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办法

1、概要

设备评级是全面检查和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健康状况、运行状况,促使管好、用好发电设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电力生产技术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督促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电厂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主持这项工作,建立设备评级和动态管理的制度。

2、设备评级时间及范围

2.1每年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复检认定。

2.2设备大小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的变化时。

2.3正在检修的设备,按检修前的状况评级。

2.4停用一年以上的设备可不参加评级。

2.5未参加评级的设备不列入评级设备总台数。

2.6 新设备正式移交运行前。

3、设备完好率的计算方法及要求

3.1设备评级分为Ⅰ、Ⅱ、Ⅲ级,其中Ⅰ、Ⅱ级统称完好设备。

3.2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 / 设备总台数×100%。

3.3设备评级要求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全厂设备完好率达90%;辅助设备完好率达90%。

3.4发电厂主设备指水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其余的均为辅助设备。

4、设备评级一般标准

4.1Ⅰ级设备是经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负荷运行的设备。主要条件为:

4.1.1能持续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

4.1.2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及参数符合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规定,设备运行记录,技术资料齐全正确。

4.1.3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腐蚀、气蚀、磨损轻微。

4.1.4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出力、效率指标的实现。

4.1.5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仪表等完整且良好,运行动作灵敏、指示正确。

4.1.6主要自动装置能正常投入使用。

4.1.7控制系统能正常投入运行且操作可靠,信号反映正确。

4.1.8主要的标志、编号能满足生产要求。

4.1.9设备及周围环境清洁,无“三漏”现象。

4.2达不到Ⅰ类设备标准,个别部件有一般性缺陷,但能正常安全负荷运行的设备为二类设备。

4.3三类设备是有重大缺陷的设备,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出力降低,或“三漏”严重。

5、设备评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事求是进行评定,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依据,准确地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地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仅当机组个别仪表或者非主要自动装置准确程度或可靠程度较差,而且对安全、经济运行没有显著影响者,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

6、在提高设备完好率的工作中,必须贯彻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原则,分清主次,首先要提高主力机组、经济性好的机组的设备健康水平。对新旧设备应区别对待,以消除影响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和隐患为重点,避免片面追求外观和设备升级而不惜工本,不加分析地盲目拆换部件。

7、设备评级的结果,直接进入设备档案,由电厂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分别掌握。由电厂将每年评级结果上报公司,次递上呈主管局和主管网局,以便督促检查设备评级工作。

8、主要设备评级标准

8.1水轮机(含附属设备)

8.1.1一类标准

(1)达到铭牌出力;

(2)机组运行正常,振动摆度及各部温度正常;

(3)机组各部件无缺陷,运行正常;

(4)调速系统工作稳定,操作灵活,油压、油质符合规定;

(5)机组自动装置完好可靠

(6)主要控制、监视仪表完好、齐全;

(7)其余辅助设备系统运行正常;

(8)标志、编号齐全、完整。

8.1.2二类标准

(1)达到铭牌出力

(2)机组运行基本正常,振动摆度及各部门温度未超过允许值上限

(3)机组主要部件不存在威胁安全运行的缺陷

(4)调速系统基本稳定,调节参数合格

(5)主要表计满足运行要求

(6)主要自动装置动作准确可靠

(7)辅助设备系统运行正常

(8)主要标志编号基本齐全

8.1.3三类标准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达不到铭牌出力

(2)机组存在威胁安全运行重大缺陷

(3)调速系统运行不正常

(4)自动装置运行不可靠,安全保护装置不能投入

(5)机组过流部件汽蚀磨损严重

8.2、发电机及其励磁系统

8.2.1一类标准

(1)在额定情况下,能达到铭牌出力,能随时投运

(2)定转子结构部件无缺陷,运行良好

(3)定子绝缘良好,预防试验合格

(4)定子转子线圈温升合格,冷却效果良好

(5)轴承和密封装置运行正常,不漏油,温度在规定范围

8.2.2二类标准

(1)在额定情况下,能达铭牌出力,温升基本合格,且不超上限

(2)定转子线圈绝缘基本良好,可以保证安全运行

(3)定、转子结构无重大缺陷

(4)轴承无漏油及油污

(5)励磁系统运行正常

(6)机组的标志、编号正确,基本齐全

(7)励磁系统及其控制装置完好,动作可靠,能满足发电机运行要求

(8)机组的标志,编号正确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

8.2.3三类标准

达不到二类设备标准或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达不到铭牌出力

(2)绝缘老化,降低耐压标准

(3)励磁系统不能保证安全运行

(4)主要零部件存在严重缺陷并威胁安全运行

(5)机组标志、编号残缺

8.3主变压器类

8.3.1一类标准

(1)持续地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符合设计标准或上层油温不超过85℃(2)绕组、套管和绝缘油等的试验均符合部颁的规定

(3)零部件完整齐全,分接头开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良好,无接触不良或动作卡涩现象(4)冷却装置运行正常,散热器及风扇齐全

(5)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瓦斯保护,防爆装置等主要保护和信号装置部件完全,动作可靠

(6)一次设备外观,设备绝缘及运行情况良好

(7)不漏油,或稍有轻微的渗油,但外壳及套管无明显的痕迹

(8)接地线截面符合规定,连接牢固、可靠

(9)变压器周围照明良好,消防设施布置合理

(10)设备标志、编号齐全且正确

8.3.2二类标准

(1)经常能达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温升符合设计标准或上层油温不超过95℃(2)绕组、套管试验符合部颁的规定,绝缘油的介损比规程规定稍有增大或呈微酸反应(3)零部件齐全,分接头开关的电气和机械性良好,无接触不良或动作卡涩现象,或接触电阻稍有变化,但不影响安全运行

(4)冷却装置达到正常,不影响变压器出力

(5)差动保护、过电流保护防爆装置等主要保护和信号装置部件完好,动作可靠;瓦斯继电器、重瓦斯不能正常投入

(6)一次回路设备运行正常

(7)标志、编号正确,基本齐全

8.3.3三类标准

(1)达不到二类设备的标准,或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达不到铭牌出力或上级批准的出力(2)绕组或绝缘套管绝缘不良,因而需降低预防性耐压试验标准的

(3)漏油严重

(4)零部件不全,影响出力或安全运行

(5)分接头开关的电气或机械性能不良,接触电阻不合格或有卡涩现象

(6)差动保护或过流保护不可靠

(7)有其它威胁安全的重大缺陷

9、陠助设备类评级标准

9.1断路器

8.1.1一类标准

断路器一类标准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断路器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遮断容量均满足运行要求;

