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有害气体及检测方法

矿井有害气体及检测方法
矿井有害气体及检测方法

矿井空气成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第一章矿井空气

一、教学内容:

1、矿井空气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器与方法;

2、矿井空气主要有害气体及其基本性质、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器与方法、防止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3、矿井气候条件标准、改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矿井空气主要有害气体的质量浓度标准;

2、气体检测仪器与检测方法;

3、防止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

4、矿井气候条件各参数的测定仪表及测定方法。

三、教学要求:

1、了解矿井空气各主要成分的基本性质;

2、了解矿井气候条件的质量标准及改善办法;

3、掌握矿井空气各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检测仪表及方法;

4、掌握矿井气候条件各参数的测定仪表及方法。

第一节矿井空气成分

地面空气又称为大气,是混合气体,大气中除了水蒸气的比例随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以外,其余化学组成成分相对稳定。一般将不含水蒸汽的空气称为干空气,它的组成成分和体积百分比分别为氧气(20.96%)、氮气(79%)和二氧化碳(0.04%).

地面空气从井筒进入井下就成了矿井空气,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有:氧气含量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增加;粉尘浓度增大;空气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物理状态变化等。

在矿井通风中,习惯上把风流分作新鲜风流(新风)和污风风流(污风或乏风)。

一、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性质

(一)氧气(O2)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1.105。氧气很活跃,易使多种元素氧化,能助燃。

氧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不可缺少的气体。一般情况下,人在休息时的需氧量为0.2~0.4L/min;在工作时为1~3L/min。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如表1-1所示。

表1-1 人体缺氧症状与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关系

氧气浓度(体积)/% 人体主要症状

17

15

10~12

6~9 静止状态无影响,工作时会感到喘息、呼吸困难和强烈心跳

呼吸及心跳急促,无力进行劳动

失去知觉,昏迷,有生命危险

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呼吸停止,可能导致死亡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氧气浓度要有所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人员呼吸;煤岩、坑木和其他有机物的缓慢氧化;爆破工作;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煤岩和生产中产生其他有害气体等。

在正常通风的井巷和工作面中,氧气浓度与地面相比一般变化不大,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但在井下盲巷、通风不良的巷道中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应特别注意对氧气浓度的检查,以防发生窒息事故。

(二)氮气(N2)

氮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不能供人呼吸。

氮气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但当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增加时,会相应降低氧气浓度,人会因缺氧而窒息。在井下废弃旧巷或封闭的采空区中,有可能积存氮气。如1982年9月7日,我国某矿因矿井主要通风机停风,井下采空区的氮气大量涌出,致使采煤工作面支架安装人员缺氧窒息,造成多人伤亡事故。

矿井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井下爆破;有机物的腐烂;天然生成的氮气从煤岩中涌出等。

(三)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相对密度为1.5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略带毒性,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呼吸有刺激作用,所以在为中毒或窒息的人员输氧时,常常要在氧气中加入5%的二氧化碳,以促使患者加强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轻则使人呼吸加快,呼吸量增加,严重时也能造成人员中毒或窒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如表1-2所示。

表1-2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人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常常积聚在煤矿井下的巷道底板、水仓、溜煤眼、下山尽头、盲巷、采空区及通风不良处。

矿井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煤和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井下爆破;井下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有时也能从煤岩中大量涌出,甚至与煤或岩石一起突然喷出,给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如我国某矿,曾在1975年6月发生过一起二氧化碳和岩石突出事故,突出二氧化碳11000m3。

二氧化碳窒息同缺氧窒息一样,都是造成矿井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矿井空气主要成分的质量(浓度)标准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中,由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人员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影响很大,所以《煤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煤矿井下所有采掘活动区域。 第二条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是指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有害气体的总称。 第三条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检查标准执行《矿井瓦斯检查标准》(Q/JM J 1.0014-2013)、《矿井瓦斯检查地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5-2013)和《矿井瓦斯检查地点检查范围划分及检测点设置标准》(Q/JM J 1.0016-2013)。其它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等)检查标准执行本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规程》规定的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矿井中所有气体的浓度均按体积百分比计算。 《规程》还规定:井下充电室风流中以及局部积聚处的氢气浓度不得超过0.5%。 第五条采掘活动区域内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的检查方式有比长式检测管测定法和便携式检测仪测定法。可用便携式检测

