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三大里程碑见证空间技术发展

《瞭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杨保华: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的。经过40多年的艰苦奋斗、自主创新,建立了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和试验体系,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我国卫星技术和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简要说,有三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一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空间技术取得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从此拉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

以“东方红”一号肇始,我国卫星技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1988年9月7日,“风云一号”升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行研制和发射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卫星技术又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连续取得多项新成就。最新的一项成就是2010年1月17日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是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技术取得新的历史性突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后,我们又开展了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后续研制任务,初步计划在2011年前后发射一个空间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之后发射无人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的重量和“神舟七号”相当,用它来完成和飞船的交会对接。发射“天宫一号”后两年内,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

三是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卫星,迈出了我国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军的第一步。、

天地一体化成效卓著

《瞭望》:自“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以来,中国空间技术应用取得了哪些成效?

杨保华:40年来,我国空间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返回式遥感卫星是一种主要用于国土普查的遥感卫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卫星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轨工作时间由3天增加到27天,至今发射和回收了22颗卫星,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空间遥感资料。这些资料满足了国防建设的需求,而且广泛应用于城乡规划、地质勘探、森林调查、石油开采、港口建设、海岸测量、地图测绘、铁路选线和考古研究等方面。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已纳入我国卫星通信广播业务系统,促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和卫星教育等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业务应用。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在“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已初具规模,有力地支撑了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的发展;金融、气

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卫星专用通信网,为众多部门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投入业务化应用,初步实现业务化、系列化,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研究、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源一号”和“资源二号”地球资源卫星的发射成功和业务运行,改变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部门长期依赖国外资源卫星的状况,开创了我国卫星遥感应用的新局面。资源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水利、地矿、环保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而且已成为我国许多资源和环境业务监测系统的重要信息源。资源卫星数据在西部大开发、自然灾害监测和重大国土整治等国家大型工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海洋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用于海洋水色探测的试验型业务卫星,主要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它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卫星遥感领域迈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北斗”导航卫星为我国建立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奠定了基础,该系统是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导航系统。该系统将导航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结合在一起,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森林防火、灾害预报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精度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服务,并且显示了广阔应用前景。“北斗导航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利用各类“实践”号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以及实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环境探测与空间科学实验的项目,大大促进了我国空间科学的创新和发展。1999年5

月发射的“实践五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现代小卫星,开展了空间环境辐射探测、空间流体科学实验等,取得了重要的探测和实验成果。

21世纪初期发射的“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卫星,主要进行太阳活动、磁层空间暴等科学探测研究,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地球空间六点联合探测,取得了一些具有原创性和前沿水平的成果。

“神舟”号飞船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对地观测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大大提高了我国对地球环境和资源、农业及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在空间科学方面,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科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多项实验和观测,完成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空间科学计划,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和观测成果,部分空间实验和理论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未来空间技术路线图

《瞭望》:未来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将在哪些方面着力?

杨保华:我国将通过启动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在未来十五年实现跨越式发展;超前部署和发展若干前沿技术,力争取得重大突破,在未来十五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带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全面发展。

未来五年,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研制新型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立体测图卫星以及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等,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初步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研制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并且为国外研制多颗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完善中国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研制新型

导航定位卫星,分步建立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空间望远镜等科学卫星,开展空间科学观测与实验;研制新技术试验卫星,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等的空间飞行验证。

同时,在载人航天领域,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后续任务,进行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开展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前期研究。

在深空探测领域,开展月球探测二期工程——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的前期研究。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将按照国家整体规划,建立多种功能和多种轨道的,由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与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完善、连续、长期稳定运行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完成我国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的任务,建成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工作;完成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任务,实现探测器月球软着陆和月面自动巡视勘察,开展月球探测三期工程的前期研究,最终实现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

此外,将适时进一步开展火星探测研究工作,逐步从月球向更遥远的深空前进。□

“自主创新始终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灵魂所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其目的是为了把文革期间分散在各部门的技术力量集中起来,推进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从第一任院长、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开始,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历程便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息息相关。

