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4428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4428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4428

《课题3 离子》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预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预习离子的形成过程

3.预习并归纳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铁、水、食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学习】

1、阅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小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猜想一下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2、阅读课本78页图文。

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

4、从课本上找出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仔细观察投影:“核电荷数从1—20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①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②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③原子核外最外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④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什么?

⑤1—20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思考交流】

1、(列表比较)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2、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想一想: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二)离子的形成

【自主学习】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2、阅读课本79页第二段图文。

①找出离子、阴离子、阳离子的概念,并举两例。

离子

阴离子;例。阳离子;例。②说说书写离子符号应注意的事项。

(1);(2);(3)

三、尝试练习

1、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2、试一试,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外层最多排个电了,稳定结构是指: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3、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形成带电的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易

形成带电的离子。

4、离子:。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5、原子变成离子的过程中改变的是:;不变的是:。

五、巩固测试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2、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3、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

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

于、等于。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六、拓展训练

1.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你猜测其原因可能是( )

A.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B.苹果汁中含有Cu2+

C.苹果汁中含有OH- D.苹果汁中含有K+

2.1个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不含中子。当1个氢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它不会

..变成()

A.质子B.原子核C.阳离子D.带负电荷的离子

3、在宏观物质、微观粒子和化学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科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已知氢、碳、氧、钠、氯五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1、6、8、11、17。试按下列要求,写出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以及由这种粒子构成的或含有这种粒子的一种物质的名称(微观粒子和物质所涉及的元素限定在上述5种元素内)

需满足的条件粒子的化学符号对应的物质的名称

(1)质子数为11的同种元

素的原子和离子

(2)质子数均为10的两种

不同的分子

(3)质子数为1的阳离子

和质子数为9的阴离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一、判断正误 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存在带电荷的微粒。() 2.相对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结构。()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 5.原子变成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 6.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二、选择题 1.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A. 电子 B. 分子 C. 原子 D. 离子 2.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核外电子数 B. 最外层电子数 C. 核内质子数 D. 核内中子数 3.有关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4.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 B. 该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D. 属于金属元素 5. 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6. 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B、C、D、 A、 三、填空题 1.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 (2)表示阴离子的是; (3)表示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粒子是; (4)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5)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易得电子的粒子是。 2.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或汉字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5)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6)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 (7)2S2-____________ (8)O2-____________ 3.元素Z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Z m+与元素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_。

第4单元课题三同步优化训练

高中化学选修6同步训练 1.下列实验中没有涉及气体压强原理的是() 解析:选D。苯和水不相溶是产生分层的原因,与压强无关。 2.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 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 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 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 解析:选A。选项A中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中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选项C中H2S+Cu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选项D中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 3.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双选)() A.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D。A项苯层中的溴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褪色;B项中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其褪色;C 项中的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在广口瓶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D项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332是否变质。选项B,不能用硫酸酸化,因为SO2-4也能与Ag+反应生成白色的Ag2SO4沉淀,应选用HNO3酸化。选项C,HNO3也能将I-氧化为I2,对实验产生干扰。选项D,利用KNO3与NaCl的溶解度差异,采用结晶的方法可将KNO3除去。 5.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查时,教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炭粉或者是这两种的混合物,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粉末是炭粉;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 他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 (3) (4)拓展:为了进一步探究炭粉和氧化铜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实验,将此黑色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炭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完成下列各题: ①烧杯中__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炭粉不溶于稀硫酸,氧化铜溶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根据不同的现象可确定黑色粉末的可能组成。炭粉在隔绝空气和氧化铜反应后的固体物质可能是Cu或Cu和CuO的混合物。 答案:(1)黑色粉末是氧化铜黑色粉末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①无变化②溶液变蓝色,黑色粉末完全溶解③溶液变蓝色,仍有部分黑色不溶物 (4)①有②H2SO4③CuO+H2SO4===CuSO4+H2O

