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的中国

和平崛起的中国
和平崛起的中国

中国崛起的原因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和平崛起的中国。

最近,新加坡国立大学王赓武教授著文分析“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他认为在此之前,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崛起。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第二次是公元7世纪唐朝的建立;第三次是1368年明朝建立。他认为当今中国第四次崛起有着全新的历史背景,但是“目前中国的改革动力完全可以和2000多年前中国第一次统一的爆发力相提并论。今天的中国还让人想起7世纪时中国的复兴。那时的中国战胜了外来入侵,吸收了外来思想,还向外国贸易和新技术打开了大门,为今天的中国创造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其如王赓武教授所言,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是“正在试图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不如说,中国从历史与现实的实际出发,进行一种新的文化选择。19世纪中叶,中国经济、政治沦落,只有被迫的文化接受。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新的文化选择将使中国在发展中,不仅保持国内社会发展和谐、稳定,而且始终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保持良性互动。这是21世纪中国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中国崛起的原因。

近年国内学术界在论及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主要原因时,论者主要涉及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创造政治稳定的局面;

(二)全面发展经济,奠定国家强盛的基础;

(三)放弃闭关自守,坚持对外开放;

(四)重视改革,不断创新;

(五)抓住机遇,及时决策。

毫无疑问,这都是十分必要、十分重要的。但是,当我们就上述问题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等历史认识范畴中的价值判断时,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蕴涵在这一切背后、直接促成这些国家崛起厚重的文化因素。探讨这个问题,这在今天“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尤其重要。因为独立的、繁荣的民族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同物质力量一样,也是民族国家崛起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提之一,而且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精神力量有时甚至会发挥出比物质力量更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经济上贫穷、政治上分裂的国家都不可能崛起,发展壮大;同样,任何一个充斥着文盲,文化贫乏、落后的国家,也不可能崛起,发展壮大。沿着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探讨

这个问题,对于正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蒋介石先生曾说:可知中华民族意识的坚强,民族力量的弹韧,民族文化的悠久博大,使中华民族不受侵侮,亦不侵侮他族。惟其不受侵侮,故遇有异族入据中原,中华民族必共同起而驱除之,以光复我固有的河山。惟其不侵侮他族,故中华民族于解除他互相轧轹互相侵陵的痛苦与祸患的同时,能以我悠久博大的文化,融和四邻的宗族,成为我们整个民族里面的宗支。简言之,我们中华民族对于异族,抵抗其武力,而不施以武力,吸收其文化,而广被以文化。这是我们民族生存与发展过程里面最为显着的特质与特征。

三、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新格局的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有力的把握住了这次发展机会,使中国走向了和平、富裕、自强的道路,但是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必会遭到西方国家是妒忌,刚刚起步的中国,在还没有很好的在世界舞台上施展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注意国家就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说中国的发展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在美国有这样一则报道:1992年至1993年冷战硝烟尚散,美国费城外交政策研究所亚洲项目主任芒罗发表了《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一文,拉开了新时代的第一章“中国威胁论”序幕,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也在此时同时问世,这些著作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乃至文明角度开始了对“中国威胁论”的论证,一时之间“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媒体中成了一种世界时事的风靡代表。芒罗在《正在觉醒的巨龙:亚洲真正的威胁来自中国》一文中,渲染出美国与中国必有一战,而亨廷顿甚至断言中华儒家文明将会是西方文明的天敌。分析其背景就不难看出,1991年苏联以令人目眩的方式突然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环首世界发现自己已经是天下无敌,大半世界对其噤若寒蝉,在这样的背景下,拥有独立自主的外交与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的中国自然就落入了他的眼里,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成绩斐然。可以这样来理解,在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美国政治所操纵,且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就是中国,中国的这种发展潜力自然成了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很简单的一个理由,中国要么不发展,发展必有可能超越在美国之上。

中国的崛起一直是美国朝野讨论的热门话题。连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已经使中国成为一个区域性甚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正在潜移默化地把日益壮大的经济影响力转化为国际政治上的优

势,力图彻底改变冷战后形成的国际战略格局:中国影响超越地区性;中国在东南亚影响力上升;中国崛起对亚太地区的有重要影响等。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这是一个事实。中国实行和平发展经济的战略手段,实行以经济发展带动中国政治,带动中国在世界中的影响,带动在世界政治舞台中的地位。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是达到了世界之最,中国国民总值不段上升,中国同周遍国家的经济往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同韩国,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已经赶上美国,甚至在有鞋方面早已超过美国,中国在他们国家中的地位日趋上升,同这些国家已经成为地一贸易国家。相反的是,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在亚洲已经下降,在很多方面已经是力不从心,东道主的地位已经被中国所取代;美国是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但随着今年来中国的发展,中国同周遍国家经济贸易额的日趋上升,在很多方面美国在他们国家中的地位已日趋被中国取代。近年来中国有加紧同澳大利亚的经济往来,中国同澳大利亚签定了从该国进口天然气的贸易项目,使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效的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这对澳大利亚俩说无意不是意见好事;日本、韩国的工业品,越南、印度的农产品,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产品、中亚的石油、南亚的矿藏,东盟各国的原材料,各种产品都能够在中国找到市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就业。同时,中国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亚太地区大量闲置资本前往中国投资,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新的财源。

