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地质分组

华北地区地质分组
华北地区地质分组

华北地区地质分组

华北地区地质分组

一、沙河街组(Shahejie Fm)的时代属始新世。命名地点位于山东商河县沙河街镇华七井。由一套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的暗色砂泥岩组成,厚度大于2000米,是主要生油岩系。自下而上分四段:四段下部为红色泥岩,中部为蓝灰色泥岩夹石膏盐岩,上部为灰色泥岩夹生物灰岩、白云岩、油页岩,含介形类Austrocypris Cyprinotus组合、腹足类Sinoplanorbis Lymnaea组合、轮藻Gyrogona Obtusochara组合、孢粉Ephedripites Ulmoideipites pinaceae组合。三段为深灰、灰色泥岩夹砂岩,底部为含油页岩,含介形类Huabeinia chinensis组合、腹足类Liratina tuozhuangensis组合、轮藻Shandongochara decoro sa组合、孢粉Quercoidites Ulmipollenites组合。三段和四段还含鱼类,Diplomystus shengliensis、Knightia bohaienisis、Tungtingic hthys eocanus和Clupeidae等,其生态环境可能与海水密切相关。二段为杂色砂泥岩。含介形类Camarocypris elliptica组合、腹足类Tu lotomoides Truncatus组合、轮藻Charites producta组合、孢粉Eph edripites Rutaceoipollis。一段为灰色泥岩夹油页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含介形类Phacocypris huiminensis组合、腹足类Bohaispira Gangetia组合、鱼类wangia yihezhuangensis、Serranidae等、孢粉Quercoidites Liquidambarpollenites组合。是一套河湖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本组与下伏孔店组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东营组为连续沉积。

1 时代

E2-3

2 命名

华北石油勘探处田中黄等,1960年命名于山东省商河县的沙河街;山东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8年介绍。

3 特征

以灰色泥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细砂岩、油页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含油、岩盐地层。四段以含油页岩和含石膏的灰色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砂砾岩;三段为一套灰色泥岩夹砂岩,含油;二段为紫红、灰绿色泥岩夹砂岩、砂砾岩,含油;一段为灰色、灰绿色泥岩夹油页岩。含介形虫及腹足类、植物、轮藻及孢粉等化石。其中产于第四段介形类为 Austrocypris-Cyprinotus 组合,腹足类为Sinoplanorbis-Lymna ea组合,轮藻 Gyrogona- Obtusochara组合;孢粉为Ephedripites-U lmoideipites-Pinaceae组合。三段介形类为 Huabeinia chinensis组合,腹足类为 Liratina tuozhuangensis 组合,轮藻为 Shandongocha ra decorosa组合,孢粉为Quercoidites- Ulmipollenites组合。在三段和四段鱼类化石有 Diplomystus shengliensis,Knightia bohaiens is,Tungtingichthys eocanus 和 Clupeidae 等;另在辽河油田可能相当沙3段曾发现始新世的石炭兽化石。二段介形类为Camarocypris elliptica 组合,腹足类Tulotomoides-Truncatus组合,轮藻为Char ites producta 组合,介形类化石为 Cyprinidae,孢粉为Ephedripit es-Rutaceoipollis。一段介形类为Phacocypris huiminensis组合,腹足类为 Bohaispira- Gangetia组合,鱼类化石为 Wangia yihezhua

ngensis 和 Serranidae 等,孢粉为Quercoidites-Liquidambarpolle nites组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覆于孔店组之上;整合伏于东营组之下。复合层型剖面厚1555米;区域厚1000-4000米以上。

二、东营组

地层名称(英文):Dongying Fm

地层单位编码:05-37-0139

地层地质年代:E3

命名: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处,1961年。

层型:正层型山东省东营市华8井钻孔剖面。石油部华北石油勘探处,1961,华8井综合柱状图。

分布:鲁、辽、津、冀等省(市)(华北平原)。

简介

东营组属于第三纪渐新世晚期地层。分布于中国华北平原。岩性为紫红、棕红色及灰、灰绿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局部夹炭质泥岩、油页岩及灰岩。一般厚600—800米,最厚1000—1500米。各凹陷的边缘地带变薄或缺失。与下伏沙河街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或超覆于更老地层之上。含介形类化石:下部为Chinocythere unicuspidata-Hebinia s ubstriagularisris组合,上部为Dongyingia inflexicostata-Dongyi ngia labialicostata组合;腹足类:下部为Viviparus Xinglongtace nsis组合,上部为Tianjin ospiramonostichorhysa组合;孢粉为榆粉属高含量组合:藻类:下部为Dictyo-tidium-Rugasphaera组合,上部

为Concentricysis-leiosphaeridia组合。本组在河北平原钻孔中可见。

3 特征

整合于沙河街组之上、不整合于馆陶组之下的一套砂岩、泥岩的交互沉积。上段为灰绿、灰白色砂岩及棕红色砂质泥岩,以砂岩为主;中段为灰色、棕红色泥岩、细砂岩,以泥岩为主;下段为灰白、灰绿色细砾岩、细砂岩及泥岩,以砂砾岩为主。一般上、下段颗粒较粗,中段较细。