课题3离子

陶营中学师生公用教案(15) 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出题人:王豪欣审核:九年级化学科研组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分层排布的,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2.记住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初步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正确比较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1、离子的形成2、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难点: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知识回顾、检测】 1.元素是具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写出P75表4-3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自主学习】 3.核外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最少的有 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层的不超过2个)。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的结构。 5.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就带有电荷,成为离子。当离子和离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时,整个化合物就电性。 6.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 A.核内质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阅读:阅读课本P78第二、三自然段,完成下列内容: 7.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量高低:由()到()离核距离:由()到() 8.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及圈内的数字表示,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2 20的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知识点三、离子的形成

【当堂训练】 知识点一 1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 B .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 .核外电子数为6 知识点二 1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第1题图 第2题图 13.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 ) 知识点三: 14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A ~E 共表示 种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③表示阴离子的粒子是 ;④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 ;⑤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15.钠原子和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由于它们的原子核内 相同;所以它们都属于钠元素。 (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能力提升】 7.根据结构示意图 ,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 (1)当n =8时是_____,(2)当n =10时是______,(3)当n =11时是_____

2019最新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新版)

课题 教学 第2课时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 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课型新授课 1.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知识与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技能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 关系。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 布。 备课笔记 目标过程与 方法 2.观察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 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与价值观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准备 1.离子的形成过程。 2.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阴离 子。 2.离子符号的意义: 课前 3Ca2+表示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预习3表示3个钙离子 1 3.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12 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 新课 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相对来讲,原子核外空间很大,电子在这个空间 导入 里作高速运动。那么,电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重点。 备课笔记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一、离子的形成 [阅读]请学生阅读课本 P 55“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 (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2)如何来表示离子的符号呢? (3)讲述 NaCl 的形成过程。 (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 [回答]问题 (1)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 叫做阴离子。 [补充]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 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 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 电荷。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 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 [回答]问题(2):离子符号表示式为 X n+或 X n-,X 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 化学式,X 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 带 n 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 3+表示 1 个带 3 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 s o 2 表示 4 3 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 -”在数字后面,离子带 1 个单位的正电荷或 1 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 写。如:①阳离子:Na +,Mg 2+,Al 3+,NH 4+等;②阴离子:Cl -, so 4 等。③3 个硫 酸根离子:3 so 2 ;两个镁离子:2Mg 2+。 4 [回答]问题(3):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1 个电子容易失

初中九年级化学:离子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离子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Ion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离子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 通过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想象和描述以及原子和离子的比较,学会比较、抽象思维等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1. 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空间想象的形成的了解 教学建议:由于课程标准对本节课要求不高,所以要掌握好分寸只要能形成初步观念就可以了,教学力求直观,方法可多样计机算动画、挂图、充分利用课本图表等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

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方法:探究( 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讲述、、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计算机多媒体显示原子的结构 设问:?:以钠、氯原子为例,说明钠、氯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

课题3离子的形成(教案)

课题3 离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定义、分类、结构特点、表示方法、意义及形成的原因,掌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1、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离子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意义,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离子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灯片1)问: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化学变化中具有怎样的电子变化趋势? 引导提问:原子得失电子之后会形成什么呢? (灯片2)板书:离子的形成 二、新授 (灯片3)以钠原子和氯原子为例引出离子的相关知识 (灯片4)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11 2 8 1 失电子 +11 2 8 +17 2 8 7 +17 2 8 8 得电子 Na Cl Na + Cl - 带正电 带负电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灯片5)3、离子结构的特点 明确:最外层均为稳定结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如图 (灯片6)4、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方标上“n +”或“n -”,即用数值加“+”或“-”表示,当n 为1时可以省略。如:钾离子 K + 硫酸根离子 SO 42- (灯片7)5、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n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表示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 (灯片8)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关系 (灯片9)7、以氯化钠为例说明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11 2 8 Na + +17 2 8 8 Cl - 阳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原子 阴离子

4-3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胡景基

惠东县初中教案及单元检测题编写评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教案离子 作者:惠东县稔山中学胡景基

