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4章 第四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4章 第四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2020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期末复习 第4章 第四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练习题 (新版)浙教版

第4章植物与土壤

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一、选择题

1.某农户发现自己的杨桃果树历经几十年后,生长态势不那么好了,近期他砍伐了一棵,发现树茎有了中空。请问中空部分缺失的主要是茎的( B)

A.部分韧皮部 B.部分木质部

C.部分形成层 D.部分导管和筛管

2.常吃的甘蔗作为植物体的六大器官之一,富含水分,其中的水是根从土壤中吸收运输到的。图4-19-4中能将水分运输到果实的结构是( B)

图4-19-4

A.A B.B C.C D.D

图4-19-5

3.给植物打针输液,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4-19-5所示)。若给果树滴输水和无机盐,则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部位( B)

A.韧皮部 B.木质部

C.形成层 D.髓

4.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作是一种树。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茎内木质部不发达 B.茎内木质部发达

C.主干明显而直立 D.木质化细胞较多

5.一棵树高3 m,在距离地面2 m高处作一标记,2年后这棵树长到5 m高,这时标记距离地面的高度是( C)

A.4 m B.3 m C.2 m D.不能确定

6.在小树上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拴铁丝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B)

A.韧皮部能向上运输有机物 B.韧皮部能向下运输有机物

C.木质部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D.木质部和韧皮部都能向下运输有机物

7.在暴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连根拔起,而树干却折不断,这是因为( A)

A.木质部发达 B.韧皮部发达 C.树皮较厚 D.韧皮纤维多

8.一年当中,树木在春夏季长得快,秋季长得慢。下面哪种现象能反映出树木的这种生长规律( A)

A.一个年轮中颜色由内向外逐渐变深

B.树皮的颜色由嫩绿到黄褐

C.茎中心的髓疏松,木质部坚硬

D.形成层向内产生木质部,向外产生韧皮部

9.几位同学在探究“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D)

A.根和茎的导管是连通的

B.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一致的

图4-19-6

C.根尖生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吸收面积

D.导管中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是相反的

10.如图4-19-6所示,果树上的一段枝条,枝条上有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幼果,在长有乙果实的枝条上、下端,各把环剥一圈,过一段时间,请分析两个果实的生长状况( A)

A.甲果实能继续生长,乙果实不能继续生长

B.甲、乙果实都能继续生长

C.甲果实不能继续生长,乙果实能继续生长

D.甲、乙果实都不能继续生长

11.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树皮中的什么结构遭到了破坏( B)

A.树皮的保护作用被破坏

B.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部

C.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向上运输

D.有机养料不能由导管向上运输到茎叶

12.下列关于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独立的两个过程 B.先吸收水分

C.先吸收无机盐 D.吸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13.在分析长白山一棵古树的年轮时,发现年轮间距在某一段异常加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B)

A.相应年份生长季异常温暖

B.相应年份降雨量异常少

C.相应年份与该树木相邻的树木死亡,竞争压力减小

D.相应年份对该树木遮阴的上层树木死亡,光照条件改善

14.某研究人员正在对某种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进行研究,研究过程如下:①他解剖其茎,制作茎切片,发现茎运输物质的通道结构有两种,如图4-19-7中的A、B所示;②他

图4-19-7

认为结构A可能为植物运送水分和无机盐,结构B可能为植物输送有机物;③他想将结构A封闭,植物会萎蔫而死亡;④他想切断此植物的结构B,一段时间后,在切口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则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②为“推论”,③④为“实验”

B.②③为“推论”,④为“实验”

C.②为“假说”,③④为“推论”

D.②③为“假说”,④为“实验”

二、填空题

15.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图4-19-8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 4 cm,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 cm宽的树皮(如图4-19-8所示)。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实验中对两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作对照。

(2)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在树皮内(回答合理即可)。

(3)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环割切口处。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16.请在图①—⑥号框中填上适当的词,以完善绿色开花植物生命活动的概念图。

图4-19-9

①筛管,②导管,③水,④氧气,⑤叶绿体,

⑥线粒体。

三、解答题

17.把一段带叶的茎放在盛有水的锥形瓶内(如图4-19-10甲所示),并向锥形瓶内滴加几滴红墨水,将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3~4 h后,取其茎进行横切(如图4-19-10乙所示),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4-19-10

(1)图甲中变红的结构是叶脉,图乙中变红的结构是木质部,这一实验说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输送到植物体各个器官的途径。

(2)图乙中的③是形成层,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属于分生组织,该组织细胞经过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

(3)从成熟的植物体上取下的这段带叶的茎(即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18.小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图4-19-11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

(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属于输导组织。

(2)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D(选填一项)。

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 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

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 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

