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目标跟踪_张泽兵_05040056

机动目标跟踪_张泽兵_05040056
机动目标跟踪_张泽兵_05040056

(1) 算法描述

在该问题中,机动目标经历三个阶段:初始匀速直线阶段、匀速圆周运动阶段、返回匀速直线阶段。在此过程中线速度大小v 保持不变。

图1

如图1所示:θ为轨迹切线与横轴正向夹角。在初始匀速阶段和返回匀速直线阶段θ分别为0,π。在匀速圆周运动阶段θ从0到π均匀变化。 由

2/mv r ma =及/w v r =得

/w a v =(w 为角速度)

所以容易得到:

/wt vt r θ==

cos x v v θ=

sin y v v θ=-

状态变量

[,,,,]T x y s r r v a θ=

状态方程为:

[][1][1]cos x x x x r n r n v T r n v T θ=-+=-+

[][1][1]sin y y y x r n r n v T r n v T θ=-+=--

[][1][1]a

n n wT n T v

θθθ=-+=-+

[][1][]v v n v n u n =-+

[][1][]a a n a n u n =-+

[]([1])[]s n a s n u n =-+,其中[][0,0,0,[],[]]'v a u n u n u n =

所以状态转换矩阵为

211,0,sin ,cos ,0210,1,cos ,sin ,02

0,0,1,,/0,0,0,1,00,0,0,0,1v T T v T T a a A T T v

s v θθθθ??-????

??--???????==-???

????????????

假设[]v u n 和[]a u n 不相关,方差分别为2

v σ、2

a

σ,因此得驱动噪

220,0,0,0,00,0,0,0,00,0,0,,00,0,0,0,v a Q σσ????

?

?=????????

观测矢量

[][][][]x y r n x n w n r n ??=+????

其中[][][]x y u n w n u n ??

=????

所以观测矩阵

1,0,0,0,00,1,0,0,0H ??

=????

假设[]x u n 、[]y u n 不相关且方差分别为2

x σ和2

y σ

观测噪声

22,00,x y C σσ??=??????

总结上述式子,得到这个问题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程为

??[|1]([1|1])s

n n a s n n -=--

[|1][1|1]T M n n AM n n A Q -=--+ 1[][|1]([|1])T T K n M n n H C HM n n H -=-+-

???[|][|1][]([][|1])s

n n s n n K n x n Hs n n =-+-- [|]([])[|1]M n n I K n H M n n =--

(2) 滤波初始化

由问题描述,x σ=y σ=100,

初始位置为[-20000;0] ,也可以有一定的偏离,经过一段时间后依然能够收敛。不妨取[-10000;2000].初始速度v=300m/s ,θ=0,a=0 所以初始状态为

[1][10000,0,0,300,0]T s -=-

对驱动噪声,取v σ=30;a σ=2; (3) 仿真分析

采用MATLAB 编写仿真程序,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跟踪滤波器进行仿真分析,次数为10次。以下给出仿真图和结果分析。 滤波轨迹和滤波均值轨迹: 见图2。

图2 而当M=1时

可以看出性能比之M=10时较差,尤其表现在拐弯处。X、Y方向滤波估计误差均值及误差标准差:

见图3、4。

图3

图4 附Matlab源代码:

function main()

%%@project:飞行器跟踪模拟

%@author:fantasy

%@date:2006.5.10

%@descripition:主函数

%产生观测数据

total=3*60;%总的时间长度

global T;%采样周期

T=1;

N=total/T;%数据长度

a=20;

var_rx=100;

var_ry=100;

X=[];%观测数据

X_ideal=[];%理想数据

for i=1:N

[rx,ry]=track(i*T,20);

X_ideal=[X_ideal,[rx;ry]];

rx=rx+var_rx*randn(1,1);

ry=ry+var_ry*rand(1,1);

X=[X,[rx;ry]];

end

X_filter=zeros(size(X));%滤波后数据X_mean=X_filter;%蒙特卡洛平均数据Error_var=zeros(size(X));

M=10;%蒙特卡洛仿真次数

for iCount=1:M

X_filter=Trace(X);

X_mean=X_mean+X_filter;

Error_var=Error_var+(X_ideal-X_filter).^2;

end

X_mean=X_mean/M;

Error_var=Error_var/M;

Error_mean=X_ideal-X_mean;%误差均值

Error_var=sqrt(Error_var-Error_mean.^2);

plot(X_ideal(1,:),X_ideal(2,:),X(1,:),X(2,:),X_mean(1,:),X_mean(2,:)); axis equal;

legend('理想轨迹','观测轨迹','滤波轨迹');

figure;

k=1:N;

subplot(2,1,1),plot(k,Error_mean(1,:));title('x方向误差均值');xlabel('采样次数'),ylabel('误差均值(米)');

subplot(2,1,2),plot(k,Error_var(1,:));title('x方向误差标准值');xlabel('采样次数'),ylabel('误差标准值值(米)');

figure;

subplot(2,1,1),plot(k,Error_mean(2,:));title('y方向误差均值');xlabel('采样次数'),ylabel('误差均值(米)');

subplot(2,1,2),plot(k,Error_var(2,:));title('y方向误差标准值');xlabel('采样次数'),ylabel('误差标准值值(米)');

%@subfunction

%理想航迹方程

function [x,y]=track(t,a)

%parameter:

% t:时间

% x:横轴位移

% y:纵轴位移

% a:转弯处加速度

% r:初始位置

% v:初始速度

r=[-20000,0]';

v=300;

w=a/v;%角速度

t1=-r(1)/v;

t2=t1+pi/w;

D=v^2/a*2;%圆周运动直径if t<=0

[x,y]=r0';

elseif t>0&&t<=t1

x=r(1)+v*t;

y=r(2);

elseif t>t1&&t<=t2

angel=(t-t1)*w;

x=D/2*sin(angel);

y=-D*(sin(angel/2))^2; else

x=-v*(t-t2);

y=-D;

end

function R=Trace(X)

%@project:飞行器跟踪模拟%@author:fantasy

%@date:2006.5.10

%@parameter:

% X:观测数据

% R:输出坐标

%观测时间间隔global T;

%观测矩阵

H=[1,0,0,0,0;...

0,1,0,0,0];

%位移测量误差

var_rx=100;

var_ry=100;

var_rx2=var_rx^2;

var_ry2=var_ry^2;

%观测噪声协方差矩阵C=[var_rx2,0;...

