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养老制度

香港养老制度
香港养老制度

香港养老制度:民间机构承担九成服务

香港人口老龄化亦持续加剧,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10年,香港总人口达706.8万人,其中65岁或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2.2%。

“香港有基本的长者福利政策,比如老人的小区照顾、院舍照顾、家居照顾、长者屋、看病每年有500元医疗券,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领取老人金(公共福利金),以及强积金、公积金、综援等等,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这些并非完全由政府承担,也包括你的供职企业、雇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魏雁滨表示,香港地区的养老福利政策相对健全,只是保障水平较低,其多元文化造就了政府、第三方机构、企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社会福利机制合作为主,整合社会福利资源,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与欧洲部分国家不同,因为香港不是全民福利的社会,很多老人在年轻时没有很高的收入,相应的,其年老时获得的是非常低的退休金或养老金,因此养老生活异常艰难。目前香港政府也在考虑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无疑也会加重港府的财政压力。

四大支柱

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

所有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解决体制运转的资金需求?据魏雁滨解释,香港目前退休养老保障中与金钱相关的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

为适应香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香港政府于2000年正式实施《强制性公积金条例》。强积金计划的法定供款是由雇主和雇员根据雇员收入分别供款5%,供款设有上下限,雇员收入少于6500元港币可不供款,但雇主仍需按雇员收入的5%供款;如果雇员每月收入超过2万元港币,则雇主和雇员各需缴纳雇员收入的最高上限2万元的5%;超出部分,雇主和雇员可自愿性缴费。所有由强制性供款所累积的权益必须保留至计划成员达到退休年龄为止。雇员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养老金必须达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时,才可以一次性全数提取。

强积金虽力图保障退休人士安享晚年,但其并非全民保障制度,一些非在职人士如家庭主妇便没有强积金,且推行时间过短,仍有部分老人在退休时可拿到的退休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退休金,难以维系生活及健康需求,综援能够为这些在经济上无法自给的老年人提供安全网。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由香港政府机构社会福利署推行,目

的是以入息补助方法,援助因年老、残疾、患病、失业、低收入或其他原因而经济出现困难的人士,使他们的入息达到一定水平,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产业中的政府与民间角色

大陆并无专业化的培训,无论是人员还是培训机构都差距很大

“养老产业或服务的投入,政府必须是主要的推动者或投资人,估计香港的养老服务政府投入占六到七成。”魏雁滨表示,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每年对社会福利的预算,其中预算给老人服务的金额(包括综援)也是最多的。

香港社会福利署早在2000年就推行了“安老服务统一评估机制”,评估长者在护理方面的需要,并编配合适的长期护理服务。

2011至2012年度,香港社会福利署共资助非政府机构约2,584个,服务协议单位预算资助额共90.75亿港币(不包括综援),其中老人服务占32.1%,为29.115亿港币,是除康复及医务社会服务外占比最多的。

居家养老、日托中心及机构养老

是香港养老的几种模式,其中机构养老还根据院舍种类划分为疗养院、护养院、护理安老院、安老院、老人宿舍等,针对不同情况的老人照护程度也不尽相同。

截至2009年3月底,香港共有75198个为不同护理需要长者而设的院舍宿位。其中已领有牌照的私营安老院51588个,占69%,津助安老院18832个,占25%,非牟利自负盈亏安老院4778个,占比6%。

在养老院用地方面,香港的土地规划中划分出公共服务用地,可做养老院,此外一些私人养老院可建在商业用地,需要申请、批准,有严格的规定限制,《安老院条例》,包括设备、收费等,政府也会监督其运作。

魏雁滨说:“有时政府会向私人护养院购买一些宿位,让有需要的老人到私人护养院住,我觉得私人护养院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微利。”

香港同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专业化。1997年颁布的《社会工作者注册条例》规定,非注册人员没有到福利机构专业岗位任职的资格。目前香港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约3万人,其中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约占50%。政策的监管确保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同时提高了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地位。

魏雁滨认为搭建养老服务架构要从两方面入手,硬件和软件。硬件方面,政府应制定好的政策,提供场地和设施,并且有好的制度监管运作。软件方面,服务员培训很重要,有利于服务推广。而中国内地的问题就在于国内并无专业化的培训,无论是人员还是培训机构都差距很大,参差不齐。

在魏雁滨看来,养老院应有三种方式,一是完全私营,政府只提供政策制度和监督工作。二是私营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比如100个宿位,政府资助其中30个,剩下70个由养老院自己负责。三是完全由政府资助。“即多条腿走路,不能完全由政府承担,政府没有那么多钱,服务水平有限,也不是每个老人都愿意接受公立的养老服务,要针对不同的老人需要和情况做出不同的服务。”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非政府民间机构亦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香港养老服务体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政府处主导地位,民间机构承担90%的养老服务,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民间福利机构有其自身的优势特点,政府亦通过宏观调控大力扶持其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完善的养老服务。

