交叉配血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 1.目的 为规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及临床输血安全有效,依据《输血实验室管理程序》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疗机构输血科作交叉配血试验。 3.职责 医疗机构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对交叉配血的试验。 4.原理 红细胞血型抗原与不完全抗体(IgG),在抗人球蛋白的桥梁作用下,经一定的离心力,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或红细胞血型抗原与完全抗体(IgM)直接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凝集复合物,被排阻在具有三维空间网状结构的凝胶表层或凝胶颗粒间隙之中,判为阳性结果,表示待检血标本中含有相应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红细胞全部沉积于凝胶孔腔底部,即判断为阴性反应,表示待检血标本中无相应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 5.所需设备和试剂 普通离心机、微注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微柱凝胶卡专用孵育器、微量移液器、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卡 6.检测环境条件 室湿应控制在18~27℃,湿度应保持30%~70%。 7.操作步骤 7.1先将供(受)血标本制备0.5%红细胞低离子介质(LIM)悬液。 7.2撕开卡的封膜,于反应胶中主(次)侧管加供(受)者0.5% 红细胞LIM悬液100μl,加入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25μl(或50μl)。 7.3将检测卡37℃孵育15min取出,置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结果,表示受(供)血者血浆或血清中含供(受)血者红细胞血 型抗原相应的抗体(不完全抗体IgG或完全抗体IgM),供 受血者血液不相容。 阴性结果,表示供受血者血液相容。

8.质量控制 8.1微柱凝胶试剂卡在有效期内使用,每批试剂卡在使用前用已知阴、阳性对照确认其有效性。 8.1试剂质量控制方法 8.1.1即作阴、阳性对照试验:撕开检测卡的封膜,于2个反应腔中分别加入已致敏IgG抗D的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健康者1%O型RhD(+)红细胞LIM悬液50μl。 8.1.2将检测卡于离心机1800r/min离心1min,2500r/min离心1min。 8.1.3取出,结果判定同7.3 9.注意事项 9.1检测卡若在冰箱储存,使用前须放置实验室平衡至室温。 9.2检测卡试验前,应3000r/min离心1min,正立放置待用。 9.3如因运输过程产生的气泡,可将检测卡放置在漩涡震荡器上震荡,使气泡漂移至胶面为止,3000r/min离心2min。 9.4细菌污染、纤维蛋白析出、抗凝不佳的血,可产生假阳性。 9.5离心速度过快,时间过长,试剂失效等因素均可导致假阴性。 10.相关文件 中山市生科试剂仪器有限公司《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说明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