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系列真题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系列真题整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系列真题整理

2010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三角检验

2、回答率

3、泊松分布

4、度量单位

5、个案访谈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什么是立意抽样,研究中哪些场合可以采用立意抽样?

2、一个连续变量的分布有哪些属性?

三、论述题(共35分)

试论田野调查与文献阅读的关系。

四、问答题(共35分)

一个因变量y和一个自变量x的线性回归模型的输出结果如下:

Residual standard error: 3.364 on 28 degrees of freedom

Multiple R-Squared: 0.7218, Adjusted R-squared: 0.7119

F-statistic: 72.65 on 1 and 28 DF, p-value: 2.889e-09

请用上述输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a)写出y和x之间的拟合的回归方程。(b)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是多少?

(c)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

(d)用你最熟悉的一款统计软件,写出得出上述结果的程序命令。

2010社会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乡约

2、模式变项

3、拟剧论

4、祛魅

5、精英循环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现代社会理论与后现代社会理论关于“理性”观点的根本分歧。

2、简述对“新教伦理命题”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结合阿尔弗雷德·舒茨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之批判,论述他对社会行动理论的推进。

2、涂尔干将未分化社会里基于个体相似性的团结称为“机械”团结,将基于个体差别的团结称为“有机”团结,而滕尼斯则视传统的“共同体”关系为有机的,视现代的“社会”关系为机械的。试比较涂尔干关于“机械团结/有机团结(mechanical / organic solidarity)”的区分与滕尼斯关于“共同体/社会(Gemeinschaft /Geselschaft)”的区分。

2010发展社会学

一、简释以下概念(每题10分,共50分)

1、社会转型

2、多元现代性

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4、社区发展

5、公共领域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简述极端现代主义的发展观。

2、简述城乡二元结构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简析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三、论述题(以下三题任选一题作答,共40分)

1、传统和现代二元对立曾是影响广泛的一种发展思维模式,关于社会发展中如何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2、我国改革以来出现了哪些边缘群体和贫困群体?请以其中一个群体为例,根据你的观察,解释其贫困原因,并分析政府扶贫或民间援助方式和效果。

3、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实践表明,政府规划者对发展计划的看法与平民百姓常常不一致,试分析和比较国家的视角和平民百姓发展观的区别。

09年

2008社会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公共领域

2、符号资本

3、治理术(福柯)

4、乡村建设理论

5、风险社会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西方社会理论看待社会变迁的一个基本预设就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实行

二分法,试例举五位有代表性人物的观点。

2、“超现实(hyper-reality)”(J.鲍德里亚)

3、请问费孝通先生是怎样谈论中国的“双轨政治”的?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二者之间关系的?

2、后现代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股思潮是“文化泡沫”,还是一场新的

范式性冲突和纷争的体现?谈谈你的理解。

3、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经典社会理论,是怎样讨论“资本”这一概念的?当代社会理论家所说的“社会资本”又是什么意思?两者有什么样的联系?

2008农村社会学

一、概念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村社

2、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3、农民工

4、《国家的视角》

5、统筹城乡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2003年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变化的新特点。

2、结合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谈谈对农村社会调查的设计要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村改居中如何保障原有农村集体积累与原村民的权益关系,试分析城市扩张中的村籍问题。

2、针对现阶段城乡发展中的农村住房小产权问题,给出你的分析和建议。

2008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因子分析

2、设计效应

3、参与观察

4、同期群分析

5、个案研究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适合不同测量层次变量的统计检验分别是什么?

2、已知某城镇居民个人月收入的总体标准差为30元,现在要进行一项有关该城镇居民收入的抽样调查,希望抽样误差控制在总体方差的5%以内,请分别设计出在置信度为90%、95%、99%条件下的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量,并写明计算过程。

3、简述什么是扎根理论与扎根理论的研究程序。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有一种观点认为,如果研究目的是检验一个特定的假设,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低于0.05是可以的。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2、请论述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邮寄式调查、互联网调查各自的特点,并评价其优劣。

3、试论社会学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异同及二者间的关系。

2008社会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双轨政治(费孝通)

2、异化(马克思)

3、人性的两重性及其社会条件(涂尔干)

4、治理术(福柯)

5、立法者与阐释者(鲍曼)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现象学社会学形成的意义及其对传统社会学问题的挑战。

2、为什么涂尔干说孟德斯鸠和卢梭是社会学先驱?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请问韦伯与涂尔干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旨趣及其关注的实质问题是什么?两者有何差异?

2、莫斯通过“社会总体事实”这一概念,奠定了什么样的社会研究新传统,在针对具体经验问题的研究上,具有怎样的意义?请举社会生活中的一例加以说明。

2008社会政策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政策

2、社会保障

3、社会福利

4、社会救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有何区别?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关系。

3、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4、举出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的1个国际化的新领域,并阐明其焦点问题和代表人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社会政策及其学科的发展历史,说明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a举例说明中国社会政策的1个焦点问题并分析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

b中国社会政策之我见。

2007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离散变量

2、深度访谈

3、定序变量

4、控制变量

5、抽样框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一副扑克牌52张(不含大、小王),随机抽取一张牌,求抽到红A的概率。

2、已知A、B两个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82和0.76,它们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4,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0.05)。请计算它们之间的真实皮尔逊相关系数,并说明其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从定量研究的角度,试举例阐述理论和模型设定(model specification)之间的关系。

2、试论社会学研究中如何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化。

2007社会调查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科学环

2、纵贯研究

3、信度

4、焦点组座谈

5、语义差异量表

6、内容分析

二、分析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为了考察新型PTA化肥的增产效果,农研人员在20亩试验田同时播种了丰收三号小麦。其中一半的试验田施用PTA化肥,

一半不施用。收获时施用化肥的小麦平均亩产1100斤,未施化肥的平均亩产800斤。请问:

(1)这是什么类型的实验设计?

