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优缺点

教材优缺点
教材优缺点

今天女儿将三年级的英语书领回来了,是北京外研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还有配套的磁带和一个练习手册。我翻看了一下,基本不出小学英语教材的老套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今天我想谈谈我国小学英语教材的优势和劣势,以供家长朋友参考,能真正有效地利用好教科书。

有很长时间我国的教材没有放开,一直是有专人编写,有专门的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但自从教材放开之后,稍有规模的出版社都会约稿出书,教材的编写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客观地说,教材多样化的确丰富了我们的教材种类和教材内容,我们有更多的选择。但随着也出现了问题,教材种类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教材内容的革新。虽然每一家出版社都会在出版前沿中对自己的教材极尽渲染,但质量都差强人意。

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目前市面上有几个主要的教材体系:剑桥少儿英语,朗文少儿英语,牛津少儿英语,新世纪少儿英语。

我发现这些教材共同特点:以话题分类,以对话为主。

优点:以话题分类,易于知识完整学习,同类词汇集中学习。

缺点,甚至在我看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教材编写知识体系不符合英语语言规律。

以女儿的这个版本为例:第一单元学习hello hello 上来先给了十个小短语let's read, let's listen ,let's play 等等,一下子就学到了十个动词,这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难一下记住的,甚至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一个月后,孩子也还是记不住,因为这十个词涉及到了英语多个发音规律,对于初次接触英文的孩子来说,这太难了了,更重要的是,这只是第一单元的热身而已,后面还有很多很多,有听的,有读的,还有歌曲,学了这般许多,又来了一个字母学习,让孩子学认abc。我不禁要问:既然孩子连基本字母还没学完,前面那十八般武艺是给谁学呢?

由此可见教材的问题在于,编写者太急躁,忽略了语言学习要根基扎实,根基就是先让孩子明白英语是怎么回事?想明白,就从拼读开始,因为英文就是声音决定的语言,就像汉字是靠组词来学习的语言。因此,教材开篇应先从语音入手,才是正道。这包括26个字母的认知,更重要的是26个字母的发音,以及基本发音规律,有了这个知识的积累,孩子才会真正进入英语的学习过程。

新课标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几点认识

黑龙江省在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在2007年秋季,开始在全省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面铺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我荣幸地成为第一批试验品。2007年7—8月在哈尔滨参加新课标学习,对于新课标的实施与认识仅仅停留在肤浅理论认识上,而真正意义上的认识是在这两年实际教学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作为一名教师,我在体验新教材时,经历了一个激动、适应、疑惑到反思的过程,以下是我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对外研版高中英语(NSE)教材的一些认识及使用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经历后的反思。

一、对教材的客观分析

新课标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加强词汇学习的群记意识,体现词汇掌握的思维过程

掌握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这套教材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注重词汇的学习。在听、说、读、写的每个技能训练之前都把将要学习的生词以不同的方式列举出来,或与图片相结合(必修1,Module 3 Introduction),或者是以意群的方式归纳出来(必修1,Module 1 Introduction)。纵观各模块或各项目中生词学习活动的安排,发现这些活动都是由识别、理解、运用等由易到难组成,如必修1,Module 3中Introduction部分,首先是单词与图片的搭配,使学生有感性认识,接着是采用提问及搭配的方式使单词在句子层面体现出来,最后是在学生与教师的共同交流中创造出新的、含有这些生词的篇章,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地使用过程中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完全符合学生学习与掌握生词的规律。而这些活动在新教材使用前都是由教师在备课时费时费力设计出来的,从中不难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词完全被融到语境中去学习、理解及反复运用,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和高考对词汇的要求。

2、采用新的语法呈现方式,提高学生语法学习兴趣

本教材采用发现式语法学习法。如必修1,Module 4, Grammar 1(P34),为了让学生掌握现在完成时的部分规律,编者列出了6个典型的例句,每个句子后都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如:Do you know when the speaker visited the cities? Did this happen recently? 等,在回答了这些提问后,学生很快便能悟出现在完成时的时间特征。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原本枯燥的语法学习增添了探究性的乐趣。在语法讲解前,在文章中已经呈现了语法现象及运用,之后文章中又继续运用实践,符合语法的认知规律。

3、教材所选阅读文章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教材中的阅读文章题材丰富,时代特征明显,与学生生活贴近,使学生愿意学。如必修1,Module1中的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转变有个适应过程,新鲜、激动但又有些不知所措,而这篇文章对这种心态进行了描述,使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又如必修1,Module 2的My New Teachers,刚上高中的学生对新教师非常感兴趣,这篇文章正是从这个角度牢牢地把学生的视线抓住。此外,还有关于现代科技的Internet、Meglev,有文理综合的A simple scientific report,时代感强、实用价值高、知识点含量足。同时,一些阅读活动的设计对学生相应的技能技巧进行了有目的的训练。如必修1,Module 5 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 (P45),在阅读文章后,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图表的填写,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及分析信息的能力。又如必修1,Module 5 Reading and Vocabulary (Passage A )(P44),

对文章进行概括后,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种对阅读技巧的训练与培养,在高二尤为明显。教材所选文章有记叙,有说明议论,也有应用文体裁多样,并且均出自外国专家之手,运用语言比较地道,用词比较考究,句子结构较复杂,不再是简单句子一统全篇,这符合大纲和高考英语文章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且句子结构日趋复杂和文章直接在原文中选的要求。

4、以模块任务为核心,突出“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指明了的教学方向

在每个Module的题目下都会出现一个Task,为本模块的核心任务,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实现任务的方式及途径。我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用P-T-P(即pre-task, task-cycle到post-task)的自主学习立体模式,围绕每个模块的核心任务,设定每节课的小任务,向实现核心任务一步一步迈近。教材的设计为教师开展“任务型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5、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促进了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高

教材每个Module的项目虽多,但这些项目结合得非常好。如必修1,Module 3Listening 是一个采访,而采访是紧紧围绕本模块的新授内容进行编写的,而后的Pronunciation及Everyday English都是与Listening的内容有关的,这样的整合,使学生在接受新内容时感觉水到渠成,而且,编者有意把一些语言点融到各种训练中,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并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觉事半功倍。