0,var_ry2];

%驱动噪声协方差矩阵var_v=30;

var_a=5;

var_v2=var_v^2;

var_a2=var_a^2;

Q=zeros(5,5);

Q(4,4)=var_v2;

Q(5,5)=var_a2;

%初始状态

s0=[-10000,2000,0,300,0]';

%Kalman滤波跟踪

N=size(X,2);%观测数据长度

s=s0;

a=@traverse;

M=Q;

Xplus=[];%修正后的航迹

for icurrent=1:N

[s,M]=Karlman(s,M,X(:,icurrent),a,Q,C,H);

Xplus=[Xplus;(s(1:2))'];

end

%可视化数据

% plot(X(1,:),X(2,:),'r.');

% axis('equal');

% hold on;

% plot(Xplus(:,1),Xplus(:,2));

R=Xplus';

function s_estimate=traverse(s)

%状态方程

%s=[rx,ry,theta,v,a]

global T;

s_estimate=zeros(5,1);

s_estimate(1)=s(1)+s(4)*cos(s(3))*T;

s_estimate(2)=s(2)-s(4)*sin(s(3))*T;

s_estimate(3)=s(3)+(s(5)/s(4))*T;

s_estimate(4)=s(4);

s_estimate(5)=s(5);

function [s,M]=Karlman(s_forward,M_forward,X,a,Q,C,H) %卡尔曼滤波

%@author:fantasy

%@date:2006.5.15

%参数说明

% X--观测数据矢量

% A--状态矩阵

% Q--驱动噪声协方差

% C--观测噪声协方差

% h--观测方程句柄

% s--输出数据矢量

% s_foward--前次输出矢量

% M--前次预测矩阵

global T;

%预测

s=feval(a,s_forward);

%状态转换矩阵

% A=[1,0,-s(4)/2*sin(s(3)/2)*T,cos(s(3)/2)*T,0;... % 0,1,-s(4)/2*cos(s(3)/2)*T,-sin(s(3)/2)*T,0;... % 0,0,1,-s(5)*T/(s(4))^2,T/s(4);...

% 0,0,0,1,0;...

% 0,0,0,0,1];

A=[1,0,-s(4)*sin(s(3))*T,cos(s(3))*T,0;...

0,1,-s(4)*cos(s(3))*T,-sin(s(3))*T,0;...

0,0,1,-s(5)*T/(s(4))^2,T/s(4);...

0,0,0,1,0;...

0,0,0,0,1];

%最小预测MSE矩阵

M=M_forward;

M=A*M*A'+Q;

%卡尔曼增益矩阵

K=M*H'*inv(C+H*M*H');

%修正

s=s+K*(X-H*s);

%最小MSE矩阵

M=M-K*H*M;

机动目标跟踪反跟踪

参赛密码 (由组委会填写)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学校东南大学 参赛队号10286119 队员姓名1.吕亮 2.荆丽 3.巨晓正

参赛密码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 摘要: 目标跟踪是指根据传感器(如雷达等)所获得的对目标的测量信息,连续地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估计,进而获取目标的运动态势及意图。目标跟踪理论在军、民用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标机动是指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通常采用加速度作为衡量指标。 机动目标跟踪的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目标运动的模型即目标的状态方程难于准确建立。通常情况下跟踪的目标都是非合作目标,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难于准确描述;(2) 传感器自身测量精度有限加之外界干扰,传感器获得的测量信息如距离、角度等包含一定的随机误差,用于描述传感器获得测量信息能力的测量方程难于完全准确反映真实目标的运动特征; (3) 当存在多个机动目标时,除了要解决(1)、(2)两个问题外,还需要解决测量信息属于哪个目标的问题,即数据关联。本文主要对监测传感器的得到的目标数据进行分析,建立适当的跟踪模型,从而获取目标的运动态势及意图,达到跟踪的目的。由于以上多个挑战因素以及目标机动在战术上主动的优势,机动目标跟踪已成为近年来跟踪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键词:单目标模型目标跟踪

一、问题重述 现有3组机动目标的测量数据,数据分别包含在Data1.txt,Data2.txt,Data3.txt文件中,其中Data1.txt为多个雷达站在不完全相同时刻获得的单个机动目标的测量数据,Data2.txt为某个雷达站获得的两个机动目标的测量数据,Data3.txt为某个雷达站获得的空间目标的测量数据。 数据文件中观测数据的数据结构如下: 其中Data1.txt和Data2.txt数据的坐标系表示如下:原点O为传感器中心,传感器中心点与当地纬度切线方向指向东为x轴,传感器中心点与当地经度切线方向指向北为y轴,地心与传感器中心连线指向天向的为z轴,目标方位指北向顺时针夹角(从y轴正向向x轴正向的夹角,范围为0~360°),目标俯仰指传感器中心点与目标连线和地平面的夹角(即与xOy平面的夹角,通常范围-90°到90°)。 Data1.txt中的雷达坐标和测量误差如下: Data2.txt雷达坐标为[0,0,0]。对应两个目标的测量误差如下: Data3.txt的雷达坐标和测量误差为: 其余格式与Data1.txt和Data2.txt相同。 需完成的问题:

机动目标的追踪与反追踪的模型完整版123

(由组委会填写)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学校大连理工大学 参赛队号10141005 队员姓名1.鲁欢 2.候会敏 3.程帅兵

(由组委会填写) 第十一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题目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摘要: 本文主要对机动目标追踪与反追踪模型的建立及求解问题进行了相关计算,讨论结果大致如下: 问题一,根据附件中的数据,利用数值法求解各个时刻点处的加速度,挑出加速度数量较大的时刻,并绘出矩形图,以加速度持续较大的时刻点为机动时间范围,并进行统计其大小以及方向,追踪模型则是依据现时刻以及前一时刻估计出的的物理量如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根据数据统计出目标的机动能力即两时刻加速度最大该变量作为下一时刻的加速度,来计算在这种极限状态下目标向四周逃离的最远边界,因而形成一个区域,其中心即为雷达天线下时刻所指方向。航迹计算将三雷达测得的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中在进行拟合得到。 问题二,首先进行了航迹起始的确定。采用联合概率数据关联(JPDA)算法,通过对确认矩阵拆分得到互联事件及互联矩阵,计算互联事件的概率来进行数据关联,然后按照确定航迹。为避免雷达对于仅有一个回波信号的失跟情况,采取调动多种检测手段对目标密切关注,并改进雷达的内部控制计算算法。 问题三,我们建立了微分方程模型。着重分析了在空间范围内的机动目标的切向加速度以及方向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Excel进行数据的处理计算得出切向加速度以及法向加速度的数值,利用Matlab编程得出其变化规律的轨迹图像。再结合问题一中的追踪模型,得到在数据3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得出模型一的结论应用于问题三,其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 问题四,我们建立了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对机动目标进行预测,经过多次循环得出200对的位置坐标,利用Matlab软件给出了模拟后的卡尔曼滤波波形图。再进行对坐标的空间及时间复杂度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

