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数学:移动木珠

大班教案数学:移动木珠
大班教案数学:移动木珠

教学活动: 移动木珠涉及领域:数学执教者:执教时间:

教材分析重点:能够进行数字7的分合

难点:能够按照互不规律填补数字七

活动目标1、学习按照互补规律进行7的分合。

2、对组成游戏感兴趣。

修改与调整

活动准备1、6的分合式填空单(按照互补规律排列),7的空白分合式记录单,木珠架一只,木珠7个,笔。

《幼儿画册》(第三册P57)

活动过程一、复习6的组成,感受互补规律。

1、出示6的分合式填空单,提问:谁会把空白的地方补完整。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分合式两列数字的变化规律:左边一列数字一个比一个大1,右边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小1。告诉幼儿这就是互补规律: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如果左边的数字少1,右边的数字一定会多1,总数保持不变。

二、学习7的组成

1、游戏“移动木珠”。教师先把7颗木珠穿在左边的木珠架上,然后一颗一颗移动木珠到右边的木珠架,每移动一次,请幼儿观察两根木珠架上的数量并做记录。如7分成6和1,5和2,4和3等等。

2、集体看分合式并读出7的组成。提问:7一共有集中不同的分法?想一想,6有几种分法?5呢?

3、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来帮助她们测量这些距离呢?(小棒,回形针)。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幼儿翻开图册,根据木珠移动情况记录7的六种分法,和旁边的同伴交流与检查各自的作业。

移动通信教案

《移动通信》教案 授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授课人:尹立强 授课对象:信工041-2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本课程教学目的: “移动通信”是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较详细地介绍了移动通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以及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组网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 系统、CDMA系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组网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差别;了解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 2.理解关于蜂窝的概念;了解频率复用的概念以及频率复用的模型;理解信道分配策略以及切换策略;理解干扰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实际系统中用功率控制减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了解各种提高系统容量的方法。 3.了解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移动通信中的快衰落与慢衰落;掌握无线信道中信号的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掌握多径传播与快衰落、阴影衰落、时延扩展与相关带宽以及信道的衰落特征;掌握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

4.掌握多址接入的基本概念和多址接入方式,掌握F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FDMA系统中的干扰问题,掌握T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熟悉TDMA的帧结构,了解TDMA系统的同步与定时,掌握CDMA技术的原理及系统的特点,了解空分多址(SDMA)技术的原理;掌握系统容量的定义,熟悉FDMA、TDMA、CDMA系统容量的分析与比较。 5.掌握FDMA模拟蜂窝网,TDMA数字蜂窝网,CDMA移动通信系统。 3、使用的教材: 郭梯云编,《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啜钢王文博常永宇等编,《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赵长奎编,《GSM数字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国防工业出版社, 顾肇基译,《GSM网络与GPRS》,电子工业出版社,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编写日期:2015.10 执本科笔:刘世安适用对象: 审54 学时数: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任务和地位: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从学科性质上看,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综合了无线通信的系统原理及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通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并对移动通信原理、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与工程、个人通信有较深刻的理解。2、知识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了解移动通信的概念,移动通信系统控制方式;掌握移动通信无线设备的原理及结构;掌握移动通信各种类型网络的组成及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能成为具有较深厚理论基础的移动通信的高级人材。 3、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不仅包括过去的,还包括现在的)。 2、掌握为什么要发展数字蜂窝系统的原因。 3、了解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发展概况,发展趋势。 2、移动通信的概念、主要特点及其分类。 3、典型移动通信系统。 4、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5、了解移动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重点难点] 1 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基本技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第二章调制解调 [目的要求] 1、掌握MSK、GMSK、GFSK的调制原理和差别。 2、掌握MSK的相位轨迹和同相分量、正交分量的输出。 3、掌握QPSK、OQPSK、π/4-DQPSK和QAM调制的基本原理和差别。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教学文案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 B453L07500 2.课程属性:(限选) 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 5.实验应开学期:秋季 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 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 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内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 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 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 1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2 扩频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3 抗衰落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4 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5 CDMA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掌握星座图的概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内容 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 座图的不同及他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4.实验步骤 1)准备:阅读实验教程,了解QPSK, OQPSK,MSK,GMSK的调制解调原 理; 2)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1)按实验要求完成所有连线,形成调制解调电路。 (2)QPSK调制。设置主控菜单,选择QPSK调制及解调;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P8(NRZ-I)和TP9(NRZ-Q)测试点,观测基带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输出的两路波形,与输入信号对比;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 TH9(Q-Out),调节示波器为XY模式,观察QPSK星座图;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P3(I),对比观测I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9(Q-Out)和TP4(Q),对比观测Q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模块的TP1,观测I路和Q路加载频后的叠加信号,即QPSK调制信号。

