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翻浆冒泥是我国铁路的一种常见病害,尤其是随着我国铁路列车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加大,更是加重了对线路的冲击,造成翻浆冒泥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病害类型,为现场作业提供指导意见。

一、危害性

翻浆冒泥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严重地影响了道床刚度和线路稳定性,泥浆与道砟混为一体,造成道床强度不一,从而使轨枕受力不均,易断裂,钢轨磨耗大。同时基床翻浆冒泥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该病害整治后易反复,破坏线路几何尺寸,影响动态检测和质量行车安全,给工务维修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二、原因分析

翻浆冒泥的实质是基床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冒泥。众所周知,路基翻浆冒泥是土质、水、温度、路基面和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土质、水这两个条件相对容易控制。经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翻浆冒泥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路基基床密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性质不良。

路基填料的密实度和路基填料的性质决定了从根本上

决定了该地段是否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地段,路基填料往往不密实或者是非渗水土填料。非渗水土填料的性质为:土质基面的渗透系数范围为 1.05×10-5~9.5×10-7cm/s;石质基面的渗透系数范围为4.8×10-5~6.1×10-7cm/s;其矿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蒙脱石或已其中一种为主。因此,在新建路基或者路基维修加固处理时,采用换填路基材料,需慎重使用。如粉质土和粘性土,会形成严重的翻浆冒泥,整治起来十分困难。

2、水。

水是翻浆冒泥的重要因素之一。路基翻浆冒泥的实质,就是水在路基中的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中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渗入路基土体中会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引起路基产生各种病害;地下水使粘性土和泥质岩石中的路基土体含水量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在列车荷载和其他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基床翻浆冒泥等病害。

3、列车荷载。

列车荷载是产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的主要外在因素。翻浆冒泥病害的产生与作用在基床上的列车动荷载密不可分。由于线路设备的绝对不平顺,导致列车荷载在基床中产生的动应力很大,尤其是在有缝接头、曲线头尾、道岔、坡底等处,动应力变化较大,对线路产生强烈冲击。同时,随着车辆轴重不断加大、列车运行速度加快、运量不断增多,翻浆

冒泥病害更为突出。

4、外部环境污染。

刮风下雨将空气和其他地方的沙尘带入道床,客车进站停靠后未按规定关闭厕所造成粪便排入、非封闭客车旅客乱扔的垃圾、货运列车散落的粉状物等,随着时间的积累,逐步深入道床,造成道床脏污,减少了道床的渗水性和弹性,形成板结、翻浆冒泥等病害。

5、温度。

有关技术资料表明,当温度在0℃--(-3~-5)℃之间长时间波动时,就会使大量水分汇聚到距离路面很近的地方,形成严重的翻浆冒泥。这种现象多发生于春融和初冬强降雪天气。然而,只要保证优质路基填料和施工质量,并做好排水设施,基本可以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6、施工维修作业不当。

日常的施工维修作业中,尤其是在整治无缝线路缓冲区低接头时,反复的捣固,将路基基床表面的平顺度或将原有的路拱破坏,导致基床表面凹凸不平。每当降雨时,雨水等积存在坑洼处,形成薄弱环节,造成翻浆冒泥。

三、整治病害措施及效果

整治翻浆冒泥病害,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不同产生原因,制定可行、有效的整治措施。

整治措施1、利用好大机清筛,净化道砟,并补充优质

道砟。

大机清筛能充分筛除夹杂在石砟中的土质、沙粒、粉状物、腐殖质、排泄物等杂质,尤其是客车径路地段。因此,通过大机清筛作业,促进了路基中水分的及时排出,降低翻浆冒泥发生的概率。

整治措施2、修建排水设施,及时排除路基中的水分。

2.1修建排水沟。实例分析:京承线单85.744km-李各庄道口,由于该道口长期过往大型砂石料大车,看守道口工经常将道口砖上的散落粉转沙土扫入两侧道心中。同时,由于该道口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因此每到雨季,该道口翻浆冒泥情况十分严重。由于该道口十分繁忙,整修又需要掀开道口砖,因此整修工作十分困难。为此,针对具体情况,决定采用顺线路方向,在水泥枕下开挖排水沟,将积水引出道口,再横向挖沟,将积水排除。由于方法得当,且作业质量良好,加之定期进行疏通,采用此方法后,效果十分明显。该道口翻浆冒泥情况从未发生。