跟踪和反跟踪手段

跟踪手段 成功跟踪的秘诀在于不要孤立于人群之外,尤其是对方已经知道你长得什么模样。穿上颜色比较中性的衣服,比如灰色和棕色,不要穿图案张扬或商标明显的衣服。穿上与你平日衣着风格不同的衣服。 要在街的另外一边跟踪你的目标,与其步伐一致,以保持行走的速度一致。 表现得若无其事。一定不要盯着你跟踪的人,而只要时不时地瞥一眼就行了,如果恰好他们朝你这边看,你就假装在忙其他的事情,比如用手机通电话,或者在找某个房子。 如果你的跟踪对象停了下来,你不要立即停下来。继续走一段,然后停下来假装系鞋带或打开包在找什么东西,直到对方重新出发。 如果对方进了一座大楼里面,你就待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大楼出口的情况,直到对方出来。 如果你觉得被发现了,不要惊慌。如果你立即逃离,就会很明显暴露出自己在跟踪她。最好的逃脱办法是,看着手表或假装在读短信,然后大声喊“天啊,我真的迟到了!”然后从她身边快跑过去,这样就不会显得可疑了。 反跟踪的技术手段 首先,要先弄清什么叫反跟踪。当然这是一个最简单而又不用介释的问题。就是说,与跟在后面的坏人作斗争的技术反制手段。 其次,要搞清楚或者说判明有没有跟踪。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做到,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察觉,没情况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 一般确定有没有跟踪的方法有:听、停、看、转、回等方法。 所谓“听”,就是听听有什么动静、有什么人讲什么话、有没有特殊的声响。 “停”即是发现有些情况异常后,采用先停下来的方法。如行路时或几个陌生人总在附近,可在安全的地方停下来,要是一般行人就走了,跟踪的人也会在附近磨蹭不走。 “看”注意观察环境和人员,包括宿舍、楼道、家门口附近有否异常。 “转”当怀疑有人跟踪时,可在安全地带转,如在路的左右侧反复交换位置,看有没有陌生人总在附近,一般跟踪的人你走在街道右侧,他也会到右侧,你迂回到左侧,他也会到左侧,总在在他的视线之内,这就证实有人跟踪无疑。 “回”发现有情况往回走,跟踪的人也会故意跟着,反复做这个动作也能确认。 三是,采取必要的手段反制跟踪。如发现并确认有人跟踪时,为了你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

第一章 目标跟踪基本原理与机动目标模型1

第一章目标跟踪基本原理与机动目标模型1.1 引言目标跟踪问题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可靠而精确的跟踪目标,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即1937 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跟踪雷达站SCR-28 的时候、之后各种雷达、红外、声纳和激光等目标跟踪系统相继得到发展并且日趋完善。传统的跟踪系统是一对一系统,即一个探测器仅连续地瞄准和跟踪一个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略战术的发展,人们发现提出新的目标跟踪概念和体制是完全可能的,在过去20 多年中,多目标跟踪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获得很大发展,并已成为当今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有些成果也已付诸于工程实际。简单地说,目标跟踪问题可以划分为下列四类:一个探测器跟踪一个目标(OTO)一个探测器跟踪多个目标(OTM)多个探测器跟踪一个目标(MTO)多个探测器跟踪多个目标(MTM)1.2 目标跟踪的基本原理1.2.1 单机动目标跟踪基本原理发展现代边扫描边跟踪(TWS)系统的目的是,仅在一个探测器条件下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然而,为达此目的,边扫描边跟踪系统必须首先很好地跟踪单个目标。一般地说,常速直线运动目标的跟踪与估计问题较为简单,而且易于处理。困难的情况表现在被跟踪目标发生机动,即目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的场合。图 1.1 为单机动目标跟踪基本原理框图。图中目标动态特性由包含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状态向量X 表示,量测(观测)量Y 被假定为含有量测噪声V 的状态向量1的线性组合(HX+V);残差(新息)向量 d 为量测(Y)与状态预测量H X k k 之差。我们约定,用大写字母XY 表示向量,小写字母xy表示向量的分量。一般情况下,单机动目标跟踪为一自适应滤波过程。首先由量测(观测)量(Y)和状态预1测量H X k 构成残差(新息)向量d,然后根据d 的变化进行机动检测或者机k动辨识.其次按照某一准则或逻辑调整滤波增益与协方差矩阵或者实时辨识出目标机动特性,最后由滤波算法得到目标的状态估计值和预测值,从而完成单机动目标跟踪功能。图 1.1 单机动目标跟踪基本原理框图1.2.2 单机动目标跟踪基本要素单机动目标跟踪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量测数据形成与处理,机动目标模型,机动检测与机动辨识,滤波与预测以及跟踪坐标系和滤波状态变量的选取。现分别简述之。1.2.2.1 量测数据形成与处理量测数据通常指来自探测器输出报告的所有观测量的集合。这些观测量一般包括目标运动参数,如位置和速度,目标属性,目标类型,数目或形成以及获取量测量的时间序列等。在单机动目标跟踪技术中,量测数据主要指目标运动学参数。量测数据既可以等周期获取,也可以变周期获取。在实际问题中常常遇到等速,为了提高目标状态率数据采集。量测数据大多含有噪声和杂波(多目标检测情况)估计精度,通常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以提高信噪比。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数据压缩,包括等权和变权预处理以及量测资料中野值的剔除方法等技术。1.2.2.2 机动目标模型众所周知,估计理论特别是卡尔曼滤波理论要求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与估计问题有关的物理现象。这种数学模型应把某一时刻的状态变量表为前一状态变量的函数。所定义的状态变量应为能够全面反应系统动态特性的一组维数最少的变量。一般地,状态变量与系统的能量有关,譬如在目标运动模型中,状态变量中所包含的位置元素与势能有关,速度元素与动能有关。在目标模型构造过程中,考虑到缺乏有关目标运动的精确数据以及存在着许多不可预测的现象,如周围环境的变化及驾驶员主观操作等,只是需要引入状态噪声的概念。当目标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速度常常被看作是具有随机特性的扰动输入(状态噪声),并假设其服从零均值白色高斯分布,这时,卡尔曼滤波可直接使用。当目标发生诸如转弯或逃避等机动现象时,上述假设则不尽合理,机动加速度变成为非零均值时间相关的有色噪声。此时,为满足滤波需要常常采用白化噪声和状态增广方法。机动目标模型除了考虑加速度非零均值时间相关噪声假设外,还要考虑加速度的分布特性。客观上,要求加速度函数应尽可能的描述目标机动的实际情况。从目前的机动目标模型来看,所有建模方法均考虑了目标发生机动的可能性,并建立了一种适合任何情况和任何类型目标的机动模型,我们称这种模型为全局统计模型,其典型代表是传统的Singer 模型。然而,根据全局统计模型思想,每一种具体战术情况下的每