随着中国经济体的壮大,内部的供应和需求都可以产生出巨大的外部影响力。在供应方面,因为中国内部廉价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力和土地),中国正在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价廉商品,供应全球市场。在需求方面,中国内部巨大的需求已经开始对国际原材料价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近年来国际石油、钢材、铁矿等价格变化都离不开中国的因素。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资深研究员林肯指出,包括东南亚和港台地区在内的东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日本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急剧下降以及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统计数据显示,从1981到2001年,东亚国家对日本的出口从23%下降到14%,而从日本进口的份额也从25%下降到18%.同时,日本对东亚各国的直接投资下降了47%.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大规模从亚太地区进口包括能源、矿产和森林在内的自然资源,带动了许多国家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日本、韩国的工业品,越南、印度的农产品,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畜牧业产品、中亚的石油、南亚的矿藏,东盟各国的原材料,各种产品都能够在中国找到市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和就业。

同时,中国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吸引了亚太地区大量闲置资本前往中国投资,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发了新的财源。就连欧美国家都感到冲击。中国的市场是非常庞大的,他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言可喻的。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可见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市场,是世界各国的贸易伙伴;为世界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五、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政治层面上,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对世界未来的格局和走向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总体上是有利于国际社会和人类发展和进步事业的。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当今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中国走的以经济带动综合国力,以经济带动中国政治地位的政策,已经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到了有效的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祖本注意国家的制约,但是中国始终走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要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摆脱不发达状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主张用暴力的手段去改变国际秩序、国际格局;我们说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展的难题,而不给别人制造麻烦。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这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走得通的。

中国的发展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的政治主张已经扮演到了世界政治角色。

六、中国的和平崛起对对世界各大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友好的发展,中国在发展的同时没有忘记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也并只是虚言;中国支援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已经付出了行动,中国在很早就支援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建设,如支援建设坦赞铁路,中国向菲律宾贷款,支援修筑铁路,这一切事实证明中国不象美国那样只是吹嘘,人不实行实际行动。

七、中国崛起的意义及总结。

(一) 中国的发展将改变中国与亚洲的命运,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使世界和平更有保障,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中是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二) 中国的“和平发展”必将对全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已经而且必将继续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合作空间,形成更多的利益共同体和利害共同体,从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

(四) 促进和谐世界的构建,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谐世界的建设,主张各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这必将促进世界文明和谐时代的早日到来。

(五) 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即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这对国际社会将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人类五分之一人口将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和文明之路,从而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在一步步强大,但是世界人民也应该认识到,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的强大是友好的强大,中国领导人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她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9月23日.

[2] 吴建民,等.从大国兴衰看中国崛起[N].环球时报,2004-02-20.

[3]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第一章: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

[4]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6]中国公考综合指导期刊13期时事考点: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国外交政策. 2009-01-12.

论中国和平崛起(形势与政策论文)

随着当前主流意识形态有关“和平崛起”口号的提出,社会各界对于这个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对于中国目前是否具备了提出这个国家战略的资格或本钱,对于我国的和平崛起究竟能否成为现实,以及对于国人可能起到的麻痹作用,对于目前的国际政治秩序,特别是周边的军事、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实际状况,以及我国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规划的设想,等等。下面我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谈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崛起论”的定位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转折时期 中国“崛起论”就国来说,具有把政治共同体的认同,从过去的政党认同转向国家认同的政治意义。这里涉及一个国家利益的合法性转向,如何凝聚几近崩溃的人民的政治认同,用国家形态来重新塑造国民对于国家的认同,这是我从这个理论中读出的潜在意义,我认为可以在这个问题上做些文章,有利于推进政治改革从一般行政领域上升到国家政体的层面。现代国家对于中国来说,还是一个新的政治形态,近百年来,我们不乏民族意识、政党意识、阶级意识,但国家意识、国家利益却只是限于一个狭窄的被垄断起来的外交领域,还没有深入每一个国家公民的心灵。所以,我认为虽然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多的是基于执政者的对外关系

的考虑,但完全可以通过国家利益问题的探讨,来整合目前混乱的社会政治意识。它的潜在的政意义大于外交意义。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是我们当今的时代主题,也是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因为从新旧两个政治传统来看,有关现代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都远没有完成,甚至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现代国家涉及国家的主权、政体、公利与义务、法制、与宪政,以及公共德性等多方面的容,而这些在我国都很缺乏,甚至需要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强大的宪政国家,加上公民自由权利的充分保障,再加上一个繁荣的市场经济社会,这些是现时代的中国国家建设的主题,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政目标。从历史上看,它们也是西方发达的民族国家在三、五百年所大致走过的历程。 但是,问题在于面前的世界格局和21世纪的国际新秩序正在经历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政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而这个所谓新时代所面临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我们的国家主题不一致的,甚至是相反的。应该看到,西方主流社会早已经走完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阶段,它们主导的世界格局正进入一个后国家(post——state)的时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已经逐步纳入一个后国家的国际新