在“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先后自主研制并成功发射了80多颗人造地球卫星、7艘“神舟”飞船和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在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个航天技术领域实现了新跨越,多项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40多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5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近2000项。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说:“与中国空间事业的三大里程碑基本相对应,从成立至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发展壮大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上世纪70~80年代中期,这一个15年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空间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握。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我国的空间事业从一起步就要走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空间事业发展之路。”杨保华说:“而这一阶段,也正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创业阶段。当时研究院刚刚成立,面临着研制卫星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不足,测试、试验设备不齐,资源、人员短缺,西方国家技术封锁等诸多困难。…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研制发射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选择有限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在国家经费投入较为有限、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世纪末的15年,中国空间事业所坚持的还是自主创新。”杨保华说:“这一阶段,研究院通过自主创新,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研制、对地遥感卫星、气象卫星等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和关键技术。同时,管理模式的变化也随之产生,从70年代的…大会战?模式,80年代初的课题研制模式,变化为项目管理模式。”

杨保华说:“21世纪以来,我们认识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中国空间事业的发展更加重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重。以往,搞科研是我们的强项,搞管理、搞生产我们不行。但现在研究院正在从一个传统的研究部门向大型宇航科研生产联合体转型,在项目不断增多,任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航天器工程系统复杂、技术密集、协作面广、投资大和风险高等特点,使得管理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们的科研生产模式已经转化为项目群管理、也就是多项目管理模式,集约资源,提高效率,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航天器研制的成功率。”

“当然,在重视管理创新的同时,技术创新决不能松懈。这始终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灵魂所在。”杨保华说。

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

学前儿童发展里程碑 2岁至2岁半 孩子是以不同的速度发展的。一个孩子如果在身体的大肌肉活动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也可能会在手眼协调方面有较好的发展。但是发展不可能是均衡的,而且我们并不能预测孩子在语言、社会性和学习方面也有较好的发展。值得记住的是,孩子不可能总以平均的速度成长,有时孩子似乎不在生长,而有时则以跳跃式的方式成长。 一、身体整体发展 1、会一边走一边说话,可以边走边拖着(或拿着)玩具; 2、能坐在自行车上,脚踩在踏板上; 3、能跑,但平脚板,步幅短。有一定的协调。还不能快停下或控制速度,跑时不能改变方向; 4、短距离路程不需要坐在推车里; 5、能用脚尖短时间站立; 6、能扶着扶手爬楼梯,每次用一只脚上下,在一级台阶上停下; 7、能跳起离开地面很短距离,能用单只脚向前跳,较多地使用手臂运动,还不大能蹲下; 8、能把自己的自行车(或自己)围着某个障碍物移动。 二、手眼协调 1、喜欢同时使用两只手; 2、用镊子式或一把抓式取(拿)物体,能用手指指、戳、划、曲扭,能放下或丢下玩具; 3、能把一块积木放到另一块积木上,能使用简单的建构材料,能玩很简单的拼图; 4、能看书,会指着书上的图画; 5、能用线穿大珠子; 6、能扣很大的扣子; 7、能使用油画棒,并能在已有的线下画另一条线; 8、能使用匙子,并开始使用叉子。 三、语言 1、知道50个词,在两岁半时能知道两百,甚至几百个词; 2、使用两个词的句子,逐渐增加到三个词; 3、开始使用代词(我、她等),使用介词(里面、外面),但语言基本上是电报式的,基本使用短句,有时会丢掉词,或直接使用单词句子; 4、如果得到鼓励的话,他可以谈论一些活动,能告诉你想要的东西,能理解简单的指令;