(2)断路器零部件齐全,操作机构动作灵活、可靠,分合标示正确;

(3)断路器应按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符合部颁标准,有完整记录;

(4)断路器无渗油现象,油位指标明显、正确;

(5)断路器整体清洁,油漆完整,标志、编号正确、齐全并符合规定要求。

9.1.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遮断容量等额定参数不满足运行要求;

(2)有严重漏油,又未采取措施者;

(3)本体绝缘试验及绝缘油试验不合格;

(4)分合标志不正确;

(5)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2隔离开关

9.2.1一类标准

隔离开关一类标准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热稳定、动稳定及断口尺寸满足运行要求;

(2)操作灵活,闭锁装置动作可靠,触头接触良好,三相动作同期;

(3)绝缘试验合格、瓷瓶无裂纹、破损,其它部件完整;

(4)标志、编号正确、齐全且符合要求;

(5)产品为行业定点厂家,产品优级以上。

9.2.2二类标准

二类:不属于一、三类者

9.2.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热稳定、动稳定及断口尺寸不满足运行要求;

(2)操作不灵活、合闸不严密,闭锁装置不完整,动作不可靠;

(3)接触不良,有严重过热现象;

(4)支持瓷瓶有裂纹、破损等现象

(5)标志、编号没有或错误。

9.3母线

9.3.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截面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要求;

(2)电气距离符合要求;

(3)安装工艺符合要求,连接可靠,接触良好,无过热现象;

(4)瓷瓶绝缘试验合格,无裂纹、破损;产品为行业定点生产厂家生产,产品优级以上;(5)相色标志正确,外观美观;

(6)环境满足安全要求。

9.3.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3.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截面不满足动、热稳定要求;

(2)电气距离不符合规程规定;

(3)瓷瓶有裂纹、破损;

(4)环境不满足安全要求。

9.4高压熔断器

9.4.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主要技术参数满足运行要求;

(2)熔丝管密封良好,零件完整,操作灵活,熔线符合设计规定;

(3)瓷瓶试验合格,无裂纹、破损等缺陷;

(4)产品为行业定点厂家生产,品质优级以上。

9.4.2二类标准

二类:不属于一、三类者

9.4.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主要技术参数不能满足运行要求;

(2)瓷瓶有裂纹和破损等缺陷,试验不合格;

(3)熔丝选择不符合设计规定;

(4)接触不良,锈蚀严重。

9.5互感器

9.5.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主要技术参数满足运行要求;

(2)部件完整,瓷瓶及固体绝缘部分无损伤;

(3)油质试验符合规程要求;

(4)油位正常、无渗油过热现象;

(5)外表美观,油漆完整,各种标志正确、清晰;

(6)接线正确,外壳和二次侧的接地牢固可靠。

9.5.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5.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互感器容量,等级、变比等参数及电流互感器动热稳定不满足运行要求;(2)试验不合格;

(3)内部有异音和过热现象;

(4)有漏油和严重的锈蚀现象。

9.6电力电缆

9.6.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技术参数与规格能满足运行的要求;

(2)安装敷设符合规程规定,弯曲半径、穿管工艺、排管工艺、排列位置及高差、防火隔墙措施均符合要求;

(3)定期试验结果符合要求;

(4)不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机械损伤,接地良好;

(5)电缆头及接头密封良好,无明显漏胶、渗油和过热现象,瓷套管完整无损;

(6)敷设途径,中间接头,电缆芯线等应有明显正确的标志,标号。

(7)产品为行业定点厂家,品质优级以上。

9.6.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6.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技术参数与规格不能满足运行的要求;

(2)电缆及电缆头有明显漏胶、渗油、干枯、严重过热现象,或热稳定不符合运行要求;(3)试验不合格或有危及安全运行的其它缺陷。

9.7控制、保护、自动、信号、测量装置及二次回路

9.7.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装置的配置及原理符合系统运行和控制、监视、测量的要求;

(2)装置安装符合规程要求,装置正背面、内外标志、编号正确清晰配线整齐美观;(3)各种装置接线正确,动作灵敏、正确、可靠。

9.7.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7.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装置的配置及原理不符合系统运行和控制、监视测量的要求;

(2)仪表的准确度、保护自动装置的整定值及灵敏度不合要求;

(3)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8直流系统

9.8.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直流系统容量、电压能满足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控制、信号、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和事故处理的要求;

(2)屏内配线整齐、标志、标号正确清晰;

(3)装置的各种开关、元件、仪表齐全完好,接点接触良好、动作可靠;

(4)设备整洁,无腐蚀、锈蚀,绝缘良好;

(5)防腐蚀、防火、防爆、通风等设备良好。

9.8.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8.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直流系统容量、电压不能满足继电保护、断路器可靠动作和事故处理的要求;

(2)直流系统绝缘不良,经常出现接地信号又不能自动消除;

(3)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9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

9.9.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防雷设备的配置和安装符合有关设计技术规程和安装规程要求,防雷部件齐全、完整;(2)接地装置布置和安装以及接地电阻符合规程规定;

(3)防雷装置及接地网定期试验、结果符合规程规定;

(4)所有接地牢固可靠并有相应标志。

9.9.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9.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防雷设施的配置不符合要求,避雷针强度或挠度不符合规定,避雷器校验不合格;(2)接地电阻校验不合格;

(3)接地线不可靠,或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10通风与照明

9.10.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室内外照明完好,能满足正常运行及事故照明需要,布线整齐,回路良好,操作维护方便;

(2)照明度符合要求;

(3)控制室,蓄电池室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9.10.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0.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室内外照明不能满足正常运行及事故照明要求;

(2)控制室、蓄电池室的通风设施存在严重缺陷;

(3)照明设施严重不全,线路严重破损或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11通信设备

9.11.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通信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及电源能满足运行要求,性能良好;

(2)安装符合验收规范要求,通道设施状况良好;

(3)防雷接地附属设备良好;

(4)设备清洁、定期试验合格。

9.11.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1.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设备及电源可靠性差,信号及杂音、电平,不满足规程要求;

(2)定期测试结果不合格;

(3)通道设施不可靠;

(4)有危及安全运行的其它缺陷。

9.12油、水、气系统部分

9.12.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系统设备运行温升、振动不超过规定,能达到铭牌出力;