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应使用便携仪检查。 可用比长式检测管法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NO2、H2S、SO2、NH3和H2等。 可用便携式检测仪检测的有毒有害气体有CO、H2S和H2等。 井下气体的采样执行《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 1.0176-2015)。自然发火矿井监测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如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火区密闭内等地点)的气体检查执行《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Q/JM J 1.0179-2015)。 第三章检查范围、方式和周期要求 第六条自然发火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标准执行《晋煤集团“一通三防”管理规定》“防灭火”章节的有关要求。其他矿井一氧化碳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主要回风巷、盘区回风巷及综掘、综采工作面的回风风流、回采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密闭墙前、揭不明巷道或空巷工作面、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 (二)检查方式:密闭采空区、瓦斯抽采管路等地点采用井下气体取样和色谱仪分析气体成分,气体采样符合《煤矿井下气体人工采样规范Q/JM J1.0176-2015》要求;压风自救供风装置、采空区穿层或高位钻孔施工地点下风侧等其余地点采用比长式检测管或便携式检测仪直接测定。 (三)检查周期:抽采管路每周至少检查1次。要求检查的其他地点每班至少应检测一次。 第七条进行采空区穿层钻孔或探放水钻孔施工时,施工钻孔地点下风侧0.5m-1m处应每班检查CO和H2S气体,且在钻孔下风侧0.5m-1m处悬挂CO、H2S便携仪实时检测。 第八条NO2、SO2、H2S和NH3等气体的检查要求: (一)检查范围:综采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掘进工作面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技术规格书.doc

技术规格书 编制: 地测科: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XX 矿 二零一零年七月十二日 一、总则 1、本规格书适用于矿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它提出了该系统及

其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参数。 2、本规格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本规格书的优质产品及其相应的优质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环境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必须满足其要求。 3、如果供方对本规格书的条文没有书面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格书的要求。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书中以“对规格书中的意见和同规格书的偏差”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4、在签订合同之后,甲方有权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项目由甲方、供应方共同商定。 5、本规格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6、设备采用的专利涉及到的全部费用均认为包含在设备报价中,供方应保证甲方不承担有关设备专利的一切费用。 7、本规格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协商确定。 二、项目概况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生产的因素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对采掘工作面的涌水量、水沟流量、含水层水位动态情况等进行监测,了解水文动态情况,及时发现危险征兆并采取预防措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治水工作。

目前,煤矿众多观测点的水文动态情况一般由人工定期逐点观测,一是需要观测人员多,且工作量大;二是观测密度满足不了水害预测预报对观测的实时性要求,特别是水害事故发生前,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三是难以同步获得各观测点数据;四是人工观测经常出现人为的观测误差。矿井综合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三、系统总体要求 本次系统集成投标厂家需要建立矿井的综合水文动动态监测网络系统,包括地面水文遥测和井下水文监测2个子系统及其集成。 根据煤矿建设和生产的特点,此系统应满足: 1)硬件设备选型必须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型式检验。用于防爆环境的设备,还必须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检测机构的防爆检验,并取得“防爆合格证”。下井设备还应取得国家煤矿安全局的“煤矿安全标志”,要充分考虑满足防爆、防尘、抗高温潮湿和电磁干扰的要求。地面系统充分考虑防雷和抗电磁干扰的设置。 2)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有考虑到网络通信的冗余,确保网络通路的安全。 3)系统应可靠、稳定性强、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4)方案厂家对整个系统元器件的选型和配置,要求质量可靠,设备一流。并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及所需软硬件作介绍。

煤矿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分析情况

XX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开展情况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及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检测方法的危害因素,我矿积极开展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或者是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要素和条件)。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场所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的内容: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危害程度等。 辨识的方法:现场调查、检测法、专业分析法。 XX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指以下职业危害因素: 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物等;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电磁辐射等。 放射性物质:氡及子体 目前我矿正处于基建一期工程,主要施工的场所有主平硐、副平硐、进回风立井及地面土建工程。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及整个矿井生产系统,就现在作业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做简要的辨识分析。