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前景

中国空间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 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当然这一切都要取决于有先进的空间技术作为奠基。可以想象空间技术是未来人类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灾害与天气预测,通讯广播,导航定位技术,还是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甚至是星际移民,星际战争,都需要空间技术。而目前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打好发展空间技术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随着神舟发射,天宫升空,嫦娥奔月,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已经逐渐迈进了航空航天大国系列,但是我们要发展自己的空间技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虽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现如今和美国这样的航天大国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幸运的是我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在大力投入,年年都有新进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系列完整、配套的航天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发射、测试和运营体系。但是为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发展,这还远远不够,而且空间探索并不是为了探索而探索,这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因为未来世界中不管是在经济,科技,政治还是军事上空间技术都占有很大的地位。 目前我们所开展的探测项目跟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比较起来,项目还比较少,像美国对太阳系的其他天体都进行了探测,我们除了地球之外只对月球进行探测,所以升空探测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虽然我们有一个卫星搭载俄罗斯的运载火箭去探测火星,但是毕竟是属于搭着人家的车,还不是完全独立自主地探测火星。虽然我们开展的项目比较少,但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我们探测目标的选择、科学预期的选择等等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讲虽然我们跟美国和欧洲空间局比较起来在空间探测方面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独立自主,比如说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飞船等等完全是我们独立做的,而且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研究工作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之外我们是属于第三家,欧洲空间局虽然探测技术比较领先,但是它还没有独立自主地开展载人航天的工作,是跟美国合作的。应当说我们从火箭、从飞船、从卫星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的,实际上我们跟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毕竟是自己积累的经验,经验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随着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积累之后,我们会有跨越式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空间技术都在高速发展,可以想象未来世界空间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综合分析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三方面: 一是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目标:开展针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探索与研究,在黑洞、暗物质、暗能量和引力

关于中国航天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向世界宣示我国国防高尖端领域的成就。到2012年,我国的航天科技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导弹、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从研制导弹开始的。50年代中期,毛主席和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我国航天事业开始萌芽。1964年6月29日,我国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此后,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中程导弹、中远程导弹、远程导弹飞行试验基本成功,这一切为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80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掌握了有效的核反击能力,提高了国防现代化水平。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并成功发射卫星。截止2012年11月,“长征”系列火箭已经累计发射171次,我国火箭在国际发射市场上占有重要一席。 在航天科技中,人造卫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现在,我国共成功射40颗不同类型的国产人

造卫星,包括科学实验、国土普查、通信广播、气象观测等多种应用卫星,获得的遥感资料对人们探索世界起到重要作用。除了人造地球卫星之外,我国还成功发射了嫦娥系列月球卫星。 在宇宙飞船方面,我国也领先世界。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行。 在过去的5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制作火箭、人造卫星并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未来,中国将会建立永久性的空间实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7.57.5.202008:2608:26:23Jul-2008:26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2020年7月5日星期日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08:267.5.202008:267.5.202008:2608:26:237.5.202008:267.5.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7.5.20207.5.202008:2608:2608:26:2308:26:23 5、三军可夺帅也。Sunday, July 5, 2020July 20Sunday, July 5, 20207/5/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26分8时26分5-Jul-207.5.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7.520.7.520.7.5。2020年 7月5日星期日二〇二〇年七月五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08:2608:26:237.5.2020Sunday, July 5,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航天技术的发展的新特点以及趋势 随着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的成功,我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向着空间站的建立又迈近了一步。在航天领域的发展不仅增强了我国对这一领域的发言权以及相应的军事及政治影响,同时为我国未来空间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空间技术与科学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见,世界航天发展在一些方面已经开始呈现出低成本化的趋势。 运载工具方面:航天飞机回归飞船 在航天运输工具方面,这种趋势表现为航天飞机开始向飞船回归。 随着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结束。事实上,当1969年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时候,就希望能通过提高运载工具的使用率来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 当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候,这种飞行器成为当时乃至到现在都是功能最强、用途最广的万能运输器。航天飞机运载能力超强,能将一些无法用运载火箭发射的航天器送上太空;其上设置有起重能力很强的机械臂,可以在轨道上精确布置各种类型的有效载荷,国际空间站就是由航天飞机组装起来的;能够在轨回收、检修卫星,更换或升级卫星的组件;可以作为实验平台,在成员密封舱内进行医学、生命科学、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材料加工、制药等实验。 可是,在最关键的降低发射成本上,却没有达到预先的目标。实践证明,航天飞机每次发射费用高达4至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它返回地面后要进行大量维修工作。而由此导致的发射间隔变长,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使用成本的提高。而且,由于航天飞机实现的功能过多使其过于复杂使其安全性大打折扣。至今5架航天飞机有两架失事,共14名航天员牺牲。 美国的航天飞机在技术上是很先进的,就是在其退役后今天看也是如此。但是,它在追求技术先进性的同时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导致得不偿失。现在,美国的航天运载工具又回归到飞船上,开始研究结构相对简单、成本较低、更安全、多用途可重复使用的飞船。据新闻报道,美国航天局计划于2014年初,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对猎户座飞船进行飞行测试,未来它将替代航天飞机的人员运输功能,而货物运输将由无人的货运飞船完成。 至此,各航天大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使用技术成熟可靠成本相对低廉的飞船作为主要运输工具。 人造卫星方面:卫星小型化平民化 迄今各国已经向绕地轨道上发射了数千颗人造卫星,它们几乎都是政府和公司斥巨资推动的庞大工程的成果。数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卫星构造日益复杂,设计时间有增无减,设计生产需要和使用众多项目科学家及研究中心的参与。然而近年来,由于电子器件、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技术取得的进展,卫星已经可以大幅度瘦身,微小卫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通常把1吨以下的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而立方体卫星是微小卫星中发展较快的一种。 立方体卫星的大小跟玩具的包装盒差不多,其背后的构想是为卫星开发人员提供统一的卫星尺寸和重量规格,并把多颗卫星整合成火箭的一个有效载荷,通常搭乘其他费用更高的