大班趣味统计教案.doc

大班趣味统计教案【篇 一: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 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排序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 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 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 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体验操作的乐趣。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 3、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四座小房子。。 2、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的白色、蓝色卡纸若干。 3、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 4、三种颜色不同、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在外面看到一个招聘启事:说白雪公主要过生日了,小矮人想给她个惊喜,他们想帮白雪公主把房间打扮的漂漂亮 亮的,主要是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但他们太忙,时间来不及, 想找人帮忙,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自主操作,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 1、分组让幼儿操作,依次铺地、贴墙、装饰门帘,从易到难,让幼儿体验操作的快乐。 a、铺地砖:提供蓝、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卡纸若干,让幼儿按颜色变化规律排序。 b、贴墙:提供三种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心形或小花即时贴若干,让幼儿装饰墙,让他们自由探索,只要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就要 鼓励。

c、装饰门帘:提供三种颜色、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纸条若干,让幼儿做门帘,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找出按不同特征的排序规律,感受不同的美感。 2、自主探索活动的交流: 在每次探索之后,老师要幼儿把他们的活动结果呈现给大家,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是怎么排的,按什么规律,针对幼儿的疑惑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法,强调按规律排。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可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宽窄等多种特征排序。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4、结束语: 今天我们帮助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了房间,小矮人和白雪公主一定高兴,小朋友高不高兴呀?我们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发现了有规律排序的秘密,真值得高兴。 三、延伸活动: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有规律的排序。 活动反思: 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游戏时,常常会按颜色或按形状有规律地用间隔排列的方法穿木珠,玩积木,拼搭玩具等,为了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律的存在和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设计了本活动。意在通过孩子动手操作材料,学习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发展幼儿观察、分析的能力。整个活动以帮小矮人为白雪公主装饰房间为主线贯穿始终,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操作积极性,也使他们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分三个环节完 成,铺地,贴墙,装饰门帘,层次清晰,由易到难,让幼儿自主操作,自己观察总结,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的排序规律,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有序排列的美感。因为整个活动是装修家的过程,这就告诉幼儿这是生活中的美,再加上后面的延伸活动,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了排序美化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到了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整个活动以操作为主,孩子们学习兴趣很高,只是个别能力差的孩子只能完成较简单的排序,太难的完成起来有点困难。我相信通过锻炼,他们会做的更好。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B453L07500 2.课程属性:(限选) 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 5.实验应开学期:秋李 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英所以然”,从而提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 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 1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2扩頻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3抗衰落技术脸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4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5CDMA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容:

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掌握星座图的槪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容 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座图的不同及他 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4.实验步骤 1)准备:阅读实验教程,了解QPSK. OQPSK.MSK.GMSK的调制解调原理: 2)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1)按实验要求完成所有连线,形成调制解调电路。 (2)QPSK调制。设置主控菜单,选择QPSK调制及解调: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P8(NRZ-I)和TP9(NRZ-Q)测试点,观测基带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输出的两路波形,与输入信号对比: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H9(Q-Out),调廿示波器为XY模式,观察QPSK星座图;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P3(I),对比观测I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9(Q-Out)和TP4(Q),对比观测Q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模块的TP1,观测I路和Q路加载频后的叠加信号,即QPSK调制信号。 (3)QPSK相干解调实验。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H3(DIN1), 11号模块的TH4(Dout),适当调右11号模块压控偏宜电位器W1来改变载波相位,对比观测原始基带信号和解调输出信号的波形;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H1(BSIN),11号模块的TH5(BS-out), 对比观测原始时钟信号和解调恢复时钟信号的波形:用示波器对比观测原始I路信号与解调后I路信号的波形,以及原始Q路信号与解调后Q路信号的波形。 3)O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选择OQPSK调制模式,实验步骤同2) 4)MSK调制及相干解调实验。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电子教案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课题: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科目:数字通信技术 单位:宝鸡理工学校电工电子教研组 姓名:石元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掌握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理解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三、教学重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五、教学方法 1、依据教材的内容,采用讲授法。 2、现代教学论观点,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 - 1 - -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导入新课(理论与实际相互衔接、设疑、分析结论) 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单向传输只用于无线电寻呼系统。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3、授新课(讲授重点、化简难点) (1)课题板书§1.2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2)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1.2.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1.2.2单工通信 1、概念: 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进行收信和发信。 2、分类: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3、同频单工: 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频率工作,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 4、异频单工: 收发信机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5、单工通信的特点: - - 2 - -

