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4.3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经历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3、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象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并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学习难点:能从图象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书:P103~P105

(三)、预习作业:

1、图像是表示________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更________、更________地反映了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2、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横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纵轴)上的点表示________

3、如图,是某地某年月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二月份平均气温是______C ,十月份平均气温______C ;

②、这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月,温度大约是______C ;

③、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大约相差______C

④、月平均最高气温为10C 的月份是______月,它可能是______季节;

⑤、上述变化中,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⑥、估计明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会低于0C 吗?

二、【合作探究】

问题一:温度的变化,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请阅读课本103页图4—4并完成以下问题

1、上午9时的温度是12时的温度是

2、最高温度是,时达到;最低温度是,时达到

3、这天的温差是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过了小时。

4、在范围内温度在上升,在范围内温度在下降

5、图中A 点表示 ,B 点表示

问题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请阅读课本104页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一天中骆驼的最高体温是 最低体温是 ,从最低体温上升到最高体温需要 小时。

2、16时的体温是 24时的体温是 ,从16时到24时体温下降了

3、在 范围内体温在上升,在 范围内体温在下降

4、图中A 点表示 还有 时的体温与A 点表示的体温相同。

5、第一天8时的体温是 ,第二天8时的体温是 ,它们相同吗?为什么?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骆驼的趣事?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科长组织本组学生讨论交流完成以上问题

三、展示、交流

四、达标测评

1、随堂练习

2、106页知识技能1,2

3、附加题

(1)、王大爷带了若干千克自产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钱备用,按市场价出售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的千克数x 与他手中持有的钱数y (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①、王大爷自带的零钱是多少?

②、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

③、降价后他按每千克0.4元将剩余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

的钱(含备用零钱)是26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土豆?

(2)、如图中的折线ABC 是甲地向乙地打长途电话所需要付的

电话费y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①、通话1分钟,要付电话费 元?通话5分钟要付多少电话费 元? ②、通话 分钟以内,所支付的电话费不变?

③、如果通话3分钟以上,电话费y (元)与时间t (分钟)的关系式是 2.5(3)y t =+-,

那么通话4分钟的电话费是 元?

五、回顾小结

图象是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非常直观 六、教学后记

高二数学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导学案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学习目标 1、理解各种分布的方差 2、会应用均值(期望)和方差来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学习:课本 1.一般地,设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X 所有可能取的值是n x x x x ???321,,这些值对应的概率是n p p p p ???,,,321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个 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方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标准差 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刻画了这个离散型随机变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离散型随机变量X 分布列为二点分布时, ()___________D X =. 4.离散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n ,p 的二项分布时,()___________D X =. 5. 离散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N M ,n 的超几何分布时, ()___________D X = 自学检测 1.已知X ~(),B n p ,()8,() 1.6E X D X ==,则,n p 的值分别是( ) A .100和0.08 B .20和0.4 C .10和0.2 D .10和0.8 2.设掷1颗骰子的点数为X ,则( ) A. 2() 3.5,() 3.5E X D X == B. 35() 3.5,()12 E X D X == C. () 3.5,() 3.5E X D X == D. 35() 3.5,()16E X D X == 3.一牧场的10头牛,因误食疯牛病病毒污染的饲料被感染,已知疯牛病发病的概率是0.02,若发病的牛数为X 头,则()D X 等于( ) A. 0.2 B. 0.196 C.0.8 D.0.812 4. 已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为

高中数学《补集及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导学案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第2课时补集及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 1.全集 (1)全集定义:□1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2)全集符号表示:□2全集通常记作U. 2.补集的定义 (1)自然语言:□3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 A的补集,记作?U A. (2)符号语言:?U A=□4{x|x∈U且x?A}. (3)图形语言:□5用Venn图表示,如下图阴影部分所示,表示?A. U □6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集合的补集一定含有元素.() (2)集合?B C与?A C相等.() (3)集合A与集合A在全集U中的补集没有公共元素.() 答案(1)×(2)×(3)√