2.2单(双)侧开挖插入排水管。

怀联线1.0km~1.5km处,每当降雨降雪时,就会发生翻浆冒泥。经现场调查分析,该段路基填料土质有很强粘性,推测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由于该处属于路堤地段,因此,已尝试在附近其他处所通过单(双)侧开挖插入排水管措施,并结合每年一次大机捣固抬起道床高度,改善排水及时排出

路基中的水分,取得了一些效果。

然而,由于该处路基土质原因,通过插入排水管排水的措施,并不适用于该处,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排出土体中水分的作用,虽年年进行大机捣固,并未能彻底整治,翻浆冒泥还是此起彼伏。因此建议采用近年来应用普遍的换填法。

整治措施3、基床换填技术。

基床换填法具有操作简单、消耗材料少、造价低、整治彻底等优点,但对行车干扰比较大,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病害整治方法。具体操作流程为:⑴拆除轨道及道床线路轨排,⑵利用施工机械挖除基床填料;⑶用压路机充分压实路基表层;⑷分层填入搅拌均匀的改良填料,严格按照相应技术指标压完一层,才能回填下一层;⑸设置路基排水坡;⑹铺设“两布一膜”土工布,“两布一膜”土工布是一种新型防渗材料,利用铺设土工膜封闭层的方法封闭地下水,防止地下水向上渗透,影响路基稳定;⑺再回填表层并压实;⑻回填道砟,铺设轨排线路。

整治措施4、消弱、降低列车荷载对路基的冲击。

随着轴重和速度的提升,列车荷载对线路的冲击越来越大,往往出现哪里薄弱,哪里受到的冲击越大。如京承线102km~103km在往年时常会发生翻浆冒泥情况。经分析,多处翻浆冒泥处所是由于缓冲区钢轨接头反复发生低接头病害,工区多次进行捣固作业未能有效整治,遂导致路基基床

平顺度遭到破坏,基床表面坑洼不平,道砟也因多次作业而降低性能,损坏较多。2015年9月份该段进行更换新钢轨施工,施工后消灭了低接头病害,并立即进行了大机捣固作业。之后,翻浆冒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四、结语

翻浆冒泥是一种常见病害,因此整治翻浆冒泥是基层工务工区一项基本工作。当遇到翻浆冒泥时,首先,要加强现场调查,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其次,针对产生病害的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最后,一定要观察整治效果,总结经验,为以后该区段整治类似病害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用最有效的手段和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病害整治目的。

2015年11月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更新,交通设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我国每年因交通工程道路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比比皆是。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理方式是保障交通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以铁路路基翻浆现象为例,来对具体的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以供相关人们是参考。 【关键词】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处理对策 路基是每条道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为人们的出行、运输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为的、自然因素造成的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秩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最明显的就是铁路路基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整条铁路干线上的人们的安全。因此对与铁路路基整修是十分重要的。而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是目前铁路干线上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它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运营,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1.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现象主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仔细的分析。第一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二,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自然因素的影响,因为铁路的路基很容易受到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最优其是地下水,当这些水渗入到了路基汇总,就会使得路基在不断的运转活载中,泥土间的孔隙在不断地变化,就会产生翻浆冒泥现象。下面我们就针对影响工程冒浆现象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1.1土、石地质状况是基床产生翻浆冒泥的前提条件 土质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整个基床的质量,而且引发翻浆冒泥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根据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在铁路有些路基的土质中,含有一些容易导致路面软化的物质,这也是导致路基发生翻浆冒泥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地基中含有一些颗粒较小而且遇水容易会产生明显变化的泥土这也是产生翻浆冒泥现象的主要原因。 1.2气温和水是构成翻浆冒泥的必要条件 其实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水,它主要是通过在地基中的流动迁移,使得地基中的土质,因水的流动使得,部分地基出现了土体膨胀等现象再加上常年累月的列车行驶,使得泥浆被吸入或者挤出道床,因此而产生翻浆冒油现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水是地基出现翻浆冒泥现象的主要因素。 1.3列车动力作用是加剧翻浆冒泥的重要条件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翻浆冒泥是我国铁路的一种常见病害,尤其是随着我国铁路列车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加大,更是加重了对线路的冲击,造成翻浆冒泥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病害类型,为现场作业提供指导意见。 一、危害性 翻浆冒泥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严重地影响了道床刚度和线路稳定性,泥浆与道砟混为一体,造成道床强度不一,从而使轨枕受力不均,易断裂,钢轨磨耗大。同时基床翻浆冒泥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该病害整治后易反复,破坏线路几何尺寸,影响动态检测和质量行车安全,给工务维修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二、原因分析 翻浆冒泥的实质是基床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冒泥。众所周知,路基翻浆冒泥是土质、水、温度、路基面和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土质、水这两个条件相对容易控制。经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翻浆冒泥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路基基床密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性质不良。 路基填料的密实度和路基填料的性质决定了从根本上