(2)零部件完整,齐全、装配良好;

(3)附属表计完好,准确;

(4)贮气罐、管道,阀门无裂损和锈蚀;

(5)无跑、冒、滴、漏现象,润滑良好;

(6)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7)标记完整正确,外表清洁;

(8)照明、防火设施符合安全要求。

9.12.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2.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系统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达不到铭牌出力要求;

(2)设备的安全附件缺损或变形、表计不准,焊接质量不合格,危及安全运行;

(3)有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

(4)标志模糊不清;

(5)强检设备定期检验不合格。

9.13厂用电动机、泵类

9.13.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容量和启动力矩要求与所拖动的机械设备相匹配,并满足起动和自起动的要求;(2)零部件完整无缺,振动符合要求,声音正常,标记、标志、编号正确、齐全,并符合要求;

(3)电动机绕组的绝缘良好,符合规定;

(4)电动机的绕组和轴承温度符合规定;

(5)各类电机及泵类的近地和远方操作装置可靠,润滑良好,无卡涩现象。

9.13.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3.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不符合有关规定,严重影响电动机的安全运行;

(2)电动机的绕组和轴承温度升高超过允许值;

(3)有腐蚀及严重锈蚀现象;

(4)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缺陷。

9.14中央控制及保护设备

包括保护装置(屏柜、台),大坝坝体监测设备,水文监测设备。

9.14.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设备性能良好,操作灵活、可靠,能满足运行要求;

(2)各部件完好,无缺陷,无破损;

(3)各部数据与实际相符,动作准确;

(4)设备外观整洁,标志、编号正确、齐全。

(5)设备运行软件工作正常

9.14.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4.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不能满足运行要求;

(2)零部件不完整或有严重缺陷;

(3)无必需的标志、编号;

(4)设备各部异常肮脏,显示模糊不清;

(5)设备运行软件故障。

9.15微机监控系统

包括厂房和大坝监控系统

9.15.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实时性应好,抗干扰能力强,监控系统内部通信正常;

(2)上位机和工况机操作控制准确、可靠;

(3)能在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等技术指标的同时,能使系统可维护性好,保证较小的MTTR指标;

(4)GPS时钟信号传送及同步校正功能正常;

(5)监控系统遥信、遥测、遥控和遥调准确;

(6)能满足与电力调度进行远动通信,远程数据通信功能正常;

(7)设备外观整洁,标志、编号正确、齐全。

9.15.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5.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监控系统通信不能正常工作;

(2)各开关量、模拟量显示不正确,操作指令不能正常执行;

(3)远程数据通信功不能正常工作;

(4)设备各部异常肮脏,显示模糊不清。

9.16引水枢纽

9.16.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基础工程质量良好,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无影响建筑物正常运行的隐患,排水、防渗等设备工作正常;

(2)挡水建筑物接缝处理良好,无漏水现象,挡水结构稳定、强度、变形符合设计要求;各类配置设备符合设计、施工要求,运行良好;

(3)进水建筑物布置合理,取水可靠,取水流量满足设计要求,无漂木、泥沙淤积、坍塌、结构无裂缝等;

(4)引水隧洞、调压井衬砌质量良好,无裂缝和渗水,各部结构安全可靠,能满足负荷突

变时水流稳定和涌浪的要求;

(5)压力钢管符合要求,钢筋无异常变形和锈蚀;

(6)尾水设施衬砌质量良好,能满足强度和防渗、抗冲、防洪的要求,无冲刷和淤积,水流畅通;

(7)具有需要的各类观测资料,观测结果反映实际情况并符合要求。

9.16.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6.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坝基、坝体质量有严重病害,影响安全运行;

(2)排水、防渗、止水设施工作严重失常;

(3)过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

(4)过水建筑物质量差,有严重的冲涮现象;

(5)有其它危及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

9.17泄洪建筑物

9.17.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基础质量良好,结构稳定,基础排水、防渗、止水设施工作正常;

(2)溢流面平整光滑,并满足强度、抗冲、耐磨、防渗要求;

(3)泄洪和消能设施可靠,无危及坝基的安全隐患;

(4)具有建筑物安全运行的观测设施,且性能良好,工作可靠。

9.17.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7.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基础质量差,严重影响安全运行;

(2)溢流面不能满足泄洪、抗冲、防渗、耐磨要求;

(3)泄洪和消能设施严重失调;

(4)有危及安全运行的其它重大隐患。

9.18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9.18.1一类标准

应满足以下全部条件

(1)闸门、启闭设备无明显变形,安全可靠、启闭灵活,行程满足要求;

(2)闸门止水可靠,无明显漏水;

(3)拦污栅、清污设备工作可靠,拦污栅无异物堵塞;

(4)闸门、拦污栅、启闭设备无严重锈蚀;

(5)转动部分润滑良好;

(6)各类控制、保护、信号及自动装置良好、动作可靠。

9.18.2二类标准

不属于一、三类者

9.18.3三类标准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闸门、拦污栅、启闭设备有严重变形或腐蚀等重大缺陷,启闭不灵活;

(2)拦污栅存在严重堵塞现象;

(3)不能按要求操作设备;

(4)存在危及安全运行的其它重大缺陷。

说明:本标准中未予规定的本厂其它各类设备及建筑物,根据本标准中最接近类设备标准进行评定(或按照第4条一般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调整设备管理理念及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保障。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作业公司各班组对设备的管理。 3职责 各班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班组设备的分级划分。 各班组班长负责对设备分级划分情况进行审核。 4工作要求 设备等级划分 划分的依据:综合考虑设备的自身因素(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安全、生产、成本的影响),确定设备等级划分标准。 划分的范围:作业公司所有设备资产以及使用的业主设备。 划分的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设备等级划分,将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级别。 划分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两个方面分值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原值为9万元,对应原值分值是4;该设备为一般生产设备,对应设备用途分值是3;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自身因素分值是:(4+3)/2=。第二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安全、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存在低风险,对应安全影响程度是3;该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严重影响,对应生产影响程度是5;该设备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对应成本影响程度是4;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是:(3+5+4)/3=4 第三步:确定设备等级 确定设备等级的方法:根据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两者在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中的交点确定设备等级。 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4,则根据设备自身因素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两者在矩阵中对应的交点确定该设备是:关键设备。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并且至少每年评价更新一次,确保设备分级合理、客观和保持最新状态。 结合公司设备特点,采用是非判断法,将特种设备以及在公司范围内发生过事故的设备统一定义为关键设备。 设备分级管理 管理责任。