2.做一做 (1)(教材改编P11T4)设集合U={1,2,3,4,5,6},M={1,2,4},则?U M 等于() A.U B.{1,3,5} C.{3,5,6} D.{2,4,6} (2)(教材改编P11T4)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等于() A.{1,3,4} B.{3,4} C.{3} D.{4} (3)设集合S={x|x>-2},T={x|-4≤x≤1},则(?R S)∪T等于() A.{x|-2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教学设计

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清楚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列表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表格和关系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并会利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利用图象深刻体会变量之间关系。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地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自变量,因变量和图像之间的关系,能够从图象中准确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根据图像预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为后期学习函数图像奠定了基础。 为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象上点所表示的意义,会利用图象找到准确的信息。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图像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设置问题。第二环节:情景讨论;第三环节:合作学习;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讨论

活动内容:课前预习课本内容并且收集实际生活中的图像资料并设计好问题。 活动内容1:设置情境 观察图片,想想活蹦乱跳的小丸子怎么了?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迅速抓 住学生的对本节课的兴趣。 活动注意事项:此环节主要是吸引学生第一注意力,教师把握好时间,不要占用 太多时间。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1、给出小丸子发烧当天的体温表格,请同学们从表格中读取信息,请大家思考:18时和24时这段时间之内,小丸子的体温是否发生变化 2、给出当天小丸子体温的图像表示,请大家再次回答上面问题,并引导学生感受图象的直观性。 活动目的:让大家体会图象表示变量间关系的优越性。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 活动一:1.小丸子生病当天的气温变化情况如下图示,观察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午9时的温度是 ;12时的温 度是 .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集合的概念导学案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正数的全体;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⑦问题⑥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⑧由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⑨问题⑧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 ⑩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这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由此类比实数相等,你发现集合有什么结论? 3、集合元素的三要素是、、。

高中数学2.1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导学案苏教版选修2-3

2.1 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 1.随机变量 一般地,如果随机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一个变量来表示,那么这样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X ,Y ,Z (或小写希腊字母ξ,η,ζ)等表示,而用小写拉丁字母x ,y ,z (加上适当下标)等表示随机变量取的可能值. 预习交流1 随机变量与函数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提示:随机变量和函数都是一种映射,而随机变量是用变量对试验结果的一种刻画,是试验结果和实数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即随机变量把随机试验的结果映射为实数.函数是把实数映射为实数,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在这两种映射之间,试验结果的范围相当于函数的定义域,随机变量的范围相当于函数值域. 2.概率分布 一般地,假定随机变量X 有n 个不同的取值,它们分别是x 1,x 2,…,x n 且P (X =x i )=p i ,i =1,2,…,n ,①,称①为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列.简称为X 的分布列,也可以将①用表的形式来表示. 我们将表称为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表.它和①都叫做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显然这里的p i (i =1,2,…,n )满足条件p i ≥0,p 1+p 2+…+p n =1. 预习交流2 盒中装有6支白粉笔和8支红粉笔,从中任意取出3支,其中所含白粉笔的支数为ξ,那么ξ的可能取值是多少?当ξ=2时表示怎样的试验结果.此时P (ξ=2)是多少? 提示:ξ的取值为0,1,2,3,“ξ=2”表示取出2支白粉笔和1支红粉笔. P (ξ=2)=C 26·C 18C 3 14=3091 . 3.两点分布 随机变量X 只取两个可能值0和1,我们把这一类概率分布称为0-1分布或两点分布,并记为X ~0-1分布或X ~两点分布.此处“~”表示“服从”. 预习交流3 试验结果有两种情况的是不是两点分布? 提示:不一定.因为两点分布要求试验结果只有两种,且随机变量必须只能为0和1.