(2)此实验中的实验刺激是什么?

(3)此实验设计需要满足什么样的前提假定才能成立?

(4)如果实验的前提成立,试计算实验效果。

2、下表是一次1054人的抽样调查中调查对象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分布结果。(1)写出H0,计算X2值,并在5%的显著度水平上检验H0;(2)计算λ系数(采用对称形式);(3)对此统计结果可以做何种推论?

配偶文化程度

初中及以下高中

中专

大专

及以

总计

自己文化程度初

下299 91 40 430 高

专96 176 53 325 大

上25 64 210 299

说明:当P=0.05、df(自由度)=4时的X2临界值为9.488。

请至少列举三种问卷设计时容易发生的错误,并说明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假如让你做一项研究,了解你所居住的城市(或校园)人们的社会公德状况,你会怎样进行研究设计?

(1)请叙述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的手段以及做出结论的步骤。

(2)为何选择这一研究方法?这一方法在此研究中优势和不足各是什么?

2、请解释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及其误差来源,并说明在抽样调查中该如何控制这些误差。

2007社会理论

一、概念诠释(每题5分,共20分):

1、自在的阶级与自为的阶级(the class in itself and the class for itself)(马克思)

2.理智(intelligence)(米德)

3.集体意识/集体良知(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 collective conscience)(涂尔干)

4.形式理性(formal rationality)(韦伯)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Fetishism of Commodities)的论题。

2、简述哈贝马斯通过社会系统和生活世界概念对现代社会的分析。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涂尔干对于劳动分工的社会学解释,这一解释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功利主义解释有何不同?

2、试比较论述马克思与齐美尔关于社会交换的理论。

2007社会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理性选择

2、后福特主义

3、社会失范

4、《江村经济》

5、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你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包含哪

些内容?

2、以社会学“标签理论”为例,谈谈你对社会问题建构性的看法。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对落后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式曾给予明确的阐述。请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从社会学视角阐述你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2、众所周知,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现代性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的讨论,经典社会理论的不同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它们理论进路的不同,请说明涂尔干以法团(corperation)概念为核心的对现代团结所做的基本解释,与韦伯围绕着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基本论述之间有何差别,反映在方法论上又有何差别?

2007农村社会学

一、概念解析(每题5分,共20分)

1、乡民社会

2、生命历程

3、身份分层

4、地方性知识

二、简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析“城中村”的社会学涵义。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究竟获得了哪些向上流动的渠道?

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整合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2、用社会学理论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新”的涵义以及如何实现它。

2007性别与社会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性别(gender)

2、职业的性别隔离

3、“玻璃天花板”

4、性骚扰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你所理解的女性主义。

2、简评“妇女回家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近几年网络中流行所谓“三种人”的说法:即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说法?请从性别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2、在90年代,中国的社会学界曾就社会发展与性别平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争论,其中争论的一方认为: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妇女地位过高了,与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相称,所谓男女平等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它破坏了两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正常角色分工,而市场经济时代使这种扭曲的两性关系得到了纠正;另一方认为,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性别平等是以男性尺度为参照的,并且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这种国家“恩赐”的所谓平等使得女性具有极大的依赖性,缺乏性别自主意识,难以面对市场偏见的冲击,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07社会政策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政策的起源

2、社会政策的一般概念

3、社会政策的研究领域、范围及其方法

4、何谓社会政策的价值观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有何区别?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关系?

3、何谓发展型社会政策?

4、举出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的1个国际化的新领域并阐明其焦点问题和代表人物。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简要阐述社会政策及其学科发展的历史,说明当代社会政策研究为什么渐热?

2、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a举例说明中国社会政策1个焦点问题并分析相关社会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

b中国社会政策之我见。

2006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焦点组访谈

2、置信区间

3、偏相关

4、大样本

5、二分变项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相同与差异。

2、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以社会流动研究为例,试述研究设计的基本步骤。

2、试比较所谓量的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与质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的不同特点。

2006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和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形式合理性(formal rationality)(韦伯)

2、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3、集体意识

4、中心-边缘

5、分别写出社会学古典理论三大传统的代表人及其最重要的社会学代表作

二、简答题,请选择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布迪厄(P.Bourdieu)从多种资本的角度对阶级的分析。

2、简述涂尔干对于劳动分工的社会学解释,这一解释与古典经济学家的功利主义解释有何不同?

3、请说明马克思(Karl Marx)早期社会理论中的“异化”(alienation)与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失范”(anomie)这两个概念在理解现代性危机的问题上有何差别?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在当今社会理论中,“日常生活”似乎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社会学家们所关切的核心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学家们进行社会分析的基本概念,请选择你所学的某一理论,对这一概念的发展线索加以梳理,并联系实际予以阐述。

2、你认为社会学可以为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哪些理论上的参考或借鉴?

