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急诊六病之急性呼吸衰竭

三级医院急诊六病之急性呼吸衰竭
三级医院急诊六病之急性呼吸衰竭

一、急性呼吸衰竭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A:急性呼吸衰竭 B: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三、收治过程中的相关要求

1、急诊科预检护士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判断有无呼吸衰竭可能并汇报急诊内科医师;(要求患者到达医院2分钟内完成)

2、急诊内科医师对怀疑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评估,得出初步诊断;(要求在患者到达医院 7分钟内完成)

3、气道阻塞患者,予以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呼吸异常患者紧急气管切开或插管、机械通气;呼之无反应无脉搏的患者立即心肺复苏。

4、急诊科完成采血、心电图检查;(要求在患者到达医院10分钟内完成)

5、患者到达医院20分钟内完成血气分析检查,急诊内科医师参阅相关检查结果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再评估,血气分析结果初步判断呼吸衰竭严重程度及分型;查找呼吸衰竭病因并给出确定性治疗意见。

6、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包括ICU、心内科、呼吸科),决定收治相应科室。

7、急诊科建立专项会诊签到登记簿,记录患者姓名、诊断、通知人员姓名、通知时间、会诊人员到达后签名并记录其到达时间。

二、急性呼吸衰竭救治流程

医院急诊科设置和管理规范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救治的首诊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病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章设置与运行 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药品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六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 第八条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绿色通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科室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 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流程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 第十条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及处于备用状态的心肺复苏、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床位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第十二条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可建立急诊临床信息系统,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供信息。 第三章人员配备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医师结构梯队合理。 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独立掌握内、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呼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2年为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Q)高于6.65kPa( 50mmHg),即为呼吸衰竭 (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I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I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H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 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2和CO 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最新资料推荐------------------------------------------------------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1 / 13

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医院急诊抢救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急诊抢救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急诊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急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对危重病人,应立即接待,不得延迟,须立即抢救的病人直接安置在抢救室。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病人的诊疗。 四、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对危重患者,坚持“三先三后”原则,即先抢救后检查;先入急救室后分科;先救治后收费。 五、医生到来之前接诊护士可根据病情及时给氧、测血压、吸痰等,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外伤的病人采取止血措施,呼吸心跳骤停病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 六、值班医生应迅速到场,并即刻报告上级医师,共同参加抢救。需请其他科室会诊者,会诊医师应在得到通知后10分钟到达现场。 七、检验科、血库、放射科、CT室、功能科、药房、ICU、手术室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急诊科,优先保障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八、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以赴,分工明确,