(3)小李同学继续进行下列实验:在甲、乙两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红墨水,将两烧杯放在温度较高的同一地方,但只在乙烧杯中插入新鲜的芹菜。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较快的是乙烧杯,该烧杯液面下降较快主要是由于叶片发生了蒸腾作用。

(4)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除环境温度外,还有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填对一个即可)(填一个即可)等。

图4-19-11

19.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 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4-19-12所示)。

图4-19-12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

解释结果B: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 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①将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14CO2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③一段时间后测14CO2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4 茎和叶 教案

5.茎和叶 【教材简析】 植物的茎和叶是植物的两个重要营养器官。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亲手种植的凤仙花,看到凤仙花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对于茎和叶的特点进行观察记录,同时推测茎和叶有什么作用。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学生分小组制定实验计划,通过观察凤仙花的茎在红色水里浸泡之后,其纵切面和横切面的染色情况,了解茎的运输作用。同时通过观察凤仙花的叶被黑纸遮光和被塑料袋套住之后的现象,了解叶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本课最后部分要求学生观察更多的植物的茎和叶,进一步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和种植体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变化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他们初步了解了种植植物的方式,也知道植物的种子发芽会先长出了根,后长出茎和叶,并在此过程中学会了对生长中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那么植物的茎和叶对植物生存有什么作用呢?又该如何验证推测?除凤仙花外,其他形态茎和叶的植物是怎么适应环境的,同样这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通过探究构建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相联系的认识,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茎和叶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不同环境中植物的茎、叶外部形态不同;茎具有支撑植物以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叶能吸收阳光制造养料维持植物生存;叶能蒸腾水分调节体温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观察描述凤仙花叶在茎上分布的样子,发现其生长的规律;能够基于观察及已有认知推测茎与叶的功能;能够利用实验收集证据验证推测,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对茎与叶的作用表现出探究的兴趣;尊重事实,能依据事实调整自己的想法。

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13课《植物的茎》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知道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对植物的茎进行科学的观察。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不同的途径,观察不同植物的茎,发现植物的茎是有着多种多样的形态的,并认识到植物的茎具有帮助植物体支撑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茎上长着什么”,了解茎的位置,通过对茎的观察,发现茎的特点:茎上有节,连接根,还长叶、花和果实;第二个活动有意识地观察和对比几种典型植物的茎,发现茎的几种形态,了解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对植物的观察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植物的各种各样的枝条。然而,学生对茎的观察并不多,对茎的知识储备并不丰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枝条进行观察和对比之后,学生对植物的茎就会有更多系统的、多角度的认识。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植物的茎对支撑植物维持生长有着重要作用的认知。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茎的生长方式和不同的形态,知道植物的茎对植物体的支持作用。 2.能根据对现象的观察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3.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自己的观察和研究进行记录,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保持对植物进行持续研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连接植物各个器官的作用。 2.教学难点:了解茎的不同形态,认识茎对植物的支持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益母草的图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植株的实物或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四个小朋友围在十分有趣的益母草旁进行观察。益母草的形态十分特别,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问题:益母草的花和叶子一层层的,好漂亮。它的茎也像竹子一节节的。其他植物的茎也是这样吗? 交流:把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它的茎上,并交流观察的发现。 任务:观察益母草,找出茎的位置、特点和形态。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茎上长着什么 出示:桔子的图片。 问题:桔子植株的茎在哪里? 交流:学生利用图片指出桔子的茎在哪里。 问题:茎上都长有哪些器官?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活动:分小组观察桔子和李子的植株,发现植物的茎上长着什么? 汇报: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引导和记录。 质疑:植物的叶、花和果实都长在植物的茎上,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出示:植物在土壤部分的图片。 交流:把注意力从地面引导到地下,最终发现茎另一端连接着植物的根部。 小结:植物的茎把植物的根、叶、花和果实支撑起来,对植物起了支持的作用。 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植物的茎有相同的特点吗? 2.活动2:观察茎的形态 引导:植物的茎粗细不同,形态各异。观察更多植物的茎,了解茎有哪些常见的生长形态。 出示:草莓、茑萝、竹、荷兰、豆爬山虎、甘薯的茎的图片。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3课《植物的茎》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第3课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 了解茎的形态。 2. 了解茎的一般结构。 3. 探究茎的作用。 4、通过探究茎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尝试推理。 重点:通过了解茎的形态和一般结构 难点:探究茎的作用 设计:提出问题——观察——探究——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爬山虎图片。 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发言:爬山虎的茎爬满整面墙 关于植物的茎大家还有那些了解吗? 引入课题 新课探究 活动一:观察茎的特征 1、茎的组成