二、新教材具有的优点

教学实践中,我在感慨教材变化大的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这套教材的优点。

1、提供了培养及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

高中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具有21世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英语素养,教师需要注重提高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等,从而为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套教材中,任务型活动的设计使每个学生都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学习、运用英语。如必修1,Module 1 的Task Writing a brochure about your school,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除了要认真学好本模块中一些相关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搜集与学校有关的图片及介绍,而为了使brochure完美,还得运用计算机操作能力或绘画美工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各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都得以充分地展示及提高。又如必修1,Module 5 A Simple Scientific Experiment的教学,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逐渐养成用英语进行跨学科学习的习惯,也为这种习惯打好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而本教材的教学设计也符合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2、提供了发展学生个性的平台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这就使得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提问和问题的答案必须具有多样化、选择性。本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问题或任务,如必修1,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后的问答题(P24)都为主观题: 1.What sort of people do you think travel on the Ghan train? 2.What kind of towns and villages do you think the train passed?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充分发挥想像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回答。又如必修1,Module 2的Task Setting criteria for a good teacher,

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什么样的,所得出的结果绝对无法用对或错进行判断,而每个学生的任务展示都不尽相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3、提供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乐园

学生若能最大限度地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自主能力,那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将是轻松愉快的。这套教材在以下方面体现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习惯。

自主:教材中许多项目的设计都是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的,如每个模块中语法的学习、阅读、听力、写作等。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通过联想、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增强信心、提高能力,从而形成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学习策略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合作与探究: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教材以学生“能做某事"为目标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完成及展示任务。而本教材对任务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有明确的目的,有真实意义,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传达等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到语言,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任务后有一个具体的成果,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自主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的价值等。

4、提高人文精神与素养的基地

本教材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培养健康人格。如必修1,Module 1中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热爱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积极参与各种英语活动,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语言学习观。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

三、新教材存在的不足

1、词汇量大,重点词汇不突出

在教学中,尤其令人头疼的是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使用了与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不知道学生学过哪些单词,哪些词是生词,教学衔接起来困难很大,讲课时,不得不平均用力,不能重点突出。而且,新教材的每个模块(单元)都有大量的生词,学生难以掌握。由于单词太难,学生每天都在背单词,有时单词还不会读,就开始学习下一个模块了。教材中的人名和地名晦涩难懂。有些地名、人名学生很少接触,连教师都不会读,不懂为何意思,使一些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

2、语法简单,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从新教材已出版的各册教材来看,主要采用发现式语法教学。有的教师说,与以前教材的语法讲解和语法练习相比较,新教材的语法好像更简单,答案也比较直接,但在语境设计、灵活性、难度等方面与高考题有一定距离。针对文章所设计的练习层次较浅,灵活性、难度以及高考题中各种考点体现不够充分,学生难以通过这些文章和练习得到实际的训练,使学生觉得学语法没用,反正学了也对做题没有多少作用,而且,语法编排的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使学生学了语法规则,却不知此项语法的用途,因此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没有把握,感到非常困惑。不知语法应不应该讲,怎么讲,应不应该扩展,扩展到讲到什么程度?

3、教材容量大,学生起点低,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觉得新教材容量大,而实际课时有限。在规定的课时内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而且,目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片面升学率,只求高分,搞题海战术,而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样造成高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高分低能,有的低分低能,但是新的高中教材基本上都是高起点的,学生难以适应快的教学节奏和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快不起来。

四、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材都有它的优点与不足,不能因为它有缺点,不符合我们的实际,就全盘否定,我们只有立足现实,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紧紧抓住高考升学这根主线,充分调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认真钻研,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教材的长处,这样我们才能用教材,而不是为教材所用。下面我就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几点我利用教材的体会与采取的实施。

1、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使学生适应高中的英语教学

不管教材编得多合理,如果学生的起点太低,都难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认真分析研究学生、教材、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的在初中和高中有何异同点,寻求良好衔接的途径和方法。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衔接。

(1)注意初高中要求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的知识和技能衔接

在高一学年,尤其是上半学年,应从实际出发,可利用开学前两个月或开学后两个月,不开新课,先解决好初中英语教学“不到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高一学生尽早摆脱被动局面,防止恶性循环的发生。一是要加强语音训练,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二是要搞好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的衔接。为了弥补高一英语基础知识的缺漏,应结合新课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复习旧知识为新课打下基础。在学新课的过程中,旧知识又得到运用和巩固,使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三是在抓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听说训练。对高中英语教材的课文在要求学生以阅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课堂上,教师应该用英语组织教学,锻炼学生的听力,讲完课后,让学生复述课文,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注意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转变,做好学生学习英语习惯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大多数是被动式地“跟着教师学”,高一阶段,英语教师在继续让学生“跟着”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新的学习习惯。一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做自己的良师益友,遇到词汇方面的疑问不被动等待教师解答,学会自己查字典求得答案。同时自备一本好的英语语法工具书,养成经常翻阅的习惯,在口、笔头实践中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正确地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二是预习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师对预习也有粗放的要求,初中生对预习也不陌生。但到高中,随着英语课文篇幅的加长,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如果没有搞好预习就适应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不能只是泛泛而提,而要把它当作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精心指导,逐步规范要求,使其达到预期目的。比如可以要求学生作预习笔记,即把所预习的东西写成有形的条目,这样既便于检查落实,又能对其进行指导。在预习方法上,可指导学生按词、词组、句、文、疑等进行分项,即先要求学生学会能用英语词典查单词,自己解决生词;对重要词组、有用短语进行罗列,并能用这些词组、短语来造句,记录课文中结构严谨、用词优美的句子,读熟背熟;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写;记录预习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以便释疑解惑,等等。三是阅读课外书与摘抄的习惯。初中英语教学一般还只限于课本,到了高中阶段,英语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侧重培养目标,发果还仅限于课本就不够了。高中英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英语读物,随身携带,随时阅读,作好摘记。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把重心放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上。通过泛读训练,培养阅读兴趣、习惯、技巧和能力。另外,师生要增强心得的交流,以便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英语课外阅读的指导。(3)注意初高中学生的心理转变,做好英语教学形式的衔接。

一是初中生比较满足于表层的认知兴趣,而高中的学生心理发育已接近成熟,思维具有较高概括性和抽象性,更渴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来获取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来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高中英语教学在课堂上教学节奏要加快,不能满足于浅层次的课文分析,也要改变初中英语课堂上惯用的纠音、释词、语法练习、句子分析的教学结构,而应该设计一些交际性和创造性都比较强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调查、讨论、辩论、采访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经常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学生就能进行各种有效的思维。二是上高中后,学生普遍感到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英语往往会成为一些学生放弃或懈怠的首选科目。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高一上学期要特别注意学生这方面的苗头,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衔接,把这些学生引上路。具体做法是,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细心观察学生,既要掌握学生的一般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既要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特长,也要了解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尤其是英语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要让他们明白掌握英语的重要性,要帮助他们找回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好英语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仅要注意激活好生的兴趣,也要注意激活差生的兴趣.