一、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产生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如岩尘、煤尘、水泥尘和混合性粉尘等。可引起矽肺病、煤工尘肺病和水泥尘肺病。 1.粉尘来源及形式 生产性粉尘: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打眼、爆破、综掘、支护、施工水沟、运输、提升、喷浆砌喧和地面排渣等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矽尘。 掘进机掘进巷道的作业过程是一个产尘过程,掘进工作面粉尘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1掘进机掘进过程中岩石破碎产生的粉尘,即原生粉尘,包括岩石受截齿的压碎和摩擦作用产生的粉尘占机掘工作面粉尘的80%。 1.2岩块塌落后与机器和地面的碰撞,装载机运输皮带溜子转载造成的摩擦破碎产生的粉尘。 1.3随风流带入工作面的尘粒可控制在最小 1.4工作面上沉积的粉尘在综掘作业过程中或巷道通风产生二次扬尘。 掘进的主要危害因素: 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工序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 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315-80 预防有毒有害气体危害的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加强通风,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 ⑴机电队必须按规定定期检查主要通风机运行情况,确保主要通风机连续运转。主通风机发生故障时,必须及时启动备用通风机。 凡因机电事故而突然停电造成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必须及时启动《兴通煤矿事故应急预案》,将无风区内的所有人员撤至全风压进风巷中,并设置栅栏揭示警标。恢复通风必须按规程及措施规定进行,严禁无风作业、无风放炮。 ⑵通风队对矿井通风系统、通防设施等要建立巡查制度,通防队每旬至少全面检查测定一次矿井、主要进回风巷及采掘工作面等地点风量,保证矿井通风

系统合理,各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风量必须满足煤业公司、作业规程和措施的要求。 ⑶加强局部通风管理,井下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及必须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自动切换。 ⑷煤矿井下实施爆破时,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2.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3.加强采空区管理。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4.加强瓦斯排放和巷道贯通管理。杜绝盲巷,停

矿井有害气体及瓦斯检查防治讲解

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检测及防治 第一节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检测 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氮、硫化氢、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气、氢气、甲烷等。本节将重点介绍其中的部分气体性质、危害、浓度标准和检测方法。 一、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及其基本性质 (一)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 微溶于水,能燃烧,当体积密度达到13%-17%时遇火源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有剧毒。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与一氧化碳的亲和力比它与氧气的亲和力大250-300倍,因此,人体吸入含有一氧化碳的空气时,一氧化碳首先与血红素相结合,阻碍了氧气的正常结合,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缺氧引起窒息和中毒。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中毒浓度、中毒时间、呼吸频率和深度及人的体质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程度和中毒浓度的关系如下表: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一氧化碳中毒除上述症状外,最显著的特征是中毒者黏膜和皮肤呈樱桃红色。 (二)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略带臭鸡蛋味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 为1.19,易溶于水,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硫化氢有剧毒,它不但能使人体血液缺氧中毒,同时对眼睛及呼吸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鼻炎和飞、气管炎和肺水肿。当空气中其浓度达到0.001%时可嗅到臭味,但当浓度较高时 (0.005%-0.01%),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臭味“减弱”或“消失,” 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如下表: 硫化氢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矿井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坑木等有机物的腐烂;含硫矿物的水化;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有些的矿区的煤层中也有硫化氢涌出。 (三)二氧化硫(so)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强烈硫磺及酸味的气体,当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达到0.0005%时即可嗅到刺激气味。它以溶于水,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32,是井下有害气体密度最大的,常常积聚在矿井下巷道的底部。 二氧化硫有剧毒,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遇到水后生成硫酸,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矿工们称其为“瞎眼气体”。此外,也能对呼吸道的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喉炎和肺水肿。化硫的中毒程度与浓 度的关系如下表: 二氧化硫的中毒程度与浓度的关系 矿井中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有:含硫矿物的氧化与燃烧;在含 硫矿物中的爆破;从含硫媒体中涌出。 (四)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空气的 相对密度为1.59,易溶于水。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

编号:SM-ZD-91044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 程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节适用条件 第一条本章适用于公司井上下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地点的人员。 第二节上岗条件 第二条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从业人员经公司培训中心培训时,必须培训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知识,上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2学时,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操作。 第三节安全规定 第三条煤矿作业场所主要化学毒物浓度限值如下: 化学毒物名称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换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氢H2S 0.00066 第四条加强矿井通风,采用通风的方法将各种有害气体浓度稀释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以下,加强个体防护,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 第五条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第六条煤矿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第四节操作顺序 第七条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第八条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KJ514矿井水文监测系统 设 计 方 案 诚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二0一三年七月