图片:不同植物的茎 提问:认真观察图片,茎由那些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图片 交流分析:茎由节、叶、芽、花、果实组成 茎的形态 图片展示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活动二、茎的作用 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看法。 媒体播放“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视频。 归纳茎能运输水分。 探究茎的其他作用 导入出示一些不同形态茎一二三四的图片。 讨论植物的茎除了能运输水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观察大风吹植物不倒的图片。

归纳茎还有支持作用。 问题为什么有人说“树怕剥皮”呢? 阅读出示有关茎运输养分的资料。 讨论如果有的树皮被环割了一圈,割得不太深,树皮会怎么样呢?割得不宽,又会怎么样呢?割得太宽,树皮又会怎么样呢? 归纳植物的茎还有运输养分的作用。 布置作业观察植物的茎 板书设计 茎 节、叶、芽、花、果实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茎的结构 01知识管理 1.茎的分类 按形态分:(1)直立茎:最常见,直立向上生长,如:果树。 (2)缠绕茎:茎本身缠绕他物上升,如:牵牛。 (3)匍匐茎: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匍匐生长,如:草莓、甘薯。 (4)攀缘茎:借助他物,常借助茎、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上升,如:丝瓜。 按组成分:(1)草质茎(单子叶植物,一般为绿色,较细)。 (2)木质茎(双子叶植物,较粗)。 2.木质茎的结构 结构概述: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从外向内分为树皮、木质部和髓三部分;木质部最硬;髓最软;树皮较软,能用手轻易剥下。 树皮:可分为形成层、韧皮部和最外面的表皮。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其中含有筛管和韧皮纤维。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特点是韧性强。 (3)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能逐渐加粗。 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1)导管:属于输导组织。 (2)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有储藏营养的功能。 02基础题 1.(2017·威海)“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C) A.表皮B.韧皮部 C.形成层D.木质部 2.1500年前,贾思勰任高阳郡太守时曾因枣树数年不结果而“打”枣树,他用斧背狠敲枣树树干,树皮被打得伤痕累累,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枣子。这种做法的道理是(C) A.可以加速水分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B.有利于有机物的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C.减少了有机物的向下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D.增加了无机盐的向上运输,从而提高了产量 3.(2016·嘉兴、舟山中考)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韧皮部中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位是图中的(B) A.甲B.乙 C.丙D.丁 4.柳树、樟树等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能不断增粗,是因为它们的茎中具有(D) A.表皮B.韧皮部 C.木质部D.形成层 5.用来做家具的木材主要是茎的(C) A.韧皮部B.形成层 C.木质部D.髓

四年级科学《植物的茎》

12.植物的茎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获得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自行探究茎的作业;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体验到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知道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剪取带叶的枝条,迅速放入滴过红墨水的水里,并在阳光下照射3—4小时。 教师准备: 放大镜、小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一盆带叶的植物,叶子有些枯萎。 教师引导语:这棵植物由于缺水叶子有些枯萎了,谁想帮忙给它浇浇水? 一生上来给植物浇水;其他学生观察浇水的过程。 教师引导语:你看到这位同学把水浇到哪儿了? 预设:土壤或者根……根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 教师引导语:水分进入根部以后,是怎样运输到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的呢? 预设:通过茎…… 教师引导语: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植物的茎》。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生活经验给花浇水引发根吸收水,茎输送水,自然过渡到本课的新知。】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课件欣赏不同植物的茎。 1.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看完了不同植物的茎,你大胆猜测一下茎里边是什么样子的? (猜测) 2.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语:验证我们猜测最好的办法就是实验,看,老师这儿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你会怎样用它们进行探究呢?(出示浸在稀释红墨水的带叶枝条,小刀,放大镜) 预设: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生汇报。 3.验证实验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真了不起,动脑筋想出了办法,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实验观察,老师在课前把植物的枝条放在稀释的红墨水里在阳光下放置了3—4小时,也带到了课堂上。在探究之前老师还要问,你知道怎么切植物的茎? 生汇报可以演示。 师课件出示植物茎的切法: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反思 (2)精品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反思(2)精品 版

《植物的茎》教学反思 《植物的茎》这节课有个典型的实验:课前将一株植物浸在滴有红色墨水的瓶子中,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在课堂上让学生切开植物的茎,发现茎内液体是红色,从而推想茎的作用。之前的教学我采用过这种方法,但发现了缺点: 1、课前教师做的实验学生不得而见,他们没有经历、目睹过这个过程,即使切开后发现了茎内有红色的液体,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惊喜。 2、由于要在课前做这个实验,时间上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定得提前半天,还得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所以不好操作。 所以我想能否另辟蹊径,找到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能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也能偷点懒呢。下面是我设计这节课时的几点想法。