大班主题性区域活动计划表

附页: 大班主题性区域活动计划表 主题一:我是大班哥哥姐姐啦(2周) 主题目标: 1.知道自己是大班哥哥姐姐,喜欢参加各类活动,在关心弟弟妹妹等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的才干,产生做哥哥姐姐的自豪感。 2.主动感知周围生活中的标志,并积极了解标志的特征、种类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会感知新班级环境,能根据需要设计活动区的摆放位置并制定规则、设计标志。初步萌发一定的社会规范意识和小主人意识。 4.在集体中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进一步养成上课遵守纪律、注意力集中的习惯。 5.能认真做徒手操,动作正确到位,能较熟练地进行接力赛形式的活动,努力做到动作协调,反应灵敏。 6.能用不同力度以及断顿、连贯的不同唱法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在游戏活动中,随乐即兴舞蹈,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7.能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会根据图形的多种特征给图形分类。 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周 活动1: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2:看图讲述《一只袜子》 活动3:数学《数字比大小》 活动4:歌曲《小孩不小歌》

活动5:绘画《我长大了 活动6:》社会《值日生》 活动7:社会《好哥哥、好姐姐》 第二周 活动1:故事《小鼹鼠过生日》 活动2:数学《单双数,分一分》 活动3:音乐游戏《熊和小孩》 活动4:绘画《我来设计标志》 活动5:体育《熊和石头人》 活动6:科学《有趣的标志》 活动7:综合《大街上的标志》 大班主题性区域活动计划表 主题二:中国娃(3周) 主题目标: 1.知道升旗的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感,有做小小升旗手的光荣。 2.喜欢欣赏并初步了解京剧,乐于尝试用语言、演唱、绘画、动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京剧的感受。 3.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4.能积极主动参加劳动,做事注意条理和效果。 5.在快跑和助跑跨跳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移动通信 课程类别:核心课、必修课 学分:5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该课程详尽地介绍了移动通信基本原理。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多址接入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网组网的基本原理,移动通信原理在实际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建立在精心设计的教学策略、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效的人机交互基础上。课程以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为主,结合每学期四次的集中实时辅导,始终突出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习过程的系统引导和学习支持。 四、课程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平时作业(40%)与期末考试成绩(60%),总成绩100分。 五、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课程导学 1 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 课程导学 2、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设计思想;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内容; 了解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方法; 3、重点、难点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内容; 掌握移动通信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1章概述 1、教学内容 章导学 移动通信概述 移动通信基本技术 移动通信分类 移动通信应用 第三代移动通信简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掌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的2G标准; 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标准的3G移动通信系统; 了解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3、重点、难点 掌握移动通信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掌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的2G标准; 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不同标准的3G移动通信系统; 第2章无线移动信道 1、教学内容 章导学 无线信道相关的基本概念 电磁波与无线电频谱 无线电波传输环境 无线电波传播机制;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多普勒效应 移动信道传播损耗预测模型。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无线移动信道特性及所需基本知识; 掌握电磁波与无线电频谱的基本概念; 了解无线电波传输环境; 了解无线电波传播基本机制,直射、反射、折射、绕射的基本原理;

移动通信系统培训教案

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差不多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差不多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接续,观看呼叫接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差不多功能。 3.用双路无线综合测试仪(以下简称综测仪)及示波器观测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差不多原理 图1-1是与公用电话网(PSTN)相连的移动电话网方框图。各模块之间的信道,包括MS--BS的无线信道,到BS--MSC、MSC--EX、EX--TEL的有线信道都包含信令通道及话音通道。各段信令通道互连,逐段传输、转发信令,才能完成一次呼叫接续,最后在主、被呼用户间分配,建立一条逐段互连而成的话务信道,实现双方通话(以传输话音为例,亦可传数据等信息)。TACS模拟蜂窝移动