2006社会分层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6分,共30分)

⒈单位地位

⒉再分配体制

⒊地位群体

⒋国际职业声望量表(Treiman)

⒌垂直流动

⒍社会资本

⒎路径分析

⒏相对剥夺感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⒈什么是地位一致性与地位相悖性?

⒉精英循环与精英再生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⒊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⒈试述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重要变化及主要特征。

⒉你认为新中间阶层(New middle class)的分析视角及分析标准有哪些?据此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有无产生新中间阶层的可能性。

2006社会心理学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归因(attribution)

2、群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

3、升华(sublimation)

4、众数人格(modal personality)

5、个人现代性(individual modernity)

二、简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1、社会态度的量表测量方法。

2、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

3、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及其缺憾。

4、吉登斯对晚期现代性状况下自我认同困境的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心理的基本思想。

2、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比较。

3、试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心理变迁研究的一种基本理论视角与方法选择。

2006家庭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任选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姻亲和血亲

2、“普那路亚”家庭

3、家庭结构

4、隔代抚养

5、“族外婚”规则

6、父权制家庭

7 家庭功能

8 双系抚育

二、简答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哪些传统功能出现“外移”(指为外部机构所替代),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美国“无过失离婚法”的基本内涵。

3、简述M. 米德所论述的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区别。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W.J. 古德和T. 帕森斯都认为,夫妇式家庭(或核心家庭)与工业化社会有着相互适应性,请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近20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向工业化转移,你认为这将可能

对中国农村家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006发展社会学

一、概念题(每题6分,共30分)

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

2、展指数”(HDI)

3、华盛顿共识

4、消费主义

5、社会安全网

6、“赤脚医生”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新发展观的国内经济、社会背景。

2、简述战后主要发展理论或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试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你所设想的对策思路。

2、试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5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抽样误差

2、抽样框

3、扎根理论

4、标准差

5、总体参数

二、简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述置信区间的基本概念,如何用置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

2、以下是一项问卷调查中对某问题答案的性别分布:

是否共计

男240 310 550

女80 260 340

——————

共计320 570 890

从统计上看,此资料是否说明性别对该问题的回答有影响(显著水平5%)?(自由度数为1,显著水平为5%的卡方值为X =3.84)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试述社会学方法论中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立及其与社会学理论的关系。

2、试述什么是问卷调查及如何设计问卷。

2005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卡里斯玛(韦伯)

2、社会事实(涂尔干)

3、自在的阶级与自为的阶级(马克思)

4、结构二重性(吉登斯)

5、社会行动(韦伯)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韦伯对于社会行动的类型学分析。

2、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一种理论,谈谈社会学是怎样分析“权力”的。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什么是“社会团结”,经典社会理论家是怎么分析现代社会中的团结的,这个概念对考察今天的中国转型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2、试述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题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2005社会统计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测量层次

2、列联表

3、标准正态分布

4.前置变项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标准差和标准误差?写出它们的数学关系式。

2、什么是甲种误差和乙种误差?简单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从某城市随机抽取122名老年人,发现他们平均每天看电视5.2小时,标准差是2.1小时。如果要求99%可信度,试估计全市老年人平均每天看几小时电视?

2.在鉴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时,用什么方法可变明其真伪?

2005发展社会学

一、解释以下概念(每题5分,共20分)

1、七国集团

2、依附性发展

3、消费主义

4、社会安全网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及其现实意义

2、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试论述中国“农民工”问题的症结并提出你认为适合的发展战略与对策。

2、试论述战后发展研究领域的主要观念及其关联。

2005城市社会学

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

1、社区

2、城市生态学

3、住房阶级

4、城市生活方式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城市定义和l.沃思对城市的定义。

2、简论马克思主义城市社会学与芝加哥学派的根本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性逐步增强,在这一趋势中,城市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2、城市社会学的基本视角是研究城市环境中人类的行为以及人类行为对城市的影响。试以你所生活的城市为例,从居住空间的阶层特性视角,分析城市空间社会特征的变化。

2005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社会保障

2.个人账户

3.基尼系数

4.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贝佛里奇报告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是“老龄化”?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如何?

2.什么是社会排斥?什么是社会和谐?3.什么是社会保险?它一般包括哪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50分)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哪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又是怎样构成一个整体的?请举例说明之?2.简述中国城市贫困的状况,其原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之。

04社会研究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回归分析

2、简单随机抽样

3、中位数

4、条件概率

5、访谈法

二、简述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什么是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

2、什么是定类、定序和定距变量,列举若干个与之对应的用于单变量集中和离散趋势描述的统计量

3、试述抽样方案设计的一般程序与基本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试论抽样调查中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调查误差。

2、试述什么是定性研究及如何设计一个定性研究。

04社会理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失序

2、理性选择

3、虚拟世界

4、文明冲突论

5、消费主义

二、简答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社会网络结构中的“强关系”与“弱关系”(Granovetter语)及其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2、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

3、城乡二元结构

4、布劳的交换理论

三、论述题,从下列中任选两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谈谈全球化过程中的普遍化与特殊化相互交错的发展趋势。

2、卡尔·马克思与M·韦伯是从何种视角研究分析他们所处的社会的,这种分析视角导致他们对权利问题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3、试从两种不同分类角度对社会学理论进行分类。