紧密配合,听从指挥,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抢救操作常规,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九、密切观察病情,危重病人应由专人看护。紧急抢救时,可执行口头医嘱,口头遗嘱在执行时,应加以复核,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检查,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十、要详细记录病人的来院时间、抢救时间、病情稳定时间或死亡时间。病历及护理记录要及时、详细、准确,用药处置要准确,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交代,所有药品的空瓶要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取。 十一、对危重抢救的病人,值班医师必须尊重家属的知情权,根据病情告知病重或病危,并签字;如没有家属和委托人的急、危、重病人,应报告行政值班,并积极联系家属。 十二、为保证抢救及时,遵循生命权高于知情同意权原则,对危重抢救病人的各类有创操作,值班医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可以先操作后补谈话、签字,并及时将当时情况记录于病历中。 十三、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和相关医疗文书,危重病人或死亡病人应作相应的病例讨论,以便总结经验。 知丁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一: 1.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排痰功能仍健全时,可应用祛痰药,并注意气道的湿化,痰液的稀释。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通过人工吸引的方式来排除,对于深部大量分泌物积聚不易排除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 2.解除气道痉挛,可选用茶碱、b一肾上腺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淡化异丙阿托品等。目前推荐首选气道吸入,但在气道阻塞严重时气雾剂或雾化吸入均难以吸入肺内,应首先静脉给药。 3.积极除去诱因,如抗感染、清除蛇毒,切除胸腺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02。气道不畅使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功消耗增多,加重呼吸肌疲劳,也使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加重感染,同时也可能发生肺不张,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二: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急性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 一、通道的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 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 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荆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同时亦可通过鼻饲导管应用祖国医学经验方剂进行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肾功能衰竭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呼吸衰竭时如有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二、救治措施 及时进行救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关键,处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以纠正缺氧(PaO2维持8.0KPa以上) 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心力衰竭及其它并发症。 (一)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氧疗是治疗缺氧症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氧疗使许多病人获救或改善生活质量。但有三个基本概念须明确: (1) 氧疗与任何药物治疗一样须有明确的指证,使用过量亦可引 起副作用; (2)氧疗过程中应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反应,以随时调整治疗; (3)氧疗仅为综合治疗措施的一部分,病人的恢复最终取决于病因的治疗。长期高浓度氧可造成对肺组织的损伤 (氧中毒 ),因此应在保持适当PaO2(≥8.0KPa)的前题下尽量降低Fi值,通常 FiO2< 60%时较为安全。而超过此界线时应及时作呼吸器治疗。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大多数需要借助机械通气吸入氧气。一般认为PaO2> 0.6,PaO2仍 <8KPa(60mmHg)时应对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 2.机械通气:呼吸机与呼吸道的连接保持密闭性是呼吸机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提高压力或流量传感器的灵敏度,鼻面罩的改进使其死腔变小,有效的密闭性能,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减少创伤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为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和提高抢救呼吸衰竭生存率刨造了条件。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手段。机械通气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2)严重肺水肿和ARDS;(3)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患;(5)外科手和术前后的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可给机体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三方面:(1)维持适当的通气;(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体交换功能;(3)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需用高浓度氧的患者应早作鼻或口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必要时进行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PEEP 能使萎陷的小气道、肺 扩张,促进肺间质和肺水肿消退,提高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右至左的分流,降低氧耗量,从而提高 PaO2,使 Sa02>90%以上。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急诊救护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救护方法。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加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结果:本组死亡10例,成活率80%。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吸氧,严密进行生命体征各项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是呼吸衰竭救治中的关键,也是救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急诊室;救护 急性呼吸衰竭均为某些突然因素而引起,使患者原来正常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而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后果不可设想。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笔根据自己在急诊室工作的实践中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护进行探讨,临床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急诊救护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浅谈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岁。

肺部感染20例,药物中毒14例,低钾性麻痹1例,乙脑7例,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8例,均是急诊科急诊的患者。 2患者送达急诊室的状况 2.1本组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呼吸急促,频率>30次/min,有31例;呼吸极度缓慢,频率>10次/min有13例,呼吸快慢不均,双吸气者6例;三凹征明显有31例,皮肤、口唇指端发绀39例,嗜睡,躁动不安、神志恍惚不清44例。 2.2血气分析:PH值:7.24~7.55,PaCO2:6.8~8kPa,PaO2::4.7~7.8Kpa。 2.3救护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吸入,加强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监测,控制感染。 2.4转归:本组死亡10例,成活率80%。 3呼吸道应急救护 3.1即行口对口呼吸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本组病例需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正进行准备时,为了改善患病呼吸困难的状况,我们及时采取口对口或简易手压式呼吸器,促使病人呼吸改善等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我们用较快速的挤压—换气循环法,抢救初期给予两口较长的吹气,每次1~1.5秒,这样可使胸部有时间扩张和减少由于过量气体溢出和吸入过多所造成的腹部膨胀的可能,每次换气后停1.5秒,利用这段时间,使氧气充分被带入病人体内。行气管插管的病人,其呼吸频率为12~15次/分,经急救实用,效果满意。本组有8例因需气管插管和行气管切开进行准备,我们及时采用口对口及简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完整版)_2

计划编号:YT-FS-7953-15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完 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XX年将是科一个新的 起点。同时面临着许多困难,如急诊设备整齐不齐, 医护人员技术有待加强等。但是坚信只要我全科职工 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拼搏,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下,就一定能够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更好地促进 两个效益双赢。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XX年。以急诊发展作为第 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 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 务质量,巩固并壮大急诊队伍,使急诊医疗体系更加 规范化,加快我院急诊发展。现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

导下。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乡村居民医保工作为目标,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医疗质量 结合等级医院复审整改工作,要在巩固前两年急诊管理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质量、平安、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急诊急救专业队伍的设置,进行急诊医学知识的学习,解急诊急救在当前社会的重要性,稳进急诊急救队伍。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平安、便利、有效。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资料、对各支持系统服务的规范。协调临床各科对急诊工作的配合。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顺序。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加强上级医师急救指导,加强三级会诊,加强与其他专科的协作配合,使急诊