通信系统移动台主呼接续过程如图1-2所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呼叫接续尽管复杂一些,但总体上是类似的。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如此庞大复杂的系统无法放在实验桌上由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图1-3,它与图1-1实际系统在上述系统网络结构及功能等差不多特征方面是完全一样的。 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要紧有四类: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无绳电话系统及无线寻呼系统,它们的功能及应用场合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差不多原理及技术是相同的。 移动通信的多址方式要紧有FDMA、TDMA、CDMA三大类。FDMA 系统一般为模拟移动通信制式,TDMA及CDMA为数字移动通信制式。FDMA进展早,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多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仍在广泛应用。数字移动通信是在模拟移动通信基础上进展、演化而来的,在网络组成、设备配置、系统功能和工作方式上二者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十一章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致新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 [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 [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生]是电磁波。 [师]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 二、分组自学 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3、移动电话 三、重点突破

21.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最新教育文档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但由于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是一节较为复杂的课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尽量处于思考--体会--总结--明确的循环中,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 二、学习内容分析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①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②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③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四、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2.学习难点:了解广播、电视和无线电话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基本过程。 五、教学策略 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现代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前面电磁波知识的扩展。基于此,本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具有如下特点: 1.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应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学习,主要安排了以下的探究活动:布置学生课前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的内容:(1)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是如何接收的?(2)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3)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要求很低,适宜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

探究。 2.不必过分要求学生深入地掌握某些知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大致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而并不要求学生知道具体的技术细节,如器件的结构等。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 知识同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这一节的另一个特点。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它们是如何工作的?这个问题对学生充满了诱惑。“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课程理念在本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六、教学资源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无线电测向发射器和接收器,对讲机,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中国移动合作协议电子教案

中国移动合作协议

代办点移动业务代理合同 甲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满足社会需要,方便广大客户购买及办理移动电话业务,甲乙双方就甲方委托乙方代理甲方业务一事,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协议宗旨 1、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令和规定,本着 “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 商,签订本协议,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2、订立本协议旨在促进甲乙双方互惠互利,在提高移动通信服 务质量的同时,取得双方企业的共同发展。 3、甲乙双方均不具备超出本协议范围内的任何约束双方企业或 双方相关企业的权利。 4、本协议中涉及到的移动业务的最终解释权归属于甲方;涉及 到终端销售的“三包”承诺的解释权归乙方。 5、本协议营业场所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业面积为_____________平方米。 第二条经营范围 1、移动电话入网、业务办理 2、移动电话卡类销售(如:充值卡、缴费卡等) 3、甲方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可以对乙方代理的业务种类进行调 整。 第三条甲方权利和义务 1、对乙方的代理资格和代理形式进行审核与评估。乙方不得有 以下行为,否则甲方有权解除双方代理协议,并追回相关损

失。 (1)借用中国移动的声誉,在营业厅出售假冒伪劣商品,造 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或者引起媒体曝光。 (2)拒绝办理营业受理范围内的业务。 (3)在移动公司营业场所附近地区,采取哄骗、利诱、胁迫 等不正当手段从事拉客活动。 (4)未及时或按要求划拨营收款及代收通信费,情节严重 的。 (5)为了个人私利,发生窜货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2、有权制定并适时修改代理考核办法和业务操作规范。 3、有权对乙方代办业务的情况和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4、及时告知乙方移动电话方面的业务政策调整,并负责向乙 方解释。 5、在乙方缴纳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万元(¥) 代办保证金后,甲方向乙方提供符合移动V1标准要求的首次 门头整修、业务宣传资料等。 6、向乙方有偿提供号源、卡品等,并提供开户支撑,业务答 疑服务。 7、按规定标准向乙方及时足额支付代办费。 第四条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代办点由乙方投资,乙方依据法律法规和移动公司各项规

教案及教学分析第3节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第3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广播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电视了解声音,图像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3.移动电话理解移动电话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新课引入 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学生回答:(1)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2)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3)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多媒体播放图片) 教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师:对,那么无线电通信的载体是什么? 学生回答:电磁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电磁波传递信息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作为“载体”来传递信息,