中国崛起与文明复兴

中国崛起与文明复兴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崛起的步伐明显加速。但中国的崛起不应当只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商品,也应当有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开创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带给全世界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文明的复兴 近1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变化无疑是两个,一是美国由于两场战争及金融危机而日形衰落,二是中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作者:萧武来源:南风窗日期:2011-10-21 浏览:2806 收藏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崛起的步伐明显加速。但中国的崛起不应当只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商品,也应当有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开创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带给全世界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文明的复兴 近1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变化无疑是两个,一是美国由于两场战争及金融危机而日形衰落,二是中国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推动下迅速崛起。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各种危机纷纷暴露出来,而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则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的时间突然提前。因此,“中国崛起”、“中国威胁论”再度成为西方媒体热议的话题,对“中国模式”的讨论也热闹非凡。 关于“中国模式”的论述中,张维为是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学者。张维为认为,中国崛起不同于以往的东亚四小龙或其它国家。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虽然也向西方学习了不少东西,但同时也保留了许多自身的特色,其中既有历史上形成的,也有新中国建立以来所积累的,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举例言之。时人多认为中国没有民主选举,因而政治制度落后,应予改革。但张维为则认为,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面积和人口规模都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规模,而中国领导人在进入中央高层之前,多数担任过两任或两任以上的地方领导人,因此,中国高层领导人虽然

和平崛起_中国独特的历史性崛起之路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华民族都是走在历史发展的前列。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领先地位才逐步下降。从那时起,实现中华崛起就成了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真正有了重新崛起的希望,中国的长期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发展的和平特质。 一、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 1.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崛起战略方式。德国、日本企图通过侵略扩张、实现崛起,最后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前苏联走以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为根本,和另一个大国形成两极对抗体系的道路,结果是国力耗尽,最终走向自我解体。 2.搭便车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的盟国体系范围内,德国、日本就采取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崛起,但这种崛起是不完整的,并没有造成真正、最终的崛起,其负面影响迄今犹在。 3.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采取不主动挑战英国霸权,以经济利益优先逐步获得霸权的战略,实现了崛起。美国乘着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忙于与后起的德国争霸无暇他顾,首先打击早已衰落的西班牙,取得在古巴和菲律宾的战略立足点。接着借法国财力之机,一举控制了巴拿巴运河。后来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的崛起方式是近代史上唯一成功的大国崛起。 二、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那么中国崛起到底该采取什么方式? 当前,军事崛起战略早已被废弃,而就中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而言,中国采取挑战国的姿态也是不可取的。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充当挑战国的经历证明,采取只斗争而不合作的战略得不偿失。国际格局的现 实、中国的国家实力、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方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的外交战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没有理由成为挑战国家。同样,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搭便车战略也是不可行的。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目标都决定了中国绝对不会选择单方面让渡国家主权的战略,也没有国家能够为中国这样的大国提供“便车”。 中国的崛起不可能按照美国“发迹”的轨迹发展。中国的国内环境和100年前的美国有根本的不同,周边与全球环境也要比当时的美国复杂严峻得多,如果以取得霸权为目标,实现对外扩张,无疑会陷入更加被动、更加险恶的战略环境。 从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内国际的现实看,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大国,不可能走武力扩张和霸权道路,也不可能采取搭便车的方式,而是要走一条与历史上大国崛起根本不同的中国式和平崛起之路。 三、中国和平崛起的特点和吸引力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特点 1.坚持依靠自身力量,通过制定宏伟的、思想连贯和富于远见的国家战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这是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 2.坚持以“和平崛起”战略为核心,通过独立自主的、务实的外交政策,注重经济外交、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在发展中国家广交朋友,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根据客观需要,灵活而有原则地执行邓小平提出的“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绝不当头、有所作为”28字方针;尊重历史,以务实的态度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开展多种形式的“睦邻、安邻、富邻”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摘要:近代以来,世界上曾经出现的三种国家崛起方式: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战略方式;搭便车方式;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战略。中国不可能走其他国家崛起的老路,而是要走一条独特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自身的特点、吸引力、战略布局,中国和平崛起的终极价值是实现人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和平崛起;人的发展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6-0073-03 姜玉齐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和平崛起:中国独特的历史性崛起之路

浅谈中国的和平崛起

浅谈中国的和平崛起 作者:罗维 班级:生工学院09级四班 学号:090604023 摘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崛起由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决定。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硬实力方面有突出的崛起,但中国的软实力却很欠缺,也就是说中国的软实力制约了中国的崛起。现如今,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但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崛起,中国的崛起道路还很长。 关键词中国崛起硬实力软实力 一国家崛起的含义 一个国家的崛起,是指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其实力的增强足可以对地区或世界的格局和稳定产生明显的影响。崛起所反映的是国家所期望的某一种状态或目标,所刻画的是国家发展变化的一种过程,以及其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二崛起的分类 纵观历史,各个大国的崛起方式不外乎两种——武力崛起和和平崛起。 武力堀起是指国家通过战争、武力和暴力等手段达到崛起的目标。在武力崛起的过程中,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间的武力行为是解决各种矛盾纷争、确保国家崛起的有效手段。但是和平崛起的崛起过程是和平的,并且崛起的目标也是为了争取世界的和平。和平崛起的观点和民主和平论、相互依存论中的一些思想是相一致的。由于在当前社会,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加之世界政治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所以中国的崛起必然是和平崛起。 三中国的硬实力崛起 无论哪个国家都希望自己的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的实力能不断持续地发展,在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加强本国军事保障、巩固本国社会稳定的同时,缩小本国和其它国家之间各方面的差距,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体现自己在地区或世界上的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特别是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由1978年的世界第29位上升到第2位,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依旧保持上升的状态,中国举办奥运会、世博会更是向全球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国民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指数连年提升,在工业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面现代化;近年来,国家建设了许多重点实验室,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随着神舟系列飞船,嫦娥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更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科学技术上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中国在军事上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海军、陆军、空军军事力量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从经济、科技、军事方面上看,中国的崛起似乎已经成为事实。