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应急急救预案

一、演练目的: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应急小组成员对患者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的应急处理能力, 熟练掌握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二、演练时间:2017年7月 三、演练地点:急诊抢救室 四、演练内容:急性呼吸衰竭的应急预案 五、演练事件:急诊抢救室抢3床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六、演练模式:模拟演练 七:参演人员: 演练负责人:周丹何闯 参加人员:科室应急小组成员 八:物品准备: 输液车1辆,病历夹1本,抢救车1辆,有创呼吸机1台、心电监护仪1台、气管插管箱1个,生理 盐水10ml若干支,甲强龙40mg,速尿20mg,氨茶碱0.25,生理盐水250ml 九:工作职责: 1. 马素敏负责发布演练令,组织协调 2. 马素敏负责演练方案的实施 3. 孟桂文负责评估患者,下达口头医嘱 十、演练场景:(案例解读) 患者张三,男,84岁,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0年,活动后心悸气短15天,发热,咳黄痰1周,痰液不易咳出”,由当地卫生院经处理后由120送来我院,于2月1日22::00点送入急诊科, 22 : 00护士A :发现患者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立即评估患者,神志清楚,口唇紫绀,不 能平卧,初步判断可能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 ?紧急处理: 护士 A :予端坐位,身体前倾,鼻导管吸氧3L/min”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静脉通路;T:388C,护士 B :心电监护P: 102次/分,R:28次/分,BP: 136/82mmHg, SPO&9%,通知值班医生,抢救车、

呼吸皮囊、吸痰盘床旁放床头备用

22 : 01医生到位,实施"二人定位”抢救:值班医生到位后听取护士A病情汇报及初步查体:患者颈 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减弱,散在湿罗音,心律整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遵医嘱给予以下急救措施: 2 22:10患者烦躁不安、大汗淋漓,P:122次/分,R: 35次/分,BP 136/82mmHg, SPO69%, 启动紧急施救㈡

急诊急救规范及标准

妇产科危重症 1.阴道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根据出血原因对症处理,控制出血。 (2)出血量多者应立即补液,积极预防和纠正休克,积极配血输血治疗。 (3)积极明确出血病因,请妇产科会诊协助诊治。 2.产后出血。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一般治疗。 (2)针对下列病因进行止血。 1)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软产道损伤所致出血。 3)胎盘因素所致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 3.胎膜早破。 【紧急医疗救治原则】 (1)足月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测体温及脉搏,急查血常规及CRP 了解有无感染征 象,若可疑感染,则应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②诊断胎膜早破后,若无规律宫缩,则即刻引产以减少 宫内感染的发生机会

③若胎儿头浮未入盆,则应注意脐带脱垂征象,卧床,适当抬高臀部。 ④若为胎位异常或可疑胎儿窘迫者,宜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2)早产胎膜早破处理原则。 ①监测有无感染征象。 a.动态监测孕妇体温及脉搏。 b.动态监测血常规及CRP c.宫颈分泌物培养。 ②孕周大于36周者,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 ③孕周35?36周,顺其自然: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行引产术。 ④孕周33?35周:促胎肺成熟,无感染征象者,期待疗法,不保胎治疗;有感染征象者,及时终止妊娠。 ⑤孕周28?33周者,住院、卧床休息,抬高臀部,垫 无菌会阴垫,保持外阴部清洁。静脉点滴抗生素7天,后若 无感染征象可停用。地塞米松5mg肌注每12小时一次共4 次促胎肺成熟,以避免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注意宫缩状况,可根据情况应用宫缩抑制剂。注意羊水情况(性状 和气味)、体温、血常规、CRP的动态变化情况,若出现宫内感染征象,则应及时终止妊娠。若B超监测残余羊水量明显减少,最大羊水深度w 2cm, 胎儿生长迟滞时应考虑胎儿宫 内生长受限,宜及时终止妊娠。

2021年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欧阳光明(2021.03.07)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克不及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招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年夜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高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或伴随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号衰)。别称号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缺乏,气体散布不匀招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招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产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招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缺乏。 二、临床表示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阐发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静态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缺乏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纯真通气缺乏,缺O2和CO2的潴留的水平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需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产生呼衰的临床表示,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病发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示,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3.查体发明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4.帮助检查 ⑴.血气阐发 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8.0Kpa(6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纯真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衰竭 ⑵电解质检查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随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⑶痰液检查 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有利于指导用药。 ⑷其他检查 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原病发的不合而有相应的发明。 5.诊断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图