三、馆陶组

Guantao Group

属于第三纪中新世地层。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河北馆陶,故名。岩性为杂色(灰白、灰绿、暗紫红等色)砂岩、泥岩为主,夹含砾砂岩、砾岩。厚79—956米。与其下伏第三系各组呈不整合接触。含介形类化石:(candoniellaalbicans),(Candonacf,visenda)(Ilyocypris)及(Eucypris)等;腹足类:Planorbiscf.Young-gi,Opeas,Bithyn ia,Gyraulas等;轮藻:Hor-nicharalagenalis,charitesmolassica,Sphae-rochara,Parvula,Tectocharadiluviana,(charitesolivifor mis)等;孢粉:组合。本组可与中国太行南段的“九龙山组及坝上的汗诺坝组相对比。本组可在钻孔中见于河北平原。

四、明化镇组是第三纪上新世地层。是中国河北平原第三系顶部的

一个组以杂色砂岩、泥岩为主,两者常以互层出现,一般厚556—1100米,最大厚度为1653米。与下伏馆陶组呈整合接触。含介形类:(Ilyo cypris-candonidia)组合;腹足类:(Melaniacf.saigoi,Gyraulus)(Succinea,Bithynia)等;轮藻:(Hornicharaminama),(Tectochar ameriani)等;孢粉:上部为(Cu-pressaceae-Taxaceae)组合,下部为(Ulmipol-lenites),(celtisoollenites)(Fagaceae,auer-coidi tes,Betulcpoliemites)等。本组可与山区的“壶流河组”相对比。

2 基本信息

地层名称:明化镇组

地层名称(英文):Minghuazhen Fm

地层单位编码:05-37-0145

地层地质年代:N2

3 命名

山东地层表编写组,1978年介绍。[109]。

4 特征

层型:选层型山东东营市华北平原济阳凹陷辛3井钻孔剖面。

[55]。

特征:土黄与棕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上段粒度较粗、颜色浅,含铁锰质与灰质结核,下段粒度较细、颜色深。下与馆陶组整合接触,上与平原组不整合接触。