设备检查管理制度

设备检查管理制度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生产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确保加工产品质量,并对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保养提供依据,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一)本规定对生产设备管理的内容及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二)本规定适用于眉山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的管理。 第二节分工与授权 第三条生产副总经理为生产设备管理的主管领导。 第四条本公司生产所用的全部机械设备和动力设备,由生产计划部负责管理。具体由设备主管人员负责组织完成生产设备管理任务。 第五条各车间主任具体负责实施本车间生产设备管理任务;设备操作者和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保和维修任务。 第三节实施与执行 第六条设备台帐及设备档案的管理 (一)设备分类规定: 设备性质分类-主要生产设备;次要生产设备;辅助生产设备;

工艺工装设备;试验检验设备;非生产性设备。 设备型式分类-大型设备;中型设备;小型设备;单机型设备;机组型设备;系统型设备;工具类。 能源设备分类-变配电设备;动能发生设备;其他动能设备。 设备产地分类-进口设备;国产设备。 (二)生产计划部署负责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并管理。 (三)质量检验部负责建立试验设备台帐并管理。 (四)技术研发部负责建立工艺工装设备台帐并管理。 (五)重要设备、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和图纸资料,由公司资料室统一存档管理。 第七条设备及设备零配件的购置、安装、验收与交接管理 生产计划部属统一管理全公司生产设备及设备零配件的购置、安装、验收与交接工作。 (一)常规设备购置:由使用部门填报《生产设备购置审批表》,上报生产计划部,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采购。 (二)专用设备购置:对于专用设备的购置,要由技术和工艺针对具体要求,提出技术和工艺参数,填报《生产设备购置审批表》,上报生产计划部。生产计划部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考察论证,提交可行性报告,上报生产副总经理,待公司领导批准后,由生产计划部组织实施。 (三)更新改造设备的购置:需要更新改造的设备或系统,由使用部门或技术、工艺部门,提出改造论证方案和申请报告,上报生产副总经理,待批准后,由生产计划部组织实施。更新改造项目的设计、

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风险评价分级管控作业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 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评价与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职责 3.1.1 总经理是“两个体系”建设第一负责人;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分级管控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1.2 成立“两个体系”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组织、人员职责; 3.1.3 要求各级组织成立本部门“两个体系”创建机构; 3.1.4 审核、签发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1.5 对“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金支持; 3.1.6 定期召开会议、组织检查“两个体系”创建进度; 3.1.7 定期开会研究“两个体系”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1.8 组织相关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审核; 3.1.9 组织重大隐患治理。 3.2 安环部职责

定较大及重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2.2 协助总经理检查、部署、落实“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2.3 负责具体制定、修订风险管控、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3.2.4 负责制定“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2.5 负责确定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评估、分级方法的确定; 3.2.6 负责指导、培训各基层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2.7 负责考核“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2.8 负责“两个体系” 有关资料、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3.2.9 负责各部门风险类型、管控措施、管控分级上报资料的审核、反馈; 3.2.10 定期向“两个体系”领导小组汇报创建情况; 3.2.11 汇总较大以上风险,对公司较大以上危险点定制风险告知牌; 3.2.12 负责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完善; 3.2.13 负责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 3.2.14 及时完成“两个体系”领导小组部署的其他工作。 3.3 车间职责 3.3.1 协助分管经理,检查、部署、落实本车间“两个体系”开展工作; 3.3.2 负责确定本车间“两个体系”创建人员名单; 3.3.3 负责培训本车间风险管控人员,掌握有关要求、方法; 3.3.4 负责考核本车间“两个体系”进度及质量要求; 3.3.5 负责本车间“两个体系”有关资料: 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风险评级和分级等表格、台账、清单的汇总、审核、反馈;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范本大全..

设备综合管理制度

目录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3)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8) 设备维修保养综合管理制度 (10) 设备巡回检查制度 (19)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 (21) 起重机械管理制度 (24) 设备密封管理制度 (26) 工具管理制度 (30) 设备事故管理制度 (32) 备品配件管理制度 (36) 设备防腐管理制度 (39) 修旧利废管理制度 (41) 重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制度 (43) 设备抢修制度 (45) 设备技改管理制度 (48)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制度 为加强设备的基础管理,向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技术信息和考核依据,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的设备技术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设备标准化管理、设备技术档案和设备技术台帐管理。 第二条、设备标准化 1、设备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检查和报废,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2、设备管理技术标准,应根据设备修造的需要,制定出设备操作规程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规程等。设备管理标准,应根据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规程,并根据各级责任制,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制定工作标准时,应该认真总结公司工人、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与吸收国内先进经验相结合,经过充分讨论后,让公司领导批准颁发实施。 第三条、设备技术档案 1、设备技术档案包括: (1)设备履历卡: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2)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3)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4)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5)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6)设备ABC分级记录。 (7)设备润滑档案。 第四条、设备技术台帐 1、生产各车间应建立本车间的设备技术台帐,设备技术档案是车间设备的综合技术资料。设备技术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技术状况总表(设备完好率、泄漏率和主要设备缺陷)。 (2)主要设备运转状况汇总表:设备(装置)运行时间、停机(计划检修停机、事故停机、备用停机)时间。 (3)主要设备检修状况汇总表(大修计划项目、实际完成项目、计划外项目、检修工时、维修费用支出等)。 (4)设备事故汇总表(事故次数、停机累计时间、停机损失等)。 (5)备品配件、材料消耗汇总表。 2、生产技术部设专人负责技术台帐的汇总工作,并负责按照公司有关规定上报设备动力的工作情况。

