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

1、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学目标:

1、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4、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

教学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教学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

魔术:猜液体。

事先准备三杯学生熟悉的液体,让学生随意打乱顺序,老师猜出来。(请学生当助手) 故事:父亲的遗产。

学生自由发言,

列出光和空气是物质的证据和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两种相同的物质。一、导入课题:

《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理解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1、切身环境导入:三个儿子其实都用了相同的方法。(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把房间填满。)(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2、深入探讨:三儿子是怎样用蜡烛填满房间的?(用烛光填满房间。光是物质吗?)

3、假如你是第四个儿子或者女儿你能用更好的方法,一分钱都不花把房间给填满吗?(引出用空气。)

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过渡物质在变化

1、出示蜡烛、火柴、冰、水让学生找出两

(冰和水)

学生发言:水低于零度结成冰。冰高于零度融化成水。

学生发言:水还能够变成水蒸气进入空气里面。

学生发言:

教师演示火柴变化实验(燃烧)

学生讨论发言:

水、冰、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

火柴燃烧后不能再变成火柴。

学生发言:蜡和线。

学生发言:

学生实验讨论:

学生展示汇报:

学生发言:会发热发光。

直接烧蜡烛,会变黑。

学生发言:蜡烛三态变化、点燃蜡烛、……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学生讨论回答:种相同的物质。

2、为什么冰和水是相同的物质?

3、如果让水继续变它还能变成什么?(出示板书:冰、水、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

4、出示火柴,火柴能够变化吗?

燃烧这种变化和前面水的三态变化有什么不同?

5、师生举例:(粉笔、空气)物质时时刻刻在发生变化。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出示蜡烛,蜡烛是由哪些物质构成?

2、蜡烛可以怎样变化?

3、分发工具,记录表,学生分组实验,将表格贴在黑板上。

4、请一组上来汇报,其他组汇报不同方法。

5、蜡烛燃烧起来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6、蜡烛的变化分类:哪些类似水、冰、水蒸气的变化,哪些类似火柴燃烧的变化?

7、小结:变化的两种形式,产生新物质和不产生新物质。

8、结合生活经验举例。

9、出示课件物质的变化,让学生分类。

四、总结:

世界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是改变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就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3、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4、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3、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4、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5、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沙的特点

6、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

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7、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三、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

称为化学变化。

四、总结: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豆子的特点

加热前预测加热后

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白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教学目标:

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培养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教学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仔细品尝,说出是什么味道,想想是什么原因?

(小组讨论、交流)

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观察淀粉

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一、谈生活经验

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

二、品味米饭

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

3、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

三、淀粉实验

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是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

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

录在31页表格上。

含淀粉的食物不含淀粉的食物

五、激趣拓延:神秘信件

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

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

能帮我们解读?

六、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

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教学目标:

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3、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4、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

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实验: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看到了什么现象?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说说有什么感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和白醋: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

板书:小苏打

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说说理由。

2、(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实验一:

将燃烧的木条伸进玻璃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这和燃烧的细木条伸入空杯子里的情况一样吗?

实验二:

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会有什么现象?

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四、小结

板书设计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5、铁生锈了

教学目标: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4、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5、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思考回答:

取出铁、锈铁、铁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我们的看法?

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5页表格。

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一、出示生活实例图片

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二、观察铁锈,和铁形成对比认识

1、提出问题,明了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

2、引导思路:要看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指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

3、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学生大胆讨论猜测。

制定研究计划。

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

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三、探索铁锈形成成因

教师提出问题: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也就是铁锈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铁生锈了

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研究的问题:我们的假设:实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果: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实验:

1、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

2、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

3、拿出铁钉和原样进行比较,并记录下来。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观察37页图片

阅读43页:

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1 2 3 4 5

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2、回顾整理:随着这节课的实验结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

三、总结拓延:

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

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板 书 设 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7、控制铁锈的速度

教学目标:

1、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2、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3、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4、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

5、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实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

教学准备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各组回顾实验过程,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

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

观察38页实验记录表

小组讨论、交流以、汇报。一、回顾导入:

在第五课中我们学习了铁生锈化学变化时,布置了课外的实践作业: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

二、交流展示实验成果

1、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

分析: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谈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

2、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

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

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资料阅读:48页——铁锈的形成 3、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铁生锈的快慢

1、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

2、布置课外活动:完成活动探究。

四、防治生锈

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

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

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

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是怎样防生锈的?

