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临床路径(10个)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4)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CA、GAD),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肽释放试验(病情允许时);

(6)并发症相关检查(新诊断糖尿病和病程超过5年定期复诊者):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IAA、IA-2等),行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2)相关免疫指标(血沉、CRP、RF、免疫球蛋白全套、补体全套、ANA和ENA),自身抗体(抗甲状腺、抗肾上腺、抗卵巢、抗甲状旁腺抗体等),内分泌腺体功能评估(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旁腺、垂体)。

(七)选择用药。

1.胰岛素治疗方案选择及剂量调整:

(1)餐前短效(或速效)和睡前中效(长效或长效类似物)胰岛素方案;

(2)三餐前短效和早晚餐前中效胰岛素方案;

(3)预混胰岛素注射方案;

(4)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8岁以下不宜使用)。

3.对症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

2.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3.完成相关并发病的检查。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ICD-10:E10.2- E10.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10天住院第10-20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

□上级医师查房与病情评估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监测血糖谱或行动态血糖监测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复查相关异常检查

□注意病情变化

□确定胰岛素注射方案,调

整胰岛素剂量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是否

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

页、出院证明书等,向患

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事

项和复诊日期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全天血糖谱

□初步设定多次胰岛素注射或胰岛

素泵治疗的基础剂量及餐前胰岛

素剂量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尿

酮体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

□糖化血红蛋白、胰岛β细胞自身

抗体

□并发症相关检查

□胸片、心电图、腹部及妇科B超

□血气分析、态血糖监测(必要时)

长期医嘱:

□同前

□调整胰岛素剂量

□降糖药

临时医嘱:

□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C

肽释放试验

□加测凌晨0AM,3AM毛细

血管血糖(必要时)并发

症相关检查

□免疫指标、其他自身抗

体、内分泌腺功能评估

(必要时)

□并发症的相关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宣教

□胰岛素注射方法培训

□血糖监测培训

□营养及运动培训

□病情观察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者满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空腹(禁食时间大于8小时)血浆葡萄糖≥7.0mmol/L (126mg/dl);

(3)75g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满足以上三项标准中的两项。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7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等

1.一般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2.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治疗;

(2)胰岛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疾病编码。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

/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2.并发症相关检查:尿蛋白/肌酐、24h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心脏超声、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3.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可增加以下检查项目:

(1)ICA、IAA、GAD、IA-2自身抗体测定,血乳酸;

(2)24h动态血压监测,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七)选择用药。

1.降血糖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

2.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3.对症治疗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八)出院标准。

1.患者得到基本技能培训并学会自我血糖监测。

2.降糖治疗方案确定,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并开始对症治疗。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时间住院第1-2天住院第3-7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完成病历书写

□血糖监测

□完善项目检查

□糖尿病健康教育

□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向患者家属初步交代病情

□上级医师查房,确定进一步

的检查和治疗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调整降糖治疗方案

□根据相应回报的检查结果调

整或维持降压、调脂治疗方

□并发症相关检查与治疗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科疾病护理常规/糖尿病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健康宣教

□毛细血糖测定×7/天

有急性并发症者

□记24小时出入量

□每1-2个小时测血糖

□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重症监护(必要时)

临床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血糖谱、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粘度、HbA1c、

尿白蛋白测定、果糖胺、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

素或C肽释放试验;

□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并发症相关检查

□根据情况进行动态血糖、血压监测等检查项目

□静脉补液(必要时)

□对症处理

□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糖尿病护理常规

□根据情况调整护理级别

□糖尿病饮食

□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调整

□降压药、调脂药及其他药物

(必要时)调整

□并发症相关检查与治疗

临床医嘱:

□根据病情复查相应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住院程序,入院宣教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并及时向医师汇报

□危重病人的特殊处理

□糖尿病护理常规

□执行医嘱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8-10天住院第10-14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并发症、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评估,完成疾病诊断、下一

