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短期支教说的意义

大学生短期支教说的意义
大学生短期支教说的意义

[心平按] 近几年来,有一类公益项目发展很快,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以大学生短期支教为代表,也包括乡村冬夏令营、乡村学校或社区寒暑假读书会等其他形式。这类项目一直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和“行动者”的反省声都不绝于耳,但却始终顽强生存乃至蓬勃发展。

各位益友其实都或多或少知道我对于这类项目(以及批评者)的看法和态度,我的基本判断,乃是此类项目的更重要的受益者,是大学生志愿者,而不是乡村的孩子们。在许多场合,我都强调过这个基本判断,并且用比较多的功夫去阐述如何看待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问题,但对如何看待乡村孩子(学习成长)的问题,较少提及。一个原因是,虽然我们感觉自己对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但没有找到很好的方式去解答给别人听。最近我有了一些心得,想试着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问:在此类公益项目中,应当把谁作为第一位的受益者,大学生还是农村的中小学生?

答:大学生的自我成长是第一位的——我的这个判断不会变。

童话世界中的王子和公主一旦结婚,故事就圆满结束了,但现实世界中,其实更重要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王子和公主”真的会幸福一辈子吗?他们不会吵架斗气吗,能顺利生养自己的孩子吗,能把孩子教育好吗,会有第三者插足吗,王子会染上赌博等恶习吗,公主会羡慕嫉妒恨邻国公主吗,两人会闹离婚吗?…… 等等等等,与婚姻相比,再艰难的恋爱故事,也都只是西餐中的头盘而已。

中国大陆有200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新增600多万(这其中,来自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虽相对数量在减少,但绝对数字并不少)。他们就是童话故事里刚刚结婚的“王子和公主”,能不能在大学里问有所获、学有所成,对于今后王子公主婚姻的幸福与否,幸福能持续多久,实则是远比考上大学重要得多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其实是人皆不能幸免的问题,它并不只存在于你去助学支教的穷乡僻壤和农村学校,你走过高考独木桥,跨入号称象牙塔的高等学府,并不意味着你就得到了救赎。我们是如此痛恨当今官场的贪腐和社会的冷漠,但你可知道,那些贪腐的公务员,那些小悦悦等等事件中冷漠的路人,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和你一样,都是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是满怀理想的热血青年(甚至也不乏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的学子)。

由于体制和方向的问题,大学生在现有框架下的任何努力和坚持,都不能弥补他们在国内接收高等教育缺失掉的环节。

而公益和志愿者精神,我以为乃是让大学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剂“良药”。公益和志愿者精神,只能通过实践去习得。在公益行动中,大学生将更加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现实与理想、懂得纯真与感动、懂得责任与坚守、懂得团队与宽容。

有人说,美国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慈善和公益。这话可能不够全面,但很有道理。正如吴靖老师做过的研究:1899年时,美国的高中以上学历者仅有10%,正是通过积极参与

慈善公益和各类志愿活动,成长起大量的管理和领导人才,为美国这个超级强国百年来的发展和成就提供了骨干力量。

在人的一生中,开始参与公益实践和志愿活动的最好阶段,就是大学期间。

我想,无论大学生们参加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公益项目,不管这个项目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这个项目的时间是长是短,只要他们是自愿和志愿的,都值得大声赞扬,都应当尽力呵护。

(二)问:在此类公益项目中,如何看待乡村孩子的学习、成长,如何面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答: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大家都知道美国最成功的支教类公益组织,很可能也是全世界最成功的支教组织是——为美国而教。虽然独立调查明确显示,“为美国而教”的志愿教师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但诸多媒体最常用(可能也是“为美国而教”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评价却是:

“为美国而教”的最大影响不仅仅在于它为美国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输送了一两万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为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社会责任心和有领导能力的骨干。

连“为美国而教”这样系统化的长期支教项目,更重要的价值都在志愿者自身,更何况寒暑假支教、夏冬令营这种短期项目!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企业乃至各类面向成人的培训中,培训师常常喜欢引用的一个故事,如下:

有个牧师苦苦思索隔天的讲道内容,5岁的小儿子在旁边不断要求爸爸陪他玩。于是,牧师拿出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报纸,撕碎并嘱咐孩子拼好粘起来。10分钟后,孩子兴高采烈地跑来说拼好了。牧师十分惊讶,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有认识世界地图的能力呢?只见孩子十分得意地说:“很简单啊,地图的背面是一个人像,所以我就把纸翻过来。人对了,世界就对了。”牧师顿觉豁然开朗,第二天他讲道的题目就是“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哲理故事,因为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总是会遇到这种一体两面的问题。大学生短期支教类公益项目,大学生的成长和农村孩子的成长(以及学习和教育等更系统性的问题),就是一体两面。