板书设计

8、控制铁锈的速度

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8、物质变化与我们

教学目标:

1、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

2、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

3、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

4、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教学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活动导学案

【活动方案】

物质的变化

伴随的

主要现象

变化类型

及特点

科学概念

水结冰、水蒸发

易拉罐压扁

弯折铁丝

混合沙子和豆子

火柴、蜡烛的燃烧

加热白糖

米饭、淀粉和碘酒

小苏打和白醋

铁生锈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

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

3、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

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

制作柠檬汽水:

在一杯水中,加入两勺糖,少量的柠檬酸,再加入一小勺小苏打,做成的饮料会冒汽泡,这就是柠檬汽水了。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

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

2、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

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板书设计

物质变化与我们

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春天》教学设计完整版

2找春天.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课前准备:歌曲磁带、CAI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习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板书:春天)春姑娘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师:是的。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平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

最新部编本《找春天》优质课教案 (1)公开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找春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随机板书:春天。 随着乐曲,师生回顾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句。 2、揭示课题:找春天。 师: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就和这几个新朋友一起去找春天。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要求注音) 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杜鹃 2、出示句子,检查自学生字情况。 A、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B、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C、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D、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E、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读音情况。 三、朗读课文,感悟积累 师:春天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赶快和这几个小朋友一起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吧! 1、学生读课文,结合图,找一找春天在哪里? 全班交流,读通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读给同位听。 3、指名读喜欢的句子,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读读演演: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读懂这一句,理解“害羞” (2)4—7自然段 A、指名读句子,相机出示填空题: (),那是春天的眉毛吧?(),那是春天的眼睛吧?(),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B、师: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吗?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不是春天的眼睛呢?再读四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感受语言的准确,想象的丰富。)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式的口语训练: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空气污染给我们带来严重危害。下列措施中,对减少空气污染没有直接作用的是() A减少煤、石油等化工燃料的使用B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C工厂的废弃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小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水扑灭D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3.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下列对化学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A将稀有气体冲入灯管制作霓虹灯B用氧气做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净化水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D用葡萄糖给病人补充集体能量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石蜡B铁丝C红磷D木炭 5.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取气法。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那么收集甲烷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 6.以下关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可供登山运动员呼吸B液氧是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 C氧气可用于炼钢D使钢铁生锈 7.北京市急缺水的城市,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推广使用节水龙头B少喝水、不洗澡 C用洗过菜的水冲洗马桶D工厂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气B液氧C海水D石灰水 9.下列情况: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以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0.为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B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C将紫色的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深入三瓶气体中11.某地为建一大型化工厂,收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A应建在干旱地区,有利于脱贫致富B应建在河流附近,便于污水排放 C应建在人口密集和交通便利的地方D应建在水源丰富和运输便利的地区12.“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是()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再改变 C先变红后变无色D先变红后变紫 13.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在选择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所有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反应条件 C气体的颜色D气体的性质 1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减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做任何反应的催化剂。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②④⑤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2 找春天 》 第1套(省一等奖)优质课(公共课 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姓名:刘艳红 教材简介 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丰满、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的美文。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通读儿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本课秉承着“读写并重,言意兼得”的思路进行设计:“读写并重”是指要一如既往地注重学生朗读和写字、写话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感受意境美、语言美;“言意兼得”是指教学中紧扣文本语言,在想象、朗读、补白、欣赏中体会语言的意境,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丰富多彩,同同时在说写训练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学生) 2、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寻找大自然中的春天。(学生)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