学校:稔山中学

[过渡]那么,电子究竟是怎样分层排布的呢?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教材P78图4-9,介绍电子层的概念。 [挂出小黑板]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挂出小黑板]核电荷数从1——18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仔细观察: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1、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2、原子核外第二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3、原子核外第三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4、元素的种类取决于。 5、1——18号元素中哪些是金属元素,哪些是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它 们的最外层电子有何特点?(列表比较) 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稳定金属元素一般 4个易最外层电子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一般个易电子不稳定 小结 1、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2、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氦为2),不易得到也不易失 去电子。 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为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如:稀有气体。 [过渡] 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失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探究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学生表演:两个学生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 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其他同学当裁判。 (表演的形式活泼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提高学生参 与的热情,让课堂活跃起来) 3.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 呢?设计一个方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积极设计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中三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最外层电子数平均,分别为 4。②氯原子的最外层七个电子转移到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定 结构。③钠原子的最外层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双方达到稳 定结构。这样,较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思维,有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点 拨引导,对于方案①,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与化学中的稳定的区别;对于方 案②、③,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分析发生这两种情况的难易程度) 4.学生表演:两个学生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各方案,选择最佳方案:把“钠 原子”身上最外层的那个“电子”贴到“氯原子”身上。“钠原子” 因失去一 个电子而变成Na+,“氯原子” 因得一个电子而变成Cl-,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 成化合物NaCl。(通过直观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自然对原子与离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区分,也为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埋下伏 笔) 5.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6.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 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小结: (1)离子: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如Na+、Cl-、OH-、SO42-等 (2)离子的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Na+、Mg2+、Al3+;Cl-、S2-、O2-…… [挂出小黑板]原子、离子的比较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的形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于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5、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 学法指导: 1、通过对运动由宏观到微观的对比归纳出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 2、通过对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稀有气体原子及其它原子的对照与 猜想归纳最外层电子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利用上面的延伸及离子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初步认识离子化合物。 知识链接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 2.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央,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核外电子的排布 【合作学习】: ⑴核外电子的运动是如何进行的? ⑵什么叫电子层。 ⑶核外所有电子是否都经常出现在同一区域? ⑷什么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多少层,最多的有多少层?它们能量关系如何? 【小组展示】: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P78第三段及表4-4。以氧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教师点拨】:1-20号元素。画出He, Ne, Ar , Al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交流】: ⑴若第一层为最外层,则最多排多少个电子? ⑵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多少个电子?

⑶尝试画出13和16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合作学习】: ⑴稀有气体化学性质表现如何? ⑵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⑶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 ⑷元素的性质与什么关系最密切? ⑸什么叫相对稳定结构? 2、离子的形成 【合作交流】: ⑴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结构是否稳定? ⑵ 【 【教师点拨】: 【阅读教材】:79页“离子的形成”。 ⑴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 ⑵离子可否构成物质?如何构成? 【小组讨论】:如何表示离子? ⑴离子符号的书写。 ⑵2Mg2+中数字“2”表示何意义? 【小结】: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的关系。 【课后拓展】: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学案2 人教新课标版 二、离子的形成 1.概念:因 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形成和分类。 原子 (带 电荷的离子) 原子 (带 电荷的离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可省略不写) 如:钠离子 ;氯离子 ;镁离子 ;硫离子 ;硫酸根离子 。 4.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练习]指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意义:Ca 2+ 2H + 3Cl - 5.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以NaCl 为例。) - [小结]离子与原子的比较:

[讨论] 有如右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⑴当它为原子时,X= ,原子符号为 ; ⑵当它为阳离子时,X 可能为 ,离子符号为 ; ⑶当它为阴离子时,X 可能为 ,离子符号为 。 [反馈练习] 1、下列离子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 A.Na 1+ B.OH -1 C.Al 2+ D.SO 42- 2、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 ( ) A .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B .一定是阳离子 C .一定是阴离子 D .无法确定 3.对于Fe 、Fe 2+、Fe 3+ 三种粒子的判断: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同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全部 4.右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B.该元素是一种金属元素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B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阳离子 C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 .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提高题] 6.已知R 2- 核外有x 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M ,则这种元素原子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 ) A .M-x-2 B .M-2 C .x-2 D .M-x+2 7.下述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 __,属于非金属 元素的是______,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 下述微粒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其中原子是_______,阳离子是______,阴离子是_______。