关于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空间互联网技术概述作为出发点,分析了该技术在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探讨了空间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该技术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空间互联网;发展现状;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等各个方面。目前将人们的活动延伸和拓展到太空领域是当前科学家们探讨的焦点问题。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还需要科学家们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改革措施和调整方案,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进一步促进空间互联网技术的长远发展。空间互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分析空间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一、空间互联网技术 空间互联网技术是将地面互联网技术与空间信息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其融合原则是“高效利用,综合集成”。融合和信息传输的主要工具是卫星,充分利用卫星信息传输快、准的优点扩大通信网络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传输效率。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互联网技术逐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并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比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对可以看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身影。 二、空间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一)网络资源的有限性 网络节点是组成空间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网络节点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卫星负担。但是卫星的位置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在不断变化,因此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空间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不仅受卫星位置变化的影响,还会受时间的影响。太空网络设备是实现空间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但是相比地球环境而言,太空环境更加恶劣。因此太空设备在环境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是不能完全发挥其性能的,从而大大降低了太空设备的性能。与实际性能相差太远,使得网络设备提供的网络资源无法在空间互联网技术中得到充分利用。 (二)能力有限 计算机芯片是空间互联网技术与地面互联网技术的核心要素,都需要借助计算机芯片设计产品和实现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计算机芯片具有计算效率高、储存功能强等优势,因此被广泛运用于互联网技术中。但是在互联网空间技术中安插计算机芯片,计算机芯片的功能就会被严重削弱,其空间传输能力也会因为计算机功能的削弱而下降。由于卫星位置和空间拓扑结构会随着运动规律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发生变化,导致空间互联网网络节点不稳定、不固定,从而大量出现断网、信号不强等现象。 (三)网络协议不完善 目前,就空间网络协议而言,主要包括dnt协议、空间ip协议和ccsds协议。但是这些网络协议不够科学化、专业化和体系化,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与地面互联网tcp/ip协议进行有效融合。网络协议的兼容性差是当前空间网络技术的主要问题。另外,这三种空间协议的成本普遍偏高、利用率偏低,与现代通信技术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四)传输可靠性偏低 空间互联网的结构较为复杂,在展开网络接入工作时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操作人员一旦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将网络节点集中在一个密集区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物理环路结构。这种结构会严重影响网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连续性。一旦网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强烈的干扰,就会造成网络中断、网络信号不连续等现象。在空间展开数据传输工作时,由于传输距离比在地球水平线中的传输距离远,因此其传输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但是数据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8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梦姝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教学文案