03社会研究方法

一、概念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拟合优度

2、方差

3、非抽样误差

4、民族志方法

5、概念抽样

二、简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在某一社会调查中使用了如下的职业分类:

1.干部

2.教师

3.工人

4.专业人士

5.白领阶层

请说出这种分类违背了变量设计的哪些原则并提出你的修改方案。

2、某项研究试图研究青少年的IQ状况,分别在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三对同一群学生的IQ进行了测验,每次测验采用了不同题器(scale item)的IQ量表,IQ的高低是以全部量表的总和得分来表示的。已知这三次IQ 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r12 = .56 r23 = .65 r13 = .52

请问IQ测量的信度系数是多少?并简要说明原理。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PPS抽样(Proportional to Population Size Sampling)的优缺点和操作步骤。

2、答题:见下表

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和教育水平的交互表

文化程度(人数)%(同类人群中参与体育活动者比率)

研究生36 0.5

大学303 36.6

中专754 30.0

初中482 18.4

小学265 12.4

文盲101 4.6

根据该表的统计数据能否得出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和教育水平有直接关系的结论?是否有与教育水平有关的其他更直接的因素影响群众参与体育活动?试申述你的理由和检验方法(用文字表述)?

03社会学理论

一、诠释概念(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化

2、实质理性(M.Weber)

3、集体良知(E.Durkheim)

4、文化帝国主义

5、批判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单介绍世界体系论的内容

2、简答吉登斯的反思性(reflexivity)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剖析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消费主义

2、众所周知,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来说,对现代性的起点及其发展脉络的讨论,经典社会理论的不同流派都持有不同的见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它们理论进路的不同,请说明涂尔干以法团(corperation)概念为核心的对现代团结所做的基本解释,与韦伯围绕着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价值的基本论述之间有何差别,反映在方法论上又有何差别?

02年社会工作

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人权

2、终极价值

3、社会服务

4、社会排斥

5、职业福利

二、问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什么是危机?结合儿童救助谈谈危机介入的方法和技巧。

2、简述社会行政的内容,并说明评估对社会行政的意义。

3、试根据社区发展的理论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思路和成果。

4、试比较我国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关系。

5、试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分析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的研制与评选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一项长期研究工作,每一版的最终成果以“要览”的形式发布。以下发布的核心期刊表,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的一部分。该要览基本延续了上一版的主要研制原则,同时根据各界对学术期刊评价的实际需求,对核心区范围做了一些调整,确定了核心期刊484种。 该“要览”的统计数据主要来自三部分:第一、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收文量较大的引文数据库,其来源期刊是经过严格筛选的主流期刊,数据质量可靠,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现收录1999年至2011年度733种来源刊中的一千万条数据,曾为多项大型研究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该要览选择该库近5年(2007-2011年)的数据为主要的统计样本(部分指标用到2006年数据)。第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文摘数据库。该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统计量较大的转摘数据库。该库收录的文摘刊物有三种类型:(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重要报纸理论版和核心期刊的转摘文章;(3)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第三,其他统计源。主要参考公开发表的各种期刊统计数据,包括其他评价系统公布的核心期刊、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期刊引证报告中的各类统计数据。 该“要览”的学科分为24个大类目和综合类,包括法学、管理学(含科学学、人才学)、环境科学、教育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人口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体育科学、统计学、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档案学、文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艺术学、语言学、哲学、政治学、宗教学。其中经济学下列7个二级学科,政治学下列2个二级学科。《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3年版)》将于近期出版,其中的核心期刊表先期公布如下,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社会学概论重点归纳整理!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社会学发展史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一、什么是人的社会化?其主要内容?最基本的内容是什么?(生活技能的社会化) 1、生活技能的社会化:即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是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的内容。 2、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传授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为青年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劳动打好基础。 3、行为规范的社会化: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 4、生活目标的社会化:社会化的目的和意义,不仅要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二、了解人的社会化的主客观条件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概念:依赖生活期、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同辈群体(一)社会化的主观条件(社会化的生物基础)(P86 )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离开了人的遗传素质,个体的社会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依赖生活期——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二)社会化的客观条件——1、家庭;2、学校;3、同辈群体;4、社区; 5、职业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 (三)了解社会化的几种基本类型?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是什么?(P84) 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的区别:继续社会化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指的是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再社会化是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又分为主动在社会化和被动再社会化两种。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继续社会化是在原有生活方式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它着眼于人的进一步完善,而再社会化则是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或与过去断绝关系,进入新的方式,它着眼于人的改造;第二,再社会化,主要是指被动再社会化,其社会化的形式比继续社会化要剧烈。(要举例说明) (四)为什么要继续社会化?一是因为个体在基本社会化中的内容较为单一,且生活经历又往往比较贫乏;而一进入成年期,他的生活和社会关系等就变得复杂化了,社会不仅赋予了他新的角色、新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提出了新的期待和要求,这就会使个体感到不适应。 二是因为在基本社会化中,家庭和学校所受教育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教育者本身要受到以前自身社会化效果的制约,而且未来社会的具体变化又难以预测,即不可能预先对青少年的未来生活进行全面指导,因此青少年社会化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规范就会不断地受到冲击。 三是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促使个体通过继续社会化来不断地提高自己。同时,每一个个体的继续社会化又在改造着社会,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社会化无论从个体或从社会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试述社会化过程中某一外在社会化因素对自身社会化的影响。—如家庭、职业场所。 为什么说职业场所是成年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社会环境条件?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关系联系着其他社会现象”,对国际关系进行这样界定的学者是(B) A.孔德 B.阿隆 C.霍曼斯 D.蒂里阿基安 2.米德指出,人类的心智包括两种能力:其一是理解象征符号的能力;其二是_(B)_的能力。 A.学习象征符号 B.运用象征符号 C.解决象征符号 D.创造象征符号 3.人们对自身的价值、目标、理想、行为进行评价时进行规范性指导的群体称为(B) A.目标群体 B.参照群体 C.功能群体 D.利益群体 4.米德认为,人类社会秩序的基础是(A) A.符号 B.利益 C.情境 D.价值 5.提出“情境定义”概念及其理论的学者是(B) A.布卢默 B.托马斯 C.米尔斯 D.米德 6.认为西方社会是病态社会的是(D) A.柯林斯 B.达伦多夫 C.李普塞特 D.马尔库塞 7.《后现代状况》一书的作者是(A) A.利奥塔 B.詹姆逊 C.托夫勒 D.贝尔 8.人们通过对_(B)_的定义与理解进行互动,是布卢默提出的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之一。 A.角色 B.符号 C.身份 D.阶层 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中心,是解释____的整合与均衡。 A.个性系统 B.文化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类行为 10.杜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学研究的七个准则之一是,将_(B)_看做客观事物。 A.社会结构 B.社会现象 C.社会知识 D.社会常识

