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的和平崛起”认识

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认识

——《为中国辩护》读后感

当导师为我们布置为《为中国崛起》写一篇读后感时,我发现,我从未听说有这么一本书,更不知此书的作者是哪位。第一件事便是上网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该书作者郑永年时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的,他出版的13部作品全方位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汹汹崛起的国家的方方面面。而他在《大国崛起》的大型纪录片中作为专家接受过采访所述:“所有的以前的国家,崛起中的大国,都是因为它内部的国家制度的健全。所谓的一个国家的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呢,是不是sustainable,不是可持续的。”的评论,更是引起很多人的共鸣。下面我谈谈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拙见。

作者在书中从对于国家内部和全球的意义、现实可行性、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是可持续的。而过去30多年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的崛起的确是和平的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选择了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中国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实质,就是要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在同国际社会实现互利共赢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摆脱不发达状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就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不主张用暴力的手段去改变国际秩序、国际格局;我们说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发展的难题,而不给别人制造麻烦。3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这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是走得通的。

中国领导层对于和平崛起进程中的各种问题保持着清醒的认识。毛泽东时代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和奠定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邓小平时代在继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的同时奉行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实行广交朋友不树敌的政策;之后的国家领带人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同时使中国实力增强,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有力保障,使中国从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从地区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迈进。一个13亿至15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崛起而不威胁世界,绝非易事。特别是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既面临“黄金发展期”,又遭遇“矛盾凸显期”,其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是“三大挑战”:一是资源特别是能源的挑战;二是生态

环境的挑战;三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过程中一系列两难问题的挑战,比如:沿海与内地的发展不平衡、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城乡差别和贫富差距、改革与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三大挑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世界各国的担忧无法消除,中国的发展壮大也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形成应对“三大挑战”的“三大战略”:一是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超越近代以来后兴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三是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继续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中包括构建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解力量互动的社会网络。归结起来,这三大战略就是要坚持对外和平与对内和谐,使其结合并相互促进,引导十几亿中国人日子过得好一些,对人类的贡献大一些。可见,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力量的崛起,将大有益于世界。

中国和平崛起,绝不追求成为一个争霸世界的军事大国,而是要建成一个市场大国、文明大国,建成一个在国际社会起建设性作用的负责任的大国。就市场大国而言,20年前,中国被称为“最大的潜在市场”;今天,中国庞大的市场能量已开始显现,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和GDP 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以文明大国来说,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历史性地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所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给任何国家造成威胁,而是要用其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民族文化,去点燃人类文明之光!”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事业。和平崛起的中国是和平崛起的亚洲的一部分。现在,亚洲特别是东亚、南亚的和平崛起,正在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还为世界上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的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共处,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模式。1997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非传统安全危机表明,东亚国家之间存在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已经、正在和将要超越东亚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差异。对该地区尚存的热点问题和历史纠葛,我相信,东亚地区的政治家和人民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来解决。

中国领导人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和平崛起的中国,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维护力量,而不是破坏力量;她为国际社会带来的只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也翻阅了一篇《中国和平崛起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的文章,从中我的到这样的结论,一个归家的崛起,是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而这综合国力,包括两方面内容:意识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二是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是中国和平崛起中“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勇敢肩负这样的责任这样。祖国为我们青年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空,我们应该抓紧现在的学习时光,优化知识结构,适应未来的挑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李克强、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主席提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中国梦”正式新时代赋予“中国和平崛起”的新的解释。习近平说“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宿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就没有青年的前途。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没有青年的牺牲和奋斗精神,没有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这个国家也是没有希望的。这两点互相联系,归根到底,就是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完成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接力,是历史赋予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