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空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空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空间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闵桂荣

空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于本世纪50年代。40多年来其技术进步之快和应用范围之广,使得空间技术的重要地位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不久前美国一权威著作预言:21世纪国家对航天能力的依赖可与19—20世纪国家对电力、石油的依赖相比拟。为使读者对世界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概括的了解,本文分空间技术基本知识、40年的主要成就、未来发展趋势三部分介绍。

一、空间资源与空间技术

(一)空间资源

无限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物质财富,期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与宇宙空间相比,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宇宙空间中蕴藏的资源品种和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地球,人类渴望获得的许多宝贵资源,可望在宇宙空间得到满足。对宇宙空间资源的了解,至今知识甚少,就目前的认识,可大致分为三类:1.轨道资源。航天器环绕地球按天体力学规律沿着特定轨道运动,卫星在轨道上飞行,位置高,飞行快,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覆盖地球表面,从而达到通信、遥感、定位等目的。所以各种卫星轨道本身就是重要的宝贵资源。例如,赤道上空约36000公里的对地静止轨道一共只有一圈,只能布置有限数量的卫星,因此许多国家都在争夺早占该种轨道位置。

2.环境资源。卫星在宇宙太空飞行,它的周围环境是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以及丰富的太阳能等,这种特殊的环境本身就是极为宝贵的资源,利用微重力环境可以制造出地面无法做到的材料和生物制品,而在空间粒子辐照环境中农业育种,引起变异,带回地面繁殖后代,会出现产量翻一番的奇异现象。

3.物质资源。月球及太阳系各行星上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月球岩土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化学元素和约60种矿藏,其中包括地球上极为缺乏的同位素氦- 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

(二)空间技术与宇宙速度

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讨论航天,那什么是天?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无限遥远的空间。另一种定义认为,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内的空间。按后一种定义,大气层以外太阳系以内的航行活动则称之为航天,而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称之为航宇。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人类只能实现航天活动。因为任何一种航行活动都是与其推进技术密切联系的,只有当推进技术进步到一定程度,使运动物体速度提高到一定水平,才具有某种特定的航行活动。当飞行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秒)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环绕地球飞行,不落回地球表面;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可以脱离地球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提高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就可以飞离太阳系。虽然第三宇宙速度理论上可以实现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但是太阳系太大,现代航天器以第三宇宙速度来飞行,需飞行万年以上才能离开太阳系。进行太阳系之外的通讯,信号来回一次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所以讨论太阳系以外的航行活动,为时尚早,当今技术远远做不到。所以,把航天定义为地球大气层以外至太阳系之内的航行活动更为确切。当代研究的空间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也是指太阳系之内。

(三)航天系统及分类

相当长的时期内,人类主要开展以地球为中心的航天活动。要实现航天活动,就要建立庞大的以航天器为核心的航天系统。它由特定的航天器(卫星、空间站、探测器),运载工具(火箭、航天飞机),航天发射场,地面测控网(地面站、船),地面应用站网及其他有关系统组成,它是一个大系统工程。

1.运载工具将航天器加速至宇宙速度,并送入预定的运行轨道。现代航天运载工具分运载火箭和航天飞机两种,前者为一次性使用,后者可多次使用。运载火箭最早发展,已普遍使用。各航天大国均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及发射场。运载火箭一般由2—3级组成,每级火箭均有推进系统,末级内装有火箭的制导与控制、跟踪、遥测、电源等系统。同时,末级顶部安装被运送的航天器。

2.航天器指的是在地球大气层以外按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飞行器,包括各种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行星探测器等。其中人造卫星发射数量最多,并已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人造卫星种类很多,有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科学卫星等。

通信卫星是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卫星,卫星上有通信转发器和天线。经过通信卫星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电话通讯、数据交换,也可以转播电视节目。

遥感卫星在空间对地球表面进行拍照,获取气象、海洋、环境、资源、军事目标等各种信息,为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和军事活动服务。遥感卫星视用途不同,又分为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军事侦察卫星等。

导航定位卫星是为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提供导航定位的卫星。它由若干颗卫星组成,分布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每颗卫星在空间的坐标位置是严格确定的,它发射特定的无线电信号,用户接收该信号,加以处理,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3.航天地面站包括跟踪测控站(网)和卫星应用业务站。前者对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轨道进行跟踪,监测航天器的工作状态,发送各种工作指令。后者接收处理卫星的遥感图像,传递、转发、接收各种信息,如气象云图接收站,地球资源接收站,通信站,电视接收站等等。

(四)空间技术的特点

空间技术属于高技术,至今虽只有40年历史,但技术更新进步极快,所以也是一门新技术。那么空间技术有什么特点?