高中数学 1.2.1 集合之间的关系学案三 新人教B版必修1

1.2.1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子集、真子集、空集、两个集合相等等概念,会写出一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2、能过与不等式类比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掌握类比思想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集合间的关系,难点是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a与{a}有什么区别? 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 5<7 例1、A={1,2,3},B={1,2,3,4,5} 或7>5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称为: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例2、A为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特点:A有的元素,B都有,即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A?B,或B?A。用Venn图表示(右上图)。 5=5 例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a≤b 特点:集合C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中的元素,集合D中的任何一

且b ≥a 个元素都是集合C 中的元素,即C ?D ,或D ?C 。 则a=b 所以,C=D 。 定义: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此时 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B 定义:若集合A ?B ,但在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B ,或B A 记作:A 例1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例2呢? 方程x 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 2+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中没有元素。 定义: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 集。 两个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 ?A 。 (2)对于集合A 、B 、C ,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类比:a

六年级数学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学案

9.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 2、能根据具体情景,用表达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表达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 重难点会找问题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根据表达式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习过程 一、学 回顾我们学过的公式: ①若长方形长为a,宽为b,则长方形的周长C= 面积S= ②若三角形底边长为a,底边上的高为h,则三角形的面积S= ③若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周长C= ,面积S= ④若梯形的上底长为a,下底长为b,高为h,则梯形的面积S= ⑤底面半径为r,高为h的圆柱体积V= ⑥底面半径为r,高为h的圆锥体积V= 二、导 例1:如图,△ABC底边BC上的高是6cm,当三角形的顶点C沿底边所在直线向点B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因变量各是什么? (2)如果三角形的底边长为x(cm), 那么三角形的面积y(cm)可以表示为 (3)当底边长从12cm变化到3cm时,三角形的面积从cm2变化到cm2 利用表达式也可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涉及到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写关系式的关键是利用面积或体积公式写出等式; 2、一定要将表示因变量的字母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 3、已知一个变量的值求另一个变量的值时,一定要分清已知的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千万不要代错了。 例2:如图所示,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 cm,当圆锥的高由小到大变化时,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

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 (2)如果圆锥的高为h (cm), 那么圆锥的体积V(cm3)与h 的关系式是 (3)当高由1 cm变化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cm3变化到 cm3. 三、练 1、如图所示,圆锥的高是4cm,当圆锥的底面半径由小到大变化时, 圆锥的体积也随之而发生了变化.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圆锥底面半径为r (cm), 那么圆锥的体积V(cm3)与r 的关系式是 (3)当底面半径由1cm变化到10cm时,圆锥的体积由cm3变化到cm3. 2、“低碳生活”是指人们生活中尽量减少所耗能量,从而降低(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用关系式表示为, 其中的字母表示. (2)在上述关系中,耗电量每增加1kw·h,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当耗电量从1kw·h增加到100kw·h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从增加到. (3)小明家本月用电大约110kw·h、天然气20m3、 自来水5t、耗油量75L,请你计算一下 小明家这几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含详细答案

《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习题 1.洗衣机在洗涤衣服时,每洗涤一遍都经历了注水、清洗、排水三个连续过程(工作前洗衣机内无水).在这三个过程中,洗衣机内的水量y(升)与洗涤一遍的时间x(分)之间关系的图象大致为( ) 2.如图,图象记录了某地一月份某天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你仔细观察图象,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不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是( ) A.20时的温度约为-1℃ B.温度是2℃的时刻是12时 C.最暖和的时刻是14时 D.在-3℃以下的时间约为8小时 3.如图是邻居张大爷去公园锻炼及原路返回时离家的距离y(千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大爷去时所用的时间少于回家所用的时间 B.张大爷在公园锻炼了40分钟 C.张大爷去时走上坡路,回家时走下坡路 D.张大爷去时速度比回家时的速度慢 4.在体育测试女子800米耐力测试中,某考点同时起跑的小莹和小梅所跑的路程s(米)与所用时间t(秒)之间的图象分别为线段OA和折线O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莹的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B.小梅的平均速度比小莹的平均速度大 C.在起跑后180秒时,两人相遇 D.在起跑后50 秒时,小梅在小莹的前面 5.一辆行驶中的汽车在某一分钟内速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这一分钟内,汽车先提速,然后保持一定的速度行驶 B.在这一分钟内,汽车先提速,然后又减速,最后又不断提速