设备设施巡检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巡检管理制度 1、巡检分为日常点检及专业点检。 2、日常点检: (1)日常点检由操作人员完成,楼面设备如电井设施,各楼面照明灯箱,各楼面洗手间、开水间及消防水设施,空调风机系统由维修部门人员负责。 (2)按具体设备要求,及点检周期表周期时间,以感官或仪表方式对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进行检测。 (3)在交接班日志上做好记录。 (4)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较严重问题应在当天通知领班。 3、专业点检: (1)由维修及操作人员共同进行。按具体设备要求,及检测周期表所定周期及内容进行。 (2)以感官、仪器、仪表对设备各种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包括温度、压力、振动、电压、电流、润滑情况等。如有必要应对设备进行拆卸检测。 (3)大、中、小修之前,应安排专业检测,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地检测,以判断设备整体技术状况。 (4)检测完毕后,应由检测人员向物业部提出检测报告,并作出检测结论。 配电房操作管理规定 1.1 目的 规范低压配电设备设施的操作程序,确保正确、安全的操作。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业公司各辖区内配电设备设施的操作。 1.3 配电房的操作 1.3.1 操作规定 1)配电房的一切操作都应执行操作票制度。 2)配电房的一切操作都必须由两名正式电工来进行,一人操作另一人唱票及监护。 3)严格按操作票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不得任意简化。 4)当高压电源突然停电时(非本配电房故障时)应立即拉开失电线压配电柜总开关,启动应急发电机确保应急负荷用电,同时与上级供电部门联系,并做好相应 记录。 1.3.2 停电的操作步骤 1)接到停电命令后,由工程部主管填写《操作票》。 2)明确操作内容,核对要停电的设备。 3)按操作票在监控下进行停电操作。 4)停电后进行验电并接好地线,装设遮栏,悬挂警示牌。 1.3.3 送电的操作步骤 1)接到送电命令后,由工程部主管填写《操作票》。 2)明确操作内容,核对要送电的设备。 3)拆除临时接地线,临时遮栏及警示牌等。 4)在监护下,按操作票进行合闸送电操作。 1.3.4 配电房的日常巡查与维护 1)运行人员应隔2小时巡查一次配电房,并填写《配电房运行巡查记录》表。 2)变压器运行声音、温度是否正常、高低压柜主进及各支路负荷仪表,指示灯是 否正常,电流运行是否平稳。 3)电容补偿柜运行和交流接触器及配件、补偿值是否正常,三相负荷是否平衡, 三相电压是否相等。 4)各高低压柜内螺丝、接头是否松动。 5)巡查内容应详细记录在《配电设备运行记录》表中。 1.3.5 配电房事故或故障处理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

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值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 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 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 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 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 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编号:SY-AQ-010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Rat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in equipment of power station

电站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1目的 为加强光伏电站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用好、修好、管好设备,制定本制度。 2职责 2.1光伏电站主要职责 光伏电站负责组织对场内主要设备的评级工作。 3管理内容与要求 3.1总则 3.1.1设备评级过程自始至终应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防止走过场,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光伏发电系统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 3.1.2设备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统称完好设备。完

好设备数量(即一、二类设备数量之和)与参与评级的设备数量(即 一、二、三类设备数量之和)之比称“设备完好率”。 3.2光伏电站主要设备 1光伏发电系统。 2变电站设备(电容器、电抗器、高压开关柜、断路器、隔离刀闸、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 3箱式变压器。 3.3主要设备评级时间 3.3.1新设备正式移交生产前,由光伏电站与工程部共同进行评级。 3.3.2设备大小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由光伏电站进行评级。 3.3.3光伏电站每年年底对所有主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级。 3.4主要设备评级标准 3.4.1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如下:

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设备巡检管理制度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的事故隐患,提前预知设备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机会,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达到减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顺利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的目的,特制订本制度。 1.巡检人员 设备巡检人员为当班运行人员、设备技术员和专业维修人员,其它人员由机动部根据需要安排参与巡检 2.巡检周期及时间 2.1.运行人员每小时一次,设备技术员和维修人员每天一次(特殊情况另 定)。 2.2.生产不稳定、气候异常或开停车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巡检次数,以 确保安全生产。 2.3.巡回检查的时间运行人员为整点巡检,其他人员为上午9:00时前,下 午2:30时前。所有人员必须按规定时间进行巡检,误差不得超过±10分钟。 2.4.如遇到抢修任务及参加会议无法抽时间巡检的,应在记录簿中注明, 说明原因。 3.巡检路线 3.1.按规定巡检路线、巡检点进行巡检,并在规定的地方挂巡检牌。 3.2.巡检路线规定(由各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为:如:从a(开始) ---b---c---d(结束)。

4.巡检内容 4.1.设备各部分连接紧固情况:地脚螺栓及连接螺丝是否松动,设备是否 稳固; 4.2.设备润滑情况:设备是否缺油,目测油质情况; 4.3.设备的密封性:检查机、泵、管路、阀门是否有跑冒滴漏现象,油压 表指示是否有变化; 4.4.设备的温度、气味:检查设备的温度是否正常,气味是否有异常情况; 4.5.设备的声音:听设备运转的声音是否正常; 4.6.设备的振动:检查设备的振动是否有异常现象; 4.7.设备的腐蚀情况:检查设备是否被腐蚀,腐蚀程度如何; 4.8.设备仪表参数:检查设备管网仪表参数是否正常; 4.9.设备卫生:查看设备卫生是否整洁。 5.巡检方法 5.1.用“听、摸、看、闻、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 处理,对影响较大而又难以处理的问题,及时向车间领导报告。 5.2.巡检人员根据个人情况灵活掌握,应做到耐心细致、全面周到,不漏 掉任何一项内容。 5.3.设备技术人员、维修工巡检到某一岗位时,应同该岗位运行人员沟通, 了解设备运行信息。 6.巡检处理 6.1.巡检人员应随身携带适量的工具(如:听针、活扳手、抹布等),遇到 简单又方便处理的故障应立即处理。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1.主题容与适用围 1.1搞好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长期坚持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实现电力生产技术监督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督促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为加强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用好、修好、管好设备,特制定本制度. 1.2设备评级工作是掌握和分析设备技术状况,加强设备管理,有计划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通过设备评级工作,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鉴定,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使设备经常保持在无缺陷情况下运行。 1.3设备评级是技术管理方面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每个设备应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头,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管辖的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并结合安全大检查、大小修、更新改造及各项季节性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力争消灭三类设备,减少二类设备,提高一类设备。 2. 设备评级容及要求 2.1设备评级时间 2.1.1主要设备A/B级检修后及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如经过检修消除了重大设备缺陷或异常运行所引起的设备技术状况的改变等。) 2.1.2每年年底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 2.1.3新设备正式交接前,由生产单位和基建单位共同评定。 2.2 设备评级要求 2.2.1设备按一、二、三类评级。其中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即一、二类设备之和)与参与评级设备(即一、二、三类设备之和)的比例称为设备完好率。2.2.2本公司设备完好率按台数计算。要求: 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一类率达95%;辅助设备完好率达95%。主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其余的均为辅助设备。2.2.3设备评级必须实事,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主要依据,准确地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全面地考虑主机和附属设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的影响。仅当机组个别仪表或非主要自动装置准确程度或可靠程度较差,而且对安全、经济运行没有显著影响者,可以不评为三类设备。 3. 设备评级办法 3.1各维护单位总负责人统一组织评级工作,评级前应使每个班组和设备专责人,明确所分管设备的评级标准。 3.2设备评级前,每个设备专责人首先查阅检修记录,设备档案及上次设备评级记录以及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到现场对设备实际观察复核,必要时要进行测试,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