决定了该地段是否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地段,路基填料往往不密实或者是非渗水土填料。非渗水土填料的性质为:土质基面的渗透系数X围为 1.05×10-5~9.5×10-7cm/s;石质基面的渗透系数X围为4.8×10-5~6.1×10-7cm/s;其矿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蒙脱石或已其中一种为主。因此,在新建路基或者路基维修加固处理时,采用换填路基材料,需慎重使用。如粉质土和粘性土,会形成严重的翻浆冒泥,整治起来十分困难。 2、水。 水是翻浆冒泥的重要因素之一。路基翻浆冒泥的实质,就是水在路基中的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中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渗入路基土体中会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引起路基产生各种病害;地下水使粘性土和泥质岩石中的路基土体含水量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在列车荷载和其他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基床翻浆冒泥等病害。 3、列车荷载。 列车荷载是产生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的主要外在因素。翻浆冒泥病害的产生与作用在基床上的列车动荷载密不可分。由于线路设备的绝对不平顺,导致列车荷载在基床中产生的动应力很大,尤其是在有缝接头、曲线头尾、道岔、坡底等处,动应力变化较大,对线路产生强烈冲击。同时,随着车辆轴重不断加大、列车运行速度加快、运量不断增多,翻浆

路基翻浆冒泥吸排水组件的施工方案

路基翻浆冒泥吸排水组件的施工方案 一、前言 形成“翻浆冒泥”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路基土层与道渣结合部的饱和水未及时排除,解决该问题的新思路和方法是寻找能高效排水、承载力强、不堵塞、不扰动地基、水土不流失的吸排水材料和系统。我们目前选用的吸排水材料恰好具备以上特征,最主要特点是: 克服了其他排水材料易堵塞失效且承载力低易损坏的问题,是永不堵塞的排水材料; 施工时间短,天窗时间即可完成; 将翻浆冒泥吸排水组件铺设在土层与道渣结合面的下部,使不能下渗的饱和水迅速排出,切断“翻浆冒泥”的水源,避免“翻浆冒泥”现象的产生。 二、工法特点 传统的排水:重力排水,只排高位向低位运动的水且土壤细小颗粒与水一起运动,易产生堵塞和水土流失。 吸排水组件:利用毛细自吸水,吸水片可以自动达成吸水、过滤、封闭、排水等动作,吸附靠近吸水片周围和饱和水,而高于吸水片的水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靠近吸水片时,水被吸走随之再排出。毛细吸水收集面大于传统应用的集水管。 三、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放样,以确定排水组件的准确位置,按图纸施工。 2、开挖沟槽

(1)根据设计好的排水管线图开挖40cm宽深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把排水管铺设在不透水层的上方),挖到不透水层的上方,“V”字形沟槽,用于铺设吸排水组件。 (2)“V”字形沟槽保持向排水端大于2%坡度,以保证排水组件排水通畅。(3)与“V”字形槽垂直(沿铁轨方向)再挖出低于“V”形槽底部8cm的排水管槽,用于安装排水管收集排水组件向外集中排水,排水管槽向排水端有大于2%坡度,以保持排水通畅,延长至排水出口(或排水池内)。 3、砂料铺设 (1)在V字形槽内铺砂(砂粒直径1~3mm)厚度3cm~5cm,使用专用推平工具把砂均匀的平铺在V形槽的表面上。 (2)在铺砂的过程中,保持向排水端有大于2%的坡度,以保证管内水及时排出。 4、铺设吸排水组件和排水管 (1)在铺好砂的V型沟槽内铺设吸排水组件(吸排水材料沟槽面向下),统一向排水管槽一端倾斜,高端与低端大于2%,吸排水组件封堵端为高端,长短排列一致以便于向排水管连接。 (2)在排水沟槽内铺设排水管,水管由高向低铺设。在排水管壁上开孔(已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孔的位置应与吸排水组件的排水孔对齐,以便连接。 6、连接 吸排水组件与排水管铺设完毕后,将两者连接,吸排水组件的低端与软管连接并用管箍固定以防漏水和脱落,将软管的另一端插入排水管壁上的开孔内,排水管连接至排水沟。