有一个远比大学生短期支教有名的多的一体两面问题。

亚当·斯密在自己的经济学开山之作《国富论》中,最著名的论断是:在自由市场中,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就是经济学的一体两面问题。马克思倡导优先解决公共利益,并试图以此带动个人的幸福。而亚当·斯密,在理性洞察了“人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截然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以此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繁荣和富强的基础。

(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以为与斯密的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许,老子、斯密和牧师的儿子,用他们面临的问题去跟大学生短期支教类公益项目做类比,并不十分恰当。但我以为,当人们面对一个异常复杂的一体两面的问题时,选择简单的一面,然后长期专注于此,才真正有可能解决简单一面的问题,并且同时也(出乎意料之外的)把复杂一面的问题解决了(或者至少向解决方向大大推进了)。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改变自己,就是改变世界”。

我因此也特别相信,在大学生短期支教(或者冬夏令营)的公益项目上,只要大学生“对”了,农村的孩子就“对”了;大学生成长了,农村的孩子必然就成长了;大学生真心的努力了、付出了,农村的孩子就得到了;大学生只需做到无愧于心,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学习问题、教育不公的问题,就又向着最终解决迈出了一步。

你们其实不必要反复纠结于“短期支教究竟意义何在”,“我们出于爱心的公益实践会否给孩子们带来伤害”,“面对如此复杂真实的农村教育问题我一介书生的小小行动真的有多大作用”……等等这样的反思。正如在自由资本主义的社会中,一个以正当方式追求个人利益最优的人,不必反复纠结于“我的行为是否伤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一样。

你们也不必过度拔高自己行动的短期意义,认为“我们就是要直面和挑战农村教育的极大不公,为中国教育的变革发挥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光和热”。其实大学生某种意义上就是那个牧师5岁的孩子吧,世界地图的确是目标,但我们当下先解决自己最熟悉的问题,同时获得成长、种下公益志愿和解决教育不公的种子,这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大,会开花结果。

大学生短期支教或冬夏令营,许多时候都有各类主题的,有推动阅读的、有面向乡土教育的、有音体美学习类的、有倡导“全人”教育的。这些主题设定都很好,但你不能说,因为我们机构专注于这个(素质教育的)主题,所以我和你提到的大学生公益项目不一样,我们的主要受益对象就是农村孩子。

从小道理上,我以为这样的主题设定有助于你们的项目做的更专业、更有成效,更有助于一体两面“难”的一面问题的解决(至少不会做“应试教育”的帮凶)。但从大道理上,不论你的主题是什么,大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体两面的“简单”一面,都应该放在第一位。

理解了我的思考,才能更好定位和设计项目,才能更恰当设定可以达成的目标,才可以让农村孩子们更开心更有收获,才能让大学志愿者们更加坦然自己的选择,才不为网上旁观者冒充农村孩子炮制的虚假批评所吓倒。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是否会(因为失误或支教时间过短)而伤害当地孩子,梁晓燕老师有过一个说法,我很推崇:

(大意是)大学生志愿者有这种想法,表明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其实,在孩子的成长当中,你没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我想特别补充一点的是,当你不小心表现的不完美,甚至有一些失误时,你对孩子的影响,真的没有那么重要;而你如果尽力而为了,用真心去做这件事(短期支教),孩子会感觉到的。如果你表现的更加优秀一些,不经意在孩子的心目中创造出了(哪怕只有一个)精彩瞬间,这瞬间会变得永恒,对你,对孩子,都是如此。

改变一个生命,时间的长度不一定可靠。许多时候,一天、一小时、甚至一分钟,真的能够创造奇迹,这就是“永恒瞬间”的价值。

是否能在短期支教中创造“永恒瞬间”,最重要的不是专业、不是技巧,而是爱和真诚。

心平注:本文是在写给心平公益伙伴的两封邮件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希望能够对那些一直坚持做大学生短期支教、冬夏令营、寒暑假读书会等公益项目的NGO和志愿者组织有所帮助和鼓励,为他们喝彩!