在互动的公理规则中提出,经济学的第一原理必须进行修改的是 A.布劳 B.霍曼斯 C.卢曼 D.帕森斯 12.最早提出“社会学”一词的是(A) A.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杜尔克姆 帕森斯认为,现代社会两个最有影响的功能领域是经济与 A.教育 B.军事 C.政治 D.科技 消除系统破坏性倾向的过程,被卢曼称为 A.社会分化 B.社会整合 C.社会系统 D.越轨行为 15.布卢默的理论建构方法是(A) A.实证的 B.可操作的 C.间接观察 D.非实证的 达伦多夫认为冲突的调节方式有仲裁、调停和 A.合作 B.竞争 C.和解 D.自我约束 戈夫曼拟剧互动理论的主题是 A.剧本期望 B.剧情 C.剧组 D.印象管理 认为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含有乌托邦的取向,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A.达伦多夫 B.柯林斯 C.李普塞特 D.科塞 19.首次使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词的是(C) A.科塞 B.柯林斯 C.达伦多夫 D.李普塞特 20.互动仪式链是由(A)_提出来的。 A.柯林斯 B.登津 C.达伦多夫 D.李普塞特 21.哈贝马斯认为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属于(D) A.体制危机 B.合理性危机 C.同一性危机 D.合法性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2012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职博士 【主办单位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我国第一所人文社科类研究生院。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设置最完整的研究生院,现有38个教学系,80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8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现任博士生导师436名、硕士生导师495名。在2007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公布的《2007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报告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入选中国19所一流研究生院,并以经济学、哲学、历史学第一,法学、社会学、文学第二的成绩,当选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第一的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8月,是目前国内学科设置最为齐全、实力最为雄厚的专业金融研究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国家提供货币金融政策研究成果和相关咨询服务;为各级政府发展本地区金融业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提供应用性研究成果;培养高级金融研究和金融实务人才。研究所现拥有体制内研究人员36人、外聘研究人员10多人和50多名博士后研究人员。 【项目特色】 为专业人士量身订制的教育项目——本课程专为接受过EMBA教育或它硕士教育的专业人士所设计,为大家提供持续深入学习的平台,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已有知识结构;同时为符合条件的学员提供申请博士学位的机会。 阵容强大的师资队伍——本项目将安排中国社科院一批具有极高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力的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参与授课。此外,还将在其他著名高校和中央部委选聘一批理论功底深厚、授课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学者型领导参与授课。 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课程设计以研究生院金融学专业博士生课程方案为本源,在确保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性、新颖性与前沿性。 内容丰富的学习安排——除课堂授课外,还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安排指导教师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学员提供参加课题研究或学术活动的机会。 【报名条件】 1、拥有硕士学位或具备研究生同等学力(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取得一定科研成果;只具有学士学位者需由其上级主管单位开具推荐信,情况优秀者可酌情录取; 2、热爱祖国,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精选-《西方社会学理论》试题及答案汇总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二、填空 1、帕累托将人类行为分为逻辑行为和非逻辑行为。 2、孔德人道宗教基本教义是爱是原则,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的。 3、涂尔干社会团结的类型是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4、斯宾塞社会学理论两大支柱是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 5、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尚武社会和工业社会两种类型。 6、韦伯关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地理解社会行动的过程和影响做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7、个人与社会关系上存在两种对立观点社会唯识论和社会唯名论。 8、托克维尔的主要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和《旧制度与大革命》。 9、米德将人类心智分为和两种类型。 10、西方社会学理论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学派、韦伯学派、孔德学派。 11、戈夫曼分析框架的两种类型喜剧分析和印象管理。 12、齐美尔纯粹社会学基本认为是纯粹社会学研究的是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社会形式是由活生生的纯粹总和构建起来的,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将这种纯粹形式进行归纳,并在心理学上与非社会学的内容和目的区分开来。 三、不定项选择 1、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阶段是什么? 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 2、帕累托对政治精英的分类是什么? 狐狸,狮子 3、古典社会学理论有哪三大传统?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南京大学 社会学2001-2003考博试题