分布:山东、河北、天津、辽宁等。

5 备考

备注:60年代初石油部建立,归于黄骅群。

同物异名:同物异名大道口组、三台子组。

五、平原组

1 中文名称

平原组

2 时代

Qh

3 命名

地质部第五石油普查勘探大队,1963年命名;张增奇等,1996年介绍。

4 特征

平原组为一套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夹各种不等粒砂层。含孢粉,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其中孢粉组合中最主要为Pinus,Quercus,C astanea等喜温植物,同时有Betula,Corylus等耐寒植物,反映气候由寒转暖。下段由河床相及河漫滩相或牛轭湖相;上段为近代沉积,冲积相以及湖沼相堆积。上部局部夹海相淤泥层或玄武质砂砾岩。平行不整合覆于明化镇组之上。层型剖面厚498米;区域厚120-498米。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第三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地质年代表及口诀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 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 构造阶段 生物演化阶段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时间间距 距今年龄 大阶段 阶段 动物 植物 中国主要 地质、生物现象 全新世(Q 4/Q h ) Holocene 0.012 第 四 纪 (Q) Quaternary 人 类 出 现 约2-3 更新世(Q 1Q 2Q 3/Q p ) 2.48(1.64 ) Pleistocene 冰川广布,黄土生成 上新世(N 2) Pliocene 2.82 5.3 新近纪 (N) 注:1、表中震旦纪、青白口纪、蓟县纪、、长城纪,只限于国内使用;原来的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分别更名为古近纪和新近纪。 地史单位表 国际性 地方性 时间(年代)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时代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宇 Eonthem 宙 Eon 界 Erathem 代 Era 系 System 纪 Period 上 Upper 晚 Late 中Middle 中 Middle 统Series 下Lower 世Epoch 早 Early 阶 Stage 期 Age 时带Chronozone 时Chron 群 Group 组Formation 段 Member 层 Bed 中新世(N 1) Miocene 18 23.3 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 平,湖泊广布 渐新世(E 3) Oligocene 13.2 36.5 哺乳类分化 始新世(E 2) Eocene 16.5 53 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 发展 12 65 ( 新阿尔卑斯阶段 ) 喜 马拉雅阶段 新 生 代 (Kz) Cenozoic 古近纪 (E) 哺 乳 古新世(E 1) Palaeocene 动 物 繁 盛 (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 发现) 晚白垩世(K 2) 被 子 植 物 繁 盛 白垩纪(K) Cretaceous 早白垩世(K 1) 70 135(140) 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 活动矿产生成 晚侏罗世(J 3) 中侏罗世(J 2) 侏罗纪(J) Jurassic 早侏罗世(J 1) 73 208 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 晚三叠世(T 3) 联 合 古 陆 解 体 (老阿尔卑斯阶段) 燕 山 阶 段 中三叠世(T 2) 42 250 印支阶段 爬 行 动 物 繁 盛 中 生 代 (Mz) Mesozoic 三叠纪(T) Triassic 裸 子 植 早三叠世(T 1)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 类发育 物 繁 晚二叠世(P 2) 盛 二叠纪(P) Permian 早二叠世(P 1) 40 290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晚石炭世(C 3) 中石炭世(C 2) 石炭纪(C) Carbonifero us 早石炭世(C 1) 72 362(355) 两栖动物繁盛 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 晚泥盆世(D 3) 蕨类 植物 繁盛 中泥盆世(D 2) 晚 古 生 代 (Pz 2) 泥盆纪(D) Devonian 早泥盆世(D 1) 47 409 印 支|海西阶段 海 西 阶 段 鱼类繁盛 无 脊 椎 动 物 继 续 演 化 发 展 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 晚志留世(S 3) 裸蕨 植物 繁盛 中志留世(S 2) 志留纪(S) Silurian 早志留世(S 1) 30 439 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 晚奥陶世(O 3) 中奥陶世(O 2) 奥陶纪(O) Ordovician 早奥陶世(O 1) 71 510 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 华北升起 晚寒武世(∈3) 中寒武世(∈2) Phanerozoic 显 生 宙 (PH) Palaeozoic 古 生 代 (Pz) 早 古 生 代 (Pz 1) 寒武纪(∈) Cambrian 早寒武世(∈1) 60 570(600) 海生 无脊椎 动物 繁盛 硬壳动物繁盛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 量发展 震旦纪(Z/Sn) Sinian 230 800 联 合 古 陆 形 藻 成 加 里 东 阶 段 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 晚期海侵加广 新元 古代 (Pt 3) 青白口纪 200 1000 蓟县纪 400 1400 类 及 菌 类 繁 盛 真核生物出现中元古代(Pt 2) 长城纪 400 1800 普宁 阶段 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 成 Precambrian 元 古 宙 (PT) Proterozoic 元 古 代 (Pt) 古元古代(Pt 1) 700 2500 (绿藻) 地 台 形 成 吕梁 阶段 新太古代(Ar 2) 500 3000 原核生出现 Archaean 太古宙 (AR) Archaeozoic 太古代 (Ar) 古太古代(Ar 1) 800 3800 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 岗岩侵入 冥古宙(HD) 4600 2800 陆核形成 生命现象开始出现 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 始形成

旅游地理学讲义

《旅游地理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讲述三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关于旅游地理学这门学科的基本属性的问题,分别是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问题。通过讲述,学生对该门课程要有初步认识,尤其对该课程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理解,为以后有针对性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本章重点是第二节,即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计划用三个课时。 §1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它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1、几个基本的概念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务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扣除的时间是必需的,也是极具弹性的。重点是要理解三个问题: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关于闲暇与休闲的增长和休闲的障碍。 游憩(Recreation):关键在于这种活动是否达到游憩的目的。 旅游(Tourism):关于旅游与游憩的关系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各国学者出发点不一样,其看法也不一样。 本书对旅游地理学的理解:从旅游的本质属性出发探讨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K.G.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R.M.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S.B.詹姆斯﹑A.S.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40年代E.艾塞林﹑G.F.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H.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

地质口诀

地质口决快速记忆法 地质年代表口诀记忆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海西加东到晋宁。 注: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2.5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 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和时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时间带 四方上下曰宇,指空间,故有庙宇一词 往来古今曰宙,指时间 冥古宙,四十六(亿年) 地球一片灰蒙蒙 太古宙,三十八 主要分布在北华 片、片麻岩火山岩 五台运动花岗嵌 元古宙,二十五 宙分古中新三代 滹沱长(城)蓟(县)青白口(纪) 震旦纪,荒诞极 无脊椎动物找裸替 显生宙,五亿七 宙分三代古、中、新 古生代,好繁盛 大量化石在地层 寒武奥陶和志留

海生无脊水中游 鱼类生在泥盆里 石炭二叠水陆栖 中生代,两亿五 秦祁昆仑画条弧 南方为海北为陆 侏罗纪,爬着行 地上霸主是恐龙 白垩纪,环境恶 恐龙菊石全绝灭 新生代,三、四纪 哺乳动物盖被子 台湾喜马被海淹 二百万年(前)褶成山 事过不久人出现 不过暂把地球看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逢沟必断,有沟必火二氧化硅定共生 金硅氧化不相容 不足变木多发光 过剩结晶成石英 一滑二石三方解 四莹五磷六正长 七英八黄九刚玉 滑石方,莹磷长,石英黄玉刚金刚 中华大地构造歌 中华厚壳小块集,罗迪尼亚另聚齐。 喜马拉雅冈底斯,羌塘兴凯属泛非。 西域地块多迁移,亲近中朝变扬子。 东西排列转南北,陆块滑动数千里。 天山印支碰撞多,偏安欧亚东南翼。 东移陆壳坐洋幔,东亚逆转燕山期。 拼合碰撞冈底斯,缩短顺转白垩纪。 太平洋底西俯冲,背斜走滑造油藏。 高原山脉大台阶,地理环境定型迟。 板内拉张控成矿,灾害地震应力异。 背上拱,成山岭,中间老,两翼新。 向下弯,成谷盆,两翼老,中间新。 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物质密,抗侵蚀,成山岭。 (背指背斜,向指向斜) 地质灾害防治口诀