2、结合实际,追求发展,选择一种适合学生高考和发展的教学法

好的教材要有好的方法去驾驭,才能最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教学中,我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了“三主一结合”的教学方法,即以“任务型教学”为手段,“三个为主”为核心理念,结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新观念与老传统相结合,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从而在英语方面打下良好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

(1) 积极使用任务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过去教师先进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基本分三步。第一步为确定任务,也就是要做什么事。这个任务可由教师确定,也可让学生参与决定。当然,这个任务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其他条件的限制。第二步是完成任务。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出完成该项任务的计划,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要相信在他们中具有无限的潜力。在具体执行计划时,教师要参与、要指导、要组织,使学生在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中对英语有亲身的体验,并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调查分析、综合概括,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三步是总结评价。要总结用英语做事过程中语言使用的经验,即主要词语句型的使用,也要总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在学习方法、与人合作、探求等方面的体会。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是

否积极参与为主要标准,不轻易以分数论等级。总之,任务型教学就是用英语去做事,在做事中学习英语。

(2) 深化“三为主”为核心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个为主”英语课的教学方法,简单说来是三个为主,即英语为主、使用为主、学生为主。英语课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这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英语的机会。在组织教学、解释要点、具体举例时,能用英语,就不要用中文。英语课上中文的使用只能是少量的、有限制的。有些语法现象的讲解、个别难句的翻译,用中文的效果要比用英语的解释好得多。中国学生虽然只有十五六岁,但母语已在他们头脑中深深扎根,要在他们学习英语过程中完全排除中文,事实上做不到。但是,不是偶然地,而是过多地使用中文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从理论上能精确地分析这种语言,而是为了能直接和英美人士用英语进行交流,也就是能听说读写。因此,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时时记住,知识不等于能力,懂了不等于会了。要把对语言使用的模仿放在首位,而对语言的理论分析放在次要位置。也就是说,要教学生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说,不要总问为什么。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语言能力形成的过程,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培养良好的感觉和使用技巧。英语课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机会。在英语课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的机会,否则,就可能出现学生对语法理论说来头头是道,但是连普通的对话也张不开嘴的现象。我们平常说的以练为主,也就是指的以使用英语为主。既然我们的英语课是以学生使用英语的实践为主,那么,这些实践的主人公——学生也就当然成了课上的主体。以学生为主,就是以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占据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以学生为主,就是各项活动的主角是学生,教师仅仅是指导者、组织者、督促者和参与者;以学生为主,就是各项活动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学生的需要,照顾到不同类别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主,就是要教师坚决抛弃“演讲者”的角色,以学生学会英语为己任,把机会让给学生。通俗地说,把英语课上成体育课的模式就对了。

(3) 从实际出发,恰当使用传统外语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不赞成对传统外语教学各个方面的全盘否定。我们是在中国进行英语教学,教学对象是母语已在头脑中深深扎根的中国青少年。这与英美人学习英语,甚至与非英语国家的欧洲人学习英语也是很不相同的。我们又是在一个及其落后的地区教授英语,大班授课,每班五十人左右,没有家庭语言环境,教学设备并非尽如人意,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传统外语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背诵、汉译英、学习基础语法知识、精读课文、朗读课文、默写单词以及抄写文章等,如能恰当使用,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好处极大,不应全盘抛弃。

3、扩展词汇量,突破重点词,注重词汇的语篇意识,构筑英语摩天大楼

如果英语是幢摩天楼,语法知识就是架起大楼的钢筋,词汇就是拼成大楼的一块块砖瓦,两者缺一不可,可见要学好英语,词汇是至关重要的。词汇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语言学习者来说,词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分。

(1)新版教材词汇量的增加主要是只要求理解的词汇的增加,其次是专有名词的增加。另外,教材还增加了同、近义词汇、专业词汇、报刊阅读中的常见词汇和一些新生词汇。我

认为在教学中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词汇。在教学中,不要盲目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所有生词都当作重点词汇来处理;

(2)合理把握词汇教学的要求。新教材词汇量大,不少单词很难拼写,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例如:broccoli, Rio de Janeiro, Portuguese, Argentina, California。其实,这些词是不需要学生学习以后马上能够拼写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词汇教学的重点。

(3)积极渗透词汇学习策略的培训。一是在句子文章等语境中学习单词;二是运用英语概念理解英语单词,直接把单词和实物在大脑中建立键接;三是适当进行英汉词汇特点对比;四是掌握英语构词法;五是经常归类已学词汇,优化词汇系统;六是利用多种渠道,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七是注意比较近义词差别。八是积极参加词汇学习的各种活动,轻轻松松学习英语词汇。

4、突出重点,把握关联,注重语法的语篇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

语法问题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讨论中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认为中国人在国内学英语,应在积累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学点语法,它能加快英语习得的进度,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但也有人认为我国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坏就坏在语法教得太多,不学语法,照样可以掌握英语,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掌握。近年来,在我国英语教材编写者中流传着“淡化语法”的论调。“淡化语法”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看一看我国历届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阅读理解、选择填空、完型填空、短文改错、短文写作、句子翻译等等,哪一样不涉及语法问题,如果在中学英语教材中把语法给“淡化”掉了,那岂不会影响英语打基础,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再说近几年来的高考英语越来越强调语篇理解运用能力,语篇中句子结构趋向复杂化。针对这一新特点,在语法学习中要特别重视结合语篇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和各种非谓语动词短语进行语法分析。这不是纯粹的“为语法而语法”,而是为了巩固语法知识,提高语篇理解运用能力。这种做法不是陈旧的、落后的,而是先进的、科学的。语法学习要有整体观念,学会寻找语法项目之间的结合点,把握语法之间的关联。