医院急诊科工作流程 120接诊或自行来院→急诊护士测T、P、R、BP,观察神志→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立即接诊查体→完善检查: ①轻中症: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好转离院。留观期间病情加重者则住院、手术、ICU; ②危重: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抢救→心肺复、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住院、手术、ICU。 急诊服务时限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分钟;超声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大型设备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2小时;血、尿、大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免疫、血凝等检验项目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检查自开出检查单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急诊与临床医技科室药房等配合流程 一、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后立即派出会诊医师前去会诊,时间小于10分钟。 二、急诊有危急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协助的,立即通知各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后立即派医师前往共同抢救。 三、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住院者,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房和做好接受患者的准备,有担架员及急诊医务人员

共同护送患者到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四、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检查者,各医技科室做到随叫随到,先检查后收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师,并做好记录,快速做出检查报告。 五、急诊有危急症患者需要抢救者,药房要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收费,并做好记录。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 一、分级依据 急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 决定病人就诊及处臵的优先次序。 急诊病人占用急诊医疗资源多少: 急诊病人病情分级不仅仅是给病人排序,而是要分流病人,要考虑到安臵病人需要哪些急诊医疗资源,使病人在合适的时间去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 二、分级原则 根据病人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共分为四级: 注:“需要急诊医疗资源数量”是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补充依据,如临床判断病人为“非急症病人”,但病人病情复杂,需要占用2个或2个以上急诊医疗资源,则病人病情分级定为3级。即3级病人包括:急症病人和需要急诊医疗资源≥2个的“非急症病人”;4级病人指“非急症病人”,且所需急诊医疗资源≤1。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详细参考)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 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专家介绍急性呼吸衰竭是需要急抢救的急症。 对它的处理要求迅速、果断。 数小时或更短时间的犹豫、观望或拖延,可以造成脑、肾、心、肝等重要脏器因严重缺氧发生不可逆性的损害。 同时,及时、合宜的抢救和处置才有可能为去除或治疗诱发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一)保证呼吸道通畅通畅的呼吸道是进行各种呼吸支持治疗的必要条件。 在重症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咽部肌肉失去正常的肌肉张力,软组织松弛。 舌根后倒均可阻塞上呼吸道(上气道系指自气管隆突以上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正气管)。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痰液壅滞,以及胃内容物误吸或异物吸入都可以成为急性呼衰的原因或使呼衰加重。 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保证正常通气,所以是急性呼吸衰竭处理的第一步。 1.正确的体位立即使患者头部取侧卧位,颈部后仰,抬起下颌。 此种体位可以解除部分患者上气道的梗阻。

2.有效的气管内负压吸引以负压吸引清除堵塞于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血液或误吸的呕吐物,淹溺时的淡、海水等,有时即可立即解除梗阻,改善通气。 无论是直接吸引或是经人工气道(见下节)吸引均需注意操作技术。 尽量避免损伤气管粘膜,在气道内一次负压吸引时间不宜超过10~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心律紊乱或肺不张等因负压吸引造成的合并症。 吸引前短时间给病人吸高浓度氧,吸引管不要太粗,吸引后立即重新通气。 操作者的无菌技术,和每次吸引时均换用新灭菌后的吸引管,或者使用一次性吸引管等是防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3.建立人工气道当以上两种措施仍不能使呼吸道通畅时,则需建立人工气道。 所谓人工气道就是用一导管直接插入气管,于是吸入气就不经鼻咽等上气道直接抵达下气道和肺泡。 为了解除上气道的梗阻,保护无正常咽喉反射患者不致误吸,为了充分有效的气管内吸引或为了提供机械通气时必要的通道等目的乃建立人工气道。 其方法或将鼻咽导管由口放入可使后倒的舌根不再堵塞气道,但因导管远端恰位于咽部可引起咽反射而恶心、呕吐甚至误吸。 除意识不清患者一般均不能耐受,因此不宜久用。

医院急诊科设置与管理规范

设置与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医院急诊科 总则第一章 医,保证水平医疗机构急诊科的设置,加强管理,提高急诊医疗第一条为规范》》和《护士条例、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综合医院二级以上设置急诊科,并按照本规范建设和管理。第二条 救治的首诊体系医院急诊科是社会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院内急症第三条 病场所。急诊科负责24小时为来院的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生命、稳定病情和缓解专科诊疗提供支持和保障。痛的处置,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应加强对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医院应加强急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第四条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急诊救治水平,保障医疗安全。设置与运行第二章药设施、设备和级别第五条急诊科应具备与医院、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等条件,以保障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品部第六条,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门。 通道、救护车平车出入,并设有无障碍通道急诊科入口应通畅,设有,方便轮椅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急诊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处、治疗室支持区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支持区包括挂手术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和急诊监护室;,抢救室和置室、观察室、收费和安全保卫等部门。药房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半径。急诊科应有明显的路标和标识,以方便和引导患者就诊。院内紧急救治第八条科室绿色通