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需求分析

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需求分析 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需求分析 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需求分析 按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在原华北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山东和河南两省被归入华北地区,辖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内蒙古自治区(除东三盟和赤峰地区),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四省,作为规划、部署和实施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区域单元。辖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土面积13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七分之一;人口3.2亿,约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GDP)32931亿元,约占全国GDP三分之一。人口密度最大、经济相对发达。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带均处于华北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和分析华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调查的需求,对于搞好地质调查规划,服务社会经济,发挥地质调查的基础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华北地区社会经济构成 尽管华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较大,但分布不均匀。据20xx年统计年鉴(下同),京津地区(首都经济圈)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0xx美元,北京为2696美元,天津为2165美元;山东超过1000美元,达到1143美元;其余各省依次为:河北918美元、内蒙古711美元、河南652美元、山西606美元。 华北地区的国民经济产业构成平均为:第一产业15,第二产业为48,第三产业为37,第三产业接近第二次产业,表明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阶段。北京的第三产业超过第二和第一产业的总和,达到58(第一产业为4,第二产业为38),表明北京的经济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后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特征。天津的第三产业为39,比第二产业51低12个百分点,尽管天津的第一产业较低为7,但产业构成表明,天津的经济仍然具有典型的工业阶段的特点。山东、山西、河北三省的产业构成有相似之处,第一产业在11-16之间,第二产业50-51,第三产业33-39,正处于工业化发育时期;河南与内蒙古的产业构成表明,尚处于工业经济的早期,第一产业仍然是经济构成的主要部分(23-25),而第三产业在30-35之间,接近二次产业的规模。 华北地区的采掘与原料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华北地区国内生产值的33,表明在华北地区的工业仍然是主导产业。北京的采掘业产值仅占GDP的0.8,不足1,但是原材料工业规模仍有671亿元,说明尽管北京市已进入后工业化经济发展阶段,但带有工业阶段的色彩。河北省仍以矿业大省而著称,采掘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达到44.23,相反,原材料工业仅为245亿元。山东、山西、河南、内蒙古、天津五省、市、区的采掘工业产值比重总体保持在6.58-9.63之间。统计数据表明,华北地区除北京以外,国民经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无论是采掘业对资源地质储量的需求,还是原材料工业对矿产品的需求,均显示出强劲的趋势。而在这一产业链中,资源储量的增加与地质勘查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华北地区矿产资源对地质勘查的需求,在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不是降低的、而是增长的趋势,其中还没有考虑已建矿山资源枯竭对地质勘查的需求。 第二、华北地区资源经济分区 华北地块以及周边造山带所形成的华北地区大地构造单元格架,奠定了华北地区自然地貌的基础。以地貌单元为基础,参考资源特点、经济特征,把华北地

中国旅游地理重点整理(科学出版社第三版)

同志们,这份资料很详细,可以再你们觉得合适的范围内加以增减,到时候大家自己把字体改小用于。。。。我就不多解释了,大家懂得。还有啊,里面提示大家要看的图不可以忽略啊 重点的三个大区图建议大家要么熟记要么复印书本 旅游地理 导游欢迎词结构 1 代表接待组团社表示欢迎 2 介绍自己介绍其他人员 3 预告行程 4 表示愿意为大家服务的态度 5 预祝成功欢送词 1 表示惜别 2 感谢合作 3 小结旅游4 征求意见5 期盼重逢 旅游资源调查步骤1 成立调查小组2 确立调查目标 3 收集二手资料 4 制定调查方案 5 准备相关设备 6 制定调查工作计划 7 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8 完成景区旅游资源地图编制 9 写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概念分布于广阔的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 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1942年瑞士人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不会永久居留也不是主要从事赚钱的活动暂时性异地性 旅游者旅游的主体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 任何以消遣闲暇度假体育商务公务疗养学习宗教等为目的不论国籍如何在其居住地境内居留超过24小时一年以下的人特点异地性暂时性享受性回味性 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地吸引旅游者所有因素的总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事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和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特点空间分布上的集中性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吸引功能的垄断性易损性不可移动性 观赏性地域性多样性综合性季节性永续性垄断性吸引力定向性 基本特色时间空间经济文化 旅游资源的分类 1 根据资源本身的特性成因差异进行分类 2 根据景区资源的管理等级分类 3 按资源特征与游客等级分类 根据吸引强度世界级国家级区域级地方级 根据功能观光游览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购物型 按形成和属性自然和人文两类 按资源客体属性物质性非物质性无知与非物质共融性 按资源发育背景天然赋存性人工创造性两者兼备的复合型 按资源持续利用潜力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旅游业旅游休闲活动的媒介具有服务性质的特殊行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人们的旅行游览提供服务从中取得经济收益的部门和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有文化性质 旅游业四大支柱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商品 旅游业特点社会性综合性开放性涉外性季节性脆弱性劳动与资金密集性 旅行社生产和销售旅游商品并通过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等服务而取得收入的企业。国外旅行社分为旅游经营商批发商零售商 我国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 旅游饭店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和各种服务汽车旅馆度假商务青年旅社会议旅馆旅游饭店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地位 1 构成旅游业综合接待能力 2 取得旅游收入的重要基地 3 体现旅游业服务质量 4 为社会提供广泛

