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设计心理学复习提纲

1.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

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2.设计心理学的国内外的研究方向

唐纳德A 诺曼(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物质心理学”,研究人和物互相作用方式的心理学。

赫伯特A 西蒙(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着眼于主体思维活动的研究,将设计当做问题求解的思维心理学。

李彬彬(江南大学)——认为设计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的方向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赵江洪(湖南大学)——使用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来研究设计领域的问题。

李乐山(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设计心理学,满足用户使用需要的心理研究。柳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领域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学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4.心理学的主要学派::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弗洛伊德心理学、人本主

义。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所遵循的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系统考察人——

机——环境所形成的整体情况。

6.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a)基础本分,包括生理基础和环境基础。

b)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念,理念等。

c)个性心理,包括人性和能力等。

d)心理过程,包括知(感知、认知),情(情绪和情感),意(意志和意动)。

7.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问卷法、仪器测量

法等。

8.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分为:锥状视感细胞和棒状视感细胞。

9.设计心理学的和意义

a)研究意义

i.设计心理学帮助设计主体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人与

物品之间的互动关系,增进设计的可用性——合目的性及功能性。

ii.帮助设计中的主体加深对设计的评价、理解、鉴赏的能力。从更深的层面上来理解每件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

iii.通过对用户心理的研究,设计师能更好的迎接跨文化、多样应市场需要的挑战。

iv.通过对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帮助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思维能力。

v.帮助设计教育规划出更有效的培养方式。

vi.帮助设计管理者有效地组织设计活动。

10.眼动的方式包括:注视、眼跳、追随运动。

11.反射的类型:无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

12.绝对阈限: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称为绝对阈限。

13.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最小差别叫差别阈限

14.现代审美心理学派中“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审美经验的源泉和艺术创造的动

力均存在于无意识领域中的本能欲望(力必多),它的外在表现是意图和愿望,它是行为的实质性动力因素,它的运动规律是趋向平衡和和谐状态。它遵循的原则是愉快原则、现实原则。

15.注意对象的数目是很有限的。一般为7±1个。

16.深度知觉产生的主体原因是人双眼提供的视觉和视轴辐合。

17.记忆的过程包括:信息的输入——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8.短时记忆类似于电脑的缓存,容量有限为7±2,短时记忆中的大量信息被分

成了“组块”,组块对人们的快速记忆具有重要的意义。

19.需要的特征包括:指向性、驱动性、层次性。

20.构成动机的要素包括:需要驱使、刺激强化、目标诱导。

21.态度概念:是个人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较稳

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22.失误的种类:撷取性失误、描述性失误、数据干扰性失误、联想性失误、功

能性失误。

23.人类学家霍尔《隐藏的向度》将人们之间的互动的距离按情感亲疏关系划分

为:密切距离:0~45.72cm;个人距离:45.72~121.92cm;社会距离:1.22~3.66m;公众距离:3.66~7.62m。

24.原型:表征的信息具有共性,即都是经过归纳、概括和抽象化的处理,使典

型性特征的总和。

25.“图式”:是关于事物、人、情境的概念框架或知识群。

26.回忆的形式:再现和再认

二、简答题

1.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1. 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结果,外界刺激是主动的,人的行为是被动的反应。它完全忽略了人的动机对行为的主导作用。

2. 行为主义心理学坚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心理学,也就是采用数学物理方法为心理学的主要分析表达方法。

3. 行为主义生理学用动物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后用于解释和控制人的行为。

2. 简述知觉的三个阶段?

1. 感觉:将物理能量转换为大脑能识别的精神编码,它提供了知觉的基本材料。

2. 知觉组织:对认知对象进行内部表征的过程,它将主体的过去经验、知识以及感觉输入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形成可供主体辨识或是别的知觉。

3. 辨识与识别:主体赋予知觉以意义。

3. 简述海林的拮抗加工理论?

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拮抗作用,当一种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4. 简述需要、需求、动机之间的关系?(可画简图) 需要需求动机

目标明确的解决方案

感指向

4.简述动机的特征?

1.动机与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人的一切活动、行为都是由某种动机支配

的。

2.动机不但激起行为,而其能使行为朝着特定的方向,预定的目标进行。

3.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其变化过程是看不见的,通常只是从动机

表现出来的行为来逆向分析动机本身的内涵和特征。

5.简述情绪与情感区分?

1.情绪:侧重于过程以及过程中的生理状态,是人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

足而产生的体验。

2.情感:侧重于情感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是人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

的而产生的体验,并且将情感定义为一种稳定的,具有社会含义的心理

反应。

6.简述错误和失误的区别?

1.错误:是有意识的行为,是由于人对所从事的任务估计不周或是决策不

利所造成的出错行为。错误是根本没能确定正确的行动目标。

2.失误:是使用者的下意识的行为,是无意中出错的行为,使用户针对问

题建立了合适的目标,但在施行中出现了不良行为。

7.简述处于环境中人对环境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知接受环境的刺激

2.从环境中获取信息

3.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4.激会引起人的自动的反射行为

5.信息进入大脑,储存进入记忆

6.成为人的经验和知识中的一部分

7.分析、处理

8.采取相应的行为

8.简述设计物的情感体验过程?