C.在这一分钟内,汽车经过了两次提速和两次减速 D.在这一分钟内,前40s速度不断变化,后20s速度基本保持不变 6.一个苹果从180m的楼顶掉下,它距离地面的距离h(m)与下落时间t(s)之间关系如上图,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相隔1s,苹果下落的路程是相同的; B.每秒钟下落的路程越来越大 C.经过3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 D.最后2s,苹果下落了一半的高度 7.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始终保持不变,它的一边的长为x cm,这边上的高为y cm,y 与x的关系如下图,从图像中可以看出: (1)当x越来越大时,y越来越________; (2)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cm2. (3)可以想像:当x非常大非常大时,y一定非常小非常小,这个三角形显得很“扁”,但无论x多么的大,y总是_______零(填“大于”、“小于”、“大于或等于”之一).

集合的概念 导学案

1.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 一、课前预习新知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 、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简称)。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记作,读作。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记作。 (2)正整数集:,记作。 (3)整数集:,记作。 (4)有理数集:,记作。 (5)实数集:,记作。 二、课内探究新知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符号,并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习难点: 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 (二)、学习过程 1、核对预习学案中的答案 2、思考下列问题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每个例子中的“全体”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象是否确定?它们表示的是集合吗?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吗? ④如果用A表示高一(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看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⑥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5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导学案(选修2-3)

§2.3.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导学案 高二数学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2、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的概念 难点: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方差 二、自学引入: 问题1:某射手在10次射击中所得环数为:10,9,8,10,8,10,10,10,8,9. 求这名射手所得环数的方差。 问题2:某射手在一次射击中所得环数 能否根据分布列求出这名射手所得环数的方差? 引入概念: (1)方差的概念:设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X所有可能取得值是x1,x2,…,x n;这些值对应的概率为p1,p2,…,p n,则 D(X)= , 叫做这个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方差。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取值。 (2)D(X)的叫做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 三、问题探究: (1)若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p的二点分布,则D(X)= ()。 (2)若随机变量X服从参数为n,p的二项分布,则D(X)= ()。 四、典例解析: 例1 甲、乙两射手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射击,成绩的分布列如下: 射手甲: 射手乙: 谁的射击水平比较稳定。 变式训练设X是一个离散型随机变量,其分布列如下表,试求D(X)

例2 已知某离散型随机变量X 服从下面的二项分布: k k k C k X P -==449.01.0)( (k=0,1,2,3,4). 求E (X )和D (X )。 变式训练 一牧场有10头牛,因误食含有病毒的饲料而被感染,已知该病的发病率为 0.02。设发病的牛的头数为X ,求E (X )和D (X )。 五、小结: 六、作业:课后练习A 、B 。 §2.3.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当堂检测 高二数学组 1、已知()~,,8, 1.6B n p E D ξξξ==,则,n p 的值分别是( ) A .1000.08和; B .200.4和; C .100.2和; D .100.8和 2、设投掷1颗骰子的点数为ξ,则( ) A.E ξ=3.5,D ξ=3.52 B.E ξ=3.5,D ξ=12 35 C.E ξ=3.5,D ξ=3.5 D.E ξ=3.5,D ξ= 16 35 3、有一批数量很大的商品的次品率为1%,从中任意地连续取出200件商品,设其中次品数为X ,求E (X ),D (X ) 4、A 、B 两台机床同时加工零件,每生产一批数量较大的产品时,出次品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A 机床 B 机床 问哪一台机床加工质量较好

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2.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高在逐年变化,(特别是在成年之前身高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小明同学测量了自己不同年龄时的身高,数据如下: (1)年龄为9岁时,小明的身高是多少?11岁、13岁呢? (2)如果用m表示年龄,n表示身高,随着m逐渐变大,n的变化趋势是什么(即n是怎样变化的)? (3)在表格中,________、________在发生着变化, _______随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二)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生活中能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以互问互答的形式,说出实例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 二、巩固拓展: 王博同学所在的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的高度下滑时,通过木板所需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 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回答: 1、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表中的变量是什 么?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用字母表示) 2、随着h的变化,t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为什么?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三、挑战自我: 研究表明,当钾肥和磷肥的施用量一定时,土豆的产量与氮肥的施用量有