一、一株实体植物 我带了一株灰菜,一株很大的灰菜,最粗的茎直径有1厘米多。一上课就出示它进行复习:根和叶各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猜测在叶和根中间的茎可能有什么作用?学生看到一株完整的实体植物,无论是复习还是进行猜测,都很显性化、直观化,很容易让学生打开话匣子、敞开思路。科学老师一定不能怕麻烦,能带实体的不要带模拟的,没有实体的也要有模拟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一个和所学知识有直接关联的物体,非常重要。 二、类比推理和知识迁移 植物的茎是怎样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内部的通路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学生来讲,是个“暗箱”,难以看到。利用微视频,将这个过程展开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直观的观察这个过程,从课堂上的实际效果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三、显微镜的适时出现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在学生对植物的茎内部的通路进行了大胆的推想以后,他们非常期待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此时,适时地出示显微镜,让学生细致观察显微镜下植物茎内部的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案

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 三、课前准备 学生;1、观察你身边的植物的茎,采集标本并记录好该植物的名称 2、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茎的分类和茎的结构,并做好相关笔记。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师:欢迎各位小植物学家们回到课堂,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自主学习茎的知识,你们自学了吗?学的好不好呢?非常好。 【二】、新课展开 师:老师昨天也从网上下载了几幅植物图片,而且还按照茎的生长方式分了类。 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根据什么特点来分的吗?你们收集的资料又是属于茎的哪种类别呢?老师准备了一份学案考考大家,看看到底自学的怎么样。 [分发学案] 组内交流,完成学案【1】、写写我们的新发现!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 师:同学们的讨论很热烈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小组的交流成果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实物投影 师:为什么植物的茎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呢? ★教师指导,深化学习 生: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师:同学们,康乃馨,非常娇艳。属于茎的哪种类别?看一段梧桐枝,属于茎的哪种类别?想一想为什么梧桐的茎能逐年增粗而康乃馨不能?只看茎的表面能不能揭开谜底呀?(不能)老师从梧桐茎上截取了一段,来观察观察。 [实物投影]看到它,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自由提问)你们想不想亲自探究来解决心里的疑惑呀? ★小组合作,组内互助,完成学案【2】活动一、观察植物的茎的结构 ★全班交流,组外互助。 师:同学们,茎的结构是不是就象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植物的叶有什么功能?(光合作用合成淀粉)合成的淀粉是不是只留在叶子里?(不是)那淀粉流到别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植物的茎 粤教版

植物的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茎有四种形态: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缠绕茎。知道植物茎的作用是运输水分和养料。 2.过程与方法:能够比较直立茎和匍匐茎,缠绕茎和攀缘茎的相同和不同;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茎的作用;会横切、纵切植物的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愿意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学重难点】 能够比较直立茎和匍匐茎,缠绕茎和攀缘茎的相同和不同;能够设计实验验证茎的作用;会横切、纵切植物的茎。 【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自主感受,明确任务。 1.师讲述:我们来看一个小实验:两个试管中分别装着红墨水和蓝墨水,再将两枝同样颜色的康乃馨花插入试管中,几个小时后。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觉得红水和蓝水是怎样到花上的?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讲述:到底是不是植物的茎运送上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茎。(出示课题)学完本课以后,你就能解释清楚了。 二、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自主交流,探寻规律。 (一)茎的形态 1.师课件出示图片讲述:这是杉树,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的茎?(学生指图)师问:下面从哪开始是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两幅图:这是竹子,这是向日葵,谁能指出哪部分是它们的茎?(学生指图)师出示下一幅图:仔细观察这三种植物的茎都是怎么生长的?(学生自由回答) 2.师讲述:自然界中多数植物是直立茎,但也有不是直立生长的。看图:这是什么植物?哪部分是它的茎?说说西瓜的茎是怎么生长的?(课件出示:贴在地面上生长的茎)(学生回答,师举例:人匍匐前进。课件出示:匍匐茎) 3.师问:杉树和西瓜都是在地面上生长的植物,但它们的茎却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学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4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2课时)教学目标:1、区分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知道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 4、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茎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攀援茎和缠绕茎的区别、年轮的判断等 第一课时 【引入】根有哪些功能?--固定和吸收。那么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和无机盐是怎样运输的呢?--通过茎来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的。植物的茎有哪些形态呢?它的结构又是如何?我们来介绍茎的结构。 一、茎的结构 出示各种各样的茎,并给予介绍和简单说明 1、茎的分类: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 自然界最常见的茎是直立茎。其次还有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 匍匐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 攀援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在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缠绕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 让学生举例各种茎的常见植物。 无论呈现什么特点,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是对光合作用这种营养方式的一种适应,即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其生长所需的阳光。 变态茎有:根状茎—竹鞭块茎—马铃薯鳞茎—洋葱肉质茎—仙人掌 虽然茎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结构却基本相同。 2、茎的结构: 【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⑴横切面可以明显看出三层:树皮、木质部和髓。 ⑵质地较硬的是木质部,比较软的是树皮和髓。 ⑶树皮较易剥下来。 A、木质部: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木质部一般由导管、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不少木质部是良好的木材来源。