道标识应清楚明显,紧急救治相关的服务能够保持连续与畅通。便捷通畅,建筑格局和设施流程第九条急诊科应明亮通风,候诊区宽敞,就诊的就诊提供适合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儿科急诊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患儿环境。 急诊科抢救室应临近急诊入口,设置一定数量的抢救床,每床占地面积第十条 备用状态及处于以14-16平方米为宜。抢救室内应备有完好的急救药品、器械心肺复苏的、监护等抢救设备,并应具有必要时施行紧急外科处理的功能。 急诊科应根据患者流量和专业特点设置观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观察的第十一条 小数2-3%为宜。患者留观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床位患者,观察床数量以医院时。急诊科应设有专门传呼(电话、传呼、对讲机)装置。有条件的医院第十二条 ,为医疗、护理、感染控制、医技、保障等部门及时提临床信息系统可建立急诊供信息。第三章人员配备 的基本理论、急诊医学急诊科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第十三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医师结,且不少于在岗医师的75%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医师梯队构合理。外科常见急诊处理的能够独立掌握内、急诊医师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呼穿刺、动脉穿刺、电除颤、深静脉、气管插管基本能力,熟练掌握心肺复苏、. 年为2吸机使用及创伤急救等基本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期以宜。,护士结护士第十五条急诊科应有相对固定的急诊,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 构梯队合理。掌握急诊、护理工作急诊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经验,经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常见急救操作技术的配合及急诊护理工作内涵与流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技能,程,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继续培训,间期以2年为宜。急诊科以急诊医师及急诊护士为主,急诊患者较多的医院,还应安排第十

××医院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医院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做好应对社会各种突发事件的门、急诊工作,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医院成立“急诊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队”,负责院内急诊救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护队成员名单 队长:× 副队长:× 成员:× 2、上述人员的联系电话在急诊预检处和门、急诊部备案,保证随时联系,接到通知后尽快赶到急诊科,并负责科内人员的协调。 3、突发事件伤病员来院前或预检后,急诊预检护士或门急诊办公室或总值班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小组。 4、由救护小组组长、副组长负责指挥抢救,根据突发事件的人数、性质,组织相关人员到指定场所待命。 5、急诊科医护人员在突发事件院内急救工作中要积极应对,主动参加抢救;要服从统一安排,严禁推诿病人;各病房接到通知后,迅速做好接受病人的一切准备工作。 6、遇突发事件抢救时或医院难以承担的重大医疗救护任务时,应及时向院办、医务科或总值班汇报,安排人员抢救或转院进行医疗救

护。 7、随季节变化,依据上级指令,做好各种应对措施。 8、接到上级指令性突发事件抢救任务,第一时间安排好抢救工作,及时上报院领导、院办、医务科。 处理流程 一、分诊台和抢救室工作人员接“120”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向急诊办公室或急诊行政值班(夜间)报告,后者: (1)向值班院长汇报、请示。 (2)与上级及抢救现场取得联系,根据情况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3)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医务人员和医疗物品,扩大急救队伍。 (4)协调院内各方面的工作,做好接待大批伤病员的准备。 (5)根据需要安排休班的医务人员参加抢救。 (6)指挥院内现场抢救工作。 (7)根据需要通知并组织第二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到位。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缓解。 2.病人能维持最佳气体交换,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3.患者能通过有效地咳嗽排除气道分泌物。 4.患者焦虑与恐惧减轻,营养改善。 5.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如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行急诊治疗处理,同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等其他症状。局部情况。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全身情况。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急救治疗 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 1.呼吸衰竭患者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2.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 1.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 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 象,需要减慢滴速。 2.禁用镇静催眠药物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加以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剂。 3.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医院急诊科各项制度大全