近40年来,空间技术发展很快,它有许多特点,这里强调三个突出特点。其一,空间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是许多科技最新成就的集成,其中包括喷气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遥感技术、材料科学、计算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等。其二,空间技术是对国家现代化、社会进步具有宏观作用的科学技术。由于航天器飞行速度快,运行高度高,所以可快速地大范围覆盖地球表面。例如,通过卫星使电视网络覆盖全国及至全球;气象卫星可以进行全球天气预报,包括长期天气预报;侦察卫星可以及时发现世界各个地区的军事活动等。这许多都是常规手段无法做到的。其三,空间活动是高投入、高效益、高风险的事业。尽管风险很大,但是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因此它必将持续发展。

(五)发展空间技术的意义

概括说有四个方面:在经济上,太空活动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多种应用卫星在通信广播、资源调查、环境监视、气象预报、导航定位等方面,已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一些国家研究分析,空间技术投资效益比达1:10

以上。更为深远的意义是太空活动将为人类提供无限宝贵的种种资源。在军事上,许多军事专家认为谁占有空间优势,谁就具有军事战略优势。多年来,超级大国都在发展战略核武器,为选择打击目标,提高命中精度及了解敌方军事部署,竞相发展侦察卫星,它是洲际导弹的耳目,并已成为战略核武器的配套项目。通讯、导航等卫星的发展,同样大大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航天技术的继续发展,对军事的影响将是革命性的。在科学技术上,空间活动带动和促进了众多学科的发展。首先,空间活动带动了技术发展,如电子技术,遥感技术,喷气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其次,对基础科学将有很大推动,包括对生命科学、宇宙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将有重要的新发现;第三是形成了许多边缘学科,如空间工艺学、空间材料学、空间生物学、卫星测地学、卫星气象学、卫星海洋学等等。在政治上,空间技术极大地提高国家在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现在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空间有关,世界大国首脑会谈也离不开这个问题。由于空间技术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当今参加开发空间的国家越来越多,已达60多个,而应用空间技术成果的国家几乎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二、4O年航天活动主要成就

由于空间技术具有重要意义,40多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继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之后,美国于 1958年,法国于 1965年,日本、中国于1970年先后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引起世界轰动。世界上航天投资最多的是前苏联和美国。至今发射的4000多个航天器中,前苏联、美国占绝大多数。此外,欧联、中国、日本、印度、加拿大等也都有一定的规模。中国依靠自力更生,至今共成功研制和发射不同的国产人造卫星约40颗,建成了卫星陆海测控网和大量地球站,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现简要介绍世界航天的主要成就。

(一)空间技术方面

航天运载工具的发展是40年最重要成就之一。至今作为空间飞行器的运输工具主要还是一次性的运载火箭,这方面最发达的是前苏联、美国,此外是法国、中国、日本和印度。世界上的典型的大型火箭,有前苏联的质子号,美国的大力神号,法国的阿里安娜号,中国长征号、日本的HZ火箭,它们可以把重型卫星送到远离地点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国已经发展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及建成了3个发射基地,不仅发射国内卫星,而且提供国际发射服务。另一种运载工具是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但造价高,风险大。美国最早发展航天飞机,运载能力20吨,载乘3~7名宇航员,飞行轨道高度200~400公里,倾角大约28度。

人造地球卫星对军事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卫星技术发展极快。世界上除美国、前苏联外,欧联、中国、日本和印度等都具有研制卫星的能力,并发射了多种应用卫星。通信卫星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80年代发射了东方红二号静止通信卫星,90年代又发射了通信能力比前者大10倍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已经发展到第八代,一颗卫星的通信能力可达几万条话路,可以同时转发几十路电视节目。卫星发射功率的增大及点波束技术的进步,使得地面站小型化成为现实。卫星技术的迅速进步,使卫星的在轨寿命长达12~15年。资源卫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陆地卫星和法国斯波特卫星,它们具有高分辨率和多谱段的遥感能力,对陆地资源调查具有重要价值。气象卫星有极地