导管一般是死细胞构成的,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自下而上输导水分、无机盐的功能。木纤维的细胞壁比较厚,属于机械组织,对茎的直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多年生木质茎中,木质部常常构成茎的主要部分。 B、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只有2-3层,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 说明:水稻、小麦竹等植物都没有形成层,所以茎不能加粗生长。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中,具有形成层。所以茎能加粗。 C、韧皮部:筛管:输导有机物。 韧皮部是维管植物体内具有输导功能的一种复合组织。被子植物的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其中筛管为韧皮部的基本成分,有机物及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运输由它们来完成。 D、树皮:具有保护作用。 E、髓:由薄壁细胞构成,有贮藏营养物质的作用 【思考】1、如果铁丝缠绕小树,阻碍了植物体中茎的有机物的运输,所以铁丝下面部分的茎和根得不到有机物或得到很少,最后会导致死亡或发育不良,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生长。 2、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茎具有木质部和韧皮部,因此它又硬又有韧性。 【学生实验】观察木质部的结构 【读图】年轮 数一数年轮,判断该植物的茎生长了多少年?其中,哪年生长比较快些?当时的气候怎样?哪年气候比较恶劣,不适宜植物生长?有没有连续几年的气候特别干旱或特别湿润?年轮上的“斑点”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 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八年级科学下册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导学案浙教版 精品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预习部分】 1、 思考: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最终运输到哪里了?靠什么运输呢? 【课中任务】 任务一:茎的类型 1、 根据自己采集到的植物的茎,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几类?它们的具体特点是? 2、按茎的组成,可以分为 和 。具有这样的茎的植物分别称为 和 。 活动二:参照P145-146活动,观察木质茎 的横切面并记录。 1、完成右图中木质茎横切面的名称。 2、总结:茎的结构。 (1) 树皮: ① 树皮的外侧主要起 作用; ② 内侧部分叫做韧皮部,其中有 , 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通连,是运输 的通道,属于输导组织; ③ 有机物在叶中形成,在茎的树皮中 地运输。 (2) 形成层:由几层细胞构成,中间的一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 ,向内分裂产生新的 ,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小麦、竹子等一些植物没有 ,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 (3) 木质部:

①导管:导管是运输的通道,属于组织。 ②木纤维: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的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4) 髓:是由薄壁细胞构成,有的作用。 活动三:年轮 阅读资料:生长在温带地区的树木,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很明显:春季气温升高,营养物质充足,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加快,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大,壁薄,因此,木材的质地疏松,颜色较浅。这样的木材叫做春材。秋季气温降低,营养物质减少,形成层细胞的分裂活动减慢,所产生的木质部,细胞的个体小,壁厚,因此,木材的质地致密,颜色较深。这样的木材叫做秋材。同一年的春材与秋材之间,颜色是逐渐转变的,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但是,上一年的秋材与下一年的春材之间,界限相当明显,于是形成了清楚的纹理。一个年轮包括当年的春材和当年的秋材,它代表了一年当中所形成的木材,因此,根据树干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算出这棵树的年龄。 根据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你会推断P148页中图4-32中树的年龄么? 【课后训练】 1.按照生长方式的不同,茎可分类如下: ① 茎:直立向上生长。自然界最常见。 ②茎: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面上匍匐生长。如草莓、红薯等。 ③茎:借助他物而直立上升。常常借助茎和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而附着他物上升。如黄瓜、南瓜、丝瓜等。 ④茎:茎本身缠他物上升。如牵牛花、紫藤等。 2.将植物的茎横切后发现分为明显的三层。由外至内分别是、木质部和。 3.下列植物的茎属于缠绕茎的是( ) A.草莓 B.葡萄 C.牵牛花 D.藕 4.在植物的茎的结构中,导管位于( ) A.树皮 B.形成层 C.韧皮部 D.木质部 5.茎中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A.木质部 B.筛管 C.形成层 D.髓 6.玉米的茎长成后不能增粗,而桃树的茎能年年变粗,从茎的结构分析,能不能变粗的根本原因是( ) A.茎内有无韧皮部 B.茎中有无形成层 C.茎内有无木质部 D.茎内有无髓 7.茎具有运输功能,能够运输( ) A.水、无机盐、二氧化碳 B.水、有机物、氧气 C.水、无机盐、有机物 D.水、有机物、二氧化碳 8.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不能加粗,是因为( ) A.木质部不发达 B.韧皮部不发达 C.没有形成层 D.机械组织不发达 9.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