如下关系: (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两个量吗? (2)当氮肥的施用量是101千克/公顷时,土豆的产量是多少?如果不施氮肥呢?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氮肥的施用量是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氮肥的施用量对土豆产量的影响.预测肥料再多,土豆的产量会怎样?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着学习目标,看看自己是否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高中数学选修2-3 离散型随机变量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答案

§2.1.1 离散型随机变量 【学习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含义. 2.了解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 引进随机变量的概念,就可以用数字描述随机现象,建立连接数和随机现象的桥梁,通过随机变量和函数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变量的定义,随机变量是函数概念的推广. 【知识要点】 1.随机试验:一般地,一个试验如果满足下列条件: (1)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 (2)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明确的,并且不只一个; (3)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在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肯定这次试验的结果会出现哪一个.这种试验就是一个随机试验. 2.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3.离散型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可以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随机变量的概念 问题1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那么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是否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呢? 问题2随机变量和函数有类似的地方吗? 例1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哪些不是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上海国际机场候机室中2013年10月1日的旅客数量; (2)2013年某天济南至北京的D36次列车到北京站的时间; (3)2013年某天收看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人数; (4)体积为1 000 cm3的球的半径长. 小结随机变量从本质上讲就是以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即随机变量的取值实质上是试验结果对应的数,但这些数是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值,而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值. 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哪些不是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某人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 (2)任意掷一枚均匀硬币5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 (3)投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两次出现的点数(最上面的数字)中的最小值; (4)某个人的属相. 探究点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判定 问题1什么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问题2非离散型随机变量和离散型随机变量有什么区别? 例2①某座大桥一天经过的中华牌轿车的辆数为ξ;②某网站中歌曲《爱我中华》一天内被点击的次数为ξ; ③一天内的温度为ξ;④射手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用ξ表示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上述问题中的ξ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小结该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判断时要紧扣定义,看是否能一一列出. 跟踪训练2指出下列随机变量是否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白炽灯的寿命ξ; (2)某加工厂加工的一批某种钢管的外径与规定的外径尺寸之差ξ; (3)江西九江市长江水位监测站所测水位在(0,29]这一范围内变化,该水位站所测水位ξ; (4)一个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3个,其中所含白球的个数. 探究点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应用 例3(1)一袋中装有5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1,2,3,4,5.现从该袋内随机取出3只球,被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数ξ.写出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取的值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2)抛掷两枚骰子各一次,记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的差为ξ,试问:“ξ>4”表示的试验结果是什么?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以及其取每一个值时对应的意义,即一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随机试验的结果,解答过程中不要漏掉某些试验结果. 跟踪训练3下列随机试验的结果能否用离散型随机变量表示?若能,请写出各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并说明这些值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1)盒中装有6支白粉笔和2支红粉笔,从中任意取出3支,其中所含白粉笔的支数ξ,所含红粉笔的支数η. (2)从4张已编有1~4的卡片中任意取出2张,被取出的卡片号数之和ξ. (3)离开天安门的距离η. (4)袋中有大小完全相同的红球5个,白球4个,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若取出的球是白球,则过程结束;若取出的球是红球,则将此红球放回袋中,然后重新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直至取出的球是白球,此规定下的取球次数ξ. 【当堂检测】 1.下列变量中,不是随机变量的是() A.一射击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B.标准状态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C.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D.某电话总机在时间区间(0,T)内收到的呼叫次数 2.1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可作为随机变量的是() A.取到产品的件数B.取到正品的概率 C.取到次品的件数D.取到次品的概率 3.抛掷2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记为ξ,那么“ξ=4”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是() A.2枚都是4点B.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 C.2枚都是2点D.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或者2枚都是2点 4.一袋中装有6个同样大小的黑球,编号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以ξ表示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则“ξ=6”表示的试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所谓的随机变量就是试验结果和实数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随机变量是将试验的结果数量化,变量的取值对应于随机试验的某一个随机事件. 2.写随机变量表示的结果,要看三个特征:

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导学案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教师活动 (环节、 措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审批:学生姓名 探索新知 概念介绍 观察如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大致地描述男女生平均身高的变化情况吗? (2)你的身高在平均身高之上还是之下? (3)你能估计自己18岁时的身高吗? 二、研读教材、探索新知 王波学习小组利用同一块木板,测量了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的时间。他们得到如下数据,仔细观察思考,逐一回答下面的问题: 支撑物高 度/厘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小车下滑 时间/秒 4.23 3.00 2.45 2.13 1.89 1.71 1.59 1.50 1.41 1.35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多少? 答:当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的时间是秒。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变化趋势如何? 答:支撑物h越高,小车下滑时间t .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算一算,再回答) 答: (4)估计当h=110厘米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根据上面的计算,估计 答: 由以上问题串可知,h和t是两个变化的数量,而h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引起t 的变化,下滑时间和支撑物高度之间存在着相依关系. 认真阅读、仔细体会 在“小车下滑的时间”中:支撑物的高度h和小车下滑的时间t都在变化,它们都是变量。其中小车下滑的时间t随支撑物的高度h的变化而变化。 课 题9.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课时 1 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获得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并能举出反映变量之间关系的例子。 3.能从表格中获得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能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表格中的资料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流 程引入新课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小结 重难点重点:借助表格,表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情况. 难点: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由数据进行推断. 教师活动(环节、措 施) 学生活动 (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发生变化,请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变化的事物。如:随年龄的增长,身高、体重 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变化汽车行驶的路程也在变化;烧一壶 水10分钟水开了……

西城学探诊高中数学 2.3.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B版选修23

§2.3.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三) 学习目标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及标准差的概念. 2.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任务一】知识要点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x1x2…x i…x n P p1p2…p i…p n 则(x i-())描述了i(=1,2,…,)相对于均值()的偏离程度, 而D(X)=为这些偏离程度的加权平均,刻画了随机变量X与其均值E(X)的平均偏离程度.我们称D(X)为随机变量X的,并称其算术平方根D X为随机变量X的 2.离散型随机变量方差的性质 (1)设a,b为常数,则D(aX+b)=, (2)D(c)=0(其中c为常数). 3.服从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方差 (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D(X)=(其中p为成功概率); (2)若X~B(n,p),则D(X)= 【任务二】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性质 问题1某省运会即将举行,在最后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甲、乙两名运动员各射击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运动员:7,8,6,8,6,5,8,10,7,5; 乙运动员:9,5,7,8,7,6,8,6,7,7. 观察上述数据,两个人射击的平均成绩是一样的.那么,是否两个人就没有水平差距呢?如果你是教练,选哪位选手去参加正式比赛? 问题2类比样本方差、标准差的概念,能否得出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标准差? 问题3随机变量的方差与样本的方差有何不同?

问题4 方差、标准差的单位与随机变量的单位有什么关系? 问题5 我们知道若一组数据x i (i =1,2,…,n )的方差为s 2 ,那么另一组数据ax i +b (a 、b 是常数且i =1,2,…,n )的方差为a 2s 2 .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方差是否也有类似性质? 例1 随机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求向上一面的点数的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跟踪训练ξ 0 1 x P 12 13 p 若E (ξ)=2 3. (1)求D (ξ)的值; (2)若η=3ξ-2,求D η的值. 探究点二 两点分布与二项分布的方差 问题 若随机变量X ~B (n ,p ),怎样计算D (X )?两点分布呢? 例2 在某地举办的射击比赛中,规定每位射手射击10次,每次一发.记分的规则为:击中目标一次得3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并且凡参赛的射手一律另加2分.已知射手小李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8,求小李在比赛中得分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小结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建立二项分布模型,搞清随机变量的含义,利用公式简化解题过程. 跟踪训练2 一出租车司机从某饭店到火车站途中有六个交通岗,假设他在各交通岗遇到红灯这一事件是相互独立的,并且概率是13 . (1)求这位司机遇到红灯数ξ的期望与方差; (2)若遇上红灯,则需等待30秒,求司机总共等待时间η的期望与方差.