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现如今大学生短期支教成为广大学习社会实践的流行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短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走进西部到贫困的地方从事支教活动,这类支教一般在支教地点不会超过一个月。而我方的标准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利弊影响何者更为长久。而我方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弊的影响更长久,故弊大于利。 第一,从被支教的小朋友方面说,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能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丰富了课堂内容,接触新的事物等的利处。但是,82%的支教老师为大一大二学生,由于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示范性课程的学习,教学质量不高,短期支教时间短,更换频率快,课后没有进行辅导。实实在在是无管理经验、无教育经验、无系统培训的“三无”教师。更别提做到让教学从计划和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再不过问,而94%的受教孩子希望与支教老师保持长期联系,老师的离开极易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其次孩子更喜欢大学生授课,对自己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形成心理落差。大学生短期支教后,孩子们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无疑会影响正常教学进程。 第二,从学校和老师方面说,短期支教虽然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是大学生支教对象只局限于学生,西安交大实践报告表明:57%的支教大学生与当地老师交流少,缺乏与老师的沟通,自顾自地教授,待大学生走后,当地学校的教育就会出现断节,在有些知识掌握方面,大学生和当地老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英语的发音问题。使学生的抵触心理打击了现任老师的教学信心,甚至出现一些孩子们不服当地老师的情况,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受教学校需要花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提供条件,给本就贫困的学校增添负担。数据表明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 短期支教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整体规划,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不一,未能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方案,没有长期计划,缺少规模效应及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短期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 一件事情,有这么多人在做,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一定有被需要的理由。只不过是做的人大多没有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的问题,没有思考如何把“短期”转化成“长期”的支教行为,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做,这种对公益的热爱和所做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加上理性的思考并进行合理化的转化,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 今年是我们支教团支教的第八年,我们是属于典型的暑期短期支教类型,但是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在支教之前会进行充足的准备,支教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支教之后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反馈。 我将就我们团队支教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有所帮助,能给需要的人一些参考。 先说我们支教的一些基本原则: 【我们只致力于支教】很多公益组织不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今天觉得支教好,那就支教;明天觉得环保好,那就去做环保,后天又觉得敬老活动不错,又去做敬老活动去了。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反而因为枯竭式的使用团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使得团队无法继续进行良好的运行。我们只做支教,并在做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而加以改善,以便最大程度的去发挥我们的力量。但同时也会保持和其它公益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在有我们用不上的资源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其他的公益组织。如,有人想要捐书,我们会把捐书助学网介绍给他;有人想要捐衣服,我们会把可以接受衣物捐赠的公益组织联系方式给他。我们不做其它类别的公益,但是我们与其他团队进行资源的共享。 【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持续的支教】这点很重要。虽然每次支教的时间短,但是所有的支教内容都是明确并有针对性的,所有的课程都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进程进行授课。很多支教团去了很多地方支教,今年发现这个地方贫困,就去这个地方,明年发现一个更贫困的地方又去了那个地方,后年又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更贫困、更需要帮助,于是又更换了支教的地点。这是很多支教团的通病,横向做到很多(涉及

爱心支教策划书

爱心支教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让你我的奉献,在这里延继 二、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为当今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海南虽然现在在开发阶段,但是很多农村地方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浓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也不是学生本身不够聪明。另外,虽然近几年从海南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暖乡志愿支教团队却不怎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原因,既和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深深体味到这点,教育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农村的孩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让当地学生通过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为了缩小和别人的差异,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提高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我们由海南走出去的学子(也有少数是内地有爱心的同学)组成了支教团队“暖乡支教行动”,“暖乡”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暖乡支教行动”在乐东县利国镇抱岁村小学第一次举办,希望在各位队友的努力下,把支教活动做好,做实,促进暖乡文化的推广,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及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以及在校教师的肯定。为此,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定要将乐东暖乡支教团持续下去,发扬光大,让这种正能量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所认同暖乡文化不断开拓、深入、创新,随着团队的发展,开拓增添了新的支教点,为抱岁小学增添的支教点,为此,我们寻求各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肩并肩共同成长进步,尽我们所能,将暖乡文化的正能量持续下去。通过支教活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三、活动目的: 1、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让学生们度过一段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2、在活动过程中给以孩子们关爱。通过支教活动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心怀他人。 4、促进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与发展人文关怀的精神,使我们大学生在通过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而得到锻炼并锤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有效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培养并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

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大学生支教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从余坪回来已有数日,一直不愿意写些什么记录我短短十天的支教生活,因为有太多太多让我感动让我心酸让我震撼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的回忆不断涌上心头…… 记得是7月25日,从学校出发倒地铁又坐城际到北京,在北京踏上了北京——陇西的火车,从没做过那么长时间硬座的我们怀着对黄土高坡的无限憧憬和对即将入住的余坪小学的向往与期待,硬是坚持了16个小时。到了早已心心向往的西北后,发现这里的一切都那么不同,从来没去过西北的我东瞧瞧西看看,对这里无限好奇,采购完毕就坐车去山上,山路崎岖,透过车窗将满城风光尽收眼底,心情激动得无法言说。 安顿好以后,第二天便是与孩子们见面的日子了,我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当初想着六年级会比低年级的孩子们懂事听话,但当我走进教室里的那一刻,黑压压地坐满了人,男生特别多,而且哪里全是六年级的孩子,有初中的有高中的,跟我差不了几岁,都说着当地的方言,给我带来了余坪的第一个麻烦,还好有我的小班长杜婷,像一个小领导一样帮我管理着班级,大方懂事,帮助我很多。