我国航空航天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

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1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头可以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醒着时,目光能追随距眼睛20 厘米左右的物体 ○在孩子身边摇响铃,孩子的手脚会向中间抱紧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孩子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能分辨味道,喜欢甜味 ○对气味有感觉,当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转开头 ○当听到轻音乐、说话声时会安静下来 ○会微笑,会模仿人的表情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对大的声音没有反应 ◎对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 ◎不能轻松地吸吮或吞咽 ◎身高、体重不增加 发展警示 ○俯卧时能抬头,逐渐能撑起前臂 ○能把小手放进嘴里,能握着玩具 ○能配合成人翻身,由仰卧转为侧卧 ○喜欢看妈妈的脸,看到妈妈就高兴 ○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开始认识物体,眼睛盯着喜欢的东西看 ○会笑出声,会叫,喜欢与人“交流”,见人会笑 ○能以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 ○喜欢让熟悉的人抱,吃奶时发出高兴的声音 从1~3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 去看医生: ◎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指标没有增加 ◎不能对别人微笑 ◎两只眼睛不能同时跟随移动的物体 ◎听到声音时,不能转头寻找 ◎俯卧时,不能撑起头和上半身 发展警示 ○乳牙萌出 ○能翻身,靠着东西能坐或能独坐 ○会紧握铃铛,主动拿玩具,拿着东西就放嘴里咬 ○玩具能在两只手间交换

○喜欢玩脚和脚指头 ○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会盯着移动的物体看 ○会大声笑,会自己发出“o”“a”等声音,喜欢别人跟他说话,并且发出应答声音○开始认生,认识亲近的人,见生人就哭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会用手抓东西 ◎体重、身高不能逐渐增长(太慢或者太快都要注意) ◎不会翻身 发展警示 ○会故意扔,摔东西 ○喜欢与成人玩“藏猫猫”游戏 ○对周围事物都感兴趣 ○能区分成人说话的口气,受到批评会哭 ○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反应 ○能自己坐,扶着成人或床沿能站立,扶着成人的手能走几步 ○会爬 ○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能用手抓东西吃,会自己抱奶瓶喝奶,能用拇指、食指捏起细小物品 ○能发出“ba ba”等音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听到“爸爸”这个词时能把头转向爸爸 ○喜欢要人抱,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 ○学拍手,能按成人的指令用手指出灯、门等常见物品和五官等 ○喜欢成人表扬自己 从7~9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 ◎对新奇的声音或不寻常的声音不感兴趣 ◎不能独坐 ◎不能吞咽菜泥、饼干等固体食物 发展警示 ○长出6~8 颗乳牙 ○能熟练地爬 ○扶着家具或者别的东西能走,有的孩子能自己走 ○能滚皮球 ○能反复拾起东西再扔掉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2018年研究生 入学考试 应用光学 (本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及草稿纸上无效) 一、填空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通常把物、像空间符合 关系的像称为理想像,把成像符合上述关系的光学系统称 为。 2.发生全反射的条件为:、 。 3.光学系统的三种放大率是、、, 三者的关系为。 4.节平面是指的一对共轭面。节平面与光轴 的交点叫做。 5.从光学角度看,与照相机的镜头、底片和光阑相对应的人眼结构 分别是:、和。 6.人眼有两类调节功能:和。 7.如果物体经过奇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为;如果经过 偶数个平面镜成像,则成像。 8.屋脊面的作用就是在不改变光轴方向和主截面内成像方向的条件

下,,从而达到物像相似的要求。 9.平行平板厚度为L,拆射率为n,则这块平行平板的相当空气层厚 度等于。 10.限制进入光学系统的成像光束口径的光阑称为。限制 成像范围的光阑称为。 11.渐晕是指的现象。利用渐晕 能。 12.孔径光阑在物空间的共轭像称为,在像空间的共轭像称 为。 13.光度学中定义视见函数描述。 把对人眼最灵敏的波长nm的视见函数规定为1。 14.在色度学中,彩色有三种特性:、、。 15.常见的红外光学系统元件必须选用能透过红外波段的等 材料;红外信号接收器是能接收红外信号的光敏元件,常见红外光敏材料有。 16.红外系统的目标一般较远,辐射能量较弱,所以红外物镜应有 [较大,较小]的孔径,以收集较多的红外辐射。为了在探测元件上得到尽可能大的照度,物镜焦距应[较长,较短]。 17.在制冷型红外成像系统中,冷屏具有定义视场角大小、限制 的作用,探测器的冷屏应尽可能与红外光学系统的匹配。 18.波像差是指。瑞利准则认