“现在香港有一种比较新的长者住屋服务模式——长者安居乐住屋计划,老人付一笔钱作为租住权费,可得到一间由香港房屋协会提供的长期租住房子。”魏雁滨说。

与此类似的一种新模式是由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外汇基金全资拥有的“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在今年7月推出的“安老按揭计划”,俗称“逆按揭”,60岁以上老人可以抵押其自住房产,在继续居住于原有房产的同时,每月从接受按揭的银行取得一笔稳定的生活费。即银行付贷款人月供,到期后这个房子归银行所有。如果贷款人在到期时偿还全部月供及杂费,房产所有权仍归贷款人所有。不过这种方式能否得到广泛认可还有待观察。

浅析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 香港模式的启示

浅析养老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定位——香港模式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养老保障;政府;企业;个人;责任;香港模式 论文摘要: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以社会福利合作机制为主,包括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三部分内容。在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和第三方机构、企业、个人都有明确分工,这一机制有效地整合了社会福利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福利水平。“香港模式”给内地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即要建立养老保险、救助和服务为一体的养老保障体系,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养老保障体系,广泛调动一切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成员、企业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做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互补充。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4亿左右,而目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高达900万,并以年均5. 4%的速度递增。如此多的老年人生活谁来保障?在老年人的生活保障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已建立相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养老模式,试图解读其模式中政府、个人、企业和第三部门合作机制,从而为我国内地养老保障机制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香港养老保障模式简介 1.香港养老保障模式产生的背景 由于生育率降低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香港人口结构出现明显老龄化。据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的报告显示,香港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8. 9岁,名列全球第一。女性平均寿命为84. 9岁,排全球第二,但人口出生率却全球最低。随着香港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和服务保障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尤其重要的是,随着香港老年人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75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健康、照顾以及经济保障有别于其他群体,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关怀和重视。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反映。正因为这样,香港政府认为有责任采取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方法帮助其成员克服个人和社会问题,在《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会福利白皮书》中,香港政府指出,香港“社会福利包括应基本社会需要而制定的各项法律、计划、利益及服务,其宗旨是为解决现存和潜在的个人及社会问题。社会福利担当一个重要的发展角色,通过有组织的服务及体制,协助个人及各特别人士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达致美满的人生,并切合家庭与社会的需要及期望”。根据这个宗旨,香港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保障措施和福利服务内容。年12月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的实施,标志着香港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形成了养老保障的“香港模式”。这一养老模式的确立,为香港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服务支持。 2.香港养老保障体系的基本结构 香港养老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养老保险它由强制性公积金、职业退休、公务员退休、其他退休及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计划组成,其中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占主导地位,由香港政府强制推行,要求香港在职者(除豁免人士外)及其雇主按其收人供款,是以累积资金为雇员或自雇人士退休后生活提供保障的养老保险计划。养老保险为香港就业人士年老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提供了制度保障,形成了香港老年人社会保障的第一张“安全网”。 (2)养老救助老年人社会救助从老年人的经济、社会和心理需要各方面综合考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救助网络,形成香港老年人生活保障的第二张“安全网”。这是政府或社会为了满足老年人的最低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系列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由现金与实物援助、医

谈中国养老体制

浅谈中国养老体制 一、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在经济、医疗水平都高速发展且发达的现代社会似乎已经不相符了。并且随着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实行几十年来,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已经初见端倪。那么作为已经为国家、家庭奉献了青春,已经老去的人们,将何去何从?我国的养老机制现状如何?假期我在对于此进行了浅显与不全面的收集与调查,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养老院失独老人养老保险养老体制 二、导论 (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建立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和财政投入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问题。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强调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二)、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1、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

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2、养老保障制度“碎片化” (1)、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在我国,纳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群只占总人口的15%,低于20%的国际最低标准。 (2)、统筹层次低。目前还没有建立国家层面的统筹局面,绝大部分还是市县级统筹,只有个别省份建立了省级统筹,养老保障制度 的“适用性”和“便携性”差,有关养老保险具体的改革方案、政策制度和基金的调剂等问题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而各地在缴费和待遇标准等具体政策方面千差万别,老工业区及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收不抵支,养老基金难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致使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也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3)、养老保险收支严重不平衡。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临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4)、养老保险转轨成本高。 (5)、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低。 (6)、养老保险缴费率高。全国23%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明显高于世界10%的水平,也超过国际20%的警戒线水平;养老保障标准低,城市基本养老保险月均1000元,而农村不到100元。 3、养老资源严重缺乏 老年人口数量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社会养老