1.由感知的要素引起的直接情绪。

2.由联想激发的关联态度与情感。

3.对形式象征涵义的理解和演义。

9.简述知觉组织的几种规律?

1.简洁律:将任何刺激尽以尽可能简单的机构组织起来的倾向,这种规律

的形成是为了有利于生物更有效、快速的收集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认

识外界环境。

简洁律对人们认识的影响:

i.简洁律自身的力使它呈现出向最简化的结构或紧张力减少的状态发

展的倾向,即人们对简洁、对称、规律图形的喜好。

ii.简化、规律的倾向是人们活动变得简单、程序化,这样就会有相反的力对它起抑制作用,竭力保留个性特征并试图破坏这种完

美、和谐。

2.图与底

3.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

i.人们的倾向于简化认知对象的同时,也倾向于将近似、接近的元素

组合起来作为一整体加以认同。

ii.人们对于整体特征知觉快于局部特征,并且当然人们注意图中材料时,对整体的认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而察觉局部特征时却受

整体特征的影响。

iii.接近律:最接近的元素会被组织在一起。

4.相识律: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相似的元素组织到一起。

三、问答题

1.针对儿童阶段产品设计心理应注意的问题,并画简图举例说明??

1.设计多种感知形式,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发育。

2.依据儿童的记忆特点,注重产品结构、空间、色彩等构成形式,培养儿

童建立正确地认识规律。(儿童的模仿性强、趋同性强)。

3.为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提供空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4.注意保证儿童产品的使用安全。

2.简述形成从众现象的原因,并举例分析?

1.行为参照,人们在复杂的场景中需要一定的引导,此时多数人的行为会

成为比较可靠的参照系统。

2.对偏离的恐惧感,即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一致的成员容易得到群体

的接收、喜爱,而偏离群体的行为则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排斥。

3.对群体归属感的渴望。个体乐于顺从他所趋向的群体的选择,以期待得

到这个群体其他人的认同。

3.简述人与物互动的情感体验过程,举例说明“效能体验”对产品设计的重要

性?

1.感官层面:感官层的情感是人与物交互的本能的,通过感觉体验所激发的情感。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a)这个层面的刺激,人直接通过反射成生回应。

b)这一层面所激发的情感多属于较为低级的情感,但却是最为直接并

最难以抗拒的。

c)针对这一层面的设计手法往往是单纯而直白的。大众化的设计常需

要此类的设计手法。

2.效能层面:人与物交互中的情感来自人们在对物的使用中所感知和体验得到“用”的效能,即物品的可用性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

a)人们在使用物品过程中就可以给自身带来乐趣。

b)效能带来的情感,体现在高效率带给人们的愉悦感。人们使用人造

物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某一方面的要求,如节省劳力、超越单纯的人力,使其利益获得最大化。这种情感同时与其作业时使用的工具产生了同化作用,好用、称手的工具本身也是这种效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人们不再直接凭借自身机能去获得效能的情感,而对于机器自身效率的感知与情感体验成为使用中“效能”层面情感的主要方面。

c)效能的体验一方面仍然反映于科技物能更加迅速、简便的帮助人们

实现功能性需要,而另一方面则在于通过人与物之间直接的互动帮助人们宣泄平日由于过度密集的脑力劳动,以及相伴的心理压力所带来的疲劳感。

3.理解层面: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解和体会

而产生的情感。理解层面的情感,更来自对该物其使用方式、蕴含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4.简述错觉的成因:

a)错误的知觉,是人在已被证明错误的方式下体验刺激。

b)错觉分为:幻觉和欺骗,错觉同时存在在人类每一种感觉中

c)错觉现象包括:

i.两个图形:(原因)

a)由于识别阶段的模糊性造成的

b)由于知觉组织阶段的模糊性造成的

ii.错觉轮廓:(原因)

c)画面内存在有规律的空白,人们试图赋予它以意。

d)人的知觉本身也具有自我补充的能力。

iii.不可能图形:(原因)心理学认为“不可能图形”形成的原因是感知对象需整合时间和空间上的信息。

iv.恒常性错觉: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们对它的知觉不变。

e)(原因):视觉恒常性的产生与知识和常识相关。

f)视觉恒常性中最常见到的就是大小、形态和方向

的恒常。

g)恒常产生的主要信息:

i.画面中的情境线索

ii.人们的先验知识

h)视觉的恒常性只能当变化仅在一定阈限范围内才

能发挥作用。

5.简述增强记忆的方法:

i.学习和训练

1.学习是一种典型的主动记忆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改进记忆的方式和策略

a)减少认知负荷

b)分解任务、分别训练

c)提供结果信息

d)精细性陈述

e)实例学习

f)对应一致性

ii.技能的保持——技能是一种程序性记忆,以组块的形式保存在人们的记忆中,它的外在表现是主体可以不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自动执