空间对接专业技术的实现

空间对接技术的实现

————————————————————————————————作者:————————————————————————————————日期: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际空间站与哥伦布号实验舱对接(来源:《国际太空》杂志) 1.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概述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指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空间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技术、轨道交会控制技术、对接机构设计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等。广泛用于空间站、空间实验室、空间通信和遥感平台等大型空间设施在轨装配、回收、补给、维修以及空间救援等领域。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完整的交会对接技术,欧洲的ATV和日本的HTV在交会对接技术方面分别得到了美国或俄罗斯的技术支持。 什么是空间交会对接 空间的两个航天器在同一时刻以同样的速度到达同一个地点的轨道控制过程及结果称做轨道交会。在空间将两个航天器对接起来形成一个航天器的事件称做空间对接。所谓空间交会对接是轨道交会和空间对接的总称。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包括空间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技术、轨道交会控制技术、对接机构设计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测控技术等。 对接过程通常分为4个阶段。两个航天器在完成交会后保持一定的距离,进入共面的相对飞行阶段。在进行下一个步骤之前,两个航天器都要确定对接姿态。当两个航天器完成了最后的对接准备以后,目标航天器(被动方)保持原状态,对接航天器(主动方)则进行主动靠近。为了保证对接的准确性,航天员(或自动对接系统)必须在确保两个航天器的对接设备处于同一直线上之后,再小心翼翼地进行对接。最初的接触会触发一些小型撞锁来连接两个航天器(软对接),它们能够起到对接过程中的缓冲作用。在对接完成后,对接设备将两个航天器拉近紧贴在一起,一些能够进行密封连接的对接系统的对接口进行密封(硬对接)。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作用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长期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和人员运输服务。例如,除早期试验阶段外,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的全部飞行任务,以及美国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及国际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 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以下就是我国几年来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2019年招收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83271 联系人:胡老师、孟老师 联系电话:(0931)4585206、4585232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飞雁街100号510所研招办 邮政编码:730000 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课复习范围和参考书 1. 传热学(902) ?复习范围: 传热的基本概念、方式、定律、各参量的物理意义,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规律及计算,复合结构的导热计算,对流过程的特性物理量及其含义,基本的换热计算,辐射的基本定律、规划、常数及其应用,黑体、灰体的辐射换热,三种基本传热模式的基本复合计算。 ?参考书目: 《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普通物理(906) ?复习范围: 力学: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相对论基础不作要求)。 热学: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多方过程不作要求)。 电场和磁场:真空中的静电场,导体和电介质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和恒定电场,真空中恒定磁场,磁介质中的磁场,电磁感应和暂态过程,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场(电场的边值关系,基尔霍夫定律不作要求)。 振动和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振动,机械波和电磁波,波动光学(干涉条文的可见度,旋光现象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电子技术基础(908) ?复习范围: 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二极管、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不作要求)。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部分(占50%):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常用组合逻辑功能器件,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时序逻辑功能器件(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数模与模数转换及数字系统设计等不作要求)。 ?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教研室编,康华光等,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

中国航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与发展趋势航天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国防实力。我国的航天科技从无到有,成功研制出长征火箭、各类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纵观我国半个世纪以来航天科技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制成功了各类战略战术导弹武器,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制成功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不同轨道的人造卫星。 三、火箭进入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目前长征系列火箭已能承揽各种轨道、不同重量、多种用途的外星发射服务。 四、天战线研制成功了多种人造卫星,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已有9名宇航员在太空中留下了身影。 六、间站技术。中国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分别发射2艘无人飞船——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进行无人对接试验,发射5艘无人飞船进行载人对接试验和载人驻留试验。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截至目前已顺利完成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九号飞船的成功对接。其他项目也正在有条不紊

的进行中。 尽管中国已跻身世界主要空间国家的行列,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的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还比较少,应用卫星还没有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特别是与航天技术发达的俄罗斯和美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 创建一所国际一流的宇航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奋斗 目标,我们将为此而不懈努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超大型国有企业,199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拥有11个国防科技重点试验室、2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8个系统级研发中心和30多个重点专业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目标,制定了航天核心技术计划,取得了数百项标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航天科技专项的立项研制。主要承担我国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和导弹武器等航天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民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任务。 我们坚信以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定能占据世界的龙头位置。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