《离子》教案_模板

《离子》教案_模板 《离子》教学设计广东省顺德市伦教区汇贤中学司徒葵东 教学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这些内容是引领学生把学习注意力由宏观世界转到微观研究的重要过渡,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难点)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重点)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附文:我是一个小小的电子,我在原子里围绕着原子核不停地转动,虽然空间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总想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这个小老头很有能耐,虽然只占原子的一丁点空间,里面却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正好把我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 2.设问: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 二、引导探究核外电子的排布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2.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3.探究证明假设:阅读课本图文。(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制作成挂图,借此引导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电子分层排布) 4.归纳结论: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5.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6.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7.练习巩固:向你的同桌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8.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

第四单元课题3、4

第四单元课题3、4练习卷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 1、对于K和K+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B.属于同一种粒子 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NaCO3B.硫酸H2SO4C.氧化铁O3Fe2 D.氢氧化钾K(OH)2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铜B.氯化钠C.氧气D.金刚石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6、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Zn C.N2 D.CO 7、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 A. B. C. D. 8、环境监测部门常采用五氧化二碘(化学式为I2O5来测定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 五氧化二碘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5 B.+2 C.+3 D.+5 9、分析HCl 、X、HClO 、KClO3、KClO4的排列顺序规律,可知X代表的是() A.NaCl B.Ca(ClO)2 C.Cl2 D.Cl2O3 10、已知化合物中铝元素为+3,氧元素为-2,由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 能为() A.AlO B.Al2O3 C.Al3O2 D.O2Al2

11、元素R 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 2O 3,若R 的化合价不变,则下列化学式错误的是( ) A. R(SO 4)2 B. R 2S 3 C. R 2Cl 2 D. R(OH)3 12、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A .1个—氧化碳分子:Co B .2个碳酸根离子:2CO 32- C .3个亚铁离子:3Fe 3+ D .4个氢原子:2H 2 1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C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 .CO 2和CO 性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14、右图是镁和氯两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镁原子结构图中X=8 B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C .镁是金属元素、氯是非金属元素 D .镁和氯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Cl 15、饮用水用Cl 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在已经采用高效 安全的ClO 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 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O 2是一种氧化物 B.ClO 2是由氯元素、氧元素组成 C.ClO 2中含有氧气 D.一个ClO 2由一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16、目前世界上已证明”达菲”(分子式为C 16H 31N 2PO 8)是治疗禽流感的唯一良方,其生产原材料是作为中国传统香料和中药的八角中所含的一种重要成分莽草酸(化学式为C 7H 10O 5),据统计,全球90%有八角产于中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 B.一个“达菲”分子中含有58个原子 C.莽草酸分子中C 、H 、O 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7:10:5 D.莽草酸和“达菲”分子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5:8 17、下列方框中符合2H 2意义的示意图是( ) 18、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 2O 3,BaCO 3和CuO 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 2Ba 4Cu 6O 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 ) A .此合成过程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Y 的化合价为+2 Mg 12镁2X 2+12Cl 17氯782+17

中考化学知识点:课题3 离子

导引解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页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例题1】下列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B C D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可查元素周期表)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四种元素中,原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查阅元素周期表即可知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呈现“化学惰性”,A、D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趋向于获得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C的最外层仅有1个电子,趋向失去电子。 【答案】(1)氧(O)氖(Ne)钠(Na)硫(S) (2)B C A、D 二、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离子符号的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说明: 一、学科类别分别为:1.中学语文 2.中学数学 3.中学英语4、中学物理 5.中学化学 6.中学生物7、中学政治8.中学历史9、中学地理10.小学语文11、小学数学12、小学思品13、小学英语14、小学科学15、中小学音乐16.中小学体育与健康1 7.中小学美术1 8.中小学信息技术1 9.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 学前教育21.综合(凡不是纯学科性的论文都归在这一类,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等)。 二、论文题目不要太长。教学设计或教学案例直接点明是什么课的设计或案例,如:《祝福》教学设计、《分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不要把某某版第某册第某课作为题目的组成部分)。 《离子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四单元课题三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讨论的方法,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2)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 (2)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三、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但是电子的排布是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对学习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再由离子构成化合物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在化学后续学习中地位尤为重要,必须彻底掌握,本节课学习难度较大。 五、教学方法:巩固复习+情景教学+经典讲解+作图理解+实际演练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知道了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电子的数目也不相同,那么最外层电子数是不是也一定不相同?(生: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师: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生:疑惑)