中国和平崛起之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

中国和平崛起之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 摘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实现了迅速崛起,并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一条“和平崛起”的新道路。2003年末,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相继在公众场合上发表关于“和平崛起”的讲话,这是中国政府新一代领导集体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中国的崛起绝不会威胁任何人、牺牲任何人,而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走与其他大国崛起不同的一条道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党十七大的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了“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和平崛起战略一脉相承。和平崛起的提出表明中国外交将随环境的变化而采取新的政策:中国政府准备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加积极的姿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真正树立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以消除国际社会防范中国的心理,为经济建设营造一个更加安定有利的周边及国际环境。这不仅具有理论与政策上的意义,同时对我们外交政策的制定也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和平发展”其用意正是根据中国正在崛起这个现实,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对外政策走向的担心,提出一个能够准确地表达中国的发展方向和战略意图的概念。本文重点对和平崛起的内外条件进行了分析。 一、中国“和平崛起”之现实必然性 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至今还是一个处在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中国人民,要使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就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永远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二).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讲信修睦、崇尚和平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例如,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和而不同”,意思是说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以此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邻,也有利于我们化解国际矛盾,构建和谐世界。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能性 (一)是国企改革难度加大,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这个新体制还很不完善,在制度层面还有缺陷,需要深化改革。 (二)是经济发展不均衡,居民收入差别悬殊。近年来,农民收入增幅大大滑坡,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如果不能采取措施有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中国无法实现真正的崛起。此外,地区和社会差别也是和平崛起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是政府职能不到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3~200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总体竞争力的排名从2002年的第33名跌落到2003年的第44名,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公共制度品质在恶化,特别是在司法独立和公共部门贪污腐化等类别上表现不佳。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滞后,势必导致经济领域的一些重大改革难以展开,甚至产生局部逆转。

论中国的和平崛起

论中国和平崛起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尽管不断引来西方反华势力的“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种种攻击,但却无法改变中国正在迅速“和平崛起”的事实与趋势,也不能不正视中国在亚太及国际上日益重要的影响力。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将发挥更加重要的国际意义。 正在崛起的中国 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发展的长期过程与趋势,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容与标志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核心性标志。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经济年平均增长超过8%;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到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中国GDP为10800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占世界GDP的3.4%,虽只有美国的10%、日本的23.1%与德国的57.8%,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万亿美元俱乐部”。到2003年,中国的GDP已达1.4万亿美元(11.7万亿元人民币),已超过法国上升为世界第5位,预计2004年可能超过英国而上升为第4位。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GDP的规模就更大,已进入世界前3位。 中国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成本、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迅速增加的高科技人才,吸引世界各国不断增加在华直接投资,跨国公司与海外企业将生产基地转向中国大陆,使中国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入最多的地区。到2003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94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015亿美元。其中,2002年与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均超过500亿美元。依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报告,2003年中国境外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1557亿美元的36.6%,即超过三分之一,仅次于美国的866亿美元。 外商投资的不断增加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不仅正在成为“世界工厂”,而且成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的重要据点。目前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地区总部超过30个,研发中心超过400个,而且还在迅速增加之中。外商在华制造基地与研发中心的不断增加,也带动中国航运、物流等服务业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与采购中心正在形成。尤其是中国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迅速增长,2003年达到4766万个标准箱,已跃居世界前列,其中上海港口成为世界第3大港口,深圳紧跟其后,升至第4位,预计五年内,深圳港将超过香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的地位已逐步确立。近两年,中国对外贸易量以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金额在增加。2002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5大贸易国;2003年突破8000亿美元(8512亿美元),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4大贸易国,预计2004年将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3大贸易国。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巨大潜在市场的优势正在显现,2003年一举超过法国、英国与日本,由世界第6大贸易进口大国上升为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目前中国已是钢铁、水泥、手机等至少100种产品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中国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不断有重大科技成果的出现。特别是中国“神舟五呈”飞船的成功升空与回收,成为全球第三个有此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中国科技进入一个新的高度,被认为是“不仅提升了国家尊严,也代表中国政府决心将全球工厂转变为主要科技动力”。同时,中国在信息产业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与重大突破,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在世界高科技产业领域中的地位。 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也即将从资本输入逐渐走向资本输出。一个国家走向资本输出

中国的和平崛起面临挑战及影响

浅议中国之和平崛起 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安全环境变得对我们更加有利,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话题越来越被世人关注。同时,在这一系列成绩与繁荣景象背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的挑战。 我国安全环境面临六大挑战 挑战一: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 国家主权与领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首先,经济全球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我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其次,台湾问题是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不稳定因素。台湾问题本是中国的内政,但其产生和发展的进程中历来都有一些国际势力的幢幢怪影。再次,边界领土争端,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对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影响在增大。 挑战二:军事及周边地区安全 军事安全是一个国家受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军事力量制约的现实状态,是国家安全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目前的国际形势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军事安全的挑战。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了。我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在增加。这些不稳定因素既表现为有些国家政局与社会不稳定,也表现为有些国家关系复杂多变,同时,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变数增多也是一种不稳定因素。我国周边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我国周边地区是民族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聚集地。 挑战三:政治安全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第一,经济全球化凸显政治因素。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经济政治化、政治经济化的趋势愈益明显。美国等西方国家正把经济全球化作为推动政治全球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工具,企图以经济手段达到政治目的。第二,美国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第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崛起的矛盾心态也是影响我国政治安全的因素之一。许多国家对中国既想借助又充满疑虑,既想倚重又有防范牵制。 挑战四:文化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就是保障国家文化主权,捍卫国家文化主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中国在文化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中国如何和平崛起