铁路路基病害类型

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挤出变形、边坡坍方、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侵路基、冻害等。 1.1.1翻浆冒泥 路基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 翻浆冒泥一般易发生于基床土质不符合要求的部位,特别是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风化石质作基床,降雨量大的路堤和路堑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粘粒、粉粒的基床表层土在和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软化或触变、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枕上下起伏使泥浆受挤压抽吸而通过道床孔隙向上翻冒,造成道碴脏污、板结进而使道床降低或丧失弹性。轨道几何尺寸变化.危及行车安全。翻浆冒泥分为土质基床翻浆、风化石质基床翻浆和裂隙泉眼翻浆。 1.1.2路基下沉 路基下沉主要是路基填筑密度不够和强度不足所致,表现形式有路基下沉、道砟囊或道砟袋。填方路基下沉导致断面尺寸改变的病害现象,为路堤沉陷。由于路基土密实度不足或地基松软。在水、荷重、自重及振动作用下发生局部或较大面积的竖向变形。一般经过列车运行一段时间后。下沉会趋于缓解。但有时冈荷重增加或水的作用使沉降速率加大。局部下沉也会造成陷槽使线路不平顺。下沉分为基床下沉、堤体下沉和基底下沉 1.1.3挤出变形 表现形式有路肩隆起、侧沟被挤,路肩外挤和边缘外膨。主要是由于土体强度不足而产生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基床内的土经常处于软塑状态,在基床内的影响深度较大,在列车

荷载的作用下,基床上发生剪切破坏,发乍外挤变形。外挤是因为基床强度不足引起,。外挤分为路肩隆起、。 1.1.4边坡坍方 坍方的表现形式有剥落、碎落、滑坍和崩坍。剥落、碎落、滑坍主要发生在路堑边坡。剥落是指边坡表层土壤,岩石风化成零碎薄片,从坡面上脱落下来的现象,剥落碎屑的堆积。会堵塞边沟,影响路基稳定。 碎落是岩石碎块的一种剥落现象.落石产生的冲击力可使路基、路面遭到破坏,威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崩坍是大量土石脱离坡面翻滚于边坡下部形成倒石堆或岩堆的现象。 崩坍的土石方往往造成交通中断,也是危害最大的路基病害。崩坍的发生主要是路堑的开挖使原有自然坡面失去平衡所致。滑塌是指边坡上的大量土石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移的现象。 1.1.4边坡冲刷 边坡冲刷指较高大的土质路堑、路堤边坡、岸坡(滨河、河滩、海滩和水库(塘)的路堤边坡)或严重风化的软质岩石边坡受到水流的冲蚀、冲刷作边坡冲刷用向形成冲沟或冲坑为边坡冲剧。边坡冲刷分为边坡淘刷和边坡冲沟。 1.1.5陷穴 陷穴指路基下及其附近存在洞穴,其坍塌可引起基床和道床突然沉落.轨道悬宅,中断行车,甚事造成列车颠覆。陷穴病害分为黄土陷穴、岩溶洞穴、盐蚀溶洞和墓穴兽洞等。 1.1.6 滑坡 滑坡指影响路基稳定的土(岩)体滑动。分为边坡的深层滑动、路基滑移及山体滑坡。