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2、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题:是的,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我们的身边,谁能说说早春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课题——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提出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注意读懂字音,读通课文。 2、读读记记生字,再试着画画词语。 三、多种形式读1.自读《找春天》。 2.个别读:我来寻找我们班的朗读者,有请同学们来朗读。师评价:(1)声音好听,像小鸟一样。(2)一个错误都没有,太棒了!(3)好,我喜欢。(4)好极了 (5)还有这样的音符啊,真好听。3.齐读最后一段。 4、师生一起拼读一下生字。 5、老师把拼音去掉,我找同学读一读。 6、这些字跑到了向日葵的头上了,看看同学们谁抢答的快?四、分析课文 1、去找春天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冲、脱、奔、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练习卷(无答案)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作燃料的天然气 B.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C.作调味品的食醋 D.供饮用的矿泉水 2.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溶于江、河、湖、海中 B.被石灰水吸收 C.制成干冰 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下列现象的产生,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无关的是 A.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变软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酒深井使人感到气闷、头昏 C.冬季的早晨看到窗户的玻璃上有“冰花”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4.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水的吸收 B.动植物的呼吸 C.光合作用 D.燃料的燃烧 5.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快复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 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 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 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6.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化学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7.区别下列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A.氢气与氧气 - 燃着的木条 B.二氧化碳和氮气 - 石灰水 C.双氧水和蒸馏水 -- 二氧化锰 D.硬水与软水 -- 过滤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 C.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所得溶液呈蓝色 D.铁在空气燃烧发出白色耀眼的火焰,生成白色氧化镁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 --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氧气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 -- 氧气燃烧提供高温 C.稀有气体制成各种霓虹灯 --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用作制冷剂 -- 干冰升华吸热 10.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满水,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11.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操作过程中合理的排列顺序是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待有连续稳定气泡逸出再用排水法收集 ③将水槽中待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注满水④旋紧连有导管的双孔橡皮塞⑤向锥形瓶内倒入适量双氧水再加入少许MnO粉末 A.①③⑤④② B.②①⑤④③ C.①②⑤③④ D.③①②⑤④ 1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

小学语文:找春天 教案设计

1 找春天 一、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头的小草,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谈走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能力目标: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课文的感情朗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板画。 3、学生写的描写春天的作文。 五、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也能结合图,去找春天的特点,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六、教法、学法: 自学法、谈话法、导读法。 七、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前预习 1、读课文3遍,要求不加字、少字,长句子会断句,字音读正确。 2、把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并借助课下带拼音的字或工具书把字

音注在书上。 3、制作生字卡片。 4、把你积累到的好词、好句、的字短语摘抄在积累本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积累: 1、预习展示交流。 我们在课下收集了关于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的字短语,请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 2、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春意盎然春雨绵绵春风拂面 春风化雨大地回春春光明媚 春风习习莺歌燕舞泉水丁冬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二、检查预习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 3、检查生字注音情况 4、交流积累的词语、的字短语。(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点点嫩芽、丁丁冬冬、解冻的小溪。) 三、自读课文 (1)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2)南北赛读、男女对读,读后评议 (3)老师范读 (4)学生模仿读 四、识字 1、同学们课文读得这么流利,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找春天》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找春天》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二篇课文。课文结合时节,把孩子们引领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在童话般的春天里,感受美好的春光,发现春天的特点,培养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春天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课件。 3.歌曲《春天在哪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师生共唱)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迎接她的到来吧! (让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有关春天的词语。) 2.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让我们一块去找春天吧! 3.板书课题,齐读。(板书: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几遍。 2.检查生字情况。

(1)课文中的这些生字你都能喊出他的名字吗?咱们来试试好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归类识记生字。 A.做动作记生字:脱、寻、遮、掩、探、解、触 B.换部件记生字:袄、姑、嫩、杜、鹃 C.编字谜记生字:羞(歪尾巴羊骑着丑) D.找朋友记生字:符 (2)这些生字去掉拼音还会读吗?游戏、开火车 3.指导学生书写:寻姑娘 三、走进文本,寻找春天 过渡语:同学们,刚刚咱们扫除了阅读的障碍,下面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1.分段式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谁想读。 2.以读代讲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抓住“脱掉、冲出、奔向”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体会春天“害羞”的特点。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用这样的词语真好,让我们看到了害羞的春天。谁还会说这样的词语? 4、读4---7自然段。 (1)练习朗读。自由读、师生读、男女生对读。 (2)有什么发现? (3)仿照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训练。 ____________,那是春天的____________吧? (4)小结:春天来了!几个爱观察的孩子找哇找哇,它们找到春天。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5.学习第8自然段 (1)朗读: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春天来了,孩子们找到了,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吧。谁想读?