中国探索“和平崛起发展道路”已有半个多世纪,我们寻求这条道路几经曲折,我们坚持这条道路义无反顾。“和平崛起发展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内政 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学术理论意义。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的崛起垫定了基础.这里来谈论中国 和平崛起的条件。 一、和平崛起国的应有条件 (一)和平崛起不是靠掠夺别国资源积累财富、建立发展平台。国家战略的选择首先要考虑本国的利益需求,因此,它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不能依靠掠夺别国资源,而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军事威慑力,以确保用和平的方式保证国家的主权利益及需求,保障领土、边界和基本主权不受侵犯,维护国家统一。为此,崛起国就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军事威慑力。 (三)和平崛起要求崛起国有更强的国际协调力和影响力来化解国际矛盾与危机,增强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主导作用。国际协调力的加强可以解决某些重大的国家和国际安全问题,是崛起国实现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前提下,单纯地以军事手段解决国家间的纠纷是不可能的,大量纠纷的解决必须让位于国家之间的相互协调。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内外战略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内经济战略 1、工作重心:应当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改革模式:从“增量改革为主”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 加快存量改革”。我们的改革模式应当从“一边保护国有部门、一边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为“改革国有部门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同时加快国有部门改革”,从 增量改革转变为“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并举,同时加快存量改革”。 3、市场战略:从重视引进外资转变为更加重视动员国内金融资源,从注重出 口创汇转变为更加重视扩大国内需求。一方面,国内居民手中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仅银行储蓄存款就达11万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增长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甚至高于发达国家。为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快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更加积极地拓展国内市场。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今天,我们讲课的题目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关于这个题目,最近一些年来国际上是议论纷纷,因为这些年,中国以8%的速度,连续增长引起了国内外普遍的关注,这种情况下一些关于中国的评价,是很多的比方说,中国威胁论,中国输出通胀论等等。一些议论很多,这些都是负面的当然也有一些正面的,像中国贡献论,中国机遇论等等。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迅速崛起的普遍的一些议论和关注,中国有责任,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出一定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党校,原来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同志,率团访问美国,在此期间,许多美国朋友,像必坚同志探讨,中国崛起的这样一个事实,这样一个话题。在这情况下,郑必坚同志考虑,中国崛起这样一个事实与其说,让外国人这样炒作,议论,不如把话语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我们中国发出自己的声音,对国际社会做出这样的解释,在这种情况下,他回国以后,给中央递交了一份报告,就是建议中央,就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问题,做一个重大的课题,作为来研究,这样一个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中央领导的肯定,那么,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月份的时候,做出了一个批示,这个批示就是说,就中国的和平崛起道路问题,展开研究。当然这个重大课题是由中央党校牵头,由郑必坚同志主持,也联合了十几个部委其他方面的一些研究力量,那么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重大课题。在这种背景下,2003年,10月份,在中国博鳌论坛会议上,那么,郑必坚同志,首先就把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初步研究成果,像国际社会做了一些阐述,引起了海外领导者的一些关注。随后在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访美的时候,家宝同志,正式就和平崛起的问题,向国际社会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家宝同志,在访美演讲中说,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这实际上是给国际社会的一个定心丸,就是中国的崛起,不会威胁任何国家,而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这个崛起,那么就把声音发出去了,那么在同年12月26号,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10周年的这样一个大会上,那么,胡锦涛总书记,也正式引用和平崛起这样一个概念,那么,锦涛同志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就和平崛起,正式地延用这样一个概念,从此,和平崛起就是在国际社会引起了一个很重大的反响,很多的国家领导人还有学者,都对中国这样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表示了一些赞赏和肯定,他们认为,中国走的是一条新路,跟其他大国不同的崛起道路,因为他们原来或多或少都对中国这样一个迅速的崛起,有某种的担心和疑虑,中国社会,实际上领导人等于郑重地向世界上,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我们的崛起是一个和平的崛起是一个不危害他人的崛起,那么总的来看,国内国际现在评价还是相当高的。 那么,当然,关于和平崛起,也有一些,在国内公布以后,也引起了一些讨论和探讨,大多数意见都是倾向于肯定这样一个命题,对于这个一个命题,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思维,新的概念同时也是对中国25年来发展道路的一个全面的总结。所以,大家认为,这条路如果坚持走下去,中国是有希望的,这是总体一个主流的评价。当然也有一些同志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主要就是说,从我们国家自身韬光养晦的这样一个战略策略出发,考虑说,是不是和平崛起,有点太张扬,是不是有点锋芒毕露,我们能不能说是和平发展,能不能用别的比较和缓的词来概括?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我们对这个命题的界定是怎么考虑的,我们下面讲,就是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命题,它的含义是什么。它为什么要用崛起这样一个词?我认为,关于和平崛起这个词,可能,是由于这样的一些考虑。 比如有些同志建议发展这样一个词,但是在国际社会上,你对发展和崛起是有严格的界定的。有严格的划分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和平的发展的话,发展人家一般来讲国际上认为是一个比较和缓的比较缓慢的上升,那么崛起大家就不同了,是一个很快速的增长快速的上升,这个还是有一个相当大的界定的界限。那么关于中国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显然是前一种就是一种崛起,人家认为你连续20多年来都是7%,平均速度8%到9%这样一个速度在发展,你说他不是一个缓慢的提升而是一个迅速的上升。这样的情况下,恐怕还是用崛起,可能是更准确一点。 另外就是说,我们也不能实行鸵鸟政策,明明是快速上升,我们说是缓慢地提升,那也不令人信服,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用崛起这样一个词,但是我们这个崛起,大家也看到它是有限定词的。我认为,关键不在于你上升的快还是慢,关键看你用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个崛起或者是上升。那么我们这个是有严格的界定,前面是加了限制词是和平崛起,和平崛起,那么我觉得这样的话就把我们的内容,就说得比较明白了我们虽然是快速的提升,但是是一个和平的方式,这个我觉得是命题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和界定。