5.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试题答案版

1、如图是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______,它的内侧部分是______,其中包含具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2)②叫做______,它能够使水本植物的茎逐年______. (3)图中③的名称是______.其中分布着有输导功能的______. (4)④的名称是______,具有______的功能. (1)图中的标号①叫做树皮,它的内侧部分是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2)②叫做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木质部,从而能够使木本植物的茎逐年加粗. (3)图中③的名称是木质部,内有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里面有木纤维,对茎有很强的支持作用. (4)④的名称是髓,由薄壁细胞组成,具有贮藏营养的作用. 故答案为:(1)树皮;韧皮部;筛管; (2)形成层;加粗; (3)木质部;导管; (4)髓;贮藏营养.

2、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分别把下端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放到温暖的阳光下,当看到叶脉有点发红时,他将枝条进行横切和纵切,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2)枝条带有叶片的作用是______. (3)用放大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部位是______. (4)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______. (5)甲枝条和乙枝条的实验现象______. (6)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______被染成红色.在茎和木质部中,只有______是上下相通的:这个实验说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______向上运输的. 由题干“小明为探究茎的输导作用”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为加快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使现象更明显,常采取促进枝条的蒸腾作用的措施,如,保留枝叶、采取光照等.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取两个带有几片叶的桑树枝条甲和乙,将甲剥掉树皮,乙不作任何处理,但同时都保留了木质部,导管依旧存在,所以可以看到木质部被染成红色. 故答案为:(1)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促进水分的运输(3)木质部(4)导管(5)相同(6)木质部;导管;木质部的导管自下.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精编 版

《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试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主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 3、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整株植物(用塑料袋包扎住植物茎、叶部分,放置一段时间),新鲜的芹菜,小刀,红墨水,水杯,胶头滴管,观察记录表;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重点突破:通过试验操作探究茎的作用。 难点: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难点解决: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与实验观察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出示同学们在植树节植树的情景,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在给树的根部浇水,引发学生提问: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

生:是根部吸收了水分跑到叶子里的。 师:看来你前面的知识学得不错啊!同学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同意他说的!我还知道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茎传送 到叶子里的呢! 二、积极参与,大胆猜测 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啊!是呀,茎在根和叶之间像一座桥 梁一样把根吸收的水分传送到叶子里面去。那么你们能猜测一 下茎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结构能把水分传输到叶子里呢?(板 书:茎里有着什么样的结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猜想,集体交流) 师:同学们都猜测茎内有一些类似管子一样的结构把根部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动手做实验!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出示器材,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你们能不能亲自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能!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老师适当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各种植物的茎中,属于攀缘茎的是( ) 2.多年生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 ( ) A.木质部细胞的生长 B.韧皮部细胞的生长 C.形成层细胞有分裂能力 D.树皮有运输营养物质的作用 3.樟树、番薯、紫藤、丝瓜四种植物的茎分别属于 ( ) A.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 B.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攀缘茎 C.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攀缘茎 D.攀缘茎、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 4.某些植物的茎,如玉米、小麦等,一旦长成就不能加粗,原因是( ) A. 不再获得 B. 没有形成层 C. 植物已经停止生长 D. 形成层受到破坏 5.把幼嫩植物茎掐断,从断面上流出的白色汁液来自() A.导管 B.筛管 C.木纤维 D.韧皮纤维 6.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变化 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 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 D、便于记忆树龄 7.制作桌子的木材主要是树木的是() A、木质部 B、树皮 C、韧皮部 D、形成层 8.如图为木本植物茎的横切面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1是比较坚硬的韧皮部 B. 5是树皮,其内层的4是木质部 C. 3是髓,它呈浅绿色,结构比较疏松

D. 茎的某一部分受到创伤并露出2,则露出的部分不能增粗 9.茎的各种形态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在这些茎都可以( ) A. 从环境中获得有机物 B. 从环境中最大可能地获取生长所需的阳光 C. 更好地进行呼吸作用 D. 更好地缠绕他物向上生长 10.草莓营养丰富,口感很好,许多人都喜欢。草莓生长时,茎沿地面前行,遇到合适的地方扎下不定根,形成新的个体。草莓的茎属于( ) A.直立茎 B.缠绕茎 C.匍匐茎 D.攀缘茎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据图回答 (1)写出图中A、D代表的结构名称: A.;D. 。 (2)图中属于分生组织的是 (填字母)。 (3)图中C是,内含。 (4)在茎中,对茎起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1)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B 5 B 6 A 7 A 8 D 9 B 10 C 二、填空 11.(1)A.木质部;D.树皮。(2) B (3)C是韧皮部,内含筛管和韧皮纤维 (4)D