第二课《找春天》教学设计

2 《找春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冲、寻、姑、娘、吐、柳、荡、桃、杏”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春光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4.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几个动词的使用。 5.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发现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并能学会主动观察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找春天的信息,感受春的温暖。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4张幻灯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演示第5、6张幻灯片) 2.交流汇报: 生自由说说这篇课文中都从哪些方面描写找到春天的信息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再读课文就容易多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从哪里可以找到春天。 1.阅读第1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连用两个“春天来了!”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与渴望。) 2.下面我们一起阅读第2自然段。 我们几个孩子脱(tuō)掉棉袄(ǎo),冲(chōng)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x ún)找春天。 (1)我们几个孩子是怎样找春天的?请圈出句子中的相关动语。 脱掉、冲出、奔向、寻找 (2)从这几个词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到来是(兴奋)的心情。 3.春天是什么样的呢? 春天像个害羞(xiū)的小姑(gū)娘(niang),遮(zhē)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 (1)找出本段中的比喻句。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把(春天)比喻成(害羞的小姑娘)。

【小学】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关键字】小学 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部编本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找春天》 教材简介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看着画面背诵,不但背下语言,还“背”下画面,“背”下丰富的情感。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2、3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布置学生课前在校园或其他地方寻找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春天是什么样子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找一找春天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了解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检查生字读音。 (1)出示带本课词语的句子。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我们触到了它。她在柳枝上荡秋千。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 ①学生自由读。②指名读句子。(一个学生读一句,读完把生词读两遍。在读的过

程中正音) (2)出示生词。(采取各种形式读) (3)出示生字。(采取各种形式读,并扩词【结合课后找找说说】,引导学生说记字的方法。) 三、答疑、点拨。《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一)自读质疑 师:来,看一看我们的学习要求。(出示:1、自由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能从课文中知道些什么?2、认真思考,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 1、生自读。 2、小组交流收获。 3、指名交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有价值的问题板书或打在屏幕上。) ◆ 问题预设:1、为什么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2、为什么要仔细地找啊找?3、(有关比喻句的可能学生会不明白)4、为什么小朋友们是冲出家门…… (二)答疑 1、学习1、2自然段 自读,从中能体会到什么?(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孩子们的兴奋,从而理解“冲”“奔”) 2、交流一下课前寻找春天的情况。(指名交流)【分析:刚入春不久的春天是不太容易发现的,根据学生的交流入手理解为什么说是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为什么害羞?为什么要仔细地找……】 3、他们找到春天了吗?都找到了什么? (1)自读课文找出有关段落。(反复读4——7自然段,体会句子的优美从而理解句子。) (2)试背。 4、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1)自读,找出表动作的词语,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写法。) (2)仿照最后一自然段写句子。 四、达成 通过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指名交流)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让我们课后继续寻找春天。 五、课后布置:背诵课文。 板书: 找春天 留心观察 高兴:冲出走向 害羞:仔细找

九年级第二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 单元测试题(A)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1、家庭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X A.调味用的食醋 B.餐饮用的啤酒 C.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 D.炒菜用的铝合金锅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 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用氢气填充气球 D.氧气供给呼吸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 B.不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 D.能跟磷反应 5.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应类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白色火焰-化合反应 B.铁丝-火星四射-分解反应 C.磷-大量白烟-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6.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需要的仪器有() A.试管 B.长颈漏斗 C.集气瓶 D.水槽 7.将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时,木条剧烈燃烧起来。对于这个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A.集气瓶中盛的是空气 B.集气瓶中盛满了氧气 C.集气瓶中盛有半瓶氧气 D.不能确定集气瓶中是否盛满氧气 8.某集气瓶中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现欲除去氧气而得到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最佳试剂是() A.木炭 B.铁丝 C.红磷 D.蜡烛