机动目标跟踪_张泽兵_05040056

(1) 算法描述 在该问题中,机动目标经历三个阶段:初始匀速直线阶段、匀速圆周运动阶段、返回匀速直线阶段。在此过程中线速度大小v 保持不变。 图1 如图1所示:θ为轨迹切线与横轴正向夹角。在初始匀速阶段和返回匀速直线阶段θ分别为0,π。在匀速圆周运动阶段θ从0到π均匀变化。 由 2/mv r ma =及/w v r =得 /w a v =(w 为角速度) 所以容易得到: /wt vt r θ==

cos x v v θ= sin y v v θ=- 状态变量 [,,,,]T x y s r r v a θ= 状态方程为: [][1][1]cos x x x x r n r n v T r n v T θ=-+=-+ [][1][1]sin y y y x r n r n v T r n v T θ=-+=-- [][1][1]a n n wT n T v θθθ=-+=-+ [][1][]v v n v n u n =-+ [][1][]a a n a n u n =-+ 即 []([1])[]s n a s n u n =-+,其中[][0,0,0,[],[]]'v a u n u n u n = 所以状态转换矩阵为 211,0,sin ,cos ,0210,1,cos ,sin ,02 0,0,1,,/0,0,0,1,00,0,0,0,1v T T v T T a a A T T v s v θθθθ??-???? ??--???????==-??? ????????????

假设[]v u n 和[]a u n 不相关,方差分别为2 v σ、2 a σ,因此得驱动噪 声 220,0,0,0,00,0,0,0,00,0,0,,00,0,0,0,v a Q σσ???? ? ?=???????? 观测矢量 [][][][]x y r n x n w n r n ??=+???? 其中[][][]x y u n w n u n ?? =???? 所以观测矩阵 1,0,0,0,00,1,0,0,0H ?? =???? , 假设[]x u n 、[]y u n 不相关且方差分别为2 x σ和2 y σ 观测噪声 22,00,x y C σσ??=?????? 总结上述式子,得到这个问题的扩展卡尔曼滤波方程为 ??[|1]([1|1])s n n a s n n -=--

跟踪和反跟踪手段

跟踪手段 成功跟踪得秘诀在于不要孤立于人群之外,尤其就是对方已经知道您长得什么模样。穿上颜色比较中性得衣服,比如灰色与棕色,不要穿图案张扬或商标明显得衣服、穿上与您平日衣着风格不同得衣服、 要在街得另外一边跟踪您得目标,与其步伐一致,以保持行走得速度一致。 表现得若无其事。一定不要盯着您跟踪得人,而只要时不时地瞥一眼就行了,如果恰好她们朝您这边瞧,您就假装在忙其她得事情,比如用手机通电话,或者在找某个房子、 如果您得跟踪对象停了下来,您不要立即停下来、继续走一段,然后停下来假装系鞋带或打开包在找什么东西,直到对方重新出发、 如果对方进了一座大楼里面,您就待在一个隐蔽得地方,在那里可以瞧到大楼出口得情况,直到对方出来。 如果您觉得被发现了,不要惊慌。如果您立即逃离,就会很明显暴露出自己在跟踪她。最好得逃脱办法就是,瞧着手表或假装在读短信,然后大声喊“天啊,我真得迟到了!”然后从她身边快跑过去,这样就不会显得可疑了。 反跟踪得技术手段 首先,要先弄清什么叫反跟踪。当然这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不用介释得问题。就就是说,与跟在后面得坏人作斗争得技术反制手段。 其次,要搞清楚或者说判明有没有跟踪。这一点就是很重要得,要做到,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察觉,没情况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 一般确定有没有跟踪得方法有:听、停、瞧、转、回等方法。 所谓“听”,就就是听听有什么动静、有什么人讲什么话、有没有特殊得声响。 “停”即就是发现有些情况异常后,采用先停下来得方法。如行路时或几个陌生人总在附近,可在安全得地方停下来,要就是一般行人就走了,跟踪得人也会在附近磨蹭不走、 “瞧”注意观察环境与人员,包括宿舍、楼道、家门口附近有否异常、 “转”当怀疑有人跟踪时,可在安全地带转,如在路得左右侧反复交换位置,瞧有没有陌生人总在附近,一般跟踪得人您走在街道右侧,她也会到右侧,您迂回到左侧,她也会到左侧,总在在她得视线之内,这就证实有人跟踪无疑。 “回"发现有情况往回走,跟踪得人也会故意跟着,反复做这个动作也能确认、 三就是,采取必要得手段反制跟踪。如发现并确认有人跟踪时,为了您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迅速采取反制手段,摆脱危险不利得局面。具体措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叫”。即就是叫人、叫喊、如发现有些不对头,可以叫附近得人或大声喊叫,引起附近得人注意,坏人一般还就是做贼心虚。 2、“避”。走路尽量避开不安全得地带与不安全得时段。不安全地带指犯罪高发区、夜间没路灯、两侧地形地物复杂(有树木、土堆、深坑、杂物、废墟等)。不安全时段,多为夜间或没行人得时间。此种情况,如实在避不开,最好熟人结伴而行或找家人陪同。 3、“换”。变换时间、变换服装,活动尽量不形成规律牲。如,女同志夜间可换男装、男式打扮也会减少危险。 4、“甩”。采取迂回、换装、换乘、穿堂等手段甩掉尾巴得手段。前三种手段就是,迂回即兜圈;换装即就是换衣物着装;换乘即就是换车;穿堂即就是利用商场、饭店、胡同、小区、住宅、楼房等有多门得场所与设施穿行而过,甩掉尾巴跟踪。 5、“报”。及时报警、报知家人朋友。当遇有危险要及时报警、或向就在附近得家人朋友打电话(给距离很远得家人朋友,打电话意思不大),假如怀疑、怕有危险,也可把“110”电话或亲朋电话号码提前先在手机上按出来,手拿着手机,一有情况马上按拨出,免得到时来不及拨号。打电话时,要先报地点,再说危险。因为地点位置最重要,不然您即使报了情况,没报清楚准确地点也就是白报。