旅游地理学第二套试题

旅游地理学第二套试题 一、名词解释(5×3=15分) 1、旅游地理学 2、旅游需求 3、RBD 4、主题公园 5、旅游区 二、选择题(10×2=20分) 1.20世纪30年代__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A.波克 B.皮尔斯 C.克莱门特 D.麦克默里 2.现代旅游业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A.旅游主体、旅游流、旅游媒体 B.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流 C.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 D.旅游客体、旅游流、旅游媒体 3.按照我国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下列哪类人员属于我国的国内旅游者() A.我国大陆居民,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超过六个月的游客。 B.在我国住满一年以上的港澳台同胞,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超过六个月的游客。 C.在我国住满一年以上的华侨,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超过六个月的游客。 D.在我国住满一年以上的外国人,离开长住地在我国境内其它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超过六个月的游客。 4.在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公式中,R值越大说明() A.旅游需求淡旺季差别越大 B.旅游需求淡旺季差别越小 C.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不均 D.与旅游需求淡旺季差别无关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因子的是() A 旅游资源 B 旅游地及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 C 旅游地的区位关联特征 D 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6关于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 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B 共性小、独特性强 C 以观光行为为主 D 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7.以下哪一项不是城市RBD的类型() A.加拿大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B.中山市孙文西步行街 C.上海豫园旅游商城 D.中国民俗文化村 8旅游环境的容量分为基本容量和非基本容量,以下那个选项是非基本容量() A旅游资源容量和旅游心理容量 B 旅游生态容量和旅游地地域容量 C 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D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和旅游期望容量 9()不仅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衡量旅游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A 客游量 B.旅游交通便利程度 C.基础设施 D.旅游资源的多少 10.旅游区具有的特性() a系统性b地域性c层次性d优化型e相似性 A、abcd B、acde C、abde D、bcde 三、简答题(5×7=35分)

记忆宫殿(训练教材)-第三天

第三章超级记忆法的具体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之一:一对一联想法 上面我们学习的内容可谓是超级记忆法的开场白,大家在接触过这些内容后,尤其是在做了联想的练习后,再来学习下面的具体技术方法就会感到很容易了。我们一再强调超级记忆法所传授的记忆方法都是要借助“联想”来完成的,这些记忆方法的核心也是联想,只不过各个联想的具体方法不一样。因此联想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要多做联想的训练,大家可以结合以后讲的具体技术方法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尽快提高联想能力。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诸如下面的问题: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1405年;《孔已己》的作者是鲁迅;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微波炉业的霸主是格兰仕;美国现总统是布什…… 历史、地理、政治、语文等文科学科中经常会碰到大量的填空题;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很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问题。面对这些内容繁杂、数量庞大,但又相对较简单的问题,我们就可用一对一联想法来解决。 一、什么是“一对一联想法”呢? 一对一联想法就是在只有唯一对应关系的两个记忆对象之间进行联想,使双方形成紧密的对应关系,以达到提起一方就能马上想起另一方的记忆目的。 例如提起中国的首都想起的必然就是北京;问到中国最大的沙漠那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提起东岳那就是泰山,对于这些对应关系明确的内容,我们就可以在问题和答案之间直接进行联想,这样在以后见到问题时回想一下就可想起答案了。这个训练,我们实际上已在上一讲中的基础性训练的第一步中训练过了。下面我们再结合实例来进一步学习一下。 例1、记忆下面的世界地理之最(课堂讨论) ⑴世界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⑵世界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⑶世界最低的国家是荷兰⑷世界最长的裂谷是东非大裂谷 ⑸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⑹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⑺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⑻世界最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 ⑼世界最小的洋是北冰洋⑽世界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 ⑾世界最大的洋是太平洋⑿世界最热的地方是阿济济亚

华北地区常见蔬菜露天种植时间表..