行某些行为。例如:开车、骑自行车等。

1.保持技能的方法:

a)额外的练习,即在技能形成之后仍保持不断的学习。

b)区分不同类型的技能加以训练

i.感觉运动技能不容易被遗忘

ii.认识性技能容易被遗忘

iii.增进回忆——放松和提供联想的线索。

iv.对于记忆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可靠性

1.不要让重要的操作完全依赖于人的技能、习惯或记忆。

2.如果操作者凭借技能或记忆操作一旦出现差错应该能及时终止

或纠正差错。

四、案例分析题

根据老年用户使用的手机京瓷A101K设计的特点,分析老年用户的记忆变化过程,以及针对老年阶段产品设计心理的注意特点:

老年人记忆变化的特点:

1.理解记忆尚佳,机械记忆则进一步衰退。

2.短时记忆的减退。

3.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忆保持比对近期发生的事情的记忆保持要好。

针对老年阶段产品设计心理的注意特点:

1.减少产品使用过程的信息记忆量。

2.提供功能简单、价廉物美的产品。

3.改变产品使用说明中的抽象说明形式,为具象理解的多元说明方式。

4.沿用产品传统的使用方式,或给出产品多种使用方式(传统方式、过渡方式、

新型使用方式)并存的形式。

(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

设计心理学 目录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4.3 设计情感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C. Izard)认为情绪应包括生理基础、表情行为和主观体验三个方面。?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细分两者: 1、心理学家们认为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即感受;情绪则着重于情感过程的外 部表现以及其可测量的方面,因而认知心理学家们更多使用“情绪”一词。 2、情感是判断系统的普遍术语,情绪是情感的意识体验,具有具体的对象和原因。 3、情绪和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是一种先天、本能的反映,比如饥渴时的焦虑觉或看到新奇 事物时的兴奋感;另一方面又是机体在社会环境中,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发展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 4.2.1 情绪的作用 1、适应作用 2、驱动作用 3、组织作用 4、通讯作用 4.2.2 情绪的维度 ?不同的情绪能对人的信息加工处理(知觉和记忆)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区别不同的情绪,美国心理学家施洛伯格(H. Schlosberg,1954年)曾提出一种描述情绪的三维度量表,这三个独立维度分别为快乐-不快乐;注意-拒绝;唤醒-不唤醒(“唤醒水平”或“激活水平”。) ?1984年环境心理学家拉塞尔和拉尼厄斯( Russel&Lanius)曾按照愉快维度和唤醒维度描述人们在不同场所中的情绪。 北京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实验对此加以验证,他们证明: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含答案)

设计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设计艺术中的个体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联想、想象、情绪、情感等。 2.视觉重要的特性包括颜色视觉、运动视觉和明度视觉等。 3.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4.感觉等级、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构成了记忆信息加工的三级模式。 5.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 支,它是研究设计与消费者心理匹配的专题。 6.设计心理学一般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等。 7.优越欲、同步欲和换购欲是三种主要的现代购买动机。 8.态度是按照一定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的预先反应倾向。 9.消费者满意度(CSI)的英文全写是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 10.所谓移情是指将自身置于他人的情绪空间之中,感受别人正感受着的情绪。 11.气质包括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方面的内容。 12.社会文化广义地讲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13.根据设计的心理学原则,控制器与显示器应协调一致。 14.产品的个性化造型设计,就是根据消费者个性的差异性设计出代表这种差异性的 新款产品。 15.产品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消费者的认识规律和情感规律。 16.增强消费者的广告记忆,一般的心理策略有适当减少广告识记材料的数量、 突出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利用形象记忆的优势、设计鲜明特征、合理地 重复广告和注意广告重点材料的系列位置。 17.新产品的扩散过程,是指消费者接受新产品,并且不断在消费者总体中展开 的过程。 二、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标准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每题1分共15分)。 1.错觉是错误的A。 A感觉 B 知觉 C 感知 D 经验E投射 2.设计艺术中最常使用的错觉现象包括:ABCDEF。 A两可图形 B 形态错觉 C 错觉轮廓 D 不可能图形E恒常性造成的错觉F似动和主观颜色 3.斯金纳的学习理论的要点包括ACDEF 。 A小步子原则 B 大步子原则C积极反应原则 D及时强化(反馈)原则E自定步调原则F低错误率 4.高级情感主要包括CDE 。 A责任感 B 情绪感C道德感 D理智感E审美感F体悟感 5.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 B 法需对每一条意见进行辨别力检验。 A实验法 B 态度总加量表法 C 语义分析量表法 D 访谈法E投射法F问卷法 6.发散性思维三因素的趋势是A B E 。 A发散性 B 流畅性 C 独特性 D 变异性E变通性F新颖性 7.与消费者需要有关的概念有A B C D E F 等。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适用层次、专业 : 高职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 分 : 3 课 程 性 质:专业基础课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 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 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 , 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 及其通过意识 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 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 了解消费 者的消费心理, 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 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 4 学时) 1. 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 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 设计 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 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 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 6 学时) 1. 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 和知觉。 2. 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 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课程名称 : 设计心理学 学 时 :32 课程类型 : 必修 先修课程 : 设计 构成