步治疗对策和方案的调整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请相关科室协助治疗

□确定出院日期

□通知出院处

□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血糖血

压的监测频率,血糖血压及饮食运动情

况及记录方法,预约复诊日期

□将“出院总结”交给患者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

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糖尿病护理常规

□二~三级护理

□运动及饮食治疗

□降糖药物的调整

□其他药物的应用及调整

□并发症治疗方案及药物的调整

长期医嘱:

□根据病情下达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糖尿病护理常规

□执行医嘱

□Ⅱ级预防教育

□进行胰岛素治疗者教会患者正确的注

射方法

□正确的血糖测定方法及记录方法

□告知患者低血糖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原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Ⅱ级预防教育,复诊时间及

注意事项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10:D35.0,M8700/0;M869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高血压,并具有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典型的症状,部分病人血压正常,且无症状。

2.血压监测提示为阵发性高血压、阵发性高血压加重或持续性高血压。

3.血或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或其代谢产物增高,发作性高血压患者发作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较对照日4小时尿CA或其代谢产物高3倍以上。

4.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病灶。

5.131I或125I MIBG同位素功能显像阳性。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控制血压及对症治疗。

2.手术切除肿瘤。

3.同位素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内分泌科)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0,M8700/0; M8693/1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及肿瘤标志物;

(3)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激发试验和/或抑制试验;

(4)胸片、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图、腹部超声、肾上腺CT或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静脉分段取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及其代谢产物;

(2)131I或125I MIBG。

3.酌情行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七)选择用药(术前)。

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2.钙通道阻断剂。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血管扩张剂。

5.儿茶酚胺合成抑制剂。

6.镇静剂。

(八)出院(转科)标准。

1.症状减轻、好转。

2.满足手术条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复杂、严重、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诊断和治疗困难,延长住院时间。

2.伴有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特殊诊断治疗措施,治疗和住院时间变异。

3.出现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并发症,治疗效果不佳,延长住院时间。

二、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ICD-10:D35.0,M8700/0;M8693/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7天住院第2-4周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与病情评估

□初步确定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第一天所开检查

及评价检查结果

□手术前药物准备及评价药

物准备效果

□外科及相关科室会诊,制

定肿瘤处理方案,明确转

科时间

□完善术前检查

□转科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分泌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低盐饮食普食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常规治

疗”(参见相关治疗须知)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及

肿瘤标志物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

激发试验和/或抑制试验

□胸片、心电图、动态血压、超声

心动图、腹部超声、肾上腺CT或

MRI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定性检

查、定位检查及并发症的相关检查

(必要时)

长期医嘱:

□内分泌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普食

□“嗜铬细胞瘤/副神

经节瘤常规治疗”(参

见相关治疗须知)

长期医嘱:

□内分泌护理常规

□一~二级护理

□普食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常规治疗”(参见相关治疗

须知)

临时医嘱:

□药物准备2周及4周时检查

□体重

□血糖(谱)

□24小时尿儿茶酚胺

□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必要时)

□血常规

□尿常规

主要护理工作□入院宣教护理评估

□正确执行医嘱

□高血压及体位性低血

压护理

□正确执行医嘱

□高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护

□正确执行医嘱

□完成转科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库欣综合征(ICD-10:E24),入院行定性、定位诊断。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临床表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水牛背、高血压等。

2.血尿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和/或昼夜节律消失。

3.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不能抑制。

4.影像学检查提示。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1.经蝶垂体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库欣病的患者。

2.肾上腺占位切除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肾上腺病变包括腺瘤、腺癌、结节性增生的患者。

3.异位ACTH综合征原发病灶手术:适用于临床诊断异位ACTH综合征,且有疑诊病灶的患者。

4.肾上腺全切术或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临床诊断ACTH 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且无法明确病因的患者,切除肾上腺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继续随诊寻找病灶争取宝贵时间。

(四)标准住院日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24库欣综合征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定性检查和定位检查≤20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糖耐量检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