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发展浅析

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发展浅析 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无论是在军事任务中还是民用领域内亦或是在情报获取方面,都 是研究信息处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于怎样使用探测设备(如雷达)更好的实现对机动目 标的跟踪,一直以来都是各国专家学者们关注的重点[1]。 机动目标跟踪的主要任务是对机动目标的状态和运动轨迹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估计。在机 动目标跟踪中,在对机动目标建立合适的运动模型的同时,也要采用稳定的跟踪滤波算法。 以下将从目标模型、跟踪滤波算法这两个方面对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的发展进行阐述。 一、目标运动模型 几乎所有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都要依据一定的目标运动模型,同时一个合适的目标运动 模型也能大幅改善机动目标跟踪系统的性能。简单的目标运动模式有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相应的,对目标可以建立匀速(CV)模型和匀加速(CA)模型。此外,当目标进行转弯机动时,可以建立匀速率转弯(CT)模型,在此过程中,虽然目标的速度大小不改变,由于受到 一个恒定的转弯角速率()的影响,发生变化的是速度的方向[2]。 以上三种模型较为简单,在跟踪系统中是最基础的。但是,由于匀速和匀加速模型都将 白噪声作为扰动,当目标发生机动时,将会导致扰动增大,跟踪误差也会变大,这就意味着 模型不再适用。对此,上世纪七十年代,R. A. Singer等人提出了一种相关噪声模型,即Singer模型。Singer模型认为,机动控制项应该是有色噪声类型的而不是白噪声类型的[3]。 它将目标加速度作为具有指数自相关的零均值随机过程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建模,并且它的时 间函数呈现出的变化规律以指数的形式衰减。这虽然更符合实际,但是该模型只能适用于目 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机动。然而,在实际的目标跟踪过程中,当目标发生机动,其加速度 便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均值是不可能时时都为零的,因此这种假设也是不恰当的。针对这一 问题,我国目标跟踪领域知名学者周宏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了当前统计(CS)模型。这 是对Singer模型改进而得到的机动目标运动模型,其改进主要有两点:一是利用修正的瑞利 分布来表示加速度的概率密度分布;二是采用上一时刻加速度的估计作为当前加速度的均值[4]。上世纪九十年代末,Kishore Mehrotra在一阶时间模型上加入了加速度的导数项,提出 了Jerk模型。该模型假设目标机动加速度的导数项(加速度的变化率)服从一阶时间相关过 程且均值为零,其时间相关函数与Singer模型相一致,也呈现出指数形式上的衰减。 二、跟踪滤波算法 目标运动模型是机动目标跟踪系统的基础,而跟踪滤波算法则是设计一个目标跟踪系统 的核心内容。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控制论著名学者N. Wiener在火力控制系统中为解决 如何进行精确跟踪的问题时提出一种线性最佳滤波理论,即维纳滤波。维纳滤波是一种频域 滤波方法,它要求信号必须是一维条件下的严格平稳信号,适用条件严苛,适用范围小。上 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卡尔曼(Kalman)在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访问后,提出了 一种时间域上基于最小均方误差估计的滤波算法,即卡尔曼滤波算法,自此现代滤波理论开 始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动目标跟踪领域已经涌现出了诸多更成熟的算法,其 中研究较热门,应用前景较广阔的主要有自适应跟踪算法和多模型跟踪算法。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工程师霍尔斯(P. Howells)和阿普鲍 姆(P. Applebaum)两人在对天线辐射进行研究时,为了提高天线的方向性,率先给出了自适 应滤波的概念。发展至今,自适应滤波算法的理论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基于最 小均方误差(LM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该算法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霍夫(M. Hoff)和维德罗(B. Widrow)基于维纳滤波的原理所提出的。后来,针对LMS算法中步长因 子对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失调量影响较大的问题,又形成了多种LMS的扩展与改进算法,例如变步长最小均方误差算法(VSSLMS)、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算法(NLMS)。第二类是基 于递推最小二乘法(RLS)的自适应滤波算法。递推最小二乘算法(RLS)是利用递推计算的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源程序

附录 附录A 机动目标跟踪与实现源程序 T=2;alpha=0.8; % 加权衰减因子 window=round(1/(1-alpha)); % 检测机动的有效窗口长度 dt=100; % dt=dt_x=dt_y=100 Th=25; % 机动检测门限 Ta=9.49; % 退出机动的检测门限 N=800/T; %采样次数 M=50; %模拟次数 %真实轨迹数据 t=2:2:400; xo0=2000+0*t; yo0=10000-15*t; t=402:2:600; xo1=2000+0.075*((t-400).^2)/2; yo1=10000-15*400-(15*(t-400)-0.075*((t-400).^2)/2); t=602:2:610 ; xo2=xo1(100)+15*(t-600); yo2=yo1(100)+0*t; t=612:2:660; xo3=xo2(5)+(15*(t-610)-0.3*((t-610).^2)/2); yo3=yo2(5)-0.3*((t-610).^2)/2; t=662:2:800; xo4=xo3(25)+0*t; yo4=yo3(25)-15*(t-660);

x=[xo0,xo1,xo2,xo3,xo4]; y=[yo0,yo1,yo2,yo3,yo4]; e_x1=zeros(1,N); e_x2=zeros(1,N); e_y1=zeros(1,N); e_y2=zeros(1,N); px=zeros(1,N); qy=zeros(1,N); u=zeros(1,N); u_a=zeros(1,N); for j=1:M no1=100*randn(1,N); % 随机白噪 no2=100*randn(1,N); for i=1:N; zx(i)=x(i)+no1(i); % 观测数据 zy(i)=y(i)+no2(i); z(:,i)=[zx(i);zy(i)]; end X_estimate(2,:)=[zx(2),(zx(2)-zx(1))/T,zy(2),(zy(2)-zy(1))/T]; X_est=X_estimate(2,:); P_estimate=[dt^2,dt^2/T,0,0;dt^2/T,(dt^2)*2/(T^2),0,0;0,0,dt^2,dt^2/T;0,0,dt^2/T,(dt^2)*2/(T ^2)]; x1(1)=zx(1); y1(1)=zy(1); x1(2)=X_estimate(2,1); y1(2)=X_estimate(2,3); u(1)=0; u(2)=0; u1=u(2); pp=0;% 0表示非机动,1表示机动 qq=0; rr=1;k=3; while k<=N