进行无线电通信。它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同学们通过看和讨论回答出:无线电广播信号是由广播电台发射的。话筒把声音的信号变成音频信号(就相当于写信的人把信写好),但音频电信号不能用来直接发射电磁波。载波发生器产生高频振荡电流(相当于能够运载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然后用调制器把音频电信号加载到高频电磁波(载波)上(类似于把信件装在了信鸽、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由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类似于装载着信件的信鸽、马、火车、飞机出发)。信号的接收由收音机完成,并且要使用天线(相当于各站点)。天线能接收传播过来的所有电磁波,而没有选择。如把天线接收的电磁波全部变成声音,那只是一片嘈杂声,什么也听不清。为了从众多的电磁波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必须使用“调谐装置”来完成。选出的特定频率的信号,通过收音机内的电子电路再把音频信号检出来,进行放大,送到扬声器。扬声器把音频电信号换成声音,我们就听到广播电台的节目。 探究点二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活动1: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知道了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那么电视是如何工作的呢?看屏幕(微机课件演示电视工作过程)。 学生看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视用电磁波传递图像信号和声音信号。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无线电广播的工作过程相似。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发射机把电信号加载到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电视机的接收天线把这样的高频信号接收下来,通过电视机把图像信号取出来并放大,由显像管把它还原成图像,所以从电视上就能看到图像。 探究点三移动电话 活动:1:我们知道怎么能看到电视的画面和听到它的声音,它们都要发射和接收不同的电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电子教案 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课题: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科目:数字通信技术 单位:宝鸡理工学校电工电子教研组 姓名:石元辉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掌握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理解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二、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3、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三、教学重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四、教学难点 1、单工、双工、半双工的概念 2、单工、双工、半双工的原理、特点 五、教学方法 1、依据教材的内容,采用讲授法。 2、现代教学论观点,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导入新课(理论与实际相互衔接、设疑、分析结论) 无线通信的传输方式分单向传输(广播式)和双向传输(应答式)。单向传输只用于无线电寻呼系统。双向传输有单工、双工和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3、授新课(讲授重点、化简难点) (1)课题板书§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2)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 1.2.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有单工、双工、半双工三种工作方式。 1.2.2单工通信 1、概念: 单工通信指通信双方电台交替进行收信和发信。 2、分类: 根据收、发频率的异同,分为同频单工和异频单工。 3、同频单工:

通信双方使用相同的频率工作,发送时不接收,接收时不发送。 4、异频单工: 收发信机使用两个不同的频率分别进行发送和接收。 5、单工通信的特点: (1)电台设备简单、省电,且只占用一个频点; (2)一方发送时另一方只能接收; (3)任何一方发话完毕,必须松开按讲开关,否则将收不到对方发来的信号。 1.2.3双工通信 1、概念: 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发可同时进行传输消息的工作方式,有时亦称全双工通信。即全双工(Full Duplex)是在发送数据的同时也能够接收数据,两者同步进行,这好像我们平时打电话一样,说话的同时也能够听到对方的声音。目前的网卡一般都支持全双工。 2、原理: 激战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使用一副天线,而移动台通过双工器共用一副天线。双工通信一般使用一对频道,以实施频分双工(FDD)工作方式。 3、特点:

秋新人教版九年第3节《广播、电视的移动通信》word教案

21. 3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三、重点与难点 ①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 ②初步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实物投影仪,收音机、电视机和移动电话各一台,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多媒体投影)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电磁波是传递信号的载体 、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 三、电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过程(如图)

':)频^大I 逼鏗^亠时J }: z /话简扬声特,;J 四、移动电话 1.工作原理:移动电话相当于是无线电台,它将用户的声音转变为高频电信号发射到 空中,同时它又捕捉空中的电磁波,使用户接收到通话对方送来的信息。 2?设立基地台的原因:手持移动电话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它的天线也很简单, 灵敏度不高。因此,它跟其他用户的通话要靠较大的固定基地台转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课前活动 布置学生在课前利用能利用的一学生在课前利用现有条件让学生切资料:教材、科普书籍和网络等,利用手中的各种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教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本节内容:工具收集资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 ①广播、电视的图像和声音是依处理信息。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 靠什么传过来的?的主动参与者,而不疋被 ②无线电信号是如何发射的?又动接受者。 是如何接收的? ③电视的工作过程是什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设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基地台的原因是什么?趣,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 ⑤无绳电话又是如何工作的?愿望。 体现新课程是“完全 开放的、学生自主参与的 全新课程”的理念。