养老机构规章制度

养老机构规章制度

养老机构规章制度 【篇一:养老机构规章制度范本】 养老机构规章制度范本 (仅供参考) 说明:本规章制度范本仅供各养老机构制定本单位规章制度时参考之用。各养老机构在制定本单位规章制度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规范完善为目的,可以因地制宜 增加或减少规章制度内容及相关条款。 职工职业道德规范 为进一步办好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管理,创立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优质服务的新风尚,全心全意办好福利事业,特制定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作为全院(中心)工作人员遵循的准则: 一、努力学习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加强法制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职员。 二、树立以院(中心)为家的思想,关心和支持院(中心)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牢固树立优质服务的思想理念,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关心寄养老人的疾苦,做到工作热情、周到、耐心、细致。 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团结,同志间不搞无原则的纠纷,做到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平等待人。院(中心)管理人员要密切联系职工,廉洁奉公。

四、全院(中心)人员应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自觉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加强事业心,吃苦耐劳,积极完成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 五、坚持勤政廉洁,克己奉公,要做到六个不准: 1、不准侮辱、打骂寄养老人; 2、不准索取寄养老人财物; 3、不准多吃、多占和克扣寄养老人的生活物资; 4、不准动用公款请客送礼; 5、不准压制民主,打击报复; 6、不准让寄养老人给职工干私活。 六、加强职业道德,把寄养老人视作自己的亲人对待。搞好医疗卫生,保持室内外环境和个人卫生整洁,努力开展康复护理和训练,减少疾病,防止非正常死亡。 七、厉行节约,反对贪污浪费,严格财务制度,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损坏和擅自挪用公物。 寄养老人守则 一、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 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及本院(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本院(中心)根据双方签订的寄养协议相关条款处理;如有违法行为,本院(中心)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搞好团结,寄养老人之间、寄养老人与工作人员之间都要和睦相处,讲文明,讲礼貌、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四、要以院(中心)为家,勤俭节约,不损坏公共财物,不浪费饭菜。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与方向 高爱娣刊发时间:2010-03-18 10:30:20《理论前沿》[字体:大中小] https://www.360docs.net/doc/72780774.html,/content/2010-03/18/content_1074528.htm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因此应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重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乡界限和职业界限,建立基于国民身份的单一基本养老保险 制度。 2009年新年伊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启动的消息。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破除社会保障制度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全覆盖,人人皆有保障,才是改革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 一、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构成复杂、模式多样,分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两大类,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又分为企业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两种,共计有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民工四种养老保障模式。这些养老保障模式费用来源不同、保障程度不一,彼此独立,缺乏衔接,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点。“碎片化”的制度设计,无助于体现公平公正,妨碍了不同职业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不能有效发挥养老保险的社会互济功能,也不能有效应对养老保险面临的财务困境,革弊图新已呈必然之势。 (一)“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导致待遇差距。 至上个世纪90年代,企业完成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而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则未列入改革范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从而形成了养老资金来源上的“双轨制”。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企业缴费一般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养老金与当地社会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挂钩: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费用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个人不缴费,养老金标准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工龄长短核计发放。养老金的缴费和发放体制上存在的“双轨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差距逐渐拉开,退休前收入基本相当的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职工,退休后的收入差距可能相差两倍甚至更多。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公务员养老被视为“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而享受另一种“超稳定”、“超水平”养老方式的特殊群体。处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制边缘的农民工养老,由于缴费门槛高、跨区域转移难及15年的缴费年限等政策限制,一直存在参保率低、退保率高等现实问题,实际上根本起不到养老的作用。截至2008年底,全国参加城保的农民工2416万人,只占在城镇就业的2.3亿农民工的17%。 (二)“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淤塞了社会成员的职业流动。 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公务员在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差别,不仅导致了他们退休后的待遇差距,还在相当程度上淤塞了这两类职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企业职工调到机关或事业单位,已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无法衔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到企业,欠缴的养老保险费没有来源,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并加剧了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职业壁垒,严重妨碍了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如果要离开,由于没有建立个人养老保险账户,没有个人养老保险金积累,原本退休后可以领取的退休金又没有了,明智的选择当然是留在行政单位不动;公务员选择离开和退出原来工作单位,同样意味着他将失去将来的养老保障;由于涉及相关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政府机构在辞退公务员问题上顾忌重重,导致公务员退出机制不畅,形成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 (三)“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将使“城保”陷入财务困境。