八年级科学下册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练习新版浙教版130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姓名学号 一、我学会了 1、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和茎;按组成可分为和茎。 2、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①髓;②树皮;③形成层;④韧皮部; ⑤木质部。);导管在,其细胞是细胞,细胞之间横壁;其主要功能是输送 和;筛管在,其细胞是细胞,细胞之间有横壁,且其上有;其要功能是输 送;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它能不断地进得细胞,使茎变粗。在茎的中心 是,具有贮藏的功能。水稻、小麦、等植物不能变粗的原因是其结构中没有。 3、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进行运输的,其运输方向是。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筛管进行运输的,其运输方向是。割裂橡胶树的树皮,能得到胶乳,主要是局部割断了 植物的部位。 二、我理解了 4、茎的主要功能是---------------------------------------------------------------------------------() A.支持和吸收氧气B.输导和支持作用C.防倒伏和制造淀粉 D.光合作用和输导作用 5、风雨中,大树有时会被连根拔起,而树干却不易折断,这是因为树干------------() A.木质部发达B.韧皮部发达C.髓部发达D.A和B 6、园林工人们在新建的体育运动中心的广场上移栽了许多绿化树,并给有些较大的绿化树“挂吊瓶”, 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茎(树干)的 ------------------------------------------------------------------------------------() A.树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 7、有人把人行道上的树木用铁丝扎上晾衣,结果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 A. 树木因缺氧而死 B. 树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 C. 树木输送有机物的功能被破坏 D. 树木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8、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A.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B. 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 C. 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D. 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 9、位于中国某市城区古运河畔的三棵古槐,因年代久远而主干大都中空。为保护这一“活宝贝”,特 聘专家进行抢救性保护。古槐主干中空部分缺失的主要是茎的-()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茎

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茎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路边有茂密的大树, 院子里有绿油油的草坪,公园里有五颜六色的花,这些 植物为什么生长的如此茂盛,在进行主题活动“奇妙的 植物”时很多孩子曾向我提出疑问,于是,我用“茎输 送水”这节活动来为幼儿解开这个谜团,此活动材料来 源于生活,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 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大班幼儿对事物表面特征的观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活动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输送水 和养料的奥秘,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 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2、帮助 幼儿简单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这两个 目标蕴含了激发幼儿的人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体现了目 标的综合性和层次性。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是 “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的茎吸收水分和养料的奥秘,满足 其好奇心”,难点是:“了解植物的茎能储存、输送水

分和养料”。我通过几组有趣的实验及启发性提问,让 幼儿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探究,从而形象直观的了解植 物茎能储存、输送水分和养料,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 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活动内容:综 合活动《植物的茎》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植物的茎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2、了解茎的功能。活动准备:1、植物图片。2、幻灯。3、蒜槌芹菜。4、白色花朵提 前做实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幻灯,丰富幼儿对植物 的茎的认识。1、茎的形态。2、茎的种类。二、通过操 作图片丰富幼儿对茎的认识。圈出植物的茎。三、发散 思考:植物为什么要有茎,茎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四、茎输送水的试验。五、茎储存水的试验。

【精品】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植物的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试验——获得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自主探究茎的作用;学会解剖茎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热爱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自我评价能力. 教学准备 整株植物(用塑料袋包扎住植物茎、叶部分,放置一段时间),新鲜的芹菜,冬青茎,小刀,红墨水,水杯,胶头滴管,观察记录表;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重点突破:通过试验操作探究茎的作用。 难点:认识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难点解决:通过微课学习,认识茎的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同学们在植树节植树的情景,其中有一部分同学在给树的根部浇水,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为什么要给树木浇水? 生:答 师:根部吸收的水是怎样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 生: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水在植物体内是怎样传输的。 二、积极参与,大胆猜测 师:植物根部吸收水分后,水分是怎样沿着树干“运动”的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猜一猜。 生:讨论猜想,小组内交流

师:请把你们小组讨论出的“猜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交流结果在全班内展示 师:同学们猜测茎内有一些类似管子一样的结构把根部的水分传输到叶子里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答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你认识这些器材吗? 师:出示器材 生:芹菜,冬青,小刀,红墨水,水杯,胶头滴管 师:你们能不能利用这些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能!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生:小组合作设计方案,老师适当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与大家交流一下?(师生交流) 生:水杯里放入水,用胶头滴管加上红墨水,把芹菜或冬青放入红墨水中,看看芹菜茎是否变红。 师:为什么要把枝条放入红墨水当中呢?你估计这根枝条在红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变红 师:假如真的发生了像你说的现象,这能说明什么?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知识点