(1)新版本的教材对语法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并不是新教材不教语法;只是采用的语法讲解方式不一样,新教材一般不简单罗列或讲解语法结构和规则,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对比、总结等方法发现语法规则,培养语法意识,并给学生提供运用语法的机会。是让学生在经过初中的简单语法学习后,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尤其是阅读的训练,使学生在浸泡中不自觉地无意识中学会语言的运用,这种观念是很先进的,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但是我们的初中的基础不牢,起点低,只是为了升学,一味地搞题海战术,而不顾及能力的培养,课内的阅读都不到位,何谈课外阅读,量不足,则达不到质的飞跃,在这种条件下,不讲语法,怎么参加高考。

(2)要重视语言规则——语法,重视语言形式——词汇,重视知识。因为语法是指把语言组织起来的规则,所以语法和规则差不多。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包括二语学习者,语法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东西,但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外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它和汉语所不同的地方。我们掌握语法以后,就可以掌握规则,就可以把零散的句子组成文章,把零散的单词组成句子。那么各项技能,无论是口头还是笔头的,我们就都掌握了。所以说,各项技能、各项能力的基础都是知识。另外,核心词,短语,惯用法(usage)掌

握的多少决定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近些年由于交际法在中国的失败,我们长期不重视语法,人为地“淡化”语法。但是不讲语法如何举一反三呢?有的时候课上背一个句子,背一个课文,那些都是笨办法。因为学生背完还会忘,而掌握规则后学生就可以自己生成句子、构建(construct)句子,这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因此重视语法的学习,高中也是基础教育,高考是能力立意,但考的不都是能力。那么能力是什么呢?能力其实是由单词、句子、语言法这些基础知识构成的,学生不会分析句子,不懂语法,如何能读懂文章,如何能答好题呢?

(3)语法为纲,词汇为目,读写为主,功能为辅。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搞听说活动,用多媒体,搞“花架子”,那是不符合实际的。我们要注重学生实际,在运用先进的教学法的同时,有时候我们应该运用简单教具,少用复杂的教具,以便不干扰学生的学习。要以读写为主,重视语篇分析。“读”不但要自上而下(top-down),还要注重自下而上(bottom-up)。写作也是同样,它包括演绎和归纳,两个都要用。学单词、学语法也同样,要先演绎后归纳。

总之,这套新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比较多、比较难,词汇量很大,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求实、求新、求变;同时注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突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展视野,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最新管理信息系统五种开发方法优缺点评析 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把系统的建立看作是一种生命物种的成长过程。由6个开发阶段组成:系统定义->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写代码-> 安装调试-> 系统维护 优点: 这种开发方法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且简单明了,结构清晰。 同时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文档资料也是系统维护的依据,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文档资料,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易于使用维护。 不足: 这种开发方法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第二,使用过程化语言,没有以根本上改变个体手工编程的工作方式。 第三,专业开发人员开发用户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开发人员与用户都要化时间去掌握对方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产生共同语言,导致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软件生命周期中越早潜入的错误发现越晚,系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第四,用户热情没有自始至终调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让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问题。系统维护就十分困难。且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特别是早期的系统规格说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用户难以理解文档的内容,文档资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延长了开发时间。 2.快速原型法: 快速地创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版(可用来演示和评估),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在此版本的基本上进修改、增强。由4个开发阶段组成: 确认基本需求-> 开发原型系统-> 使用原型系统<-> 修改增强原型 优点: 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型法则是“真枪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提高系统的质量,快速原型法要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可以说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又不完全依赖于用户需求,它对用户需求的定

在“听课”中成长―浅谈中学英语课

在“听课”中成长——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罗红斌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地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课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二、听课时全面关注 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 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舍得”是有禅意的,需要自己慢慢品味。而对教育,对教学,对课堂,对听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每个人都有话说,或收获,或困惑,或得到,或失去。所以,惶恐的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时间和机会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也想尽力把向同事征求的意见和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教师是实践性、反思性地职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获得,在反思中提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历程。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模仿,听课无疑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但我们听过的课很多,其中不乏印象深刻的地方,但也存在“只有总体感觉,没有具体收获,不能带来反思效果”的问题。有效听课主要包括有目的的听课,有观察思考的听课,有互助促发展的听课。那如何有效地听课呢,我将围绕听课前,听课中与听课后三个方面做说明。 一、听课前,熟悉内容,有备而来。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首先要带好做记录的《教师工作手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完成我们自己的作业,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内容的准备,我们去听课肯定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的,那么我们除了带着耳朵进课堂,也应该事先了解清楚要听的内容,了解自己是否比较地熟悉这堂课要上的内容,如果不清楚的事先花几分钟及时补上,保证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我们也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到时候能“听得”懂,即及时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再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做好取舍,一心二用或者一心几用,这样就起不到听课真正的效果了,当然事情也做不好,然后也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真的很漫长。 二、听课中,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在听课中,我们整节课,都在做的都是这两个动作,观察和记录。我们往往最容易观察到的是学生的常规如何,教室的环境怎样,教师的板书、仪表、多媒体的运用、语言和知识是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层次深入分析授课者的教学得失。那除去这些比较显而易见的点,别的观察点在哪些方面呢?确实点特别多,我们也关注不完,就需要听课老师依据自己不同的听课目的和听课人物,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浅谈新教师听课的注意点