开放空间技术指引 一、会议介绍: 开放空间技术(Open Space Technology,简称OST)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动态会议模式,能够将一个对于组织/机构很重要的主题仅在很少的规则辅助下 通过一个新的空间和时间格式由参会者讨论完毕,“开放空间”提供了一个提倡自我承担责任的场合。在会议期间,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主题框架下,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或需求,并在不同参与者之间形成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同一个问题或需求的小组,在既定的规则下开始小组讨论工作。应用民主参与的方法选出大部分参与者集中关心的话题组建实施小组并制定行动计划。 二、四大原则: 1、出席的人都是最适当的(whoever come is the right people) 2、不管何时开始都是最适当的时间(whenever it starts is the right time) 3、不管发生什么,都是当时只能发生的事(Whatever happen is the only thing that could have) 4、结束的时候就结束了(When it's over,it's over) 三、召集人必需做三件事: 1、预先约定的时间到了,要召集会议。 2、尽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 3、找人做会议记录。 讨论原则:每一个议题的讨论时间很有弹性,通常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视实际情况延长或缩短。在讨论的过程中,开放空间会议鼓励参加者运 用「双脚法则」(The Law of two feet),意思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你可以在某一个讨论时段,参加这一时段中你有兴趣参与的议题,在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1)

0~6 岁儿童发展的里程碑 从出生到1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头可以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醒着时,目光能追随距眼睛20 厘米左右的物体 ○在孩子身边摇响铃,孩子的手脚会向中间抱紧 ○与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孩子更喜欢听母亲的声音 ○能分辨味道,喜欢甜味 ○对气味有感觉,当闻到难闻的气味时会转开头 ○当听到轻音乐、说话声时会安静下来 ○会微笑,会模仿人的表情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对大的声音没有反应 ◎对强烈的光线没有反应 ◎不能轻松地吸吮或吞咽 ◎身高、体重不增加 发展警示 ○俯卧时能抬头,逐渐能撑起前臂 ○能把小手放进嘴里,能握着玩具 ○能配合成人翻身,由仰卧转为侧卧 ○喜欢看妈妈的脸,看到妈妈就高兴 ○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停止哭泣 ○开始认识物体,眼睛盯着喜欢的东西看 ○会笑出声,会叫,喜欢与人“交流”,见人会笑 ○能以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需要 ○喜欢让熟悉的人抱,吃奶时发出高兴的声音 从1~3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 去看医生: ◎孩子的身高、体重和头围指标没有增加 ◎不能对别人微笑 ◎两只眼睛不能同时跟随移动的物体 ◎听到声音时,不能转头寻找 ◎俯卧时,不能撑起头和上半身 发展警示 ○乳牙萌出 ○能翻身,靠着东西能坐或能独坐 ○会紧握铃铛,主动拿玩具,拿着东西就放嘴里咬 ○玩具能在两只手间交换 从4~6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喜欢玩脚和脚指头