4. 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 学时) 1. 具体内容: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 重点难点: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 说明: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 学时) 1. 具体内容: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 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 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 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五)情感设计(8 学时) 1. 具体内容: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 基本要求: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 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 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肌肤。 难点: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说明:包装设计心里的测试,结合消费心理来理解设计情感的表达。 (六)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4学时) 1.具体内容: 设计思维的分类、设计师个体的心理以及设计师面临的压力。 2.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如何提高创造力并可以应对职业压力。 3.重点难点: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从设计心理学看情感产品开发设计 关键字:情感心理学产品设计 摘要: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我们正处于经济结构从商品生产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后工业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再对一般的技术创新感到满足,追求高速高效的物质生活以外的丰富细腻的精神生活。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和主体。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思路是优秀产品艺术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在设计行业而言,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生产技术迅速提高,快速成形的技术成熟使各种产品造型似乎“无所不能”,伴随产业化,全球化的发展,设计包含了越来越多的层面,新的产品需要寻找新的切入点以及未开放的领域,如满足人类情感需求的市场。 正文: 一. 情感在产品设计中的含义 情感作为心理学的一名词是指人对周围和自身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主体对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态度和体验。在产品设计中情感是设计师→产品→大众的一种高层次的信息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品扮演了信息载体的角色,它将设计师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设计师的情感表现在产品中是一种编码的过程;大众在面对一产品时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感受,这是一种解码或者说审美心理感应的过程。最后,设计师从受众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一定的线索和启发,并在设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二、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physical analogies)和文化标准(cultural standards)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也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的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的顺序保持一致。有些自然匹配则是文化或生理层面的,例如,升高表示增加,降低减少,声音高表示数量多。 有趣的是,人们在使用日常物品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埋怨自己的倾向与常规的归罪习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与性格。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确定目标 2)确定意图 3)明确行动内容 4)执行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1)

设计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Design 设计研究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更改。 绪论 一、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可视性、美观性 二、三个茶壶的启示 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觉得都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 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 Morris,“The Beauty of Life”,1880年 三个水平层次的设计: 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材质、手感、重量 即刻的情感效果 行为水平的设计----效用(乐趣与效率) 满足功能需要 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 物品的意义 三、技术与设计 日常生活的错误观念 3G手机时代 四、秩序感 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 ———.波普尔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 1、自然图案 仙女环蘑菇 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

动物形成伪装图案 动物形成醒目图案 2、人造的秩序 “几何成分在自然界中是很少的,确实少得没有机会以人类的脑子里留下其印象”。 3、组合几何 海胆 审美的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 勒·柯布西耶作品 4、秩序与动作 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优秀的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的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正常能力。 格罗佩斯

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 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 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的内容 1、消费者心理学 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 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消费者类型 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ustomer) 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B、准消费者(Subcustomer) 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 C、显在消费者(Customer) 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D、惠顾消费者(Patron) 常客 E、种子消费者(Seed Customer) 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 特征: 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 *消费者行为模式 LG巧克力手机策略 案例: 麦氏速溶咖啡 捕鼠装置 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新取向: 1、大众市场不复存在,使得个人化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概念。 2、供过于求的市场现状使建立品牌资产成为当务之急。 3、重视顾客满意程度,关系营销已成为未来传递顾客价值与满意程度的 主要通道。

设计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总

设计心理学题库 1. 菲利德伦德尔在《论艺术和鉴赏》一书中说: “艺术是关于(心灵)的,所以任何一项科学性的艺术研究必然属于心理学范畴。” 2.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 3. 设计心理学解决设计艺术领域各种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 4. (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正在进入科学的、系统的和全面发展的时代。 5. 设计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它在(方法)论上是更加宽容的,但是必须有严谨 的科学态度。 6. 心理学不是对人类常识的描述,因为常识不是与人类(行为)相互一致的知识。 7. 设计心理学的艺术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对象)的性质上。 8. 设计心理学的人文性属性主要是反映在研究(概念)的抽象上。 9. 布卢诺斯奇在《人类的升华》中写道:“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之所以独特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同样都是他的(精神)的可塑性表现” 10. 对麦克尔?怀特而言,(科学)就是探索、它提出问题,它是想象力的发挥,它是分析。 11. (达芬奇)被誉为第一位集合了科学与艺术大成的人物。 12. 在(艺术)的形象思维中,表现活动、概念活动和情感活动是一起进行的。 13. 艺术家普遍认为视觉事物是绝不能通过(语言)描述出来的。 14. 科学家认为,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再现艺术,描述和解释也只是将(经验)的大体轮 廓呈现出来。 15. 科学的创造:直观、表象--- 抽象概念--- (理论) 16. 艺术的创造:直观、表象--- 意象形态--- (形象) 17. 阿恩海姆认为,在任何一个认识领域中,真正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通过(意象)进行的。 18.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19.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艺术的起源和功能。 20.19 世纪下旬,人类开始从(艺术史)角度研究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1. 设计是围绕着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 22. 德拉克山认为心理学学科的特别之处就是研究(心理),必定是自我反省式的。 23. 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因为它比意识体验具有更加明确的对象性和客观性。 24. 在审美研究中,人们看画展的行走方式、停留时间和观看引起的身体姿势变化,都可以作为(行为)的变量,其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25. 心理学不仅是行为的科学,对人类意识体验的研究,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知识。 26. 阿恩海姆不仅仅是纯粹使用实验科学方法,或行为的研究,而是大量采用(意识)体验的研究。 27. 心理活动是在(头脑)中进行的,是一个内部过程,无法通过任何技术手段直接观察和测量。 28. “人生是一场梦”这个课题,无法用科学心理学方法论证其真伪,只有通过(艺术)的表现方法来实现。 29. 阿恩海姆说:“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他们(艺术家)至终都在运用心理学,不是家传的,便是其他人留传下来的”。 30. (哲学)是心理学的前身,古希腊人很早就有系统的对心理学的一些问题作了系统的研究。 31. 心理学的真正起源源于正式采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问题。 32. (现代)心理学强调理论应该有研究证据的支持,这是心理学不同于哲学或普通感觉的