南京大学社会学2001-2003考博试题 2001年试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 2、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 3、简述社会交换理论在人类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的理论来源 4、简述布尔迪厄德“文化资本”理论 5、有关政府预算的一项社会调查想知道某市市民对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交通建设经费 投入方面的意见。由于调查经费有限,甲研究人员把问卷发往全市各小学,然后通过学生 转到家长手中;乙研究人员从全市18岁以上成人中随机抽出调查对象,再用邮寄方式发放 问卷。请比较两种不同的调查方法,指出各自的长短。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唯名论和唯实论两种社会观 2、论述宏观社会学理论和微观社会学理论的区别 3、社会学的中国化应该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教训?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15分) 在一次对研究生考生的社会调查中,某地区所有考生的资料显示,该地区考生5门课程的总 分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每个考生的平均分为320分,标准差为25.38,试求: (1)、从该地区中随机抽取一名考生,其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2)、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9的随机样本,求其平均总分超过340分的概率 (3)、比较(1)和(2)的结果,请做出统计意义的解释;另外,如果总体不是正态,那 么(2)的答案将是什么? (附:查表可知,Ф(Z<=0.79)=0.7851 Ф(Z<=0.78)=0.7823 Ф(Z<=2.36)=0.981)

2002年试题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一、简述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及其特征 2、简述符号互动论中衣阿华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差异 3、简述米尔斯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论述 4、简述吉登斯的现代性制度“组织丛” 5、什么是操作化?它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论述库恩的范式思想及其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 2、科尔曼针对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缺陷——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的联系脆弱,提出了 怎样的解决方法?是举例说明。 3、试比较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两种社会研究方式的特点。 三、计算提(每题15分,共15分) 对北京和南京两城市各随机抽取400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北京居民人均月收入为1 200元,标准差为180元;南京居民人均月收入为500元,标准差为80元。问: (1)、北京居民互相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与南京居民相互之间在收入上的差异,哪一个 更大? (2)、在95%的置信度下(Z=1.96),南京市居民平均月收入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2003 理论与方法 简答题 1、帕累托的剩余物与衍生物 2、齐美尔的社会类型 3、柯林斯的互动仪式 4、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 5、米德的精神、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6、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分别应用于什么情况下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的通知 (96)社科人字85号1996年11月1日 院属各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已经院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991年发布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试行)》即行废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所长工作条例 (1996年10月28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加强研究所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所长在所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所的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充分行使本条例规定的职权。 第三条所长是研究所的法人代表。 第四条所长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科研方向,为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强阵地而努力。 第五条所长必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院党委、院务会议的决定,落实我院的建院方针及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民主,团结全所人员,深化改革,多出高质量的成果,多出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第六条所长由院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任免。每届任期五年。根据工作需要,任职期间可作调整。 第二章所长的职责 第七条坚持以科研为中心,集中主要精力抓好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术领导和科研组织工作。 第八条根据全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要求,主持制定本所中长期科研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分析研究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巩固和扩大学科优势。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答案

2016年10月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二、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 C ) 三、A.历史唯物主义 B.辩证法 C.阶级斗争理论 D.政治经济学? 四、 五、2.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 A ) 六、A.法兰克福学派 B.芝加哥学派 C.哥伦比亚学派 D.功能学派? 七、? 八、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九、A.预测性功能 B.规范性功能 C.解释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十、 十一、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十二、A.文案法 B.普遍调查 C.实地实验 D.问卷调查? 十三、 十四、5.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 D ) 十五、A.访谈法 B.典型调查 C.观察法 D.个案研究? 十六、

十七、6.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 A ) 十八、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实地研究 D.非介入性研究? 十九、? 二十、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A )?二十一、A.实体性社会结构 B.关系性社会结构 C.规范性社会结构 D.整体性社会结构? 二十二、 二十三、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二十四、A.人口素质 B.人口规模 C.人口结构 D.人口分布? 二十五、 二十六、9.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 C )? 二十七、A.文化冲突 B.文化边际 C.文化震惊 D.文化排斥? 二十八、 二十九、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 D )? 三十、A.吴文藻 B.孙本文 C.李达 D.费孝通? 三十一、 三十二、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三十三、A.反向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基本社会化? 三十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 (2010年7月29日经院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健全不良学风预防惩治机制,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处理院属各单位科研及科研辅助人员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所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第二章学术不端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及其相关活动中发生的抄袭、剽窃、伪造等违反社会公认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四条以下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1.侵占他人研究成果。 2.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3.编造虚假研究成果,伪造或篡改文献、资料、数据、图表、个案等。 4. 没有参加创作,在他人研究成果上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创作,而在其研究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5.在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参考引用他人作品和数据、资料过程中,不注明出处或来源。 6.在新作品中大量重复使用本人已发表过的研究作品。 7.擅自更改课题研究方向或最终成果形式、数量和质量要求。 8.在申报课题、成果、奖项、职称等过程中,提供虚假个人学术信息,伪造学术经历、研究成果、专家鉴定、证书及其他学术能力证