《集合》导学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方法(1) 步骤一:自主探究 (一)、预习目标: 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二)、预习内容: 阅读教材填空: 1 、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与元素的表示:集合通常用 来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 用 来表示。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记作 ,读作 。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 ,记作 ,读作 。 4.常用的数集及其记号: (1)自然数集: ,记作 。 (2)正整数集: ,记作 。 (3)整 数 集: ,记作 。 (4)有理数集: ,记作 。 (5)实 数 集: ,记作 。 步骤二:知识整合、能力提升 一.考点突破 考点一:集合元素的三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问题1】 ①高一(1)班的所有女生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吗? ②高一(3)班上身高在1.75米以上的男生能构成一个集合吗? ③世界上最高的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④世界上的高山能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⑤实数1、2、3、1组成的集合有几个元素? ⑥由实数1、2、3组成的集合记为M,由实数3、1、2组成的集合记为N,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吗? ⑦⑧⑨⑩ 【问题2】下列各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A.大于6的所有整数 B.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 C.被3除余2的所有整数 D.函数y= x 1 图象上所有的点 变式训练1 1.下列条件能形成集合的是( ) A.充分小的负数全体 B.爱好足球的人 C.中国的富翁 D.某公司的全体员工 考点二:元素与集合的 关系——属于、不属于 【问题1】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若a ∈N ,则-a ?N B.若a ∈Z ,则a 2 ∈Z C.若a ∈Q ,则|a |∈Q D.若a ∈R ,则R a ∈3

变量之间的关系,整章每一节导学案,练习题,汇总单元测试题

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很多东西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就拿同学们来说吧,你们从小学到初中,身体都长高了,体重也增加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例如,烧一壶水,十分钟后水开了。谁知道,在这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 (二)探索新知 阅读课本96页,完成下列各题。 (1)支撑物高度为70厘米时,小车下滑时间是__________秒. (2)如果用h表示支撑物高度t表示小车下滑时间,随着h逐渐变大,t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h每增加10厘米,t的变化情况相同吗? (4)估计当h=110时,t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5)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个实验中,哪个量随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小结: 在上表中,支撑物高度h和小车下滑时间t都在变化,他们都是________,其中t随h的变化而变化,h是__________,t是__________。借助表格,我们可以表示__________随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三)牛刀小试 1.阅读表格,完成下列各题。(北京2008年奥运会中国金牌总数情况2008.8.8-8.24) 上表反应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为什么? 2 .阅读表格3,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从1949年到1999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如下(精确到0.01亿): (1)如果用x表示时间,y表示我国的人口总数,那么随着x的变化,y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2)从1949年起,时间每向后推移10年,我国人口是怎样变化的?