○喜欢看颜色鲜艳的东西,会盯着移动的物体看 ○会大声笑,会自己发出“o”“a”等声音,喜欢别人跟他说话,并且发出应答声音 ○开始认生,认识亲近的人,见生人就哭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不会用手抓东西 ◎体重、身高不能逐渐增长(太慢或者太快都要注意) ◎不会翻身 发展警示 ○会故意扔,摔东西 ○喜欢与成人玩“藏猫猫”游戏 ○对周围事物都感兴趣 ○能区分成人说话的口气,受到批评会哭 ○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反应 ○能自己坐,扶着成人或床沿能站立,扶着成人的手能走几步 ○会爬 ○能用一个玩具敲打另一个玩具 ○能用手抓东西吃,会自己抱奶瓶喝奶,能用拇指、食指捏起细小物品 ○能发出“ba ba”等音 ○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如听到“爸爸”这个词时能把头转向爸爸 ○喜欢要人抱,会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 ○学拍手,能按成人的指令用手指出灯、门等常见物品和五官等 ○喜欢成人表扬自己 从7~9 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捏取东西 ◎对新奇的声音或不寻常的声音不感兴趣 ◎不能独坐 ◎不能吞咽菜泥、饼干等固体食物 发展警示 ○长出6~8 颗乳牙 ○能熟练地爬 ○扶着家具或者别的东西能走,有的孩子能自己走 ○能滚皮球 ○能反复拾起东西再扔掉 从10~12个月,孩子将这样逐渐成长: ○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把玩具放进嘴里 ○会找到藏起来的东西,喜欢玩藏东西的游戏 ○用面部表情、手势、简单的词语与成人交流,如,微笑、拍手欢迎、伸出一个手指表示1 岁等,会随着音乐做动作 有以下状况,家长需要引起注意,必要时去看医生: ◎当快速移动的物体靠近眼睛时,不会眨眼 ◎不会模仿简单的声音 ◎不能根据简单的口令做动作,如“再见”等 ◎不能自己拿奶瓶喝水或奶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和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现状与未来 从1956年至今,我国航天技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近50颗人造地球卫星和3艘试验飞船。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有12种型号,具有发射低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等多种轨道有效载荷的运载能力。截至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68次发射;其中对外发射成功22次,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送入太空。从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26次发射成功。 从“东方红”卫星上天到“神舟”飞船遨游太空,空间技术通过空间应用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民用航天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我国卫星应用蓬勃发展,民用卫星已广泛应用于对地观测、通信广播和导航定位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现已建立了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普查、卫星导航定位、卫星微重力试验、空间科学研究等卫星应用系统。 1、卫星遥感 我国有6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初步形成一支领域广泛、专业基本配套的卫星遥感应用队伍。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国家遥感中心等单位利用国内外的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数据,使卫星遥感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与开发、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草原监测和保护、环境灾害监测与评估、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迅速发展。 中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数万米地物照片和其它卫星获得的地物信息,经国家经济和科研部门处理分析后,从中获取到许多用其它手段得不到或难以得到的资料,为国家进行国土规划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返回式遥感卫星照片,国家有关部门曾组织进行了京津唐、塔里木盆地、黄河三角洲等7个区域的资源和环境调查,各有关单位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多项专题应用。实践表明,返回式遥感卫星的照片具有视野宽阔、信息量丰富、直观性好、清晰度高、能提供宏观和实用性强的第一手普查资料等特点,具有相当高的实用价值。 中国已建成能接收各类(光电型、雷达型)资源卫星数据的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该站发布的数据,各部委和各省市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国土整治和规划、土地利用和普查、农作物估产、地质勘探、重大灾害评估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在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之际,遥感卫星地面站根据卫星获取的微波遥感资

《开放空间技术工作坊》

OST开放空间会议引导技术 课程背景: 《OST开放空间技术工作坊》是建立高效团队的重要基石,开放空间协助团队成员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并分享思想与智慧,并且承诺对未来的方向的行动能力和方向。为组织成员提供一种充分体验并自主与分享的会议的过程。让组织的参与者得到充分的尊重,引导师的角色是在维护这个现场,督促参与者产生想法和决议。让参与者自在地走动和交换意见,让多元化的思想与智慧得已呈来。它是一种崇尚自由又具有结构化的建设团队的方法,开放空间技术能够带领组织成员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议题并思考可能的行动性方案。在开放空间的工作坊中,每位与会人员对所讨论的主题,都能够有所参与和贡献进行深入的仔细的探讨。 工作坊特色: 1、开放空间可以是符合人类的心理与行为的结构化的会议,崇尚自由、自主的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并主动制定行动方案。 2、开放空间科技是将创造主题、空间与实践完全交给参与者,将现场的主动权与学习权的责任交给每一个现场的参与者。 3、开放空间工作坊的精神就是自动自发、产生内在的热情与动力,为个人与组织成员承担起自主负责的一种前沿的技术。 4、开放空间工作坊以安全、关怀、发展三个核心主轴为核心,激发参与者内心的开放度和充分聆听的机会,共享思想与智慧。 【工作坊收益】 1、掌握开放空间整套操作流程与体验每一个技术的运用,能够引发热情与责任的团队高效引导前沿实用性的技术。 2、学会在组织内设计一场高效的开放空间工作坊,让组织成员能够全身心的体验、参与并自主的贡献思想与智慧。 3、掌握在开放空间科技的中操作流程与步骤、包括四项原则的海报设计、两种角色的画报设计与各种海报设计。 4、提升组织的内部跨部门的有效沟通、信息交流共同,彼此为了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共同集思广益的全方位解决问题。 5、学习在组织内部营造一种高度互动的会议方式,让团队成员内部的讨论与分享,成为组织能量与智慧产生的原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