华北地区常见蔬菜露天种植时间表 一月:菠菜、生菜、葱、香菜。 二月:菠菜、生菜、芹菜、土豆、香菜。 三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空心菜、生菜、茼蒿、芹菜、土豆、大豆、四季豆、豇豆、萝卜、苋菜、菜、芋头、韭菜。 四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甘薯、空心菜、生菜、茼蒿、芹菜、大豆、四季豆、豇豆、萝卜、苋菜、香菜、芋头、韭菜。 五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甘薯、空心菜、生菜、茼蒿、四季豆、豇豆、萝卜、苋菜。 六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甘薯、空心菜、生菜、茼蒿、青花菜、苋菜。 七月:菠菜、白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甘薯、空心菜、生菜、茼蒿、胡萝卜、青花菜、苋菜、茴香。 八月:菠菜、白菜、蒜、茄子、辣椒、番茄、黄瓜、丝瓜、西葫芦、南瓜、冬瓜、苦瓜、西瓜、空心菜、生菜、茼蒿、胡萝卜、青花菜、萝卜、苋菜、香菜、茴香。九月:菠菜、白菜、蒜、空心菜、生菜、茼蒿、芹菜、油菜、萝卜、苋菜、香菜。十月:菠菜、蚕豆、蒜、芹菜、油菜、芜菁、萝卜、香菜、 十一月:菠菜、芜菁、香菜。 十二:早春黄瓜、早春西葫芦、早春瓠瓜、早春西瓜、早春甜瓜、早春番茄、早春架豆、早春南瓜、早春冬瓜、早春丝瓜、早春苦瓜

各种蔬菜种植时间 番茄:可常年种植,但最好1—2月份不要播种(特别是有限生长型,高圆形果的品种),易出畸形果。番茄是多年生植物,但生长上一般种植4—5个月。 黄瓜:可常年种植,但夏季高温期易出现苦味瓜。生产上一般是4个月。 大白菜:一般播种时期4—10月,生育期50—120天。 小白菜、芥菜:一般播种期3—11月,生育期20—30天左右。 萝卜:播种期3—10月份,生育期50—100天。 辣(甜)椒:跟番茄一般,生育期90—120天。 南瓜:播种期2—10月份,生育期80—120天。 下面列出1-12月蔬菜种植的时间,南方可以适当提前点,北方的可适当延后半个月至一个月。 一月播种蔬菜: 油菜、四月曼、菠菜、芥蓝、生菜、马铃薯、葱、茄子、番茄(西红柿)、辣椒、芋头、芫荽。 二月播种蔬菜: 四月慢、菠菜、芥蓝、生菜、马铃薯、葱、芫荽、黄瓜、四季豆、茄子、番茄、青花菜、辣椒、芋头、白菜、萝卜、甘蓝。 三月播种蔬菜: 四月慢、菠菜、芥蓝、白菜、萝卜、黄瓜、四季豆、茄子、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苦瓜、辣椒、芋头、葱、芫荽、豇豆、毛豆、空心菜、苋菜、甘蓝。 四月播种蔬菜: 白菜、萝卜、黄瓜、四季豆、茄子、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苦瓜、辣椒、葱、芫荽、豇豆、毛豆、空心菜、甘蓝、油菜、苋菜、韭菜、芹菜。 五月播种蔬菜: 白菜、萝卜、黄瓜、四季豆、茄子、番茄、丝瓜、冬瓜、南瓜、苦瓜、葱、芫荽、豇豆、毛豆、空心菜、油菜、苋菜、甘蓝、芹菜、韭菜。 六月播种蔬菜:

旅游地理学资料整理

旅游地理学的名词解释: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 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2.旅游者:任何一个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旅行,在访问地停留24小时以上的人。 3.旅游行为: 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移动形成的客流。 由旅游者、旅游节点(旅游地和客源地)和运输方式三要素构成。 6.特尔非法:用书面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意见以预测某项专题或某个项目未来发展的方法, 又称专家调查法。 7.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 的的人工创造物。旅游资源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不具有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 8.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商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它条 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9.旅游地生命周期:关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有众多的描述,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 加拿大地理学家巴特勒在80年代提出的。他把旅游地的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退阶段或复苏阶段。 10.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 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11.旅游商品:供给者为满足旅游者需求以出卖交换为目的而提供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 有形和无形服务(无形商品)的总和。如旅游景观,旅游服务,旅游线路,旅游故居,旅游设施,旅游交通等都称作旅游产品是不对的,不科学的。应称其为旅游商品。12.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就是为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 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 13.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有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 闲娱乐产业。 14.城市旅游形象: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 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城市旅游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反映的是整个城市作为旅游产品的特色和综合质量等级。15.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指对一个旅 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旅游者数量。16.旅游区划:按照旅游的某一些方面的统一性(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探讨旅游或旅游的某 些方面的特征及开发利用和发展旅游业等重大问题进行自上而下的区域划分或自下而上的区域合并。 17.旅游区:一般所指的旅游区,是综合性的旅游区,即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 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旅游资源,也含有为旅游者是想旅游目的而不可缺少的各种基础设施。 18.旅游规划:是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 规划经相关政府审批后,是该区各类部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法律依据。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必然要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 2、感知环境 3、旅游地空间竞争 4、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5、 TSA 6、文化移植 7、逗留型旅游线路 8、旅游资源 9、旅游时间比10、CBD 11、旅游地理学 12、旅游目的地13、旅游资源 14、旅游增加值 15、旅游的生态容量16、主题公园 17、旅游需求 18、舒适指数 19、旅游地形象 20、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21、城市旅游 22、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23、旅游交通 24、旅游区 25、社区旅游 26、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27、可持续旅游 28、非物质文化遗产29、旅游发展规划 30、旅游资源调查 31、风效指数 32、景观 33、旅游服务 34、公共关系 35、地质公园36、原生旅游形象 37、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38、旅游流 39、旅游容量 40、危机管理 41、旅游地功能分区 二.简答题 1、列举我国古代北魏、宋代和明代的各一本旅游地理名著及其作者姓名。 2、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用什么指数度量? 3、简述旅游区的主要特性。 4、简述索道建设的利弊。 5、试述旅游宾馆的微观选址 6、试述旅游区划的原则 7、试述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8、举例说明何谓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9、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0、简述交通方式和距离对旅游者出游的影响