1. 项目意义 在传统的矿井水文监测方法中,采用人工携带仪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方法进行监测。传统的监测方法对于所需要的监测数据不能进行实时的监测,而且借助人工来实现这一系列数据的记录和管理,工作量将是极为巨大的,而且容易出现错误,数据间断,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在无法得到准确、连续、实时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情况下,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科学、迅速的决策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在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下,这种落后的操作不利于建设现代化矿山的发展,达不到矿井防治水害的要求。 2. 项目设计依据 (1)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及时防治水害的需要 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能直观地反映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长期监测矿井主要充水含水层对防治矿井水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掌握水文动态,可以达到对水害事故的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保障煤矿的安全、正常生产。 (2)**煤矿水文地质类型(“中等”型) 煤监局《**矿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显示,**矿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型。 (3) 《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要求 第252条规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4) 《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要求 第19条:矿井应当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字资

料收集、数据采集、图件绘制、计算评价和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防治水工作效率,提高防治水工作决策水平。 第108条:进行水体下采掘活动时,应加强水情和水体底界面变形的监测。地表水情监测一般包括:水位、水质、流量和汛期降雨量变化等;地下水情监测包括:水位、水质和水温变化等。水体底界面的变形监测主要在地表水体底界面进行。有条件的矿井应设立水情自动监测系统。 (5) 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利用该系统可评估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早采取措施避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晋煤安发[2012]715号)的规定 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分表附表A.4中明确要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及以上的矿井都必须建立水文观测系统(承压开采的矿井,必须建立地下水文动态观测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坚持观测和分析水情变化。 3. 项目实现的系统功能及特性 (1)、井下各水文参数实时监测、实时传输及超限报警。 (2)、建立**煤矿矿井水文数据库。 (3)、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实时在线传输,及时掌握井下井上水文情况。 (4)、支持局域网客户端模式及WEB用户浏览器模式的数据共享 (5)、专线/工业环网的传输方式,适合于井下恶劣的工作坏境,保证系统的稳定工作。 (6)、使用防水航空接头,安装维护简单,防水、防尘性好。 (7)、强大的软件分析功能,具有多参数曲线同时绘制功能及统计直方图功能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摘要】潘二煤矿安装了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通过近两年来的应用,水文技术人员能够动态掌握井上、井下水文钻孔水位、水压、水温、流量等水文情况,起到了预防水患的作用,并为论证A组煤层开采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以及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的水文资料,确保在开采A组煤层时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关键词】水文;动态;监测;防治水 潘二煤矿现年产量为360万吨,一水平的C组煤、B组煤已近枯竭,下一步主采煤层为B组的4煤和A组的3煤。B4煤属于强突出煤层,为了能够尽快解放B4煤,潘二煤矿通过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将A3煤作为B4煤的下保护层开采。不但确保了矿井的可持续发展,还为今后整个潘谢矿区A组煤的开采提供宝贵的经验。 A组煤的开采受地下水威胁比较严重,为了安全开采A组煤层,必须首先施工相应的疏水降压巷道和配备相应的疏干降压设施,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来确保安全生产,因此对地下水的监测就十分必要了。潘二煤矿原先采用各种各样的监测方法,基本上是以人工为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因此,潘二煤矿安装了西安欣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KJ402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该系统精度高、实时性强、运行可靠、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连续长期测量、分析数据,适用各种不同环境的水压水位观测,对于及时处理水患,保障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KJ402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简介 KJ402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是对矿井上、下水文观测点进行综合监测的系统。系统以工控机为核心,集电子、通讯、网络和水文等技术为一体的现代化监测系统,它涉及到水文数据的采集、显示与上传,通过网络来进行各部分的连接工作,最终完成在煤矿企业内部水文信息数据的共享。 通过本系统,技术人员可在地面办公室内动态监测井上、井下各水文观测点的水位、水压、水温、流量信息。在遇突发事件,如断层、不良封闭钻孔、顶板渗水等引起井下透水事故时,水文技术人员通过分析系统主站内井上、井下各分站反馈回的综合信息,便可迅速判断出是哪个层位的含水层透水及涌水量,从而进行有效引、堵、排水工作,大大提高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2 KJ402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的组成 整个系统由2个子系统组成:地面水文遥测系统和井下水文监测系统组成。 2.1 地面水文遥测系统