调查方法与技巧 关于跟踪和反跟踪

调查方法与技巧关于跟踪和反跟踪 2007-07-28 23:32:50 作者:陈利发表评论 (作者简介: 陈利,南昌市人民警察学校高级讲师、中国公安优秀教官、江西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昌市公安局特邀研究员,浙江万马公众事务调查中心总技术指导.) 在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规律,都有它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区别于其他事物。为此,我们研究调查业时,就必须探讨调查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一、徒步跟踪调查 调查准备工作 当调查人员使用常规的调查手段,得不到更多的资料时,就要考虑实施人员监视来获取材料。实施人员监视时,调查人员将直接观察想要了解的情况,包括设法取得有关特定的证据;如有可能,要设法对调查对象正在进行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使用任何种类的人员监视行动的真正目的,是取得有关材料或证据。监视行动成功与否,主要是根据在实施监视行动之前,制定的预定行动计划的详尽和慎重的程度。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无论当时的情况是需要运动监视、步行监视或乘车监视、还是定点监视,预定计划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 1、实施人员监视时,调查人员必须考虑到,在将要实施的实际监视工作中,调查工作本身和各种环境的特定要求。为了获取一般需要的材料,例如对象的习惯、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是采取一般性尾随监视呢?还是因为案件性质的敏感性和需要时刻密切观察对象的活动,采用紧紧咬住的监视?如果要想保证监视行动有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调查人员要考虑到这些客观因素。制定出的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要么导致监视行动失败,要么是在时间与经费上作出不必要的支出。制定出的监视行动方案的范围包括:根据案情所需要的调查人员数量;整个监视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技术装备;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疵漏问题;实施运动监视时随身携带数量充足的现金,这包括小面额钞票和零钱,这样才能确保对象无论选用什么手段运动到任何地方,调查人员都能方便地尾随其后。 2、初步调查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尤其是在处理极为敏感的案子时,用两名调查人员分别进行初步调查的事屡见不鲜。然后公司对这两个调查方案进行检查核实,在制定计划时作为参考的依据。基本上可以这么说:调查人员首先应该明确地确定一下,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材料和情报,然后再设法开展一段时间的监视行动。只有这样,才有希望得到所需的情报。当调查人员对自己是否能搞到所需要的情报感到到信心不足、抱着一种怀疑态度时,使用这种方法的话,就能使调查人员在观察对象期间,不会浪费时间。在许多要求取得对象背景材料的案例中,已证明这种办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了获得对象的背景材料,调查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3、准备工作阶段,调查人员应设法确定出实施监视的最佳期时间。在任何行动中,对某人监视的时间越长,引起对象警觉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制定有效的监视行动方案时,要考虑到两个最佳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尽量减少被对象侦察出的机会和把时间与经费降低最低限度。调查人员在进行初步调查时,要挑选几套式样与监视地区情况相符的衣服。如果实施运动监视,对实施监视行动的整个地区都进行一次调查,而且对对象可能将要通过的地区也进行调查,实施完初步调查之后,调查人员对于需要使用什么器材,心中就完全有数了,并能决定使用哪一类器材,如望远装置、夜视仪或照相机。 4、监视人员在结束监视行动时,要写一份书面报告总结整个监视过程,因此在制定计划时也要有相应的思想准备。初步调查任何监视行动,无论是运动监视还是定点监视,在制定方案期间,调查人员对将要监视对象的地区、或第一次看到对象的地点,最好进行-下初步调查,例如:如果是在对象清早离开家时实施运动监视,调查人员对对象的邻居实施事前调查,

对空高速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解释

对空高速目标信号处理 对于常规慢速目标,在相参处理时间内该走动量通常不会超过一个距离单元。而对于高速目标,它可能跨越多个距离单元,而必须加以处理才能实现相参处理时间内多次回波的相参积累。尤其HSV载体运动速度很高且机动能力很强,雷达目标间的高速高机动特性更加明显,雷达目标回波会出现跨距离单元、跨多普勒单元问题,加剧了目标回波相参积累的难度。为了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需要补偿后才能达到好的积累增益。 雷达目标间的相对速度最高可达15马赫以上,加速度最高可达20g。以速度每秒5000米为例,如果雷达相参处理时间为50ms,其运动距离可达250米,对窄带雷达来讲需要考虑回波包络的补偿。此外,速度在相参时间里变化10m/s,对X波段雷达来说,多普勒扩展为667Hz,而多普勒分辨率为20Hz。所以为了获得高的处理增益,提高探测距离,回波多普勒扩散需要补偿。 (1)高重频信号处理 高脉冲重复频率的相参脉冲串信号的频谱如图3.5所示。除了载频上的中央谱线之外,在载频PRF的整数倍处还有其它一些谱线,谱线间隔为脉冲重复频率。发射频谱的包络取决于脉冲形状,例如,矩形脉冲时为sin/x x形。运动目标回波的频谱是发射频谱偏移后的复制品,也含有一些间隔为PRF的谱线。

f 0r f f +0r f f -02r f f -02r f f + 图3.8 PD 雷达发射信号的频谱 高占空比高重频的信号没有距离门的概念,可以只考虑多普勒扩展的影响。由于加速度的存在对回波信号补偿后其多普勒仍不为常数而是时变的,故需要进一步获取目标的精确运动参数。解线性调频法是一种简单而且易于实现的运动补偿法。 可用一个调频因子2 j ut e π-(λ/2a u =)与信号相乘,即 2 (,){()}j ut d D f u FFT r t e π-= (3.1) 当u =02/a λ (其中 0a 为目标的加速度真值)、式(3.1)出现峰值。因而速度、加速度的精确估计问题转化为寻找最优的u 即a 的问题。 利用解线性调频法精确估计速度、加速度,关键是对式(3.1)中的u 进行最优搜索,搜索步长的选取十分重要,如果步长选得过大,就不能满足估计精度要求;如果搜索步长选得过小,则运算量剧增,不利于算法的实时处理和工程实现。 由于u 需要遍历搜索,为减少运算量以及提高估计精度,可以采用“逐次逼近法”来估计目标的速度、加速度。对u 遍历搜索时,为满足精度要求搜索步长必须选得很小,我们要计算的FFT 次数太多,运算量相当的大,“逐次逼近法”在保证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有效的解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精编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技术 研究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1 绪论 课题背景及目的 目标跟踪问题实际上就是目标状态的跟踪滤波问题,即根据传感器已获得的目标量测数据对目标状态进行精确的估计[1]。它是军事和民用领域中一个基本问题,可靠而精确地跟踪目标是目标跟踪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国防领域,目标跟踪可用于反弹道导弹的防御、空防预警、战场区域监视、精确制导和低空突防等。在民用领域,则用于航空和地面交通管制、机器人的道路规划和障碍躲避、无人驾驶车的跟踪行驶、电子医学等。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目标跟踪问题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即1937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跟踪雷达站SCR-28的时候。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努力于该项课题的研究,各种雷达、红外、声纳和激光等目标跟踪系统相继得到发展并且日趋完善。 运动目标的机动会使跟踪系统的性能恶化,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是人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动目标在空间飞行的速度、角度、加速度等参数不断变化,使得目标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提高对这类目标的跟踪性能便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更为优越的跟踪滤波方法。机动目标的跟踪研究,已成为当今电子战的研