艺术心理学 教学大纲

《艺术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介绍 艺术心理学是艺术与心理学双结合的学科,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通选课。艺术心理学建立在美学、艺术学、心理学等各门学科基础之上,主要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以及欣赏者感受、理解艺术作品心理活动的规律。艺术心理学是美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从心理活动的审美特征来看它属于美学,从艺术活动的心理特征来看它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对艺术心理学的概念、流派、基本内容有所掌握,对艺术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机制有所了解,从实践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的心理蕴含、艺术接受的心理本质和规律有所认识与把握,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提供学生艺术创作、欣赏所需的美感训练,为将来从事相关艺术创造工作打下必要的审美心理基础。 三、教学方式与学时学分: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讨论法以及合作式教学研讨法为主,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教学设备:挂图、投影仪和多媒体教学平台 学时与学分:32学时学分:2分 四、内容纲要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导论 一、艺术心理学的含义 二、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背景 三、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艺术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二讲西方艺术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实验派艺术心理学 二、精神分析艺术心理学 三、格式塔艺术心理学 四、认知派艺术心理

五、社会历史文化学派艺术心理学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了解艺术心理学产生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早期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 2 、使学生了解西方艺术心理学研究中的几大主要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艺术和人类心理 一、艺术的起源与人类心理 1、原始艺术的心理学掠影 2、美术原型的心理学假说 3、原型心理和艺术生命 二、艺术的心理功能 1、文本功能 2、体认功能 3、仪式功能 4、“图像仓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认识人类的艺术需要; 2、使学生掌握艺术创作动机的主要类型并能联系实际分析艺术家的创作实践。 第四讲艺术家的人格与创作 一、人格概述 1 、概念内涵 2 、特点 3 、构成系统 二、艺术家的人格结构 1 、动力结构 2 、特征结构 3 、调节结构 三、艺术家的人格特点对其创作活动的影响 教学时间:3 课时 教学要求:

浅谈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的产品设计已经走向人性化的发展阶段,对于产品设计师来将探索客户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重点部分。对此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探索心理學在产品设计阶段与情感设计、造型设计、个性化设计等方面的融合方法,以期能给产品设计工作者带来借鉴参考。 标签: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引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的高效生产的基础条件,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对产品设计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受众从心理需求层面上,对产品设计表达诉求直接导致产品设计工作者将设计工作的重心偏移,由此根据设计心理学的要求,尽可能的保证产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目标,对此本文将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如下。 一、设计心理学梗概 设计心理学按照一般心理学的理论或方法,经过研究与实践证明能够将人的行为或想法进行确立,由此能将设计工作根据科学化、合理化的目标,将专业设计理论融合应用起来。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理论内容,在开展设计相关工作期间,基于人们的心理状态变化形式,探究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能够通过个人意识反映在设计作品之中。对于设计者来讲它同时属于一种研究人们在设计或创造期间的心态反应,或者说设计工作对社会以及个体的所能够起到的心理反应,后期的设计作品就能将人们的心理作用展现。设计心理学属于以后总设计类专业学科以及心理学科交叉后又分离的一种应性学科,旨在对设计与心理相互关系探求以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情感设计。 根据产品情感化设计的要求,设计工作者需要着手于人们的内心需求或精神需求,尽可能的调动受众的愉悦心理。人们的情感变化属于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来讲也比较复杂。所以无论是因为个人还是事物都会产生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开展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心理学的内容,根据受众的年龄、性格、喜好等开展情感化的产品设计。从设计界发展来看,设计者常言道:“打动消费者”这一产品设计理念,其实就是促成产品交易活动的一种设计形式,基于消费者的内心诉求,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情感发展要求。 (二)个性化设计。

设计心理学第1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设计心理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是创造行为的关键成分。(2 分) A. 记忆 B. 评价 C. 集中性思维 D. 发散性思维 2. 现代产品突出整体含义,有三层结构,其中技术服务属于()。(2 分) A. 内部产品核心层 B. 中间产品形体层 C. 外部产品附加值层 D. 以上都不是 3. 360安全卫士给用户电脑体检属于()(2 分) A. 功能型微创新 B. 营销型微创新 C. 定位型微创新 D. 渠道型微创新 4. ()即消费者多次使用同一品牌,或长期使用同一品牌,已经产生了心理定势,个体对 其他品牌形成了一道心理隔离墙。(2 分) A. 产品情结 B. 品牌忠诚 C. 产品认知 D. 品牌名气 5. ()法是专门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可以取得精确数据,具有控制条件严格,可以反复验证 等特点。(2 分) A. 实验室实验法 B. 自然实验法 C. 观察法 D. 反射法 6. 消费者满意度研究中,消费者态度指数用喜欢/不喜欢评价时,是处于()消费时代。 (2 分)