检测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检测中心设备管理制度 一、设备管理制度 1.仪器设备验收 1.1仪器设备到货后,由技术人员及化验室相关人员一起开箱验收,必要时可通知供货商参加。 1.2根据合同规定,由技术人员组织供货商或相关人员进行安装调试,确认符合规定的技术条件后,由技术人员填写验收报告单,安排使用前的检定/校准,合格后技术人员列入仪器设备台帐。 2.仪器设备的使用 2.1所有设备由计量检验处负责统一编号并粘贴在设备醒目处,作为唯一性标识。 2.2对容易引起误差操作或对测量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操作过程,应由检测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编写详细的操作规程,经主任批准后实施。 2.3 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上岗方能操作; 2.4检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发现异常现象时,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检测部负责人处理,再进行原因分析,直到消除异常。 2.5安放仪器的房间要符合该仪器的要求,包括通风、采光、照明、温度、湿度,设备管道、电器线路布局要合理,以确保该仪器的精度及使用寿命,并做好仪器的防震、防尘防腐蚀工作。 2.6凡对可以直接打印出数据的仪器设备,均应有使用记录。使用记录应记载有:仪器名称、编号、使用的年、月、日、开关机时间(24

小时制)、上机样品编号、测试项目、使用前后的检查情况、操作人、验证人、异常情况及处理结果。仪器使用记录整洁完好详细。 3.设备的维护保养职责 3.1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安排仪器的维护保养,对化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存放、保管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设备使用人要做好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3.2每年年初建立详细的年度核查计划,按时进行核查和校准。本单位有校准资格的,可在本单位校准;须要国家法定部门校准的,要在到期前及时送检或申请现场校准。 3.3仪器发生故障后,本车间可以维修的进行维修,无法维修的,由技术人员负责与生产商或代理商联系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3.4修复后的设备必须经过校准/检定或功能检查,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后再投入使用。 3.5维修结束当日,由仪器管理员将维修结果填入维修表,随即将维修表交档案室。 3.6仪器设备性能老化、损坏,无法修复者,申请报废。 3.7对于不能修复的仪器设备,由技术人员填写报废单,说明报废理由,经主任审核后,报批报废。 4.仪器设备档案 4.1技术人员负责建立设备仪器的档案,其内容包括: a.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出场编号、制造(出厂)日期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b.制造商名称;

化工企业设备管理制度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编制人: 批准人: 审核: 日期:

安徽泰合森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管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加强设备管理,保障装置完整运行正常、效能良好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所称的设备是指构成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包括生产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设备等。 3、设备管理的基本方针: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公司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安全生产、适时改造和更新。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二、设备管理的组织和原则 1、公司的设备由生产部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设备规划、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实行综合管理。 2、公司的设备实行分级管理 (1)生产部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综合管理,负责设备检修计划的制订、执行及故障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2)生产车间负责正确使用设备,做到定人、定机、定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生产班组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润滑保养,减少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能耗,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设备管理必须密切为生产工艺服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保全保养并重”的方针,做到专业维修和操作保养相结合。 4、设备管理必须狠抓设备的正确使用、精心维护和科学检修三个环节,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提高设备产出率。 三、设备的基础管理 1、生产部应对公司的所有设备按照规定逐台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卡片和台账,建立设备

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荣昌集团生产设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的管理职责,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对所有分公司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 第三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对集团主要生产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适应生产发展需要。 第四条设备管理与维修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制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动力设备的管理要贯彻“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针。 第五条管理控制 一、分公司动力设备部是生产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集团范围内所有生产及与生产有关的非生产性设备由动力设备部负责管理,行政办公类设备及IT设备由集团综合管理部负责管理。 二、设备管理按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详见下表)。 三、人员配置 1、根据集团各分公司生产设备配置情况,由动力设备部拟定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计划; 2、集团综合管理部核定批准人员配置计划并落实; 四、管理职责 1、动力设备部管理职责 (1)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监督、考核。 (2)负责制定年度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3)负责动力、设备方面更新改造计划的调研、制定。

(4)负责编制固定资产设备总台帐,并对设备图样、资料、大修记录等技术资料汇总建立设备档案,同时根据其动态变化修改内容。 (5)负责指导监督设备使用单位做好设备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及日常项修工作。 (6)负责对设备使用单位的设备管理考核工作。 (7)负责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及安全事故的调查及上报工作。 (8)负责特种设备检验、定保和检测的协调工作。 (9)负责对使用单位设备维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10)负责集团设备的调拨、封存和报废管理。 (11)负责对集团公用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直接管理,对各生产单位的设备、水电系统进行监督管理。 2、分公司生产部设备管理员职责 分公司负责人(分公司副总经理或生产部长)为设备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和规章制度;分公司生产部设设备管理员一名(可兼职),具体负责对本公司的生产设备的管理,保证生产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贯彻执行集团有关设备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管理。 (2)负责设备润滑综合管理,编制年度重点、大型设备换油计划并逐月下达执行。 (3)负责对设备运行状态每周一次进行检查,并建立检查记录。 (4)负责建立本单位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及随机技术资料档案,做到一机一档完整有效。(5)负责审核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6)负责对生产车间的设备管理情况及生产设备操作、维护人员进行检查考核。 (7)负责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统计,编制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8)负责落实生产设备计划中的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3、分公司车间主任设备管理职责 (1)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操作工及设备维护人员进行管理、考核; (2)负责对区域内设备润滑、日常保养进行检查,建立设备润滑、保养、维修台帐;(3)负责编制生产设备保养、维修及零配件需求计划; 第六条设备购置、验收及移交 一、设备购置由设备使用单位提交设备采购申请,填写设备采购申请单(附表一),经使用单位负责人批准交动力设备部,由动力设备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分析,经动力设备部审核,价值在五万元(含五万)以下的,经集团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纳入预算实施;价值在五万元以上的,报集团分管副总理并组织集团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纳入预算实施。 1、经批准的采购项目按《采购招标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2、采购部负责设备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实施。 二、进口设备所需的维修配件,应本着立足国内自制生产;对制造难度大、批量小、国内制造不物经济确需进口的,应按照规定申请采购。 三、采购部负责组织安装、使用、设备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办理设备验收手续。新设备在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制造安装问题,由采购部门负责与制造厂家和安装单位联系解决。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模板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设备评级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搞好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工作之 一, 长期坚持设备评级定级工作是实现电力生产技术监督的一个重 要手段, 是督促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 措施。为加强同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设备管理, 全面掌握设备技术状况, 用好、修好、管好设备, 特制定本制度. 1.2设备评级工作是掌握和分析设备技术状况, 加强设备管理, 有计划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经过设备评级工作, 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分析和鉴定, 及时消除设备缺陷,使设备经常保持在无缺陷情况下运行。 1.3设备评级是技术管理方面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每个设备应结合职责分工落实到人头, 设备专责人应经常了解管辖的设备的技术 状况, 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并结合安全大检查、大小修、更新改造及各项季节性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 并提出设备升级方案, 力争消灭三类设备, 减少二类设备, 提高一类设备。 2. 设备评级内容及要求 2.1设备评级时间 2.1.1主要设备A/B级检修后及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 如经过检修消除了重大设备缺陷或异常运行所引起的设备技术状况的 改变等。) 2.1.2每年年底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 2.1.3新设备正式交接前, 由生产单位和基建单位共同评定。 2.2 设备评级要求 2.2.1设备按一、二、三类评级。其中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 即一、二类设备之和) 与参与评级设备( 即