究热点之一。今天,精密跟踪雷达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类武器控制和各类实验靶场,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各种空间探测、跟踪和识别领域,以及最先进的武器控制系统。 跟踪模型和匹配滤波是机动目标跟踪的两个关键部分,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难题,最根本原因在于跟踪滤波采用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和机动目标实际动力学模型不匹配,导致跟踪滤波器发散,跟踪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将机动目标作为研究对象,从目标的运动建模和匹配滤波算法入手,提出或修正跟踪算法,从而实现对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 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目标机动是指运动当中的目标,其运动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目标的运动可能从匀速到变速,也可能送直线到转弯,它的运动方式并不会从一而终。通俗地说,就是“目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概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具有机动检测的跟踪算法和无需机动检测的自适应跟踪算法。机动目标的跟踪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决策、滤波算法以及其它的数学方法,将传感器所接受到的信号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目标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估计信息。图给出了机动目标跟踪的基本原理图。

雷达机动目标跟踪技术研究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目标跟踪问题实际上就是目标状态的跟踪滤波问题,即根据传感器已获得的目标量测数据对目标状态进行精确的估计[1]。它是军事和民用领域中一个基本问题,可靠而精确地跟踪目标是目标跟踪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在国防领域,目标跟踪可用于反弹道导弹的防御、空防预警、战场区域监视、精确制导和低空突防等。在民用领域,则用于航空和地面交通管制、机器人的道路规划和障碍躲避、无人驾驶车的跟踪行驶、电子医学等。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目标跟踪问题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夕,即1937年世界上出现第一部跟踪雷达站SCR-28的时候。之后,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一直努力于该项课题的研究,各种雷达、红外、声纳和激光等目标跟踪系统相继得到发展并且日趋完善。 运动目标的机动会使跟踪系统的性能恶化,对机动目标进行跟踪是人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动目标在空间飞行的速度、角度、加速度等参数不断变化,使得目标的位置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提高对这类目标的跟踪性能便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迫切需要研究更为优越的跟踪滤波方法。机动目标的跟踪研究,已成为当今电子战的研究热点之一。今天,精密跟踪雷达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类武器控制和各类实验靶场,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各种空间探测、跟踪和识别领域,以及最先进的武器控制系统。 跟踪模型和匹配滤波是机动目标跟踪的两个关键部分,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在过去和现在都是一个难题,最根本原因在于跟踪滤波采用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和机动目标实际动力学模型不匹配,导致跟踪滤波器发散,跟踪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将机动目标作为研究对象,从目标的运动建模和匹配滤波算法入手,提出或修正跟踪算法,从而实现对机动目标的精确跟踪。 1.2 机动目标跟踪技术及其发展状况 目标机动是指运动当中的目标,其运动方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一种形式变化为另一种形式,目标的运动可能从匀速到变速,也可能送直线到转弯,它的运动方式并不会从一而终。通俗地说,就是“目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发生变化”。 一般情况下,机动目标跟踪方法概括来讲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具有机动检测的跟踪算法和无需机动检测的自适应跟踪算法。机动目标的跟踪需要综合运用统计决策、滤波

目标跟踪是指根据传感器所获得的对目标的测量信息,连续地

2014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B题 机动目标的跟踪与反跟踪 目标跟踪是指根据传感器(如雷达等)所获得的对目标的测量信息,连续地对目标的运动状态进行估计,进而获取目标的运动态势及意图。目标跟踪理论在军、民用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军用领域,目标跟踪是情报搜集、战场监视、火力控制、态势估计和威胁评估的基础;在民用领域,目标跟踪被广泛应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目标导航以及机器人的道路规划等行业。 目标机动是指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通常采用加速度作为衡量指标。目标机动与目标跟踪是“矛”与“盾”的关系。随着估计理论的日趋成熟及平台能力提升,目标作常规的匀速或者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跟踪问题已经得到很好的解决。但被跟踪目标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通常在被雷达锁定情况下会作规避的机动动作或者释放干扰力图摆脱跟踪,前者主要通过自身运动状态的快速变化导致雷达跟踪器精度变差甚至丢失跟踪目标,后者则通过制造假目标掩护自身,因此引入了在目标进行机动时雷达如何准确跟踪的问题。 机动目标跟踪的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目标运动的模型[1,2]即目标的状态方程难于准确建立。通常情况下跟踪的目标都是非合作目标,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如何变化难于准确描述;(2) 传感器自身测量精度有限加之外界干扰,传感器获得的测量信息[3]如距离、角度等包含一定的随机误差,用于描述传感器获得测量信息能力的测量方程难于完全准确反映真实目标的运动特征; (3) 当存在多个机动目标时,除了要解决(1)、(2)两个问题外,还需要解决测量信息属于哪个目标的问题,即数据关联。在一定的测量精度下,目标之间难于分辨,甚至当两个目标距离很近的时候,传感器往往只能获得一个目标的测量信息。由于以上多个挑战因素以及目标机动在战术上主动的优势,机动目标跟踪已成为近年来跟踪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不同类型目标的机动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在 100~400m/s,机动半径在1km以上,机动大小一般在10个g以内,而导弹目标机动,加速度最大可达到几十个g,因此在对机动目标跟踪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目标类型选择相应的跟踪模型。