(4)垂体、肾上腺CT或MRI。

2.定位检查:鞍区MRI(平扫+动态增强)、双肾上腺CT (平扫+增强+三维重建)、胸部或其他部位CT检查(必要时)。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肺功能;

(2)血ACTH(2-3次);联合小剂量及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测定、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及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4.若病因仍不明确,根据病情可选择:

(1)岩下静脉取血、奥曲肽扫描、PET扫描(必要时);

(2)必要时进行有关并发症的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3)除外MEN的检查: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胃泌素及垂体其他相关激素的检查;

(4)垂体-肾上腺轴其他激素的术前评估:生长激素、甲状腺功能、性激素、醛固酮、肾素、儿茶酚胺类激素(必要时)。

(七)选择用药。

继续使用患者既往基础用药,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降压、控制血糖、补钾、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八)出院(转科)标准。

1.症状减轻、好转。

2.满足手术条件。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

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病灶的放疗和/或化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3.若出现化验结果和临床情况不符合时,需重复检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4.若合并MEN,则根据受累腺体的情况决定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二、库欣综合征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库欣综合征(ICD-10:E24)拟明确定性、定位诊断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天

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20天住院第20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完善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定性、功能、病因及定位

诊断的各项检查

□完成相关并发症的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确定诊断

若病因仍不明确:

□行岩下静脉取血测定ACTH、奥

曲肽扫描、骨密度测定、PET

扫描(必要时)

□行除外MEN的检查:PTH、降钙

素、胃泌素及垂体其他相关激

素等的检查(必要时)

□垂体-肾上腺轴其他激素的术

前评估(必要时)

□完成相关科室会诊

□完成病程记录、上级医师查房

记录等病历书写

□准备转科行手术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

(1)根据疾病性质及病灶部位

决定转科

(2)若病因仍不明确考虑转泌

尿外科手术切除肾上腺缓

解病情,为患者争取时间

继续寻找病灶

□术后复查垂体-肾上腺轴

激素水平

□若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

予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临时医嘱: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糖耐量

检查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

脂、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

□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超声心动图,垂体、肾上腺

CT或MRI

□血气分析、肺功能(视情况

而定)

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降

压、控制血糖、补钾、控制感

染、营养支持等治疗

临时医嘱:

□血ACTH测定、地塞米松抑制试

验、皮质醇节律测定、尿游离

皮质醇测定等(视情况而定)

□鞍区MRI、双肾上腺CT、胸部

或其他部位CT(必要时)

□相关并发症的检查(必要时)

□若病因仍不明确则行相关检查

长期医嘱:

□继续患者的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转科手术

□若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

减,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逐渐减量。

□安排患者出院,并嘱咐患

者定期复查

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指导患者控制饮食、预

防跌倒、感染等意外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医师签名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内科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 本文档介绍了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以下是每种临床路径的简要概述和相应的表单样本。 1.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是针对呼吸系统相关疾病(如肺炎、哮 喘等)制定的一套治疗流程。下面是相关的表单样本: -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诊断记录表 - 治疗计划表 2.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 梗死等)的治疗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心血管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心电图记录表 - 药物管理记录表 3.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胃肠道疾病的治疗过程。下面是相关表单样本: -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消化系统检查记录表 - 胃肠道手术记录表 4.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肾脏疾病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肾脏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肾功能监测记录表 - 透析治疗记录表

5.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内分泌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激素治疗记录表 - 血糖监测记录表 6.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血液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血常规检查记录表 - 输血记录表 7.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涵盖了各种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如中风、癫痫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神经影像学检查记录表 - 康复治疗记录表 8.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适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 染等)的治疗与管理。以下是相关表单样本: - 感染性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 抗生素使用记录表 - 感染监测记录表 以上是内科领域中常见的8种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样本的简要 介绍。这些临床路径和表单样本有助于规范化治疗过程,提高内科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10个)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10.2- E10.9 1型糖尿病(不伴急性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酮体、大便常规;