轨道和静止轨道两种。极地轨道气象卫星可飞经地球所有地区,可提供长期天气预报资料,世界上只有美国、前苏联、中国研制和发射了这种气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对地球表面固定不变,可实时连续观察本地区的云层分布和变化。1997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卫星就是一种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导航定位方面的代表是美国GPS卫星,它由18颗卫星组成,可在全球导航与定位,精度达到米级。可返回式卫星具有重要的经济、军事和科学价值,至今世界上只有前苏联、美国、中国具有回收卫星的能力。中国的返回式卫星具有极高的成功率,其水平之高为国际所公认。

载人航天是40多年来航天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苏美在发射本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后就竟先发射载人飞船,主要是要争夺世界第一。前苏联是世界第一个宇航员上天的国家,而美国宇航员首先登上月球。载人航天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争论,但在政治上影响很大。至今已有400多人次进入太空,前苏联略为领先,进入太空人数和停留时间均超过美国。美苏两国发展道路略有不同,前苏联发展的顺序是飞船——轨道站——空间站;而美国是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载人航天技术进步较快,不仅宇航员可出舱活动,还可以修复出故障的大型航天器,以及操作航天器交汇对接等。

深空探测主要是对太阳系各大行星及其环境进行探测。世界上已发射了100多个科学卫星和深空探测器,有许多重大发现,包括对地球周围环境的调查,发现地球内外辐射带,了解了地磁场分布,发现月球冰湖等。多种深空探测器还调查了太阳系各行星及其周围情况,如小卫星和大气环等。

40年来空间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概括说,运载火箭的运送航天器的能力从几十公斤增到 100吨;卫星获取和传递信息能力大幅度提高,一颗通信卫星的电话由几十路增至几万路;卫星寿命从几十天增到几年至十几年;人在空间停留时间从几个小时增到一年以上。总之,主要指标都提高了2~3个数量级,而价格大幅度下降。

(二)空间应用成就

40年来空间技术的成就是巨大的。它已迅速并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当代航天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军事和经济建设方面,而且已深入到每个家庭、个人生活之中。

1.卫星通信、广播。通信卫星技术进步,使它在通信和广播领域迅速推广应用,世界上跨洋通信几乎全被通信卫星所代替。许多交通不便,通信干线不到之处,以及海上、空中、灾区通信卫星更显出优越性。目前卫星通信可提供有关信息传递的 100多种业务。以国际通信卫星系统为例,其业务活动效益每年达100亿美元。

卫星电视广播的应用已众所周知,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新闻文化生活,而且为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我国开通的卫星电视教育频道为例,目前已有5000多个卫星电视教育接收台,接受各种教育人数达2000万以上,效果很好。

2.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于范围大、时效好、精度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海上舰船、空中飞机、陆上车辆的行驶导航,以及各种工程建设和业务活动中的定位。美国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可达到米级。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为各种交通工业提高运输效率及安全保障做出重要贡献。

3.资源调查和测绘。利用卫星照片调查陆地和海洋资源已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是有效的方法,不仅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时间快。我国已利用国内外卫星对全国的主要经济区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勘测和调查。同时,还利用卫星照片绘制了

地形图和各种专业图。

4.气象与灾害预报。气象卫星不仅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同时对台风、暴风雨等的预测以及海面温度的监测和海洋渔业的发展都起着极为有效的作用。自从有了气象卫星以来,台风天气预报几乎准确无误。我国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对森林火灾、洪水等多种灾害进行监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5.军事应用。应用卫星中军事卫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通信指挥、导航和气象保障等。侦察卫星不仅可以实时大范围监视敌方的军事行动,而且可以对重要军事目标进行详查。各种军事卫星不仅提供平时部队各种需要,而且在战时发挥重要作用。典型应用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利用多种军事卫星参加了作战,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此外,空间技术在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科研机构对生命科学、宇宙科学、日地空间环境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中国在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太空植物育种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世界空间技术发展趋势