《 移 动 通 信 》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 学分:4学分 学时:72学时 适用专业:高职类通信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移动通信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问题,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常见通信系统的结构、组网方法、工作过程,主要移动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方向。 前导课程:《通信技术概论》,《通信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移动网规网优设计》、《无线通信工程》、《毕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理解移动通信的特点,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和发展状况。 2.理解电波传输的原理,了解各种环境对电波传输的影响。了解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的干扰*。 3.了解移动通信中的话音编码、调制技术*、分集技术等基本技术。 4.了解频谱资源的管理,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多址技术、区域覆盖与信道配置技术、网络结构、 信令交换*。 5.理解FDMA、TDMA、CDMA三种多址技术的工作原理,了解三者的容量比较。 6.深刻理解GSM系统的网络结构、无线接口、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控制与管理技术、移动通信 天馈线系统*、GSM系统基站硬件与数据配置*、GSM系统的网络规划技术*、GSM系统的室内覆盖技术*、GPRS技术、移动新业务及终端设备介绍*。 7.深刻理解CDMA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网络特征。 8. 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我国移动通信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标准和关键技术,了解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掌握LTE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条件 使用多媒体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部分在移动通信实训室进行,需配备移动通信设备(GSM,CDMA,WCDMA等),移动通信实验箱、逻辑分析仪、频谱仪、示波器等,需两名教师指导。

九年级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

九年级物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无线电广播的大致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工作过程; 3;了解移动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电话是怎样工作的; 了解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微机、投影仪、手机、无绳电话、VCD、电视机;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 (当导体中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 2;电磁波的波速怎么计算? (波速=波长×频率;c=λf) 3;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知道c=λf,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相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有了移动电话使通讯更加方便;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我们先想想人们原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生甲]烽火,人们在烽火台点燃火,用烟来传递战争(信息);[生乙]人们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 [生丙]人们通过用马、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邮寄信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师]从回答中我们看出什么? [生甲]传递信息要有像烟、鸽子、马、火车、飞机等这些工具;[生乙]传递信息要有载体;

教案--面向5G的毫米波移动通信

第三页: 回顾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都可以通过标志性能力指标和核心关键技术来定义。 1978年,美国首先在芝加哥开始了关于全球第一个蜂窝移动通信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高级移动服务系统,开启了1G时代,该时段的系统采用频分多址,只能提供模拟语音业务,数据率仅为2.8kbps~56kbps;2G时代中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munications) 的空中接口采用时分多址技术。GSM 较之它以前的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它的信令和语音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可提供数字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这时候都可发短消息了,但仍然是窄带的;2000年开始部署了3G,3G以码分多址为技术特征,同时采用多输入输出技术增加系统的吞吐率,此时的用户峰值速率提升到2Mbps至数十Mbps,可以支持多媒体宽带数据业务。为了提供移动业务,到2010年,正式部署了第四代移动通信,4G的空术是在3.9G中演进的,将OFDM与FDMA结合,以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为核心,用户峰值速率提升到100Mbps至1Gbps,能够支持各种移动宽带数据业务。前几代都是基于演进的,并且向后兼容后一代,4G相比5G就如同龟兔赛跑,面向2020年及未来5G,将很大程度上提高传输速率。 2015年工信部发表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发展时间表,预计将在2018年将完成技术规,2020年正式商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表的5G无线技术架构白皮书也预示着我国在5G的研发进入标准制定阶段。中国5G官方推进组负责人淑敏讲到,我们已经从最初的概念、需求、场景逐渐走向了用合适的技术去满足这些需求。 第四页 1G~4G阶段里的重要专利技术几乎被美国的高通、爱立信垄断,中国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比如在3G时代,中国虽然自主研发了TD-SCDMA,但是技术上依然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即便到了4G时代,中国TD-LTE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其核心长码编码Turbo码和短码咬尾卷积码,都不是中国原创的技术。这就导致美国高通动不动就控告你侵权,索取额外专利费。4G和5G相比,简直就如同龟兔赛跑! 第五页 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成为全球研究热点。面向2020年及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将成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以用户为中心,提出了未来5G的总体愿景,总共包含三层,第一层将满足用户的居住生活,比如说人们的穿戴式设备中的眼镜、手表,手环等,用户移动终端多样化的互联网业务。第二层将为用户提供极佳的交互式体验,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比如说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家具,VR增强现实的体验、观看超高清体育赛事,在外也能连接办公室电脑,打印机的在线云端。相比4G,5G除了提供移动互联网之外,更加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中,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第六页 5G将满足信息随心致,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要解决多样化应用场景下差异化性能指标带来的挑战,不同应用场景面临的性能挑战有所不同,性能指标和效率需求共同定义了5G 的关键能力,犹如一株绽放的鲜花。红花与绿叶相辅相成,其中花瓣代表了5G的六大性能指标,体现了5G满足未来多样化业务与场景需求的能力,而花瓣顶点代表了相应指标的最大值;绿叶则代表了三个效率指标。其中有8个被ITU接受。 5G关键能力比前几代移动通信更加丰富,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端到端时延、峰值速率和移动性等都将成为5G的关键性能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