上课的时候大家并不像我想象得那么不愿意互动回应,每次我问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大声回答我,每次布置作业的时候都特别及时地上交,还有我的课代表杜佳全,从当初的推脱腼腆到最后混成跟我最熟的几个同学之一,都是令我特别欣慰的事情。 还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吃饭,11个人每天分工合作,井井有条地为大家准备吃的,在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孩子到了山里来竟然也可以自己做吃的自己照顾自己,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成长。 课余时间是我与大家熟络的重要时间段,会与大家聊聊天,谈谈心,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关心我的学生,了解我的孩子们,他们的淳朴善良,天真无邪都让我震撼让我向往。他们会从家里摘梨给我吃,会带我到他们的秘密基地玩耍,会跟我分享好多好多小秘密,会在我生病的时候关心我给我找“医生”,会在我们停电了没有午饭吃的时候在校门口等着让我去他们家里吃,会给我带家里煮的玉米和土豆,会带我到邻村转转,会给我们做家访的小翻译,会在晚上一起坐在草堆上看满天繁星……那么多那么多美好的回忆都让我在余坪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最后一天有一个汇报演出,每个班级都要出一个节目,这可难坏了我这个不会唱歌不会跳舞的小班主任,最后在网上找了个话剧,大家每天都卖力地演出,那么长的台词

义务支教活动心得

义务支教活动心得 ——生活因支教而精彩 生活因为有意义才会让人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欢乐。如果说,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商业理想而积极进取、不断奋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义务支教活动因其不仅能让我们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快乐,而且有助于我们培养起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勇于自我表现等优秀品质,而变得更加有意义。参加支教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和道理。 支教学校在临潼的村子里,学校教学条件差。孩子们上课的教室里摆放着陈旧的老式桌椅,黑漆漆过墙面以后形成的黑板显然已经年代久远,油漆脱落的地方很难辨清字迹。虽然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孩子们学习认真,他们把诗歌读的朗朗上口,把算术口决背的流利响亮。去支教之前,通过看书上网,我整理了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可以穿插在课堂上的小游戏、成语故事、儿歌等。在第一次支教的课堂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相当的活跃,他们可爱又顽皮淘气。课堂上,有的静静的趴在桌上听讲;有的时不时闹点儿小情绪;有的去教室的角落里丢垃圾······。他们很小,所以注意力很难被集中,只有当老师讲的内容很有趣时,他们才会安静的坐在那里听讲。 义务支教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奉献和传递爱心的活动,它让我们尝试感恩和回报社会,也让受到帮助的孩子们萌生和树立起

自强不息回报社会的决心。在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然而更好的开展活动,还需要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进来,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和提高。 当代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一代,是祖国的新生力量,关心和爱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句话说,在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支教志愿者的帮助,或许对于这些学习条件艰苦的孩子们来说力量薄弱,但是我相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去付诸实践,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就会减少,而朗朗的读书声也会变得更加悠远而动听······。

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

2016学年暑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小组方案 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基 于“光明行”江苏支教团暑期 支教的调查 摘要

一、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本身是对社会和支教者都有益的一项活动,它让青年学生在支援了当地教育的同时,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然而,我国目前的支教事业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目前对这一活动的调研也比较少。社会上也存在对其支教动机、支教意义、支教效果、后续影响等的质疑声。同时,大学生支教团体本身也可能存在组织成熟度、成员素质等问题。只有对这些客观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认清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支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光明行”江苏支教团是由南京多所高校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一支暑期支教队

伍,于今年在江苏省展开了支教活动。该团队的志愿者均是来自南京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团队的组织和运行由学生完全独立承担,是一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我实践小组成员作为其中一名志愿者,跟随支教团来到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我们小组部分成员也跟随支教团进行了一天的支教体验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了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调查意义 我实践小组开展本次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支教过程,深入接触大学生支教团队,全面了解支教方与被支教方,以及社会大众的看法,希望能加深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了解。我们会总结出目前存在问题,给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给大学生支教团队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大学生朋友,乃至整个社会一些思考,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支教水平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我国支教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三、调查计划(详见小组实践方案)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分为南京高校大学生支教团队、支教地学校、学生及家长、社会大众三个方向,对每个方向都会有对应的问卷与 访谈。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具体方式包括实地体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三种,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方式。人员分工: 四、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相关资料 (二)支教体验 (三)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事先已获得联系方式),共发放问卷份,收回,回收率100%。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则主要是在“光明行”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份,收回份,回收率。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问卷份,收回,回收率。下面是问卷(详见附录)调查的结果整理和分析。 1、支教团体问卷 2、被支教方问卷 3、社会大众问卷 (四)实地采访 与问卷调查相配合,我们小组还分别对本次调查中的三个对象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为了更好地采访大学生支教团体,我们小组特地参加了今年6