未来30年,世界航天技术将持续快速发展,航天大国的投资主要将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投资的重点是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的航天运输系统和各种应用卫星。

(一)航天运输系统

降低航天器发射价格是主要努力方向。现有的低轨道运输价格大约为每公斤1万~2万美元,距离每公斤1千美元的奋斗目标相差甚远。因此,航天大国都在研究发展新的天地运输系统。近年来提出了多种新的航天运输方案。其主要的一点是研制可多次重复使用的运输工具。按其起降方式,大致分为三类:

1.垂直起飞、垂直降落。美国麦道公司研究的三角快帆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它是单级火箭,共有8台主发动机,起飞时8台全部工作,返回降落时利用其中的4台工作减速,回收再用。起飞重量463吨,载荷重量4.5吨,箭体总高度38.7米。

2.垂直起飞、水平降落。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现有的航天飞机。但航天飞机由于维修等费用高昂,所以每公斤运载费用仍然大干1万美元,比设计的350美元超出很多。为了降低运价,马丁公司正研究新的代号为X—33的“冒险星”计划,它起飞重量1000吨,载荷重量20吨,其运输价格有希望大幅度降低。

3.水平起飞、水平降落。典型代表是国外正在研究的空天飞机。采用吸气式发动机,利用大气层中的氧气与自带的液氢作为推进剂。分单级(美国NASP计划)和两级(德国Sanger计划)入轨两种。空天飞机可以多次使用,把卫星送入空间后,像飞机一样返回地面,以备再用。由于技术难度大,要求投资多,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

虽然多种可重复使用的运输系统都在开展研究,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航天发射仍然离不开一次性的运载火箭,因此无污染、大推力、低成本的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制仍是航天大国努力的方向。我国863高技术计划中,对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均安排了跟踪研究、概念研究和部分关键技术先期预研。

(二)人造卫星

应用卫星由于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将更多地进入商业化。今后10年,预计发射1700颗卫星,价值1200亿美元,其中70%是商用卫星,效益大。因此开发航天技术的国家和公司,首先把资金集中于研制各种人造卫星。各种应用卫星将继续提高水平,降低造价,扩大应用范围。在遥感方面,除发展陆地、海洋资源卫星外,将加强对地球环境监测、减灾活动等内容。美国地球使命计划以及日本、欧洲设想的地球环境监测计划,旨在对全球或区域环境变化进行监视,并对可能出现的多种灾害做出预报。在卫星通信方面,除了继续发展大容

量、多谱段、大功率、长寿命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外,研制和发射中、低轨道由小卫星组网的个人移动通信系统是当今的重要方向。例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将建成的小卫星群通信系统。它由66颗卫星组成全球网络,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个人移动电话直接通信。

值得注意的一个趋势,为了能在全球范围任意地点实时获取多种遥感信息和导航定位,并实现高速传输,航天大国正在研究建立天基综合信息网。它的出现必将为经济建设和军事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天基信息网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未来学家预测,到2010年卫星馈送信息将成为全世界最普遍的传输方式。它的成本低,发展中国家不必建造费用高昂的硬件基础设施。

人造卫星中的各项技术将持续革新,除了发展综合性的大型应用卫星外,微小卫星的研制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它质量小,成本低,研制快等特点已引起有关单位的重视。

在未来15年内中国的应用卫星将跨上一个大的台阶。正在研制的大型通信卫星不仅容量大、寿命长,而且将有多种频段以适应不同用途。计划中的不同遥感卫星包括资源、气象、海洋、环境与灾害多种用途,它不仅提供国内服务,还将为全世界做出贡献。关于利用卫星进行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国已在世界先进行列之中,充分利用地面及太空有利条件,在有关方面共同支持下,发展前景极好,有可能在微生物、植物育种、半导体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三)大型空间站

载人航天是人类开发宇宙大空的必然发展。与60年代不同,当今世界载人航天计划的核心,是在靠近地球的轨道上建立长寿命大型空间站。空间站主要有如下功能:(1)遥感及微重力等科学研究;(2)停靠、维修并为人造卫星补充燃料;(3)在空间站进行部件或整机组装工作;(4)物资、宇航员及航天器转运基地。