9.一般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合理放养鱼虾等水产品 B.工厂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C.大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河流 D.下雨天使用杀虫剂杀灭农田害虫10.下列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铁易生锈,二氧化碳易液化 B.O 2有氧化性,H 2 有可燃性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金属能导电,H 2CO 3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x 1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用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将烧杯直接放在铁圈上加热 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2 D.滴瓶上的滴管取过试液后,直接放回原瓶 12.二氧化碳虽然只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 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右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 X处不合理的是 ( )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发展利用氢燃料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13.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哪种物质() A.味精B.白酒C.酱油D.醋 14.在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操作过程中,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 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拿出集气瓶正方在桌上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先在铁架台上固定发生装置,再放置酒精灯 15.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找春天》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材简说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春天”单元学习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知识和学习体会展开进一步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的对春天的感悟的基础上,去发现春天、观察春天、想象春天,甚至能画春天、唱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等等。内容:导语,《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和《语文园地一》。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 3、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的机会。 4、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47个生字,书写39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要求背诵的诗文。 四、课时安排 《找春天》2课时《古诗两首》2课时《笋芽儿》2课时

《小鹿的玫瑰花》2课时《语文园地一》3课时 硫磺沟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案 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课题:《找春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1.通过形声字认识“躲、符”、熟字加偏旁认识“触、鹊、羞”熟字换偏旁认识“遮、掩探嫩”,通过观察、范写、互评等方式会写“脱、冻、溪、棉、探”5个左右结构的字。 2.通过组内互读、展示交流等方式读通、读准难读的词语和长句子。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3.在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学习所得的学习品质。 课时重难点:1、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认识“羞、遮、掩、躲、探、嫩、符、触、鹊”会写“脱、冻、溪、棉、探”。 2、注意“溪”“探”字的写法、“遮”、“触”的读音。