浅谈新教师听课的注意点 作者:吴之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23 更新时间:2006-1-6 浅谈新教师听课的注意点 工作三年多了,我有个最大的感触,年轻教师要想获得快速提高,就是要多多听课,才能明得失,获得上课的灵感。但是听一节课,到底要听什么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他们首要的目的是要看其他教师怎样教。所以应该注意教学流程的安排。课型不同,教学设想也不同。新老师在听课时要关注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分配。例如: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通过课堂提问使学生有意识地从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怎样通过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系统呈现新内容;采用何种方式完成对新内容的巩固;如何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加强知识的应用与迁移。除了注意每个环节的实现方式,还要注意时间安排,否则就会出现一节课“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不合理状况,使课堂结构显得不够严谨。 我看过一个老师的听课笔记,非常详细,把别人上课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甚至跟课堂无关的一些话,都如实的记录下来。我的感觉就是完完全全的课堂实录。一堂成功的课不是流水帐,应该是重点难点突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能否突破,标志着这节课的成功与否。重点内容通常是指在教材中或因讲述详细所占篇幅大;或是归纳的结论、规律所占地位突出。难点是指大部分学生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部分,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听课时就要听教师是怎样纵横联系学生已有知识举例说明,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教学经验的所得。 一般说来,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增强直观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此外,板书还具有训练学生的随意注意的主动性,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功能。 教学媒体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但是媒体运用不是多多益善,先进的媒体未必收到良好效果。所以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教师媒体的选择、运用是否行之有效。 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和时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是以激情感染学生,还是用亲切的语言鼓舞学生?这些都是新教师听课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新课程更关注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 新教师在听课时是一个学习者而不是批评家,要以谦虚的心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闪光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与评课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与评课 发表时间:2012-07-17T16:31:53.04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张东亮 [导读]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 张东亮(宾阳县大桥镇初级中学广西宾阳530408) 听课评课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业务上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途径,既是教研活动,又是科研活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听课、评课,听评课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也是教育同行进行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一位哲学家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是两个思想。”所以,教师之间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就能达到交流教学经验、切磋教艺的目的。 我喜欢听课,喜欢去听优秀老师的课,那样会给我带来许多启发,可以将别人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处理重难点的技巧借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帮助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听评课大家都不陌生,在当今,只要是教师,就要被听、被评,也要去听、去评。如果只是教师们之间听评课,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能听评课的分量还不太重。更主要的是,各级教学检查、教研活动都是先听课,然后再评课或将自己的看法向献课教师、学校领导进行交流。这是教师们极为关注的,甚或是害怕的。这里面有的教师确实上课质量比较差,当然评课结果就不太好,但也有听课者本身水平不怎么样,评课也就走了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比较大,影响了该教师的积极性,甚或会影响到该教师的发展。本人虽然当了几年教研组长,但是在听评课方面还是感到力不从心,为此想将如何去进行听评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就自己十几年来听评课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明确听评课的目的和意义 在日常听评课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重视程度不够、为完成听课任务而听、边听课边处理杂事、听课后不交流反馈、听课笔记没有自己的反思而只是记录教师的板书等等。若是这样课听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任务,那听评课的目的和意义又是什么呢?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想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需要培训和学习,而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评课。通过听评课,可以发现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把它们作为教师培训的优质资源,以公开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听评课活动,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思考和吸收,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快速提高。所以听评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经常有质量地听评课有利于教师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良好教风的形成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听评课不应是被动强迫的,而应该是自觉自愿的;不应是任务和目的的,而应是途径和手段;不应是走过场、讲形式,而应是重过程、有实效。听评课不是光听不评、光听不看、光听不思,而是把听、看、记、思、议融于一体的活动。所以每次听课要带着目的、计划,有的放矢地观课议课。 2.做好听课前的准备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本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充分了解该堂课的教材内容、难点、重点、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对该课所用的仪器、教具等尽可能的熟悉,并做一个大概的课堂设计,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内容,我准备怎样去教,以便于听课时观摩和课后交流。 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立懵懂地听,不理解教学者的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3.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的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3.1 关注教学内容。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是否科学,有没有讲错的地方;基础知识的讲授是否到位,重点的强调是否到位;能否在教材讲授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3.2 关注教学环节设计。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3.3 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3.4 关注教态。上课者是否端庄稳重,是否做到了为人师表;45分钟是否都专注于教学;是否认真引导和管理学生,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3.5 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 3.6 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3.7 关注师生的互动。新课标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课堂中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是非常关键的。通过提问启发也好,通过例子描述也好,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扩展,能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就是成功的。在课堂中,还应以鼓励学生为主,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回答错了也该进行适当的鼓励,否则下次他就不会再举手回答问题了。 3.8 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4.做好课后分析、反思、交流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而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

(完整版)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

浅谈教师怎样高效听课 听课是一项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听课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要想增强听课实效,实现预定目标,就必须使听课效率达到最高,所以在听课时掌握正确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一、听课前的准备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计划,我们教师准备听课也是一样。必须做到有备而来。 1.熟悉教材。听课教师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了解本节课课文写的是什么, 是怎样写的,有何重点、难点等。 2.设计教学。把自己放在讲课老师的位置,设身处地设想一下,假如我来上这节课, 准备怎样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在听课过程中进行对比,取长补短。 3.盘点问题。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 二、听课时的角色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了听课的最终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考,认 真分析,应进入三种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 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应用、会掌握。 2.进入“教师”角色。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听课前的教学构思进行比较,这样既 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和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 3.进入“学习者”的角色。任何一个老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

地方,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执教者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三、听课记录 一堂课的教学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结构的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及教者的语言、板书、教态等各个方面。听课时我们将这些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有利于课后进一步研究、学习,也为全面、准确地评价一堂课提供依据。要求笔记记得如同课堂实录一般,客观上难以办到。 因此,我认为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 1.关注教师的导入语。看上课者如何导入,采用了什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教师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 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 3.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者应关注学生是 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表现、态度和习惯等。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本质是学而不教,而且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反思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相互对照,查缺补漏,及时改正,提升自我。 4.关注辅导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 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完整的板书反映了一堂课的知识结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份微型教案。高水平的板书设计必将使课堂教学大

新风系统的优缺点

“雾霾”是近两年内网上最火爆的词语之一,这两年来,雾霾频频袭卷国内大部分城市,特别是中北部城市,导致宣称可以隔绝雾霾的新风系统风靡于世,新风系统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很多消费者对它还是持怀疑态度,下面桃源仙居家用新风系统为给大家分析一下新风系统的利弊。 新风系统优点盘点 1、提供新鲜空气。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源源不断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满足人体的健康需求。 2、驱除有害气体。有效驱除油烟异味、CO 2、香烟味、细菌、病毒等各种不健康或有害气体,可避免家里小孩、爱人和老人深受二手烟危害。 3、防霉除异味。将室内潮湿污浊空气排出,根除异味,防止发霉和滋生细菌,有利于延长建筑及家具的使用寿命。 4、减少噪音污染。无需忍受开窗带来的纷扰,使室内更安静更舒适。 5、防尘。避免开窗带来大量的灰尘,有效过滤室外空气,保证进入室内的空气洁净。 6、安全方便。避免开窗引起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隐患。即使家里没人,也能自动新风换气。 新风系统缺点盘点。 1、损耗室内冷(热)量。新风系统通过不断排气送风来清洁室内空调,夏季同时使用空调时会对室内冷气造成一定损耗,冬季亦然。不过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的一种)可以减少室内能量损耗,非常节能。 2、前期有一定的投资。购买新风系统的价格跟多个因素有关。 价格便宜的,性能差,耗能多,舒适度不够。而好点的智能化新风系统,前期投入相对多点,当然,这类新风系统的后期成本回收也快。