11、试述旅游动机定义、类型,以及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12、试述闲暇、游憩和旅游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13、试述布特尔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并举例说明 14、试述主题公园的特性、类型与特点 15、试述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并举例说明 16、试述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与方法 17、试述旅游区饱和和超载后的管理策略 18、试述旅游开发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19、试述自驾游对旅游交通条件的需求 20、试述旅游线路的类型,以及设计内容和原则 21、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22、试述旅游者的不同尺度空间行为 23、试述景观的空间结构 24、试述生态旅游与传统的绿色旅游、自然旅游有何不同? 25、试述旅游地规划的基本方法 26、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哪些? 27、试述旅游规划图件的三要素 28、试述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组成 29、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三.分析问答题 1、谈谈你对综合性旅游区划的原则的认识。 2、从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以及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空间关系,谈谈你对开发 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看法。 3、旅游业有什么经济特性?这些特性对旅游开发的意义怎样? 4、试述我国旅游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开展。 5、举例说明我国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地质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岔河集油田) 一、油田储层特征 二、油气藏类型 三、地层特征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鄚州构造带位于淀北洼槽以东、文安斜坡以西、任西洼槽以北地区。区域地层西倾,区内构造由一系列北东向、反向断裂构造带,是断裂潜山与第三系挤压构造复合迭置的断裂构造带。在断裂潜山背景上,第三系发育了一组轴向北西,雁行式排列构造,自西向东有七间房、鄚西、李庄、于庄等背斜构造。这些构造被北东向断层切割,形成诸多的断鼻、断块、端背斜圈闭,该 地区沙一下段为滨浅湖相沉积,砂体发育。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沉积了大套深灰色泥岩