80年代美国决定研制重约200吨的自由号永久性空间站。该空间站承载6~8名字航员。欧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参加了这个计划。前苏联于80年代后期建成和平1号空间站,并决定90年代建造和平2号空间站,重115吨,有6名宇航员。但是,美、苏两国都由于投资太大,进展缓慢,并一再修改和缩小原来规模。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两国探讨合作联建大型空间站的计划(国际空间站),以节约经费。包括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共有16个国家参加。国际空间站的重量为423吨,电功率为110千瓦,框架式结构,长宽为108米X 88米,实验舱6个,密封舱容积1202立方米。宇航员6名。运行轨道高度约400公里,轨道倾角5l.6。。

在轨寿命10~15年。原计划2002年建成,后由于经费和技术上的困难,预计建成计划推迟2~3年。另外,空间站的运行费用及效益仍然是一个大难题。

在空间失重环境及其他空间环境作用下,制造半导体材料、特种合金、药品、光学材料和植物育种等,其产品性能要比地面生产的质量好得多,价值很高,它将是未来空间应用的新领域,现在有关国家正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为了适应我国21世纪航天事业的发展,国家863计划中安排了我国未来空间站的研究课题,除了空间站概念研究外,还支持开展空间站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空间站应用的预先研究工作。

应当提及的是为使空间站更有效地应用,正研究发展空间机器人及虚拟现实技术。这样,科学家、工程师就可以在地面工作以完成一部分人在天上进行的各种动作,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开展研究。

(四)深空探测

过去40年在深空探测方面虽已做出了比较大的成绩,但还只是初步的。未来美、俄、欧、日都将继续对深空进行深入探测。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太阳系行星探测,二是天文观察。太阳系内探测包括太阳和日地空间环境,以及对金星、木星、火星、水星等及其周围环

境的探测。21世纪初探测重点是月球与火星。除发射环绕飞行器对星球表面进行拍照外,还将有着陆器、行走机器人,以及建造月球和火星的载人活动基地计划。美国于2005年以前将多次发射火星全球勘测器。至于天文观察,预计今后将有数座轨道天文台在太空工作。美、欧的哈勃号望远镜未来计划,有希望解开银河系奥秘,将使天文观察进入一个新纪元。还有将发射的红外天文台、宇宙背景辐射探测者等都是本世纪末有重要意义的项目。

未来的30年世界上将形成比较复杂的国际航天关系,空间由超级大国垄断的时代将变为多极集团竟争开发。继美苏之后,欧洲将逐步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间体系;其次,日本已加快成为世界空间大国的步伐,其空间投资年增幅很大;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将积极参与空间活动。未来国际航天关系可概括为六个字:合作、竞争、对抗。应提倡世界各国联合开发空间,但现实世界中,合作是有限的,在某几个方面如深空探测、地球环境监视、建造国际空间站等有共同利益的项目,可能促成合作。但空间领域不会有全面的合作。对运载火箭的发射服务,多种应用卫星具有商业利益的项目,将存在相当激烈的竞争,竞争也不可能有公平的商业竞争,必然出现政治干预。而由于空间军事需求的存在,大国竞相开发空间军事系统,所以国与国之间潜伏着对抗。

由于发展空间技术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治上空间技术又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活动中的地位,所以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航天列上本国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因航天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全球利益,所以国际上讨论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它有关,并成立官方与民间的各种组织,联合国还设立外层空间委员会,以协调各国之间的航天活动,制定各类涉及空间活动的国际条约、法律和规定。

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比起世界航天大国,我们属于航天低投入国家。因此,我国目前只能在部分航天领域做出贡献。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航天领域有相称的地位,应加大投资力度。同时,中国提倡各国联合和平开发利用宇宙空间,平等互利,共同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贡献。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关于中国航天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向世界宣示我国国防高尖端领域的成就。到2012年,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导弹、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50年代中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国航天事业开始萌芽。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此后,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并成功发射卫星。截止2012年11月,“长征”系列火箭已经累计发射171次,我国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 在航天科技中,人造卫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现在,我国共成功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