3、需要定期更换过滤网。新风系统如果不及时清理过滤网,很可能成为室内的污染源,所以需要经常对新风系统或新风器的滤网和机芯进行更换。常规2-3个月更换一次即可,在空气质量不好时,建议一个月更换一次。

浅谈听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听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强化教学的有效措施。听课这一环节能为教师提供共同交流和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听课提高 在学校,作为一名教师,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临听他人授课过程的经历。由于每个人听课的目的,重点不同,收获也不尽相同。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对听课的理解。 对于听课教师来说,听课可以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教学修养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等;听课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听课可以了解授课教师在有人听课和无人听课情况下的教学态度、教学修养和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等。 对于授课教师来说,通过听课能够得到一个展示的平台,也有机会锻炼自己,与此同时能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扬长补短的目的。 对于学校而言,听课可以了解班纪班风、班级管理的情况、师生的合作及其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与后勤保障等情况。总之,听课可以了解有关教学的多方面问题,可以收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它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管理者进行评估指导的基本手段,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起到评估与指导教学的作用。 一、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听课是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外一项必不可少、经常性的学习任务。听课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有利于博才众长,避免闭门造车,为今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有些学校明文规定教师每年听课的数量,可见教师间相互听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在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学校要求课时量多的教师可以少听,而课时量少的教师必须多听,一般情况下,每学期不少于十节,一年至少二十节课,才符合学校要求,否则影响年底考核。出于校方对听课这一环节的大力支持,教师们的听课劲头也越来越足。 在听课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发现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讲解是否清晰明了、内容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结构是否紧凑、教学步骤是否完整及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以检验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想方设法解决,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设备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设备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设备管理系统是将信息化设备技术信息与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是实现研究级管理信息化的先导。设备管理系统以工厂的设备和备件作为管理对象,覆盖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上的各个环节,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立设备层次结构、位置体系和分类体系,并且建立完备的设备档案。通过系统可以随时查看各生产设备的状态和相关生产数据。支持大型工控设备的数据对接。 设备管理系统的优缺点: 设备资产及技术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实现设备前期的选型、采购、安装测试、转固;设备转固后的移装、封存、启封、闲置、租赁、转让、报废,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技术状态、维护、保养、润滑情况记录。 设备文档管理:设备相关档案的登录、整理以及与设备的挂接。 设备缺陷及事故管理:设备缺陷报告、跟踪、统计,设备紧急事故处理。 预防性维修: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的定期维修、维护,维修计划

分解,自动生成预防性维修工作单。 维修计划排程:根据日程表中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人员工作记录,编制整体维修、维护任务进度的安排计划,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维修人员工种情况来确定维修工人。工单的生成与跟踪:对自动生成的预防性、预测性维修工单和手工录入的请求工单,进行人员、备件、工具、工作步骤、工作进度等的计划、审批、执行、检查、完工报告,跟踪工单状态。 备品、备件管理:建立备件台帐,编制备件计划,处理备件日常库存事务(接受、发料、移动、盘点等),根据备件最小库存量或备件重订货点自动生成采购计划,跟踪备件与设备的关系。 维修成本核算:凭借工作单上人员时间、所耗物料、工具和服务等信息,汇总维修、维护任务成本,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的分析比较。 缺陷分析:建立设备故障代码体系,记录每次故障发生的情况以进行故障分析。 设备管理系统统计报表:查询、统计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三率报表、设备维修成本报表、设备状态报表、设备履历报表、备件库存周转率、供应商分析报表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优缺点比较

常见的操作系统及其优缺点比较 系统名称简介DOSDiskOperatingSystem又称DOS(简写),中文全名“磁盘操作系统”。 Windows发行于2001年10月25日,原来的名称是Whistler。 2011年7月初,微软表示将于2014年春季彻底取消对Windowsxp的技术支持。 UNIX是一个强大的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按照操作系统的分类,属于分时操作系统。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 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 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系统。 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 优点1快捷,熟练的用户可以通过创建BAT或CMD批处理文件完成一些烦琐的任务。 2速度快,安全,价格便宜。 缺点1日常应用功能不丰富,(没有图形界面)命令行操作不直观,对设备的支持比较少2很多设备的大部分程序都不能在DOS环境下执行。 1.系统更新落后,漏洞较多,不稳定,易受病毒和木马的攻击; 2.自带软件版本较低,需要自行卸载升级; 3.所有软件和程序预装在C盘,加重系统负担,即使卸载,仍有残余大量垃圾碎片文件,容易拖慢系统。

1UNIX系统的标准1/O库相对其底层的系统调用接口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2传统的UNIX内核不够灵活,不具备很好的可扩充性,也很少代码复用的设施。 android1图形界面良好,拥有良好的集成开发环境,操作简单。 提供了一个可伸缩的高性能平台。 2整合常见应用软件,简单,快捷,方便。 适合电脑城销售人员及维修商快速装机。 1由于附带源代码,用户可以分析它,更改它。 文件系统小巧,简单。 2将所有的设备用文件表示,可使用与处理文件相同的命令和系统调用集访问设备。 3具有可移植性。 1安全、易维护、稳定。 1缺失的应用软件和游戏-您会失2软件自由/开源去一些熟知的应用程序。 3低成本-大多数2缺少硬件支持-绝大多数硬件是4透明公开-绝大多数支持的,但不是全部GNU/Linux是开放开发的。 3寻求帮助更难-通常朋友、家人、同事不能帮您解决GNU/Linux相关问题,所以您需要在线获取帮助。 开放性强、挣脱运营商的束1个人隐私难得到保守。 缚,具有丰富的硬件选择2系统自带广告太多。 3过分依赖开发商缺少标准配置。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