A. 理性 B. 感情 C. 体验 D. 感觉 7. 以下关于问卷调查法不正确的是()。(2 分) A. 事先拟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成问卷,交消费者回答 B. 可以设置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混合式问卷 C. 可以观察到消费者的行为和表情 D. 不能用暗示的语气 8. 在设计心理学研究方法中,当涉及到个人隐私等高敏感主题时,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 (2 分) A. 观察法 B. 投射法 C. 深度访谈法 D. 小组讨论法 9. 工业设计活动是综合创造的活动,它研究产品技术功能设计和()的结合和统一。(2 分) A. 美学设计 B. 操作设计 C. 外观设计 D. 广告设计 10. 消费者满意度中的行为满意是企业()。(2 分) A. 设计的中心点 B. 组织设计行为的内容 C. 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 D. 产品设计的重要参数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5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1. 以下对设计心理学研究意义描述正确的是()。(3 分) A. 设计心理学为好的设计服务 B. 消费者心理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 C. 研究消费者心理能促进设计是素质 D. 研究设计心理可以丰富设计人员的知识面 12. 设计师的独特贡献在于强调了产品或系统与人类特征、需求及兴趣的相关方面,可以影响 消费者的()。(3 分) A. 家庭结构 B. 心理体验 C. 生理活动 D. 社会经验 13. 下面哪些选项是显在消费者的特点:()。(3 分) A. 分布面广 B. 有情感障碍 C. 购买产品 D. 为购买承担后果 14. 拟定一个故事情节或情景,让用户参与的研究方法有()。(3 分) A. 案例分析法 B. 问卷调查法 C. 情景分析法 D. 生活事件法 15. 准消费者不发生购买的三大原因()。(3 分) A. 认识未到位 B. 情感障碍 C. 意志冲突 D. 执行能力差