造卫星,包括科学实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人们探索世界起到重要作用。除了人造地球卫星之外,我国还成功发射了嫦娥系列月球卫星。 在宇宙飞船方面,我国也领先世界。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 在过去的5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制作火箭、人造卫星并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未来,中国将会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57.5.202008:2608:26:23Jul-2008:26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8:267.5.202008:267.5.202008:2608:26:237.5.202008:267.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5.20207.5.202008:2608:2608:26:2308:26:23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26分8时26分5-Jul-207.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520.7.520.7.5。2020年 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8:2608:26:237.5.2020Sunday, July 5,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关于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空间互联网技术概述作为出发点,分析了该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空间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该技术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空间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等各个方面。目前将人们的活动延伸和拓展到太空领域是当前科学家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科学家们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改革措施和调整方案,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进一步促进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长远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空间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一、空间互联网技术 空间互联网技术是将地面互联网技术与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其融合原则是“高效利用,综合集成”。融合和信息传输的主要工具是卫星,充分利用卫星信息传输快、准的优点扩大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传输效率。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并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可以看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身影。 二、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一)网络资源的有限性 网络节点是组成空间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网络节点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卫星负担。但是卫星的位置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在不断变化,因此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不仅受卫星位置变化的影响,还会受时间的影响。太空网络设备是实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但是相比地球环境而言,太空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太空设备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太空设备的性能。与实际性能相差太远,使得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资源无法在空间互联网技术中得到充分利用。 (二)能力有限 计算机芯片是空间互联网技术与地面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芯片设计产品和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计算机芯片具有计算效率高、储存功能强等优势,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互联网技术中。但是在互联网空间技术中安插计算机芯片,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就会被严重削弱,其空间传输能力也会因为计算机功能的削弱而下降。由于卫星位置和空间拓扑结构会随着运动规律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空间互联网网络节点不稳定、不固定,从而大量出现断网、信号不强等现象。 (三)网络协议不完善 目前,就空间网络协议而言,主要包括dnt协议、空间ip协议和ccsds协议。但是这些网络协议不够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与地面互联网tcp/ip协议进行有效融合。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差是当前空间网络技术的主要问题。另外,这三种空间协议的成本普遍偏高、利用率偏低,与现代通信技术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四)传输可靠性偏低 空间互联网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展开网络接入工作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操作人员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将网络节点集中在一个密集区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物理环路结构。这种结构会严重影响网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一旦网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干扰,就会造成网络中断、网络信号不连续等现象。在空间展开数据传输工作时,由于传输距离比在地球水平线中的传输距离远,因此其传输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但是数据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梦姝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室内设计空间现代技术与材料的运用

室内设计空间现代技术与材料的运用 摘要: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人们在创造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般的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带给人们一定的物质文明也推动了一定的发展进步,但是在生产这些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过程中,不仅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然而自然材料作为我们最早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一直被沿用到了今天。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对其的加工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各种各样的材料形式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随着人们审美的提升变化,自然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样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自然材料形式不仅可以满足室内空间中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与空间的体验舒适感,同时也适应了现代人们对室内空间的一系列需求,并达到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字:传统建材,生态建材,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节能节材、环保型的建筑材料称之为生态建材,它具备先进性、舒适性及环境协调性三大特点。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是以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如何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及工程技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显得格外重要。建筑物和建筑环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室内设计空间的现代技术亦离不开装饰材料的运用,建材要不断的适应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对传统的建材进行不断的创新,走“生态建材”之路。室内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要想创造这样一个环境首先是要选好符合当前环境的材料,并且要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应当对材料及其运用的手段有相当全面的了解。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以后,对于如何降低传统建材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把这些传统建材提升为生态建材,也应该有所了解。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已经了解到生态建材是具备优异环境协调性的建筑材料。它的要求是既要有利于减少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又必须具有对人体及居住环境无害的环保、健康、舒适的功能。所以生态建材也可以称之为绿色建材。 在室内设计空间现代技术当中,建筑涂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运用手段,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性称建筑涂料为油漆,是指覆盖于建筑物表面,和涂覆物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增强建筑物的色彩和质感的一种材料。与其他的饰面材料相比,具有色彩丰富、质感好、施工简便、工效高、工期短、自重轻、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在建筑装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室内设计空间现代技术之一。建筑物进行装修或装饰时一般都要采用建筑涂料,其作用是一方面作为装饰,另一方面是保护建筑物。在装饰方面主要分为内墙涂料和外墙涂料,在保护建筑物方面,有防水涂料和防火涂料。 前些年,由于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为建筑涂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直到近年来,依旧还在一定的发展热潮时期当中,记得家里刚买房子的时候也就是06年的时候应该算是人们比较热衷的时期吧,家里装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高端社区养老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未来高端社 区养老需求或将大量释放 未来中国高端社区养老需求或将释放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显现,国家频频发布政策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截止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9万个,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不断提升。随着我国中产阶级规模的扩大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同时“少子化”“空巢化”程度提高,未来我国高端社区的养老需求或将释放。 1、中国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持续上升、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人口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为1.76亿人,占总人口比重12.57%,这一比例相较于2018年提升0.64个百分点。同年,人口出生率下为10.48%,较2018年下降0.46个百分点。