大学生支教心得

支教心得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四个月的支教生活就要结束了。不想要说再见,但又不得不说再见。回想着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一张张可爱的面孔,第一次听到学生喊“老师好”,那份激动现在仍旧记忆犹新。可如今就要分别,心中是如此的不舍。这四个月的时光,将是我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回忆! 这次支教我来到的是××××学校。××这个带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地方,让我一来就爱上了这里。我们学校为了纪念林则徐对××做出的巨大贡献而命名的。×××这个带有历史记忆的名字,让我这个学历史的学生非常的有感触。在学习的支教我不但要负责我本专业的历史课,还要带一些和历史有关的其他学科。所以我在不断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量。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了非常大的帮助! 一、思想方面 通过这次的支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与圣神。当一名老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但这些困难都不能成为我退缩的理由。通过这三个月的支教,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决心和信心。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会的现实和残酷。作为一个独立成年人我们必须要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以不在是小孩子了,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方面 作为一个支教大学生,全心全意的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新课标下的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点。 在支教期间我主要负责和,九年级的历史课和一些和我专业比较相关的其他课程。刚刚走上讲台的我,有一些小紧张但又有一些激动。看着讲台下面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尽我所能的上课讲授知识。但是,他们给我的反馈并不是我想象中的笑脸,而是茫然的眼神。通过两节课的实际教学和课下的交流,我发现我讲授的内容过于专业化,而且都是理论性的东西,学生都比较陌生,接受的很少。慢慢的我才发现,他们的基础知识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扎实,对许多内容不了解甚至完全陌生。我只能从基础的知识讲起,尽量用更通俗易懂语言去表达课本上的内容,渐渐的他们也适应了我的讲课方式。我发现有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课,上课的反应也越来越好,上课也更加积极活跃了。 在教授不是我本专业的课程时,我也尽量的去学习这个课程的知识,让自己更加的专业。在课堂上,我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多多的去鼓励他们,因为,我发现鼓励可以上学生更加的自信,也会大大的提高他们的上课积极性。 虽然这里的孩子不像大城市的孩子一样,但他们的朴实和勤奋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会用我自己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在教学工作中虽然有时

社会实践报告短期支教的意义

社会实践报告短期支教的意义 导语: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 近几年来,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发展很快。这类项目自开展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和“行动者”的反省声都不绝于耳,但却始终顽强生存乃至蓬勃发展。 2014年8月,我跟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洛香镇皮林小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由此对短期支教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恐怕只有认真参与过支教的人才会有那般欣喜的感受,总在不经意间,被感动;在不经意间,长大了。支教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人生有多少时候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体味哭、笑、苦、累、怒的人生百味,可以在如此小的空间里经历陌生、好奇、信任、心疼、感动、欣喜、无奈、怀念的泛滥的感情。对我来说,在漫漫的大学时光里,支教是一场当之无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憧憬着未知的旅程,惊叹于路上的风光到克服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再到感动于孩子们带给的惊喜,最后把这份回忆珍藏在脑海里,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可是,这场带给我无限思考的旅程的短期支教,却成为了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短期支教的弊端 首先是支教队员存在的弊端。麦子支教队了解到,就支教大学生团队而言,在支教前期,团队准备往往不足半月;团队的支教地点变更快;支教的具体内容是临时决定的,大部分团队采

用的是边教边备课形式;支教大学生团队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 主体,90%的支教大学生团队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社会实 践经验尚浅。有的支教队员难以适应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站在三尺讲台难以开口、不知道教什么、控制不了课堂纪律等。 这些都是支教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麦子支教队查到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 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 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 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 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 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 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在新浪网上有 一篇文章,说一名利用假期从上海到山区短期支教的大学生,发 现山里娃的英语发音不准,调查一番后,“小老师”很快找到了 原因——乡村教师的发音有问题。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很认真地帮孩子们矫正发音。岂料,就在支教队回上海那天, 临别时中学校长私底下对支教队的另一名成员、同为“山里人” 的董亚宁倒起了苦水:“教英语的老师现在麻烦大了,孩子们都 不服他,都说他读音不准……可我们这里就这么一个英语教师 呀!” 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多学校的校长不是很欢迎这种短 暂式的支教。 最后是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 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一些麻烦:比如队 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也会因为一 些现实原因终止支教,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所 剩无几了。