第四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知识点总结 茎的结构 1、茎的分类 (1)植物茎在形态上千差万别,按照茎的生长方式不同,植物的茎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四种类型。 ○1直立茎:直立向上生长的茎。这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茎,其特点是一般都较硬。如杨树、柳树、玉米等。 ○2攀缘茎:借助于茎或叶的变态结构(如卷须等)攀缘其物体而“上升”。如黄瓜、丝瓜等。 ○3匍匐茎:其特点是比较软,不能直立生长,只能在地上匍匐生长,长不定根。如甘薯、草莓等。 ○4缠绕茎:茎本身缠绕其他物体“上升”。如牵牛花、菜豆等。 注:四种形态的茎的区分方法:○1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匍匐茎;○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借助他物可以区分直立茎与攀缘茎、缠绕茎;○3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长是否利于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缘茎和缠绕茎。 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的茎的区别:木本植物的茎中有形成层,所以它能逐年加粗,而草本植物的茎中无形成层,茎不能无限加粗。 (2)植物的茎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 2、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从外向内分为树皮、木质部和髓三部分:木质部最硬;髓最软;树皮较软,能用手轻易剥下。 (1)树皮:可分为形成层、韧皮部和最外面的表皮。

○1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保护作用。 ○2韧皮部:由筛管、韧皮纤维和薄壁细胞等组成。茎里的筛管与根和叶里的筛管相连通,属于输导组织,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韧皮纤维属于机械组织,最大特点是韧性强。○3形成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细胞只有2~3层,能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能逐渐加粗。 (2)木质部: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1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2木纤维:是又细又长的死细胞,细胞壁厚,没有弹性,有很强的支持力,木本植物的茎之所以坚硬,主要是木纤维的作用。 (3)髓:由薄壁细胞组成,有贮藏营养的功能。 注:导管与筛管的区别与联系见下表 3、年轮 (1)概念:一些植物茎的横切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又一圈的同心圆环。通常情况下,一年生成一轮,称为年轮。 (2)成因:实际上年轮是一年内形成层活动强弱不同所造成的,与季节性的气候(如气温、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教学设计26

4.4.1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设计理念】 1.注重科学探究,分小组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倡导“做中学”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重视实物展示、实际操作,又重视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借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 2.层层设疑,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层层递进,进而形成共识:从思维碰碰碰的题目,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到初识茎的结构,再识茎的结构,再到问题再回首,巩固与提高,步步深入。 3.情景展示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的理念,重视“STS”教育。注重让学生体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1.本章内容教科书是按植物结构“自下而上”展开:根―茎―叶这样编排,一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另一方面也符合了植物体吸收、运输、利用营养物质的内在逻辑规律。就本节来说,学习茎,从常见茎的类型开始,便于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联系,再从学生对茎的一般性认识(经验型等)到茎的科学认知(从茎分成树皮、木质部、髓到茎的完整结构),教科书是依据从中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结构到功能这样的顺序编排的,这样也就符合了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 2.本节课分俩课时,对原课本的课时安排进行了微小的调动。将各种茎的形态、年轮的形成放第二课时,将植物对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放在第二课时。有了前面对根与物质吸收以及第三章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对结构与物质吸收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导管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筛管对有机物的运输和认识茎的结构放在第一课时,更能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茎的结构和物质运输之间的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在第二课时再从更深的角度去认识茎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形态和复杂的年轮,也许会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度。 【学习目标】 1.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019年整理】小学科学《植物的茎》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植物的茎》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2、知道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输送到植物各部分的。 2、用简单的工具对植物的茎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 微课、植物的茎、小刀,红墨水,水杯,胶头滴管,搅拌棒, 观察记录表;学生准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老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根和叶的作用,下 面问你们几个问题。根有什么作用? 生:吸收水和养分。 师:叶子呢? 生:叶有蒸腾作用和光台作用。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知道叶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都离不开水,那谁是从哪里来的?那么根吸收水分是怎么运到 植物的叶子呢? 二、积极参与,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了解,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一定会有所收获。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怎样 运输到植物的各部分的? 生1:植物根吸来的水分靠茎输送到的叶和花的。 生2:植物茎内有管子。 生3:根吸来的水分靠茎内的导管输送到植物全身的。 、、、、、、 三、设计方案,验证猜想 师:茎内有管子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 实我们的猜想呢? 生:动手实验。 师:为了我们的试验更有效,我建议同学们自己动脑,独立 思考,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方法。 师:你打算选用哪些实验材料,怎样做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学生独立思考) 师:好,我想每个同学的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就把你们 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咱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好、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师:现在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一个小组汇报时, 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有意见或有补充可以及时地提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