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定义:设计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设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设计活动中的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与其他心理学的研究类似,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应围绕与设计活动相关的人(主体)的心理和行为来进行。最主要的是设计师(设计主体)和消费者(设计客体)两类。这是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对象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部分,及影响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产生和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2心理过程,设计活动中人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包含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3.个性心理,在设计活动中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包含动力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帮助设计师发展创造行思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审美情趣和设计能力,提升设计师的心理素质。 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因素 生理基础、动力系统、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以及相关学科 20世纪40年代战争中人机工程学和心理测量等应用心理学科得到迅速发展,战后转向民用。消费者心理、行为研究盛行。优秀的职业设计师反对单纯以样式为核心的设计,想要真正为使用者设计。学科:工业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针对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职业设计师的用户心理研究格雷夫斯:《为人民设计》《人体测量》,可用性工程、可用性设计,赫伯特· A. 西蒙有限理性说、设计思维,唐纳德· A. 诺曼《日用产品的设计》、《情感设计》,感性工学态度量表、仪器测量。 格式塔心理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人物:惠特海姆、考夫卡、科勒。理论:心理场,视知觉一系列法则: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人物:弗洛伊德、荣格。主要理论:意识与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现代心理学则将感觉根据承受的不同分为了三类:外受、内受和本受。 感觉的功能 1、生存需要,帮助人类适应外界环境; 2、获得各种生物意义上快乐体验。 阈限:阈限是使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 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 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 杨格-赫尔姆霍兹理论三原色理论 人的眼睛具有三种类型的颜色感受器,能对红、绿、蓝三种色光产生基本感觉,其他颜色都是这三种颜色加减混合得到的,三种色光混合在一起获得白光。 拮抗加工理论 所有的视觉体验产生于三个基本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拮抗成分,红绿、黄蓝、黑白,也称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具有拮抗作用,当一个成分疲劳或过度刺激,就会增加拮抗成分的相对作用。 知觉的定义 1、知觉是对感觉经验的加工处理,是认识、选择、组织并解释作用于我们的刺激的过程。 2、知觉被划分为三个阶段:感觉,知觉组织,辨别与识别客体。 知觉的四个特征 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知觉组织 一切知觉经验,都必定是某种分门别类的加工过程的最终产品,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就是将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使人们能形成连续知觉的过程。 知觉组织的六个规律 简洁律、恒常律、图与底、错觉轮廓、整体特征优于局部:接近律和相似律、深度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 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其给人们的感觉刺激由于某些外界条件变化而在一定限度内变化,人对它的知觉不变。两可图形 两可图形是一些模糊的、不稳定的图形,它们使人们能对单一的图像在知觉和辨认上产生多种可能。 错觉轮廓:错觉轮廓也被称为主观轮廓,是指那些没有直接刺激而产生的轮廓知觉。 深度知觉产生的原因 1、主体:人双眼提供的视差和视轴辐合是产生深度知觉的重要生理机制。 2、客体:所观测对象的图形为感知提供了深度线索。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图像中的元素,增加或减少图像的深度。 深度知觉的线索 1、大小:大的物体比小的物体显得更近; 2、质地:组成质地的单元大的比小的显得近,例如建筑效果图中运用地板砖来表现室内空间纵深; 3、插入:阻挡其他物体的不透明物体显得更近; 4、焦距:细节清晰的物体比模糊的物体显得近; 5、饱和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比低饱和度的颜色显得近。 错觉分类:长度错觉、分割错觉、对比错觉、变形错觉。 模板说 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种经验知识的模板(Template),人们识别时将刺激信息的编码“模板”进行比较,刺激与模板存在最佳的匹配时,再认对象就得到了识别。原型说 人们对物体的识别是一种“原型匹配”的过程,当刺激与某一原 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该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 从而得到识别。 即使某一范畴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外形、大小等方面的一定差 异,这些个体仍可与原型相匹配而得到识别 人们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原型的时候,一方面会造成识别障碍, 另一方面可能寻找最接近的原型,来做出判断。 注意 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存在指向和集中,具体来说, 就是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刺激的选择性知觉。注意的特征:大 小、对比刺激的活动、活动刺激静态和动态、颜色刺激明亮 和暗淡。 记忆的分类:表象系统(形象记忆)和言语系统(词语逻辑 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表象系统是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记忆,而言语系统 是以概念、命题为内容的记忆,这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 系的系统。 情景记忆接受和贮存关于个人特定时间的情景或事件,以及 这些事件的时间-空间联系的信息——具象的;个人的 语义记忆是运用语言所必须的记忆,它是一个心理词库,包 括个人所掌握的有关字词或其他语言符号、其意义和指代物、 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有关规则、公式和操纵这些符号、概 念和关系的算法的有组织知识。——抽象的,约定俗成 可用性设计的八个原则 1.按照人的尺度设计。 2.考虑人的极限。 3.形成自然匹配。 4. 易视性和及时反馈。5.容错性。6.易学性7.简化性。8.兼容性、 灵活性与可调节设计 心理尺度:研究并使设计遵循人的尺度 人的尺度是指人体各个部分尺寸、比例、活动范围、用力大 小等,它是协调人机系统中,人、机、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 人的尺度通常是基于人体测量的方式获得的, 它是一个群体的概念,不同民族、地区、性别、年龄的群体 的尺度不同。 它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期同一类型群体的人的尺度 也存在很大差异。 