养老院护理员规章制度

养老院护理员规章制度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

一、院长工作职责 1、在上级民政部门领导下,全面领导中心的各项工作。 2、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制定规章制度、管理手册。 3、督促检查中心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执行情况,督促工作人员遵守劳动纪律,加强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 4、定期参加护理工作,检查护理服务质量,了解老人需求,及时向老人家属反馈老人信息,听取意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5、向老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本中心的各项制度、服务,与老人家属签订协议,执行告知义务。 6、协调各方矛盾和关系,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并做好工作日志。 7、组织每周科务会、每月例会、每季度座谈会,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8、定期组织员工的政治学习、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 9、贯彻劳动制度,关心员工福利;贯彻人事等制度,选拔人才。 10、财务管理,做好中心收支统计、分析工作,为老人服务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创造合理的经济效益。

11、接待社会各界来访、参观、咨询与政府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机构保持联络。 12、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总结工作。 二、医务人员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老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 3、对新入住老人48小时内进行体检,书写入院病历,并对检查出的情况、处理意见告知老人及家属。 4、定时巡视老人,全面了解每位老人的身体、精神状况。必要时通知家属,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给予治疗,根据病情及时请会诊、转院。老人外出就诊时帮助联系相关医院,并和护理员陪同老人去医院,负责介绍病情;对不积极转医院治疗的老人,及时与家属交流并做好书面记录。 5、对有安全隐患的老人,及时与家属沟通并做好记录,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积极参与伙食管理,指导制定营养菜谱和各疾病保健食谱; 7、组织老人每年一次体检。

中国养老体制的问题及出路

中国养老体制的问题及出路 图 作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情况最特殊的国家,必须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 中国养老体制运行十多年来,对深化改革,维持社会稳定,实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养老制度时间不长,本身还不是很成熟,而快速的老龄化又给我国的养老体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本文探讨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养老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 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城乡、区域间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医疗资源分布向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特别是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明显集中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院很难留住人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患者经常被多用药、用贵药,甚至虚报药价。 3、医疗保障体系与医疗公平不相适应。现有医疗保障覆盖率低,全国只有享受国家公费医疗保障的少数人得到了较实在的医疗保障,其他均处于一种较为脆弱的医疗保障之中,居民看病自费比例逐年攀升,个人负担加重,医疗公平明显不足。 我国老年人口是高患病、高伤残、高医疗费用的群体,他们消耗着近80%的医疗资源,医疗费用占整个GDP的8~9%。一个老年人一生的医疗费用占其一生支出的2/3。老年人平均健康预期寿命仅占预期寿命的70%,带病生存时间长达10年。完全或部分失能的老人由2000年2260万增至2009年4000万,增长近一倍。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急剧增加,2008年达2020亿元,比2004年上涨234%。 由于老年人群参保率低、结构老化、许多单位应参保不参保,无故拖延保费的缴纳,漏报、瞒报工资基数来逃避缴费,致使基金的筹资水平低;从实际医疗消费看,即使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由于统筹基金起付标准设置的门槛过高,参保老人自付医疗费用比例高,一些老人患了大病、重病或慢性病,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支付就会严重不足,且存在较大缺口,参保老人不得不用现金支付很高的医疗费用,这给低收入和多病老人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全民基本

香港养老制度

香港养老制度:民间机构承担九成服务 香港人口老龄化亦持续加剧,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10年,香港总人口达706.8万人,其中65岁或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2.2%。 “香港有基本的长者福利政策,比如老人的小区照顾、院舍照顾、家居照顾、长者屋、看病每年有500元医疗券,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领取老人金(公共福利金),以及强积金、公积金、综援等等,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这些并非完全由政府承担,也包括你的供职企业、雇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魏雁滨表示,香港地区的养老福利政策相对健全,只是保障水平较低,其多元文化造就了政府、第三方机构、企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社会福利机制合作为主,整合社会福利资源,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与欧洲部分国家不同,因为香港不是全民福利的社会,很多老人在年轻时没有很高的收入,相应的,其年老时获得的是非常低的退休金或养老金,因此养老生活异常艰难。目前香港政府也在考虑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无疑也会加重港府的财政压力。 四大支柱 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 所有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解决体制运转的资金需求?据魏雁滨解释,香港目前退休养老保障中与金钱相关的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 为适应香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香港政府于2000年正式实施《强制性公积金条例》。强积金计划的法定供款是由雇主和雇员根据雇员收入分别供款5%,供款设有上下限,雇员收入少于6500元港币可不供款,但雇主仍需按雇员收入的5%供款;如果雇员每月收入超过2万元港币,则雇主和雇员各需缴纳雇员收入的最高上限2万元的5%;超出部分,雇主和雇员可自愿性缴费。所有由强制性供款所累积的权益必须保留至计划成员达到退休年龄为止。雇员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养老金必须达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时,才可以一次性全数提取。 强积金虽力图保障退休人士安享晚年,但其并非全民保障制度,一些非在职人士如家庭主妇便没有强积金,且推行时间过短,仍有部分老人在退休时可拿到的退休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退休金,难以维系生活及健康需求,综援能够为这些在经济上无法自给的老年人提供安全网。 “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简称综援,由香港政府机构社会福利署推行,目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 几千年来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但是古人在养老方面花的心思并不少,除了家庭的“色样”,还有各类的养老机构,以及各种针对困难家庭的特殊照顾。 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刘芳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一些罪行不太严重的犯人。 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休妻的重要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侯照料下,安享晚年。 到了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孤独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人群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称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的时候,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做“惠民和剂局”,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山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除了加大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还定期轮派官员进行督查,看贫者和老者有午饭吃,有无制度上的弊端。嘉靖十一年,在北京地区,仅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无所养等各类穷人的衣服,就花费275两银子。国家花钱,直接给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极为良好的养老风气。 清代延续明代制度,继续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如光绪年间的某一年,仅广东一省的养济院,就花费白银近1.7万两。 孝敬老人和赡养老人,一直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早在西汉初年,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福利政策,对贫穷老人赠与麻布、绸布等多种衣料。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还下令,