暑假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暑假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让你我的奉献,在这里延继 二、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为当今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海南虽然现在在开发阶段,但是很多农村地方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浓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也不是学生本身不够聪明。另外,虽然近几年从海南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暖乡志愿支教团队却不怎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原因,既和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深深体味到这点,教育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农村的孩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让当地学生通过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为了缩小和别人的差异,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提高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我们由海南走出去的学子(也有少数是内地有爱心的同学)组成了支教团队“暖乡支教行动”,“暖乡”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暖乡支教行动”在乐东县利国镇抱岁村小学第一次举办,希望在各位队友的努力下,把支教活动做好,做实,促进暖乡文化的推广,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及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以及在校教师的肯定。为此,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定要将乐东暖乡支教团持续下去,发扬光大,让这种正能量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所认同暖乡文化不断开拓、深入、创新,随着团队的发展,开拓增添了新的支教点,为抱岁小学增添的支教点,为此,我们寻求各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肩并肩共同成长进步,尽我们所能,将暖乡文化的正能量持续下去。通过支教活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范文大学生支教感悟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范文大学生支教感悟 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大学生支教心得体会 从小我就希望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如今我幸运站在神圣的讲台上,终于开始了我的教师 梦。 第一次走进xx 小学,看见一群群可爱的孩子,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纯真善良的孩子,曾经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现在却要成为他们的老师,在孩子的欢声笑语中继续成长! 我们的老师也是可爱的,跟那么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一起,心灵永远是清澈透明的,永远那么年轻! 感谢xx 小学给了我们这么一个美丽的平台,去体味做一名教师的百般滋味,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成熟。我们支教团,带着希望,带着微笑,带着关爱,带着热忱,带着信念,带着活力, 带着祝福,带着奉献,走进小学,走进学生,走进社会。我们在这里学习,交友,丰富生活,积累经验。支教是一项美丽的事业,无私奉献更为动人,我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感动别人,感动自己的光荣的支教教师! 当正式进入教学课堂时,才发现,上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前班孩子识字能力有限,学习一首歌需要先将歌词朗诵给他们听,需要新颖的故事背景和动听的声音才能将他们吸引,让他们跟着投入进去,看着那群孩子认真而渴望的神情,心里有的是高兴是感动以及当老师的自豪感。特别是那几个小女孩,聪明且认真配合,可乖了。麻烦的是我们班的那几个男孩,我是又喜欢有讨厌,因为我本身也是一个活跃喜欢调皮捣蛋的人,特别喜欢玩,看着他们就好像看到 我的影子一样,他们那种精神,活力劲让我很喜欢,但可能是活跃过头了,让我头疼得厉害,一会 要上厕所,一会要喝水,多得有点不耐烦了。上课过度自由了,教的歌曲还不认真唱,总喜欢自己加一些怪调调, 真让人哭笑不得,班上还是男孩调皮的多点吧,小孩子对严肃的老师固然害怕, 可更多的是一种叛逆,所以在他们的面前。我更愿意微笑的告诉他们,上课应有的纪律,当然除他们特别吵闹的时候。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会在教小朋友唱歌的中间,适当的加点小动作, 或让他们上台表演自信的歌唱,这样可以更好的锻炼孩子们的自我表现能力,帮助他们从小建 立信心。 最难忘的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堂课,当孩子们把曾经教过的六首歌完整的回顾一遍时,心里是满满的惊讶,浓浓的欢喜,以及当老师的成就感,看着他们上台认真的表演,自信的歌唱,心里收获的是满满的感动,将亲手叠的纸鹤和百合花奖励给孩子们,看着他们喜滋滋的笑脸,新奇的 表情,还伴随着声声老师在奖我一个吧我还会唱........ ”老师,你也教我叠吧。”老师,是不是下周你还会来教我们啊……."下课了,走出教室,孩子们还是紧紧跟在身后,我在他们眼里看到了不舍和留恋。虽然几次支教教课的时间,并不能给他们带去多少知识,但是我知道,我们共同建立了友谊收获了感情。我们的支教给他们带去了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这里的一切使我明白了:条件的好坏,关键在于自己怎样看待,拥有一颗奉献的心,一颗感恩的心,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在路上,当学生亲切地喊到:”老师好!”我,感到孩子是多么可爱; 当把科学的交给渴望求知的孩子,我觉得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未曾学到的东西,而这一切将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获益非浅。在这里,我们苦过、累过,却依旧笑着;我们迷惘过、徘徊过,可依旧坚持着。支教虽然辛苦,但是锻炼了我的意志,提高了我的能力,让我在苦中作乐中提高了身心健康水平。支教不仅让我结交了很多朋友,收获了友谊,支教更使我长大了: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苦中作乐;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收获了教育经验和提高了教书技巧。在实践中,我得到锻炼,也看到了 希望,更坚定了我从事教育事业服务社会的人生信念;从支教中也知道自己水平有限,今后必须加强学习和锻炼,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为真正做一个出色的人民教师做准备。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一辩稿: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这个社会因为有我们的存在发生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预测:谢谢主席,刚才对方辩友林林总总讲了很多,归结起来有三点,其一,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短期支教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了解国情,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其二,对被支教地区,增长当地学生的见识,带给孩子们希望,给教育欠发达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其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助于解决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基本国情。同时,对方辩友指出,“大学生支教”是必要的,而其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在不改变其“短期”及“支教”的性质下,通过制度规范解决的,因而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利大于弊的。然而,以上对方辩友所说的总总利处是否确切,又能否确实证明他方观点呢?我方将给出如下回答: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较短时间内有规律地进行支教活动;在一次具体施行中,此类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其时间、次数、地点一般是固定的。它的实质是公益活动的一种。我们应当明确,短期支教的意义和影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然而,对于这些问题,是否确实按照对方辩友所说的通过制度得以解决?我们先来接受对方辩友的观点好不好?) 第一,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短期支教磨练意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被支教地区,增长当地学生的见识,确实属实;但是这些所谓的利处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根据西安大学一项社会调查——《支教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支教潜在或已经凸显的六大问题:支教者动机问题、支教时间问题、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支教资源分配问题、支教必要性问题;以上种种,非但不能简单地通过制度来得以完善,更不是一件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某些方式可以得到解决的。 第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短期支教在一定范围内,确实有助于解决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基本国情。然而由于支教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同时,却带来了不必要却又确实存在的麻烦。我们说教育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短期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带去了各种较为先进的装备,例如计算机、投影仪、乐器等等,在给当地学生注入新生活力的同时,