我们身边的物质教案

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物质的变化”单元的起始课,内容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变化的。从长远来看本课的内容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初中学习物理、化学奠定基础。从本单元安排来看是单元起始课,在编排和设计上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铺垫性。教材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第一部分要求得出“物质”的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这个观念。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学习的铺垫,也是今后学生形成哲学观点的奠基石。第二部分是“物质在变化”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体会概括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及其本质,并且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第三部分是“让物质发生变化”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认知巩固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再次体验物质的两种变化,并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从而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些变化是人为的,有些变化是自然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和物质变化的知识,比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水的三态变化等,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课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难理解把触觉可感知到的物体称之为物质。但对于空气、声音、火、电等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来说就有些难以理解。对于物质变化这一现象学生也比较熟悉,因为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实际。教材中举例如:物体变形、燃烧、生锈,但是学生以前没有出现想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想法。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他们希望教师给予自由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学习能把现象和背后的科学道理结合起来。同时,继续保持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是六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堂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定位于单元起始课,重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发生着变化。 2、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我们身边的物质练习(1)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练习(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 B、蜡烛燃烧 C、木材做成桌椅 D、酒精挥发 2、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C、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 D、用焰心部位给物质加热 3、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放出热量 B、有新物质生成 C、产生气泡 D、颜色发生变化 4、把碱式碳酸铜装入试管时用()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 D、烧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1 B、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稀有气体肯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可被某些农作物吸收成为氮素养料 6、下列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能溶解在水中 B、炽热的碳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体 D、登山运动员带氧气瓶是因为高山地区氧气较少 7、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要预先在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的的是() A、铁丝 B、硫 C、木炭 D、蜡烛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会污染空气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C、硫在空气中燃烧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9、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反应速率 B、加快反应速率 C、减慢反应速率 D、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0、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有() A、集气瓶 B、蒸发皿 C、烧杯 D、试管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铝+氧气三氧化二铝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找春天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找春天》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描写了孩子们在春天来临时到田野去寻找春天,并在不同地方用不同感官找到了春天,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课题中的一个“找”字既点明了时间是早春时节,又是行文的线索。课文共8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以“我们几个孩子”去寻找春天为线索,开启了寻找的浪漫之旅。开篇“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连用两个感叹句,总起全文,突出了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兴奋、喜悦的心情,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接着,用一连串的动词“脱掉”“冲出”“奔向”描绘出孩子们急切地寻找春天的动感画面。第3自然段,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把春天比作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两个叠词的运用和并列反复呈现的“找哇,找哇”,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让人对“寻春之旅”充满了期待与遐想。第4至7自然段,围绕春天的小草、野花、嫩芽、小溪四种景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四个问句独立成段,句式相同,分别把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把野花比作春天的眼睛,把嫩芽比作春天的音符,把小溪流动的声音比作琴声。用醇美的想象和充满情趣的儿童语言抒发了孩子们找到春天的喜悦之情。第8自然段,通过两组排比句将情感推向了高潮。“看”“听”“闻”“触”这几个动词写出“我们”是如何找到春天的,也说明春天是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我们身边处处都有春天。最后用省略号结尾,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与课题“找春天”相呼应,告诉大家春天已经来到,快快去寻找。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借助插图可以激发学生寻找春天的美好愿望。 学情分析: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公开课教案 找春天 教学要求 1.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并注意说出春天的特点。 2.抓住春天的特点,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清楚。 3.说话时要大胆,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语句要完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小朋友,前边我们学习了古诗《春晓》,又开展了找春天的活动,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请用完整 句回答问题)板书:公园、田野、我们身边…… 二、说春天。 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喜欢?(请几个学生简单说) 网站简介 既然大家都说春天很美,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 说春天好吗? 这次说话有三个要求,请大家看着电脑跟老师读一读,然后 请大家在说的时候记住按要求完成,比一比这节课谁最好。 春天是新年的开始,所以古今中外的人都赞美过春天,你们 知道哪些词语是描写春天的吗?(学生说几个,教师板书一些) 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词语和句子,帮助大家说好话。请

大家看电脑,自己快速记几个,待会儿说话时用上一些你喜 欢的。(学生看电脑,边读边记) 现在你们看完了,就让我们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美,好吗?春 天来了,我们去公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或几句说说,要 按要求说。) 大家刚才说得真好,看看电脑里老师还帮你提供了些什么? (学生看电脑,观察公园景色,然后同桌互说。) 春天来了,我们在田野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说说,教 师随时纠正。)说完后,再次看电脑,让学生互说。最后指 名说。 春天来了,在我们身边,你们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给学生看一两张画面,让学生准备说话。)学生开始说话,教师随时指导。 在春天里,你除了刚才说的和电脑上看的以外,你还看到了 哪些变化吗?(蝴蝶、青蛙、蝌蚪……)小朋友,你们把春 天说得真好,那谁能给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看 谁说的题目最好?(教师板书题目) 三、指名说话。小朋友,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说的春天的 景色最多、最美,但要按要求说,好吗?(再看一看电脑上 的要求,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从中选择自己想说 的春天的某一地方,按顺序说出特点。)学生开始准备,教 师巡视指导。

沪教版初三化学第二章试卷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单元测试(B)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B.小麦磨成面粉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D.汽油挥发 2.下列有关化学变化的正确描述是()A.一定有沉淀生成B.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C.一定有发热和发光D.一定有气体生成或颜色改变 3.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气中某气体成为农作物养料,这种气体是() A.氨气B.氮气C.碳酸气D.氧气 4.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中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纯天然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变为汽油 C.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用来裁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乙醇被用作内燃机中的燃料D.铝用于制造电线 6.图书馆或档案馆图书文件发生火灾时,应使用下列哪种灭火剂()A.泡沫灭火器B.干粉灭火器C.水D.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7.下列有关规范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禁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它试剂 B.禁止向正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C.不得用手接触药品,更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D.实验用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 8.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污染空气的是()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硫 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必须预先加入少量细砂或水的是()A.蜡烛B.铁丝C.木炭D.红磷 10.用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的实验时,用电源正极与电解器的A极相连,将电源负极与电解器的B极相连。所观察到的正确现象是()A.A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B.B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