一、二、三类设备之和) 的比例称为设备完好率。 2.2.2本公司设备完好率按台数计算。要求: 主设备完好率达到100%, 一类率达95%; 辅助设备完好率达95%。主设备指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 其余的均为辅助设备。 2.2.3设备评级必须实事求是, 以运行状况好坏作为评价设备的 主要依据, 准确地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 全面地考虑主机和附属设 备的技术状况(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及其对机组安全运行和出力 的影响。仅当机组个别仪表或非主要自动装置准确程度或可靠程 度较差, 而且对安全、经济运行没有显著影响者, 能够不评为三类设备。 3. 设备评级办法 3.1各维护单位总负责人统一组织评级工作, 评级前应使每个班组 和设备专责人, 明确所分管设备的评级标准。 3.2设备评级前, 每个设备专责人首先查阅检修记录, 设备档案及上次设备评级记录以及设备缺陷记录簿, 并到现场对设备实际观察复核, 必要时要进行测试, 全面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 3.3评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实事求是进行评定, 设备评级后, 各维护单位应对设备存在的重大问题和一般问题及时 提出改进措施、规划, 并限期整治, 使设备上等级。 3.4设备评级由维护单位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专责人、维护班长等, 对分管设备逐一进行鉴定评级, 填写”设备评级明细表”。在 此基础上对本单位所管辖设备按机组、系统进行评级并由专业工 程师整理填写”设备评级汇总表”及设备升级整改规划, 报设备管理部。 3.5设备管理部在维护单位评级的基础上, 主持召集维护、发电部和设备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审定维护单位评级意见, 确定设备升

设备设施检查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设备设施检查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制度文书样本 QCT/FS-ZH-GZ-K847 设备设施检查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每季度(或每月),工程部经理组织专业人员对年 度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并填写《季度/月度设备设施检查记录》。 2、每天(或每周),由设备专业主管人员对所管辖设 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异常或事故隐患时应及 时排除,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工程部(设备设施主管部 门)、管理处主任汇报;同时应按要求如实填写相关设备 日检记录。 3、设备责任人必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每天对设备安 全状况、线路、零部件等进行巡视检查,发现故障隐患及 时排除,确保安全。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第2页/总2页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设备分级管理制度(暂行) 为进一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分清设备管理工作的主次层次,既要全面管理又要重点突出,提高设备管理的效果,进而保证生产系统的连续稳定,特制定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一、设备分级管理原则 1、将公司现有全部设备分为三类:一类关键设备,二类主要设备,三类一般设备。 2、划分原则为:设备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程度、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状态、设备检修时的复杂和精密程度、设备采购和检修的资金投入数量、有无备用设备或采购的难易程度等条件划分。 3、通过类别划分实现设备的分级化管理,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三级管理。一类设备由公司统一监管,设备部重点实施考核;二类设备由使用分厂统一管理,设备厂长、设备员重点实施考核;三类设备由使用工段、班组自主管理,工段长、班组长重点实施考核。 4、实行分级管理后,工段班组、分厂等设备使用单位仍负有对全部设备的主体管理责任。 二、设备分级管理职责 1、公司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后有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问题或造成生产系统停车的关键设备、大型转动设备和特种设备。

(1)检查落实该类设备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同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结合,编制补充该类设备操作规程,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检查设备巡检落实执行情况,重要运行数据(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储量等)是否认真进行记录。 (3)检查是否认真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4)检查备品备件是否齐全,该类设备备品备件是否执行按期更换规定。 (5)检查是否及时进行了故障原因分析,关键部位是否按照设备维护保养周期进行保养。 (6)检查是否按照要求对备用设备进行定期切换,切换前是否按要求通知有关人员。 (7)对分厂检查的问题及时协调和整改。 2、分厂职责:负责管理发生故障时虽不会造成系统停车,有可能造成局部停车,有可能对生产产量造成一定影响的主要设备。 (1)具体检查落实该类及一类设备的大修更新计划及实施情况,建立完善设备档案和台账。 (2)根据检查情况认真填写一、二类设备巡检记录。 (3)检查工段、班组是否执行设备操作规程,规程是否完善。

最新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规范设备分级统计工作,落实管理职责,保障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规定了本厂设备分级的标准。 本规定适用于本厂设备分级管理。 3 职责 生产设备技术部主要职责: 设备分级管理的主体,负责设备分级,以及不同等级设备的管理权限和落实具体的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审核A、B、C 类设备的年度检维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和备品备件计划。 负责A类年度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申报和B、C设备年度更新改造计划的审核、备案。 负责A、B、C设备年度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批。 4 内容 本规定中设备分级是指用于生产运营的机器、工艺设备、工业管道、动力设备、通用设备、起重运输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