浅谈如何进行听课和评课 听评课是指导教学、和教师切磋教学技艺、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搞好听评课对于教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对于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传统的听评课,听课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角色,听课本上记录的是教学的知识框架,听课的收获谈得最多的是学到了多少知识。如果听完一堂课后,教材知识在轻松中弄明白了、学会了,这就是一堂好课。评课时主要评知识有无错误,教师讲的如何,在有些学校因为顾及面子,只评优点、说恭维话,缺点不足只字不提。这样的听评课实在没多大意义,被听的老师也没多大长进,这样的课不听也罢。 听评课的意义在于相互切磋,促进教学创新和教师成长。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在听课时,关注的就不应该只是学科知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的素养、课堂的设计和学生活动等,关注一堂课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优点长处,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让听课和被听课的老师在教学理念、教材处理、调控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都能有所长进和启发,从而达到切磋技艺、教学相长的目的。 那么,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听评课呢? 首先,要听评教师。 包括听评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角色转型情况、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教学风格和教学特长等。 教师教学基本功包括普通话是否标准、组织教学是否快捷、板书是否规范、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调控课堂的情况如何、学科知识有无错误等。 教师角色的转型主要指教师是否由课堂的主宰者和演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上教师是否进行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师生关系是否民主等。 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主要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映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如课堂民主、师生平等、面向全体、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的落实情况和教师有一定思想水准的个性化的做法。 听评教学风格和特长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学习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取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引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得心应手的实施教学,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教学水平上层次。 其次,要听评课堂。 主要指听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堂评价、学科特点等。 教学方法主要指课堂引入、目标出示、问题导学、预习指导、当堂记忆、精讲点拨、拓展提升、反馈总结等教学环节中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板图、挂图、模型、实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及学习方法指导等。 教学设计主要指教学内容的设计处理、教材的整合拓展、整体课堂结构、学生活动、训练、反馈矫正、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如课堂是否与现实生活充分接轨,是否应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对知识进行了系统化,是否总结了学法,是否以课本剧、小写作、仿写、谈感受等方式进行了感悟提升等;教师精讲点拨的语言是否进行了精心设计、是否简捷、及时、有效,精讲内容选取是否合适、是否讲透等;分组教学的运用过程中任务分配是否合理;训练的形式是否多样、实用,训练题的设计是否有针对性等。

主要手机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主要手机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主要手机操作系统的优缺点 近日,IDC 发表报告指出,Google Android 将在未来几年内 席卷智慧手机市场,成长速度超过所有竞争者。 根据 IDC 的报告,从现在起到 2013 年, Android 将是成长 最快的无线操作系统,并将跃居全球第二。目前全球使用最 广泛的智能手机系统,是诺基亚的 Symbian 。黑莓机制造商 Research In Motion (RIM )暂居第二,苹果公司的 iPhone 排名第三。 美国市场的排名略有不同。 RIM 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 系统,苹果屈居第二,第三名是微软的 Windows Mobile 诺基亚 Symbian 在美国仅占非常小的比率。 但 IDC 预测,到 2013 年, Android 的成长将超越所有竞争 者,在全球排名上取代 RIM ,在美国也将打下苹果,跃升为 第二名。这项转变主因是更多硬件商推出采用 Android 系统 Android 新手机, 但 2010 年还会有更多新机款上市, 量。摩托罗拉已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至少 10 款新 Android 的手机。 2009 年已有摩托罗拉、 H TC 和三星推出的几款 增加销

手机。 IDC 分析师 Stephen Drake 认为,大量的 Android OS 装置,将带来跳跃式的成长。 Android 胜过其它竞争者的 大优势,是它能用在众多厂牌的硬件上。 RIM 和苹果的操作 系统都只能搭配自家的手机。 Drake 说:虽然市面上有许多 操作系统,缺少自有软件的装置制造商,机会相当有限。 微软公司的 Windows Mobile 也针对这个市场。但 Drake 认 为 Android 的成长将超越 Windows Mobile 。因为 Android 是免费、开源的软件,而 Windows Mobile 需要授权费。因 Windows Mobile 仍是受欢迎的移动操作系统,并已建立具 规模的使用者基础。 但在制造商和消费者等待新版 Windows Mobile 7.0 上市的期间, 该系统的成长呈现停滞。 另一方面, Android 手机持续涌入市面。 Drake 指出,以 Windows Mobile 罗拉、 LG 和三星也有同样的趋势。 面针对以上几种主流的手机操作系统进行分析 1 主要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现状简述 Linux 平台阵营 (较具代表性的有诺基亚主导的 Google 主导的 Andriod 以及 LiMo 联盟的 LiMo 平台 )、微软 此, Drake 相信手机制造商将更偏好 Android 。 的最大支持者 HTC 为例, 他们已把重心转到 Android ,摩托 目前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诺基亚主导的 Symbian 、 Maemo 、

小学教师培训主题讲座《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小学教师培训主题讲座—— 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浅谈教师听课的“舍与得”》。“舍得”是有禅意的,需要自己慢慢品味。而对教育,对教学,对课堂,对听课,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每个人都有话说,或收获,或困惑,或得到,或失去。所以,惶恐的我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时间和机会与大家分享和交流,我也想尽力把向同事征求的意见和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说明,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教师是实践性、反思性地职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获得,在反思中提高。“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历程。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有很长时间的学习和模仿,听课无疑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教师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之一。但我们听过的课很多,其中不乏印象深刻的地方,但也存在“只有总体感觉,没有具体收获,不能带来反思效果”的问题。有效听课主要包括有目的的听课,有观察思考的听课,有互助促发展的听课。那如何有效地听课呢,我将围绕听课前,听课中与听课后三个方面做说明。 一、听课前,熟悉内容,有备而来。 听课准备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听课的质量。首先要带好做记录的《教师工作手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完成我们自己的作业,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其次是内容的准备,我们去听课肯定都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的,那么我们除了带着耳朵进课堂,也应该事先了解清楚要听的内容,了解自己是否比较地熟悉这堂课要上的内容,如果不清楚的事先花几分钟及时补上,保证在教师上课的时候,我们也做到心中有数,保证到时候能“听得”懂,即及时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再次,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做好取舍,一心二用或者一心几用,这样就起不到听课真正的效果了,当然事情也做不好,然后也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真的很漫长。 二、听课中,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在听课中,我们整节课,都在做的都是这两个动作,观察和记录。我们往往