找春天课文内容是什么 [《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课文内容是什么[《找春天》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作者用细腻清新的笔触点染了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多姿的春景图。从探头的小草、早开的野花、解冻的小溪、飘摇的风筝等景物中我们随处可见春姑娘娇羞、活泼的身姿。文章图文并茂,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孩子们对寻找春天有着美好的愿望,以前又接触过描写春天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内心感受。课上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中品味美感,积累语言。课后扩展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信息资料】 教师: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或课件;音乐磁带《春天在哪里》。

学生:课前观察春天里事物的变化,搜集有关春天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2、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在音乐声中,教师和学生翩翩起舞,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提供了自由学习的情境。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

第2章 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复习课) 【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知道空气的组成,氧气、二氧化碳及水的性质和用途; 2.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并能进行区分; 3.学会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初步理解操作原理; 4.初步形成环保、关心空气质量的意识,自觉提升保护大气环境和水资源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1.知识点回顾并形成知识网络; 2.知识的应用,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点】通过知识的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整理归纳综合应用 一、知识回顾 3. 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气体,比空气密 度,溶于水,液态和固态的颜色为色。 (2)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的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 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均能放出。 (3)氧气的制法 ①实验室制法

②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4)氧气的用途:① ;② ; ③ ;④ 等。 4. 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固体CO 2俗称 。 (2) 化学性质 ①不燃烧,一般也 ,不支持呼吸,无毒。 ②能与水反应,CO 2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成 色;解释变色原因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H 2CO 3不稳定易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③与石灰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实验室制法 ①药品 。 ②反应原理: 。 ③发生装置:与用 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相同 ④收集方法: ,集满CO 2的集气瓶 放在桌上。 ⑤验满方法 。 (4)用途:① ;② ; ③ ;④ 。 二、思考与交流 发生装置:a 选择 、b 选择 ; 收集方法: 或 ; 验满方法: ; 检验方法: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 ; b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 实验原理 空气 → 加压 降温 氧气 蒸发-183℃

《找春天》教学设计点评

《找春天》教学设计点评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羞遮掩躲嫩符触鹊) 会写9个生字(脱棉野冻探躲溪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3、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培养审美情趣,渗透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字词,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词汇和典型句式。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与勃勃生机。句式的仿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儿——活动肢体调动感官 vcd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跟着节奏自由唱啊,跳啊。 (《春天在哪里》是一首动听的歌,是一首优美的诗,学

生在唱唱跳跳中领略了美丽的春景,感知了生动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拓展了课外知识,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与语言文字的距离。) 二、说词语——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说词 师:我们跟着春天的节奏唱啊,跳啊,多快乐呀!那有关春天的词语你一定知道得不少吧?(指名学生说) 2、读词 读老师搜集的有关春天的词儿。课件出示词语(冰消雪融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花红柳绿万紫千红春雨绵绵生机勃勃春回大地) ( 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词语,感受春天的气息,充实学生的词汇库,增加积累。通过课前相关信息的搜集,使课内外自然衔接,利用课外积累的词语帮助学生主体在课内感受春天,在课内互动交流感受中积累词语,增大课堂容量,引向课外。) 3、读句“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由词语联想感受春天的气息,学生个体不同,感受亦

不同,朗读表达自然也各异。)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悟美感 1、听范读,谈感受 2、自主读,习字词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找找春天在哪儿呢? 3、师生交流:你从哪儿找到了春天? 随机指导读准带有生字的词语、词组。 理解“解冻”“音符”,并书写“解冻”。 四、品句子——联动合作感悟内化 1、理解 ①师:在你们的眼里,春天的小草是怎样的? (适当引导:去闻一闻,摸一摸,仔细看一看。) 反馈,引出句子“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 毛吧?” 朗读此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引读 出示后三句并结合课件画面初步理解意思。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