2、政策赋能养老产业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趋显,一直是我国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规划》指出,将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3、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民政部部长此前表示,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9 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4.3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35.3万张,中

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4、高品质社区养老需求将释放 目前,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包括: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随着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增加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是享受第一轮经济改革红利的人群(50、60后)逐步步入养老年龄,以及“少子化”、“空巢化”程度提高,未来人们对于高品质的养老社区的需求未来将大量释放。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华东地区成为全国最大养老市场 2020年中国智慧养老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智能硬件+智能平台创新化发展 2020年中国及各省市智慧健康养老行业相关政策汇总情况应用示范项目将近400个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 入学考试 应用光学 (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及草稿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 关系的像称为理想像,把成像符合上述关系的光学系统称 为。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 。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三者的关系为。 4.节平面是指的一对共轭面。节平面与光轴 的交点叫做。 5.从光学角度看,与照相机的镜头、底片和光阑相对应的人眼结构 分别是:、和。 6.人眼有两类调节功能:和。 7.如果物体经过奇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为;如果经过 偶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 8.屋脊面的作用就是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条件

下,,从而达到物像相似的要求。 9.平行平板厚度为L,拆射率为n,则这块平行平板的相当空气层厚 度等于。 10.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限制 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11.渐晕是指的现象。利用渐晕 能。 12.孔径光阑在物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在像空间的共轭像称 为。 13.光度学中定义视见函数描述。 把对人眼最灵敏的波长nm的视见函数规定为1。 14.在色度学中,彩色有三种特性:、、。 15.常见的红外光学系统元件必须选用能透过红外波段的等 材料;红外信号接收器是能接收红外信号的光敏元件,常见红外光敏材料有。 16.红外系统的目标一般较远,辐射能量较弱,所以红外物镜应有 [较大,较小]的孔径,以收集较多的红外辐射。为了在探测元件上得到尽可能大的照度,物镜焦距应[较长,较短]。 17.在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中,冷屏具有定义视场角大小、限制 的作用,探测器的冷屏应尽可能与红外光学系统的匹配。 18.波像差是指。瑞利准则认