医院急诊科各项制度大全 急救站突收灾祸救治应急方案 一、对一般突发病例的常规急救服务 .院内急救 我院设立有急诊科,执行全天候24小时急诊服务制度,分为: 1、内、儿、传染科系统急诊:设在医院急诊科。附设有急诊室、监护室、观察室等。 2、外科:急诊科设有外科急诊试冬附设有小手术室、抢救室、换药处置室等。 3、妇产科:设在妇产科病房内,必要时直送手术室。 4、五官科:急诊科不能解决时,且则约请五官科紧急会诊或直送手术室。 .院外急救 1、急救通讯指挥系统 ①设有急诊科专线电话,号码: 院内电话急诊科号码为: 外线- 内线 ②院办公室设24小时总值班制,医院总值班电话为: 外线- 内线-。

2、应急工作系统 ①急诊人员:由急诊科医生、企业管理轮番值班,做到随时派出医、护人员在5分钟以内出诊。 ②救护车:急诊科值班救护车1台,其他院内车辆为备用车,随时听候调遣。 ③急诊出诊处理和程序:接到急诊电话和通知时,急诊科应立即派出医、护人员和救护车;如病情适合转运回院时,由出诊医、护人员随车转运回院,并当场作相应根基处理,如:包扎、止血、固定等。病情不相宜转院的患者应在现场进行抢救,并尽量经由过程电话向急诊科主任和院总值班指导陈诉。如遇情况特别,在领会清晰实在情况,视具体需要由急诊科主任或院总值班向导配齐相干医、护人员、器械、药品及有关人员前往。 二、对突发的重大灾害性事件的应急处理 .信息处理 1、突发性的重大灾害性事件包括:严重的火灾、水患、爆炸事故、建筑物倾圮事故、特大车祸事故、群体斗殴伤亡事故、团体中毒事故、爆发性疾病等情况,一旦接到上述通知和急救电话,必须立即报告院长,院长不在时,应立即报告副院长。 2、院长视事件性子与水平,决意能否向区卫生局、人民当局直接申报。

关于医院急救中心急救演练方案

XXX医院 关于急救中心2014 年急救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为加强我院医务人员急诊急救意识,提高医院急救救护中心、急诊科、辅检科室、设备科、院总值班等应急处置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 保障广大患者和装备操作者的生命安全,在紧急情况下,能做到调度有方,出诊及时,救治有力,措施得当。根据“ XXX医院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年应急预 案” ,特制定本演练方案。检验对应急预案的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使预案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处置的目的。 二、演练的时间及地点、流程 时间:2014年12月26日,下午15:00 地点:XXX 路路口指挥及考核组出发时间:15:00 拨打电话时间:15:05 救护车出发时间:15:08 院前急救:15:15 ~15:30 病人到急诊科时间:15:40 交接及会诊时间:15:40 ~15:50 会诊人员:XXXXXXXXXXX 检查时间:15:55 入院时间:16:00 整个过程大约用时:60 分钟 三、参与人员医院急救类及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此 次急救演练,以小组组长:XXXX,副组长:XXX,为演练指挥,负责组织指挥,组织协调演练的步骤与进度。医务科督导下,参与演练人员方为 (值班人员除外):全院青年医师、急救及急诊医生、急救护士、救 护司机、急诊科值班人员、院总值班。如表

四、具体演练方案及过程【总用时:60分钟(15:00~16:00)】 【背景设置】下午15:00,医院“ XXX”接群众请求救治电话:在我市XXX 路口附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共有多名群众不同程度受伤,请求救援。急救调度及时通知当班急救医生、护士、司机,做好求救详细电话记录,并立即在3分钟内出诊。 (一)院前急诊的反应能力。先由应急小组及医务科在选定地点,根据环境模拟突发事件现场:1. 突发重大群体事件及意外事故致联合伤、大血管损伤演练(生命体征检查、现场包扎等);2. 模拟各种外伤患者搬运(头、颈、脊柱、上下肢、开放伤);3. 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肺复苏术(生命体征检查、心肺复苏术等);4. 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救(现场处置能力、生命体征检查等)等(演练考核提纲见附详细表)。演练中考核青年医师在突发事件现场的环境了解、病史询问、疾病初步诊断、急救处理等,考核急救护士在突发事件现场的环境中协助医生完成现场急救的能力、检测生命体征、完成医师急救医嘱等,及检查护士准备救护车随车器材、药品完整度。检验急救司机在急救出诊时,时间、地点、紧急度的把握,及保证车辆安全下协助医护人员完成急救任务。此次演练以提高全院的应急急诊能力,增强全院相互协作精神,促进医院大急诊战略的实施,加强急救、急诊医护人员应急抢救技能及流程的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