养老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样本

养老院护理部工作计划样本 【篇一】 一、指导思想在总支、院办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和贯彻20XX年 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精神,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病 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树立行业 新风,促动医患和谐,提升患者满意水准为主要内容,以确保护理安 全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和环节管理,强化内涵建设,提升技术水平 和服务质量,创优质服务,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领导满意。 二、工作目标1、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各 项护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2、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提 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3、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认真落实首 问负责制,继续展开全程优质无缝服务活动,创优质服务效益。 三、工作指标:1、基础护理合格率≥90%2、特、一级护理合格 率≥90%3、专科护理合格率≥90%4、技术水平合格率≥90%5、护理文 书书写合格率≥90%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隔离合格率100%8、病区管理合格率≥95%9、年压疮发生次数010、健康教育病人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11、医疗安全管理合格率≥90%12、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质量管理合格率≥90%13、年护理 严重差错、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14、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98%15、护理人员培训率达100%,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学分或学时达到规定要求。16、每年在州级以上学术会议或刊物上交流,发表论文≥8 篇17、年工作计划完成率≥95% 四、工作措施 (一)人员管理1、在护理人员配置上,尽早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士 配备比例。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为基础,遇特殊 情况按实际工作量尽可能在院内作适当的调整,制定紧急情况下护理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改革现状 1.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 (1)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期(1950~1957) 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是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此条例对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从实施范围、实施内容、待遇标准等方面做出了各种具体的规定。 (2)养老保险制度的扩充、发展期(1958~1966) ①国务院在1958年2月9日和3月7日分别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至此,养老保险从劳动保险条例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统一的企业、机关的养老保险制度。 ②为了解决城镇集体经济中从业人员及他们的退休养老问题,1966年4月20日发布了《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办法》和《关于轻、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职暂行办法》,建立了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退休统筹制度。 ③在1958年、1959年,国务院还颁布了有关军人的退休管理的规定,在制度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养老保险体系。 (3)养老保险制度的停滞、倒退期(1967~1977) ①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养老保险的组织管理机构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原有的退休、退休制度也近似于瘫痪,造成了实际上的干部、职工的终身制。 ②1969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意见》(草案),使原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了社会统筹的功能,职工的退休养老成了其所在单位内部的事务,使社会保险退化为企业保险、社会保障倒退为企业保障。 (4)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期(1978~1986) 197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这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从此进入了制度恢复期,但同时也将1958年统一起来的企业和机关退休、退职制度重新分化为两个分离的制度。 (5)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发展期(1986~) ①从体制上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革命的标志是1986年7月1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②1991年6月26日,为扩大传统养老保险的缴费基础,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统筹,意味着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将从此得以确立。 ③1993年10月15日,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问题的批复》,确立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④1995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进一步确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原则。 ⑤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根据两年来各地方的实践,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了“七统一”。 ⑥1998年3月成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的社会保险体制进行统一的管理。