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以及重要意义一、大学生支教的起源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志愿者服务的开始。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共青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 1998年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到2000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会、36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在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大规模发展一年之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开始受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关注。 1994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文化、科技和卫生服务。其中,大中专生志愿者暑假“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可以看作是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开始。

二、大学生支教的快速发展 我国大学生支教从1994年正式开始到现在,大致经过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4——1999年) 1996——1999年,是我国大学生支教快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一系列的支教政策,并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使我国大学生支教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9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开始试点“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 1998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请示)的通知》(中办发[1996-]23号)的精神,使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扎实有效地实施,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以公 开招募、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从事1—2年中、小学教育和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和中央直属机关组织实施了这项计划,共有近30万名城市青年自愿报名参加,

大学生公益支教_策划书

大学生“感恩母校爱心之旅”公益支教 活 动 策 划 书 大学生支教联盟 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

感恩母校爱心之旅 一、活动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的时代,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用知识以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挣钱以养家。我们要发展好教育以强国,搞好经济以富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这个时代最贵的是人才,说人才就要说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大群体,也应成为支持教育、关心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校大学生在漫长的的寒暑假期不应该在家蹉跎岁月,更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奉献爱心,尽其所能,支援农村教育大有意义。 在偏远农村,寒暑假期除了让孩子们参加劳动、走亲访友玩耍外,也许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多学知识,帮助他们把弱项课程补上去,教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活动主题: 感恩母校爱心之旅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首先,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的目的。活动主要以一对一指导方式,以辅导同学的假期作业为主,帮助学生强化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其次,教导学生健康生活为目的。活动主要以采取课内外结合辅导模式,通过给学生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讲述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作人做事的准

则。第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的。活动主要以教学生学习书法、舞蹈、武术、篮球等文体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意义:通过辅导活动激励更多母校同学能认真学习。怀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师长,关爱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帮助家乡同学摆脱因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缺乏而造成的求学困境。 四、团队建设: (一)、团队名称:大学生公益支教联盟 (二)、队员组成:本村考上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支持本活动的其他朋友 (三)、辅导理念:用心辅导真诚服务 (四)、辅导教师登记表:见附表一 五、报名工作: (一)、报名要求:以面对面方式与学生家长协商。并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可报名。 (二)、报名条件:家住兴城村的三年级以上学生均可报名(最多可报五十名) (三)、报名方式:当场报名或拨打电话*****预报名均可(四)、学生报名登记:见附表二 六、辅导安排: (一)、辅导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元月26日(腊月十五)至2013年元月