新部编版六下语文一单元考点过关综合突破卷

六下语文一单元考点过关综合突破卷 姓名: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括号里。 1.中旬.(xún)掺.杂(cān)煮粥.(zhōu)恰.到好处(qià)() 2.唾.沫(tù)翡.翠(fěi)正.月(zhēng)络绎不绝(yì)() 3.敦.厚(dūn)筷.子(kuài)脱缰.(jiāng)含情脉.脉(mài)() 4.嘟囔.(nāng)道观.(guàn)娴.熟(xiān)此起彼.伏(bǐ)() 二、看拼音,写词语。(8分) suàn ban mǐcùáo yèpiān zhāng xìnìhóng yuàn ()()()()()()tāng chízhǒng zhàng kūlong jiǎo bàn shāng fàn fēng yíng ()()()()()()三、选字组词。 【摊滩瘫】分()沙()()痪()派 【宵霄销】()汉()毁通()元() 【稠绸惆】()密黏()()缎()怅 【褐喝竭】()茶()色枯()()力 四、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美英法德日的崛起之路不同。 2.为了国家的发展,钱学森放弃美国优裕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3.一株被发现的野生水稻,带给了袁隆平灵感。 A.截然毅然偶然 B.竟然依然突然 C.截然依然突然 D.竟然毅然偶然 五、下面词语与“清一色”表达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一律 B.都是 C.大杂绘 D.一概 六、下面句中加点部分所表达的意思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A.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轮连胜的成绩摘得桂冠 ....。 B.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轮连胜的成绩拔得头筹 ....。 C.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轮连胜的成绩喜获金牌 ....。 D.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以十一轮连胜的成绩夺得亚军 ....。 七、将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万不()()独()心()哄堂()() 随心()()()()更新能歌()() ()()积德别无()()地()人() 1.仿照画线词语,再写出两个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浅析中国将如何走好和平崛起之路

浅析中国将如何走好和平崛起之路 --《大国崛起》观后感摘要:《大国崛起》,用优美的画面、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较为客观地解读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9国先后崛起的历史,纵观大国崛起,我们应以经济发展与崛起视角,探讨与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的规律与一般经历,《大国崛起》正是试图告诉大家: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中国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500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历史轨迹背后,暗藏着哪些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这些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 关键词:《大国崛起》读后感收获评价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介绍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国家的崛起,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没有中国。《大国崛起》并没像教科书一样呈现了各国历史,也没有注重挖掘历史细节或揭秘历史真相,而是着重于探究各国兴盛背后的原因,带给中国如何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现实思考,通过总结世界大国的成长经验,为中国继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出谋划策,也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发展之路指明了一条前进的方向。 在当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走过来三十多年的努力,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综合国力与经济实力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中国在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听到了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中国的崛起是刻不容缓的,中国拥有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也很好理解,为什么中国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世界的关注。那么如何做到和平发展,是当下中国前进发展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我从《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所看到的问题。 自1588年和西班牙无敌舰队海战大获全胜之后,成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德国通过皮斯麦的铁血手段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但是历史上的大国依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探讨中国和平崛起的发 展道路 当我们讨论起国际安全形势时,我们总会把目光投向美国,似乎美国主宰者世界和平,也是美国触及着世界安全。其实不难发现,无论是阿富汗战争,还是阿拉伯之春,以及现在的亚太安全局势紧张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中都潜在着一个身影——美国。美国在当今世界来说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当前来说,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一些动作来看,东亚再平衡战略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 当今的国际安全形势总归来说是除了北美世界在没有一片净土,虽然有点夸张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它的确存在,”亚太”无非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最受热议的地区,近期来不断的上演着惊鸿一瞥,不难发现的是这些争议都是围绕着中国展开,但是为什么会单单针对中国呢? 作为强势崛起的中国来说,虽然我们旨在发展经济和平崛起,共同发展,但是作为立国的一些小国来说他们的表现显得异常紧张,其实也不难解释,当一个地区大国强势回归的时候,那必然会引起地区紧张,甚至引起军备竞赛,最近以来军火市场异常火爆,其中以亚太地区的交易最为频繁,就在近期,菲律宾,老挝,越南大力发展军备,打死购进一些较为先进的武器或者接受外国退役的舰艇,似有与中国分庭抗礼之势,作为中国也必然亮剑,将一些先进武器提前曝光,并服役第一艘航空母舰也间接出动了亚太敏感神经。其实中国之所以这样做也是逼不得已,无论是早前的黄岩岛问题,到钓鱼岛问题,又到近期的仁爱礁争议,都可以看出中国周边诸国并不安分,但这与美国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总而言之是发展与防范,通过亚太的经济活力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同时防范中国的崛起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影响力,美国在近期不断插手亚太事务,积极联合亚太住过上演多国军演,而军演的背景也多为登陆岛屿作战等,其目的可见一斑,但是我们应该认清当前,其实中国当前的局势很微妙。就是说,很难把握,一反面以美国为支撑的南亚近邻小动作频频,另一方面美国传统盟国日本又问题不断,积极与中国制造事端,但是他们的目的都在于通过中国得到利益,这些国家其实也深知当前的特定时期下只有依附中国的经济才能推进全球经济的发展,过分得限制无异于作茧自缚,但是应该的防范也必要,但是通过制造事端来牵制中国我想这是不明智的,因为中国近日已经今非昔比,当前的中国外