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制度

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制度 1. 护理人员守则。 1) 热爱养老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对老人有爱心、热心、真心、耐心。 2) 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获取上岗证书。 3) 对老人的生活、健康、安全负责,熟悉老人、理解老人、帮助老人、让老人满意。 4) 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创造和维护清洁、舒适、整齐的优良环境。 5) 讲究文明礼貌、谦虚待人,廉洁自律。 6) 认真贯彻养老机构“十不准”的工作纪律。 ①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勤和旷工。 ②不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干私活或带小孩上班。 ③不准玩忽职守,发生事故。 ④不准搬弄是非、争吵打架。 ⑤不准无故损坏或丢失公物。 ⑥不准歧视、虐待、戏弄、打骂、变相体罚入住老人。 ⑦不准接受入住老人的礼物,或侵占借用入住老人的财务。 ⑧不准请入住老人和家属替员工办私事或代替员工干活。 ⑨不准压制民主、对入住老人挟嫌报复。 ⑩不准侵占私拿入住老人食品、水果、日常用品和钱物。 7) 对遵守或违反工作守则的员工按奖惩条例规定给予奖励或惩罚。 2. 护理工作检查。 1) 护理部按《老人养护服务规范》、《护理服务提供规范》、《服务检查提供规范》要求并结合护理组长、护理员的《岗位说明》和《护理工作人员守则》要求对护理工作进行

检查。 2) 护理部每周组织护理组长进行工作检查,检查重点为护理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护理组长要把检查结果纪录到领班“交接班簿”上。 3) 对护理员的检查工作采取抽查与定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重点和全面检查。护理组长在每月20日前将检查情况汇总交给护理部主任。对护理员的工作检查要结合老人对护理员的评价,做到公正、公平。 4) 对护理组长的工作质量检查由护理部、综合管理部、院部共同完成。由护理主任牵头,每月对护理组长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将检查情况汇总交给副院长评审。 3. 护理记录书写。 1) 护理记录由护理员每天在格式记录簿上书写,书写必须准确、及时、真实、具体。书写字迹应该端正、清晰、易于识别。 2) 记录不得随意涂改,日、夜班记录应分颜色记录(日班篮色或黑色笔记录,夜班用红笔记录)。 3) 各班的“交接班记录薄”的记录人在每天的书写时,必须注意并记录以下内容。 ①分管老人当天的身体异常状况。 ②老人床位或房间的变动情况。 ③老人护理等级的变更情况。 ④相关的养老机构统计参数。 4. 重要事项必须在交接班记录薄“重要事项留言”写明。 5. 护理组长每天审阅护理员交接班记录薄并签名。

养老院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养老院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1、凡在我院工作的职员,一律要求穿戴整洁、行为端庄。 2、言行文明礼貌,使用文明用语,禁止粗语脏话。 3、工作态度要热情、体贴、积极肯干、吃苦耐劳。 4、同情善待老人,奉献爱心,日常生活中能处处尊敬老人,对老人要轻言细语,如有辱骂、激怒老人者一律辞退。 5、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服从和遵守我院一切工作制度,并要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6、工作人员不得乱带外人在我院逗留和住宿。 7、爱护院里的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8、值班的护理员,如有因失职而造成老人发生意外者,需视情节轻重,追究其应负的责任。 9、工作时间要准时上班,如临时有事不能上班者,要打电话通知,便于安排人员代班。 10、所有工作人员要勤俭节约,不得随意打私人电话,并注意水、电、煤气节约使用。 养老院护理员岗位职责 1、面带笑容,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护理举止得体。 2、穿戴护理工作服上班,对老人的护理均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要规范到位。 3、保持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 4、照顾老人要周到,对每一个老人的护理要充满爱心。 5、工作期间不准离岗,老人呼叫要及时回应,不得辱骂老人,不得顶撞家属,不在工作时间干私活。 6、保持老人身体、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内清洁整齐。 7、不准收老人及家属红包及物品,违者必究。 8、对来访客人及老人家属要热情接待,反应情况要客观实际。 9、实行全天24小时护理制,定时巡视。

10、所有工作人员要勤俭节约,不得随意打私人电话(工作业务除外),并注意水、电、煤气节约使用。 11、不拿院里的公共财物回家,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12、不允许与本院老人或同事勾心斗角或不团结和争吵。

中国养老保险新制度

中国养老保险新制度 新中国建立以来的首部《社会保险法》开始实施。该保险法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慧择网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5年后仍不足15年的,可以一次性补缴至满15年。对于未继续缴费或者延长缴费后累计缴费年限仍不足15年的人员,可以申请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对于不愿意延长缴费至满15年,也不愿意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以申请将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用人单位欠缴社保费或处3倍罚款 《社会保险法》的目标:建立没有缺失,覆盖上没有遗漏,衔接无缝隙的社保制度,使全体人民在养老、医疗这些方面都能做到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其正式实施,标志着“全民社保”跨越设想,进入实施阶段。 缴费不足15年,两条途径可享受长期养老待遇 “累计缴费满15年,是养老保险参保人领取养老金的的必备条件之一,”长期以来,那些退休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参保人员,只能选择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存储额,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他们的老年生活缺乏稳定长期的有效保