空间对接专业技术的实现

空间对接技术的实现

————————————————————————————————作者:————————————————————————————————日期: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际空间站与哥伦布号实验舱对接(来源:《国际太空》杂志) 1.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概述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空间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技术、轨道交会控制技术、对接机构设计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等。广泛用于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空间通信和遥感平台等大型空间设施在轨装配、回收、补给、维修以及空间救援等领域。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欧洲的ATV和日本的HTV在交会对接技术方面分别得到了美国或俄罗斯的技术支持。 什么是空间交会对接 空间的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的轨道控制过程及结果称做轨道交会。在空间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航天器的事件称做空间对接。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轨道交会和空间对接的总称。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空间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技术、轨道交会控制技术、对接机构设计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等。 对接过程通常分为4个阶段。两个航天器在完成交会后保持一定的距离,进入共面的相对飞行阶段。在进行下一个步骤之前,两个航天器都要确定对接姿态。当两个航天器完成了最后的对接准备以后,目标航天器(被动方)保持原状态,对接航天器(主动方)则进行主动靠近。为了保证对接的准确性,航天员(或自动对接系统)必须在确保两个航天器的对接设备处于同一直线上之后,再小心翼翼地进行对接。最初的接触会触发一些小型撞锁来连接两个航天器(软对接),它们能够起到对接过程中的缓冲作用。在对接完成后,对接设备将两个航天器拉近紧贴在一起,一些能够进行密封连接的对接系统的对接口进行密封(硬对接)。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作用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长期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和人员运输服务。例如,除早期试验阶段外,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全部飞行任务,以及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以下就是我国几年来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9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老师、孟老师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制成功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 三、火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能承揽各种轨道、不同重量、多种用途的外星发射服务。 四、天战线研制成功了多种人造卫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已有9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留下了身影。 六、间站技术。中国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对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

的进行中。 尽管中国已跻身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还比较少,应用卫星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是与航天技术发达的俄罗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奋斗 目标,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主要承担我国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民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任务。 我们坚信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定能占据世界的龙头位置。

空间技术与日常生活

空间技术与日常生活 卫星通信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享用着卫星通信广播的成果,如电视、电话、传真、医疗、教育等方面。它是所有航天应用中最普遍、最广泛的,并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地球上各点之间的通信,是目前远距离通信中最先进的一种手段。它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广播电视、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互联网接入等领域。整个通信系统由空间部分的通信卫星和地面部分的卫星测控站与卫星通信地球站组成。它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宽、通信容量大、机动灵活、组网方便、通信质量高、不受地理限制等优点,特别是其多址灵活性和可移动通信的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卫星导航定位 卫星导航定位就是采用导航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导航定位的技术。

在经常塞车的城市里,可以利用车载电视显示各路段的交通情况,以便司机选择最佳路段行驶;还可以通过GPS定位系统,选择最近路段行驶,使城市交通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铁路、公路、海洋、航空的运输更加高效、安全。此外,利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还可以进行目标跟踪和紧急救援,在探险、搜救、交通事故、警用通讯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治安做出贡献。 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指的是从太空观察地球,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你出行前,一般都要看看天气预报,它依赖气象卫星提供信息;渔民根据卫星遥感可以知道鱼群在何处,以避免盲目地捕鱼;农民可以根据卫星遥感信息判断土地的墒情,选择最好的时机种田…… 卫星遥感将人类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视点从地面、低空扩展到太空,通过对地球高视点、宽视域和连续性的观测,人类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及其周围环境有了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气象、资源、测绘、海洋、环境和灾害监视。

2017-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养老产业发展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智慧养老产业有巨大前景 2017年2月16日,工信部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健康管理类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是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工程的重点,政府还将制定智慧健康养老设备产品标准,建立统一的设备接口、数据格式、传输协议、检测计量等标准,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信息开放共享。 智慧养老相关产业现在正在风口上,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能通过定位、监测等功能加强对老人的照顾,降低老人发生意外的风险,有利于养老机构以更低的成本去为老人提供人性化、安全化、精细化的服务,有巨大的前景,在未来的几年里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政策助推养老产业发展 《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总目标是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基本建成,加强“住、行、医、养”等硬件设施环境的优化,提升新建住房的适老化水平,推动老旧住房的适老化改造,改善社区环境的适老化状况,多措并举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支持性环境,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独立、功能维持和社会融入。在城镇住房供应政策中,对开发老年公寓、老少同居的新社区和有适老功能的新型住宅提供相应政策扶持。同时,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运用更加灵活务实的财政政策,依法落实税收政策,统筹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集体收入及产业基金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鼓励金融机构面向老年宜居环境重点工程开发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财政补贴。 (三)市场需求巨大 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少子化、空巢化是中国将要面对的基本现实,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占总人口的25.3%,2050年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与此同时,中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突破4000万,因此,国内的养老产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二、不利因素 (一)服务中意外伤害风险大,养老机构普遍对风险管控能力弱 老人是脆弱群体,即便在自家的日常生活中,意外也经常发生,同样在养老机构中也是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 一、会议介绍: 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 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 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 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