高中数学选修2-3离散型随机变量导学案

2.1.1离散型随机变量 【学习要求】 1.理解随机变量及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含义. 2.了解随机变量与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学法指导】 引进随机变量的概念,就可以用数字描述随机现象,建立连接数和随机现象的桥梁,通过随机变量和函数类比,可以更好地理解随机变量的定义,随机变量是函数概念的推广. 【知识要点】 1.随机试验:一般地,一个试验如果满足下列条件: (1)试验可以在相同的情形下重复进行; (2)试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明确的,并且不只一个; (3)每次试验总是恰好出现这些可能结果中的一个,但在一次试验之前却不能肯定这次试验的结果会出现哪一个.这种试验就是一个随机试验. 2.随机变量:在随机试验中,随着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3.离散型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可以的随机变量,称为离散型随机变量. 【问题探究】 探究点一随机变量的概念 问题1掷一枚骰子,出现的点数可以用数字1,2,3,4,5,6来表示,那么掷一枚硬币的结果是否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呢? 问题2随机变量和函数有类似的地方吗? 例1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哪些不是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上海国际机场候机室中2013年10月1日的旅客数量; (2)2013年某天济南至北京的D36次列车到北京站的时间; (3)2013年某天收看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的人数; (4)体积为1 000 cm3的球的半径长. 小结随机变量从本质上讲就是以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结果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即随机变量的取值实质上是试验结果对应的数,但这些数是预先知道所有可能的值,而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个值. 跟踪训练1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些是随机变量,哪些不是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某人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 (2)任意掷一枚均匀硬币5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次数; (3)投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两次出现的点数(最上面的数字)中的最小值; (4)某个人的属相. 探究点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判定 问题1什么是离散型随机变量? 问题2非离散型随机变量和离散型随机变量有什么区别? 例2①某座大桥一天经过的中华牌轿车的辆数为ξ;②某网站中歌曲《爱我中华》一天内被点击的次数为ξ; ③一天内的温度为ξ;④射手对目标进行射击,击中目标得1分,未击中目标得0分,用ξ表示该射手在一次射击中的得分.上述问题中的ξ是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小结该题主要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定义,判断时要紧扣定义,看是否能一一列出. 跟踪训练2指出下列随机变量是否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并说明理由. (1)白炽灯的寿命ξ; (2)某加工厂加工的一批某种钢管的外径与规定的外径尺寸之差ξ; (3)江西九江市长江水位监测站所测水位在(0,29]这一范围内变化,该水位站所测水位ξ; (4)一个袋中装有5个白球和5个黑球,从中任取3个,其中所含白球的个数. 探究点三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应用 例3(1)一袋中装有5只同样大小的白球,编号为1,2,3,4,5.现从该袋内随机取出3只球,被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数ξ.写出随机变量ξ可能取的值,并说明随机变量所取的值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2)抛掷两枚骰子各一次,记第一枚骰子掷出的点数与第二枚骰子掷出的点数的差为ξ,试问:“ξ>4”表示的试验结果是什么? 小结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随机变量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以及其取每一个值时对应的意义,即一个随机变量的取值可能对应一个或多个随机试验的结果,解答过程中不要漏掉某些试验结果. 跟踪训练3下列随机试验的结果能否用离散型随机变量表示?若能,请写出各随机变量可能的取值并说明这些值所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 (1)盒中装有6支白粉笔和2支红粉笔,从中任意取出3支,其中所含白粉笔的支数ξ,所含红粉笔的支数η. (2)从4张已编有1~4的卡片中任意取出2张,被取出的卡片号数之和ξ. (3)离开天安门的距离η. (4)袋中有大小完全相同的红球5个,白球4个,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若取出的球是白球,则过程结束;若取出的球是红球,则将此红球放回袋中,然后重新从袋中任意取出一球,直至取出的球是白球,此规定下的取球次数ξ. 【当堂检测】 1.下列变量中,不是随机变量的是() A.一射击手射击一次命中的环数B.标准状态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C.抛掷两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D.某电话总机在时间区间(0,T)内收到的呼叫次数 2.10件产品中有3件次品,从中任取2件,可作为随机变量的是() A.取到产品的件数B.取到正品的概率 C.取到次品的件数D.取到次品的概率 3.抛掷2枚骰子,所得点数之和记为ξ,那么“ξ=4”表示的随机试验的结果是() A.2枚都是4点B.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 C.2枚都是2点D.1枚是1点,另1枚是3点,或者2枚都是2点 4.一袋中装有6个同样大小的黑球,编号为1,2,3,4,5,6.现从中随机取出2个球,以ξ表示取出的球的最大号码,则“ξ=6”表示的试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所谓的随机变量就是试验结果和实数之间的一个对应关系,随机变量是将试验的结果数量化,变量的取值对应于随机试验的某一个随机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