障,对此,《社会保险法》进行了重大完善和拓展,增加了两种处理方式:允许个人缴费至满15年;转入新农保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种途径都可以让参保人获得养老保险长期待遇。缴费满15年是享受长期待遇的“门槛” 由于每个地方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及比例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缴费金额也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到当地社保局咨询农村养老保险新政策或是打社保局电话12333咨询这样能更清楚。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就是说,最低缴费满15年是参保人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必备条件。省人社厅副厅长张瑞书介绍说,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3岁,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立最低缴费年限;其次,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就业,缴费都累计年限,多数人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15年;最后,从国际经验来看,实施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基于缴费与待遇领取长期资金平衡的精算结果,大都规定有最低缴费年限。 事实上,养老保险新政策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是需要后续加定,进一步落实的。 新养老保险制度: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由国家和社会以立法为依据出面举办,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对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二)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政府通过立法的制度性安排,以权力与义务的一致性为原则,在劳动者因年老而丧失劳动能力,或达到法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后,为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经济保障制度。 (三)老年社会福利 老年社会福利是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由社会提供给老年人特殊的、照顾性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也有某些情况是把老年福利等同于老年社会保障,如在西方福利国家。 (四)社会保障模式 从“收入保障”的观点考察,社会保障提供补助金的模式有四种,即社会保险模式(即就业关联方式)、普遍受益模式(即按人头提供补助的方式)、社会援助模式(即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方式)和中央公积金模式(即储蓄保险基金方式)。 二、养老福利思想的发展历程 在整个西方社会文化历史中,在对待老年人的问题上,经济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思想起到了主导作用,这种经济功利主义是建立在社会生物学理论上的。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养老是中国古代家庭生活的一项主要职能。中国古代的养老制度是一种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反哺式”养老模式,这是古代老年人得到经济保障的重要机制。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于西方工业化时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保留了一定的历史传统,在近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的时代,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随之被建立并得到迅速发展。在西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

养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大全

养老院各项管理制度大全 工作人员规章制度 1、凡在我院工作的职员,一律要求穿戴整洁、行为端庄。 2、言行文明礼貌,使用文明用语,禁止粗语脏话。 3、工作态度要热情、体贴、积极肯干、吃苦耐劳。 4、同情善待老人,奉献爱心,日常生活中能处处尊敬老人,对老人要轻言细语,如有辱骂、激怒老人者一律辞退。 5、所有工作人员一律服从和遵守我院一切工作制度,并要服从负责人的安排。 6、工作人员不得乱带外人在我院逗留和住宿。 7、爱护院里的公共财物,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8、值班的护理员,如有因失职而造成老人发生意外者,需视情节轻重,追究其应负的责任。 9、工作时间要准时上班,如临时有事不能上班者,要打电话通知,便于安排人员代班。 10、所有工作人员要勤俭节约,不得随意打私人电话(工作业务除外),并注意水、电、煤气节约使用。 护理员岗位职责 1、面带笑容,仪表端庄,语言文明,护理举止得体。 2、穿戴护理工作服上班,对老人的护理均按护理流程进行,操作要规范到位。 3、保持工作认真的态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麻烦。 4、照顾老人要周到,对每一个老人的护理要充满爱心。 5、工作期间不准离岗,老人呼叫要及时回应,不得辱骂老人,不得顶撞家属,不在工作时间干私活。 6、保持老人身体、衣服、床上用品及室内清洁整齐。 7、不准收老人及家属红包及物品,违者必究。 8、对来访客人及老人家属要热情接待,反应情况要客观实际。 9、实行全天24小时护理制,每十分钟巡视一次。