矿用水文监测系统

矿井水文动态实时监测报警系统技术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 山东鲁科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前言 1、意义 水害作为煤矿井下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其表现形式是矿井涌水量突然增大超出矿井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因此,井下出水点的涌水量、排水沟水流量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矿井一般由人工定期对所选定的观测点逐点测量,难以获得各测点的同时涌水量,不利于分析涌水点的涌水情况,特别是有突水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另外,水仓水位、井下钻孔水压、地面野外钻孔水位等参数也十分重要,有必要连续自动监测,但也普遍采用人工测量。因此,建立矿井水文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十分必要。 2、系统主要实现监测内容 系统可全天候监测引起矿井水害的各种参数,并在地面监控计算机上显示和存储,一旦出现险情(根据综合信息预报),井下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矿井及井下人员安全。监测数据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报警信息可以短信形式发送到有关人员的手机上。系统主要监测内容如下: (1)矿井各含水层和积水区水位水压变化情况监测; (2)矿井地面降水量、井下不同区域涌水量及其变化情况监测; (3)矿井受水害威胁地点水文变化情况综合监测; (4)矿井防水设施维护状况监测; (5)矿井排水系统实际工况监测; (6)地面地质钻孔水位、水温监测; 3、系统主要实现监测功能 (1)系统将各种防治水的因素和参数,完全集中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

之中实现数据的统一管理。 (2)定时测量间隔时间1分~24小时可以任意设置。 (3)具有初步的分析功能,显示各个地点历史数据,历史曲线可以自动绘制。 (4)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打印有关的报表和曲线。 (5)具有超限自动报警功能,出现异常立即报警。 (6)具有网络管理远程管理功能。 (7)地面水文地质钻孔实现无线遥测通信功能。 4、系统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3.1 系统组成 遥测分站 监控计算机 通信接口 局域网 钢丝电缆 本安电源 本安电源 分站级RS485总线 通信分站 通信分站 接线盒 传感器级M-BUS 总线 接线盒 快速接头 智 能 水压 传感器 智 能 水压 传 感 器 智 能 水压传感器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培训考试题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培训 考试题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有毒有害气体预防专项培训 矿井空气毒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CO 、CO 2、CH 4、H 2S 、NO 2、SO 2等有毒、有 害气体,这些气体的主要特点及对人体的危害,下面介绍给大家: 一、有毒气体 1、一氧化碳: 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时,轻微头痛;达到%时,肌肉酸痛、无力、感觉迟钝;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 )。 现场急救: ①迅速撤离中毒环境,将伤者移至空气流通良好地方,并注意保暖。 ②对意识不清的患者,在呕吐时,一定让其头部歪向一侧,防止患者窒息或合并吸入性肺炎。 ③如果患者呼吸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 ④如果患者呼吸停止时,现场人员应立即为其施行心肺复苏,直到医务人员到场。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等。其特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 现场急救: ①发现有人中毒时,迅速隔离中毒环境并将中毒人员移至空气流通良好地方。 ②二氧化碳中毒人员救出后,松解中毒人员衣带,呼吸新鲜空气并注意保暖。 ③取出口、鼻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通畅。 ④呼吸停止时做口对口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吸氧。 3、瓦斯:主要来源是煤层中的游离态瓦斯和可解析的瓦斯。在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瓦斯也是主要部分,采空区瓦斯除采空区遗煤释放瓦斯外,如果有邻近层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第 2 页共 4 页

(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由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组织撤到全风压进风巷道新鲜风流中,并汇报调度室。撤离前必须按照调度室要求切断工作地点机电设备电源。因瓦斯异常涌出造成出现人员窒息、伤亡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搞好自救、互救。撤离期间要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灾害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 (2)井下采掘工作面风流中及其作业地点瓦斯浓度达到1.5%时,安全监测系统必须切断采掘工作面所有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如安全监测系统不能切断电源,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手动切断所有机电设备电源),井下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到采区主要进风巷中,并汇报调度室。 (3)采掘工作面及其他巷道内,体积大于0.5m3空间内积聚的瓦斯浓度达到2.0%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汇报矿调度室和通风工区值班人员。 c)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报告事故时必须说明事故的地点、性质、严重程度、受威胁的人员数、可能影响的范围是否扩大等。 d)报警电话: 调度室: 安全科: 第 3 页共 4 页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矿井各种有害气体防治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坚持“安全第一,超前预防,贯穿全程,关键落实”的安全理念,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方案及防治措施。 一、瓦斯 1、瓦斯来源:岩层或煤层之中。 2、防止瓦斯事故的措施: 1)加强通风。井下凡是需要通风的场所,都要按照需要数量供给新鲜风量。2)加强检查和管理。要加强井下巷道瓦斯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对通风不良或废弃的巷道,也应根据生产实际要求严加检查和管理。3)消除引燃瓦斯的高温热源。如消除井下各种明火,使用安全炸药,使用防爆性能好的电气设备等。4)严格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以及各种安全措施。 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来源: 1)人的呼吸;2)工程爆破;3)煤及含碳岩层的氧化和有机物的氧化;4)煤、岩层裂缝中自由放出;5)发生瓦斯、煤层爆炸、火灾事故。 2、防止二氧化碳危害措施:

1)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积聚;2)按规定使用安全可靠的炸药并严格执行放炮的有关规定;3)消除井下各种明 火。 三、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来源: 1)井下火灾和瓦斯、煤尘爆炸;2)井下爆破工作;3)煤的缓慢氧化。 2、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1)防止煤炭自然发火和瓦斯、煤尘爆炸的发生;2)爆 破时喷雾洒水;3)加强通风。 四、硫化氢 1、硫化氢来源: 1)坑木的腐烂;2)含硫矿物遇水分解;3)从废旧巷道的涌水中或从煤层和围岩中放出;4)爆破工作。 2、防止硫化氢中毒的措施: 1)向煤层内注入石灰水;2)加强通风。 五、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来源: 1)含硫化物的缓慢氧化或自燃;2)从煤层中或岩层中放出;3)在含硫矿物中进行爆破工作。 2、预防二氧化硫危害的措施: 1)预防矿内各种火灾的发生;2)加强通风。

矿井水文观测制度

郑州市慧祥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水文观测制度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时间: 2014年元月

地面水文观测制度 1、认真做好地表水体分布情况调查。对于含水层露头或采动导水裂隙带能影响到的地表水体、大气降雨、水位、水量等,要坚持每月进行3次正常观测。雨季要根据降雨情况增加观测次数。 2、认真做好降雨量观测,并做好记录,建好台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3、根据需要对井田范围内的水源井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取水量、水位、井口坐标、井的结构及井深等。对新打的钻孔及时上台帐登记。 4、地面14703水文观测钻孔每月3次水位观测,雨季必要时加密观测,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及时登记上台帐。 5、进行观测工作时,应当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顺序进行,并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测完,并注意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钻孔水位观测每回应当有2次读数,其差值不得大于2 cm,取值可用平均数。测量工具使用前应当校验。水文地质类型属于复杂、极复杂的矿井,应当尽量使用智能自动水位仪观测、记录和传输数据。

矿井涌水量观测制度 牢固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加强矿井各地点涌水量观测,发现异常,预先进行水害预报和采取有效措施。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每月进行3次涌水量观测。雨季要根据降雨情况增加观测次数。认真做好记录,建好台帐,分析涌水量变化趋势,发现异常采取预防措施。 对于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一般应当每日观测1次。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当每隔1-2 h观测1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穿过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空积水区时,应当每日观测涌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确保安全生产。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气体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 气体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1版矿井空气中的常见有害气体 空气中常见有害气体:CO、NO2 、SO2 NH3 H2 。 一、基本性性质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相对密度为0.97,微溶于水,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一氧化碳能燃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在13~75%范围内时有爆炸的危险。 主要危害:血红素是人体血液中携带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细胞。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亲合力比氧大250~300倍。一旦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首先就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相结合,因而减

少了血红素与氧结合的机会,使血红素失去输氧的功能,从而造成人体血液“窒息”。0.08%,4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和恶心,0.32%,5~10分钟引起头痛、眩晕,30分钟引起昏迷,死亡。 主要来源:爆破;矿井火灾;煤炭自燃以及煤尘瓦斯爆炸事故等。 2、硫化氢(H2 S) 硫化氢无色、微甜、有浓烈的臭鸡蛋味,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硫化氢相对密度为1.19,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个体积的水可溶解2.5个体积的硫化氢,所以它可能积存于旧巷的积水中。硫化氢能燃烧,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4.3~45.5%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硫化氢剧毒,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阻碍生物氧化过程,使人体缺氧。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较低时主要以腐蚀刺激作用为主,浓度较高时能引起人体迅速昏迷或死亡。0.005~0.01%,1~2