情绪与情感 就脑的活动而言,情感(Feelings)和情绪是同一物质过程的 心理形式,是同一事件的两个侧面或两个着眼点,因此,有 些心理学家并不严格区分情感和情绪。 情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A中等愉快水平比过高或过低的情绪状态更易于使问题求解 工作达到最优效果:类似”耶克斯-道德训曲线”B兴趣和愉快 为智力操作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__美的产品更好用,美使人 心情愉快,从而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C:惧怕和兴趣都在新异 刺激作用下发生,但兴趣是刺激新异刺激的动力,惧怕是破坏 性最大的情绪,刺激引起个体是兴趣惊奇惧怕以及兴趣和惧 怕间的流动程度和倾向,依赖于刺激新异程度的大小和个体之 间的差异性D痛苦情绪因其压抑效应对智力起到干扰延缓的 作用E愤怒也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释放后能起到比痛苦更 好的操作效果,然而,如果愤怒不能释放,则和其他负面情绪一 样最操作起到负性作用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 使人们体验适度正面情绪的设计的基本特征归纳为:1.造型整 体而较简洁;2.对称、均衡的形体;3.要素、部件明确、一目 了然;4.要素排列与分布规律而有秩序,变化富有节奏;5.一 致调和的色彩体系;6.一定的熟悉度,即看起来并不完全陌生 设计情感 设计情感特指与人造物的设计相关的人类情感体验,它包含 了一切人与物交互过程中因人工物的设计而带来的情感体 验。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首先,设计是实用的艺术,因此,设计的情感体验不像纯艺 术作品常常首先是艺术家本人情感表达,设计的情感体验则 是与该设计的目的性相关。 第二,设计情感不仅取决于“用”的结果,还与过程密切相关。 第三,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层次性,——感性的情感与 理性的情感。 最后,设计艺术中的情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由于其复杂的 目的性,其可能激发不同类型、层面的情感 理解层面的设计情感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 们的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 和意味的理解和体会而产生的情感. 包括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以及使用方法蕴含意味的领悟和反思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地位个性爱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情感肌肤 设计师并不是专业技术专家,对“小盒子”内部运行情况的 了解也是极有限的;但他们又是职业性穿梭“外观前线”的 沟通者,设计师的职责要求他们将产品的各种本质属性转换 成合适的外壳,使用户在不了解产品内在世界的前提下,依 然能控制、喜欢、信任它。 基本情感 基本情绪是人们与人生俱来德,包括8-11种,分别为兴趣、 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悲伤、恐惧以及害羞、轻 蔑和自罪感,它们具有独立的生理特征,即不同的外显表情、 内部体验和生理神经机制和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感 1、由2-3种基本情绪混合而成,如敌意、焦虑; 2、基本情绪与内驱力以及身体感觉混合而成的,如痛觉,灼 烧感; 3、感情-认知结构与基本情绪的混合,如道德感,理智感等。 快乐的情感设计策略 1、感觉愉快:来自感觉上的满足的愉快; 2、驱力愉快: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产生的快感,例如饥渴等到 缓解等; 3、玩笑中的愉快:来自会意和意义的解读,往往是在超出必 然逻辑的的变式和类比,能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4、自我满足的愉快:这是最纯粹、最典型的快乐,来自人类 通过活动获得成功,增强自信,达到理想和愿望,以及获得 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即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高 层级的需要的满足。 交互快感 体验令用户能对物品发生交互,能选择、改变、控制、操作 物品及其相应的使用方式,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愉悦。这种 愉悦感来自人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改变周围的环境,使其更适 合自己的需要。 痛苦产生的原因 痛苦作为最普遍、最一般的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包括物理 刺激和心理因素。 1、物理刺激能引起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刺眼的光、灼热以及 破坏,反应了机体对环境变迁的不适。 2、心理和社会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 分离:心理上的分离不仅仅包含形式的分离,例如亲人 之间的别离,也包含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对外界的需求 无法获得应答时的所感受的孤独和不满。 失败:失误或预期不能达成,不能受到外界的认可。不 公正的待遇。 悲伤的程度:悲伤的程度依次为遗撼、失望、难过、悲痛、 哀痛等 点的感觉规律 1)空间或面上的唯一的点常作为视觉中心; 2)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点在一起的时候,视觉上两点之间 有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引导人的视线在两点之间往 复; 3)当两点形状、大小不同时,大点首先吸引人注意,而后视 线仍会停留在大点上。 4)形状类似,大小相等的点会做为一个连接的整体被认知(接 近律,相似律); 5)大小呈规律变化的点规则排列时候给人运动感和空间进深 感。 直线的分类及其情感蕴含 平面的线包括了几何线和非几何线两类,其中几何的线包括 直线、折线和曲线,曲线发展到极端就是圆——最圆满的线; 非几何的线包括了各种随意的线,此外还有三维的线,例如 螺线等。 情感 直线:反映了运动的最简洁状态,常使人感觉紧张,目的明 确,理性而简洁。 水平线、垂直线和对角线: 1、直线形态中最单纯者是水平线,水平线常使人联想到站立 的地平面,它是“具有冷感的基线。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 2、垂直线与水平线是完全对立的线,垂直线挺拔、高扬“表 示无限地暖和运动的最简洁的形态”。——温暖、简洁;垂直 线还给人以生长、生命力的情感体验,由于向上高扬动势, 它还给人以威仪和肃穆。 3、两条直线交叉形成了折线,折线也由于所含角度的区别带 有冷暖的情绪。形成直角的折线是最带寒冷感的折线,并且 也最为稳定,表现一种自制和理性;锐角的折线最紧张,并 且也是最温暖的角,表现积极和主动;超过直角以后,它向 前推进的紧张程度逐渐缓和而趋向平稳、安逸,并伴随着一 种慵懒、被动,以及一种正走向结束的不满与踌躇 中性曲线:中性曲线是最平淡的曲线,它是圆周的一段,其 扩张程度在整个长度上都是相等的。 双曲线 双曲线看起来和轨迹线类似,但是在特性上存在很大不同, 开始时直而快,但速度并不是慢慢减小的,而是向着起点转 折回去,并且它的能量集中在一点上。 悬链曲线:悬链曲线是真正的重垂曲线,重垂位于最低点 矩形四边的情感蕴含 矩形四边上的作用强于下(例如更粗、更重、更长等),那 么图形给人的感觉比较轻松,稀薄、失去了承受重量的能力; 反之如果下的力量超出上的力量,那么会产生“稠密感、重量 感和束缚感” 结构的情感 形和体对人们情感的激发,一方面来自要素本身的情感特性, 但更重要的还是来自造型要素组合时的尺度、比例和构成 ——即结构的情感。 人们对于结构的情感受到两种相反的应力的作用,其中一种 应力使形体趋向“良好”;另一种力则是一种破坏整体的应力, 它不断向外突破,试图打破整体的完美结构。 完全符合良好结构的形,人们会本能地感觉愉悦,舒适,放 松和平静;而打破良好结构的形则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产生 一定的张力和动感。 不同色相的情感体验 红色: 喜悦温暖愤怒兴奋危险刺激 粉红: 温暖女性安静甜蜜温馨 橙色: 快乐满足暖和力量积极亲近 褐色: 可信赖稳重严肃敦厚忍耐乏味沉重 蓝色: 寒冷信赖智慧宁静稳定 绿色: 安静生命力新鲜满足松弛 紫色: 孤独不自然不安全神秘。它具有红色火热的一 面和蓝色宁静的一面,因此它的体验和蓝与红的比例息息相 关。 蓝紫色感觉庄严、高贵;红紫色感觉力量和兴奋。 白色: 冰冷安全单纯干净轻盈 黑色: 力量恐惧深闷坚固危险 灰色: 平淡,无刺激,安宁、乏味 固有色:某些物体的色彩已成为固有概念,例如红旗、白雪、 蓝天、绿树等,这称为这些事物的“固有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