10、所有工作人员要勤俭节约,不得随意打私人电话(工作业务除外),并注意水、电、煤气节约使用。 11、不拿院里的公共财物回家,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12、不允许与本院老人或同事勾心斗角或不团结和争吵。 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1、建立卫生责任制,实行卫生区包干,对绿化区、公共场所老人公寓、厕所的卫生由专人负责,院民住房内外卫生由院民自己负责,生活不能自理的院民住房卫生由护理人员负责。 2、保持居住环境整洁、舒适,增强老人身体健康。每位院民要自觉维护敬老院室内外卫生,保持院内整洁、卫生、舒适。院民房间要通风、无异味、无明显灰尘、污迹和蜘蛛网,窗明地净,衣物摆放整齐;公共场所、绿化区做到无纸屑、烟头、杂物、垃圾等;水沟、下水道要保持畅通、清洁。 3、室外要明确卫生区三天打扫一次,每个区的环境卫生要明确专人负责。室内环境卫生由院民自行打扫,门窗要经常擦拭干净,生活用品要放置有序。坚持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初评、一季一大评的卫生评比制度。 4、个人卫生做到“五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衣服。禁止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5、室内垃圾实行袋装化,一律送往统一指定的垃圾池,不准随意堆放。 6、搞好食堂卫生,严防病从口入,食堂要勤打扫、餐具要勤消毒,严禁购买和使用腐烂、变质食品。 7、对院民进行定期体检,建立院民健康档案。医务室必须备有常用药品。 8、组织院民开展文体活动,提供有益院民身心健康的娱乐,严禁赌博行为。 9、定期给老人和护理人员讲授有关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自我保健、老年常见疾病的护理等有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环境卫生制度 1.“讲究卫生”既是全体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全体院民职责,造就一个花园式的敬老院是我们的目标。 2.工作人员必须在各自的包干区完成自己的卫生工作,包干区由院务管理委员会制定。 3.要求包干区内每天打扫一次卫生。每天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用扫帚、拖把或布条拖一次,做到不留污渣灰尘。 4.对供寄养人员的衣褥、鞋袜、床上用品做到无油渍,衣物清爽、干净、督促他们勤洗脚、勤洗头、勤剪指甲、勤晒被、勤擦身、勤开窗。

我国养老制度的演化过程

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一条曲折发展之路,经历了1949—1955年的创建时期、1955—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1977年的“文革”时期、1978—1985年的重建时期、1986年至今的改革时期。 (一)社会保障制度创建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社会保险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1949年到1955年,一系列发展社会保险事业的政策措施 开始制定施行,全国开始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和体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做出要在我国“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的决定。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蓬勃开展,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在全国建立一个 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背景下,1951年2月,由政务院公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工保险条例》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以前社会保险工作上“各行其是”的现象,该条例于1953年经政务院修正,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保 险的范围,并提高了某些社会保险的待遇标准。《劳保条例》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社会保险的法规文件,对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以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国务院于1955年发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病假期间待遇等 3个暂行办法,确立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退职的制度。从1951年《劳保条例》的制定试行,到1953年经过修改后的《劳保条例》的公布,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退职和病假期间生活待遇3个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保险体系基本建立,从此以后,我国社会保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时期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 基本建立起来。为了与当时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相适应,从1956年到1965年,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国家逐步修改、补充了干部和工人退休、退职的规定,通过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和工作年限计算等几个问题的补充通知》、《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使退休制度更加健全。195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则上批准了《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本规定在全国工人、职员中统一了退职条件和退职待遇标准,放宽了退职条件,适当提高了退职待遇标准,使工人、职员的退职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在医疗保险制度上,也进行了

香港与内地养老金运营模式比较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香港与内地养老金运营模式比较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香港与内地养老金运营模式比较及其对内地的启示 田北海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本文以香港和内地为个案,分别从运营主体、运营方式及运营效益三个方面对两地养老金运营模式进行了比较。文中指出,香港的强积金运营主体模式是分散竞争式,内地的养老金运营主体模式是集中垄断式;香港的养老金运营方式具有投资工具多样化、方法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和投资风险可控化等特点,养老金运营目标为增值与保值并重,内地的养老金运营方式具有投资工具单一化、投资目标保守化等特点;香港养老金运营经历了从负收益到正收益的转变过程,养老金运营效益前景乐观,内地养老金运营效益乏善可陈,连起码的保值都难以实现。基于上述比较,文中指出,内地应以香港的养老金运营模式为借鉴,实现养老金运营主体由集中垄断型向分散竞争型、运营方式由保守型向积极型、由投资工具单一化向投资工具多样化的转变,以促进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 关键词:养老金运营模式香港内地比较 所谓养老金运营,是指将养老保险基金投入经济活动中以取得相应收益,促进养老金的保值与增值的过程,也就是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投资的过程。作为一种保险基金,养老金的运营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养老金自身的安全与增值,还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经济发展。因此,成熟的养老金运营模式是养老保险制度顺利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以香港与内地养老金运营模式的比较为基础,对内地养老金运营模式改革提出对策性建议。 一般而言,养老金运营应遵循安全性原则、长期收益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流动性原则②。在对上述原则的遵循上,香港与内地的养老金运营模式是一致的。然而,在具体的养老金运营主体、运营方式及运营效益方面,两地则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①本文是据我的博士论文《香港与武汉: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比较》的一部分修改而成。感谢导师刘祖云教授的悉心指导;另外,感谢中山大学“985”工程港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港澳社会研究》项目的资助。当然,文中的一切错误由作者负责。 ②孙光德、董克用主编:《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2004年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1-5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