明材料等。 9.学术期刊、出版社及其编辑人员违规收取版面费,或使用人情稿、关系稿,谋取不正当利益。 10.作为评审专家或管理工作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违反规定泄露评审内容。 11.其他违背著作权法等法律或学术规范的行为。 第三章学术不端行为的受理机构 第五条设立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和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由学部委员和著名学者组成,主任由主管科研的院领导担任。 第七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的职责: 1.指导和监督院属各单位规范学术行为工作,制定、修订、实施院有关学术行为的规章制度。 2.受理对学部领导、研究所领导、院职能机构人员、跨所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按照学科属性,指定相关研究所及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取证或性质认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3、审议核准研究所提出的处理意见。 4.受理研究所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存在重大异议的申诉,必要时可组织相关专家成立临时审定委员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复查、审议和裁定。 第八条院学术道德委员会办公室,由科研局和监察局负责日常工作。 第九条研究所学术道德委员会由所学术委员会成员组 成,必要时,可吸收同行专家参加。其职责是: 1.制定和修改本研究所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

社会学理论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 考试科目:社会学理论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40分) 1.文化物质2。群体内聚力 3、角色冲突4。人格 5、性存在6、有机团结(杜尔克姆) 7.镜中我(库利) 8。情境定义(托马斯) 9、扩散性-----专一性(帕森斯) 10、权威结构(达伦多夫) 二、简答题(第题15分。共60分) 1.简述我国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特点 2.简述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形式的基本条件 3.简析马克思“阶级论”与帕雷托“精英论”之间的关系 4.简述布劳“社会交换”概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同“经济交换”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列举当前我国“社会越轨”现象的主要表现。并选用适当理论说明其产生的原因 2、试用社会学有关理论分析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理性化”增长的主要表现及其蕴含的问题 05年入学考试试题 一、解释下列概念(每题4分,共40分) 1、EAP方案 2、东亚福利模式(Asian Welfare Model) 3、社会工作督导 4、选择性福利供给 5、社会排斥 6、第三条道路 7、反移情

8、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 9、小组工作 10、社会救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析公共政策与社会政策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社会工作者在助人关系中需要扮演的主要角色。 3、简述福利国家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社会学专业试题 社会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功能主义 2、性别角色 3、文化堕距 4、集合行为 5、标签理 论6、泰罗制 7、迟发展效果8、社会解组(杜尔克姆) 9、实证(孔德)10、价值合理性行动 二、简述题 1、科层制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2、简述中国社会失范的表现及其成因 3、社会学对“权力”的性质及其作用的主要观点。 4、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各自特点及其代表人物。 三、 1、用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转型社会分析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2、用相关理论并结合实例分析中国现代风险社会和创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3、阐述结构功能论和符号互动论对“结构”和“行动”之间的关系的解释模式的不同,并谈谈你的看法

《组织社会学》最终整理版

第一章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 ?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组织形式专业组织和一般的社会组织 ?2.研究对象行政组织(企业、政府机关等专业组织)、一般社会组织 ?3.研究问题 ?(1)研究的基本概念 ?角色、角色期望、角色压力、角色紧张、冲突、性格、价值、社会规范、文化、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系统。?(2)研究的内容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运转过程及规律、问题诊断与分析。请思考研究的具体问题。?(3)研究的变项(互相影响) ?1)人的变项:需要、动机、态度、信仰、价值取向。?2)组织变项:目标、结构、资源等。 ?3)环境变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内外关系等。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行过程 ?1.社会中的组织人与组织的关系(相互依赖);?工业化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2.何为正式组织?为什么社会会产生正式组织??3.组织如何运转?如何实现有序运转? ?请思考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4.组织与社会 1)组织结构是社会结构的一个层面; ?2)组织分化是社会分化的体现之一; ?3)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4)社会组织是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三、我国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 ?1.1978年以前的组织状况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多种组织形式 国有企业单一的组织形式 ?2.1978年以后的组织分化 ?3.我国特有的“单位现象” 单位制度——我国独特和关键的制度形式 ?1)单位组织的特点:行政化与功能多元化 ?单位资源的公有制、非独立性、功能多元化、行政级别?2)单位成员与组织的关系 ?生活保障、福利单位化、个人活动的合法性 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问题思考: ?1.组织社会学为什么会诞生在20世纪初期? ?2.20世纪初期,还诞生了哪些学科? ?3.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研究问题的视角,有何不同?比如:幸福感、信任、社会行为。 ?4.工业革命与社会分工 ?一、组织理论发展概述 ?1.组织研究的多学科性?(1)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 ?(2)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如何获得比个体生产组织形式更高的效率,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效率机制。?(3)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人的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行动者行动背后的心理机制。 ?(4)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利益关系问题,对组织现象解释的基本逻辑是竞争机制,考察的重点是组织间、组织内的权力关系。 ?(5)社会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组织内人际关系,考察的重点是组织的生成机制与运作机制。 ?2.组织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四种形态 ?(1)理性系统组织理论 ?代表学者:韦伯——科层组织理论; ?泰罗——专业化分工、合理化的工艺流程和标准化的训练是组织效率的根本保障; ?法约尔——正式组织结构与一般管理过程省的关系。?理论的共同点:把组织看成是一个理性工具,组织效率源于组织成员的理性。 ?(2)自然系统组织理论 ?代表学者:梅约、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格雷戈 ?理论共同点:组织是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组织不是理性工具,而是为了完成组织任务建立起来的的人际关系结构。?(3)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代表学者:洛尔施、劳伦斯 ?研究主题: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基本观点: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因素,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组织设计和管理。 ?(4)行动者系统的组织理论 ?重点探讨组织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结果。?学术流派:决策理论、组织经济理论、社会网络学派等。?代表性学者:西蒙、康芒斯、科斯、威廉姆森、格兰诺维特、博特等 第三章组织分类与研究方法 ?一、一般组织的分类原则 ?1.帕森斯的分类方案(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者) ?依照功能和目标进行分类: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目标组织、整合组织(各种社团)、模式维持组织(公安局)。?2.布劳和斯科特的分类方案 ?以组织的受惠者为基础把组织分为四类: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大众福利组织。 ?3.埃特奥尼的分类方案 ?依照组织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的服从方式,将组织分为三类:疏远类组织、功利类组织、道德类组织。 ?4.卡茨和卡恩的分类方案 ?以追求的目标和执行的功能,将组织分为四种类型:生产和经济组织、模式维持组织、适应性组织、管理或政治性组织。 ?5.汤普逊的分类方案 ?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将组织分为三类:长链组织、 - 1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硕士学位论文 苗族古歌的口头演述与文本制作:以黔东南双井村苗族歌师传唱的“瑟岗来”为个案 作 者 姓 名: 罗丹阳 导师姓名及职称:巴莫曲布嫫 教授 系 别:少数民族文学系 专 业: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西南少数民族口头传统 2007年5月