论中国“和平崛起”

2011-2012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数学应用数学班级:4班任课教师:黎小璐 姓名:吕建东学号:222010314011169 成绩 论中国“和平崛起” 摘要:2003年11月3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郑必坚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亚洲的未来》的讲演,首次提出了“中国和平崛起”这一论题。从那以后,“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一个热门讨论的话题。 关键字:和平崛起 一、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定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并迅速地增强。所谓综合国力,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以此观之,中国正处于重新崛起的阶段。为何说重新崛起呢?这关乎到历史之背景,容后再述。不可否认,和平与发展乃是当今时代之主题。如何把握住这一主题,直接关乎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而发展又是和平的重要的力量保障,二者在本质上,并非矛盾,而恰恰是可以融为一体的。和平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所要求的,发展又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所期待的,和平和发展更是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主观愿望。而发展导致中国的崛起,于是中国政府顺潮流之所趋、应人心之所向,提出了“和平崛起”战略理念,这正是适应新的国际政治视野的全新战略理念。 毫无疑问,“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亚洲世纪”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恰恰此时,中国政府提出并着力践行“和平崛起”这一新的发展观,如此进一步振奋了国内外舆论。那么,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该如何定义呢?总的来说,有三点:第一,中国将崛起为世界性强国;第二,中国的崛起不会经过战争和冷战对抗来取得强国地位;第三,中

论中国的崛起之路

论中国的崛起之路 引言:世界目前表面上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但却暗流涌动,各国纷纷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紧抓自己的筹码试图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新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使命,新中国建立以来,走了不少弯路,最终摸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但未来的路充满变数,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走向胜利的彼岸。 关键字:发展,大国,崛起,中美关系,亚太局势,科技,教育,创新。 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大国需要有一定的人口还有一定的国土面积及丰富的资源,而中国都具备这些条件,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不仅仅国土大人口多,甚至不仅仅是所谓的GDP,而是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有比较好的经济发展态势,经济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看她的科学技术程度,国民素质;看她是否极有本国文化特色;看她是否有世界性的影响。从这些方面看,我们中国的复兴之路还挺漫长。 尽管西方给我们国家戴了种种高帽,认为现代中国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以及提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国人似乎被这种论调迷昏了脑袋,不能认清当前中国走的是“黑色发展之路”,这一战略是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最优先目标,是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不仅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失业人口的增加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这种发展方式也无法持续。 “中国制造”这个冠冕堂皇的词遍布全球,但实际上中国产品等占据国际市场的依次是玩具、鞋类和廉价电器,是因为高污染而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西方大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消耗着中国的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生产 着它们的产品,排放着中国的污水和废气。外贸公司中70%多的都是外企;90%的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知识产权都是国外的;据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设备制造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庆忠介绍,2006年中国手机生产预计能达到3.8亿部,占全球手机产能的半壁江山。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却指出,一件在美国售价49美元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中国制造商只能赚到30美分,是零售商的1/24,品牌人的1/30 !这无不说明,中国已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殖民地。 由此说明,中国在很多方面实际上是给发达国家打工,要摆脱这种局面,中国一定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大力提高下一代国民的素质,集举国之力改革教育,大力提高科技实力,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科教兴国的政策,发扬中国特色文化,做一个文化大国。笔者认为,要摆脱这种局面,中国不仅仅要在科技创新和教育上大费工夫、在产业上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转型,更要为自己制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摆脱美国等大国的政治包围,促进中国在亚太甚至世界上