浅谈实习教师听课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实习教师听课应注意的问题 ——听课有感 听课是实习生走向讲台前必须进行的工作。听课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听老师讲课;另外一种是同行听课。第一种是用来学习知识的一种途径;第二种则是用来学习、评价老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方法。 那么,作为实习老师去听课,不是去评价老师讲课的好坏,而是通过亲身观摩,掌握教学技能的一条快捷途径。大家都知道应该以老师的身份、老师的视角去听课。可是大家真的能够做到角色转换吗?我们听老师讲课已经听了十几年了,习惯了听老师讲课,习惯了记录老师讲的内容。一旦让我们用老师的身份、老师的视角去听课,那么听课的内容就应该发生变化。发生哪些变化呢? 第一,关注重点的不同。 作为学生关注老师讲的内容和知识,明确重点,听懂并记住。记录下来是为了便于复习的。而作为教师(实习教师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讲解的内容和知识,而在乎如何让学生能够一次听懂并牢固地记住而不忘记的方法和手段。 通过巨鹿实验中学实习生陈杏杏听她的指导老师王老师的英语课的记录发现,她还是典型的记录教师的讲解内容,对于其他的记录较少。由此可见,惯性使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所以,我们作为实习教师去听课一定要变换身份、视觉关注与教学技能相关的内容。 第二,观察而不是跟随。 实习教师要观察主讲教师的讲,还要观察学生的学。教师的讲能够反映出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板书、提问等、教学基本功(语速、音调、身段等控制和运用的展示。观察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无走神及老师的处理技巧、参与学习的情绪(观察老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等、学习习惯。

然而,对于我们实习老师来讲,往往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过程顺其自然的进行了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教师教此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为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为了能够做到听课听出门道,课前必须做相应的功课。熟悉课的结构、重点、难点、教学常用的方法及相关的教学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站在教师教的角度学习教学技能。 第三、记录教学过程、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听课要进行记录,记录什么成为了重点。对于实习教师来讲多数记录的知识性内容较多,这与其关注重点相关。因此,在此强调,我们应该记录教学流程,从流程上来分析教学过程有无确实,确认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写下主观感受和某种行为/问题等的零星评析。比如教师讲解过程中走下讲台,感受:亲近学生、关注走神学生等;评析:走动中应兼顾全体学生,不要形成视觉死角,将部分学生忽略。这样能够增加我们关注问题的面积,提高我们掌控全局的能力,同时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中表现。 第四、注意细节处理、时间把控和学生行为的培养。 成功取决于细节。细节很重要,可能一个细节处理不好,让你很完美的一堂课在最后结束时以遗憾画上句号。细节在教学中随处可见,老师如何处理同样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态和教学效果。比如:一名学生上课开小差,在全部朗读时注意力分散,教师悄无声息的在巡查过程中给以警示,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不会让学生是面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上进心。 课堂教学中,复习巩固和布置家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两部分内容,如何将两部分内容安排的完满,这就要我们注意时间的把控了。两个环节不能太紧密,太紧密了必然有一个环节做的就不到位、不充分了。巩固练习需要时间和次数作为保证的,如果没有时间和练习次数的保障,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不能没有提供巩固时间就开始布置作业,这样会让复习巩固成为空谈。

智能手机各大系统的优缺点介绍

或许智能手机还不算是现在手机的主流,但是势必要成为未来手机市场的主流!因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很多朋友在选择智能手机的时候无所适从,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操作系统的手机,下面icech搜集整理了7大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介绍,还附加了网友的优缺点评论。 Symbian OS(塞班) Symbian OS(中文译音“塞班系统”)由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等几家大型移动通讯设备商共同出资组建的一个合资公司,专门研发手机操作系统。而Symbian操作系统的前身是EPOC,而EPOC是 Electronic Piece ofCheese取第一个字母而来的,其原意为"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像吃乳酪一样简单",这就是它在设计时所坚持的理念。 Symbian操作系统在智能移动终端上拥有强大的应用程序以及通信能力,这都要归功于它有一个非常健全的核心-强大的对象导向系统、企业用标准通信传输协议以及完美的sun java 语言。Symbian认为无线通讯装置除了要提供声音沟通的功能外,同时也应具有其它种沟通方式,如触笔、键盘等。在硬件设计上,它可以提供许多不同风格的外型,像使用真实或虚拟的键盘,在软件功能上可以容纳许多功能,包括和他人互相分享信息、浏览网页、传输、接收电子信件、传真以及个人生活行程管理等。此外,Symbian操作系统在扩展性方面为制造商预留了多种接口,而且EPOC 操作系统还可以细分成三种类型:Pearl/Quartz/Crystal,分别对应普通手机、智能手机、Hand Held PC场合的应用。 优点:多年来Symbian系统一直占据智能系统的市场霸主地位,系统能力和易用性等各方面很强! 缺点:一般配置的机型反映较慢,对主流的媒体格式的支持性较差,不同版本的软件兼容性不好,且证书问题也很头痛。 Windows Mobile 微软推出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最初被视作是与Palm OS竞争的产品,然而时至今日,Windows Mobile的应用已经超过Palm,开始显露出掌上设备王者的风范。去年发布的V5.0做出了很多实用的改进,包括更加智能化的Word和Excel版本、直接邮件技术和持久的数据存储。 Windows Mobile是 Microsoft 用于 Pocket PC 和 Smartphone 的软件平台。Windows Mobile 将熟悉的 Windows 桌面扩展到了个人设备中。 Windows Mobile是微软为手持设备推出的“移动版Windows”,使用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的设备主要有手机、PDA、随身音乐播放器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有三种,分别是WindowsMobile Standard、Windows MobileProfessional,Windows Mobile Classic。目前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 Mobile 6.1,6.5版本即将公布。 Windows Mobile掌上电脑和手机的主流硬件配置:CPU: 195-624 Mhz, 主要芯片厂商:Intel,Texas Instruments, Samsung, Qualcomm等,内存:64-128MB Ram (用于程序运行),128-256MBRom (用于第三方程序及用户文件储存),显示屏:240x320或480x640,6.5万色,2.4-3.5英寸,扩充卡:Micro SD或SD,SDHC,高端机型内置WiFi无线网络接收模块,GPS 卫星接收模块,FM收音机接收模块,3G或3.5G高速网络,另配有蓝牙及用于和电脑同步用的USB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