和油页岩,是主要的生油层系同时也具备了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的有利条件,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本地区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平原组、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一段、沙二上段、沙二下段、沙三段。 冀中地区低阻油层多为细粒结构及粉砂质细粒结构,含油饱和度和电阻率受泥质和粉砂 含量影响较大?表现在随粒度中值的减小束缚水饱和度增大、电阻率下降。从测井观点来看?泥质含量或细砂含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地层的自然放射性和导电性?表现为自然伽马值增大?电阻率降低?而自然电位只受泥质的影响?受砂岩颗粒大小的影响却非常小?当泥质含量增大时?表现为自然电位值显著减小。因此可通过计算自然伽马相对值(岩性系数)与自然电位相对值分析储集层岩性粗细和判别储集层性能。 四、常用录井技术 (1)定量荧光录井 定量荧光仪用紫外光作为激发光,用异丙醇或正己烷、环己烷作溶剂浸泡岩心、岩屑或井壁取心样品,激发光透过样品室后经滤光装置或分光系统进行处理,再由检测器进行检测、光电倍增管进行信号放大,最终显示出荧光波长值和荧光强度(荧光光谱)的录井方法。 定量荧光仪是在传统箱式荧光灯的基础上针对其在油气层检测方面的不足作了较大改进而研制成功的,主要应用于现场快速准确发现油气层 ?(2)钻时录井 在钻进过程中,根据钻时的变化和钻具的反应情况,分析、判断所钻地层性质和钻头磨损情况的录井方法。 1.客观因素有岩石的可钻性;钻井方式(涡轮钻比旋转钻快);钻头类型与新旧程 度;钻井参数;钻井液性能。 2.主观因素有司钻的钻井技术水平(司钻水平)和录井人员记录的准确性(录井人员 责任心)。 (3)岩屑录井 指依照地质设计,按迟到时间录取返到地面上来的岩屑,并系统地整理、加工制作、观察描述、选样分析、编制剖面综合研究,弄清楚地下地层及油气水的全部工作。 也有人称之为砂样录井或岩样录井。碳酸岩盐的基本描述:主要是成分(方解石和白云石)、含有物(硅、膏、泥、砂、生物化石)、结构(晶粒、生物碎屑、鲕、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著)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要点 一填空题 1. 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 2.游憩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 4.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自我尊重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互相作用的条件有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6.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根据历史资料推测将来形势的是趋势外推模型。 7.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 8. 大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环状旅游路线。 9. 汇率下跌,价格不变,旅游需求上升。 10.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主题,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业。 11. 共性大,个性强是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12. 娱乐购物属于旅游活动的提高层次。 13.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高峰指数等于0。 14.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 15. 城市游憩商业区的类型包括大型购物中心型、特色步行街型、旧城历史文化改选区型、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16.偶发性饱和与超载常是由于旅游地或其他附近发生了偶然性的事件,这些事件在较短时间内吸引来大量旅游者 17. 旅游区的特性有系统性、层次性、地域性和优化性。 18.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19.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中,定性模型的代表是特尔菲法。 20. 中尺度旅游空间一般采用节点状旅游路线。 21. 游览观光属于旅游活动的基本层次。 22. 旅游需求的季节性强度指数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的时间分配越均匀。 (二)名词解释以及关系 1.闲暇和游憩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2.旅游需要和旅游需求关系 旅游需要:是指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某种旅游产品的渴求或欲望,它是旅游者的一种潜在需求,即旅游者自身感到缺少某种东西,又期望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状态。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3.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研究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即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如家庭休闲(包括阅读、园艺、社交、看电视等);日常休闲(如看戏、上餐馆、运动、看球赛等),也包括一日游或旅游等。 不同国家概念的差异 1、英国:旅游地理学、旅游与游憩地理学 2、加拿大:游憩地理学 3、日本和韩国:观光地理学 旅游系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是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的,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这三个成分。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旅游地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3、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具有应用特点的科学 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地域性、综合性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萌芽时期 2、开端时期(二战前) 3、发展时期(二战后到60年代初) 4、多样化研究(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5、理论与方法同一(70年代中期以来) 6、发展趋势将视野放到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是旅游活动 理论与实用研究并举 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古代旅游地理知识的积累近代旅游地理知识的发展 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初创阶段(1979—1985年)初步发展阶段(1986—1991年)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以来) 旅游动机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摆脱现实环境中的个人环境(即个人遇到的麻烦、问题、困难和挫折)或人际关系(即合作者、家庭成员、朋友邻里)矛盾,并获得个人的补偿(自主决策、能力意识、挑战、学习、探险和放松等)与人际关系的回报(主要指扩大社会交往)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心情的动机、身体的动机、精神的动机和经济的动机。 1、旅游动力构成: 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交通条件)。 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旅游地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物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言之,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旅游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旅游接待设施以满足其需要。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史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1.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国内: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对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4.在研究方式上,应该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第三章旅游者行为 游客:指因为休闲、娱乐、观光、探亲访友、购物、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国),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活动获得报酬的人。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海外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感知环境:收集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教育三方面去研究 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特征 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学课后习题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1、试分析闲暇、游憩和旅游之间的关系。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工作时间、睡眠时间、其他基本需求满足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工作的地方,短暂前往一个目的地从事各种娱乐活动,同时,旅游目的地要提供各种设施以满足需要。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有哪些? 旅游产生的环境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通道;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社区旅游;新兴旅游;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旅游规划。 4、试分析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科及旅游学科之间的关系。 (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 (2)旅游地理学也可以认为是介于地理学和旅游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3)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旅游地理研究者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1、试述旅游地理学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国外学科发展史 中国的 1978—1989:理想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自觉构建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 ?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反思自身不足 ?教书育人,提携后生,传播思想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回馈社会 ?建立组织,加强合作 理想主义研究取向的特征及意义 ?就旅游地理学研究本身而言,80年代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范围较窄,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也难称规范,是旅游地理学发展中最为稚嫩的阶段 ?但是从研究的影响力来看,该时期对整个旅游地理学所彰显的“学术启蒙”意味难以抹煞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旅游地理学家成为旅游规划的主力军 ?研究内容的实践驱动明显,学科本位意识下降 ?研究视野狭窄,对国际前沿关注度下降 ?研究规范性不够,学术贡献不足 现实主义研究取向的影响 ?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时注重实效的社会风气,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地理学实用性、功利性的研究取向。研究选题的狭窄,理论研究的忽视,以规划代替学术、以社会实践代替学术贡献的评价模式等是现实主义研究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这种研究取向阻碍了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使学科的中外差距和差异更加明显 1999至今: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旅游地理学主要进展 ?重新显示出对建构理论的重视 ?跨学科研究增多,研究领域获得较大拓展 ?国际交流增多,研究规范得到重视 ?学科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增强,对研究者的吸引力加大 理性回归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其一,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得益于知识分子内省后的自我选择,是对现实洞察后的冷静思考以及对理想追求的践行。其二,当前正在进行的理性回归并不彻底,且十分脆弱,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理性回归 ?意义:功利主义的盛行和理想主义的缺失,是阻碍当今中国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提升中国的科学原创能力,培养顶尖的科学人才,需要理想主义的价值理念做支撑 2、从学科性质谈谈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国外:各国学者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区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还有其他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