机动目标跟踪的一种防发散RBUKF算法

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 指挥控制与仿真 CommandControl&Simulation Vol 39一No 1Feb 2017 文章编号:1673?3819(2017)01?0041?03 机动目标跟踪的一种防发散RBUKF算法 张一园,钟志通,刘淑波,初俊博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一116018) 摘一要:针对观测方程为非线性,状态方程为线性,且噪声为加性情况下的机动目标跟踪问题,应用Rao?BlackwellisedUKF(RBUKF)算法滤波并对其进行了防发散处理,得到机动目标跟踪的一种基于防发散RBUKF(AD?RBUKF)算法三对二维机动目标跟踪的仿真结果显示,本算法的跟踪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常用的非线性滤波方法 基本的UKF算法和SPPF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跟踪精度高,且适合工程应用的非线性滤波方法三 关键词:机动目标跟踪;Rao?BlackwellisedUKF(RBUKF);防发散 中图分类号:TJ765 1;E917一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一DOI:10.3969/j.issn.1673?3819.2017.01.009 AkindofAnti?divergentRBUKFAlgorithmofManeuveringTargetTracking ZHANGYuan,ZHONGZhi?tong,LIUSu?bo,CHUJun?bo (DalianNavalAcademy,Dalian116018,China) Abstract:Devotedtotheproblemofmaneuveringtargettrackingundernonlinearobservation,linearstateandaddednoise,akindofalgorithmbasedonanti?divergentRBUKF(AD?RBUKF)ofmaneuveringtargettrackingisdeveloped,whichusesRao?BlackwellisedUKF(RBUKF)forfilterandanti?divergentwork.Two?dimensionalmaneuveringtargettracking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etrackingeffectofthisalgorithmisclearlybetterthantheothertwocommonlyusednonlinearfilteringmethodofthebasicUKFalgorithmandtheSPPFalgorithm.Andthesimulationresultsshowthatthisalgorithmisofhightrackingaccuracy,anditissuitablefornonlinearfilteringmethodforengineeringapplication.Keywords:maneuveringtargettracking;Rao?BlackwellisedUKF(RBUKF);anti?divergent 收稿日期:2016?11?10 修回日期:2016?11?30 作者简介:张一园(1972?),女,山东青岛人,博士,副教授,研 究方向为机动目标跟踪三 钟志通(1967?),男,博士,副教授三刘淑波(1979?),女,副教授三初俊博(1981?),女,讲师三 一一机动目标跟踪是军事和民用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可用于导弹的精确定位打击二卫星监控系统二防卫系统二海岸监视系统二核武器运载系统以及海上或空中交通管制等三 机动目标跟踪本质上是一个估计问题,在贝叶斯估计的框架内,线性高斯条件下可得到解析解,即基本的卡尔曼滤波方程三但实际系统大多不满足线性高斯条件,无法得到解析解三 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Kalmanfiltering,简称 UKF),又称无味卡尔曼滤波,是针对贝叶斯估计在非线性高斯条件下无法得到解析解的难题产生的一种次优的非线性系统滤波方法,与通常采用的局部线性化方法(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Kalmanfiltering,简称EKF)相比,计算量相当,但UKF不需要计算雅可比矩阵;能处理不可微的非线性函数;能对所有高斯输入向量的非线性函数进行近似 [1] ,因此在非线性系统滤波 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三与针对线性高斯系统滤波问题的基本卡尔曼滤波方法相比,UKF二EKF的计算量较大三 普通的UKF针对最一般的情况,即:描述机动目标及其观测的数学模型均为非线性,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均为非加性三但实际我们常常遇到下面一类情况:目标机动模型在直角坐标系下建立,且为线性模型;而雷达观测在极坐标系下,将状态量进行坐标变换使得观测方程成为非线性模型;噪声均为加性噪声三在上述特定情况下,将普通的UKF算法简化为一种特定的RBUKF(Rao?BlackwellisedUKF)算法[2?4],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计算,提高运算速度,提高算法的效 费比三 发散问题是理论上的滤波算法应用于实际系统所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解决得不好,滤波器会陷入 瘫痪 ,因此,对上述RBUKF算法进行防发散改进,是增强算法实用性的重要手段三 1一机动目标及其观测模型 假设机动目标及其观测可用下述状态空间表达式描述: X(k+1)=Φ(k+1,k)X(k)+Γ(k+1,k)W(k)(1) Z(k)=h[X(k)]+V(k) (2) 万方数据

基于低通滤波的高机动视频目标跟踪

基于低通滤波的高机动视频目标跟踪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中文)基于低通滤波的高机动性视频目标跟踪(英文)Enhanced Lowpass Filter Based VidePredictive Tracking for Target withHigh Mobility

摘要 【摘要】在现代检测领域中,预测目标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在预测目标移动状态过程中,应用滤波法是常用的技术手段。在众多预测技术当中,人们常常使用卡尔曼滤波器来跟踪目标在运动情况下的轨迹。然而,卡尔曼滤波仍存在一些缺点:用来预测轨迹时尚缺乏精确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推荐另一种传统滤波——低通滤波。设计低通滤波的方法就是掺入带惯性的一阶泰勒级数,在文中使用过程中还要考虑目标所在的运动状态。基于这种情况,则需要在级数中加入线性项和惯性项算法,这两种算法分别代表高机性和非高机性两种状况。当预测目标状态时,要考虑目标高机动性(目标速度在瞬间发生变化)和非高机动性,当目标高速移动时,低通滤波检测速度的变化,检测到所给定的目标高机动变化根据运动情况则要重新配置低通滤波来实现预测跟踪。为了证明低通滤波的实用性,在预测中融入卡尔曼滤波共同对目标检测跟踪,实验表明在预测轨迹跟踪质量中,所建议的低通滤波对预测轨迹具有很好的效果比卡尔曼滤波更加有预测能力,从而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所以,在视频跟踪应用范围内,把低通滤波作为预测跟踪器是很好的选择。 【关键词】视频跟踪;低通滤波;跟踪质量;卡尔曼滤波;高机动性

Enhanced Lowpass Filter Based Video Predictive Tracking for Target with High Mobility Abstract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modern detection , prediction target is a very common phenomenon. Predict the state of the process target mobile application filtering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techniques . Kalman filter is one of GM ,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predic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target track . However , Kalman filtering are still some disadvantages: lack of precision for predicti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fashion ,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 another conventional paper filter recommended - low-pass filtering. Low-pass filter designed method is incorporated with a first order Taylor series of inertia , in the article by using filter which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when the target is moving. Based on this situation , you need to add linear and inertia algorithms in series , these two algorithms represent two high status which is a high mobility and non- mobility When the predicted target state , to consider changes in the target high mobility high mobility ( target speed change occurs at the moment ) and non- high maneuverability , when the target is moving at high speed , low-pass filtering to detect changes in the speed detected by a given target will have to be re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movement of the low pass filter to achieve the forecast track . To prove the usefulness of the low-pass filtering , Kalman filter integrated into the joint in the forecast for targe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 trajectory track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prediction , the proposed low-pass filter to predict the trajectory has a good effect Kalman filtering more predictive ability , thus proving its feasibility . So, in the video tracking applications , the low-pass filter as a predictor tracker is a good choice . 【Key words】:Video predictive tracking; Lowpass filter; Trackingquality; Kalman filter; High mobil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