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

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 安全是困扰煤炭生产的主要问题,其中,以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五大自然灾害为主,根据危害程度,煤矿水害与瓦斯并列首位;水害的产生受地质条件和开采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发生突水事故将造成人员及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监测监控矿井水的动态、预测预警水害的发生对煤矿安全、人员安全、煤矿日常生产正常进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我们采用已经被广泛应用的光线光栅传感器技术构建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光纤光栅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全光纤无源器件,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稳定性好及传输信号距离长等特点;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和强电磁等恶劣环境下使用;避免了煤矿对井下的仪器仪表、检测设备、检测电信号的传输等限制。基于光纤传感器的煤矿矿井水监测预警系统是针对矿井水的水温、水压和水量进行井下无源在线监测,并通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的用户层显示给操作用户,对发生异常的监测点进行有效预报与警示的作用。 系统结构分布形式 系统架构采用基础传感层、网络层、用户层三层结构,系统网络分布分为井上部分与井下部分;系统结构图: - 1 -

用户层软件系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进行信息整合统一显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利用GIS平台在实际井下分布点进行实时数据显示和报警处理、Web数据发布以使用户通过IE浏览器进行网页式浏览监测系统数据、结合模型预测预报系统进行预警提示、预留其它信息系统接口。 传感层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光纤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包括应变、应力、温度、振动、压力以及一些化学量等多个物理量,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同时FBG传感器阵列可以实现分布式的传感器网络,对被测对象进行多点测量,提取相关的信号,进行状态分析,达到示警以及故障诊断的目的,而且其传输距离可以达50多公里,能进行动态监测。 网络层选用多芯铠装单模光缆做为光纤传感网络主干线布网,采用单芯铠装单模光缆做为光纤传感网络分支干线布网,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分布式网络里可以串联、并联和串并联的方式接入光纤分布式网络。

有毒有害气体演练记录

铜川矿业公司下石节煤矿 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演练记录 通防部 二0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下石节煤矿 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应急演练记录 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准备会议 时间:2018年3月31日,上午:7:00时 地点:调度会议室 主持人:李文辉(矿长:演练总指挥) 参加人员:矿业公司:王广平刘念常红李健 刘铜军杨延峰 下石节矿:李国璧雷铁山王新堂李俊辉 秦永强马春平 以及矿生产、动力、通防、地测、调度、安质、供应、宣传、保卫、工会、医院等部门负责人。 李文辉:为了进一步搞好全矿应对突发事件和职业卫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和维护矿区稳定,提高职工应对重大灾害救灾和自救能力,我矿今天8:00在225工作面举行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应急演练。要求所有参加人员熟悉演练预案,从实战出发,以人为本,减少灾害损失,防止此生灾害发生。矿业公司总调度室、通防部、安监部、机电部、调度信息中心、救护大队亲临现场参加演练。各单位认真按照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演练方案执行,做好各项工作,要充分体现出我矿各部门(区队)面对灾害的应急、救灾、协调能力。 李文辉:“我宣布下石节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灾害应急演练开始”。

二、演练开始: 1、2018年3月31日8点,调度值班员接到225工作面跟班区队长电话汇报:225工作面在采煤机回采期间,工作面风流中有臭鸡蛋气味,调度员问:当班出勤多少人,硫化氢气体含量多少有无人员毒跟班队长汇报:当班出勤17人,其中包括一名安检员和一名瓦检员,瓦检员仪器实测H2S含量为69ppm,目前暂无人员中毒。调度员作好记录,并立即汇报值班矿领导。值班领导于8时02分赶到调度室,并汇报矿长。 2、值班矿领导到调度室后,迅速了解225工作面通风系统,并下达了以下命令: (1)225工作面立即停止作业,切断工作面动力电源,组织人员撤离; (2)950变电所切断225工作面区域回风系统电源; (3)调度室查明可能受威胁区域人员数量,通知人员组织撤离; (4)立即组织救护队员集合。 3、矿长于8时06分到达调度室,了解灾情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后,命令调度员通知可能受威胁区域人员撤离,并当即决定:立即启动《下石节煤矿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程序,调度室值班员按照《预案》中的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调度室集结待命。 根据《预案》要求,成立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相应的处理小组,各组分别履行《预案》中规定的职责。救援指挥部根据灾情变化及时研究制订救灾方案,确定井下救援基地,并任命跟班矿长为井下基地总指挥。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6996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 气体(正式版)