按照设备类别以及对生产的影响程度,将设备按关键设备、主要设备、一般设备进行分级,依次划分为三类,即:A、B、C类。 A类设备是指:指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关键作用的设备,这类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生产平衡、人身安全、环境保护,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如核心装置反应器、球罐(容积50m3以上)、关键机组、锅炉及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气化炉及工业加热炉等,以及上述设备所属的动力设备、仪表设备; ——资料、图纸、档案、检修记录齐全、整洁,设置单台设备台账及相关记录。 ——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合格,设备润滑必须严格实行润滑五定。 ——有检修和维护保养规程。 ——严把检修质量关,大、中修后,需生产设备技术部、相关车间、维修车间三方验收签字。 ——操作人员要经专门培训,遵守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按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 ——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向领导及有关部门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班长及有关岗位。

设备检查评比管理制度

设备检查评比管理制度 1、设备技术状况评比标准: 1.1设备技术状况以设备完好率来衡量,按其技术状况将其划 分为完好设备和不完好设备。 1.2完好设备的评比标准为: 1.2.1性能良好,能达到设计运行能力。 1.2.2结构完整,基础稳固,安全装置可靠,零部件磨损、腐蚀、变形在技术要求允许的范围内。 1.2.3运行正常,运转良好,无超温、超压、超负荷等异常现象, 主要的计量仪器仪表准确可靠。 1.2.4原料、燃料、油料等消耗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水、漏风、漏气、漏电等现象。 1.2.5整体机组主机良好,辅机虽有缺陷,但不影响主机正常运行。 1.2.6凡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均为不完好设备。 1.3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考核设备台数)*100% 其中:考核设备台数指生产运行、备用、封存设备之总和,不包括报废、外借和搬迁设备。 1.4要求全公司主要设备的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一般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 其中;动力变压器、电力变压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桥式起重

机、还原炉、余热锅炉、射流泵、冷却塔、压镁机、空压机、坩埚、回转窑、压球机、雷蒙磨、铸造机、深井泵、地上衡、装载机及各种生产车辆属主要设备。除此之外均属一般设备。 2、设备技术状况的检查 2.1、设备技术状况检查分公司级检查、生产部检查和车间检查。 2.2、公司级检查每六个月进行一次,由生产部组织,公司设备 主管领导、全公司各车间设备管理员共同参加,车间主任陪 同,对全公司各车间现有设备分别进行彻底检查,并做好记 录,以备设备评比参考。 2.3、生产部检查每一季度进行一次,由生产部负责,公司各车 间设备管理员共同参加,对本车间考核设备进行检查,并做 好检查记录,以备设备检修计划的编制参考。 2.4、车间检查每月进行一次,由各车间设备管理员负责,生产 部不定期巡检,对本车间考核设备进行检查,并填写检查记 录,以便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设备检查制度

设备检查制度 1.目的: 通过设备检查,能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及事故的发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2.使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龙盛所有涉及到设备管理的部门及设备使用部门。 3.设备检查管理程序与方法 3.1 设备检查分类 3.1.1日常巡检 各设备使用部门、维修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应对自己负责的机械、动力设备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并查看生产设备的《设备点检、保养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从中分析设备技术状态,为设备管理与维修提供信息,对操作工遇到的难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3.1.2周末检查和月末检查 a.各设备使用部门的设备管理人员,每周周末,节假日前应组织本部门设备管理体系人员对本部门设备进行检查评比,检查结果应做记录,以备保障部检查。 b.保障部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应不定期组织一次全公司范围内的生产设备大检查,通过检查、理解和掌握设备管理与维修信息,监督各项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也是对基层

设备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等工作的全面考核。 3.2设备检查方法 3.2.1自检 自检就是有操作工人或维修人员对于自己使用或者负责管理的设备进行检查,操作工检查内容主要是按设备点检基准要求逐项进行检查,对于自身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反馈给维修人员给予解决。维修人员检查内容主要是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对于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给予排除或者反馈他人排除,再则检查操作工是否按操作维护规程和点检、保养基准操作、维护、检查设备,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员要及时制止,情节严重者上报工程部进行考核。 3.2.2互检 互检就是由车间组织操作工之间相互检查,相互监督的一项检查评比工作。 3.2.3设备大检查 设备大检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车间设备管理体系为主开展的设备检查评比工作,车间设备主管组织相关人员每月进行2-3次检查,有车间内部进行考核和奖励,并做好相应的检查记录;另一形式是以工程技术部设备管理体系组织开展的设备检查工作,每月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检查,对于检查的问题要及时反馈、沟通、解决,情节严重者进行考核,表现突出的要给予奖励,检查后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主要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主要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主要设备评级管理办法 1 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北京国华爱地风电运行维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辖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评级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及考核等。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国华爱地风电运行维护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所辖风力发电场主要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 2 引用标准及参考文件 GB/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15498-1995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GB/T800-2001 电力行业标准编制规则 DL/T600-2001 电力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

3 职责 生产技术部是设备评级的归口管理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公司、风场、班组三级管理。 各风场、修试中心是设备综合管理的分工负责部门。 4 管理内容与要求 风电场主要设备: 4.1.1 风力发电机 4.1.2 升压站主变压器u 4.1.3 箱式变压器 4.1.4 无功补偿装置 按下列时间进行主要设备评级 4.2.1 设备大小修后或设备技术状况有明显变化时,由生产单位与检修单位共同进行评级。 4.2.2 各风电场每年年底对所有(主)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评定。 4.2.3 新设备正式移交生产前,由生产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评级。 设备评级工作结束后,各风电场将主设备评级结果及时上报公司核定、备案。 设备评级标准分为一、二、三类。其中一、二类统称完好设备。完好设备数量(即一、二类设备数量之和)与参与评级的设备数量(即一、二、三类设备数量之和)之比例称“设备完好率”。设备评级过程自始至终应贯彻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精神,防止走过场。在评级后定的三类设备,风电场应同时提出消除三类设备的技术措施计划。 主设备的评级标准如下 一类设备是经过运行考验,技术状况良好,能保证安全、经济、满发的设备。主要条件为: 能持续达到额定出力。 各种主要运行指标及性能参数符合设计或有关规程的规定。 设备本体没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部件和零件完整齐全,腐蚀、磨损轻微。 附属设备技术状况及运行情况良好,能保证主设备出力、效率和安全运行。 保护装置、信号及主要测量仪表等完整良好、指示正确、动作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