论文摘要 本文由绪言、上编、下编和结论构成;作为论文阐述的补充性说明,文中附有图表22幅,文后附有摘选的田野日志,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绪言 对研究对象苗族古歌及其文本情况和相关学术史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和阐述,说明田野研究的时空选择,简述了文中所涉及的“以演述为中心”的文本制作理念和工作模型的理论来源,最后交待了文本制作的工作思路和基本目标。 上编 作为田野报告(report),这部分主要围绕双井村“吃辛节”期间发生的苗族古歌“瑟岗来”(seib gangx neel)演述事件,对田野观察过程做出写实性描述。在民族志访谈的基础上,对田野工作中遇到的下述问题进行了探讨:苗族古歌的界定、文本的整合、“歌花”与“歌骨”、演唱形式等;进而具体阐述田野研究的过程和步骤,对苗族古歌“瑟岗来”的口头演述事件与文本制作的关联进行了互动阐释。 下编 作为田野记录(record),这部分首先对苗文誊写、迻译规则、施秉地区的苗族语言系属和方言差异加以说明。其余的篇幅则致力于呈现田野过程中采录的口头演述苗族古歌《瑟岗来》(拍摄总时间约为90分钟),完成了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采取三行对译法,按苗文誊写、汉语直译、意译进行,共16个叙事段落,585行。在口头演述文本范例中,还标记了演述的曲调,对节日语境中的演述事件进行了注解式的简要说明。 结论 通过以演述事件为中心的文本制作实践,阐述了演述文本与古歌传承及其文化语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强调了从事活形态口头传统田野作业的重要性,最后归总了这项研究的可能性扩展和有待深拓的学理空间。 结合论文的写作而展开的文本制作,乃是基于“以演述为中心”的实验性学术实践。从实地观察六位歌师口头演述的苗族古歌“瑟岗来”,到制作一个符合民俗学精神的口头文本,笔者将田野报告(report)和田野记录(record)集合为一体,力图比较切近地呈现传统中的苗族古歌风貌,为古歌传统的阐释提供更充分的田野证据。这项研究如果能够走向深入,就势必要在“文本”与“文本”之间去探寻古歌传统的口头演述规律。而这也正是作者努力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苗族古歌以表演为中心瑟岗来文本化

社会学试题整理

西方社会学理论资料 名词解释: 1. 初级群体(库利) 初级群体的属于引自斯莫尔和温森特1894年所著的《社会研究导论》一书。库利将个人每天臵身其中的初级群体,如家庭、儿童游戏群伙、邻里和其他类似的社会群体成为“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他认为,“我所说的初级群体,其特征是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级的,但主要在与他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在他看来,正式在初级群体中,个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属于社会,并且了解到人们具有的共同思想,从而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同时指出,在初级群体中不仅有和谐,也有竞争、倾轧和仇视。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2. 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库利的镜中我概念有三个阶段或三重含义构成。 ①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的、他人的感觉。 ②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或定义的阶段,即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③由上述想象中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映的阶段。 库利提出“镜中我”的概念,用以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有机的和稳定的联系。他认为问题不在与承认个人或社会哪一个处在优势,而是要考虑个人如何存在于群体之中,以及群体如何存在于个人之中。与他的群体论相一致,他假定:“一个单独的个体是未曾经验过的抽象;同样,一个社会,当被视为与个体分离的事物时也是如此。真实的是,人的生活可以从个人方面去考察,也可以从社会的,即总的方面去考察。”他的这种认识与极端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相对立,而以相互作用或相互渗透作为社会学研究的特征。 3. 价值中立性与价值相关性(韦伯) 价值相关性是指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研究者在选题和收集材料上所表现出的主观兴趣,同时,又指在研究工作得出结论后,研究者在实际应用结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目的性。在通常情况下,研究者根据其所在社会中人们所持有的一般文化价值,选择经验中的某一部分题材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特定时代的价值目标对社会科学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