中国的崛起之路艰辛而漫长

【中国的崛起之路艰辛而漫长】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一些国际知名的政治家、学者如德国总理施密特等,由于其对中国走马观花式的访问,目睹中国的经济繁荣,以及受到其国内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中国产品的视觉冲击,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就惊叹不已,毫不吝惜赞美之词,并声言一个中国世纪即将来临,这种客套的赞言使得大多数中国人热血沸腾,21世纪是中国世纪似乎已成为触手可及的事实。 中科院也在多年前的国情咨文中预测:2020--203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世界第一;2040--2050年,中国的人均GDP 将达到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21世纪末,中国的人均GDP和人均社会发展水平将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并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崛起和腾飞的世纪。但少数深诣国情的研究者却告诫我们:我们现在看到的经济繁荣存在过多的泡沫成份,几大国有银行严重亏空,江河湖泊污水横流,缺乏制衡机制、地方官员的权力泛滥,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严重流失;有一个问题更是直指核心:能源、资源与环境容量能否支撑起一个中国世纪? 不难发现,中科院学者的预测全部建立在资源和能源一切供给畅顺的基础之上,这与现实相去甚远。大家知道,这些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战略遭遇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阻击:向西,中东找油计划遭到美国当头一棒,向南,马六甲海峡又被美军封锁,向东,日本对春晓油田围追堵绝,向北,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几易其线;而在资源上,今年初,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飑升。而我们的经济,还是依赖高能耗、高消耗、无序发展来达到数额上增长,注意我用的是“增长”而非“发展”,我们的国内资源面临枯竭之势。即使在此时发生奇迹,真的建立了资源低耗型经济发展模式,但当我们的年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20000-30000美元时,世界拿什么支撑一个这样的中国世纪?资源呢?现存的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千方百计阻挠后起工业国家的发展?因为:他们不希望看到世界资源的重新瓜分!而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中国的发展恰如一块大石压在他们的心头。 再看看中国日趋紧迫的环境容量和超高速增长的污染和破坏:被滥伐的森林,为了地方经济高速增长而被滥采的矿山,多年失修而荒废的水利设施,大地伤痕累累;经济增长最快的珠三

中国和平崛起的环境分析

《形势与政策》题目:中国和平崛起的环境分析 姓名:XX 院系:XXXXX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XX

中国和平崛起的环境分析 XX(姓名) 【摘要】:毛泽东认为,美苏争霸会导致世界大战,中国要准备战斗。邓小平时期,美苏缓和,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韬光养晦”的思想,主要注重国内的发展。而现在中国一步步朝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及其自身的发展状况。在这有利与不利参半的情况下,中国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 【关键词】:和平崛起中国国内环境国际环境 奥弗霍尔特的《中国的崛起》最早提出并正面论证了中国崛起这一重大命题,用沃格尔的评论“这本书极大地冲击了常规的思考”。奥弗霍尔特预测了中国崛起将1“改变亚洲的经济态势”,“改变中国的政治”,“并使全世界的政治改观”。持此观点的还有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他认为:“除非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严重的冲突,否则中国应该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崛起”。①而国际政治现实主义派学者、芝加哥大学政治系教授约翰.米尔舍梅尔对此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米尔舍梅尔说2“目前的问题是、究竟中国能不能和平的崛起?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中国维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国将与中国进行激烈的安全竞争。美国将尽力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包括日本、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将和美国一起对中国进行围堵。”②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如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人江西元、夏立平等大都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有条件的”乐观论调。鉴于中国和平崛起的规模之大, 问题之新, 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国际大环境分析 20世纪中以来, 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 世界正在进入后工业化、信息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这个时代的到来几乎同步进行, 就决定了中国的崛起与过去历史上其他国家的崛起有着根本的不同。 (一)安全环境 从安全环境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在新世纪, 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军事干涉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依然存在, 诱发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的动因有所增强, 但各国人民要和平、求稳定、谋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和平力量继续壮大。国际局势总体上会继续趋向缓和。今后任何大国依 ①【美】威廉.奥弗霍尔特.《中国的崛起》.达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7页. ②【美】约翰.米尔舍梅尔.《强权政治的悲剧》.唐小松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论文题目: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手机号码: 本人签名:

论国防建设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摘要: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剖析和了解,分析国防建设在和平发展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意识和理念进行探讨。在未来发展中,国防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应该被重视起来,并且为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国防建设国防意识国防教育和平发展 国家繁荣富强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心愿。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让中国栖身于世界的大国之列,作为中国人,我们骄傲和自豪。在通往崛起的道路上虽然有坎坷,但是在和平的氛围和稳定的国防环境下,让崛起的速度变得快了起来。可见,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是重中之重。 一、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及意义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建立和发展国防力量的措施和行为,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国防是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1] 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1] 对于中国国防建设的发展历史来说,国防的建设就是中国成长的一步步的探索。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对中国国防建设进行了历史的阶段划分。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2]一书依据重大军事或政治事件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 起步辉煌1949年10月至1959年8月),曲折历程(1959年9月至1978年12月),改革创新(1979年1月至1989年12月),跨越发展(1990年1月至今)。与此划分大致相仿,徐焰将我国国防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边倒”背景下的国防建设(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末),冲破苏联模式后经历的曲折(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在社会结构的整体现代化中建设国防(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3]张驭涛也主张划分为四个阶段,但时间划分不同:基本完成社会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至今。[4]这些划分主要由于依据不同和视角差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至今尚未完全统一认识。通过对国防建设的历史划分,我们能更清晰的了解到国防建设的历程和重要性。 二、国防建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保驾护航 和平发展的根本是以经济制度为主的国家制度创新,但国家制度的创新必须在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下进行。强大的国防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内外环境的基本手段,是国家制度创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