第四单元课题三

课题3 离子学案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涵义 2、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定义和形成的过程 学习重点:1、核外电子的排布 2、离子的形成过程 【课前延伸】 课前预习: 1、核外电子的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称为,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 运动,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小圈和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和,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原子容易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容易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带电荷的原子叫做。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分层运动 1、电子层是指。 电子层 1 2 3 4 5 6 7 离核远近: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2、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第一层最多个,第二层最多个,最外层最多不超过个。核外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 4、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如Cl原子结构示意图: 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金属元素5、元素的分类:依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可把元素分为三类: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 4个,在反应中易电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通常为个(氦为个)。通常把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的结构称为。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都有使自己变成的趋向。所以,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 合作交流 1、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排布规律是第一层最多个,第二层最多个,最外层最多不超过个。 2、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由决定,相对原子质量主要由决定, 元素的种类主要由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3、元素的分类,一般把元素分为(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精讲点拨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元素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余或等于4个 分类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He为2个) 在原子结构中,原子的种类由决定,元素的种类主要由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自主学习

第四单元 课题3《离子》教案设计一

第四单元课题3《离子》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含义,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判断。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回顾一下课题2:元素部分的内容,找同学起来讲述一下元素的概念; 元素书写的注意事项及上黑板来写出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从微观的角度来探究物质的构成。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如H2O,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如Fe.那么像NaCl这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课题3:离子 三.讲授新课: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么核外电子到底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呢?我们先来看核外电子的排布. (一)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六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注意一 下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看看有什么特点:稀有气体元素氖, 它的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金属元素钠、镁,它们的原子 最外层为1、2个电子;非金属元素氧、氯,它们的原子最外 层为6、7个电子。我们知道,稀有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 就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到底是为什么呢?就因 为它的最外层是8个电子,人们就认为具有8个电子的(只 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的结构。 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最为密切。 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会怎样呢?这样就形成了离子。 (二)离子的形成: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核内的质子数就不等于核外的电子数,这时原子就不呈电中性了,就带了电荷。(1)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当原子失去电子后,它就带了正电荷;而当原子得到电子后,它就带了负电荷。(2)分类:a。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如钠离子,b。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如氯离子。

第四单元 课题3 离子 导学案 第1课时(定稿)

第四单元课题3 离子导学案第1课时(定稿)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和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2、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3、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分 析推理能力。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难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原子的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现在发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个)。 2:用可以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请分别画出质子数为2,6,9,13,16,18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 关系十分密切。 合作探究 学点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导入新课: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大但体积小,核外广大的空间被电子占据,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小组讨论: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归纳小结:核外电子是排布(或运动)的。 电子层: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学点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画法 含义: 画法:画圆圈,标核电,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学点三、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小组讨论:1.什么叫做相对稳定结构? 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呢? 归纳小结:1.填写下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学案第4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离子4428

《课题3 离子》教学案 班级:初三()姓名:学科:化学课型:新授编者:审核: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2.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定向入境 1.预习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预习离子的形成过程 3.预习并归纳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二.自学建架 知识模块 Ⅰ.个人自学 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铁、水、食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学习】 1、阅读学生作品──科普小论文《漫游原子世界》,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 漫游原子世界 我是一个小、小、小电子,在原子内部很大的空间中围绕着原子核这个小老头不停地转动;我们在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因为这老头长得很特别:虽然占据原子中央很小的地盘,却是由中子和质子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因此,这小老头也带正电,很有能耐,正好把我们身上的负电深深吸引,所以我们很难脱离原子核的怀抱。 猜想一下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它们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2、阅读课本78页图文。 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3、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 4、从课本上找出什么是相对稳定结构?仔细观察投影:“核电荷数从1—20的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无一定规律? ①原子核外第一层最多有几个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