内分泌科-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1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 二、诊断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具备1型糖尿病特点: 1)通常年轻起病,起病迅速,症状明显,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多尿、烦渴、多饮、体型消瘦、酮尿或酮症酸中毒等; 2)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水平低或缺乏;可出现免疫标记: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胰岛抗原抗体(IA-2);需要胰岛素治疗;可伴 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3、分型:(1)免疫介导(1A型);(2)特发性(1B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WHO诊断标准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8 年),《内科学》(陆再英、钟南山,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七版),《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糖尿病宣传教育和管理; 2、饮食疗法; 3、运动疗法; 4、自我血糖监测、低血糖事件评估; 5、体重、尿酮体监测及并发症检测; 6、胰岛素强化治疗及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一般为 15-1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1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急性并发症)(ICD-10:E10.2- E10.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 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大便常规+OB; 2)四段血糖监测(三餐前和睡前、必要时0点、3AM等); 3)急诊生化5项、肝功能8项、肾功能7项、血脂7项、血型鉴定(BG)、免疫常规; 4)胸正侧位片、心电图、腹部B超(肝胆脾胰);

临床路径病种

临床路径【1】(23个专业346个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五、血液内科9个临床路径病种 六、肾内科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终末期肾脏病 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 3.急性肾功能损伤 4.IgA 肾病行肾穿刺活检 5.Ⅰ型新月体肾炎血浆置换治疗 6.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 7.急性肾盂肾炎 8.急性药物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9.终末期肾脏病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10.慢性肾脏病贫血 七、内分泌10个临床路径病种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3.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4.库欣综合征 5.Graves 病 6.垂体催乳素瘤 7.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8.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9.尿崩症 10.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八、普外科37个临床路径病种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急性胰腺炎 3.直肠息肉 4.门静脉高压症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3.初治APL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5.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6.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7.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 8.血友病A 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内分泌专业临床路径大全

【内分泌科临床路径大全】 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垂体催乳素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垂体催乳素瘤(ICD–10:D35.2 M827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性腺功能减退和泌乳: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功能低减。部分患者可合并泌乳或触发泌乳。 2。垂体腺瘤压迫周围组织的临床表现:如头疼、视野缺损;部分患者合并其他垂体功能减低的临床表现. 3。血清学测定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 4.鞍区MRI提示垂体有占位性病变。 5。除外其他垂体疾病以及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理性、药理性催乳素水平的升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协和内分泌代谢学》(史轶蘩主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Wilson JD主编,Harcourt Publishers Limited,1998年,第九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药物治疗:溴隐亭为首选药物。

溴隐亭治疗适用于:对溴隐亭敏感、无不可耐受及不良反应的患者。 对溴隐亭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不适用药物治疗情况:肝肾功能异常、对药物治疗不敏感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 2.手术治疗:大腺瘤及出现肿瘤压迫症状、各种原因不能坚持药物治疗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3.放疗或伽马刀治疗:不作为一线治疗。适用于不能耐受药物及手术治疗或手术后辅助治疗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5。2 M82710/0垂体催乳素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和电解质; (3)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乳腺及妇科超声(女性); (4)视力、视野检测; (5)鞍区MRI:平扫+增强(对于微腺瘤应该做动态增强); (6)PRL(休息状态下)至少两次。若PRL水平明显升高,做溴隐亭敏感试验,以选择确定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7)垂体前叶功能检查:GH、IGF—1、甲状腺功能、性腺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等,必要时行相关的兴奋或抑制试验。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消渴、消渴痹症、瘿病)

中医临床路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ZYYXH/T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3.15—2007) (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证候诊断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内分泌科国家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证候诊断: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入院急查: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时、凌晨 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3)糖化血红蛋白、血粘度和血脂。 (4)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和/或 C肽释放试验。 (5)胸部正侧位片+心胸比、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胰岛细胞抗体三项、C-反应蛋白、DIC初筛、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心钠素、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肝炎病毒系列、腹部 B