[病害,路基,铁路]关于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技术的探讨

关于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技术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铁路交通网的长度以及密度越来越大,这对铁路线路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提出了铁路路基病害的常见形式,并着重分析了分布范围最广的翻浆冒泥的形成机理。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整治的相应措施,以及翻浆冒泥整治的新方向。 【关键词】铁路路基;翻浆冒泥;形成机理;整治措施 1 概述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我国铁路运营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8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高铁运营里程9356公里,位列世界第一。 随着我国铁路不断发展,运营速度越来越高,运量和轴重逐渐增加,不但对铁路轨道、基床、路基的变形限制和承载力提出新的要求,而且既有铁路路基病害日益严重,对铁路安全运营构成威胁。受运营条件限制,既有铁路路基病害整治无论在勘察、设计和施工上都有较大的难度。 路基是铁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铁路轨道的重量及机车车辆的动力荷载,同时还不断遭受到水流、风沙、雨雪、严寒、高温等的侵袭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各种铁路路基病害成为一种分布广、治理难、多发性强的病害。缘于我国区域广阔。地质水文、技术等级和施工技术水平差异等条件的差别,不同区域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边坡塌方、边坡冲刷、陷穴、滑坡、水浸路基、冻害等。其中又以翻浆冒泥病害分布范围最广,病害最为突出。 2 翻浆冒泥病害的概况 翻浆冒泥是基床土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软化或液化后形成泥浆,在列车动力作用下挤入道床或通过道床向外窜出的一种现象。是南方地区分布范围最广,最为突出的病害。 据资料统计,基床翻浆冒泥占路基病害总里程的13%,而且近几年问题更加严重,且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主要是经清筛整道后,很快又会重新出现。经常是原间断性的个别的翻浆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连成一片,轨排会出现区段性空板。少则5~6根轨枕,多则40~50根轨枕。这种恶化的翻浆病害,会带来轨枕失效、抵扣接头、轨道方向偏移、钢轨硬弯和轨面高低不平等一系列病害,加剧了列车车轮对钢轨的冲击,由此形成恶化循环,对轨道结构造成严重破坏,直接危及行车安全。 3 翻浆冒泥形成机理 翻浆冒泥常常发生于基床土质不满足工程要求的区位,以细粒土作路基填料、分化石质作基床尤为明显,降雨量大的路堑和路堤地段为病害多发地段。一定条件的含粉粒、粘粒的基床表层土和在列车反复振动的作用下,发生触变或软化、液化,形成泥浆。列车通过时轨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及处理对策

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及处理对策 摘要整治路基翻浆冒泥病害,首先得从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出发,追根溯源,从而针对具体情况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处理对策 路基是铁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铁路轨道的重量及机车车辆的动力荷载,同时还不断遭受到水流、风沙、雨雪、严寒、高温等的侵袭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翻浆冒泥是基床土受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浸湿软化或液化后形成的泥浆,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形成沿道床道碴的空隙向表面涌出的一种路基病害现象。翻浆冒泥不仅使铁路线路的技术状态发生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线路质量,使线路维修工作量增加、线路上部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缩短,造成劳动力和材料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基床的软化和道碴板结使道床的整体弹性降低,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特别是在铁路提速、重载列车飞速发展和运量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其危害性显得愈来愈大。 1 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 由于铁路路基易受降雨和地下水的影响,一旦地表水或地下水渗入特定的地基土中,在活载的作用下,孔隙水压力不断变化,会产生翻浆冒泥和道碴陷入等整体软化的现象。路基翻浆冒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质、水、温度、路面与行车荷载是影响路基翻浆冒泥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包括工程措施方面的原因。 1)土、石地质状况是基床产生翻浆冒泥的前提条件。根据以往的研究表明,基床翻浆冒泥的土质中,由于含有易软化的物质,如蒙托石、绿泥石等物质,这些是路基发生翻浆冒泥的最直接的原因,另外土质具有颗粒细小、透水性差、亲水性强、遇水软化膨胀、脱水收缩龟裂等特性,也是发生翻浆冒泥的前提条件。 2)气温和水是构成翻浆冒泥的必要条件。路基的翻浆冒泥过程,实质上就是水在路基中迁移、相变的过程。水是发生翻浆冒泥的必要条件,没有水的存在也就没有翻浆冒泥的产生,由于水的作用,才会使土中易软化的物质加剧。由于水的侵入,土体膨胀软化,道碴被压入填土层,形成道碴陷槽,在水作用下,填土软化范围逐步增大,进而在列车荷裁作用下,泥浆被吸人或挤出道床。因此水是发生翻浆冒泥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难以形成冻胀和路基翻浆冒泥。而在同样冻结深度或冰冻指数的条件下,冻结速度和负气温作用的特点对路基翻浆冒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3)列车动力作用是加剧翻浆冒泥的重要条件。路基翻浆冒泥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土在重复荷载下,由于重复动力作用,路基土的塑性变形不断积累而造成基床变形和破坏,列车的高速重载会加速这种塑性破坏。当其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路基翻浆也会愈