矿井空气中主要的有害气体(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氨气(NH3)、氢气(H2) 煤矿的五大灾害: 煤矿的五大灾害是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 1.瓦斯是指井下各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2.煤尘是指能爆炸的煤尘和浓度达到可以导致尘肺的煤尘; 3.水是指可以导致煤矿淹井或出现人员伤亡的涌水或透水; 4.火是泛指井下发生的各种火灾;

5.顶板灾害是指煤矿巷道或采区顶上的岩层发生的各种垮塌或冒落事故。 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 一、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照或者证照失效非法生产。 二、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 三、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四、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 五、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六、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编号:AQ-BH-01158 ( 应急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 置方案 On site disposal scheme of toxic and harmful gas in coal mine

煤矿有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 案 备注: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当发生超过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便于与应急部门的协调,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 1事故特征 a)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主要有瓦斯超限、一氧化碳超限,还有可能引发瓦斯爆炸。 b)事故多发生采空区、采掘工作面、盲巷中。 c)有毒有害气体超限事故没有季节性,一旦发生超限,会造成人员伤亡。 2应急组织与职责 a)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以班组为单位,由全班组人员组成。应急自救组织组长由班组长担任,成员为全全体班组人员组成。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

(1)应急自救组织组长职责 ①负责察看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并快速报告给调度室。 ②带领全班组人员,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应急自救组织成员职责 ①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②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扩大,减小人员伤亡。 3应急处置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现场发生超限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退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后现场人员的处理程序 (1)正常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瓦斯突然涌出造成瓦斯超限的应急措施: 现场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程序:

有毒有害气体标准

一、有毒气体 二、 1、一氧化碳:这种气体主要产生在矿井发生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过程中。它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 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是一种毒性很大的气体。当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丧失知觉,很快死亡。 三、人中毒昏死后,脸、嘴唇粉红色,大腿、腋下有皮下小红点。 四、《规程》第101条规定:井下一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24ppm)。 五、 2、二氧化氮:这种气体主要来源于井下放炮工作。纯的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井下的二氧化氮已经被风流 冲淡了,所以一般为灰白色,它有强烈的刺激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剧毒气体,对人的眼睛、呼吸道及肺部组织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引起肺水肿、肺心病等。当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达到%时,能使人在短时间内死亡。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气体中毒往往有拖后性,常在升井4—6小时后发作,必须引起重视。 六、《规程》规定:井下二氧化氮不得超过%。 七、 3、二氧化硫:它主要由含有硫磺的煤炭氧化和煤炭自燃产生,以及在含硫煤层中进行爆破时产生。这种气体 无色,有强烈的硫磺气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二氧化硫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当它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时,会引起支气管炎、肺气肿,严重的短时间内能造成人的死亡。 八、《规程》规定:井下的二氧化硫不得超过%。 九、 4、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经常存在于煤层中,在落煤过程中自然放出,井下有些物质腐烂和含有硫的矿物遇到 水时也可以分解出硫化氢。这种气体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它是一种有强烈毒性的气体,对人的眼、鼻、喉的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空气中浓度达到%时,短时间内会使人死亡。 十、《规程》规定:硫化氢不得超过%;另外,个别煤矿井下有氨气,《规程》规定井下氨气不得超过%。 十一、二、有害气体 十二、 1、氮气:煤层中本来就有,另外井下坑木腐烂也产生一部分,氮气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种,空气中约占79% 。 这种气体无色、无味、无臭,比一般空气轻,多存在于巷道中上部,不支持燃烧,煤矿常用它防灭火,这种气体无毒,但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事故。 十三、注意:这种气体《规程》虽然没有具体的浓度规定,但井下大量存在,煤矿井下必须加强重视,加强防范。十四、 2、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工作人员呼吸、煤中本来就有、煤氧化、坑木腐烂、放炮、火灾、井下大小便等。 其特点是无色,略有酸味,比一般空气重,多存在于巷道中下部,不支持燃烧,易溶合在水中,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对人的作用浓度:二氧化碳达到1%时,呼吸加快;二氧化碳达到5-8%,呼吸加快1倍以上,10%以上能使人昏死,昏死后脸、嘴唇紫红色,大腿、腋下有紫斑。 十五、《规程》规定: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在矿井总回风巷和一翼总回风巷不得超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