临床路径内分泌科3

临床路径-内分泌科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CD-10:E26.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的病例检测、诊断和治疗:内分泌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欧洲内分泌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内分泌学会、国际高血压学会和日本高血压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中重度高血压(Ⅱ-Ⅲ级,血压>160/100mmHg),出现药物抵抗或者合并阵发性肌无力、肌麻痹、多尿、多饮等症状。 2.辅助检查 (1)血钾:一般在2–3mmol/L,常呈持续性,但约有半数的患者血钾在正常范围。 (2)尿钾:尿钾排泄量增高(>20mmol/24h),尤在低血钾时,尿钾仍在25mmol/24h以上。 (3)血、尿醛固酮:血、尿醛固酮水平增高是本病的

特征性表现。患者普食,在没有服用或停用醛固酮受体阻滞剂大于1周的情况下,早晨空腹卧位取血,然后起床立位2h 后再取血。血浆醛固酮(卧位)>10ng/dl和/或(立位)>15ng/dl。尿醛固酮排泄≥12μg/24h。 (4)血醛固酮/肾素比值(ARR):血浆醛固酮(ng/dl)/肾素活性(ng/ml/h)比值<2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能性小;25–50可疑;>50可能性大。目前认为,ARR测定只是一种筛查试验,低ARR(<25)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比较可靠,对于ARR增高(>25)的患者来说,特异性差,需要进一步进行证实试验。 (5)证实试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证实试验的基本原理是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充分抑制的前提下,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仍然存在醛固酮自主分泌外,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醛固酮均被明显抑制。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证实试验有口服高盐负荷试验、静脉盐水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激发试验。需根据病情选择其中之一进一步证实醛固酮自主分泌未被抑制。证实试验不能在病因学上确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分型。 (6)定位诊断: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同位素显像)主要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的定位,但在确定肾上腺微腺瘤或单侧增生上缺乏足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因此,在这类病例中进行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很有必要。

临床路径-内分泌

临床路径-内分泌2 矮小症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矮小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矮小症(旧称侏儒症)(ICD-10 : E34.3)o (二)诊断依据。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 — 430)> 《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 Sperliiig3£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小儿内分泌学》(颜纯、王慕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身高处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两个标准差者(身高标准参照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的中国2-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儿科学》(王卫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矮身材儿童诊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8年,46:428-430)、《Pediatric Endocinology》(Mark A. Sperling^ 编,Saunders Elsevier出版社,2007年)等。 台疗:生长(弋治疗。 2•甲状腺素功能减低症:甲状腺素替代疗法。 3•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症:一般骨龄12岁前生长激素替代治疗,12岁后联合或单独雌、孕激素治疗。 4.联合垂体激素缺乏症:相应缺乏激素替代治疗。 5•其他:对因、对症治疗。 6•辅助治疗:运动、营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 E34.3矮小症(旧称侏儒症)疾病编码。 2•没有明确的矮小病因。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矮小症诊断标准,并经内分泌专科或儿内科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检查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8-内分泌科

内分秘科 中医临床路 径 目录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147)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152) 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158)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ZYYXH/T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 3.15—2007) (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证候诊断 (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肝胃郁热证 ②胃肠实热证 ③脾虚胃热证 ④上热下寒证 ⑤阴虚火旺证 ⑥气阴两虚证 ⑦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④浊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 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糖化血红蛋白 (3)血糖(空腹、餐后2小时) (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 (5)血酮和/或血乳酸 (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 (7)心电图 (8)胸透或胸部X片 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3.其他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尿微量白蛋白、24 小时尿蛋白定量、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或肌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彩超、下肢血管彩超、 C-反应蛋白、DIC 初筛试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甲状腺功能、便常规、腹部B超、肌钙蛋白、肌电图、动态血压、交感皮肤测定、肢体动脉检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