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

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 摘要:本文首先对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概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翻浆冒泥机理,最后提出了翻 浆冒泥整治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价值,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机理;整治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bundant railway roadbed disease situation at mud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s the mechanism is abundant take mud,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turn over Plasma take mud control measures, and has strong targeted and value,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ailway; Subgrade; Abundant take mud; Mechanism; regulation 路基是铁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铁路轨道的重量及机车车辆的动力荷载, 同时还不断遭受到水流、风沙、雨雪、严寒、高温等的侵袭和各种不良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翻浆冒泥是基床土受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浸湿软化或液化后形成的泥浆,在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形成沿道床道碴的空隙向表面涌出的一种路基病害现象。翻浆冒泥不仅使铁路线路的技术状态发生急剧变化,严重影响线路质量,使线路维修工作量增加、线路上部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缩短,造成劳动力和材料的极大浪费,而且由于基床的软化和道碴板结使道床的整体弹性降低,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营,特别是在铁路提速、重载列车飞速发展和运量日益增长的形势下,其危害性显得愈来愈大。 近年来,已有许多学者对铁路路基翻浆冒泥产生的原因、处置措施的机理和效果进行了对应的分析,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达到提高岩土的力学强度和变形模量,提高路基承载力,控制不均匀沉降,减少翻浆冒泥的目的。 1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概况 据统计,自1980年以来,每年存在的路基病害总数达八万多处,总长上万公里,且逐年增加,对铁路的正常运营和安全构成威胁。 翻浆冒泥是路基常见的病害,特别是我国江南地区路基处于气候温和湿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浅谈翻浆冒泥整治翻浆冒泥是我国铁路的一种常见病害,尤其是随着我国铁路列车轴重和运量的不断加大,更是加重了对线路的冲击,造成翻浆冒泥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结合实际经验,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病害类型,为现场作业提供指导意见。 一、危害性 翻浆冒泥的存在和不断发展,严重地影响了道床刚度和线路稳定性,泥浆与道砟混为一体,造成道床强度不一,从而使轨枕受力不均,易断裂,钢轨磨耗大。同时基床翻浆冒泥的存在也极大地影响了铁路运输的安全和运输能力的提高。该病害整治后易反复,破坏线路几何尺寸,影响动态检测和质量行车安全,给工务维修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二、原因分析 翻浆冒泥的实质是基床强度因含水过多而急剧下降,在行车作用下发生裂缝、鼓包、冒泥等现象,称之为翻浆冒泥。众所周知,路基翻浆冒泥是土质、水、温度、路基面和行车荷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土质、

水这两个条件相对容易控制。经查阅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总结翻浆冒泥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路基基床密实度不足,路基填料的性质不良。 路基填料的密实度和路基填料的性质决定了从根本上决定了该地段是否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大量实践经验表明,容易发生翻浆冒泥地段,路基填料往往不密实或者是非渗水土填料。非渗水土填料的性质为:土质基面的渗透系数范围为1.05×10-5~9.5×10-7cm/s;石质基面的渗透系数范围为4.8×10-5~6.1×10-7cm/s;其矿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蒙脱石或已其中一种为主。因此,在新建路基或者路基维修加固处理时,采用换填路基材料,需慎重使用。如粉质土和粘性土,会形成严重的翻浆冒泥,整治起来十分困难。 2、水。 水是翻浆冒泥的重要因素之一。路基翻浆冒泥的实质,就是水在路基中的迁移、相变的过程。路基中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渗入路基土体中会降低土的抗剪强度,引起路基产生各种病害;地下水使粘性土和泥质岩石中的路基土体含水量增加,抗剪强度降低,在列车荷载和其他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基床翻浆冒泥等病害。 3、列车荷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