大学生支教感悟

我的支教感想(心得) 2013年11月我带着喜悦的心情参加了我院组织的大学生支教活动。现在回忆起在这次支教活动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唱歌和玩耍的情景,真的让我好像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看着他们一张张笑脸,个个朝气蓬勃的样子,我真的由衷的欢喜。回顾这一次支教活动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安慰。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获,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一天的支教时间,我工作着,收获着,付出着,感动着,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临一种挑战,尽管有种种困难,但我依然风雨无阻,坚持着支教工作的那份执着,用行动战胜自我,从容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一天的历程,将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写下不平凡的一页。我敬佩学校领导的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佩服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天时光是我最值得回忆和珍惜的,因为我学到很多,感受很多,领悟很多。作为一名支教大学生,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这次支教活动带给我的深刻意义,以下是我对这次支教活动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这次的支教,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与神圣,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大学生的决心和信心。踏出校门,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社会的现实,一个人必须要独立的承担起生活的重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必须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教学方面 作为支教大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开展教学活动、学习在新课标下的各种新方法、吸取成熟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我们工作和学习的重点。初上讲台的我,紧张但又很兴奋,看着讲台前一双双陌生却渴望的眼睛,我顿时心里有点慌。但是我没有害怕。在我经过好几次的努力之后我终于和孩子们走到了一起。我给他们教了两手我童年学到的歌曲,一首是《踏浪》,另外一首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很努力地教着,孩子们也高兴地学着,孩子们学的很认真,我也教的越发地有热情;在和他们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中,我几乎完全和他们相容在了一起,感觉我好想回到了我的童年。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孩子们莫大的热情让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也很喜欢聊天,我和他们说了好多。虽然这里的孩子在一些方面比不上大城市里的孩子,但他们的质朴和谦逊确实最宝贵的财富,我要用自己所知的知识去感染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为他们照亮前方的道路。同学们不仅善良,而且很聪明勤奋,学的也很认真。教学工作中虽然有时候很累,但看到孩子们的努力,这点累也算不上什么了,孩子们的进步才是我最大的安慰。在孩子们的热情和笑声中,我看到了积极,看到了希望。 在这一天的支教过程中我知道自己的表现还不够好,还需要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天的支教生活虽不能说精彩,却意义非凡。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支教生活给了我一段深刻体验和感受,给自己人生划下永不磨灭的记号。这次支教活动让我亲身体验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磨砺出了坚强的品格,锤炼了意志,还 给了我自信。让我在人生这条漫漫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支教工作忙碌的,也是充实的。重温自己的支教生活,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是它让我受益匪浅,更使我对支教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在我看来,支教是时代的产物,是赋予给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煅炼自我能力,提供广阔天地、完成人生试卷的舞台;是加强修养、丰富涵养提高素质,进行自我准确定位的砝码;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主客观结合分析问题能力、注重实践观念升华的梯子…最后,我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此类实践活动,也相信在此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人格内涵,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地指导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最后,我还要感谢领导的关心爱护和同事朋友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使我的思想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我的个人工作能力也得到培养、锻炼和提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 果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质疑声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针对当下人们的疑问,批评和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解决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意义何在,是否具有必要性,如何改善暑期支教等此类方面的关键问题。报告就当今情况,暑期支教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人们的质疑以及调查后的回答,暑期支教意义分析,新旧形式对比等几个方面做主要阐述。在文尾,附上支教队伍实践后的宝贵经验供大学生参考。较其他相关方面调查报告,此调研的对象丰富,方向独特,调研结果实用,进一步揭示了暑期支教的真实情况,希望对今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暑期支教时间效果实践经验 一、调研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时间和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近两年对暑期支教的调查逐渐出现,但除清华大学对暑期支教整体情况的调研外,其他调研情况,分别存在着未能真正到达山区体会艰辛,调查地区少,采访对象单一,案例不典型等问题。此次调研,通过走访海南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我们小队以第三方的角度实地采访了支教者,孩子,小学领导,村中居民,城市居民,当地团委,慈善爱心人士。 支教队伍调查地点及时间: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 一、前言: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名贵州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07年在蔡家关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土建学院搬到花溪,从此在花溪开展活动。2013年随着学院的更名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在院党委领导、院团委指导下的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在院青年学生组成的全院性、非盈利性的学生正式团体。本协会宗旨: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广大青年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倡导文明、互助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学校建设和贵州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协会奉行“自愿、奉献、务实、持久”的准则。以“用奉献点亮青春”为核心精神,将“学习、服务、奉献、沟通”作为自身定位。探求适合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发展道路,将知识赋予到活动、工作中去,提升组织存在的价值。 二、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 情系教育奉献青春 ◆活动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西部地区有很多贫困山区,在那里交通及其不方便,经济萧条,教育设施落后,教育体制不够健全,师资力量尤其缺乏,教育发展不平衡。当地居民家庭成员很多,负担很重,导致山区留守儿童很多。由于家长的教育程度有限,使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思想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受到家庭和教学环境的双重影响,很多孩子早早辍学,不用说大学,连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名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进入了大学,我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做些比书本学习更有意义,更能锻炼和证明自己实际能力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贵州大学土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前先后有过几次支教的光荣行动,为了将这一光荣使命传承下去,完成爱心接力,今年也将又一次进行支教活动,给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 活动目的和意义: 1.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特别是幼小的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他们带去新的东西,带去希望,也要将我们的所学,所想分享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关注,关心他们,让他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给他们带去外面世界的美好,给他们带去学习的动力、走出大山的动力。 2.希望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让志愿者们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培养志愿者们乐于奉献的精神,让志愿者们学会面对各种困难,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我,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3.利用志愿者的社会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并且将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反映给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争取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教队伍中。也为了更好的宣传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宗旨: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